檔案文獻編纂學

[拼音]:Faguo Guojia Dang’anguan

[英文]:Archives Nationales de France

法國中央級綜合性檔案館。負責收藏法國大革命前的歷史檔案和法蘭西共和國各中央機關的檔案。1790年成立,前身是1789年成立的國民議會檔案館;1804年改名帝國檔案館,1814年又改名為王國檔案館,1871年恢復國家檔案館,1959年起屬法國文化部領導。第一任館長由大革命時期著名政治家、國民議會議員A.G.卡繆擔任。從1808年起館址設在巴黎蘇比茲宮。

該館藏有 7世紀至 20世紀 60年代最高當局、法院、監察院、財政機關、寺院等各種機構的檔案,排架長度40餘萬米,僅法院1254~1790年的檔案按排架長度計算就有7公里長。其中最古老的檔案是627年的一份紙草檔案,是一個商人將財產贈給聖丹尼修道院的遺囑。還有7 世紀以來記錄國王生平和活動的羊皮檔案、路易九世的內臣1256~1257年建立王宮財務機構的蠟板檔案、波斯蒙族王阿爾貢1289年致腓力四世的信、商人要求到東方經商致查理六世的信、有關巴黎公社的檔案、路易十六親自批閱的《人權宣言》原件、巴士底獄的鑰匙以及大革命時期各機關的檔案、拿破崙帝國及其後歷屆政權的檔案等。此外還有現代技術產生的聲像檔案和機讀檔案。

該館設有:古代檔案部、近代檔案部,現代檔案部,科學、文化、技術檔案部,海外檔案部、歷史研究與資料處,照片與縮微膠捲處,資訊處,書刊檔案與地名處等。1973年附設埃斯佩朗縮微檔案保管中心,1977年增加一個分館,通稱楓丹白露現代檔案城。館藏檔案1841年前按事由原則分類整理和保管。1841年後逐漸改為按全宗即按來源原則分類保管。20世紀70年代開始使用計算機檢索,並建立了專題資料庫,如公證材料資料庫、議會材料資料庫、受勳人員資料庫、19世紀行政機關資料庫、古代人名和地名資料庫等。

該館自成立起即對法國人開放。1835年法國文學家V.雨果曾來館研究過財 產帳簿 、支付清單等財務檔案。1979年《法蘭西共和國檔案法》規定,存入檔案館前已供查閱的檔案進館後繼續開放;公共檔案除有特殊規定者外,滿30年均可自由查閱。利用者不僅可到該館閱覽室借閱,還可將檔案轉到利用者所在的省檔案館閱覽室使用。除閱覽室外,該館還辟有永久性的展覽大廳,將法國曆史上最著名的珍貴檔案長期陳列。閱覽室和展覽廳除節假日外每日開放,接待國內外利用者和參觀者。該館出版了檔案目錄、檔案索引、檔案館指南以及多種專題性檔案彙編,並向利用者提供複製件。此外還舉辦短期檔案展覽、小型報告會、座談會等。從50年代初開始,該館強調對歷史教學應承擔責任,並特設中學生教育處,定期組織中學生來館從檔案中瞭解法國曆史,用檔案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是法國在開展檔案利用工作方面的一個創舉。 (見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