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獎

[拼音]:Bulangwen

[英文]:Frank Brangwyn (1867~1956)

英國油畫家、版畫家。1867年5月13日生於比利時布魯日,1956年6月11日卒。

幼年時,布朗溫曾跟隨建築師的父親學畫水彩。1875年進入南肯辛頓藝術學校學習。布朗溫年青時代曾與拉斐爾前派畫家發生聯絡,又參加過新英國藝術俱樂部;對他產生決定性影響的人是藝術理論家W.莫里斯。

19世紀80年代,布朗溫曾為莫里斯設計掛氈,並在莫里斯的支援下,探索把欣賞藝術與工藝美術緊密結合起來的表現手法。這時期他還出國旅行,訪問了日本和南非。

1891年,布朗溫贏得了芝加哥國際展覽會的金獎,從那時起他不斷獲獎和接受訂貨委託,創作大量作品,包括裝飾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法院、密蘇里州的議會廳、紐約的洛克菲勒中心、溫尼伯的立法大廈、霍舍姆基督教會醫院和倫敦皇家交易所等地的大型壁畫。

1918年,布朗溫當選為皇家藝術學院院士。1914~1918年間擔任英國皇家藝術家協會的主席。1924年英國首相R.麥克唐納親自為其在倫敦舉辦回顧展。1952年皇家學院也為他舉辦個人畫展,這是英國皇家學院首次為活著的藝術家舉行展覽。

布朗溫的一生獲得極高的國際聲望。他幾乎嘗試了所有繪畫手段,如油畫、室內鑲嵌壁畫、玻璃鑲嵌、水彩、木刻、銅版等。他的主要成就是壁畫和銅版畫。其基本功紮實,畫面豐富厚實,特別在銅版風景畫中體現了一種體積感和空間的深度。在壁畫創作中,他追尋東方異國情趣,畫面充滿神祕的裝飾效果。藝術語言是寫實的,傾向於傳統學院派方法,明顯區別於現代主義思潮中其他流派,所以在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他的作品遭到冷落。1967年英國加的夫威爾士國家博物館舉行了布朗溫誕生100週年紀念展覽,又喚起了人們對他的重視。如今收藏他作品最集中的是英國斯旺西的布朗溫大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