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突襲

[拼音]:jijian

[英文]:fencing

兩人手持特製鋼劍在規定的場地、時間和劍數內,以刺劈動作進行格鬥的一項體育運動(圖1)。也是奧林匹克運動會傳統競賽專案之一。

發展概況

擊劍運動歷史悠久,現代擊劍器材的形式是由古代冷兵器演變而來。 歷史記載, 古代希臘人、波斯人、羅馬人,都重視冷兵器的使用,主要目的在於訓練士兵進行戰爭。在希臘和埃及等國的一些歷史建築和紀念碑上,常有古代擊劍的浮雕、塑像。後來由於戰爭的發展,促使冷兵器的改進,從雙手握長兵器演變為一手握劍、一手執盾牌。中世紀時西班牙、法國和義大利的武士們都很重視擊劍,把擊劍作為一種高尚的愛好。還用擊劍進行決鬥。15世紀發明了火藥,冷兵器逐漸失去了軍事上的重要作用。但到15世紀末16世紀初,由於戰爭中近戰的需要,冷兵器又得到改進。戰爭中,右手握劍進攻,左手握短劍(匕首)代替盾牌。在技術上減少了角力的形式,多以低頭、側身閃躲或用左手的短劍作防守。 由於西歐一些國家, 尤其是西班牙盛行決鬥,在決鬥中改用披風(斗篷)代替左手的短劍。1573年和1610年,在法國人和義大利人的建議下,取消了短劍和披風,實戰姿勢變成了身體右側面向前方,左手仍然可以作保護身體和奪取對方武器的動作。17世紀時,法國人制造了短而輕,只限於刺的法國式劍,進攻時用劍尖,防守時用劍刃,從而形成了速度快、技巧性強的擊劍運動。 當時比賽用劍雖是禿頭, 但仍有傷及眼睛的危險,因此規定比賽只能攻擊胸部,禁止刺劈臉部。1776年法國人拉博西葉爾發明了護面。使擊劍進入新的時代,技術戰術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從此,擊劍便成為一項極有意義的體育活動。法國也就成為競賽性擊劍發展的中心。當時法國、瑞士、英國等國家都設立了專門從事擊劍訓練的學校。這樣,擊劍運動在歐洲得到了較普遍的開展。19世紀初,法國又將劍的重量減輕,並對技術、戰術進行了研究,因而使法國擊劍運動有了它的獨特的風格。拿破崙的軍隊將法國擊劍技術傳入義大利,義大利北部接受了法國式直柄花劍的技術,形成了義大利北派。19世紀末義大利北派代表人物G.拉達耶利又受到匈牙利騎兵的影響,重視佩劍,發展了劈刺的動作,成為現代佩劍的創始人。

擊劍比賽最初只是在家族之間進行。18世紀末西歐各國已有了國與國之間個人冠軍賽的形式。1896年第1屆奧運會上,擊劍被列入正式比賽專案。當時只有男子花劍和佩劍個人賽,兩個劍種的優勝者分別為法國人和希臘人。1900年第2屆奧運會時增加了男子重劍個人賽,冠軍為古巴人。1924年第8屆奧運會又增加了女子花劍個人賽,丹麥人獲得了金牌。

1913年11月29日在法國巴黎成立了國際擊劍聯合會從1936年起,國際擊劍聯合會決定每年舉行一次世界擊劍錦標賽。1931年重劍比賽開始使用電動裁判器。1955年花劍比賽開始使用電動裁判器。1949年國際擊劍聯合會決定,每年在復活節前後舉行一次世界青年擊劍錦標賽。

擊劍成為競賽專案以後,由於傳統的影響,實力強的國家有法國、義大利、匈牙利、蘇聯。法國和義大利是最早從事擊劍運動的國家,素稱為古典式代表,他們又有不同風格和特點。法國派比較重視手上動作技巧,基本技術正規,動作靈活而美觀,步法平穩,比賽中表現冷靜謹慎,善於觀察思考,長於應變。50年代以前,法國在國際比賽中經常名列前茅。義大利雖也是古典派,但其風格與法國派有顯著區別。手上基本技術也很正規,動作明快有力。比賽時積極主動,隨機應變,善於利用與對方武器相接觸時進攻。匈牙利在吸取了法、意兩派的優點後創造了自己的風格。最突出的是佩劍,在花劍和重劍方面也往往成為法、意的有力競爭者。蘇聯是隨著電動裁判器的出現而發展起來的一支強勁隊伍。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瑞典、羅馬尼亞、波蘭也曾出現過不少優秀運動員,技術上也各具自己的風格。

中國在很早以前就有劍術活動(見劍),但是開展國際上通行的擊劍運動卻較晚。1953年在天津舉行的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競賽大會上,由中央體育學院(現北京體育學院)的學生作了男、女花劍的表演。1958年在瀋陽舉行了25城市擊劍、技巧運動錦標賽。1959年第1 屆全國運動會上擊劍列為表演專案,1964年組織全國擊劍訓練,使擊劍運動有了新的發展。1965年第 2屆全國運動會中擊劍被列為正式比賽專案。1966年11月,中國運動員參加了亞洲新興力量運動會的擊劍比賽。此後,經過數年停頓,1973年再次組織全國擊劍訓練,在各地恢復了擊劍活動,培養了一批技術力量,為提高擊劍技術創造了條件。1974年5月中國加入了國際擊劍聯合會。同年7月首次參加了在法國舉行的世界擊劍錦標賽。同年8月在伊朗舉行的第7屆亞運會上,中國獲得男子佩劍、重劍團體兩項銅牌。1978年3月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舉行的第29屆世界青年擊劍錦標賽上,中國女子花劍運動員欒菊傑在被對手刺傷手臂的情況下,仍然頑強戰鬥,最後取得亞軍,成為第 1個在世界劍壇上取得名次的亞洲人。同年12月中國擊劍隊又參加了在泰國曼谷舉行的第8屆亞運會, 並獲得女子花劍個人、女子團體和男子佩劍個人、重劍團體4個專案的金牌。(見彩圖)

擊劍種類、技術及規則

在國際比賽中擊劍專案分為花劍(foil)、佩劍(sabre)、重劍(épée)3種。各種劍都是用特種鋼材製成,包括劍柄、護手盤、劍身(分為後部、中部、劍頭)3部分(圖2)。

花劍

重量較輕,不超過500,克操作練習方便。花劍是國際比賽中最早進行的專案。由於擊劍技術傳統影響形成派別的關係,在劍柄的構造上有3種形式(圖3):

(1)直柄式(法國式);

(2)橫樑式(義大利式);

(3)手槍式(比利時式)。劍全長110釐米,劍身不超過90釐米,橫斷面為長方形。花劍只能刺,不能劈打,刺中有效部位為身體的軀幹部分(圖4)。由於刺中面積小,劍又輕便,花劍比賽多突出技術和戰術的技巧性。花劍技術有手上動作和腳步動作。一切動作都是從最基本的實戰姿勢開始。實戰姿勢是兩腳分開同肩寬,兩膝微屈,身體成側面向前。持劍手臂彎屈,劍頭指向前方,兩眼平視,另一隻手在頭側後上方自然放鬆舉起。手上動作以劍的動作為主。可分為進攻動作和防守動作。進攻動作,即用劍頭向對方身體有效部位刺出。方法有直刺(直向目標刺出)、轉移刺(在伸直手臂使劍頭向前移動中,由一個所對目標繞經對方的手腕或劍根部,向另一個目標方向螺旋前進刺出)、變換交叉刺(自己的劍頭經過對方劍頭、交叉移動,向另一目標方向前伸手臂刺出)。防守動作是防止自己被刺中,而用劍根部格擋開對方所作的各種進攻動作。根據花劍傳統習慣,將身體刺中面積劃分為4個部位, 每個部位有兩個姿勢作為保護本部位的防守動作,這些姿勢又分別用1~8編號命名(圖5)。第6姿勢與實戰姿勢相同。手和劍由實戰姿勢位置向各種姿勢移動的過程,即成為防守動作。劍尖移動,有沿直線、半圓弧線和劃圓弧線的移動軌跡,稱為直接、半圓、劃圓防守;再加上用力程度的不同,又分為格擋式和擊打式。變化運用,給花劍戰術增加了內容。防守之後立即向對方攻擊叫防守還擊,這就是兩個運動員來往交鋒的過程。腳步動作主要是兩腳的移動。方法有向前一步、向後一步、躍步、弓箭步和衝刺步。利用手上刺的動作與步法配合是花劍比賽中進攻的主要形式。弓箭步進攻即是在伸手後,前腿跨出落地成彎曲,後腿則成伸直姿勢(圖6)。

佩劍

是從19世紀騎兵所用的馬刀演變來的,形狀很象指揮刀,和花劍一樣是最早比賽專案之一。重量不超過500克,劍長105釐米,劍身不超過88釐米,橫斷面為梯形,護手盤的一側成月牙型,用以保護手指。與月牙型同一方向的劍身為象徵性的劍刃,可以用劍刃和劍身前 1/3部分劍背作劈的動作,也可用劍頭刺。劈刺有效部位是腰帶以上手、臂、頭、頸和軀幹(圖7)。佩劍技術中的實戰姿勢與花劍類似,只是持劍手稍低。手上的進攻動作有劈頭、劈左側(正手劈)、劈右側(反手劈)、劈手臂和直刺。劈的動作是在向前伸出手臂後, 手指用力壓劍柄, 使劍刃打中目標。劈頭時劍刃向下,劈左側時手心偏上,劈右側時手心向下。劈手臂的動作,可從左右上下方向劈。直刺,手心向下。防守動作,共有6個姿勢(圖8),第3姿勢與實戰姿勢相同。防守之後立刻作劈的動作,即是防守還擊。佩劍的腳步移動與花劍相似。手上劈刺動作與弓箭步交叉衝刺步法配合、就是佩劍進攻的主要動作。其動作速度和幅度比花劍快而大。

重劍

是根據19世紀所流傳的決鬥武器發展演變過來的。正式比賽從1900年開始。比賽規則中仍保留有決鬥的特點。劍重不超過770克,劍長110釐米,劍身橫斷面為三稜形。護手盤比花劍大,其他與花劍相同。刺中有效部位為全身,手臂、腿、腳是刺的主要目標。實戰姿勢比花劍稍高,持劍手臂稍前伸,劍頭直對前方。進攻動作除花劍的進攻方法外,多用手腕動作,使劍頭從上、下、左、右帶有角度地點刺手臂,防守動作與花劍相似。用劍防守時注意用護手盤保護手臂。並採用格擋對抗防守還擊。

擊劍比賽

有男子花劍、佩劍、重劍及女子花劍的個人賽和團體賽共 8項。個人賽是採用分組迴圈賽和雙敗淘汰賽兩種方法結合進行。1980年起決賽改為 8人直接淘汰賽。個人賽每場在6分鐘內先刺中對方5劍者為勝。雙敗淘汰賽和直接淘汰賽,每場男子為12分鐘刺中10劍,女子為10分鐘刺中8劍。團體賽規定每隊各出4人進行比賽,每隊中 1人與對方4人比賽,共賽16場,勝9場者為勝隊。迴圈賽分組一般為4~8人,決定名次以優勝場數多者列前,如相等,則以自己刺中對方劍數總和減去自己被刺中的總和之差,數值大者列前。如再相等,則以被刺、劈中劍數少者列前。如若再相等,名次並列。但在決賽中,前兩名勝的場數相等時,必須重賽。團體賽中,兩個隊以先勝9場為勝隊。若各勝8場,則以刺、劈中對方隊的劍數總和多者為勝。若再相等則為平局。在此情況下,如必須分出優勝隊時,則由雙方選派 1名隊員進行決賽,以分勝負。組織團體迴圈賽時,勝 1隊得2分,平局得1分。隊的積分多者名次列前。如積分相等,則以個人在團體賽中獲勝場數總和多者名次列前。如再相等,則以本隊刺、劈中對方的劍數總和減去本隊被刺、劈中劍數總和之差,數值大的隊名次列前。如再相等則名次並列。必須分出勝負名次時,可以進行一場復加賽來決定名次。

花劍比賽場地長14米,寬1.8~2米。佩劍、重劍比賽場地長18米,寬1.8~2米(圖9)。

比賽如採用通用的花劍場地,一方運動員第 1次退出端線時,則命他重新站在警告線上繼續開始比賽。再次退出時,即為退出端線,罰被刺中 1劍。花劍、佩劍比賽只要是明確刺、劈中對方有效部位,並符合規則中規定有主動權者,判為刺中對方 1劍。花劍和重劍在重大國際比賽中,都使用電動裁判器,刺中有效部位時,一方為紅色訊號燈亮,另一方為綠色燈。花劍刺中無效部位為白色燈亮,重劍則沒有白色訊號燈。花劍裁判器兩邊訊號燈亮的誤差時間為 1~2秒,如在2秒內雙方訊號燈同時亮,則根據規則中主動權的規定來判斷哪一方為被刺中。重劍為1/25~1/20秒,如在此時間內雙方同時亮訊號燈,則判雙方被刺中。花、重劍比賽,比賽臺上要覆蓋金屬網,使劍刺在臺面上不致產生亮燈訊號。佩劍比賽是由 5名裁判員執行工作,主裁判負責分析雙方運動員在場上交鋒的情況,並宣佈哪一方被刺中及執行罰則。四邊角為角裁判,分別看本方運動員是否刺、劈中對方,並以“有”、“沒有”、“棄權”來回答主裁判的訊問。

擊劍比賽只允許用合法動作刺、劈對方有效部位,如用粗暴的劈打、身體的猛力衝撞、不持劍手臂作防守或遮蔽有效部位防止對方刺中,都判為犯規,根據情節給予警告或罰被刺中 1劍,嚴重者取消比賽資格。

比賽用的電動花劍和重劍在劍頭部分,有類似電路開關的裝置。此裝置要求花劍頭受到 500克壓力,重劍頭受到 750克以上的壓力,才能使裁判器產生訊號。比賽時運動員必須頭戴護面,身穿白色衣褲及長統襪。花劍比賽,運動員要穿金屬線製成的金屬衣,覆蓋運動員身體的有效部位,以便在刺中有效部位時能使電動裁判器亮起紅燈或綠燈。

參考文章

帶“擊劍”的詩句大全(15句)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