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學

[拼音]:nongye shengchan huzhuzu

[英文]:agricultural producers’ mutual aid team

中國勞動農民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和幫助下,在自願互利的基礎上組織起來的帶有社會主義萌芽的勞動互助組織。亦稱農業勞動互助組,簡稱互助組。一般由幾戶或十幾戶農民組成,組員的土地、耕畜、農具等生產資料和農產品仍為私有,各自獨立經營;組員之間在勞動力、畜力、農具等方面實行的換工互助,已經具有社會主義因素。

農業生產互助組有兩種形式:

(1)臨時互助組。由幾戶農民在農忙季節組織起來,進行換工互助,農忙過後,即行解散。

(2)常年互助組。是農業生產互助組的高階形式,其規模比臨時互助組大一些,一般七八戶或十幾戶,組員之間除全年在主要農事活動上進行換工互助外,還在工副業和小型水利方面進行互助合作,組內有簡單的生產計劃和初步的分工分業,有的還有小量的公共財產,比臨時互助組有更多的社會主義因素。

農業生產互助組與個體農戶相比,在生產技術上沒有什麼變化,但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生產上勞力、畜力和農具不足的困難,協作產生了新的生產力,農產品產量一般高於個體農戶;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出租土地、僱工剝削等現象的發展。但是,它沒有改變農民的生產資料私有制,特別是土地私有制,依然是狹小的分散經營,因此,在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和阻止農民兩極分化方面有其侷限性。

農業勞動互助組織,在中國有較長的歷史。本來是農民解決生產中的困難的一種形式。在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已經開始建立和發展各種形式的勞動互助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由於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積極領導和支援,農業勞動互助組織有了更快的發展。1950年有272萬個互助組,到1954年最高達到 993萬個。互助組的進一步發展就是農業生產合作社。到1957年互助組全部轉入農業生產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