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說課稿範文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說課稿範文

  一、說教材

  ㈠教材分析

  動物的行為是目前生物學研究中一個十分活躍的領域,動物行為的知識與人類生活和生產密切相關。動物的行為有其遺傳基礎,對動物個體的生存和繁殖後代是十分重要的。動物的行為多種多樣,大致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兩類。本節教材在講述這方面內容時沒有像以往教材那樣對動物的攻擊、防禦、貯食和繁殖等行為進行羅列,而是透過“資料分析”、“探究菜青蟲的取食行為”、“探究動物的繞道取食行為”等活動,倡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認識動物行為形成的機理,理解行為形成的本質和意義。

  ㈡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學會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瞭解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對動物維持生存的意義.

  (3)明確先天性行為的侷限性及不同動物學習能力的差異.

  (4)認識人類自身學習的重要性.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分析資料(文字、影像資料)的能力.

  (2)提高學生綜合概括、語言表達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樹立學生在活動中的自信心.

  (2)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對自身的重要性,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3)建立辨證唯物主義觀,對動物行為的劃分不能絕對化.

  (4)懂得生存的法則:透過不斷的學習去適應新的環境,免遭淘汰.

  ㈢教學重點:

  (1)學會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瞭解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對動物維持生存的意義.

  (3)探究動物行為的成因.

  ㈣教學難點

  (1)學會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使學生懂得學習行為的複雜性和遺傳性.

  (3)探究動物行為成因的實驗及其組織教學.

  二、說教法

  本節課的匯入可以從給學生展示生物的行為相關圖片入手,結合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分析動物行為的概念,區別動物的先天性和學習行為;也可以通過錄像片、VCD展示教師蒐集和整理的有關動物行為音像資料,引入課題。本節主要採用設定情景法,課件演示法,資料分析法,探究實驗法,分析比較法,討論交流法。

  三、說學法

  採用討論法,探究實驗法,思考法,資料分析法。重視對學生的探究方法的指導,注意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養成嚴謹的科學品質。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知道想象的魅力是無窮的。下面就請大家插上想象的翅膀,任憑你的思緒遨遊在藍天白雲、青山綠水之間,盡情地去遐想自然界中千姿百態、奧妙無窮的動物行為。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動物種類約150萬種,幾乎遍佈每一個角落。因此,透過CAI展示幾幅風景迥異的圖片,有助於引導學生充分的發揮各自的想象力去想象多種多樣的動物行為。學生描述自己所瞭解的動物行為,在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中,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動物的行為確實很多,為後面的學習作好鋪墊。

  待學生介紹完,教師也舉例介紹動物的行為,營造師生共同切磋的氛圍。教師舉的例子就是家裡養的小狗的某些行為,詢問學生中養過寵物的人有沒有類似的體驗,大部分學生肯定深有感觸。此時,教師詢問學生狗會吃飯和睡覺、會在指定的地點大小便和會做簡單的加減法是不是一出生就具有的,引發學生思考為什麼有些行為天生就有,有些卻要後天的訓練。藉此引出課題:第二節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二)講授新課

  1.先天性為和學習行為的概念

  透過課題名稱,讓學生說說劃分兩種行為的依據,基本上學生都能理解兩者的主要區別,也就容易理解兩者劃分的依據是行為獲得的途徑不同。然後就讓學生把前面提及的狗的三種行為歸類,學生非常輕鬆就能完成此任務,學習興趣自然大增。

  接著播放一段關於蜘蛛織網和黑猩猩摘香蕉的Flash,讓學生在愉悅的同時加深了對兩種行為的理解,進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試著用自己的語言闡述兩種行為的概念。在聽取了幾位同學的回答後,由教師總結,學生分成兩大組分別朗讀一種行為的概念,教師同時指出需要著重注意的地方。

  1.學會正確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在對兩個概念初步掌握的基礎上,同桌之間相互交流(對於每種行為分別舉兩個例子),教師巡視指導,看看學生舉的例子是否恰當。接著教師透過一張表格進一步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表格下方共有六幅圖片描述了六種動物的行為,讓學生透過拖動滑鼠把每幅圖片移到相應的位置。由於學生與電腦間的互動性,所以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他們很願意去思考,去修改別人的觀點,在不同觀點的相互碰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此時教室中學生的氣氛高漲,非常想知道正確的答案。教師緊接著依次分析,可以從學生沒有爭議的圖片入手,一張張達成共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適當補充關於狗的嗅覺靈敏的資料,擴充套件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興趣。

  對於鳥類的遷徙行為,學生還存在不同的觀點,教師因勢利導,再出示一個關於鳥歌唱的例子,從此例中讓學生明白鳥歌唱曲調的不同的原因,深入分析得出對動物行為的劃分不能絕對化,尤其是成年動物的絕大多數行為都是兩者的結合。此時,再讓學生回答鳥類的遷徙屬於哪一類,他們頓時恍然大悟。

  3.兩種行為的意義、侷限性

  前面都是對兩種行為的初步理解,接著透過一些圖片資料、文字資料和影象資料的分析,讓學生深入探討兩種行為。

  (1)出示三種動物的行為的資料:小袋鼠爬向母袋鼠育兒袋、蚯蚓取食實驗、烏鴉設法吃堅果。先讓學生說出各屬於哪一類行為,再小組討論分析各自的意義。最後,全班交流彙報,明確先天性行為的意義是維持動物生存的基本保證,學習行為的意義是為了動物更好的`適應外界的環境,更好的生存。由於兩種行為都有各自的意義,所以學生自然就會意識到兩者缺一不可。

  (2)出示小鳥餵魚和大山雀喝牛奶的資料,在說出各屬於哪一類行為後,讓學生透過對比分析得出先天性行為的侷限性。這點對於學生來說較難理解,教師可著重讓學生分析小鳥餵魚的例子,用具體的例子彌補抽象思維的不足,利於學生分析問題。由小鳥哺育後代的意義(為了延續自己的種族)談起,一步步引導學生分析其侷限性。

  (3)在瞭解了先天性行為的侷限性後,學生肯定會產生疑問:學習行為有侷限性嗎?此時,出示大山雀與紅知更鳥偷喝牛奶的資料,透過對比分析之後,學生肯定會達成共識,不同動物的學習能力有差異。接著教師繼續提問:同種動物的不同個體學習能力有差異嗎?學生聯絡人類自身,不難得出結論,同種動物的不同個體的學習能力同樣是有差異的。學生深入思考為何學習能力會有差異。教師略做點撥,學生領會到學習能力的差異取決於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正是這兩種因素的制約,也透露出了學習行為的侷限性。

  (4) 既然學習能力有差異,那麼一般來說存在什麼規律呢?出示四張黑猩猩學習行為的圖片,告訴學生黑猩猩屬於靈長類動物,比較高等。觀賞完圖片後,學生肯定產生這種感受:黑猩猩的學習能力真強。再聯絡人類自身的學習行為,學生意識到動物越高等,學習行為越多,對其生存越有意義。(學生舉例說明)

  4.深入認識人類自身的學習

  出示狼孩的資料,先讓學生分析狼孩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屬於哪一類。根據學生經驗的積累(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小孩的一些行為),他們認為狼孩的一些行為與狼相似,是從狼那裡學到的,因此屬於學習行為。教師在加以肯定之後,讓學生談談對人類學習存在的新的認識。這個問題可讓學生暢所欲言,從不同的角度去深入剖析,如學習環境的重要性、大腦不同發育階段學習的適時性等。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根據本堂課對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瞭解,聯絡實際,暢談自己今後的學習道路該如何邁下去。(情感的昇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