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教學反思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教學反思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透過學習使學生能區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透過學習使學生能闡明動物的行為對於動物生存的意義。

  能力目標

  1.對動物行為的觀察和研究,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2.透過教材中的資料分析,使學生善於運用已有知識分析資料的內容,得出結論,解決問題。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1.透過對課本所給資料圖片的觀察分析,使學生對動物界的“母愛”加深理解,具有熱愛親人的美好情感。

  2.對課本資料圖片的觀察,聯絡自然界中一些有趣的動物現象,從而激發學生對自然界的熱愛和研究興趣。

  3.使學生認同動物的學習行為,結合學校省級課題《農村初中利用網路及其資源加強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教育的試驗與研究》,對學生的學習態度進行糾正。

  ●教學重點

  1.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使學生對一些動物行為判別。

  2.使學生能夠闡明動物的行為對於動物生存的意義。

  ●教學難點

  1.使學生能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使學生懂得學習行為的複雜性和遺傳性。

  ●教學方法

  討論式、演示式、啟發式、舉例法

  ●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各種動物行為的影像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播放幻燈片,匯入新課]

  教師採用談話式教學法,邊放幻燈片邊和學生對話,藉此組織教學。幻燈片是取食、繁殖、攻擊、防禦等行為。幻燈片觀看完畢,組織學生分析,[繼續觀看錄影,引申教學內容]在剛才播放的錄影中哪些是先天性行為,哪些是學習行為。使學生能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是本節課的重點,教師應引導學生抓住兩點去區分:一是行為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二是動物的某種行為是否生來就有的行為。

  然後,引導學生對比課本所給資料所示的圖片進行比較並討論。最後組織學生彙報討論結果。

  教師:剛才,大家對課本的資料進行了討論。現在,我們以小組形式交流一下各組的意見。

  第3組:我們認為小袋鼠如果沒有爬向媽媽育兒袋的本能,它就不可能成活。所以,小袋鼠的行為屬於先天性行為,是最基本的生存行為。

  教師:噢!你們認為先天性行為是最基本的生存行為。哪個組來說說對資料2的理解呢?好,第1組來說說。

  第1組:我們覺得蚯蚓走迷宮,這個迷宮是人為設定的,所以,蚯蚓最終學會了走迷宮是一種學習行為,學習行為要比先天性行為複雜得多,同樣是生存,學習行為比先天性行為適應性強。

  教師:很好,你們組認為學習行為比先天性行為的適應性強。第7組再來說說對於資料3你們是怎麼理解的?

  第7組:我們認為美國紅雀總是給養魚池的金魚餵食,它不辭勞苦就像一個慈愛的媽媽。

  教師:噢!你們對資料3得出這樣的結論。也不錯。那麼,咱們每個人都有媽媽,想想看,在你的生活中,有多少事情是媽媽含辛茹苦、不計辛苦為你不停付出。所以,咱們每個人都應該永遠記住:要熱愛自己的母親。好,現在我們還是回到課本上,接著討論資料3和資料4,哪個組再來說說呢?好吧,讓第8組說說看。

  第8組:我們組認為美國紅雀餵養金魚的行為毫無意義……

  至此,每個小組的討論都各有特色或者毫無結果,或者轉移主題,此時,教師應該最好地發揮自己的組織教學才能。一方面,教師要善於把移走的主題拉回來;另一方面,還應注意引導學生髮現問題,研究分析問題,從而使問題得以解決。

  最後,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生物行為對於生物生存的意義,以培養學生學會隨時總結所學知識,形成一個系統的概念。

  [小結教學內容,鞏固練習,結束本課]

  師生共同總結,採用談話式教學法,教師要向學生點明本課的重、難點,難點中的“讓學生懂得學習行為的複雜性和遺傳性”。在小結時一定要進一步引導學生,使學生明確不同動物的學習能力不同,學習能力的差別取決於生物對外界刺激產生反應的神經結構。神經結構高等則學習行為複雜,神經結構簡單則學習行為也簡單,而神經結構的簡單與複雜又取決於各種生物的遺傳素質,最終歸結到結構與功能是相統一的這一辯證觀點,從而樹立學生全面辯證看問題的人生觀點。

  [鞏固練習]

  練習題:

  1.小羊出生以後,不用母羊教,就能找到母羊奶頭,碰到奶頭就能吸吮乳汁。這屬於什麼行為。

  答案:先天性行為

  2.飼養員在給猴子喂甜薯時,不慎把一個甜薯掉進水池裡,一隻小猴費了好長時間,才把甜薯撈上來。幾個月後,飼養員發現給猴子喂甜薯時,有相當多的猴子把甜薯拿到水池中擦洗,再也不吃沾滿泥土的甜薯了,猴子的這種表現屬_____________行為。

  答案:學習行為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教學反思2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是八年級生物新教材第五單元第二章第二節內容。本節課第一課時的一個主要任務是讓學生透過資料分析,學會區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並能說明這些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這堂課我採用“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論為指導,採用了“資源利用——分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模式,以資訊科技為基礎進行教學,透過學生調查、資料收集、小組討論和自主學習,實現了對學生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養成教育。

  圍繞“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這一主題,我讓學生根據自己飼養小貓或小狗的實際經驗、發表意見,互相交流。這個過程不僅使得部分同學的思維流暢和表達能力得以訓練,而且對於所有的學生來說,透過部分同學的展示,都可以獲得大量的資訊,達到對大量知識的內化。使學生在學習新課前對教科書上的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課堂教學中,首先配合多媒體課件播放了兩段錄象,透過直觀的感性材料,使學生很好的掌握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概念等基礎知識。緊接著,我又組織學生對教科書上的4個資料進行分組討論,這樣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小組討論結束後,各組分別展示自己的成果,並加以簡單說明,對其他各組同學提出的問題給予解答,所有同學可以點評和補充各組展示的成果。學生們在整個學習活動中,透過小組合作、參與調查、、討論交流,相互學習,汲取並互補了各自的經驗,從被動的“知識容器”變成了主動學習的參與者,學習資源的開拓者,合作的意識、自主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發展。在學習體驗中生成新的問題,在爭論中解決問題,這讓他們感到了學習的快樂。

  不足之處,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少數同學參與意識淡薄,我也想激勵他們參與,但是效果不夠明顯。今後教學中,我會加強對學生激勵性的'評價,使少數基礎差的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教學反思3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較強的科學,應該讓學生多觀察,有了感性材料,才能構建出理性的認識,才能將知識更好地內化。

  遺傳物質的基礎知識在前面已經有過介紹,因此本節的教學內容難度不大。教學中,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與學生的交流、問題的提出、對學生回答的評價等都努力在營造一種輕鬆、愉快、活潑的課堂氛圍,給學生更多的馳騁的空間,讓孩子們體驗到學習是享受,樂學親師。而教師則以引導、點撥、協助學生為主。在學生提出問題、回答問題時都得到了老師的鼓勵、積極的評價和引導,或語言,或目光,或肢體動作,使孩子們有勇氣說,表現欲更強,更積極思考,更主動求知探索,這樣常常收到更好的效果。

  如果課堂節奏上再快一些,資料再精一些,課上時間會更充分,這是本課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有待改進。

  齊素傑老師的這節課很融洽地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盤錦市的“定向自學、釋疑探究、互測自結”的教學模式及魏書生的“科學、民主”的教育思想。學生的學習目標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教學設計科學、合理。教師創造了學生髮展的良好環境氛圍,使學生能夠提出“是不是學習行為越多,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越強呢?”等有很高思維價值的問題。建立了新型的、和諧的、民主的、開放的課堂氣氛,學生的學習知識的慾望才會如此強烈,真正做到了師生之間在進行心智的交流。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教學反思4

  本節課對課本內容進行大量擴充,增加了介紹研究的動物行為學的科學家故事以及嘗試研究自己學習行為的探究實驗,突出主體性,促進學生在活動學習,在快樂的氣氛中更加嚮往生物學研究。

  1.活動引入,一箭三雕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史中的璀璨明珠,其中也蘊含著許多動物行為學的素材。本節課的引課環節採用活動法,“看圖片,猜古詩,說行為”。猜謎遊戲使學生興趣高漲,全體參與到課堂;優美的古詩詞使學生陶醉在如畫的意境中,心情愉悅感悟課堂;說行為活動又使學生了解到動物行為多樣性,好奇求知嚮往課堂。

  2.突出主體性

  本節課的重點是區別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同時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採用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方式,讓學生各抒己見,鼓勵不同意見,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的積極性,很好的突破了難點。課堂上突出主體參與性,透過教學喚起學生的求知慾,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才能實現知識、能力和人格的協同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