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火箭軍

[拼音]:Ma Lianliang

京劇演員,工老生。字溫如。北京人。回族。9歲入北京喜連成科班,受業於葉春善、蔡榮桂、蕭長華、郭春山、茹萊卿等。先習武生,後改老生,10歲登臺,演出《定軍山》、《打棍出箱》等劇。出科後向孫菊仙、賈洪林、劉景然諸名家學習,並吸收餘(叔巖)派藝術之長,經長期藝術實踐,發展為獨樹一幟、風格卓異的馬派藝術。

馬連良對藝術認真嚴肅,刻意求精,不但唱、念、做全面發展,而且武功根底深厚。他從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出發,運用各種藝術手段,千錘百煉,塑造了許多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他的嗓音清朗,唱腔委婉,酣暢中見俏麗,細膩中見灑脫,不少唱段風靡南北。晚年排演新戲,在唱腔藝術上又有創造和發展,於精巧中兼有深沉渾厚的氣勢。馬派唸白,吐字輕重相間,發音虛實結合,有如清泉流水,珠走玉盤,富於音樂性和節奏感,堪與其唱腔相媲美。馬派做功,氣度凝重,舉止飄逸,神情瀟灑,內外和諧。他所扮演的帝王、朝臣、謀士、平民、差吏等人物中,不僅黑髯,黲髯與白髯的角色因身份、年齡差別而所用身段各異,即使同屬白髯的老年角色,衰邁貧苦者、老於世故者和養尊處優者,表演上也有明顯的區別。這些特點都體現在他的表演代表作中,如《群英會》的魯肅,《借東風》的諸葛亮,《甘露寺》的喬玄,《四進士》的宋士傑,《清風亭》的張元秀,《串龍珠》的徐達,《範仲禹》的範仲禹,《十老安劉》的前蒯徹、後張蒼,《胭脂寶褶》的前永樂帝、後白懷,《蘇武牧羊》的蘇武,《春秋筆》的前張恩、后王彥承,《一捧雪》的前莫成、中陸炳、後莫懷古,《火牛陣》的田單等。

馬連良革新傳統劇目,並排演了大量新劇目。如在傳統劇目《淮河營》、《盜宗卷》的基礎上增首益尾,成為本戲《十老安劉》;移植梆子劇目《串龍珠》、《春秋筆》等。晚年演出《將相和》、《青霞丹雪》、《赤壁之戰》、《海瑞罷官》、《趙氏孤兒》等新編歷史劇,以及現代戲《杜鵑山》、《年年有餘》。在《趙氏孤兒》中塑造的程嬰,性格層層深化,唱、念、做均臻化境。並參加攝製影片《群英會》和《鍘美案》。他重視舞臺藝術的整體性,對角色間的互相合作,要求嚴格,一絲不苟。由於他的倡導,樂隊中重視月琴伴奏的效果。對服裝、化妝、盔頭、髯口等,均有革新創造。在樂隊前增設圍屏,使樂隊和演出區隔開,淨化和美化了舞臺,這都是馬派藝術的組成部分。弟子有李慕良、王和霖、言少朋、遲金聲、馬長禮、張學津等。

馬連良熱愛社會主義祖國,1951年由香港返回北京,積極參加各項社會活動,曾赴朝鮮為中國人民志願軍作慰問演出。歷任北京京劇團團長、北京市戲曲專科學校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委員會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藝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常務理事等。系中國民主同盟盟員。代表劇目編有《馬連良演出劇本選集》行世。(見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