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化自然
[拼音]:caizheng jiandu
[英文]:fiscal supervision
通過財政分配對國民經濟和各項事業進行的檢查督促。
財政監督存在的客觀依據
財政監督的職能,是為財政本質所決定,由財政分配職能所派生的。財政分配是否合理,不僅取決於分配方案和分配計劃是否正確,是否符合客觀規律,而且還決定於分配是否能夠按照預定方案和計劃實現,並在實現過程中修正原方案和計劃中不合理、不符合實際的地方。這就需要對分配過程即財政收入和支出過程進行經常的檢查督促。因此,財政監督是財政分配的必然要求,而財政分配是財政監督所由產生的客觀依據。
資本主義的財政監督
資本主義財政基本上是消費性的,財政監督主要是從國家財政本身的需要出發,著重於監督財政收支是否按照國家預算和財政法規執行。有時雖會涉及某些經濟活動,例如檢查企業有無偷稅漏稅,固定資產折舊率是否合理,對某些經濟活動給予的財政補貼是否合理、有效,等等。但從全域性來看,這種監督只涉及國民經濟中的個別現象或某些方面。
社會主義的財政監督
社會主義的財政監督根本不同於資本主義。這種監督,不是僅僅著眼於財政收支,而是要關心經濟的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關心各種事業的正常進行和各項開支的節約;同時,也包括糾正各種違反國家財政計劃和財政制度的現象,對違犯財經紀律的事件進行揭露、制止和必要的鬥爭。社會主義國傢俱有組織管理國民經濟的職能。社會主義財政深入到物質生產領域,特別是與全民所有制經濟發生密切的聯絡。全民所有制經濟的盈利要按國家財政制度規定進行分配,並以大部分上繳財政;全民所有制經濟的積累主要依軍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80143.html' target='_blank' >坎普式稹8髦拯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73297.html' target='_blank' >經濟效果的高低都直接決定和影響財政收支的水平,財政必須關心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凡有財政分配活動,都要進行財政監督。
在社會主義國家,財政監督的內容包括:
(1)事前監督。指在財政收支活動前,如在國家預算、財務計劃的編制、稽核過程中進行的監督。
(2)日常監督。指在收支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所進行的監督,如檢查解繳收入是否符合政策法令規定,是否及時足額,支出用途數量是否符合計劃。
(3)事後監督。指在收支活動完成後進行的監督,如審查預算和財務計劃的執行情況,審查決算,更重要的是檢查經濟活動及各項事業的進行是否符合國家計劃要求,是否取得應有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