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臺

[拼音]:Tixiang

[英文]:Titian (1488/1490~1576)

義大利畫家。生於皮耶韋-迪卡多雷,1576年8月27日卒於威尼斯。

生平

提香9歲赴威尼斯學藝,1510年以後獨立工作,曾受業於G.貝利尼,青年時期一度與喬爾喬涅緊密合作,喬爾喬涅死後即成為威尼斯畫派領袖,在文藝復興畫壇活動60餘年,作品遍及西歐各國,以絢麗色彩和健美造型樹立了新的藝術典型,可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等為首的佛羅倫薩藝術傳統爭雄,對西方藝術影響極為深遠。他的作品之豐富在文藝復興美術家中堪稱獨步。提香1516年被威尼斯政府任命為官方畫家,1530年受德國皇帝查理五世接見,此後一直為哈布斯堡王朝作畫,並被授予伯爵榮銜。1545~1546年遊學羅馬,與米開朗琪羅等會晤,獲羅馬榮譽公民稱號。1548~1551年間兩度赴德國奧格斯堡工作。終其一生,主要活動地點始終是威尼斯,他的色彩輝煌的畫幅也最充分體現了威尼斯市民階級的生活理想和文藝復興的時代精神。

早期創作

提香在1510~1520年間的作品可歸入早期創作階段。其特點是在喬爾喬涅風格影響下逐漸形成了他自己的風格。現存提香的最早作品可舉《田野合奏》(約1510)。這幅畫以前一般認為是喬爾喬涅之作,現則公認出自提香之手。此畫表現兩青年于田野間奏樂,兩仙女伴隨左右,背景山林古道的描繪極為出色,詩意的題旨和風景的描寫都有喬爾喬涅之風,但人物形象略顯粗樸壯健,則是提香個人的特色。它很清楚地表明提香雖在喬爾喬涅影響下,卻一開始即有自己的新創。他個人風格趨於成熟的第一個代表作是《神聖與世俗之愛》(1512~1515),表現象徵聖俗兩種愛情的兩位女性分別居畫幅兩邊,背景山水亦各有差異,神聖之愛(左邊)背景為丘陵寨堡,世俗之愛背景則為湖濱城鎮,但彼此皆和前景的泉石樹木相連。象徵的兩女性刻畫極為出色:神聖的愛表現為一衣著整肅的婦女,世俗的愛則為裸體女郎,她們彼此各倚踞圖中央古典石棺式水池的兩邊,形成鮮明的對比。裸體女郎的形象健康美麗,光彩照人,被譽為文藝復興藝術中表現女性美理想的最佳作。另一幅《酒神節》,風景描繪和人物形象含蓄而又富於詩意的安排,還帶有喬爾喬涅的遺風,但是提香用色絢麗和以暖色為基調的特點卻表明他已更傑出地掌握了油畫技巧,這一新穎的表現手段極能適應他那生機盎然的健美造型的要求,從而創造出一系列在內容和形式上高度和諧的盛期文藝復興的藝術典型。

此後,提香的傑作不斷出現。祭壇畫有威尼斯弗拉里教堂的《聖母昇天》(1516~1518)。這是一幅高 6.9米,寬3.6米的巨構,以地上的聖徒群眾、雲中昇天的聖母和天頂的上帝分列下中上 3段,上帝自由翱翔的形象和雲層的環形構圖可能吸收了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的風格,但色彩的富麗和人物的生動有力則完全是提香的本色。畫中凌空而起的聖母以及地上目睹奇蹟感到無比驚異的聖徒的形象,在表現強烈的運動、力量和雄偉的體魄方面,不僅可以和米開朗琪羅媲美,而且為威尼斯畫派開拓了全新的領域,因此此畫早在16世紀就被譽為“近代第一傑作”。以古典神話為題材的代表作則有1518~1524年間為費拉拉公爵製作的一組油畫:《維納斯的崇拜》、《安德里亞人的酒宴》和《巴科斯與阿里阿德涅》。第 1幅表現許多小愛神(帶翅的嬰孩)在維納斯雕像下嬉戲飲食的情景,第2幅描繪安德里亞島上的人發現了水泉湧出美酒的奇蹟故事,第3幅則表現酒神巴科斯和他的情人阿里阿德涅林中邂逅之事。每一幅畫都有優美的山水風景陪襯,人物生動、情緒熱烈和體態健美更屬前所未見。提香這時期的傑作還包括一些肖像畫和人物畫,例如《帶手套的青年》(1520~1522)和《蒼神》(1516)。前者是一佚名貴族的肖像,後者則是借古典女神之名而創作的婦女像,兩畫在寫真傳神上皆得其妙,對典型性格和精神風貌的刻畫更有獨到之處。提香的肖像畫也滲透生氣洋溢的風格,在《蒼神》形象的塑造上,更能將模特原型的寫生(《蒼神》與《田野合奏》、《神聖與世俗之愛》的女性可能都取自同一原型)與理想加工結合起來,集健康美質和聰慧崇高於一身,並強調豐滿熱情的女性美,奠定了提香日後一系列女性典型的風格特徵。

中期創作

提香的中期創作階段包括1520~1555年。一般都認為提香個人風格形成以後,終生變化不大,這可能與他的生活境遇以及威尼斯的政治形勢都比較穩定有關,但各期創作仍有其特色,而中期的特色則是益趨平穩莊重,增加了雍容華貴之感,他的藝術主顧也從威尼斯的上層市民擴及於西歐各國的帝王宮廷。這時期的代表作有:《佩薩羅聖母》(1519~1526)、《聖母參拜神廟》(1534~1538)、《烏爾比諾的維納斯》(1538)、《查理五世騎馬像》(1548)等。

《佩薩羅聖母》同放置於弗拉里教堂的《聖母昇天》祭壇畫,都是應威尼斯豪門佩薩羅家族之請而作。它的尺寸比《聖母昇天》略小,構圖上卻有新創,把聖母和嬰孩耶穌的形象置於右上部,背景是巨集偉的古典式柱廊,柱子極其高大,畫幅僅見其下部,柱前有天使從雲端降下之景,益增場面之巨集偉。佩薩羅家族大小成員環跪於聖母高踞的臺階之下,聖母身旁則有聖彼得及聖弗蘭奇斯,人物多而不雜,面貌細部以及服飾旗幟都不無刻畫入微,色調富於質感,佩家的一個小孩尤其畫得精彩。這幅聖母像表明提香在構圖寫實上也有極高的造詣,非僅以色彩取勝。《聖母參拜神廟》則是類似壁畫但實際上作於布面的巨幅作品(3.47×7.77米),表現瑪麗亞年幼時參拜神廟備受祭師愛戴的故事,人物眾多的場面安排得有條不紊。左為廟前的群眾,右為站在高臺階上的祭師,幼年聖母則正走在臺階中段,全畫具有隆重盛大的紀念性氣氛,同時又是非常真實的日常生活情景的寫照,群眾人物的個性、姿態、衣冠和背景建築物的描寫令人有置身於威尼斯教堂之前的實感。此畫構圖穩定、情調莊重,充分代表了提香中期作品的特色。

《烏爾比諾的維納斯》是應烏爾比諾公爵之請而作,雖借維納斯女神之名,實際上是表現日常生活環境中的一位美麗的裸體女性。維納斯取躺臥姿態,與喬爾喬涅的《睡著的維納斯》相仿,但背景完全不是牧歌式的田園風光,而是一間貴族的居室。女主人似乎浴後休憩,臥榻旁有小犬相伴,內室還有女僕備衣侍候。這種家庭情趣固有助於加強親近溫存之感,但也具有較濃厚的迎合上層階級口味的傾向。在維納斯形象的塑造上,提香充分發揮了他的健美風格的特色,著意於刻畫理想的健康完美的女性,既神采奕奕,又楚楚動人,成為裸體女像中難以企及的典型。提香此後還創作了不少以類似維納斯的女性形象為中心的、古典神話題材的作品,例如《維納斯與琵琶演奏者》(約1560)以及表現達那厄和宙斯的愛情故事的幾幅名畫等。提香還以其健美風格改造了宗教畫中的女性形象,除了使聖母也體現他的理想而外,還重新塑造了一些女聖徒的典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馬格達林。按基督教傳說,馬格達林為一改邪歸正的妓女,被教會樹為懺悔得救的楷模。但提香筆下的懺悔的馬格達林卻以其健美的體態和深沉的精神境界令人感動,被當代人譽為最美的圖畫。這類宗教畫對日後的巴洛克美術有很深的影響。

在提香的中期創作中,肖像畫佔了很重要的地位。此時他已成為義大利以至整個歐洲藝壇最負盛名的肖像畫家,因為L.達·芬奇、拉斐爾早已去世,米開朗琪羅則不重此道,於是各國各地王公顯貴皆以得到提香畫像為榮。他的肖像作品相當豐富,從皇帝、教皇以至名門仕女皆得傳其性格容貌。對統治者的內心世界揭露尤為深刻。除了傳統的半身像,他還善於製作全身像和多人物的群像,從典型環境中展示典型性格。《查理五世騎馬像》是他最著名的肖像作品之一,表現皇帝在米爾貝格戰役前縱馬出林之狀。人馬頗具英姿,在面部刻畫和動作姿態上充分表現了這個著名政治人物的複雜性格,集狡詐、頑強和殘忍、偽善於一身,背景的拂曉山林的描繪則起著強烈烘托作用。

晚期創作

從1555年至逝世,為提香的晚期創作階段,其特點是油畫技法掌握更為嫻熟,筆觸奔放,用色之妙達於極致。威尼斯畫派原來就以色彩見長,這一特色經貝利尼經喬爾喬涅而在提香手下發展到極點,終於完全擺脫了文藝復興美術的主流──佛羅倫薩畫派的著重線描的傳統。提香的早期與中期創作在用色方面已很傑出,但形體猶輪廓鮮明,近看遠睹皆宜;晚期創作則用寬大粗放的筆觸和成堆的顏料繪成,只能遠看才能領會其完美。這個變化在16世紀時已被畫界注目,但真能瞭解其意義的藝術家卻不多。實際上它標誌著真正的西方近代油畫的完成,並從技法的突破影響到藝術造型從物象理解為主轉變到憑靠光色構成的視覺印象。因此它不僅是17~18世紀西方繪畫的一個主要源頭,而且影響了日後的浪漫主義和印象主義畫派。這類晚期創作的代表可舉《歐羅巴的劫奪》(約1559~1562)和《基督戴荊冠》(1570~1576)。前者表現希臘神話中的女郎歐羅巴被宙斯變成的白牛渡海劫走的故事,後者則描繪基督受刑前被人戲弄的情景。《歐羅巴的劫奪》在極力刻畫少女遭劫的驚愕激動氣氛之外,配以碧海白浪和霧色迷茫的群山,煙雲水氣與霞光夕照交織,達到了彩色繽紛、光影閃爍的迷人效果。《基督戴荊冠》則著重烘托悲劇性的氣氛,從暗黑僅見火光杖影的環境閃現出幾個人物,除光與色的對比外,細部描畫皆趨模糊,但整體效果異常突出。

提香長期的藝術生涯和豐富的創作實踐也為16世紀威尼斯畫派的發展提供了最有力的推動,幾乎所有威尼斯畫家都直接或間接受到提香的教導與影響。到16世紀後期,佛羅倫薩和羅馬的文藝復興藝術已趨衰微,而威尼斯畫派仍繼續繁榮,其中就包含著提香藝術的功績。

參考書目

朱龍華:《提香》,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