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殿珠林、石渠寶笈

[拼音]:Dejia

[英文]:Edgar Degas (1834~1917)

法國畫家,印象主義展覽的參加者。1834年7月19日生於巴黎,1917年9月26日卒於同地。他在中學畢業後本來學習法律,但興趣卻在繪畫上。1855年進入美術學校,在J.-A.-D.安格爾的弟子L.拉莫特的指導下學畫,並且很崇拜安格爾。1856~1867年,他在羅馬和那不勒斯研究義大利文藝復興美術,醉心於畫歷史題材和肖像,風格是古典的。他在早期對嚴格的造型孜孜以求,素描畫得很得心應手。他善於用纖細、連綿不斷和清晰的線條,勾畫出物象的形,線上的運動中和形的塑造中,表現出一種高雅的趣味。在19世紀的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德加和É.馬奈過往密切,雖然這時他已參加了幾屆官方沙龍,但仍然常到蓋爾波瓦咖啡館聚會,參加到未來的印象派畫家的行列。他敏感地感覺到藝術在經歷著革新的過程,感覺到了西方藝術有向東方藝術學習的必要;他還有用粉筆畫和油彩迅速捕捉運動的強烈願望。

德加從1865年以後轉向現代題材和肖像畫創作。最初他描寫賽馬的場面,繼而以極大的興致描寫歌劇院和芭蕾舞的排練場。他常常在後臺和包廂裡冷靜地觀察物件,研究演員們一瞬間激烈的動作。他的色調溫暖、輕快、鮮明。在描繪歌手、芭蕾舞演員、洗衣婦的畫面上,德加不但表現出善於捕捉生活中的美的能力,同時也表現出他對社會下層人物的同情。在造型觀念上,德加與其他印象派畫家不同的是,他始終強調素描的重要性,應按照素描的規律來探求新的效果,並認為素描比色彩的表現效能更豐富。他甚至擬定過創作法則,試圖用學院派的畫法來描繪現代感情。他把線作為主要的表現手段,對明暗則加以控制,僅僅用它來作為線條的擴張。他之所以選擇粉畫和油畫棒作畫,一方面是因為它們作畫比油彩快,另一方面是為了可以用更強、更粗的線造成近似素描的效果。德加還喜歡用默寫來記錄他對自然的感受。他畫的那些翩翩起舞的演員,那些打哈欠的熨衣女工,那些在浴盆裡洗澡的女人,給人的印象是直接寫生,其實都是憑記憶默寫出來的。他的這些畫不造作,注意保持觀察的第一印像,他自稱,被他攝入畫面的情景好像是從鑰匙孔裡看到的。

德加的代表作有《浴後》、《中世紀戰爭的場面》、《少女頭像》、《巴黎歌劇院的樂隊》、《芭蕾舞的排練場》、《藍色的舞女》、《熨衣婦》等。他通過他的英國學生W.R.西克爾特對英國的繪畫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

德加還是一個出色的雕塑家。他的雕塑作品結構嚴謹,善於表現人物的運動。

參考書目

陳允鶴:《德加》,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1984。

P.-A.Lemolsne,Degɑs et son oeuvre,4 vobs, Paris,1946~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