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凹版

[拼音]:zibenzhuyi jilei de lishi qushi

[英文]:historical tendency of capitalist accumulation

資本主義積累的發展,資本主義內在矛盾的加深,最後導致資本主義制度被社會主義制度所代替的歷史必然性。

資本主義的歷史起點是原始積累。資本原始積累意味著用暴力剝奪小生產者,迫使勞動者同勞動條件相分離,使生產資料轉化為資本,直接生產者轉化為僱傭工人。結果是,以個體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被資本主義私有制即以剝削僱傭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所排擠。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以後,隨著生產的進一步社會化,對私有者的剝奪就會採取新的形式,不過現在要剝奪的,已經不是個體經營的勞動者,而是剝削僱傭勞動的資本家。這種“剝奪剝奪者”的客觀必然性,是由剩餘價值規律和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等決定的,是以資本的積聚和集中為條件的。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大大地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的進一步社會化,表現在:

(1)勞動過程的協作規模不斷擴大,協作形式日益發展。一件產品已經不是某個人或某些人生產的,而是許多部門和企業的工人共同勞動的產物。各個企業、各個部門和各地區之間,形成了互相依賴、互相制約的關係。

(2)勞動資料日益社會化,日益轉化為只能由許多人共同使用的生產資料。在社會化大機器生產的條件下,單獨一個人已不可能使用這些生產資料。

(3)社會分工已越出國界,日益具有國際的性質。世界市場已把各個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緊密地聯絡在一起。

資本主義積累的發展使生產日益社會化,同時,把社會生產資料日益集中在少數人手裡。資本越集中,生產社會化的程度越高,社會化大生產與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形式之間的矛盾,達到了不能相容的地步。這就造成了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客觀必要性。同時,在資本主義積累的過程中,僱傭勞動的人數不斷增加,組織性不斷增強,無產者的憤怒和反抗也隨著他們貧困的加深而增長,迫使他們走上革命鬥爭的道路。這就造成了消滅資本主義的主觀條件。K.馬克思說:“資本的壟斷成了與這種壟斷一起並在這種壟斷之下繁盛起來的生產方式的桎梏。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它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這個外殼就要炸燬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喪鐘就要響了。剝奪者就要被剝奪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 831頁)。馬克思還指出,以個人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為資本主義私有制所代替,是私有制的第一個否定。而資本主義私有制又必然造成對它本身的否定,這是否定的否定。資本主義必然滅亡,資本主義私有制必然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所代替,這就是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積累的內在規律進行深刻研究所得出的科學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