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結構形式

[拼音]:Xinchao

“五四”文學革命初期重要的新文化刊物。月刊,以“The Renaissance”(“文藝復興”)為英文譯名。1919年1月,由北京大學學生組織的“新潮社”(另有少數教員及校外人士參加)編輯出版。“五四”以前,編輯部由傅斯年、羅家倫、楊振聲組成,傅斯年為主任編輯;“五四”之後不久,傅、楊出國留學,改由羅家倫一人編輯;羅出國後,周作人擔任主任編輯,毛子水、顧頡剛、陳達材、孫伏園為編輯。《新潮》創辦過程中,曾得到李大釗、陳獨秀、魯迅等人的支援和幫助。

《新潮》是在《新青年》的直接影響之下出版的,在五四運動前後,舉起倫理革命和文學革命的旗幟,表現了鮮明的反對封建道德和封建文學的戰鬥色彩。《新潮發刊旨趣書》表示反對“桎梏行為,宰割心性”的宗法社會及其“惡劣習俗”,主張民主思想和解放個性;反對因循枯萎、“塊然獨存”的封建文化和學術,提倡用“現世的科學思想”引導中國“同浴於世界文化之流”。該刊先後發表了一些文章,揭露了從君主專制到家長尊嚴等一整套封建秩序和倫理關係的罪惡,反對“出世主義”、“達生觀”、“物質主義”等反映封建階級沒落思想的人生觀,提倡建設“自由的,活潑的,理性的,適應的真道德”,以代替封建的舊道德。

《新潮》雜誌以“文藝復興”相號召,刊登了許多鼓吹文學革命的論文和小說、詩歌等白話文學作品。傅斯年的《怎樣做白話文?》,羅家倫的《什麼是文學?》、《駁胡先驌君的〈中國文學改良論〉》,俞平伯的《社會上對於新詩的各種心理觀》等文章,進一步闡發了文學革命的宗旨,對於反對新文學的復古守舊勢力進行了批駁。《新潮》刊載了康白情、俞平伯、葉紹鈞、楊振聲、羅家倫、顧誠吾、汪敬熙、朱自清、寒星(劉半農)等人的新詩作品。發表小說創作較多的是葉紹鈞、汪敬熙、楊振聲。魯迅除了曾寫信表示支援之外,還在該刊發表了小說《明天》和尼采《察拉圖斯忒拉的序言》的譯文。該刊還以較多的篇幅翻譯介紹了易卜生、蕭伯納、蘇德曼、梅特林克的戲劇和托爾斯泰、高爾基、王爾德的小說。這些都擴大了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是對倡導中的文學革命的有力支援。

《新潮》雜誌主持者傅斯年、羅家倫等人,對文學革命的鼓吹,一開始就存在著否定一切傳統、“極端崇外”和“全盤歐化”的傾向。隨著新文化統一戰線的逐漸分化,刊物原有的資產階級右翼立場更為明顯,2卷1號以後陸續發表了許多有關西方資產階級哲學的論文。1922年3月出至3卷2號停刊。

參考文章

什麼是化妝的新潮流?美容/塑身主題餐廳裝修設計打造特色餐飲文化發展新潮流居家/裝修“新潮”一詞的由來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