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叔平(1905~1984)
[拼音]:Jingshi Tongyan
話本小說集。明末馮夢龍纂輯。與馮氏的另二種話本小說集《喻世明言》(《古今小說》)、《醒世恆言》合稱“三言”。據金陵兼善堂刻本豫章無礙居士所作序署“天啟甲子”,知刻於天啟四年(1624)。此本不著撰人,僅題“可一主人評,無礙居士較(校)”。凌濛初《拍案驚奇序》說:“獨龍子猶氏所輯《喻世》等書,頗存雅道,時著良規……。”笑花主人《今古奇觀序》說:“墨憨齋增補《平妖》,窮工極變,……至所纂《喻世》、《警世》、《醒世》三言,極摹人情世態之歧……。”龍子猶、墨憨齋都是馮夢龍的別號,可見《警世通言》與其他二言均為馮夢龍所纂輯。
馮夢龍纂輯“三言”,收錄宋元話本與明代擬話本。它們都是白話短篇小說。《警世通言》所收40篇作品,宋元舊作佔了將近一半,如《陳可常端陽仙化》、《崔待詔生死冤家》等。但它們多少都經過馮夢龍的整理、加工。《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故事來源較早,文字也近似宋人風格,但其中有些地名、習俗是明代的。明代擬話本有的據古書記載敷演成篇,如《王安石三難蘇學士》中,詠菊花事,出自《高齋漫錄》,取江水事出自《中朝故事李贊皇逸事》;有的則據民間說唱加工改編,如《蘇知縣羅衫再合》一篇結尾,即指出“至今閭里中傳說《蘇知縣報冤》唱本”。在明代擬話本中當有不少就是馮夢龍本人所撰寫,但尚未確考、查實。馮夢龍為《三報恩》傳奇作序,說“餘向作《老門生》小說,……滑稽館萬後氏取而演之為《三報恩》傳奇”,由此確知《老門生三世報恩》一篇為馮夢龍所作。其餘《宋小官團圓破氈笠》、 《玉堂春落難逢夫》、 《唐解元一笑姻緣》、《趙春兒重旺曹家莊》、《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王嬌鸞百年長恨》等篇,有人以為很可能即是馮夢龍手筆,實據宋懋澄《九籥集文》卷之五《負情儂傳》改寫。《警世通言》的40篇,經過馮夢龍纂輯,風格較接近。作為話本小說集,雖然各篇不相聯屬,而且產生時代又包括宋元明三朝,歷經數百年,但它們沿著一個系統發展下來,仍具有相近的特色。
《警世通言》中的優秀作品,描寫了市民生活,表現了他們在封建黑暗勢力統治下所遭受的迫害以及他們的反抗鬥爭。《崔待詔生死冤家》中的璩秀秀,本是裱褙匠的女兒,只因精於繡作,就被鹹安郡王勒令“獻來府中”充當養娘。她愛上碾玉匠崔寧,趁著郡王府中失火,主動找上崔寧,共同逃往外地,過著自食其力的正常夫妻生活。後來被鹹安郡王抓獲,活活打死。她成了鬼魂,仍不屈服,繼續尋著崔寧做夫妻。作品通過這一對手工藝人的愛情悲劇,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凶橫殘暴,也表現了被壓迫者的反抗精神。
愛情描寫在《警世通言》作品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一般都能反映當時較為普遍的社會問題,特別是婦女的不幸遭遇。《小夫人金錢贈年少》與《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也都是通過愛情悲劇表現封建社會的婦女不顧禮教束縛,對於切身自由幸福的大膽追求。小夫人原在王招宣府裡做侍妾,“後來只為一句話破綻些,失了主人之心”,就被攆了出去“把與人”,結果受騙嫁了一個年已60的老頭。她不甘受人支配,看上30來歲的店鋪主管張勝,就大膽主動地向張勝表示愛情。因為從王招宣府攜走一串數珠事發,她被捉回府中,不堪凌虐,自縊身死,死後鬼魂依舊投奔張勝。但是,跟《崔待詔生死冤家》裡的璩秀秀一樣,她即使成了鬼魂,封建統治勢力也不允許她享有自由愛情和正常生活的權利。白娘子是白蛇變化的女子,到人間尋求幸福。有關她的神怪故事流傳已久,她逐漸由害人的精怪變為善良多情的女性。雖然《白娘子永鎮雷峰塔》還留存著一些恐怖色彩,但她真誠地愛著許宣。夫妻開一個生藥鋪過著美滿的小康日子,一旦遭到代表封建勢力的法海的干預和破壞,她又敢於鬥爭,堅強不屈,直至被鎮壓在雷峰塔下。《警世通言》中描寫的妓女命運就更其悲慘。《玉堂春落難逢夫》裡的蘇三淪落風塵,幸喜遇上王景隆,彼此相愛,鴇子用“倒房計”甩掉耗盡銀錢的王景隆,蘇三也被騙賣給一外省商人作妾,被誣下獄,幾乎被處死,幸得高中做官的王景隆相救。《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杜十娘,經歷與蘇三類似,她見李佈政公子李甲“忠厚老誠”,決計以身相許,共謀跳出火坑。她一心追求真摯的愛情,嚮往著未來的自由幸福生活。但在封建社會,一個地位十分卑下的妓女,是不可能與出身官宦人家的李甲結為夫妻的,她終於被李甲所出賣,於是憤而投江,用死向那個吃人的社會發出最強烈的控訴和抗議。作品反映了金錢的罪惡作用,揭露了封建勢力的市儈化,並且精確地塑造了杜十娘這樣一個胸有成竹、臨事從容、堅決捍衛自己人格尊嚴的新的女性形象。這是高出於《玉堂春落難逢夫》之上的。《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在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都代表了明代擬話本的最高成就。
《警世通言》中描寫愛情的較好作品還有《樂小舍生覓偶》、《宋小官團圓破氈笠》等,它們歌頌愛情的堅貞、專一,批判婚姻問題上的門第觀念。《錢舍人題詩燕子樓》、《宿香亭張浩遇鶯鶯》從傳奇演變而來,雖有一定社會意義,卻沒有擺脫才子佳人故事的窠臼。至於《唐解元一笑姻緣》寫文人的風流韻事,《趙春兒重旺曹家莊》寫妓女幫助地主子弟重振家業的故事,就沒有什麼可取之處了。
《警世通言》還有一些宣揚義氣的作品,如《呂大郎還金完骨肉》強調臨財不苟得,《趙太祖千里送京娘》突出無私助他人,另如《桂員外途窮懺悔》,從反面批判了忘恩負義的行為,都反映了市民階層的道德觀念。此外,《李謫仙醉草嚇蠻書》與《王安石三難蘇學士》讚揚李白與王安石的文才、學識,也都值得一讀。
但《警世通言》中有不少作品如《老門生三世報恩》、《陳可常端陽坐化》等,是鼓吹封建道德和宣揚宗教迷信的。這表明,即使是一些優秀作品之中,也往往夾雜某些落後的思想成份,表現出相當的侷限性。
金陵兼善堂本《警世通言》,現藏日本,國內有根據傳抄排印的《世界文庫》本。衍慶堂本署《二刻增補警世通言》,書已不全,缺兩篇,抄補8篇,又摻入《古今小說》4篇。三桂堂本只存36篇,卷二十四《卓文君慧眼識相如》,兼善堂本卷二十四原為《玉堂春落難逢夫》。衍慶堂本與三桂堂本在篇目、標題、次序上與原刻不同,當系書商所竄易。1956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校注本,依據《世界文庫》本,曾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