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叔敖納言的原文翻譯及閱讀訓練

孫叔敖納言的原文翻譯及閱讀訓練

  孫叔敖為楚令尹①,一國②吏民皆來賀。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後來吊③。孫叔敖正衣冠而見之,謂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盡來賀,子獨後吊,豈有說乎?”父日:“有說: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祿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⑤。”孫叔敖再拜曰:“敬受命,願聞餘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謹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孫叔敖對曰:“甚善,謹記之。”

  選自《說苑·敬慎》)

  【註釋】

  ①令尹:楚國官名,相當於宰相。

  ②國:指都城。

  ③吊:弔唁。

  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擔任宰相一事,這是一種謙虛的說法。

  ⑤患處之:災禍就隱伏在那裡。

  ⑥意益下:越發將自己看低。

  【試題】一:

  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語。

  (1)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之( ) (2)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 )

  2.閱讀全文,簡要概括孫叔敖採納了老父哪三條諫言。

  3.請仿照示例,補充一則與“納言”相關的事例。(除甲、乙兩文之外)(

  示例:唐太宗善納魏徵良言,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

  【參考答案】

  1.(1)離開(背棄);(2)厭惡(嫌棄)。

  2.(1)位高意下;(2)官大心小;(3)祿厚不取。

  3.(1)魯莊公採納曹劌的建議,取得了長勺之戰的勝利。(2)楚王聽取墨子的諫言,停止攻打宋國。(符合要求即可)

  【試題】二:

  3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 冠白冠 ② 人盡來賀

  ③ 敬受命 ④ 心益小

  3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句子。

  ① 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之

  譯文

  ② 君謹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譯文

  32.文中那位“老父”對孫叔敖提出治楚“三策”的內容是什麼?(用文中語句回答)

  33.楚國令尹孫叔敖位高權重,可面對一普通“老父”卻是先“正衣冠”後“再拜”,由此可見他是怎樣一個人?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

  【參考答案】

  30.① 戴著;② 都;③ 指教,教誨;④ 看低自己。

  31.① 因身份地位顯赫而在人前非常傲氣的人,百姓會離他而去。② 你小心保持這三點,足夠用來治理楚國了。

  32. 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

  33.孫叔敖是個善於聽從別人意見,並能虛心接受的好官員。答尊重老人不給分。

  【孫叔敖簡介】

  孫叔敖(約前630-前593),蒍氏,名敖,字孫叔,春秋時期楚國期思(今河南固始)人,楚國名臣。在海子湖邊被楚莊王舉用,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國令尹(楚相),輔佐楚莊王施教導民,寬刑緩政,發展經濟,政績赫然。主持興修了芍陂(今安豐塘),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增強了國力。司馬遷《史記·循吏列傳》列其為第一人。

  【譯文】

  孫叔敖作楚國的令尹,一國的官吏和百姓都來祝賀。有一個老人,穿著麻布制的喪衣,戴著白色的'喪帽,最後來弔喪。孫叔敖整理好衣帽出來接見了他,對老人說:“楚王不瞭解我沒有才能,讓我擔任令尹這樣的高官,人們都來祝賀,只有您來弔喪,莫不是有什麼話要指教吧?”老人說:“是有話說。當了大官,對人驕傲,百姓就要離開他;職位高,又大權獨攬,國君就會厭惡他;俸祿優厚,卻不滿足,禍患就可能加到他身上。”孫叔敖向老人拜了兩拜,說:“我誠懇地接受您的指教,還想聽聽您其餘的意見。”老人說:“地位越高,態度越謙虛;官職越大,處事越小心謹慎;俸祿已很豐厚,就不應索取分外財物。您嚴格地遵守這三條,就能夠把楚國治理好。”

  【簡評】

  本文選自《說苑·敬慎》。孫叔敖出任楚國令尹,官吏、百姓都來祝賀,卻有一位老人來弔喪,而孫叔敖不但不生氣,反而更加彬彬有禮。這裡寫了兩個奇特的人物:一個是普通百姓,對新任令尹膽敢衝撞冒顏,且“出言不遜”;一個是朝廷高官,面對小民百姓的“無禮”,卻能以禮待之,虛心納言受教。這兩個奇特形象,形成鮮明對比,相映成趣。自然,“趣”之旨,在於突出孫叔敖為官謙虛盡職,能夠聽取別人哪怕是小民百姓的意見。正因為如此,孫叔敖為楚相,很有政績。孫叔敖的為官之道,在今天也還可借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