搠思吉斡節兒

[拼音]:jiekeren

[英文]:Czechs

東歐捷克斯洛伐克兩大民族之一。 約有981.8萬人(1980),佔全國人口的64.3%,其中976.3萬人分佈在捷克地區,5.5萬人分佈在斯洛伐克地區。屬歐羅巴人種阿爾卑斯型別。使用捷克語,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西支。有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信教者多為天主教徒。

公元5世紀末及6世紀上半葉,斯拉夫人的一些部落來到摩拉維亞和波希米亞。7世紀上半葉,為抵禦阿瓦爾人的侵襲而結成聯盟,建立了薩摩公國。9世紀初組成大摩拉維亞帝國,波希米亞各部落於9世紀末10世紀初脫離大摩拉維亞,建立捷克王國,並於11世紀中葉兼併摩拉維亞地區,遂為統一的捷克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13世紀初,隨著採礦業的發展,德意志人大量移居捷克地區。14世紀,捷克各階層普遍使用捷克語,出現了用捷克文寫成的各種文學作品。1348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在布拉格設立查理士大學,促進了捷克民族文化的發展。15世紀初在捷克地區爆發的反對德意志封建主和天主教會的胡斯運動,增強了捷克人的民族意識。17世紀20年代末,捷克新教貴族發動的武裝起義是歐洲30年戰爭的導火線。 起義失敗後, 捷克淪為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行省,捷克語不再是捷克地區的官方語言。戰禍和宗教迫害使捷克人口銳減,城市開始德意志化。

18世紀80年代,農奴制廢除,大批捷克農民和手工業者進入城市,成為新興資本主義工業的自由勞動力,以復興捷克語言和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民族復興運動隨之興起,現代捷克民族逐步形成。1848年布拉格市民起義,掀起了捷克民族為爭取獨立、反對哈布斯堡王朝專制統治的鬥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崩潰。捷克人於1918年10月獲得獨立,並與斯洛伐克人一起建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1938年慕尼黑協定簽訂,捷克斯洛伐克領土蘇臺德被割讓,次年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被法西斯德國佔領,至1945年5月始獲解放。1946年成立新聯合政府。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領導人民粉碎聯合政府中資產階級反動派的復辟陰謀,國家進入社會主義發展時期。捷克斯洛伐克工業發達,有機器製造、鋼鐵、紡織、化工等,以製鞋和釀造啤酒著名。農業機械化程度較高,種植麥類、玉米、甜菜、亞麻,飼養豬、牛。

另有約80萬捷克人分佈在歐、美、澳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