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里安-凱洛格公約

[拼音]:shehui guifan

[英文]:social norm

人們社會行為的規矩,社會活動的準則。它是人類為了社會共同生活的需要,在社會互動過程中衍生出來,相習成風,約定俗成,或者由人們共同制定並明確施行的。其本質是對社會關係的反映,也是社會關係的具體化。

社會規範可分為成文的和不成文的兩類。風俗習慣、部分道德規範及部分法律規範、宗教規範是不成文的;法令、條例、規章和大部分法律、重要的教規是成文的。風俗、道德、法律、宗教等是社會規範的各種具體形式。

風俗習慣是出現最早、最普遍的一種社會規範。自發的行為規範被眾多人反覆不斷地長期遵循,便成風俗。故風俗一般都是傳統的,長期存在的。它的作用是在沒有外部壓力的情況下實現的,主要通過模仿轉化為人們的習慣行為。

道德規範是比風俗習慣高一層次的社會規範。人們對那些與社會共同生活關係較為重要的事物與行為,給予是非、善惡、公正或偏私的評價,加以褒貶,由此形成道德標準。道德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連續性。一個國家、地區或民族,有著若干共同的道德標準,這些標準不因社會形態的變化而中斷,一般是可以繼承的。在階級社會中,既有全民族的道德,也有階級的道德。階級的道德規範將隨著社會的變遷和階級的變化而變化。道德規範是一種內化了的行為規則,道德行為是自覺採取的;違反道德的行為,要受到社會輿論和良心的譴責。

法律規範是階級社會特有的現象,是一種具有強制性的行為規範。它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機構保證其實施。法律規範肯定了佔統治地位的社會關係,體現了統治階級的意志,但是它又是以全民的形式出現的。某些法律規範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願望,因此法律規範也具有普遍性和繼承性。

宗教規範是神化了的社會行為規範。它採取了超自然、超人間的神祕形式,具有極強的自制性,在一定社會中起著調整人們行為規範的作用。

各種行為規範互相配合,有機地組成為一個社會規範體系,調整人們各個方面的社會行為,維護一定的社會秩序,使社會活動納入一定的軌道。社會規範是社會控制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