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凱,F.

[拼音]:Li Dazhao

中國無產階級教育家,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字守常,河北省樂亭縣人。1913年畢業於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得友人資助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開始研讀關於介紹馬克思主義的著作,為他以後成為馬克思主義者奠定了基礎。1916年夏他回國後,擔任《晨鐘報》、《甲寅日刊》編輯,領導由《新青年》發起的反對封建主義的新文化運動。在《晨鐘之使命》和《青春》等文中,用革命民主主義思想教育青年。針對保皇黨人康有為要在憲法中明定孔教為“國教”的言論,發表了《憲法與思想自由》、《孔子與憲法》、《自然的倫理觀和孔子》等一系列文章,堅決反對這一“尊孔”的教育方針;他指出孔子是“數千年前之殘骸枯骨”和“歷代帝王專制之護符”,把孔教列入憲法,違背民主自由原則。他還指出,“孔子或其他古人,只是一代哲人,決不是‘萬世師表’”。

1918年1月起李大釗擔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並把圖書館作為新文化陣地。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學發起組織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指導學生設立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小型圖書館──“亢慕義齋”,成為中國第一所藏有比較豐富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書籍的圖書館;一批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如鄧中夏、高君宇、何孟雄、朱務善、瞿秋白等,都參加了研究會,對推動要求進步的青年學習馬克思主義起了積極作用。

1920年7月,李大釗應聘擔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圖書館主任,先後在歷史、經濟、政治、法律等系開設“史學思想史”、“史學要論”、“社會主義與社會運動”和“社會主義”等課。舉辦“現代政治講座”,開設“唯物史觀研究”這一重要課程。還曾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北京師範大學、朝陽大學、中國大學等校,講授“女權運動史”、“社會學”和“圖書館學”等課。他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受到學生普遍歡迎和高度推崇,特別是“唯物史觀”等課,對廣大青年學生教育影響很大。他是在舊中國大學講壇上公開講授馬克思主義、依據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觀點組織教材進行教學的第一人。

李大釗在他的著述中,有不少是反映他的教育觀點的。此外還有專論教育問題的論文,對教育的性質、方向和目的任務問題,特別是工農勞動人民的教育問題,用馬克思主義觀點作了闡述和分析。這些有關教育的論文和他十年的革命教育實踐,是中國現代教育史上一份寶貴的遺產。1927年4月28日,李大釗英勇就義。

參考書目

《李大釗選集》,人民出版社,北京,1959。

《李大釗傳》編寫組:《李大釗傳》,人民出版社,北京,1979。

張靜如、馬模貞編:《李大釗》,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