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浦鎮

[拼音]:haiyang buru dongwu

[英文]:marine mammals

體呈流線形、前肢特化為鰭狀、體溫恆定、胎生哺乳和進行肺呼吸的海洋脊椎動物。又稱海獸。它們都是由陸上返回海洋的,屬於次水生生物。一般包括鯨目、鰭腳目、海牛目的所有動物,以及食肉目的海獺(Enchydralutris)和北極熊 (Thalarctor maritimus)。鯨目動物(如鯨、海豚)和海牛目動物(如儒艮、海牛)終身棲息在海里,為全水生生物;而鰭腳目動物(如海豹、海獅)需要到岸上進行交配、生殖和休息,食肉目的海獺和北極熊僅在海中捕食和交配,為半水生生物。生活在河流和湖泊中的白暨豚(Lipotes vexillifer)、江豚(Neophacaena phocaenoides)、貝加爾環斑海豹(Pusasibirica)等,因其發展歷史同海洋相關,也被列為海洋哺乳動物。

研究簡史

人們早先曾把鯨類稱為“大魚”,把海牛和儒艮稱為“美人魚”。後來發現這些動物具有獸類的特點,又叫它們為“水獸”。18世紀,林奈和拉馬克最先給以科學的命名。1958年,V.謝弗發表第一本有關海洋哺乳動物的專著《海豹、海獅和海象》。1965年,R.J.哈里森和J.E.金最先把所有生活在海洋裡的哺乳動物歸至在一起,撰寫成《海洋哺乳動物》。1972和1974年,哈里森《海洋哺乳動物的功能形態解剖學》(2卷)和S.H.裡奇韋《海洋的哺乳動物》的出版,標誌著海洋哺乳動物的研究進入到生理、生化和實驗動物學的新階段。

中國對海洋哺乳動物的記載很早,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和清代蔣廷錫《古今圖書整合》中就有描述。壽振黃等編寫的《中國經濟動物志·獸類》(1962)列出了中國海洋哺乳動物的系統綱目。60年代以來又有不少新發現,到1978年止,中國已知有30餘種鯨類(包括海豚)、4種鰭腳類和1種海牛類動物。研究內容也由分類描述發展到形態解剖、生態和生理方面。

分類

海洋哺乳動物主要包括鯨目 (Cetacea)、鰭腳目(Pinnipedia)和海牛目(Sirenia)。

鯨目

全水棲。體形似魚,體長從 1米多至30多米。面板裸露,僅吻部具少許剛毛。皮下脂肪肥厚,以保持體溫並減少身體的比重。前肢鰭狀,適於水中游泳。後肢退化,僅剩一對小骨片。有尾鰭,是主要的游泳器官。眼小,視力較差,主要靠回聲定位尋找食物和逃避敵害。鼻孔1~2個,位於頭頂,俗稱噴水孔,是鯨類的重要特點。肺左右兩葉,營呼吸作用。無外耳殼,外聽道細小,但感覺靈敏,能感受超聲波。有乳房一對,胚胎時期都具齒,但須鯨類的齒在出生時變為鯨鬚,而齒鯨類的齒終生保留。(圖1、圖2)。

鯨目分為3個亞目,現有90餘種。

海牛目

全水棲。體呈紡錘形,皮厚而具稀疏的毛。頸短,有縊紋,頸椎互相分離。前肢鰭狀,適於水中游泳;後肢缺失,僅保留腰帶骨。無背鰭,尾鰭寬大、扁平,是游泳器官。臼齒具平坦的咀嚼面,胃多室,腸長,為植食性動物的特徵,主食海藻。行動緩慢,性好群居。

本目動物分 3科,現存兩科 4種。

(1)大海牛科(Hy-drodamalidae),在 18世紀時因捕撈過度而滅絕。

(2)海牛科(Trichechidae),尾呈鏟形,頸椎 6枚。

(3)儒艮科(Dugongidae),尾呈新月形,頸椎7枚(圖3)。

鰭腳目

半水棲。體形似陸獸,體表密被短毛。頭圓,頸短。四肢皆呈鰭狀,趾(指)間有蹼,故名鰭腳類。前肢起平衡作用,後肢是主要游泳器官。鼻和耳孔皆具活動的瓣膜,潛水時可將耳、鼻孔關閉。口大,周圍有大量觸毛,口內具不同型的牙齒。聽覺、視覺、嗅覺都很靈敏,在水下具有聲通訊和回聲定位的能力。

該目包括海獅科(Otariidae)、海象科(Odobenidae)和海豹科(Phoeidae),現有30餘種。海獅科具外耳殼和陰囊(圖4)。海象科和海豹科無外耳殼和陰囊,海象科上犬齒巨大,露於脣外,成為獠牙。(見彩圖)

生物學特徵

海洋哺乳動物除具有胎生、哺乳、體溫恆定、用肺呼吸等陸上高等哺乳動物的特點外,還由於生活在海洋中,產生了一系列的水生特徵。

體型

海洋哺乳動物的體型都很大,遠非陸生哺乳動物可以相比。藍鯨為世界最大的動物,體長達33米、重達 190噸。即使體形最小的海獺,其成年雄性體長也達1.47米、重約45公斤;雌性長為1.39米、重約33公斤。

海洋哺乳動物都是游泳生物。身體呈紡錘形或流線型。其中鰭腳目動物和海獺、北極熊是半水生生物,均具四肢,外形與陸上獸類相似。鯨類和海牛類是全水生生物,體形似魚,但它們的尾鰭呈水平狀,與魚類的垂直狀尾鰭是不同。

肺呼吸

海洋哺乳動物是由陸上動物演化而來,依然保持著用肺呼吸的方式,每隔一段時間便浮出水面換氣。它們不但善於游泳,還善於潛水,抹香鯨(Physetercatodon)可潛在水中長達1.5小時。

體溫

海洋哺乳動物分佈很廣,南、北兩極尤多。為保持體溫,防止體熱過多的散失,它們都有很好的保護層:鯨類具有很厚的皮下脂肪,鰭腳類具有很好的毛皮。

繁殖生長

海洋哺乳動物繁殖較慢,多數一年一胎、一胎一仔,有的是三年一胎。哺乳期較長,半年至一年多。初生仔也較大,如抹香鯨出生時體長約4~4.5米,剛出生的海獺長約61釐米。幼獸跟隨母獸的時間也較長,這些都是為了保證其後代的成活率。

意義

鯨類是重要水產資源,經濟價值很大。它們的皮可製革,肉可食用,脂肪可提煉工業用油,是做肥皂、蠟燭等的材料,骨可製作骨粉,內臟可作維生素製劑。抹香鯨的鯨腦油可做精密儀器的潤滑油。著名的龍涎香是抹香鯨腸部的產物。

海牛類、鰭腳類中的一些動物和海獺的毛皮質地優良,是製衣作帽的原料。另一些種類的皮可製革,有的還可食用。海象、海豹、海牛和儒艮的脂肪可煉油,供食用、點燈或作潤滑油。儒艮的油是貴重的藥材。它們的肉均可食用。海象的牙還能用於象牙雕刻。海豹的雄性生殖器是生津補血、健腦補腎的良藥。

隨著仿生學的發展,人們對海洋哺乳動物的潛水能力、游泳速度、回聲定位、體溫調節和發達的智力,越來越重視。馴養海洋哺乳動物為軍事和潛水作業服務,進行人和動物的“對話”,充當海洋牧場的“警犬”等工作,已在不少國家嘗試。海洋哺乳動物也是人們喜愛的觀賞動物。

參考書目

R.J.Harrisen,J.E.King,Marine Mammals,Hutchin-son Univ.Library,London,1965.

S.H.Ridgway, Mammals of the Sea,Charles C.ThomasPubl.,Springfield Illinois,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