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埃
[拼音]:hanmeixing
[外文]:coal-bearing properties
煤和煤層在煤田或井田內的賦存狀況。含煤性包括含煤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數量方面包括:
(1)煤層層數和可採層數;
(2)煤層厚度和變化;
(3)煤層形態和結構的變化;
(4)煤層在含煤巖系剖面中的分佈特徵。質量方面包括:
(1)煤的岩石特徵,包括各種煤巖組分、顯微組分的百分含量、煤的巨集觀型別和顯微煤巖型別等;
(2)煤化程度;
(3)煤的化學、工藝特性。含煤性是煤田評價最重要的內容。說明煤田含煤性的引數有:
(1)含煤系數,為煤層總厚度與含煤巖系厚度之比,用百分數表示。可採含煤系數則為可採煤層總厚度與含煤巖系厚度之比,也用百分數表示。
(2)含煤密度,為煤田中單位平方公里內煤的儲量,用以表示煤的富集程度。
煤田的含煤性主要決定於含煤巖系形成的古地理、古構造、古氣候條件和成煤植物的特性;含煤巖系形成後經歷的變化對煤層賦存狀態和煤質有一定的影響。不同古地理型別和大地構造型別的盆地其含煤性不同,如內陸的、斷陷型聚煤盆地常有巨厚煤層,在橫向上煤層常出現分叉,煤質亦有明顯變化;海陸交替的、坳陷型盆地煤層的厚度、層間距和煤質常較穩定(見聚煤盆地)。
同一盆地中含煤性的各項引數有明顯的分帶性,例如,根據煤層的特徵,許多煤盆地可分出合併(或密集)煤層帶、初次分叉帶、多次分叉和尖滅帶。不同帶又有各自的煤質特徵,如合併煤層帶常以原地形成煤為主、灰分較低;愈近尖滅帶則異地形成的和微異地形成的煤比例愈高。研究含煤性各項引數的分帶性是預測煤層、煤質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