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毛細現象

[拼音]:Sulian Kexueyuan huaxue yanjiu jigou

[英文]:the chemical institutes of the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蘇聯科學院設有16個化學研究所,本條只介紹其中一部分。

化學物理研究所

1931年成立於莫斯科。所長一直為H.H.謝苗諾夫院士。該所是蘇聯規模最大和科研力量最強的化學研究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學物理研究機構之一。它以化學反應動力學、鏈反應、燃燒和爆炸、物質結構等方面的研究著稱。1984年共有11名院士和10名通訊院士。現在的主要科研領域有:化學反應動力學、鏈反應動力學、燃燒和爆炸、高分子化學及物理化學、核化學和高能化學、化學動力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生物物理和醫用化學等。該所的主要研究成果有:鏈反應理論(謝苗諾夫因此獲得1956年諾貝爾化學獎)、定量化學動力學、天然鈾鏈式反應機理、膠體化學、化學反應動力學等方面。

涅斯米揚諾夫元素有機化合物研究所

1954年成立於莫斯科。第一任所長為Α.Н.涅斯米揚諾夫院士。現任所長為Α.Β.福金院士。該所為世界著名的和最大的元素有機化合物研究機構之一,其主要任務是:合成各種元素有機化合物及高分子化合物,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結構與效能。該所的主要研究成果有:現代金屬有機化學(合成了含砷、汞、錫、鋅、鉍、鉈、鈦、鋁等的有機化合物和二茂鐵)、人工合成食品(例如植物油代用品等)、有機矽化合物和有機矽高分子化學、有機氟化合物和含氟高分子化學、金屬有機絡合物催化(鉻、鉬、鎢、鐵、錳、鈷、鎳、鈀與有機化合物或石墨配體形成的均相催化劑,用於烴類反應、固氮、乙醇脫水等)。

澤林斯基有機化學研究所

1943年成立於莫斯科。第一任所長為Б.Α.卡贊斯基院士,現任所長為Н.К.科切特科夫院士。該所的主要科研領域為廣泛的有機和生物化學合成、催化、產品的結構和效能及合成方法研究等。主要研究成果有:合成了維生素B6,鑑定出800種有機化合物具有除莠劑活性並首次合成病毒抗原(葡萄糖蛋白質)疫苗等。

物理化學研究所

1945年成立於莫斯科。所長一直為Β.И.斯皮岑院士。該所的主要科研領域有:化學腐蝕和抗蝕劑、無機化學和放射化學、表面現象和吸附科學等,主要研究成果有:無機絡合物化學,放射化學,表面現象現代物理化學,多孔固體對氣體、蒸氣和液體的吸附科學等。

高分子化合物研究所

1948年成立於列寧格勒。所長一直為М.М.科通通訊院士。目前科研工作集中於三個領域:高強度高分子、耐熱高分子和醫用高分子。近年來的重大研究成果有:通過拉伸使捲曲的高分子部分取向結晶而製得世界上強度和模量最高的聚丙烯纖維(強度為115~120千克力/毫米2),製得耐寒(-200℃)、耐熱(300~350℃)和耐水(新增含磷穩定劑)的芳族聚醯亞胺類新材料等。

託普奇耶夫石油化學合成研究所

1959年成立於莫斯科。第一任所長為Α.Β.託普奇耶夫,現任所長為Н.С.納苗特金通訊院士。主要研究領域有:石油化學組成分析、高分子化合物及其單體的合成、金屬有機催化劑、石油新增劑、各種氣體和液體的分離富集膜、等離子體化學等。多年來已對 300多種石油樣品作了化學組成全分析。

化學研究所

1969年成立於高爾基。所長一直為Γ.Α.拉祖瓦耶夫院士。主要科研領域有:元素有機化合物化學、液相自由基化學、高純和超純物質及半導體材料等。最近的研究成果有:高透光率(超國際指標)硒化鋅單晶和多晶、高純鍺半導體器件、非銀鹽照相光敏組分、光導纖維、超導體等。

庫爾納科夫普通和無機化學研究所

1943年成立於莫斯科。第一任所長為Н.С.庫爾納科夫院士,現任所長為Н.М.扎沃龍科夫院士。主要研究領域有:物理化學分析、金屬(包括稀有元素、鈾、釷及超鈾元素)絡合物化學和放射化學等。研製出多種無機材料、金屬和合金、催化劑、核燃料。(見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