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迭代法
[拼音]:Tuolemi
[英文]:Claudius Ptolemaeus
1、古希臘天文學家、地理學家、地圖製圖學家。相傳約在公元90年他生於埃及,公元127~151年間在亞歷山大城工作。托勒密一生著述很多,鉅著《天文學大成》共13卷,是當時天文學的百科全書。《地理學指南》8卷,是一部製圖理論、方法和資料的彙編。書中第一卷提出,製圖學的任務是用線條描畫地物,使人們在一張圖畫上觀察整個地球。他提出了怎樣把地球面上的點移到平面上的方法──地圖投影問題,並用普通圓錐投影繪製了世界地圖。圖中對地中海周圍的描繪較為正確,對東方的中國、印度和南半球的大陸是根據傳說和想象而繪製的。他還提出了測經緯度來定點的方法,全書記載了近8000個地點的經緯度,約有350~400個點有實測的,精確度達5′。在《地理學指南》中還附了27幅地圖。“托勒密”成為中世紀“地圖集”的代名詞。
2、古羅馬地理學家、天文學家,曾譯托勒玫或多祿某。約公元90年生於埃及的托勒馬達伊。曾在亞歷山大城居住和工作,168年去世。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天文學大成》(13卷),是根據喜帕恰斯的研究成果寫成的一部西方古典天文學百科全書,主要論述宇宙的地心體系,認為地球居於中心,日、月、行星和恆星圍繞著它執行。此書在中世紀被尊為天文學的標準著作,直到16世紀中哥白尼的日心說發表,地心說才被推翻。另一部重要著作《地理學指南》(8卷)是古希臘有關數理地理知識的總結,主要以馬裡努斯的工作為基礎,參考亞歷山大城圖書館的資料撰成。第1卷為一般理論概述,闡述了他的地理學體系,修正了馬裡努斯的製圖方法。第2卷至第7卷列有歐、亞、非三大洲8100處地點位置的一覽表,並採用喜帕恰斯所建立的緯度和經度網,把圓周分為360份,給每個地點都註明經緯度座標。第8卷由27幅世界地圖和 26幅區域性區域圖組成,以後曾多次刊印,稱為《托勒密地圖》。
3、托勒密認為地理學是對地球整個已知地區及與之有關的一切事物作線性描述,即繪製圖形,並用地名和測量一覽表代替地理描述。他在《地理學指南》中採用了波西東尼斯錯誤的地球周長數字,又在繪製陸地向東延伸中增加了誤差。把有人居住的世界想象為一片連續不斷的陸塊,中間包圍著一些海盆,並在地圖上表明:印度洋的南面還存在一塊未知的南方大陸(見古希臘羅馬地理學)。直到18世紀英國探險家J.庫克的探險航行,才消除這個錯誤。他在《地理學指南》中還提出了兩種新的地圖投影:圓錐投影和球面投影。
4、也譯托勒玫或多祿某,古希臘著名天文學家。相傳他生於上埃及的一個希臘化城市。他從公元127年至151年間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城進行天文觀測。托勒密總結了希臘古代天文學的成就,特別是喜帕恰斯的工作。他把自希臘天文學家阿波隆尼以來用偏心圓或小輪體系解釋天體運動的地球中心說加以系統化和論證。在他的著作中曾舉出種種物理學上的理由來反對日心說。後世遂把這種地心體系冠以他的名字。他發現天北極在星空間的位置變動;明確提出存在大氣折射(蒙氣差)現象;在月球運動中發現一項不太顯著的“出差”(見月球運動理論)。因此,托勒密在他的關於月球的小輪體系中增加一個小輪。托勒密的著作很多。鉅著《天文學大成》十三卷是當時天文學的百科全書,直到開普勒的時代,都是天文學家的必讀書籍;《地理學指南》八卷,是他所繪的世界地圖的說明書,其中也討論到天文學原則;《光學》五卷,其中第五卷提到了蒙氣差現象。此外,尚有年代學和占星學方面的著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