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法》的評課稿

《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法》的評課稿

  評課是指評者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法》的評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法》的評課稿 篇1

  下面我就李老師執教的《用“假設”的策略解決問題》一課,談談我自己的一些想法。

  對於六年級孩子而言,“假設”這一策略,或者是承載著這一策略的數學問題,其難度是不言而喻的。“雞兔同籠”問題歷來是小學數學奧數題中的典型問題,如今作為習題走進了小學數學教材,可想而知難度之大。要想使孩子掌握,只靠老師的講解肯定是徒勞的。而佘老師設計“活動單導學”教學環節,很好的把握和處理了教學重難點。

  1.多種嘗試,體驗策略。

  在“活動單導學’的教學模式下,佘老師先引導孩子理解題意:怎樣租用10只船正好坐滿?這10只船可能有哪些情況?你準備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這一環節給孩子充分的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運用畫圖、列表等學過的策略探究新的問題,培養孩子的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思考後再在小組和全班進行探究、交流,注重語言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思路的訓練。引導孩子提出不同的假設,培養孩子思維的靈活性,不僅讓孩子掌握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也使孩子在不斷探索與交流中感受到“假設”策略解決問題的價值。

  2.解決問題,體驗成功。

  如何進行調整時本節課學習的難點,這裡的調整孩子獨立完成的難度比較高,所以在解決假設成同一種船初步感知調整策略時,佘老師適時地引領孩子進行探索,透過一些有效問題的追問,來幫助孩子建立一個解決問題的臺階,使他們的研究能獲得成功,歸納出假設法解題的思路。孩子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了初步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在接下來解決問題中,佘老師把關鍵的問題拋給孩子去研究、完成。這樣,教師的引導探索和孩子的自主探索有機結合,就可以幫助孩子很好地突破難點,掌握方法,體驗成功。

  3.反思整理,提煉策略。

  對於六年級孩子來說,不但要養成反思的意識,更要學會如何去進行反思,這樣一種能力需要在教師設計的問題的引導下,在一次次的反思與交流中才能得到培養。本課孩子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對假設的策略有了初步的體驗,這時透過引導孩子進行兩個層次的反思整理,幫助孩子及時提煉用假設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以及如何調整,十分有利於孩子今後獨立運用策略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高。

  我覺得“活動單導學”教學模式運用在《用“假設”的策略解決問題》這課是再合適不過了。

  《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法》的'評課稿 篇2

  把果汁倒入大小不同的杯子想象成倒入同樣的杯子,就是假設。為了解決問題,在假設的基礎上還需要進行必要的替換,把1個大杯換成3個小杯就是替換。假設是策略,在假設的基礎上還需進行必要的替換才能解決問題。

  1、有效喚醒學生的策略意識。

  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構中存在假設與替換的元素,不過這種存在是潛在的,往往是無意識地顯示和使用。沈老師這節課的任務是要把學生沉睡的這種假設、替換的思想喚醒,把潛在的方法啟用。沈老師用多種途徑,讓學生不僅解決了實際問題,而且更深層次地讓學生體會到問題解決裡的數學思想,從而使之成為以後解決問題可以利用的資源。這就是策略教學的基本線索。

  2、注重良好學習方法、習慣的引導和培養。

  列式計算時,教者引導學生要把替換的方法儘量用算式表示出來。部分學生可能會列算式720÷3=240(毫升),算出1個大杯的容量;列算式720÷9=80(毫升),計算1個小杯的容量。這兩個算式雖然正確,但不夠完美。教者指導學生在這兩個算式的前面,應該先寫出求大杯個數的式子6÷3+1=3(個),或求小杯個數的式子6+3=9(個),把自己進行的替換的思路表示出來。

  教者還引導學生要及時進行檢驗,確認結果正確之後再寫出答句。這是解決問題的基本程式之一,更是嚴謹的態度與良好的習慣。

  3、引導學生感悟解題方法裡的`數學思想。

  感悟解題方法裡的數學思想,是策略教學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能使例題的教學價值超越通常的解題,獲得更有普遍意義的啟示。教者透過引導學生說策略的環節,使“假設——替換”從潛在的、無意識的狀態,變成清晰的、能主動使用的解題資源。學生的策略的體會越深刻,策略意識就越強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