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密碼
[拼音]:shishi xingjing
中國戰國時代魏國天文學家石申(一名石申夫)的著作。據南朝時代樑阮孝緒的《七錄》說,石申著《天文》八卷。這大概是石申著作的本名。大約在西漢以後才被尊稱為《石氏星經》。《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等漢代史籍中引有該書的零星片斷,其內容涉及五星運動、交食和恆星等許多方面。漢、魏以後,石氏學派續有著述。他們的書都冠有“石氏”字樣,如:《石氏星經簿贊》等。《石氏星經》原著和石氏學派其他著作都已失傳。不過,在唐《開元佔經》中有大量節錄。其中最重要的是標有“石氏曰”的 121顆恆星的座標位置(今本《開元佔經》中佚失 6個星官的記載)。計算表明,其中一部分座標值(如:石氏中、外星官的去極度和黃道內、外度等)可能是漢代所測。另一部分(如二十八宿距度等)則確與公元前四世紀,即石申的時代相合(見三垣二十八宿)。自三國時代吳太史令陳卓總合石氏、甘氏、巫咸三家星官成283官、1,464星的星座體系後,出現了綜合三家星官的占星著作,其中有一種稱為《星經》或《通佔大象歷星經》。這部書後來被人偽託為“漢甘公、石申著”。因此,自宋以後又稱它《甘石星經》。但該書中有唐代的地名,而且有巫咸這一家的星官。因此,它與戰國、兩漢時代所流傳的《石氏星經》完全是兩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