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散結構

[拼音]:yanzhi

[英文]:salt finger

熱而多鹽的水層位於冷而低鹽的水層之上時,在介面處發生鹽度較大的水向下呈指狀分佈的現象。H.E.赫珀特和P.C.馬寧斯在1973年指出,在介面處發生鹽指的條件是:

式中α 為海水熱脹係數;β是鹽度與密度之間的一個相關因子;ΔS、ΔT是相應於兩水層的鹽度差和溫度差。公式表明,只要很小的鹽度差就能形成熱-鹽指。A.J.威廉斯第三於1974年在地中海溢流中進行鹽指的觀測後指出,鹽指普遍存在於大洋中。溫躍層下面海水強烈的活動就是由鹽指引起的。

鹽指產生的物理機制是多方面的,通常可用雙擴散理論模式來解釋:在海水中,鹽度擴散通量,

熱擴散通量,

,式中

分別為鹽度垂直梯度和溫度垂直梯度,cp為海水的定壓比熱。對海水來講,鹽分子擴散係數j=2×10-5克/釐米·秒,分子的熱傳導係數 K=1×10-3克/釐米·秒。由於熱擴散比鹽擴散的速率大兩個量級,在雙擴散作用下,介面上層的水的失熱比失鹽快,發生上層密度大於下層的現象,使分介面變得不穩定,一部分鹽度較高的海水呈指狀下沉,鹽度較低的水則上升,直到出現新的平衡為止。通常鹽指有20~30釐米長,相鄰兩鹽指的間隔約為1釐米。鹽指現象的研究,可為溫度、鹽度、密度和聲速甚至為生物群落,提供新的預報方法。

參考書目

B.A.Warren,C.Wunsch,eds,Evolution of physicalOceanography,MIT Press,Cambridge,1981.

參考文章

高錳酸鹽指數環保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