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背影》寫作背景思想主題及文章結構分析
朱自清散文《背影》寫作背景思想主題及文章結構分析
一、寫作背景:
《背影》一文,寫於一九二五年。斯文乃追憶其八年前的一件往事。講述作者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唸書期間,得知祖母去世後,從北京趕到徐州與父親一道回揚州老家奔喪。辦完喪事後,其父到南京找工作,而作者則回北京唸書,父子倆在今南京市浦口區惜別的情景。此文後來收在了開明書店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中。它是自清先生早期一篇極為有名的文章,也是現代文學史上的散文傑作。作者僅以一千五百字描寫了一個生活片斷,卻能感人至深,炙人口,自清先生的寫作技巧,焉不敬服人哉!
二、思想主題:
透過對父親在車站給兒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熱愛和兒子對父親百般的懷念。
本文作於1925年,寫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讀書時的一段經歷。而在這一時期,中國的社會狀況是:軍閥割據,帝國主義勢力明爭暗鬥,知識分子朝不保夕,廣大勞動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作者當時雖未站到革命立場,投入反帝反封的鬥爭中,但作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識分子,必然會感到社會的壓抑,產生一種落寞淒涼的情緒。作者以自己的家庭為例,講述了其家庭因社會的黑暗而日趨窘迫,“光景很是慘淡”,“一日不如一日”,作者的父親,先是“賦閒”,後為了找差事而“東奔西走”,乃至老境“頹唐”。這些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奔波勞碌,前途渺茫,謀事艱難,境遇悽慘的現實。在他們心頭籠罩一層不散的愁雲,如同文章所表現的灰暗的基調。在這一背景下,作者寫出了真摯、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愛,不僅是符合我們民族倫理道德的一種傳統的純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體貼,特別是父親在融匯了辛酸與悲涼情緒的父子之愛中,含有在厄運面前的掙扎和對人情淡薄的舊世道的`抗爭。雖然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會引起人們的同情、嘆惋乃至強烈的共鳴。
三、文章結構分
《背影》是記實散文。它描述了在家庭遭受變故的情況下,父親送別遠行兒子的經過。透過樸素真切的語言,表現了父親的一片愛子之心和兒子對父親的感念之情。它是中國現代散文史上的名篇。作者曾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裡的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湧。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裡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只是寫實……”這話道出了《背影》的寫作緣由、描寫重點和寫作特點等,可以作為理解文章的鑰匙。
全文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自然段。乃開篇點題。思念父親,最不能忘懷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部分:即從“那年冬天”至“我的眼淚又來了”。以回憶往事,追述在車站與父親離別的情景,表現父親愛子的真摯感情。
然此部分又分三層:
第一層:從“那年冬天”到“我們便同行”。旨在為寫“背影”渲染悲涼的氣氛。其主要交代此次父子分別時的家庭情況。
第二層:自“從到南京時”到“……太聰明瞭”。寫父親送行前的細心關照,為寫“背影”作鋪墊。
第三層:始於“我說道”止於“……又來了”。描寫父親爬過鐵道去買橘子的“背影”,抒發真摯的感情。
第三部分:即最後一自然段。寫別後對父親的思念。以在淚光中再現“背影”作結,直接抒發深切懷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