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藝術構思中結構線索的構建

散文藝術構思中結構線索的構建

  散文藝術構思中結構線索的構建是怎樣的呢?大家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在散文的創作實踐中,我們把散文構思中包括的主要內容確定為三個重要因素,即:一確立立意;二牽住線索;三構成全域性。首先散文構思主幹就是立意,立意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構思活動是圍繞著它來進行的。中國古代文論中說:“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立意重要,沒有立意,其思想和材料便成了“無帥之兵”、“烏合之眾”。而全文立意表達的重要載體是構思其中之一的牽住線索,線索又是結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因而不論是線索和結構與立意都是密不可分的,結構又是立意表現的重要載體之一。沒有結構,立意無從表達。談到散文構思的中心任務,就是作者為思想感情即立意,尋找到一個最佳的流動形式,即是可以構成成文的結構的前身即線索。線索是結構的脈絡,作家思想感情的流動是由線索來加以控制的。“惟能線索在手,則錯綜變化,惟吾所施”(劉熙載《藝概文概》)。我們姑且可以把線索再細分一下,即構思線索和結構線索,可以看出構思線索在前,結構線索在後,也就是說構思線索是最初萌動文章之初的思維;而結構線索因素則是涉筆成文,組成文章構件時涉及的部分。但很顯然,當作家在深入地構思文章結構線索時,當然也不能排除構思線索仍然同時也在起著作用,即會出現結構線索與構思線索互相交織地起到構思作品良性互動的作用。這樣我們可以看出構思線索與結構線索既有區別又密切相關聯,它們的屬性分別是:構思線索屬構思,重藝術、重形象;結構線索屬結構,重科學、重邏輯,兩種屬性的它們各司其職,各有特性,不宜混同。僅此可從現當代散文為例,把結構線索貫穿為作品性的東西,大體概括如下幾種:

  一是以情節為線索,固然散文的結構從根本上講,是情感的結構,而不是情節的結構,但是,在一些寄事抒情或敘事類散文中,作者的感情是被組織在一定的情節之中的,其結構形式,也頗像小說,如吳組湘的散文《黃昏》、郭沫若的《月蝕》、巴金的《廢園外》等。而當代散文碧野作品也很近似短篇小說。但這種線索散文構思中很少使用,因為散文究竟不是以表現情節見長的,即使是敘事,也多是擷取事件的某一點,來抒寫自己的感受,並不著意於事件的發展及因果關係的。

  二是以情為線索,文章的結構“只憑興感的聯絡求得”(許欽文《關於小品文》)。這在那些抒發感情為主的冥想隨筆一類的小品文裡多采用,如冰心《往事》、許地山《空山靈雨》、肖紅《商市街》、繆崇群《曦露集》、麗尼《鷹之歌》,而一些偏於感情,富於幻想的作家,即使在敘事、寫景中,也總是以感情為控制的線索,不受時間、空間或其他事物的限制,如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和《我的祖母之死》。

  三是以“物”為線索,在散文中,作者常愛使用某具體事物來作為構思的線索,但其具體情況又有兩種:其一是“物”在構思裡,系作者思想感情的寄託點,即為託物言志的“物”,借景抒情之“景”。如郭沫若《銀杏》裡的銀杏,茅盾《白楊禮讚》裡的白楊,綠漪《溪水》裡的溪水,楊朔《荔枝蜜》的小蜜蜂等。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融合在這些事物之中,隨著對事物的品性、形態、動靜、變化的描寫而展開;其二是“物”在感情裡,主要起著對思想感情的組織作用,當然它已不是純粹的客觀之物,而是被作者所“情化”了的.有情之物,也具有著某些寓意和象徵性質。如:夏丐尊的散文《貓》,妹妹要送貓――貓被送來――妹妹病故後,人們對貓的照顧――貓的失蹤和死亡。“貓”既是作者感情的寄託物,又是思想感情的組織物,作者對亡妹的無限哀思、悼念之情,是以貓為線索組織起來,並透過對貓的描寫更加含蓄而深沉地暗示出來的。廬隱的散文《雷峰塔下》的雷峰塔也是。

  四是以理為線索,以說理、議論為主的隨筆、雜感、短論一類散文,其構思的線索,常常是作者從對事物感受和思索中提煉出來的觀念或道理、見解、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據此而一一展開。如李大釗的散文《“今”》該文所述之理,即文章主旨,為造福人類,圖將來之發展,必須愛今惜今,文章以此理為線索,將自己的思想層層展開,先說為什麼“今”最可寶貴?一因它是最現實的,是我們確能把握的;二因它最易喪失;三因它是過往開來,聯絡著過去和明天的。次說世間兩種不知愛“今”的人,一是“厭今”派。由於厭今,而希望復古,而樂今派,滿足現狀,不圖進取,再次,引用陳獨秀言論,闡明今之我,我之今,務必珍重自將,努力為世間造些功德,最後闡明總結此文主旨。讀此文如拾階而上,一步步達到峰頂。

  五是以意為線索,主要是把作者的主觀意念貫穿抒情散文裡。如吳伯蕭的散文《記一輛紡車》,作者以對延安紡線生活的體驗的主觀意念為線索,全文看不出時間推進的痕跡,也不是以若干地點的空間差異為次序來展開行文的。

  六是以空間位置為線索,寫景、遊記一類散文的構思,多以空間位置為線索。如作者先將自己看到的並認為是值得敘述出來的若干點找出來,然後按照方向與位置逐點地結構起來,這樣,就形成了一副嚴謹有序的構思的輪廓。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其構思就是以景物空間位置為線索的,沿著荷塘旁邊一條小路――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中間是零星的花。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荷塘四周,楊柳的風姿,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樹縫裡漏著的一兩點燈光,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每一景一物,都按照一定的空間位置組織得井然有序,縝密嚴謹。

  七是以時間為線索,有些事物,從時間程序的角度去表現,更容易表現出它的嚴重性,內涵的深刻性,美的豐富性,這類事物的散文構思,更適宜以時間為線索。如許廣平散文《最後的一天》,這篇文章的構思就是以時間為線索,散文從1936年10月17日上午魯迅續寫《因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記起,直到十月十九日黎明前魯迅逝世止,按照時間的程序,記敘了魯迅生命的最後片段,是一個清楚、緊張、嚴峻的時間表。很顯然只有如此寫法,才能夠滿足人們對魯迅這位文化巨人命運的嚴重關切之情。再如吳伯蕭的散文《山屋》是以四季時間為線索構思的。

  在散文創作實踐中,上述這些線索都貫穿在敘述文、論說文、抒情小品文等的文體結構中。在散文構思中結構線索不只上述這些,也不會只是單純的應用,往往是時空結合,情物交織等等,結構線索做為文章的層次安排和內部關聯設定的依據,它是實際的,又是無形的,說它實際是因為有它無它,情形大不相同,而且其線索清晰可辨;說它無形,是因為它雖然實際存在,卻隱於題材之間,若有若無,或了無形跡,像錦線穿珠,只見珠光不見線索。總之,散文創作構思中結構線索的千變萬化,千姿百態,唯其在於作者的巧妙構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