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鐳射散射
[拼音]:Zhuhai Shi
[外文]:Zhuhai Shi
廣東省轄濱海城市,經濟特區所在地。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南角,珠江口西側,東臨伶仃洋,南端毗鄰澳門。轄1區及斗門縣。海陸面積755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63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592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690公里,市屬大小島嶼147個。人口48.63萬,其中市區面積654平方公里,人口21.26萬。原為珠海縣,1953年由中山縣和寶安縣劃出部分地域組成。1979年改為省轄市,次年劃出部分地區設立經濟特區。特區位於珠海市南部環繞澳門的沿海半月形狹長地帶。面積121平方公里。
市境三面臨海,大小島嶼羅列,計有三灶島、橫琴島、高欄島及萬山群島、擔杆列島等,散佈在珠江口外廣大海域中。港灣眾多。境內地形分散複雜,兼有低丘、孤山、平原、灘塗和紅樹林海岸。西江虎跳門和泥灣門水道流經境內,其他河流短小。平原上河網渠道密佈,灌溉方便。海島多海拔400~500米山丘,為珠江口外屏障和國防前哨。本市多臺風、雷雨。農業以水稻、甘蔗種植為主。併產黃麻、 花生、薯類、菸葉 、茶葉、香蕉、荔枝、柑橘和蔬菜等。其中名產菜心、韭黃、蘑菇、禾蟲蜚聲港澳。水產業尤為發達,以海洋捕撈主。盛產圓鰺、青鱗、鯧魚、牡蠣、蟹等,出口量大。香洲、唐家灣、灣仔、東澳、南水、廟灣等是主要漁港或養殖中心。萬山漁場是廣東省最大漁場。 礦產有錫、鎢、 綠柱石、鐵和矽砂等,其中砂石出口港澳,為當地重要經濟部門。海域內富含油氣資源。從設市和成立特區以來,經濟發展迅速。特區已形成以電子、建材、輕紡、食品 4大行業為主體的外向型經濟。此外還有造船、網纜、 化肥、塑料、服裝等工業。拱北為特區中心,吉大也將建成特區的繁華中心,並將與夏灣、北嶺等建設為特區中的工業區。有“黃金海岸”之譽的珠海西區已興建為重要工業及旅遊基地。
珠海水陸交通方便。汽車南經拱北抵澳門,北上廣州。水路通過諸島往來港澳和東南亞各地。拱北是外貿口岸,每年有大批客貨流由此通過,九洲港為主要海港。三灶機場已有航班通往廣州。珠海旅遊業興旺,有海濱公園、石景山旅遊中心、烈士陵園、大鏡山水庫、唐家公園、白藤湖等風景區。市境高欄島有3000年前的摩崖石刻大幅壁畫,系青銅時代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