鳧肉

藥材名稱:山橿根

名稱出處:《浙江天目山藥用植物誌》

概況

異名:野樟樹(《植物名實圖考》),副山蒼(《全國中草藥彙編》),大葉山橿、米珠(《中藥大辭典》)。

基源:為樟科山胡椒屬植物山橿的根和根皮。山胡椒屬全世界約100種,中國有40餘種。

原植物:山橿Lindera reflexa Hemsl.,又名大葉山橿(《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歷史:野樟樹見於《植物名實圖考》,雲:“野樟樹生長沙嶽麓,叢生小木,……葉極似樟,面綠背淡,夏結紅實累累。可玩”。核對附圖,頗似本種。

形態: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樹皮棕褐色;小枝黃綠色,光滑,幼時被絹狀柔毛,後漸變無毛。葉柄長0.5~1cm;葉片互生,紙質,卵形或卵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長6.5~15cm,寬4~6.5crn,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帶綠蒼白色,有柔毛,後漸脫落;羽狀脈,側脈6~8對。雌雄異株,傘形花序有短梗;花先葉開放,總苞片4;花被片6,黃色,橢圓形或匙形,有柔毛和透明腺點;第三輪雄蕊花絲基部有1對腺體;花葯2室,有腺點,皆內向瓣裂。果實球形、直徑約7mm,成熟時紅色,果梗纖細,長約1.5cm,被疏柔毛。花期4月,果期8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854頁.圖1708)

生境與分佈:多生於海拔50~1000m的山谷、山坡雜木林下或灌叢中。分佈於中南及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貴州、雲南。

藥性

性味:辛,溫。

功效:解毒消腫,行氣止痛。

主治:疥癬,風疹,胃痛,刀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外用:研末調敷。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浙江天目山藥用植物誌》:“治胃氣痛:山橿根6g,南五味子根皮9g,燈心草、車前草各6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