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葉巴豆

藥材名稱:全緣葉青蘭

名稱出處:《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概況

異名:馬爾贊居西(維吾爾語),甘青青蘭(《中國藥典》)。

基源:為脣形科青蘭屬植物全緣葉青蘭的全草。青蘭屬全世界約60種;中國約32種,其中不少種類供藥用。

原植物:全緣葉青蘭Dracocephalum integrifolium Bunge,又名祖帕爾(維吾爾語)。

歷史:全緣葉青蘭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治療慢性氣管炎草藥。祖帕爾(維吾爾語),即異葉青蘭(Dracocephalum.hterophyllum Benth.)是新疆維吾爾民族用於治療哮喘病和胃痛的一種習慣用藥。1971年秋季,全國開展防治老年慢性氣管炎的工作,和當地醫務人員應用這一經驗治療老年慢性氣管炎病人數百例,發現這種草藥有明顯的平喘和鎮咳作用。在這一啟示下,為了擴大新的藥源,於天山北坡——烏魯木齊南山找到了同屬植物全緣葉青蘭,同年冬天,自治區衛生局組織了區、市醫藥衛生單位協作,對全緣葉青蘭進行臨床、植化和藥理等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它是治療慢性氣管炎的有效藥物。《中國藥典1977年》一部收載之。新疆、青海多自採自用,或作為製藥原料而收購。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7~70cm。根莖直徑3~5mm,有多數鬚根。莖直立或斜上,基部常木質化,多分枝,紫褐色,四稜形,有倒向短柔毛。葉對生,具短柄或無柄;葉片窄披針形,長1.5~3.5cm,寬2~5mm,頂端鈍,基部寬楔形或圓形,兩面無毛,邊緣有睫毛,全緣。輪傘花序生於枝端,花藍紫色或微顯粉紅色;苞片倒卵狀披針形,每側具2~3小齒,苞片長為花萼之1/2~1/3,有睫毛,具5~6刺齒;花萼脣形,上脣3裂至近基部,中齒較側齒寬約2倍,下脣2裂;花冠脣形,長14~17mm,外面被白色柔毛;花絲疏被短柔毛。小堅果長圓形,褐色,光滑,長約2mm。花期6~7月,果期7~8月。(圖見《中藥志》.第4冊.第2版.圖59)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900~2000m的石質和沙質山坡、草地山坡、或雲杉冷杉混交林下及森林草原地帶。分佈於甘肅、青海、新疆。原蘇聯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夏季採收,除去泥沙,枯葉,晒乾。藥材產於新疆天山、阿爾泰山一帶以及甘肅西部。

鑑別

性狀:莖方柱形,少分枝,長20~60cm,直徑2~3mm,表面黃棕色或紅棕色。葉對生,幾無柄,葉片多皺縮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狹披針形,長1~3cm,寬1~5mm,邊緣反捲,上表面綠色,下表面淡綠色,有棕色腺點,葉腋具短縮的小枝。輪傘花序頂生,花較小,具短梗;苞片長卵形,每側具2~3刺齒,齒尖呈長芒狀;花萼筒狀,上部紫紅色,下部黃綠色;花冠脣形,暗紫紅色。氣微香,味苦。以色綠,葉多,有花,氣香者為佳。

顯微 莖橫切面:角間處約有2列厚角細胞,無中柱鞘纖維;髓部薄壁細胞具壁孔,微木化。葉片的橫切面:柵欄組織為2~3列細胞,腺鱗頭部6~8細胞柄單細胞,直徑49~63μm。(圖見《中藥志》.第4冊.第2版.圖60~61)

理化:取樣品粉末0.5g,加甲醇10ml,浸泡過夜,濾過,濾液置水浴上蒸乾,殘渣用甲醇1ml溶解,點於矽膠G板上,以氯仿-甲醇-乙酸(7∶3∶1)為展開劑,展距19crn,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445)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化學性質

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1]與木犀草素7-0-葡萄糖醛酸甙(Luteolin7-0-glucuronide)[2],葉和花中含芹菜素和木犀草素(Luteolin)[3]。

參考文獻

[1] 中草藥通訊1977;8(9):12。


[2] 生物學報 1980;22(3):266。


[3] CA 1989;110:9212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