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的洄游

[拼音]:lanshebing

[英文]:blue tongue

由呼腸孤病毒科(Reoviridae)環形病毒屬(Orbi-viruses)中的藍舌病病毒所致的傳染病。又名綿羊卡他熱、 綿羊鼻鏡腫痛。 該病毒主要由庫蠓(Culicoides variipennis)傳播。 分為20個血清型,各型之間毒力有所差異。主要侵害綿羊,也可感染牛和山羊。野生反芻動物如鹿,對本病敏感。綿羊患病的主要特徵是發燒、消瘦,口腔、舌粘膜充血、鬱血、呈藍紫色、腫脹。在非洲大陸流行已有很長曆史。首次描述本病的是哈欽,當時稱為流行性卡他熱。後經斯普魯爾研究確定本病名。現在南非、肯亞、美國、印度和泰國等仍有發生。病畜和帶毒反芻動物是主要傳染源。人工接種也能成功。呈明顯的季節性流行,在昆蟲活動盛期發病率最高,寒冷季節終止。潛伏期 3~10天。病羊初期體溫升高至40~41.5℃,持續數天,迅速出現口腔、舌頰粘膜充血、鬱血,脣、舌、咽喉水腫,耳腫脹下垂,舌、齒齦、脣邊緣口角糜爛,蹄冠面板鬱血,四肢僵硬或跛行,發生蹄葉炎,康復後蹄殼可能脫落。感病綿羊多因口腔嚴重損傷而停止採食,消瘦,貧血,常在出現症狀後8~10天突然死亡,死亡率約為 2~30%。牛和山羊感染後多不表現口腔等明顯臨診症狀,僅表現亞臨診症狀,如白細胞減少或體溫上升等。根據流行病學、臨診症狀和病理變化可作出初診。確診須作實驗室診斷,如人工感染試驗、病原分離及特異性免疫學診斷等。主要的防制措施是避免在庫蠓滋生的低窪地放牧,以及對羊群進行疫苗接種。

參考文章

羊藍舌病的症狀與防治羊羊藍舌病的防治羊如何防治羊藍舌病?羊羊藍舌病防治羊山羊藍舌病答讀者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