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引電機
[拼音]:wuran shengtaixue
[英文]:pollution ecology
研究生物與受汙染的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機理和規律的學科,環境生物學的一個分支。
形成
環境的汙染不僅對人群健康產生極大危害,而且對生物種群、群落以至整個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都會有很大影響。大氣汙染造成大片樹林枯萎,農作物收成減少;水體汙染造成大量魚類死亡,漁業產量下降;土壤汙染造成農作物發育障礙和植物體內積累殘毒。隨著環境汙染狀況的日益嚴重,生態汙染的研究受到廣泛的重視,尤其是近二、三十年以來,各國科學家調查了鳥、魚、獸類的大量死亡事件,研究了汙染物在食物鏈中的生物積累、生物濃縮和生物放大,開展了實驗室的生態模擬和野外的受控生態系統的試驗,探索了汙染物在生態系統中的遷移和變化規律。這些工作成果彙集起來,逐漸形成了以研究汙染情況下生態系統的效應為中心內容的汙染生態學。中國在60年代開始進行汙染生態方面的研究。70年代舉行了一系列環境汙染與生態學學術會議,推動了汙染生態學的發展。
研究內容
(1)環境汙染的生態效應:包括環境汙染對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影響,汙染物在生物體內的積累、濃縮、放大、協同和拮抗等作用。
(2)環境汙染的生物淨化:包括綠色植物對大氣汙染物的吸收、吸附、滯塵以及殺菌作用,土壤-植物系統的淨化功能,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的降解、轉化作用,以及生物對水體汙染的淨化作用。
(3)環境質量的生物監測和生物評價等。
研究方法
把生態系統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綜合分析;進行生態模擬和建立生態系統模型,以便闡明汙染物進入生態系統引起的生態效應以及生態系統對汙染物的淨化功能。在汙染的生物防治上,主要是通過系統分析,既要考慮人工防治措施,又要考慮生態系統的淨化能力,以便確定區域生物防治的最佳方案。
汙染生態學的研究為生態汙染的防治提供了科學的依據。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實驗室的實驗結果與野外調查結果存在差距;汙染物在生態系統內的運轉規律和機理還有大量問題尚未闡明,必須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