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性橢球

[拼音]:Wuhu Shi

[外文]:Wuhu Shi

安徽省南部水陸交通樞紐,輕紡工業和商業貿易中心。位於省境東南部,青弋江、裕溪河與長江的匯合處。轄4區及蕪湖、繁昌、南陵3縣。面積3317平方公里,人口202.1萬,其中市區面積203平方公里,人口53.87萬。春秋時為吳之鳩鶿邑,因地勢低窪,鳩鳥雲集而得名。漢設蕪湖縣。1949年析城郊置市,屬蕪湖地區。1973年改為省轄市。市街沿青弋江北岸延伸,有“十里長街”之稱。 1876年闢為通商口岸, 發展為中國四大米市之一。20世紀30年代寧蕪、淮南鐵路通車加強了蕪湖的商業、交通地位,淮南的煤炭和皖南的木材、毛竹、茶葉等均集散於此。50年代後重點改造和擴建了長江對岸的裕溪口港,同時又擴建了蕪湖的沿江碼頭,使蕪湖成為長江沿岸十大港口之一。長江航運上通安慶、九江、武漢、下至南京、南通、上海。1980年蕪湖闢為對外貿易港。50年代末修建蕪(湖)銅(陵)鐵路。80年代初又修建皖贛鐵路。蕪湖編組站是鐵路華東第2通道上最大的編組站。

市境位於長江下游平原長江東岸的一級階地上,地勢低平,河湖密佈,地面高程多為8~12米,間有少數崗丘起伏。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16℃,無霜期240天左右,年降水量1192毫米。適宜水稻、油菜生長和發展淡水漁業。原有工業基礎薄弱。20世紀50年代以來發展了食品、紡織、有色冶金、機械、化工、建材等工業部門,其中輕紡工業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一半以上。市內已初步形成4個工業區:東部青弋江北岸為日用化工和電子儀表工業區;北部沿長江和大慶路為紡織、機械和造船工業區;南部青弋江南岸為鋼鐵和化工區;北部四合山為冶煉、造紙和建材工業區;市屬3縣是省內重要的糧棉基地和魚米之鄉。蕪湖山明水秀,市區有中江塔、赭山、鏡湖、赭塔和廣濟寺等古蹟。

參考文章

蕪湖市、縣(WuhuShi、Xian)的由來中國地理蕪湖市鏡湖區西北端天門山街道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蕪湖市萬春街道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開城鎮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安徽省蕪湖市峨橋鎮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安徽省蕪湖市鳩江區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安徽省蕪湖市三山區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蕪湖市(WuhuShi)中國地理蕪湖市鏡湖區西部吉和街道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泉塘鎮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