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微風景相關作文20篇

身邊的微風景 篇1

國二作文 ,844字

一成不變的太陽升起落下,三點一線的距離從未改變,睡眼朦朧的起床洗漱吃飯,時間流動,機械般行走於刻度之間,今時似乎都是昨日的復刻,可每天卻似乎有著新添進的混色。

午時,燦爛

陽光溫暖得鋪遍大地,我小心翼翼卻又橫衝猛撞,泥土壓成的路凹凸不平,路兩旁是清掃後剛播種的田塊——前面的居民們偏愛在這後面種些蔬菜,自家的東西總是令人安心的。涼涼的綠色傾覆著一切,冬天的生硬似乎已是很久以前。一條貫徹的小水渠緩緩流動,爛漫的色彩默默流轉了久年,朦朧的氣息中飄散著菜香,為了抄近路我也是蠻拼的。猛一霎那,眼角衝進了一個跳躍的身影,在午時折射著燦爛。

止水,感傷

物理老師是個很神奇的人,什麼事似乎都愛摻和一腳,江湖人稱: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他的課堂上安靜認真,我們努力打起精神抄著板書,理智與睡意的追逐。得一閒暇,他忽讓人料想不到的感觸:“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似乎有些感傷,更多的是心如止水的淡漠,只當一個活躍課堂的小插曲,他一如既往貫穿著知識點,越講越有力的嗓音迴盪在課堂。厲害,下課後那一瞬我莫名冒出這個念頭。

時間,滴答

我不經意抬起頭看了看周圍,靜悄悄的。有人在草稿紙上刷刷地演算,或皺著眉手指加著數寫畫,或咬著指甲凝視捲紙思索……數學考試一向如此沉寂,老師轉身時衣料摩擦聲甚至都可以清晰聽見。每個人都在拼搏,每個人都在奮戰,一直同在。初一那時懶散似乎早已從心尖如細流劃過,不見影蹤。

時間滴答的走著,擦肩而過的無數剪影斷斷續續,似乎從未改變,似乎早已翻天覆地,我們渺小到似乎什麼意外都可以輕易消逝,我們龐大到似乎天塌下來都可以清淡扛著。

身邊的微風景,細小的光影投在那每時每刻,在那筆墨痕乾的紙上,所有的結局都還沒寫好,筆畫間淺顯著指向未知的方向,從未到達過的地方,風景輾轉,走在路上。許是若干年後,得一句感慨:“噫——那時——”

尋找身邊的家風家訓徵文 篇2

尋找身邊的家風家訓徵 ,5886字

【篇一:誠信為本誠實做人】

每一個家庭,都有不同的故事與家訓。歲月的沉澱,成就瞭如今良好的社會風氣。從小,爸爸媽媽便教導我誠信做人,漸漸地,這也成為了我們家獨有的家風家訓。

要說起這個家訓的由來,其實是由一件小事引起的。

那年,我六歲。那是一個多雲天,太陽似乎有些害羞,怯生生地躲在雲朵的身後,有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朦朧感。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出去逛街。看著路邊眼花潦亂的商販,我雙眼放光,東看看,西瞧瞧,覺得這些東西新奇無比。突然,我的目光被一塊糖吸引了。那是一塊做得十分精緻的糖果,乳白色的糖身上鐫刻著栩栩如生的彩蝶,彷彿要展翅飛到空中。我一時看呆了,我想買下這塊糖,可是,爸爸媽媽必定不允許,前幾天家裡才買了糖,現在再買,肯定又要被罵。我心裡一陣糾結。我小步走到商販前,雙目炯炯有神,十分喜愛這塊糖,卻又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霎時,一個大膽的想法冒上心頭:如果我偷偷拿走它,應該不會有人發現吧?懷著這個想法,我鬼鬼崇崇地把手伸向糖,眸中還帶著一絲不安,我小心翼翼地把糖握在手裡,快速地把它放到荷包裡……那日,我第一次體驗到做賊的感覺,有不安,有愧疚,也有害怕。我低著頭,不敢抬頭去看爸爸媽媽,雙手垂在大腿兩側,真是應了“做賊心虛”這個詞。心裡好像被千萬只螞蟻在啃噬,腿上也好像灌了鉛似的,每走一步,都壓得我喘不過氣來。

這時,突然傳來那商鋪主人的一聲低呼:“咦,那塊糖怎麼不見了?”我把頭垂得更低了。媽媽也聽到了這句話,回過頭望了我一眼,眼中閃過一抹異色,我閃躲地避開了媽媽的目光,眼睛酸澀得有點想哭,我居然偷東西了!我牙齒緊咬著下脣,心裡難受萬分,沉默的完全不似平日活潑的模樣。媽媽又略帶遲疑地望了我一眼,見我這個樣子,也許已經發現了什麼,但卻並沒有罵我,只是將我帶回了家。

剛到家,媽媽便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我們家,向來都是誠信待人,從不做虧心事,偷東西這種事,更不應該發生。做錯了不要緊,只要你改過自新,那便是一個好孩子。我羞愧極了,從荷包裡掏出那塊糖,顫抖地遞給媽媽。媽媽笑了,而我心裡的不安慚慚消失,也笑了,那笑容,好像三月的灼灼桃花。

從那時起,我們家的家風家訓便成了“誠信為本,誠實做人“。而這句話,也一直銘記在我的心裡,給我以後的人生路上帶來了莫大鼓勵!

【篇二:誠實守信】

相信很多人都有關於自己家的家風家訓吧!我家也不例外。下面就來跟你們說說,我家的家風家訓吧!

這件事情我記憶十分深刻。那年我才8歲,還依稀記得這是一個星期六的早上,我放假啦。這天陽光明媚的,一大清早我就起來了。有幾個哥哥妹妹來找我玩兒。我便把目光投向奶奶,奶奶說:"好你去玩兒,中午一定要回來吃飯,否則……"

奶奶一說完,我轉頭就走,跟著他們幾個一起去村裡的那頭玩兒。好了,到了那邊空曠的場地上,我們想著要玩什麼呢?“要不我們玩老鷹抓小雞吧。”我提議說。“好啊。”大家都同意了。

“好啦,開始啦,那誰當母雞,誰當老鷹呢?”哥哥問。”嘿嘿,要不我當母雞吧!哥哥你就當老鷹。”哥哥說:“你當母雞是不是有點太小了?要不換姐姐來當?”"不,我就要當嘛!"我說。

於是,我們幾個人各自拉著後面的衣服,生怕老鷹捉到了我們。老鷹開始抓啦!我頓時來了力量,刷起了袖子,準備大幹一場。我把手臂張開,用我的全身力量,擋著老鷹不讓抓我的小雞們!突然感覺一股強大的力量撲向我,原來就是哥哥呀!他拉著我左搖一下右搖一下,轉得我暈頭暈腦的。正在我是頭暈目眩的時候,他忽然使勁往右一靠。小雞們也各自牽著往左邊跑。隊伍全部跑散了。我心裡想著:呵呵,我可要放大招了!來吧,哥哥,我這時候一定會保護好我的小雞們。只見哥哥所以招數都用完了,但卻一個小雞都沒抓到。我感到十分的高興。我玩了老鷹做小雞,還想著再去哪玩兒呢?

“我們選擇一塊草地去玩吧。”哥哥說。大家都聽從了哥哥的意見,找了半天,來到了一個依稀有草的地方。“要不我們不玩兒了吧,在這上面躺一會兒,也累啦!”就在我剛躺了一兩分鐘的時候,我就聽見奶奶那焦急的呼喊聲。完了,來了來了,怎麼辦?我是不是要躲著,還是,快點跑回家?

我選擇了跑回家。說幹就幹,我剛站起身,就看見了奶奶的身影。我低著頭,可惜奶奶還是看見我了。我不敢看奶奶那憤怒的眼神。只見奶奶陰沉著臉走過來。對我說:"走,回家吃飯去"。

一進家門,看見爺爺正坐在門口。我知道今天可"完了"呀!

剛上樓梯爺爺就教訓我說:“做人要講誠實。說好了,中午回來吃飯的呢,怎麼還叫奶奶去喊你呢?”說了半天,都快吼起來了,“你忘記我們的家風是什麼樣的嗎!就是做人要講誠信,你這樣的不講誠信。以後還能怎麼辦!”爺爺越說聲越大。我低著頭,不敢正眼望著爺爺。眼淚從我眼睛裡流出來,像一串串珍珠似的劃過臉頰。“知道了爺爺,我以後一定會改正的”從此以後,我就再也不會說話不算數了。

這件事情雖已過去很久了,但我記憶頗深,這是我最難忘的一件事情。這就是我的家風家訓!

【篇三:一碗米飯作文】

每個有家風家訓家規的家庭,他們的後代一定會受益匪淺,因為好的家風可以讓自己的下一代得到教育和薰陶,在我的家庭裡也有家風家訓家規!

“開飯了!快來吃飯!”媽媽邊盛菜邊叫我們吃飯。

我和弟弟聞到了美味的飯菜的香味,飛快地跑進廚房,盛了一碗白花花的米飯,再飛快地跑去餐桌那坐著,等著美味的菜。

媽媽端著菜向我們走來,我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都是我愛吃的菜。於是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地享受美味的晚餐。

吃了一會兒,只見弟弟從之前樂開花的神情漸漸地皺起了眉頭。他手捧著碗,眉頭緊鎖,小嘴撅地高高的,一雙大大的眼睛呆呆地盯著我們看,顯得有些不開心。

我看了他一眼,說:“吃飯!不許剩飯!”他有些委屈,耷拉著腦袋,知道自己沒有辦法,就只好手拿著筷子,放進碗裡,挑起一丁點飯,慢慢放進嘴裡,邊嚼邊小聲嘀咕著。可能是對我說的話不贊同吧。吃了一會子,他放下了筷子,小聲地說:“我吃不下了。”他靠在椅子上,邊說邊做出難受的表情。

爸爸聽了後,語重心長地說:“米飯來之不易,都是農民伯伯的功勞,在地球上還有很多人沒有飯吃,要懂得珍惜糧食。”弟弟聽完了,似乎明白了什麼,立刻把剩下的飯吃完了。我們都誇他是好孩子,他很高興。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家訓之一:要珍惜糧食,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我們要牢記自己家族的家風家訓家規,傳承中華美德,你的家風家訓家規呢?

【篇四:難得糊塗】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人的鞭策,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現在沒有所謂的名門望族,我們也不是名人家庭,在我們這個普通的小家裡面,其實也談不上有多麼深刻精煉的家訓,只是把我們都喜愛的“難得糊塗”這四個字預設為我們的家訓。

“難得糊塗”,其實鄭板橋題出此字的當時是“臨場發揮”,並沒有明確道明自己的意向,以致於後人褒貶不一。有人解釋為積極的,在適當的時候要不糊塗裝糊塗,不與世人爭執,取一世心安;也有人理解是消極的,不思進取,讓生活“糊塗”一些,得過且過。我們家是以經商為業,為人處世講究“圓通”,自然偏向於前者的理解。

爸爸愛品鑑歷史,他給我解讀過這樣一個故事:三國鼎立前,諸葛亮妙施奇計,大敗曹軍。把曹操逼得是上天無路,下地無門,眼見是插翅難飛了。偏偏這時諸葛亮讓受恩於曹操的關羽把守曹操撤退的必經之路—華容道。這才有了之後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一事。諸葛亮神機妙算,心思縝密,真的是百密一疏而下了這個錯誤的決定嗎?顯然不是,這就是諸葛亮的“糊塗”藝術。當時關羽是不服諸葛亮的,再加上三國鼎立的局面還沒有形成,曹操是不可以死的。諸葛亮如此安排可謂是一箭三雕:從大局來看,曹操存活了下來;從內部來說,關羽對諸葛亮有深深的負罪感,也對他的不殺之恩心存感激,死心塌地地服從諸葛亮;而且關羽的“義舉”受到世人的稱讚,鞏固了他在軍中的地位,至於能千古流傳恐怕是連諸葛亮也沒有預料到的吧。

媽媽則是從生活中讓我領會到“難得糊塗”這四個字的分量。她說她小時候生活在農村,當時生活都比較困難,平時鄰居們互相借碗米,借袋鹽是常見的事。只要自己拿得出來,媽媽總是自做主張借出去。有自覺的鄰居三五日便還來,不自覺的,或許是實在還不上的,媽媽也不會去催要。有人就說媽媽太傻了,媽媽笑笑說:“實在困難的要不到,存心不還的也不好意思第二次來借了。”這種“糊塗”讓媽媽的人緣特別好,以至後來家中有困難時,全村十之八九都伸手相助。現在媽媽微信頭像還是用的“難得糊塗”的圖片,她說這樣可以時時提醒自己在與朋友聊天相處時保持“淡然”,不與人計較。

“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這是一種生活態度,我們家就在這種“糊塗”的氛圍中坦然地生活著。

【篇五:尋找家風家訓家規】

家風,是一個家庭氣質和麵貌的體現;家訓,能支援著家庭的核心;家規,則能表現了家族的為人處世。每個家庭的組成正是由家風家規家訓所搭建的基礎和作的鋪墊,熟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否則家就沒有一個家樣,也就不能構成一個辛福和諧奮發向上的好風貌。

我帶著困惑問爸爸:“我們家的家風家訓是什麼?”爸爸的親切目光漸漸變得嚴肅,側著身,眼睛直前方,目光炯炯,好像看到了什麼。他緩慢而有力地吐出幾句話:“做人就要善良正直,寧願委屈自己也一定不能有損他人。做人做事要勤勤懇懇,做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好!”爸爸便說起了我們家上幾代人的故事。

原來我爺爺的父親還健在的時候是鄉里的一位老中醫,為人善良,醫德高尚,可謂是醫中的楷模,大半輩子都腳踏實地地作著自己的工作,收費很低,經常幫助鄰里鄉親。那幾年,家家戶戶都很貧困,飯都吃不飽,一日三餐基本上都是番薯,吃得人可以看到番薯都想吐,可是能有吃的都不錯了。飢一頓飽一頓的日子讓人心焦,這時,我爸爸他們全都正在吃晚飯。這時有個人一瘸一拐地忍著血流不止的重傷進了我爸爸他們家門,來到我祖祖跟前。我祖祖當時放下了手中的碗筷,急忙把這位幹農活時受了重傷的病人扶到旁邊那個牆邊帶有“紅十字圖案的房間裡。過了很久,給他包紮完了傷口。又叫爺爺蒸幾個番薯,再把家裡過年才捨得吃的大米和臘肉煮來款待這位病人。我祖祖把他扶到飯桌邊吃完了晚飯。農村的夜黑的早,我祖祖又和爺爺走了一個多小時的山路把那位村民送回家。

由於那晚吃了一年才吃一回的大米和臘肉,再加上我爺爺多次提起這事,使我爸爸印象深刻。使他印象深刻的更是那晚璀璨星光和屋子裡的流露的點滴溫暖,更是祖祖用行動在家庭中弘揚之家風。由於爸爸的敘述,我突然想起曾經在我身上發生的一件事。

那是我在上幼兒園時,借了同學一本很漂亮的圖畫書,借不久就被我玩弄得不知所蹤,由於我們兩個小孩子忘性太大,才過幾天就將此事忘得一乾二淨。有一天,爸爸突然聞起了這件事,我才想起好像確有此事。我在屋子裡翻來翻都沒有找到。我深深地嘆了口氣,說:“算了吧。誰知爸爸勃然大怒,拉著我就去買了一本更精緻的圖書,便丟出一句話:“任何事都要負責任地去做,待人處世如此,怎麼能虧欠他人呢?如果你選擇補償道歉,那麼一定要真誠,要認真!”儘管那次我流出了委屈的淚水,但還是鄭重地給那位同學歸還了書並道歉,從此我和她成了最好的朋友,我深深懂得了怎樣為人處世。這種家訓家規我想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善良和認真一直是我們家強調的,這種良好的氣氛和麵貌使我們家更幸福。善良的作為和認真的態度溫暖他人,快樂自己。這種家風家訓家規會成為我們家的奮鬥和目標。

【篇六:我家的家風】

家風如一杯酒,清香甘冽,家風如一壺茶,醇厚芬芳,家風如一朵花,沁人心脾,家風如一陣雨,潤物無聲。它是黑暗中的燈塔,華麗大樓下的地基是最不可或缺的。我們家有兩風,節約之風,專注之風。

我家的節約之風。世界上沒有什麼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惜小時懵懂無知的我並不知道這個道理。多多益善才是我的理念。一次去逛超市,進大門我就毫不猶豫地奔向零食櫃。哇,貨架上的商品琳琅滿目,五花八門,使我眼花繚亂。我一頭扎進成堆的零食裡,像一條小魚遨遊於貨架之間。小手毫不含糊,看著什麼喜歡就拿什麼,不一會筐子就裝滿了。媽媽看到後,對我說:“不能拿這麼多,只能拿兩樣。”她的證據雖然溫和但有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半分迂迴的餘地都沒有。“為什麼?”我滿臉不悅,嘟著嘴。上都能掛個壺了。可媽媽並沒有哄我,而是說:“你買這麼多回去是喂老鼠的嗎?你又吃不完,買這麼多用來當擺設嗎?”她直到我面前,蹲下來,語重心長地說:“在該花錢時,要毫不手軟,因為錢畢竟只是一張紙。在不該花的時,一張紙都是無緣珍貴的,不能隨便。乖,把零食放回去。”我艱難地點點頭,依依不捨地把零食放了回去。從此發後,我去超市從來只買兩樣零食,渴了也等到家裡喝最好的飲料白開水。吃完飯的碗就像沒用過,乾乾淨淨,沒有一粒米,《憫農》我們從小就會,但有幾個人能踐行到生活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感謝媽媽,讓我明白了其中真正的涵意。這說我家的節約之風。

專注是學習上必不可少的精神。以前我就像那隻釣魚的小貓,一會抓蜻蜓,一會抓蝴蝶,最後一條魚也沒抓到,一天晚上,我正寫著作業,筆在紙上飛沙走石,心卻飄到昨天看了一關的書上,看了看堆積如山的作—再看看那本不停向我招手,不斷誘惑著我的書,我陷入糾結:看不看?看了,作業肯定毫不留情地宣判我明天的死刑!不看?可我心裡似被貓抓了,真不好受。等我回過神,手已經放在書上了。那就看吧,我想,於是我捧起書,翱翔於字裡行間,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這時開門聲打斷了我,原來是爸爸,他笑得像尊彌勒佛,甚至可以看見眼角旁清晰的深溝,“女兒,作了這麼久的作業,要不要出來吃個蘋果休息一下?”我想收起書,可已經晚了,我低下頭,感覺到氣壓逐漸變低。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你怎麼在寫作業的時間看書!”宛如平地一聲驚雷,我的小心臟差點嚇成幾瓣。“你這樣寫作業效率會高嗎?”質量會高嗎?三心二意的幹不好任何事。你不是沒學過,王冕專心讀書,甚至忘了放牛,王羲之練習書法,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他們的專心,苦讀讓他們功成名就。你怎麼不把這種精神聚為已有,眼淚再也忍不住,噴湧面出,如決堤的洪水,爸爸語氣緩和下來,“你一定要記住三心二意者,難成大器”,我使勁點了點頭,從此,我甚至可以在喧鬧的課間若無旁人地寫作業,絲毫不受影響。我就是我家的專注之風。

以刻苦為船,以家風為帆,我將在人生的大海里,行得更遠。家風,這筆巨大的精神財富,我一定會傳承下去。

尋找身邊的家風家訓家規尋訪心得 篇3

尋找身邊的家風家訓家 ,3629字

【篇一:尋訪心得】

黎明的雞叫將我喚醒,今天將是收穫的一天。

自古以來,良好的家風家訓家規都是十分受人重視的,這是因為只有良好的家風家訓家規才能成就一個良好的家庭,而良好的家庭才能成就一個良好的國家。良好的家風家訓家規是成就一個優秀國家的基礎,所以,人們十分重視良好的家風家訓家規。

我這次尋訪的主題就是尋找身邊的家風家訓家規。於是,我決定去訪問我們家的老將—奶奶。

我推開房門,一陣風便立刻與我來了個親密擁抱。大地上鋪了一層厚厚的白地毯,大樹也穿上了潔白的棉衣,雪花依然在漫天飛舞,新的一年也會因這而閃亮。

我和我的弟弟踏著厚厚的雪找到了奶奶。在給奶奶沏了一杯茶後,我就開始了我的訪問。在交談中,奶奶給我們講了許多新奇的故事,雖然奶奶沒有怎麼讀過書,用詞不太準確,但是奶奶講故事卻也非常生動,非常感人。我記憶中最深刻、感觸最深的就是在前幾年的時候,奶奶生了一場大病,整天臥床不起,一直痛苦的呻吟。我的爸爸媽媽都在工作,所以奶奶白天的時候是由我的三叔三嬸照顧的,我的三嬸做完飯之後並不是自己先吃,而是先親自餵飯奶奶吃。三嬸餵飯時哈仔細地把飯勺裡的飯吹涼之後才餵給奶奶,飯勺裡的飯不能太多。到了晚上,就由我爸爸媽媽照顧。我爸爸媽媽更細心。他們為了更好地照顧奶奶,就在奶奶床旁邊放了椅子,躺在椅子上睡覺,為的是方便奶奶叫醒他們,而且,他們也基本上一夜不能完全睡覺。談起這些的時候,我發現奶奶的眼角泛起了淚花。

這次尋訪,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其中,我感觸最深刻的是“百善孝為先”。孝,不僅僅是順從,更是在長輩遇見困難時,無私的伸出援手,盡心盡力的去照顧他們。

【篇二:有舍才有得—尋找家風家規家訓有感】

每個家,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家規。好的家風家訓家規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在我很小的時候,爺爺就告訴我,要樂於助人,要捨得,對任何人都要尊重。爺爺那時是村書記,也是方圓百里都知道的大好人。那時有一個婆婆上山找豬草時扭傷了腳,爺爺一聽說,立馬去把她背到自己家裡,還讓奶奶殺了一隻雞,燉了湯給那位古稀之年的老太太。那時我不懂,那位老太太明明跟我們無親無故,為什麼爺爺要特意為她殺一隻雞呢?即使是我,爺爺也沒有這樣做過,因為那時畢竟條件艱苦,村支書的工資還不如種田農民。爺爺這樣做值得嗎?記得爺爺那時是這樣對我說的,“孫女啊,我是村支書,是大家信任我,才讓我坐上了這個位置。村民一旦有難,我這做村支書的怎麼能袖手旁觀呢?這不是辜負了大家對我的信任嗎?退一萬步來講,就算我不是書記,但是都是鄰里鄉親的,誰有了難處,我一樣要幫嗎?”摸了摸我的頭,爺爺又說,“孫女,你要記住,在這個世界上,人人平等,我們永遠不會高人一等,也不會矮人一截。你幫助別人,在你有難的時候,別人也會幫助你,同樣的,你尊重別人,別人也會尊重你。你今天給別人殺一隻雞,明天也許她會送你一筐蛋,當然,幫助別人不一定是硬要被幫助的人回報的。你幫助了她,你也會感到快樂,不是嗎?孫女,我希望你能記住,有舍才有得。”

記憶中那是爺爺第一次這麼嚴肅地跟我說話,“有舍才有得”這五個字也一直在我小小的心上盤旋。如今,更是深深扎進了我的心裡。在生活中,同學有麻煩,我都會第一時間去幫忙解決;在家中,媽媽做飯時,我也是她的“小助手”,靜靜的在一旁洗洗菜,端端盤子,有時也洗洗碗;在學習上,我尊崇著“有舍才有得”的思想,努力學習,也得到了相應的回報。可以說,“有舍才有得”這五個字,陪伴了我的整個童年,同時,也成了我家最重要的家規。

我一定會把我的家風家訓家規永遠傳承下去,我相信,只要我們都能夠堅守,有朝一日,中國文化必會大放異彩。

【篇三:尋找身邊的家風、家訓、家規作文】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五千年以來的文化文明傳承至今,深刻在我們華夏兒女的心中。每個家庭都有幾條好的家風、家訓、家規。

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好的習慣要從小養成,好的家風、家訓、家規不僅傳給了後代,還能對後代起到良好的鞭策。

本次寒假假期中,爸爸、媽媽、我一起去拜訪了家族長輩—我們最敬重的爺爺。

訪問過程中,能夠從爺爺那裡清楚地瞭解到我們家的家風家訓:勤為本,德為先,和為貴,學在前;純樸善良;做事效率高;家規,則列舉了以下幾條:誠實守信,勤勞吃苦;與人見面要懂禮貌、不擺架子,不做作;謙虛謹慎、戒驕戒躁。例如:其中一條內容中的“勤為本”,原來的我,在家中亂擺亂放,從不幫忙收拾家務。直到有一天,爸媽工作到很晚才回家,看到家裡亂糟糟的,便把我從屋裡叫出來,和風細語地對我說:“爸媽工作挺累的,你也會長大,總不能懶惰一輩子吧!爸媽也會老,你要變得勤勞,這才能照顧到自己。”聽完爸媽對我的一番悉心教導,我讓他們快去睡覺,我把屋子打掃乾淨。第二天一早,爸媽看見屋裡被打掃得乾乾淨淨的,笑著誇我,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

家風、家訓、家規需要良好的傳承下去。有些家長們認為制定那些規矩是一種陳舊的思想,覺得自己的孩子沒必要懂得這些。但是這些家風、家訓、家規能夠適當的約束孩子們的壞習慣。家風家訓是代代相傳的精神滋養。對人的成長而言,好的家風、社會風氣的影響,有一個不斷向上的過程。

家風主要是對人生的啟蒙。家風伴我從懵懂無知走向成熟穩重,人生的道路上印著一步步紮實的腳印,標誌著成長路上我的努力。是它塑造我無形力量—家庭的生活方式。

通過本次訪問,我希望每個家庭都能制定良好的家風、家訓、家規。傳承家風家訓,踐行社會價值。

【篇四:追溯歷史訪古遺夢—尋家訓家風】

在無盡的宇宙中,你是一顆星辰

在浩瀚的碧海里,你是一朵浪花

在延綿的山脈上,你是一座青峰

在無邊的沙漠間,你是一陣駝鈴

—題記

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古老的華夏大地上,無論是名門望族還是布衣平民,無論身在何地都有著自己的家訓家風用來管束兒女,家訓家風是平凡而不可缺的。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有著無數關於家訓家風的故事,清朝康熙皇帝嚴禁兒子在二十歲以前讀小說。在康熙看來,兒子過早的讀小說會令孩子單純的心變得充滿對權力的渴望。容易產生對皇位的爭奪,帝王家的孩子要聰明,但是,康熙並不喜歡他們玩弄心計康熙需要的是天下太平,家庭和睦。

因玄武門之變成為皇帝的唐太宗李世民,殺兄弒弟,在許多人眼中,他冷血無情,可我認為,他既是一位好皇帝,也是一位好父親,在他執政的年代,有貞觀之治的繁華,天下太平,他言傳身教,教育兒子要善於聽取大臣的見解,廣愛天下。

抗日英雄趙一曼在英勇就義前給兒子留下了一封遺書,將對兒子的愛以及對國家的忠誠留下,她沒有用太多的言語來教育兒子,但是她用自己的行動來告訴兒子,要做一個愛國的人。

在我們的身邊,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家訓家風也有不少,湖北楊啟發祖孫三代傳承並與中國畫同生,楊啟發老人用六年的時間來完成《楊山草堂》。

秭歸的李元成與戰友同生共死,在戰友死後,他遵守對戰友的約定,像對親生父母一樣,照顧了戰友的父母長達三十五年之久。

遠安縣的羅必炎善心無邊,一邊照養從小就不願承認自己存在的父母與繼父母,與妻子成婚後又養妻子的養父母與親生父母共八個老人,一個個為他們養老送終。

在大千世界中,家風家訓已經成了一份不可缺少的東西,冥冥之中,它主宰著這個世界上所有人的命運,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少,少兒時的家風家訓,逐漸影響我們的一生,讓我們尋找家風家訓,讓我們開始為自己的一生打下基礎吧!

【篇五:我家的家風】

每戶人家裡都有屬於自家的家風,而,今天我就要踏上尋找屬於我自己家的家風的拜訪之路了。

走在山間蜿蜒的小路上,我去拜訪一位家族的老人。走了許久,我終於找到了老人的家,長輩欣然把我請進了屋,我向他表明了我的來意,他拿著菸斗的手臂猛然的僵硬了,彷彿提到了什麼神聖的事似得。她的眼睛裡閃爍著光芒,彷彿是崇敬是追溯。半晌,他吐出煙氣,在煙霧瀰漫裡對我講述,“我們家族自建立以來就用一個字來治家,那就是‘好’,工作中要做到最好,學習要做到好學,人與人之間要做到樂善好施。像孔子,好學,不恥下問。所以你也要如此,與人交往時要‘好’幫助,學習時要做到最好。當然好不一定只做到這些地方,還有許多更好或者更加重要的,你需要自己去思考去研究”。

走在歸途,身後依舊是那不變的的青山,那小屋。而我心中卻依舊是那一個被煙霧藏著的“好”字。忽然在路旁的一株小樹上,我看見一隻正破繭重生的幼蝶,有時用力有時又停住。我正嘆息一個將放棄的生命,它卻突兀的出來了。一個不屈的生命,煽動翅膀,閃耀著最美的光芒,飛向屬於它的那片天空。轉過頭,那青山,那小屋,我頓悟。原來,“好”不是讓我們做到最好,超越所有人,而是讓我們努力去做,不讓我們在將來的走一天後悔昨天的不該,為的是讓我們找到屬於我們自己的那片天。

我家的家風就是“以好勵身”,自己永不後悔。

身邊也有風景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913字

在一個大雨紛紛,烏雲密佈的天氣裡,我揹著大書包,躡手躡腳地與媽媽下了樓生怕吵醒熟睡中的爸爸和弟弟。

愛的“雨傘”

茫茫細雨漸漸變大,成了“啪嗒、啪嗒”響的傾盆大雨。

我坐在車上向外眺去,眼裡撲進了溫暖的一幕。在大雨中那冰涼的雨水讓孩子難以忍受,那個孩子大叫一聲:“好冷啊,爸爸我不要淋雨!”孩子氣呼呼地朝爸爸吼。父親無奈地拉開了自己的衣角,把小小的腦袋瓜塞在了裡面,自己全身卻被雨水浸透。“乖,快到學校了,忍一忍馬上就不用淋雨了。”那個父親甩著打在自己頭上的雨水,儘量與孩子步伐並列,那父親的臉上露出痛苦的表情,淘氣的雨水並不懂得憐香惜玉,反而越下越大,伸手一摸,就如針紮在手上感到刺痛,旁人也同情這對父與子,悄悄把傘伸到他們頭上。

那位父親的衣角,是偉大父愛的一道愛子風景。

強壯的手臂

大雨沒完沒了地下著,忙碌的人群中豎起了一把把彩色的雨傘,猶如在演唱會上爭著入場的人群擁擠在一塊兒。

在一輛公共汽車上,一對中年夫婦,正擠在一個小位子上,車上很安靜,乘客們個個昏昏欲睡。此時,溫暖的一面出現了,一位女子正坐在椅子上睡覺,睡得太深,時不時滑了下去。這時一隻粗壯的手臂扶住了她,寬厚的肩膀成了女子的枕頭。過了好一會兒,男子已累到不行,眼皮也不禁向下垂,他目視前方,並且盡全力控制住自己。他的手裡拿著女子的藥,搖了搖,準備給妻子吃。

是啊,那位男子的手,就是妻子最好的依靠,這是一道溫馨的風景。

弱者的愛心

雨漸漸停了,太陽公公又探出了頭,對著人們笑好像在說:“好久不見,雨水有沒有難為你們呀?”

在馬路旁,一群身穿紅衣的志願者正在做慈善活動。這時一個拄著木棍的乞討者一步步走了過去,“這裡不是捐錢給乞討人的,是捐給災區人民的。”志願者對乞丐說。“不,我不是來要錢的,是來捐錢的。”乞丐理直氣壯地說。“啪、啪、啪……”一枚枚硬幣倒入了盒子。這位乞丐穿著破破爛爛的衣服,毫不留情地倒完了錢說:“這是我三天乞討來的,我雖沒錢,但我有愛心。”小乞丐笑著說完便走了。志願者們深深地鞠了一躬。

“啪、啪……”響的硬幣聲是弱者愛心的風景。

美好的風景無處不在,有時小小的動作就能感動一大片人。雨又“啪嗒、啪嗒”地響了起來,雨天的風景真多呀。

身邊的微感動 篇5

國一作文 ,573字

佛曰:一花一草一世界;我說:一人一物一件事。

—題記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再小的生物也有自己的“五臟六腑”,小小的事也必有他的感人之處。

那天,因我發燒在家量了38。8度,家人急得團團轉,連夜將我送到縣人民醫院。由於只有那一家醫院全天開門,所以醫院裡的病人及家屬格外的多。當然,在門診掛科的人也不少。媽媽看著我目不轉睛,而我只是眉頭一直皺著,兩腮通紅,時不時就有汗珠從額頭上掉下來,這可把她急壞了。她一直走來走去,吸引了護士的注意。護士見了我的樣子也驚呆了,就說了一句:“大家能不能讓這個孩子先掛科,他燒得厲害!”頃刻間,目光都集中在了我的身上,就在幾分鐘內我已從門診到達了醫生面前。但也記得媽媽激動的眼淚滴在了我的臉上。

那時,是多麼尷尬的場景啊:我已掏遍了所有的口袋,但還是沒有那兩塊錢,那兩塊坐公交的車費。我早已面紅耳赤,因為緊張也感到不時就有汗滲出,因為害怕,害怕司機趕我下去時不時就瞟一瞟他,卻發現他一直注視著我,真不知道說什麼好。“給你這是他的車費。”這是她親切的話語。她雖沒有過人的驚豔,沒有絕世的容貌,也看不出是個富豪,可就是她的舉動令我感激不已。

普通的生活中,總會遇到排隊,當你在緊急狀況時,是他們的讓步感動了你;平凡的日子裡總會出現例外,當你坐公交沒零錢時,是他或她的援助,感動了你。

小小的事也有它的感人之處。

身邊的“微感動”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542字

有些人認為,感動離我們很遠。實際上,感動就在我們生活中,用心體會,到處都充滿了感動。

記得剛剛入春的時候,我家院子裡多了一隻黃白相間的小貓,它常常依偎在圍牆下,那裡的排水管道旁邊的塑料棚,就是它臨時的家。一見到有人靠近,它就立刻從那個排水口鑽進去,過了一會兒,等人們走遠了,它又緩緩地從任意一個方向翻進院牆,又躺在那個窩棚下面,懶懶地打著盹兒晒晒太陽。

過了一個多星期,那隻貓的肚子鼓了起來,它不再往外鑽了,行動非常遲緩,也沒有以前那麼機靈了。又過了一兩天,它的肚子恢復了原樣,只不過身邊多了三隻小貓,有一隻黑白相間,有一隻黃白相間,還有一隻純黑的。它們母子三個常常躺在太陽地兒裡,伸伸懶腰。

我想走近些看看那三隻小貓長什麼樣。不想,那隻母貓瞪著我,臉上露出了猙獰的表情,從喉嚨深處發出低沉的聲音。如果把它的臉放大些,就跟老虎差不多了。我知道它生氣了,我知趣地退了回去,他才又重新躺到三隻小貓身邊。

有一天,下起了大雨,那隻母貓加上三隻小貓,一個塑料棚根本不夠他們四個躲雨。為了不讓三隻小貓被淋溼,那隻母貓把其中兩隻幼貓塞進棚子裡,自己伏在另外那隻幼貓身上,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冰冷刺骨的雨水……

我的眼睛溼潤了,誰說動物沒有情感。其實動物也有慈悲心,在這隻母貓身上,我看到了母愛無限。

身邊的民風民俗作文500字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1830字

【篇一:春節】

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春節的習俗。要知道,過年必不可少的是放鞭炮,但近幾年卻規定城區不能燃放煙花爆竹。想過過癮,這裡可不能滿足你的想法。我只得幹忍著,到拜年期,手攥毛票,在老家把這一癮頭給消了。

不知道是在啥時候。好像是在初八那天吧。原來老廣場對面的停車場,現在被改裝成了年貨銷展會。展銷會更是城裡許多老年人的選擇,出來的人更是讚不絕口,說那個什麼東西實惠啊等等。

臘八這天,粥味也濃濃。許許多多從廟裡趕來的老和尚,照例臘月初八來老廣場施粥。年味漸漸濃了起來。

到了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家家戶戶門前原來帶些灰塵,掉了色了的春聯也煥然一新了,現在家家戶戶都上了紅,紅燈籠什麼的。大街上早就忙開了。放上了新春的交響曲,大街上的人明顯比原來增加了幾倍,小販們重新排上了攤位,街邊什麼都有,伴著昇天的蒸氣,撲鼻而來的是茶葉蛋,炸豆腐的氣味。

我們小孩盼盼盼,終於盼來了除夕,這一天原本熱鬧的大街突然冷清起來,人們把熱鬧轉移到了家中。在這天下午一兩點的時候,桌子椅子都已經擺好了,小菜也已經上了,只見廚房裡放著各式各樣的食材,一場廚房交響曲也就開始了。不一會大盤小罐堆滿了桌子…。‘吃年夜飯咯’奶奶一聲招呼,全家就圍著桌子其樂融融的坐下開吃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還要屬那條魚,新鮮的特別美味。

春節最重要的就是守歲,12點鐘的鐘聲一敲,我們就已經從農曆狗年跨到了豬年。

好了,春節年味的梗概差不多就到這兒了,咋樣,特別吧!

【篇二:五龍鬧元宵】

我的家鄉壽昌是個千年古鎮,每逢正月十五元宵節都要舞龍燈,這是家鄉一項傳統的民俗活動。

吃過晚飯,人們紛紛從四面八方趕來,圍聚在鎮政府門口。大街上的人真多啊!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有的手拿氣球,有的高舉熒光棒,翹首以盼,等待起燈。鎮裡鑼鼓喧天,一顆顆煙花接連不斷地飛上天空,又“啪的一聲”在深藍的天幕中炸開。有的像一顆流星,有的像張開的笑臉,有的像天女散花……,把夜晚的天空點綴得比白天還要亮堂。

隨著一陣陣鞭炮聲,“龍”的腳步越來越近了,街上的群眾歡呼雀躍起來,耳邊不時傳來:“來了、來了,龍來了!”不一會兒,五條龍披著五種色彩的龍袍有序地從鎮裡向我們慢慢地飛過來,威武的龍頭神氣地高仰著。龍燈所到之處,家家戶戶燃起震耳欲聾的爆竹和禮花,整個小鎮都沉浸在一片歡樂祥和的氣氛之中。

跟隨著人流我們來到了壽中操場觀看舞龍表演。“五龍獻瑞”開始了,五條彩色的龍披著閃亮的鱗片在臺上搖頭擺尾。先是單龍戲珠,五個耍龍珠的叔叔高舉龍珠,時而往右耍,時而往左耍,龍頭緊跟著龍珠,一會兒往右,一會兒往左。過了一會兒,幾條龍開始纏繞在一起,一下雙龍戲珠,一下三龍爭霸,一下四龍歸海,一下五龍拜壽,贏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最為精彩的是中間的一條巨龍一柱擎天,另外四條龍在它周圍盤旋圍繞,只見巨龍左右扭動,上下翻舞,龍頭追龍尾,龍尾追龍頭,真的是感覺龍在騰雲駕霧呢!

聽爸爸說龍象徵著吉祥、喜慶、團結、進取、騰飛,衷心祝願我的家鄉如龍飛天。

【篇三:春節】

各個地方都有各個地方過春節的習俗,那就讓我介紹我家是怎樣過春節的吧!

大年初一,我來到了外婆家。早晨,我一起床,吃完早飯,就準備上外公家拜年去。我穿好我的新衣裳,媽媽和妹妹也穿好了各自的新衣裳,準備上外公家去。馬路上的汽車川流不息,鞭炮聲一直在我的耳畔響起,我的臉上不知不覺露出了喜悅的笑容。

到了外公家,已是中午。一進門我們兩兄妹就連忙說:“新年好!”外公一聽到這三個字,就高興地摸了摸我們的頭。接著外公就去燒飯了,我們也坐到沙發上津津有味地看起電視來。不一會兒中飯就燒好了,我們吃完飯後,就回家了。

回家的路上,我們一直在想著今天的春晚會有什麼節目。到家後我們立刻打開了電視。今年春晚的內容可豐富了,有迎新年的唱歌跳舞、也有精彩又神奇的魔術。還有幽默滑稽的小品,使我看得如醉如痴,目不暇接。

正在這時媽媽和外婆把年夜飯端到了桌子上,有雞肉、牛排、鴨爪、芹菜、豆腐……。我看到了菜後,我一個箭步走到餐桌前,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不一會兒,菜就被我們一掃而光了。

吃完了年夜飯,我們一家人在一起看春晚,度過了美好的一夜,真希望每天都是過年。

身邊的民風民俗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1169字

春節裡的甜蜜

在我的家鄉——嘉興,過春節的時候會有許許多多的特有的美味在等著我們。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軟軟糯糯的甜蜜——印板糖糕。

以前,我一直都不知道為什麼要在春節裡做糖糕?後來才知曉:“糖糕”這兩個字代表了大家對明年的美好期許。“紅糖”表示來年紅紅火火、甜甜蜜蜜;“糕”諧音“高”,表示來年生活節節高!

又到春節前夕,奶奶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大米粉和糯米粉,按一定的比例倒入盆中混合,再放入一定量的紅糖,分次倒入熱水攪拌均勻。好了,接下來的任務就交給家中的“大力士”——爺爺。只見爺爺的雙手在盆中翻飛,不一會兒米粉就變成了光潔漂亮的粉團。

和粉團工作完成後,就可以印糖糕了。做糖糕的印板每家每戶都會有2~3個,多數還都是祖傳的。在春節,做糖糕的時候都可以和鄰居之間互相借用。現在的糖糕印板比較少能買的到,所以那些有著古老圖案的印板特別“吃香”。都要預約的呢!我家就有3個印板,“如意”、“雙魚”、“銅錢”。在印糖糕前,先要在印板裡撒點麵粉,搖晃印板使麵粉均勻的分佈;再拍掉多餘的麵粉,這樣粉團就不會和印板黏在一起了!我拿起一塊粉團,用力的按在印板上,可是要怎麼讓“它”出來呢?用敲?用摳的?正當我抓耳撓腮不知所措時,奶奶笑著拿起印板,一手託著糖糕,一手用力地在板凳上一敲,糖糕就乖乖地從印板上拓了下來!我按著奶奶的方法,再試了一次,“嘿!”糖糕真的乖乖下來了!一眨眼,一大團的粉團就這樣做成了一塊塊糖糕模子了。我忙去洗了手,往灶臺裡添柴,讓火燒的再旺一點,盼望著可以早點吃到鍋裡的糖糕,想想都口水直流三千尺啊!

鍋裡的熱氣咕咕地直往外冒,空氣中漸漸地瀰漫著一絲絲的甜味。好甜啊!奶奶說:“可以了。”我就迫不及待地去掀開鍋蓋,哇!鍋子裡的熱氣一下子湧了上來、再慢慢散開,廚房立刻變成了仙境一般。這時,糖糕也在這漸漸散去的熱氣中閃亮登場!躺在竹篾上紅褐色的糖糕閃著光,彷彿在召喚我!我拿來筷子,夾起一塊“如意”,都來不及吹幾下,就往嘴巴里送。那紅糖甜蜜的味道,粉團又軟有糯的口感充盈著我整個口腔。怪不得會廣受大家的喜愛,真是回味無窮啊!

這就是我在春節裡的甜蜜。當你摸到那些印板的手柄早已包上了一層層厚厚的包漿,變得圓潤光滑。那因為敲打而留下的點點印記,你就會覺得小小的印板糖糕不再是簡單的食物,而是我們一代代,一年年對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希望!

身邊的民風民俗 篇9

國小五年級作文 ,763字

嘉興的端午節

到了農曆五月初五,無疑是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端午節。傳說在春秋戰國年間,屈原在楚國被楚王否認,因此楚國被攻破了,屈原十分悲痛,投江自殺了,人們為了不讓魚蝦去吃屈原的屍體,便在江中投了粽子。我們現在過端午節,更多的是吃端午粽,佩香囊,看賽龍舟。

今年端午正逢週末,我睜開眼一骨碌爬起來就看到餐桌上剛出鍋的粽子正冒著熱氣,粽葉上附和著一層水蒸氣,水滴一滴滴地滑下來,像一顆顆晶瑩透亮的寶珠。洗漱完畢,來到餐桌旁,我剝開箬葉後,裡面的糯米反襯著光,亮晶晶的,香氣撲鼻,咬上去一口,又鹹又粘,十分可口,吃完後嘴裡還回蕩著肉粽的香氣。

我拿來一個小布袋,又拿來了一些媽媽特意準備的中藥粉,小心翼翼地把中藥粉用棉片包住、鼓緊,塞進了小布袋中。我把布袋上一個個拉繩挑斷,隨後抽出,再用彩色的線縫住袋口,最後在香囊上套上鐵壞,把繩子卡在鐵壞上,套在脖子上,香味也就瀰漫在我身旁了。

早飯過後,我們一家人來到南湖邊觀看龍舟賽。每條龍舟上都雕刻著五顏六色的圖案,選手們的比賽服鮮豔奪目,有的桃紅色的,有的青綠色的,有的花紫色……哨聲一響,鼓聲伴著划槳聲開始追逐起來,一艘艘龍舟像離弦的箭,朝著終點劃去。划龍舟需要每位船員動作有力,節奏一致,不然速度就會慢下來。看!那艘紅色的龍舟劃暫時領先,船頭的鼓聲越來越急,在為隊員喝彩鼓勁,船員們划起來整齊有序,不慌不忙,眼看終點在望,可不知怎的,突然船頭斜了,整條船偏離了方向,被第二名迅速超上,緊跟其後的綠龍舟獲得了第一名。

一眨眼就到了傍晚,爸爸變戲法般變出了一桌豐盛的晚餐,有黃魚、黃鱔、鹹蛋黃、黃瓜……還配有黃酒,據說這也是江南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我們一家人圍在餐桌旁吃著飯,聊著天,分外溫馨、熱鬧。

身邊的民風民俗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968字

舞龍

每到過年,最高興的事莫過於在自家院子裡觀看舞龍了!舞龍是要預約的,過完小年,家人就早早地把貢品準備好,在家裡激動地等待龍燈的到來。經過漫長的等待後,大年初一終於到來了。舞龍的人一到,我們就高高興興地跑到院子裡觀看,龍還沒開始舞,院子裡的人就激動的不得了。鞭炮響起了,龍也開始飛騰,鞭炮放得越響,龍也舞得越歡!

“喲呵·……”只聽領隊一聲吆喝,龍頭抬起來寓意龍醒了。然後身子也一點點地動了起來,隨著噼裡啪啦的鞭聲,龍開始飛騰了。鞭炮燃起縷縷輕煙,巨龍在這雲間飛騰。周圍的小孩們都高興地跳了起來,大人們臉上也都洋溢著快樂。爺爺拉著我的手,在龍的身體下鑽來鑽去,此刻好像自己也飛起來了一樣。

鞭炮聲越來越響,我害怕地捂住耳朵,卻又止不住那種興奮的感覺。只見一位身穿黃袍、手持龍棒的老先生走到龍頭前,雙手作揖,嘴裡唸唸有詞,雖然一些句子沒聽懂,但他那莊嚴鄭重的樣子讓我大氣都不敢出。接下來,只聽他身後的一群人“嘿"的一聲,鞭炮越發地響了,滿天都是煙花。龍也舞得更歡了,龍頭跟隨著“龍珠”的人,旋出一個又一個優美的弧線,龍身隨著鑼鼓的節奏,一圈圈地旋轉,時而俯衝,時而昂首,場面甚是壯觀。

當龍尾和龍頭相對時,也就是高潮時,我們紛紛拿出煙、肉、魚、雞、鴨這些準備已久的貢品,莊重地放到前面那張大的黃色桌子前擺好。聽姥姥說,人們之所以這樣敬龍、愛龍,是因為傳說龍是神,有替天行道、降災賜福和支配乾坤的巨大力量和權勢。所以它可以讓天下有九年水災,七年旱災。但是我們如果敬重它的話,它也可以保佑我們幸福平安。所以人們覺得龍有威可敬,有德可懷,便著意求龍祛禍布福。大人們紛紛領著小孩子們虔誠地磕頭作揖,心裡默默地祈禱著新年新氣象。

“砰!”隨著一聲巨響,一朵巨大的煙花散開,金色的陽光映襯著,彷彿化成了千萬條新的希望墜落下來。剛才的那位老先生拿出了一大堆紅布條,說是能保平安。平安誰不想要啊!大人小孩便一窩蜂地擁了過去。

那條黃色的龍圍著院子游走了一圈,又遊向別處了,我們當然是不會善罷甘休,於是也跟著那條可以保平安的龍走到另一個地方。但不論走到哪裡,人們對它的喜愛是不變的,對生活的美好期待也是永遠不變的。

身邊的民風民俗作文600字 篇11

國小六年級作文 ,8120字

【篇一:中秋】

適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雲,如煙似霧,彌矇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雲的紅娘,牽於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兵奪主,又萬般嬌態。

俗話說:“月到中秋分外明”。圓月在天空中像玉盤,使我想到了“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詩句。黑夜籠罩在我們頭頂,唯獨這皎潔的明月分外耀眼。月亮並不總順心如意,有時如一葉小舟,怎經得起曠宇中的海嘯巨浪;也似勞作的鐮刀,耕耘了多少良田。宋朝詞人就抒發了“月有陽睛圓缺,人有悲觀離合”的感慨。透過深邃的夜空,仰望天空,月光依舊如水,我好似看到了廣寒宮裡的寒氣奪人,好似看到了嫦娥的冰清玉潔,好似看到了蘇東坡的深情凝望,好似看到了周幽王在清幽的月下用淚拍擊最憂傷的旋律,最絕望輓歌……

中秋節吃月餅已成為中國人過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秋節吃月餅相傳起始於明代。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命令屬下把“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進餅裡,再派人傳到各地起義軍手中,通知他們起義,就這樣起義軍一舉推翻元朝。此後朱元璋決定,每逢八月十五中秋節,必吃月餅。

我拿著一個月餅,走到桂花樹前,頓時一股清香鋪天蓋地地襲捲而來,真香啊!我閉上眼,細細品味著清香四溢的淡淡桂花香,真的是“桂子花開,十里飄香。”

夜晚,涼風習習,我完全沉浸在花香的世界裡,彷彿自己也是一朵桂花。我的腳變成了花莖,我的身體變成了小巧玲瓏的花瓣,手與頭變成了花蕊。一陣清風拂過,我們就翩翩起舞。好久,我才想起我在賞桂花。我咬了一口月餅,慢慢地咀嚼著。我抬頭一望,咦?一朵朵桂花好像一個個害羞的小姑娘。只把一半身子露在外面。我耐不住好奇心,想知道它的真面目,就迫不及待地跑了過去,香味更濃了,真是“廣寒一點香,吹得滿山紅。”一顆晶瑩剔透的小露珠,又給桂花增添了一絲嫵媚。露珠們像一個個小寶寶一樣,依偎在桂花媽媽的懷抱裡,不肯出來。仔細看,它們姿態各異,一團團,一簇簇,像一個個溫馨的大家庭,有的分得開開的,像兩個孩子吵架了,誰也不理誰……

中秋,月圓桂花香,思念之情徘徊心上……

(周澤易)

【篇二:端午節】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重陽節、清明節、七夕節、端午節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天,我剛起床就聞到了粽子的香味。穿好衣服就發現一門把手上掛了幾捆捆好的艾葉。後來我問爸爸這件事,爸爸笑著對我說“艾葉可以辟邪,還可以做藥材用。”我聽完後匆匆下了樓,看見媽媽外婆在包粽子…

媽媽包粽子的動作可嫻熟著呢!先把粽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紅豆、豆沙、糯米等做餡,將這些餡煮熟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粽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餡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粽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之後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用猛火煮。大約一個小時後,改文火煮半個小時就可以了。鍋裡不時地飄散出一股粽子的香味,深深地聞一口,沁透心脾。饞嘴的我不住地問媽媽:“粽子有沒有好啊?我等不及了!”媽媽有時耐心地回答我一聲:“沒有。”有時卻懶得回答我。再過半個小時後,饞嘴的我終於吃到了香噴噴的粽子,心滿意足了。

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一個習俗。端午節的另一個習俗是賽龍舟。但是吃粽子和賽龍舟是怎麼來的呢?爸爸走過來告訴我:“春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因仗義執言遭到革職放逐,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自己有心報國卻無法挽回,心如刀割,但是屈原不肯放棄自己的國家,於是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傳說屈原死後,百姓們紛紛划起龍舟到汨羅江去憑弔屈原,有的還拿著食物丟進江裡,說是讓魚蝦食用,這樣魚蝦就不會咬屈大夫的身體了。後來擔心飯糰被蛟龍所食,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就發展成現在的粽子了。以後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為的就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我聽得津津有味,想不到粽子和龍舟的“背後”竟有這麼悲傷的歷史故事。我以後要更加珍惜五月初五這個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一個擁有歷史故事的節日,我愛這端午節。

(宋禹坎)

【篇三:烘豆茶】

我們中國地大物博,且只說茶,就種類繁多。比如:龍井茶、普洱茶、莫幹黃牙……真是數不勝數。可我最喜歡的,還是我們德清特有的,“茶中奇葩”——烘豆茶。

在《史記》中有記載:大禹治水的時候,下渚湖周邊,洪水氾濫。於是大禹封汪芒氏為防風王,前來與百姓一同抗洪。但抗洪期間,防風操勞過度,身患重病。當地的百姓用烘青豆、醃製的陳皮和野芝麻泡茶給他喝,結果很快大病治癒。但是大禹聽信佞臣之言,誤殺了防風王。後來得知實情,後悔不已。於是為他建造廟宇,塑像立碑,歌功頌德,供世人瞻仰。所以烘豆茶又名“防風神茶”。

烘豆茶是用烘豆、陳皮和芝麻等,數種香料配製而成的。但主料是黃豆,它的製作可不簡單。首先是要把皮剝開,在鄉下有一句俗話:“誰家剝黃豆,大家都來幫。”大家一起剝,速度可是快了好幾倍哩!在家剝好的黃豆,用水煮熟。最後把熟黃豆放入圓形竹匾上晒乾,用炭火烘上幾日。那黃豆從黃變綠,香噴噴的烘豆也就烘好了。製作一杯烘豆茶也就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這“東風”是什麼呢?哈哈,是一隻精美的杯子!一隻金邊白瓷杯,好似一朵綻開的花兒。不同的人家,杯子當然也不一樣,但都令人賞心悅目。杯子中,碧綠的茶葉,青綠爽口的烘豆,橙紅色的胡蘿蔔乾和金燦燦的陳皮,組成了一幅絢麗的彩色畫卷。捧在手裡,水不燙,溫溫的。呷一口,水中帶著鹹鹹的味道,伴隨著幾聲嘎嘣聲,烘豆,陳皮和芝麻的香味兒,蔓延整個口腔,舒適感傳遍全身,沁入心脾。正所謂“茶不醉人人自醉”。

現在,人們吃的都過於油膩。但是隻要喝上一杯香噴噴的“烘豆茶”,就能把人從迥異的當代拉回樸實無華的從前。

(茅以諾)

【篇四:特色美食——火鍋】

說到火鍋,大家一定不陌生。身為半個四川人的我,更是吃過不少火鍋。那種鮮美的湯汁,配上新鮮的食材,可口的蘸料,想必沒有人會不愛。

火鍋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傳統烹飪方式,老少皆宜。古代稱火鍋為“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的“咕咚”聲而得名,西漢博士韓嬰在《韓詩外傳》中記載,古代祭祀或慶典,要“擊鐘列鼎”而食。這便是火鍋的萌芽。到了商代,祭奠時就要“鳴鐘列鼎”而食。就算是火鍋的雛形。後又經歷了幾個朝代的演變,到了宋代,火鍋終被正式記載了下來。元代,火鍋流傳到了蒙古一代,用來煮牛羊肉。清代,火鍋甚至變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

火鍋特色即為邊煮邊吃,現吃現燙,油而不膩。鍋本身又有保溫效果,吃時食物仍熱氣騰騰

四川火鍋,以“麻、辣、鮮、香”著稱,用料多種多樣,頗受大眾歡迎。從“山珍”到“海味”,從“飛禽”到“走獸”,可入火鍋的食材可謂數不勝數。一句話,凡是能吃的均可在火鍋中燙食。

《易經》上講:“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關乎天文以察時變,關乎人文化成天下。”火鍋的文化底蘊十分重要。火鍋採用“煮”這一單一的烹飪手段來處理各種不同的食材,同樣使他們變得鮮美,因而火鍋真具有包容性。“火鍋”一詞是炊具、盛具、吃法、技法的統一。這表現了中國飲食之道的“和諧性”。

小小的火鍋也有這麼多的學問,這這種種文化特色,個個深入人心,使人無一不驚歎民族傳統、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餘典)

【篇五:獨具特色的“乾龍燈會”】

“乾龍燈會”是家鄉德清的一種民俗活動,每逢元宵節,人們舞起龍燈、喝著龍燈酒相互慶祝,給新年增添喜慶吉祥的氣氛。

想知道“乾龍燈會”是怎麼來的嗎?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乾隆年間,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經乾元境內,聽到人聲鼎沸、鑼鼓喧天,便登岸觀望,只見幾條彩龍上下飛舞,眾百姓呼聲連連,掌聲雷動。得知百姓正歡度元宵佳節,乾隆皇帝龍顏大悅,提起御筆,欽點“乾龍燈會”四字。從此,“乾龍燈會”這一民俗佳節一直流傳了下來。

記得小時候,我住在乾元,就在每年表演舞龍燈的廣場旁邊。每到“乾龍燈會”那一天,我都特別地興奮,一大早聽見廣場上響起準備的鑼鼓聲,我便迫不及待地催促著大人帶著我到廣場去。我們總是早早來到廣場,佔領一處最佳的觀看地點。人們陸續從四方聚攏,等到表演開始時,整個廣場已經人頭攢動,擠得水洩不通。

“咚咚咚、咚嗆”,喧天的鑼鼓聲震耳欲聾,表演開始了。整個廣場好像已經醒來,舞動雙臂,跟著節奏移動腳步呢!青龍、黃龍、桑葉龍…各種色彩的龍在廣場上飛舞起來,在觀眾們的掌聲與喝彩聲中舞動著身體,展示著龐大威猛的身軀與絢麗的舞姿,那威武的龍頭高昂,洋溢著得意的笑容。龍從廣場這邊舞到那邊,觀眾們的喝彩聲跟隨著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童年的我被那不斷旋轉的龍吸引著,陶醉其中,好像自己就是那條色彩絢麗的龍一樣,在空中飛舞,盡情舒展身軀旋轉、跳躍…我閉上眼睛,不禁跟著節奏哼起小調。這種飛翔的感覺可真好啊!在舞龍者的舞動中,龍遊出廣場,飛過街道,穿過小巷,舞動在田野、天地間,舞動在人們的歡聲、笑聲裡,整個乾元都沉浸在歡歌笑語中。

“龍”是中國的吉祥物,傳說中,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老百姓奉之為神明,數千年來,炎黃子孫都把自己稱作“龍的傳人”。自古以來,在節慶、賀喜、祝福、祭神等場合,都有舞龍的儀式。經過一代一代的傳承,舞龍已成為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體育專案。舞龍者在龍珠的引導下,手持龍具,隨著鼓樂伴奏,通過人體的運動和姿勢的變化完成龍的騰飛、旋轉、跳躍等動作。舞龍可不是件輕鬆的活,穿、騰、躍、翻、滾、戲、纏,這些模仿龍的動作及造型需要長時間訓練才能精通,而且,舞龍是個團體專案,需要團隊中每個人互相磨合、默契配合、齊心協力才能讓一條生氣勃勃的龍展現在觀眾眼前。

“舞龍”這項民間傳統活動,讓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每個民族都有悠久的傳統文化,讓這些民族文化之花一起絢麗綻放,中華大地一定會永久煥發出勃勃生機!

(張邵?攏?/p>

【篇六:念老街一角的糖人】

涼風習習,在一條古老的小巷裡,有一個小小的糖人鋪子,傳來陣陣吆喝聲:“賣糖人嘍——又甜又好看的糖人——”一位白髮老人坐在一間狹小的鋪子裡,邊叫賣著,邊專心致志地做糖人。

糖人,從宋朝開始流傳至今,是傳統的特色工藝品,也是一樣別緻的美食,它讓我一直念念不忘。

這位老人做的糖人十分精緻,有“孫悟空”,有“豬八戒”,有“嫦娥,”有“女媧”,這些糖人有的是名著中的人物,有的是神話人物,也有一些是可愛的小動物,雖然形態各不相同,但各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特點鮮明,各式各樣的糖人令我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就像那個美麗的“嫦娥”,小巧的臉上五官一個不少,生動的表情配上柔順的黑色長髮,很難想象這正是用普普通通的糖做的,因為它看上去更像粘土。“嫦娥”穿著精緻複雜的古裝,衣角向上揚起。在“嫦娥”的衣服上,用糖漿畫著“壯觀”的花紋,她的手指比作蘭花狀,似乎就在我們面前翩翩起舞,充滿仙氣,令人陶醉其中。一想到這麼精美的糖人是由一雙長滿皺紋的手做出來的,你就會不由自主地駐足讚歎。

白髮老人眯著眼睛,皺著眉頭,弓著背,正揉著一團又大又黏的糖。糖的顏色很多,白的、紅的、綠的、黃的、紫的……糖人制作過程中,是不會用到色素顏料的,而是用傳統染色方法,如:綠色的糖里加了少量的蔬菜汁,黃色的糖中含有胡蘿蔔汁,紅色的糖則用了草莓汁染色,每團糖都是非常安全健康的。老人先把一大團糖分為兩小團,然後,在其中一個團上謹慎地捏出鼻子和耳朵,接著,又小心翼翼地刻出眼睛、嘴巴和一些細節的小地方。看老人一筆一劃地刻著,想到老人這麼認真地對待每一個糖人,我不禁心生佩服。這難道不是老人對傳統工藝——糖人的喜愛與尊重嗎?老人每天起早貪黑,廢寢忘食,就為了帶給人們快樂與甜蜜,看著他飽經風霜的雙手靈巧地製作糖人,我覺得是他高超的手藝和傳統工匠精神,才把這樣的手藝一直延續至今。

現在,人們買糖人,並不在於吃,而是留作紀念。穿過歷史的風雨,糖人來到我們手中並不容易。它背後蘊含的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都值得我們思考,讓我們學會珍惜與珍藏它,珍藏這個難得一見,不可多得的傳統文化瑰寶。

我也喜歡糖人,喜歡它的精緻外觀,喜歡它的可口味道,喜歡它的文化內涵,喜歡把它緊握在手中,快樂地到處奔跑。我佩服那位坐在窄小鋪子裡日日夜夜孜孜不倦做糖人的白髮老人……

(葉嘉寧)

【篇七:鄉味兒】

鄉味是怎樣的呢?是簡單的酸甜苦辣鹹嗎?確乎不是這樣的,或許滿盤的珍饈食之無味,一樽清酒卻有獨特的滋味。幽幽古越大地之上,這座名不見經傳的小城,依山傍水別有風情,它有著一番從古至今特有的味道——鄉味。

小城是特別的,青翠優柔的莫干山,濃濃的文化底蘊早已和在其中,只需在此閒坐,品上杯“莫幹黃芽”,百種風味就躍然而起,那濃濃的清香浸入肺腑,一種說不盡的清爽感洋溢著。青山綠水,沙沙的竹音共鳴於耳畔,一棟棟古老的別墅鑲嵌在大山之中,再呷一口,愜意貫穿了全身,恬靜使之回味無窮……

重重的大山綿延起伏,竹林更是隨處可見,綠色的竹海一望無際。這綠海似的大寶庫為農家新增了一道獨特的佳餚——筍。不同品種的筍,它們的吃法也是不同的。油燜筍的做法適合鮮嫩的早園筍,它在熱油中經過一番爆炒後變得有勁道又獨具筍的鮮味兒。肥大的冬筍加冬菜相煮最合適,酥軟的筍中飽含了冬菜的汁水,菜味與筍味融為一體,吃起來比大塊的紅燒肉還有味。細長的馬鞭筍和自家醃製的臘肉熬湯是絕配,奶白的濃湯叫人喝得停不了嘴。

筍這東西產量很高,一挖就是幾十斤,甚至上百斤,單靠燒著吃是肯定吃不完的,所以大部分的筍是要進行醃製或烘乾的,以便儲存。土生土長的山裡人日日吃筍,年年吃筍,可是從來沒有厭倦過。這大山的饋贈也是祖輩的言傳身教所得,無論如何,“鄉味”就這樣永遠凝固在人們心中了。

近十年的發展將山腳下古鎮的“土”味淡化了許多,但我仍能記起兒時的味道。小路盡頭,老店裡的點心風味依舊,古樸的門楣,雖然只有五套簡單的桌椅,客人卻是絡繹不絕。我獨愛店中的小籠包,它的麵皮是很有勁道的,但又不失鬆軟,肉餡的滋味更是純正,油而不膩。你只要輕輕咬一口,透過麵皮淡淡的清香,肉汁奔湧入口,真是鮮美無比,再細細嚼上幾口,肉餡與麵皮水乳相融,更加回味無窮,吃完一個,忍不住又想再吃一個,的確是百吃不厭。

無論是茶的清香,筍的鮮美,還是小籠包的純正,這一切都是鄉味兒,它勝過一切調味料,勝過一切山珍海味。路邊的小攤不見了,走街串巷的吆喝聲消失了……許多東西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散了,但家鄉的味道依舊徘徊在心頭,可能這就是真正的鄉味吧!兒時的美味已漸漸離去,我似乎又想去尋找這份已經逝去的味道……

(姚玎鍇)

【篇八:梅花糕】

說到浙江德清,最著名的就是新市小吃了吧,在新市小吃中,最具特色的就屬梅花糕了。

一提到糕,人們腦海中往往就會浮現出那種扁扁、糯糯的糕,但梅花糕偏偏就是那“糕中奇葩”。為什麼說它奇葩呢?首先,梅花糕,顧名思義就是形狀如梅花,不像其它糕一樣為正方體、長方體。其次,在梅花糕的表面有紅、黃、綠等各種顏色的絲,顏色十分鮮豔,比那些清一色為白、黃色的糕好看多了!就算是衝著它的樣貌,那也得去嘗一嘗。

相傳梅花糕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見其色澤誘人,便故作品嚐,發現其入口甜而不膩回味無窮,勝過宮廷御點,因其形如梅花,便賜名“梅花糕”,流傳至今。

我品嚐過梅花糕,它的味道讓我念念不忘。梅花糕外焦裡嫩,軟綿的口感,濃縮的甜香味、熱乎乎的夾餡流連齒間。這糕頂著純白色的六角“腦袋”,沒嘗過的人絕對看不出裡面還有豆沙餡。它的“小腦袋”上還戴著一些紅紅綠綠的“頭飾”,甚是好看!我咬了梅花糕一口,軟軟糯糯的糕填滿了一嘴。我繼續向豆沙進攻,我咬了一大口,糕中就會流出琥珀色的紅豆沙餡,這時就趕緊去舔,爽滑無比,還帶著梅花淡淡的芳香,飄然至心,心情在這妙不可言的芳香中明朗起來。

新市梅花糕展示著獨特的江南特色。如果你們有空走近新市,一定要感受它那多姿多彩的地域特色,發現它蘊含著的江南味道!

(吳佚銘)

【篇九:洛舍魚圓】

“黃金白玉兜,玉珠浴清流。”詩句中的“白玉”和“玉珠”形容的是德清有名的美食——洛舍魚圓。

洛舍魚圓美味爽滑,柔綿而有彈性,白嫩宛若凝脂,但你們知道它的由來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相傳於楚文王時代,文王第一次吃魚時,被魚刺卡住了喉嚨,當即怒斬廚師。此後文王吃魚,廚師必先斬魚頭,剝魚皮,剔魚刺,剁細製成魚圓,文王吃來覺得香鮮可口,完全不用擔心魚刺會卡在喉嚨裡,連連叫好。從此,將魚肉製成魚圓成了荊楚一帶的風氣,慢慢蔓延至了江浙一帶。

我的外婆是一個洛舍人,我有幸看到了魚圓製作的全部過程。

外婆先從菜市場買來一條鰱魚,外婆說:“買魚可考究了呢,不能大也不能小,大約四斤左右的鰱魚最適合做魚圓。太大了肉質粗糙,做出的魚圓不夠鮮美,不細膩;而太小了,可以做魚圓的肉就很少,肉質太嫩,粘稠度不夠,做出的魚圓數量太少。”魚買來了,外婆沿著魚背切開,將魚分成兩半,把其中一半固定在木板上,再用鋒利的刀,把魚背和魚尾上的刺剔下來,把肉刮下來,剁成肉泥狀。肉泥裝在一個大容器裡,慢慢分批次地倒入1。5倍的水,用手攪打成粘稠狀,再把它捏成圓形,冷水入鍋燒熟,這樣一個個白白胖胖的魚圓就出鍋啦。

它們白嫩宛若豆腐,口感如凝脂般絲滑,輕盈如浮萍般漂浮於鍋中,垂涎三尺的我連忙撈起一個放入碗中,一陣陣魚香縈繞在鼻尖,一口咬下去,極富彈性,略微咀嚼即化,我禁不住誘惑,一口氣吃了六七個。

洛舍魚圓果真名不虛傳,味道如此鮮美,我一定要傳承外婆的好手藝,到時候歡迎大家來我家品嚐哦!

(周佳妍)

身邊的民風民俗作文 篇12

國小六年級作文 ,5375字

【篇一:身邊的民風民俗作文】

花燈節間賞花燈,花卉,蟲鳥,百獸應有盡有,而在我的家鄉湖南,亦是有著春節鬧龍燈的習俗。

寬大而結實的龍頭上有著巨大的龍眼,金黃的鱗片蔓延至全身,十幾個彪形壯漢頭扎彩布,身著綢緞綵衣,腳下嗖嗖生風,好不威風。兒時的我見此,揮舞著瘦弱的雙手總想去耍幾下過過癮。舅舅卻笑著打趣滿臉期待的我說,龍燈又長又重,舉竿來回奔走,你這瘦小姑娘家怎能撐得住!

我便索性不理他,專心致志看龍燈。中華民族將“龍”作為民族神聖的標記和符號,並一口咬定自己是龍的傳人,而農民對龍更是有一種隱晦的特殊感情,便以舞龍燈來誠心祈禱掌管雨水的龍神,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季豐收。

龍燈中有黃龍、赤龍、青龍,用稻草扎的是草龍、竹子扎的是篾龍、布縫的是布龍,還有用長木板凳接起來的板凳龍。龍的身長不等,平年12節,閏年13節,每節節距約為五尺。

大人在一旁拉家常,我坐在高高的紅塑料凳上,甩著自由垂下的雙腿,磕著瓜子吃著柑橘,興致勃勃的緊盯大龍燈,看到精彩的地方還要跳下椅子跟著鼓點比劃一番,口裡呼呼地出著氣,大冬天的跟著舞龍大漢一起擦著汗。

龍的前端有一人持竿頂一巨球引導,巨球四處亂跳,龍頭卻要去撲球,引得龍身遊走飛動。龍頭起起落落,在舞龍者有力的口號聲中,在他們碎步跑著的腳上,一會兒龍頭高聳得像要衝出雲霄,一會兒卻緊貼地面蜿蜒前行,龍身上下起伏盤旋,使人陶醉其中,挪不開眼。

我想參加舞龍的另一個原因就在這了,舞龍的隊伍有時一天可以吃五六次酒宴,叫“龍換酒”。

兩千多年的龍燈史,演繹著世世代代龍的傳人積累的豐富耍龍燈技巧,可現在卻很少能見著了,上次見還是在三年前,手工做的龍燈就更不用說,商店裡都有得買,而且更精緻美觀,又有誰願意自己做呢?

現在不知有多少傳統被人們遺忘,逐漸灰飛煙滅,而我們能做的,卻也只是無奈地看著它們消散,做做垂死掙扎罷了。

【篇二:身邊的民風民俗作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小時候的清明,似乎除了杜牧的這首《清明》、春祭就沒有什麼印象了。偶爾看見有些家門戶前插柳,天空中飛著幾隻紙鳶,至於寓意何在,已不記得了。

清明時節是中華民族的春祭大節。家鄉對祭祖這方面還是很重視的,即使年齡小也仍然要去。我家的祖廟在山上,山雖不算高,但往下看,在升起白濛濛的薄霧中隱隱約約的能看見翠綠的樹蔓。爬一段坑坑窪窪的山路,淌過一條潺潺小溪,不遠處有一座廟——朝廷廟:廟是六角型的,灰塵、蛛網甚多,不知它究竟經歷了多少春秋,這便是家鄉的祖廟。掃墓祭祖主要是感恩懷念先祖的恩澤,在墳林除雜草灌木、墳背培土、整理墳地散落碑石、植四季青的樹木等等,以展現後代人丁興旺。事畢燃個鞭炮、先站著三鞠躬、再跪著拜三拜、最後許下自己的願望,祈禱先祖保佑後人健康平安、發財致富、人丁興旺!

看見村莊池塘邊上的楊柳,油然而吟“二月春風似剪刀”。隨手摺條柳枝,便插在自己的頭上、家的大門上,這就是插柳,興許與端午門前插艾葉是一樣的意義——求個吉利。受佛教的影響,觀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眾生,許多人便認為柳條有驅鬼辟邪的作用,於是人們在野外踏青時,隨手摺柳、戴柳、插柳——宋元以後就用這樣的方式辟邪。在屋簷下插柳,不僅紀念了神農氏,還當了一個“天氣預報員”。古諺雲:“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之前總聽長輩們說:“柳樹留樹。”原來柳樹還代表了對晉代介子推的留念之情。那時,介子推為明志守節而焚身於大柳樹下,讓晉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晉文公親率群臣爬上山來祭拜介子推時,發現當年被燒燬的那棵老柳樹居然死而復生。晉文公當下便將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並且當場折下幾枝柳條戴在頭上,以示懷念之情。從此以後,群臣百姓紛紛效仿,遂相沿成風。

清明時節,適合放風箏。《清嘉錄》中曾提及“清明放斷鷂”。古時候,孩子們喜歡放紙鳶,這是一種遊戲活動,還是一種巫術行為。春風吹拂,紙鳶飛得高高,大人幫孩子一剪,紙鳶飛走的同時,把一切的不愉快,身上的疾病、穢氣都帶走了。現在,又在哪兒能見到放風箏、剪風箏呢?頂多在春天、秋天風大的時候,放風箏得個樂趣,還有誰相信所謂“歪門邪道”的巫術——放斷鷂呢?

清明時節,是人們祭祖的日子,也是人們郊遊的日子,更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有的外國人嘲笑我們中國人不瞭解自己的傳統文化,其實不是不瞭解,只不過是我們自己沒有把那撒落一地的傳統文化拾起。

【篇三:身邊的民風民俗作文】

在中原地區,有著更唯美的中秋團圓方式,名曰:祭月。

《禮記》載:“天子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指得正是夜晚祭祀月亮。後來,仿照古代帝王的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興起了中秋祭月之風。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月的身影在名家詩篇處處可見。

兒時到了中秋節,照例和往年一樣準備,大傢伙都盼著祭月。我們這兒的祭月是月上樹梢後開始的,晚飯後,一家人把平時擱置小圓桌搬到屋外。最好是那種大片麥田前的空地,月光不著餘力地撒在鄉間的泥士小道上,使勁一嗅,麥子的味兒裡透著月的清冷。整片的霜

似的月影鋪滿了戶戶人家的空地,鄉人勞碌的剪影悉如收盡眼底。圓桌上擺上四盆月餅,兩盆水果,瓜子和點心一小盆盆堆在桌上,不久,倒是滿滿一小桌了。

幾個小孩捧著一個大而舊的鐵鍋,慢慢悠悠地放在麥地上。裡面盛滿了木屑,香升正正地擺放在鐵鍋的中間,香升上還插著三根天香,所謂天香是那種很粗很長的香,這最重要的,點燃後上天便會知曉。當然少不了清香點燃了插滿鐵,這叫滿天星,叫象徵大團圓。香燭兩邊各放一支,這香燭點燃後才是祭月開始。

我和幾個孩子聚在一起,全副武裝,向各家的麥地湧去。“快點,跟上,我們討吃的去嘍!”遠處一縷炊煙升騰而起,這就祭月遊行的起點。這遊行,可是重頭戲呢!哪家門前的孩童越多,證明這戶人的祭品越豐盛,場面越隆重。主人笑盈盈迎進孩子們,我們也毫不客氣,一哄而上,三下五去二,像餓狼一般將美食吞嚥下肚。盤裡很快就只剩下油漬,在月光下亮晶晶的,似乎拂了月色的塵輝。我的手指頭也亮亮的,把它放到嘴邊,輕輕吮吸,肚子裡的饞蟲又被逗起來了,趕忙加快去下一家的腳步。

夜完全深了,各家的父母呼喚孩子回家,他們卻不盡聽話,聚起來躲到偏僻的麥田中,枕著麥穗,沐浴著月光,共眠一宿……

我站在麥田上,看月光照射麥田,想著“舉杯邀明月”恐怕是鄉人難以享受的境界,如此佳節,他們也只想著祭祀月神,望下一年的好收成。麥殘的時候,他們又要下種了。鄉人家那匱乏的糧食,也只有在今天才會如此豐盛,脹滿孩子們平日干癟的肚皮。田中的麥子疊成一片,與月光一起,在田地糾纏不清。我們用一些空虛清靈的詩歌歌頌蓮葉的美,永遠不及鄉人用他們的歲月和血汗在蓮葉上寫詩吧!

一宿起來,月收起了它在地上虔誠的身影,火熱的光明普照麥田之上。

【篇四:身邊的民風民俗作文】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廣東人,我是吃拉腸長大的。

年幼時第一次吃拉腸的情形已在記憶的海洋中漂向遠方,唯有拉腸那柔順、潤滑的口感,醬油鹹而不膩的味道還縈繞在心頭,那是極美味的食物。當時的我,對拉腸懷有神奇震驚的想法,“此食只應天上有”,這不是人間應有的美味。

再長大些,對它的印象也發生了改變。它逐漸從遙遠的仙境下落至人間,變成村口老大爺都能做出的美食。每天早晨,坐在石板椅上,看著大爺一臉和藹的笑容,手法嫻熟地將米糊放進盤子裡,加肉,放入抽屜,再等片刻,拉出抽屜,叮叮咚咚地用刀颳起放入盤中,遞給客人。整個動作一氣呵成,行雲流水。看著老大爺的身影淹沒在抽屜散出的白煙中,伴隨著叮叮咚咚的樂曲,我不禁恍惚,他怕不是神仙下凡來為人民送“仙食”?但那樣的遐想,在我看到老大爺笑容時又消失了,那質樸、單純、快樂的笑容,怎麼會是神仙?那分明是勞動者收穫成果時的愉悅!

始終未變的,是拉腸的美味。它盛在白盤中,米糊裹著中間的肉餡,褶皺中還盛著誘人的醬汁,旁邊再放上兩條青翠欲滴的生菜,宛如寶盒中的翡翠和白玉。整個拉腸浸在醬油中,油光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肉香、醬香、米香、菜香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空氣中蔓延,惹---得人不由嚥下一口口水。用筷子輕挑米糊,香氣愈加濃郁,更令人垂涎它的美味。吃拉腸不能快吃,要用筷子輕輕地截下一小節,待其被醬油覆蓋均勻,再送入口中。那感覺,比某芙巧克力不知順滑多少,一吞即可,無需咀嚼。不過,你若快食,就另當別論了,在此就不在細述。

拉腸的口味也有很多種,叉燒的、牛肉的、蝦仁的、雙蛋的,口味甚多,任君選擇。本人偏愛蝦仁的,偶爾也“寵幸”叉燒的。每種餡料都有其獨特的味道,是不一樣的味覺盛宴。

現在,由於寄宿,我本以為很難再吃到拉腸,不是不遺憾的。沒想到某天意外發現食堂二樓,也響著記憶中那“叮叮咚咚”的聲音,每個視窗後面都繚繞著熟悉的白霧。循聲而至,果不其然,看到了---拉腸。雖然只有雞蛋餡的,卻依舊是原來的做法,原來的味道。

吃著拉腸,我如是想。這麼多年,你一直都在,你是我心頭揮不去、難以忘卻的味道,更是我心中的廣州味道——拉腸。

傳統的手法帶來無比的美味,願你一直能傳承下去,你不僅是一道菜,更是無數廣州人美好的回憶。

【篇五:身邊的民風民俗作文】

廣東有一個風箏之鄉——陽江,與山東濰坊並稱南北風箏最大的兩大流派。陽江風箏有1400多年的歷史,早在宋代,陽江已有重陽放風箏的習俗,故陽江有“紙鷂城”、“中國風箏之鄉”的美稱。據說那時有一位州官叫王亙,他在北山一塊“仙掌石”上鑿了一個“流杯池”,每到重陽佳節,就邀請各界名流,集於石上,一面“曲水流觴”,一面放風箏觀賞,周圍百姓也在山間支起帳篷觀看。《陽江縣誌》載:“重九日,結伴攜酒選勝登高,士人賦詩,兒童放紙鳶較高下。”到了清代,場面更為壯觀。清人林葆瑩詩云:“浮屠七級北山坳,紙鷂參差萬影交。”可見當時之盛況。

在國內,陽江風箏被譽為中國南派風箏傑出代表。陽江的風箏,品種繁多,構思精巧,格調古雅。從1992年開始,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陽江都在南國風箏競技場舉辦群眾性風箏比賽,場面壯闊,萬人空巷。那天會舉行最長風箏賽、最大風箏賽、最高風箏賽、特技風箏個人賽、特技風箏團體賽、風箏打鬥賽、規定風箏比賽等。現在想起我小時候我爸陪我去看風箏的場面,簡直是人山人海,你如果想靠前一點,根本不可能,要遠遠的看,不可能近看,好像有一種“只能遠觀而不可猥玩焉”感覺。風箏飛在高空上,雖無翅膀,卻能飛翔,在空中擺著各種姿勢。或立、或臥,自由自在,悠然自得。地上的人們讚美著風箏,我也看入迷了。

家鄉的習俗,爸爸總是從一而終地執行。小時候,每年風箏節爸爸都會和我一起做風箏。我們用五顏六色的彩色紙、竹篾、膠水、粗棉線、一根細鐵絲和一把剪刀。我先把兩根竹籤擺成垂直狀,然後用細鐵絲把兩根竹籤固定住;再在彩色紙每條邊的二分之一的地方畫上點,把相鄰的邊上的點連起來、剪下來,這樣就得到一張菱形的紙,貼在做好的風箏骨架上;接著就該綁線了,線綁在哪裡也很有講究,我一開始不懂,把線綁在了竹籤相交的點上。風箏做完了,我試飛了幾次,發現它總是轉幾圈就一頭栽下來,為什麼會這樣呢?哦,原來是氣流這個傢伙在“作祟”。於是我在風箏後加了條“尾巴”,我想:魚、袋鼠不都是用尾巴掌握平衡的嗎?還真是,我的風箏加了“尾巴”後,既保持了平衡又美觀,可謂一舉兩得。

我把風箏送上天空,雖然沒有買來的漂亮,可畢竟是我自己做的,製作的過程就是我收穫成功的過程。只見風箏搖搖晃晃,就像喝醉了就一樣,往高處飛。風箏越飛越高,像一隻只自由自在的小鳥,我心裡一陣得意。這回終於把風箏放上去了,我邊跑邊放線,不時地拽一拽風箏線,我的風箏越飛越高。“大蜻蜓”、“長蜈蚣”、“火鳳凰”、“包公臉”……各式各樣的風箏把蔚藍的天空裝點得像美麗的萬花筒。風箏像鳥兒,能自由飛翔;風箏像風車,只有風才能喚醒它;風箏又像五彩繽紛的彩虹,只有你看到風箏,才會覺得它是世界上最美的東西。

這就是陽江的風箏節。人們齊聚湖邊海灘,把一個個風箏放飛上藍天,感覺那一繩所繫是陽江人的一個個夢想。

身邊的民風民俗作文450字 篇13

國小六年級作文 ,2188字

【篇一:蒙古包】

周依帆

在美麗的大草原上,處處可見一朵朵“盛開的白花”,這就是牧民們的家——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特有的象徵,它的形狀亦有圓滿完整、平安吉祥之意。

“包”在蒙古語中就是“家”的意思,充滿智慧的牧民們為了生活的需要,設計了這樣的“房子”。蒙古包呈圓形尖頂,高10-15尺,由哈那(支架)、天窗、椽子和門組成。蒙古包的大小是由哈那的多少決定,最大的蒙古包哈那有十二個,面積有600平方米左右,遠看如城堡一般。蒙古包不僅方便建造與搬遷,而且還具備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的功能,十分符合遊牧民族的生活習慣。

去年暑假的時候,我來到了美麗的大草原,也住上了蒙古包。我細細觀察蒙古包,看著這白色的帳篷以及包頂天藍的圖騰時,彷彿正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策馬奔騰,也似乎感受到了牧民們那辛苦的遊牧生活,我的內心一度震撼。這就是蒙古包特有的魅力,果然名不虛傳呀!

蒙古包雖然沒有客家民居的壯觀,也沒有傣家竹樓的別緻,但卻也因其獨特的風格而聞名於世,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前來參觀、體驗!

【篇二:家鄉風味】

王紫萱

泱泱華夏,悠久的歷史令人沉醉,古老的飲食文化也撥動著每一位炎黃子孫的心絃。

嘉興,一座古樸而美麗的江南小城,尤以粽子、南湖菱等特產聞名。嘉興的粽子極具特色,有鹹有甜,軟糯適中,有著江南特有的玲瓏之態。嘉興的農村常在端午前後包粽子,農婦們先洗淨粽葉,包出一個類似小三角狀的形狀,然後在裡面加上糯米和餡兒,最後再把粽子用線纏住,當裹粽線打成結的那一刻,也是美食之旅啟程的一刻。接下來的時間,便只需耐心等待,烹煮的沸騰聲,醉人的粽香,牽動著每一個期待美食之人的心。

紹興,與嘉興相隔不遠,但在飲食上卻有著明顯的區別。紹興人不像嘉興人那麼喜甜,他們更愛“黴”物。紹興一面是高山,一面是平地,因為氣候和溼度的關係,紹興人的生活中便多了許多“黴”物:如黴乾菜,黴豆腐等。其中還有一種我認為和黴乾菜相似的食物,稱作黴筍乾。當地人先把煮好的筍切成條,然後放在大竹匾裡進行照晒。黴筍乾做成後,密封儲存就可以了。黴筍乾可以做湯,做菜,也可以做配料等等,可謂百搭之物。

無論是嘉興的玲瓏精緻,還是紹興的因地制宜,我都將細細品味,它們都是我的家鄉,都承載著我濃濃的鄉情!

【篇三:黃梅戲】

黃亮

近日的雨讓人心情意外安定,閉起眼聽一曲黃梅戲,更顯暇意。黃梅戲與京劇、越劇、評劇、豫劇並稱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其中,我最喜歡的還要數黃梅戲,聽村裡的老人說,這種戲劇原名“黃梅調”,發源地就在我的老家——安徽。

黃梅戲以唱腔委婉著稱,嚴鳳英的《天仙配》實為代表之一。我閉著眼聽戲,在優美動聽的旋律聲中,我彷彿看到了綠水青山,聽到了聲聲悅耳的鳥鳴,聞到了大自然清新的空氣……曲到高潮,我不禁睜眼,那精緻的髮髻,飄飄的衣帶,華麗的刺繡,無不吸引著我的眼球,那飄逸之美一度環繞於我心間,那似清泉般清澈的音韻亦帶走了周遭所有紛擾。

為什麼黃梅人要唱黃梅戲呢?我心中甚是疑惑。原是黃梅縣自然災害頻繁,特別是水災,當地人民深受其害,以適應災年逃水荒、打連廂、唱道情行乞他鄉求生存的需要,人們便唱起了黃梅戲。歲月流轉,黃梅戲便以其行雲流水的唱腔,通俗易懂的唱法,在各地人民群眾中深受歡迎。

黃梅戲,演的是生活,唱的是淳樸,說的是人民美好的願望……一代又一代的農民在戲中感受生活,懂得生活,像泥土一樣,樸實而又深厚。

【篇四:春聯】

陳佳穎

我的家鄉在紹興,那裡每逢春節都會貼春聯。無論是豪華的城市,還是寧靜的鄉村,每家每戶都會在門上貼春聯,整條街都是紅色的海洋。

貼春聯是我家鄉的習俗。經過了解,我知道春聯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了時代背景,抒發了美好的願望。所以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的春聯貼於門上。其實宋代王安石詩句中的“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中的“舊符”指的是桃符,時間一長,桃符就變成了紙張。隨著時間的飛逝,年代的久遠,春聯的內容也發生了變化。春聯中除了表達新年的祝福外,還融入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讚美和盼望。

那麼怎麼貼春聯呢?春聯的張貼,要符合傳統的規矩。春聯要豎貼,上聯要貼在右手邊,而另一幅貼在左手邊,橫批也是從右往左讀,上下聯不可貼反。如果貼反了,就顛倒了因果關係,也讓別人讀著彆扭。

聽曾祖母說:春聯也是有傳說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東海度朔山風景秀麗,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個樹巨大無比,枝葉繁茂,一個夜晚有一個青面獠牙,紅髮綠眼鬼怪要竊仙桃,樹的主人將它餵了老虎。從此就有了桃符。

我最喜歡的一句對聯是“一年四季春長在,萬紫千紅永開花”。這句的意思是萬事萬物都欣欣向榮,也比喻事物的豐富多彩,天天都是春,天天都開花。這是一個美好的祝願,祝福這個家庭興旺,在新的一年中事事遂興,吉祥如意。

貼春聯,不僅是為了迎接新年的喜慶的氣氛,更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身邊的風景也動人 篇14

國三作文 ,3296字

【篇一:身邊的風景也動人】

考場上,我趴著奮筆疾書,桌面因我手臂的挪移而時時的搖擺,晃得我的字也扭起秧歌來。低頭一看,原來是一條桌腿比別的腿短了些,三腿的桌子便時不時地晃動,我只好拿東西墊墊。彎腰的瞬間,一眼望到眼前林立的桌腿,我不免想起了小學時桌下那一道道動人的風景。

小學四年級時,我們幾個同學放學後留下來為第二天參加畢業考的考生們佈置試室。“我的課桌最特別,長短腿,站都站不穩。”不知誰閒聊著。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明天那些大哥哥大姐姐要考試,桌子可不大好用!”話題慢慢扯開,教室裡總有幾隻桌子搖搖晃晃,明天六年級的同學還怎麼考試?後來大家有了主意,一陣忙乎。於是,一張張報紙從中間被撕開,然後攔腰對摺,接著又是左右整齊的一折,再折,幾次重複,最後就成了一個個整整齊齊的小方塊,上下兩面被一小塊膠紙固定起來。彎腰,立起,再彎腰,再立起,這麼一塊塊小方塊被塞進不安分的桌腳底下。不知不覺,夕陽透過窗紗,餘暉被切得細細碎碎的。我們站在門口欣賞我們的傑作,排排桌椅像整齊的方陣,桌腳下幾塊齊整的小方塊,落滿了斑駁的陽光,也落滿了大家對六年級的哥哥姐姐們的關心。教室在我們眼裡儼然成了一道風景線,不知道哥哥姐姐們會注意到桌下小小的風景嗎?

兩年後,輪到我畢業考了。考試間,不經意間又瞄了一眼桌腳:同樣的教室,同樣的桌子,出現了同樣的動人的風景:林立的桌腳下,儼然墊著幾塊小小的方塊。不曾想,昔日這份小小的善意還能傳承下去。我彷彿看到正如兩年前的我們一般,小同學們忙碌的手起起落落,一份份將心比心的關愛又一次從指間傳遞給不知名的學長,讓這不起眼的風景,分外動人起來。

小小的善舉,便是一道綿延的動人風景。

【篇二:身邊的風景也動人】

今天的初陽醒得格外早,映的天空也顯得越發湛藍,緩緩的秋風帶來一片落葉,我搓捻著葉子,邁開了腳步,去尋找醉人的風光。

公園的長椅上,兩位老人依偎在一起,時不時向對方的手心裡呼著氣,臉上洋溢這隻屬於他們的幸福笑容,草坪上的孩子們唱呀跳呀,純真的笑容印在我的眼簾,不肯褪去……

突然,我注意到了角落裡一抹平凡又不平凡的身影,他的身邊放著各式的輪胎和工具箱,身上穿著黑色的襯衫,下身是灰色的短褲,坐在小竹凳上。陽光被葉子剪開,零零落落地鋪在他滿是歲月痕跡的臉上,眼睛在深深凹進去的眼眶中愜意地閉著,鼻樑上的老花鏡只是隨意地架上去,好似隨時會掉下來,手裡的扇子搖啊搖,嘴裡的曲兒也不曾停過。

打破這和諧畫面的是一輛輪胎癟氣的單車,它好似有魔法一樣,老爺爺一看見它,嘴裡的曲停了,手裡的扇止了,從凳子上蹦起,陽光被這突然的舉動嚇得不知所措,猛地摔在了地上。只見他的雙手嫻熟地把輪胎從車輪上取下,往裡面打氣,眼睛盯著漸漸變大的輪胎又把它摁在了水盆裡,緩緩地轉著,當氣泡從水裡冒出來時他眼裡精光一閃,一隻手把牙籤堵在了輪胎破口上,另一隻手從工具箱裡拿出銼子,往輪胎破口周圍磨了磨,又在工具箱裡面抽出了剪刀,把老花鏡往鼻樑上一推,用剪刀在補胎片上一轉,橢圓的補胎片落在他手中,乾裂的嘴脣上升了些弧度,不知何時他已經把牙籤從破口中拔出,眼睛緊緊地盯著破口,正小心翼翼地往破口上貼補片,就如孩子盯著他最喜歡的糖果,是那樣的專注,貼好打完氣後還不忘往水裡轉轉看看有沒有缺漏,裝上輪胎,看著騎車人遠去的身影,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陽光又在不經意間回到了他的臉上,很美,很動人。

“爺爺,你修單車時好認真呀。”我看著竹凳上面帶微笑的他。他樂呵呵地迴應道,“要麼不做要麼認真,修單車是愛好不是職業,不認真不是在浪費時間?”“對了,阿妹,下次單車壞了來我在這,修了包你滿意。”他身旁又來了輛單車,他又忙碌了起來,再沒空搭理我。

我默默地推開自行車,回頭望,陽光下那抹修單車的身影依舊那麼認真,雖然沒有長椅上老人的甜蜜,沒有草坪奔跑的孩子的天真,可卻有著他獨有的動人。“要麼不做要麼認真。”秋風又輕輕地帶來在這句話,在我耳邊輕敲著,與我心中那抹認真的身影交織著,構成了一道動人的風景。

【篇三:身邊的風景也動人作文】

輕風拂過臉頰,有些冷意,穿過樹梢,樹葉搖擺著沙沙作響。入冬了,唯有陽光是暖的。

我跟著母親去市場,各類聲音刺激著敏感的聽覺神經。各類食品雜然前陳,商販對來往的人們吆喝著,唾沫橫飛地誇讚自家好貨。我隨著母親的腳步,在一家魚攤前駐足。陽光巧妙地鑽過棚頂的縫隙,射進市場裡。我注意到,一縷微光落在一位老婆婆身上,像是要將她鍍上一層金黃。

我不由地注視這位老婆婆,她佝僂,卻衣著整齊。坐在輪椅上,腿上鋪蓋著褪了色的橘色毛毯,臉上帶著暖意。在她身後,是一位年過花甲的老爺爺,他滿頭銀髮,並不十分強壯,卻精神抖擻,有著如春風般的溫暖笑容。只見他緩緩推著輪椅,來到魚攤前。

老爺爺微微彎下腰,輕聲說:“老太婆,想吃什麼?”老婆婆看了看魚攤,搖搖頭。

“還想吃鱸魚?”老爺爺磁性的聲音中,夾雜著些許溫柔。可這魚攤沒有鱸魚賣了,“那咱去別家看看。”老爺爺說著又彎下身子,為妻子掖好毛毯,便推著輪椅緩緩離開。恰到好處的聲量,寵溺的笑容,輕柔的動作……這景緻,美得動人。恰逢母親買好了魚,我們便向著不同的方向走去。我忍不住轉過身,望著那慢慢移動的背影。我看不見他們的臉,但我想一定是動人的、溫暖的。

不曾想,在市場出口,又一次見到了那對老夫妻。太陽下,老爺爺手搭著輪椅扶把,緩緩向前,笑則不語;老婆婆時不時扭頭,雙眉輕皺,張合著嘴,含糊不清地嘟囔著什麼,老爺爺總是笑著傾聽,適時點點頭。在那扶把上,掛著幾個袋子,其中一袋裝著鱸魚。陽光毫不吝嗇地給予他們,那定格的畫面,即使冷風拂面,也如沐春風。

幸福,很容易,買菜做飯,一起回家;幸福,也不容易,理解包容,彼此感恩。“踏遍青山人雖老,風景這邊獨好。”他們的相濡以沫,成就了身邊動人的風景。

【篇四:身邊的風景也動人】

星空下、歌聲裡,笑顏暖相印,訴說著自強與溫情的動人風景。

—題記

我停下回家的單車,把頭往人群裡探了探,必須把那個昨晚吵我複習的元凶揪出來!

依舊是那樣,空洞的聲音裡充斥著廉價音響的零件振動聲,又在空中不斷盤旋,彷彿要將我吞噬。哼,擾民的傢伙!

樂聲—準確來說是噪音,在不停地揚起,翻騰,又落下,伴隨著我愈伸愈長的脖頸,直到幾縷闇弱的光線從人頭縫隙中瀉出。

什麼?!似乎有什麼強大的力量突然擠壓了我的心,血液愈發著急地朝前湧動,眼睛裡,只有暮色裡燈光下那個身軀。三個腫大的手指撐住麥克風,肩部關節像釘了釘子似的連挪一下都好像要花好大力氣,從整個人來看,臃腫的手與短小的腿似乎是上帝精心設計好的尺寸,我想看看他的臉,卻只能從反射的微弱光線中勉強看到那幾乎寸草不生的頭,以及—臉上明媚的笑。

他在笑?!我大腦運轉的齒輪頓時卡住,他可是個侏儒,拖著這副身軀出來,他竟有資格笑?這是無奈,或是樂觀?我被疑問纏住。

黑暗中,燈光下,又忽然出現另一個小身影。難不成是一塊賣藝的“同夥”?但我錯了。

那是一個小女孩,她的身後,是滿天正在朝她注目的星星和滿街的人,她步步朝前邁去,不曾停下,我只看到,她稚嫩的小手裡還攥著什麼東西,她也許還沒五歲吧,看著她不大穩健的腳步,我想。

走到捐款箱面前,她停下腳步,像在進行什麼莊重儀式一樣,將團在手裡的幾張零錢展開,又用兩隻手,一塊將錢投入箱子。

“謝謝!”“謝謝!”一片掌聲,星星們也得震耳欲聾咯!

女孩抬起頭來,看著那個侏儒男子,男子笑了,臉上本就不平的山地霎時又變成千溝萬壑。女孩也在笑吧,我只能看到她的後腦勺,但男子純樸的笑容告訴我,是的!

突然,又感覺有股神祕的力量敲擊著我的心。而人群又似乎早便約好似的一塊向前湧動,每個人,都有條不紊地進行那同樣莊重的儀式。男子道謝不及,索性又唱起歌來。

突然間便明白了男子為何而笑,女孩為何而笑,在這片夜色中,微弱的燈光也許照不亮世界,卻照亮了人們的心。男子的樂觀堅強,人們的慷慨相助,一切的一切,便一起構成我們身邊最動人的風景。

把車靠住,下了車,我也朝前走去,我想,我們身邊如此動人的景色,總不能沒了我們每個人的一份力吧。

身邊的風景也動人 篇15

國小六年級作文 ,578字

此時的黃昏,顯得格外悠長與慵懶。望著綠茵場上星星點點的白色垃圾,我便知道,這必然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撿垃圾之旅。

我認真地走到每一個白色垃圾前,費力地彎下腰,再小心翼翼將其拾起,丟入垃圾袋中。今天無風,黃昏的太陽就開始灼燒起我的臉頰。沒撿多少,我便已是汗流浹背。望著眼前依舊狼藉的草地,我便無心工作,伸著懶腰在周圍踱步,享受著黃昏的天空。

不知道,我的搭擋撿了多少呢?我忽然想到,他在竹林吧。

旋即,我快步走到竹林之中。遠遠地,我便看到了一道修長高挑的身影佇立在其中。他的身影,如竹子一般挺拔。似是沒有察覺到我的到來,他依舊在做他應做的事—只見他輕輕彎下腰,用修長的手指夾住了一片被孤立在草地上的落葉。他的嘴角勾著笑,似是對那片孤零零的落葉的愛憐。他的眼中含笑,似是有著點點閃爍的星光,他似乎在享受這個過程。

他將葉子投入垃圾桶,旋即直起了腰,他拍了拍手,功成身退。他彷彿矗立在了世界之巔,站得筆直,站得端正,站得傲然。風吹竹動,他的頭髮微微飄揚。我愣住。

他,站在竹林之中。青翠的竹林,傲然挺立,這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他,那麼輕鬆,那麼灑脫,那麼淡然。他就如同節節高的竹,清風拂過,他巍然不動—他,就是我心中動人的風景!

身邊的風景也動人,縱使再累,有這樣的風景,這樣的榜樣—足矣。

人生路上的風景,就在身邊,動人心絃。

身邊的風景 篇16

國一作文 ,538字

走在路上,你看見小花小草,開啟書本,你接觸古今中外;坐在田野裡,你品味農人的艱辛……

多出門吧,身邊的草木並非無情,是你無心。

回到鄉村,這個充盈著新鮮空氣的地方,這個遠離城市喧囂的地方。或許你已忘記什麼叫純真樸實,或許你已習慣勾心鬥角,這裡,讓你回到你最初的模樣。這裡你可以感受到每滴汗水的份量,可以體會到每個笑容的真實,那份沉沉的深情,是我們不應遺忘的真誠。

沒有欺騙,沒有吵罵,沒有爭執,有的只是一顆真心。每一家人都以笑臉相對,這個地方,是曾經與親人一起留下回憶的地方,那一方秀水,那一寸土地,怎能缺少我們的身影。

而長大的我們,早晨在喧囂中醒來,夜晚在喧囂中睡去,已習慣冰冷的馬路與沒有感情的纏綿。我忘記了與家人一起度過的黃昏是有多美,也忘記了當初星辰下的摯言。定時回回鄉村吧,那是童年有過回憶的地方,亦是質樸,釋放青春的天堂。

還有道風景啊,那與鄉村不同,不與人共有,亦只屬於我一人。

也許是不經意,我可以看見他們逐漸老去的容顏,原本白嫩嫩的面板開始粗糙,明亮的雙眼開始汙濁,偉岸的身軀日漸矮小,可能是我的步伐太快,忘記了日漸老去的他們。對呵,我大了,他們老了。原本那撐住我天空的他們,開始吃不消了。

我愛他們,我愛我的父母。

而它們,他們,這一切,又何嘗不是風景。

珍惜身邊的風景 篇17

國二作文 ,905字

無論在何時、何地,我們身邊都有一片亮麗的風景。因此,我們不必去羨慕別人均擁有風景。只要你去珍惜,那麼風景是無處不在的。

珍惜身邊的風景,就要學會淡然,學會平靜,用平常心對待生活。

古代詩人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閒情懷,那是他本來就有的嗎?不是的,前期陶淵明只是一個官場不得意的官員罷了,但是他卻勇於罷官,歸隱田園,用平常心去對待生活。所以,他才能夠成為一個偉大的詩人。如果他不是擁有一顆平常心,那麼,他就不會成為一個偉大的詩人,只會是一個官場不得志的怨仕罷了。整日為了自己的前途而奔波,哪裡來的這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然情懷呢?因此,我們應該向他學習,當遇到挫折時,用淡然的心去面對,那樣,你就會發現另一種風景。

珍惜身邊的風景,就要學會觀察,學會用心,用樂觀的心態去對待生活。

音樂巨匠貝多芬,雙耳失聰,但是他卻成功的彈奏出了美妙的交響曲。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他學會用心去彈奏,而並不是把彈音樂當作一種無聊時打發時間的工具。並且他還擁有一種樂觀的心態,所以他才會成為音樂巨匠。如果他沒有那種心態的話,那麼他就會沉浸在自己的悲傷之中,久久不能平復,而正是因為他樂觀,所以他能積極地去面對人生的挫折。因此,當我們遇到挫折時,我們也應當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這樣,你就會發現人生另一種風景。

珍惜身邊的風景,就要學會知足,學會感恩,用滿足的心態去對待生活。

身殘志堅的史鐵生就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儘管上天給了他一個殘缺的身體,但是他卻從不抱怨。因為他知道上天給他留下的生命是可貴的,所以他積極樂觀,敢於挑戰,漸漸地成為文壇中的一顆耀眼的明星。如果他不是感到滿足,天天埋怨,那麼他就不可能成為文壇明星。因為如他的心中只有埋怨,沒有滿足,那麼,他就會在埋怨之中漸漸地迷失自我,失去自己生活的方向。所以說,我們生活在世界上,就應當滿足,因為我們活著,我們清醒地活著,而不是行屍走肉地活著。當我們對生活滿足時,那樣我們就會發現生活中另一種風景。

人的身邊的風景有很多,所以我們不必去為了一個不屬於自己的風景而眼紅,而是要努力地把握好自己身邊的風景。珍惜身邊的風景,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我身邊的風景 篇18

國三作文 ,735字

自從瞭解了拍客之後,我對攝影的愛便一發不可收拾。每天拿著照相機,搶拍生活中精彩的瞬間。

公園之冥思苦想

拿著照相機,披著夕陽的斗笠,來到公園,能捕捉到瞬間的可貴。

公園的假山旁有一個小男孩。只見他蹲在地上,一隻手託著腮,一隻手拿著木條不住地在地上划動。他的雙脣不時地蠕動,似在自言自語。他雙眉緊鎖,似乎像剛跑完步一般,臉漲地通紅。

我站在他身旁,靜靜地注視著他。他的嘴角上升了一個弧度,露出潔白的乳牙。

咔嚓,我加緊按下快門,將他冥思苦想後的喜悅裝進了相機。

食堂之爭分奪秒

悅耳的音樂聲在耳邊響起。“吃飽啦!”這振奮人心的聲音如一把利斧,劈開了上課的沉寂。人群在剎那間沸騰起來,教學樓似乎都在舞動著身體。

同學們如破閘而出的洪水一般,向前方奔湧而去。開闊的道路似乎突然變得狹窄漫長,同學們摩肩接踵,向終點站—食堂跑去。淑女拋棄了平時的優雅形象,只顧拉著同伴向前衝。紳士也拋棄了謙讓的風度,以劉翔的速度狂奔,生怕被別人搶在了前面。

天生慢半拍的我似乎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不覺加快了腳步。剛進門,便看見剛才虛渺不爭分奪秒的同學們此時已有序地排好了隊,臉上都掛滿了喜悅。

咔嚓,我加快按下快門,將同學們爭分奪秒後的成功裝進了相機。

教室之面紅耳赤

“好了,收卷。”隨著這一聲莊嚴的宣告,同學們都依依不捨地交上了試卷,老師前腳剛走,教室裡就像炒栗子般炸開了鍋。

“你們那道題選的是A嗎?”“不對吧!應該選C吧,你看,都是這樣的……”大家各抒己見,眾說紛壇,都認定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哦耶!我做對了……”

咔嚓!我趕緊按下快門,將同學們努力後的欣慰裝進了相機。

坐在床上,欣賞著今天的傑作,心中充滿了自豪感。這些都是我身邊最美的風景,我想,我應該是一個好拍客吧!

身邊的風景也動人 篇19

國三作文 ,852字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你是否注意到身邊動人的風景呢?幸好,我擁有一雙會發現美的眼睛。

上課鈴聲將同學們的喧鬧聲掩蓋,同學們靜了下來,端坐在座位上,語文老師踩著鈴聲進入教室,開始了抑揚頓挫的講課。她時而將聲音壓得很低,像樹葉落在水中,泛起淡淡的漣漪,時而又抬得很高,如流星劃過黑夜,耀眼無比,可謂一語驚醒夢中人。同學們頓時被老師吸引住了,一雙雙眼睛盯著黑版和老師,專注地聽講。偶有一個同學開了小差,被老師投去溫和的一瞥,便立馬放下手中的東西,參與其中。語文課更多的還是師生的互動,同學們積極發言,對老師提出的問題認真思考,發表自己的見解。我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老師叫我起來回答問題,我站起來好一會兒,可還是說不出來,臉脹得通紅,彷彿豆大的汗珠下一刻就要滾下來。“沒關係,大膽地說。”老師鼓勵我,終於我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膽怯也在不知不覺中雲飛霧散,心裡有說不出的暢快和感動。語文課就在老師、同學間的互動中進行著。下課時,有的同學憑欄而立,望著操場;有的同學緊跟老師,懸疑質理;還有的同學認真整理做好下節課的準備。五彩繽紛的校園生活就是一副副動人的風景。

走在回家的路上,來到自家樓下。在電梯旁站著等電梯的,有兩名中年的阿姨,一個老年人,還有我。隨著“叮”地一聲響,電梯門開了,那兩個阿姨向後退了一步,趕忙讓那個老年人先進。老年人的腿腳不太好,走路一頓一頓的,她們倆趕緊扶了一下,那個老年人連忙說謝謝,她們卻說:“大爺,別客氣。”老人上了電梯後,圍著絲巾的阿姨又笑著對我說:“小朋友,你先進吧。”“阿姨,你們先進。”“快點兒,快點兒,再不進門要關了。”另一個阿姨接著說。我被阿姨推著進了電梯。又見那兩個人誰也沒有先進,而是各自做了一個手勢,示意對方進去,之後是相視一笑,一同進了電梯。此時,雖是秋天,但在我們的心裡,卻是春意暖暖。

聽著五彩繽紛的語文課,演繹師生之情;感受樸實敦厚的回家之路,傳遞鄰里和睦之情。這一切,都在告訴我們: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動人的風景就在身邊。

身邊的風景 篇20

國二作文 ,631字

風景,多麼美妙的一個詞,每一次看到那一幅幅美麗的畫卷,我都不由得心情愉悅起來。

早晨起來,那早曦如一帶綢緞,在天空中飛舞著。那雲層的變化有濃有淡,或白,或黃,或橘,間隙中有些淡藍,如此絢爛,如此多彩,如此迷人。

到傍晚的時候,天空中晚霞像豔光四射的少女,渾身散發出了迷人的色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的這句詩流露了對美好夕陽的喜愛之情,又對將近黃昏而看不到美好的夕陽的惋惜。正是夕陽這種美好,使我喜歡上了傍晚,那紅彤彤的光撲灑在我的臉上,那感覺是那樣溫暖而又舒適。

夕陽,大家總是把它比作紅蘋果,可我覺得,夕陽的紅比蘋果的紅有過之而無不及。它火紅的身體在那個舞臺一樣的天空發散著光芒,它的眼睛注視著大地的一舉一動。晚霞在為它伴舞,天空就是它的熒幕,我們就是為它痴迷的觀賞者。它用盡全身的力氣來為我們詮釋著美麗的風景,表演到達了高潮。當我們意猶未盡時,表演結束了。那火紅的光映亮著天空,遠處已有一絲黑暗朝它襲來。漸漸地,黑暗籠罩了它,只剩那一點點殘餘的金黃仍掛在天邊。沒過多久,那一點點殘餘也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隱去了,它在等待著下一個傍晚,回來繼續俯瞰這寂靜的大地。

身邊的風景總是有好有壞,有美有醜,我們要去發現身邊的風景,你看,那傍晚的夕陽開啟了夜,但同時也意味著光明即將到來,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正是傍晚精神的體現嗎?我喜歡身邊的風景,它總能提醒我什麼時候該休息了,什麼時候該開始勤奮地學習,身邊的風景,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