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柑者言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賣柑者言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736字

讀了《賣柑者言》這篇文章,我不禁感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賣柑者言》是元末明初的大文豪劉基寫的一篇寓言體散文。故事由買賣一個柑橘子引起議論,委婉地揭示了當時民不聊生,盜賊蜂起,官吏貪汙,法制敗壞的社會現實。有力地諷刺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文武大臣,抒發了憤世嫉俗之情。

讀著這篇文章,細細品味著小販的話,覺得他巧舌如簧,歪理十八條,但歪理中還有對人間的憤怒,也有一定的哲理。其實,這樣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案例,不乏其人,也不乏其事。

最近,媒體爆料了一起事件:長春長生生物兒童疫苗,自2010年起,經營25種未經嚴格冷藏、儲存,或已經失效的成人、兒童疫苗銷往十八個省市,涉案金額達5。7億!即使各級嚴格監管,可是犯罪分子還是從指縫中溜走了。可悲呀,可悲!這疫苗本是治病防病,救死扶傷用的,可現在變成了什麼?變成了害人的工具!更可悲的是,經銷了5年才發現!這種人是什麼?是人民的敗類,國家的蛀蟲!商家暴利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徑?恢?恚??汊匏詼?恢?埽≌媸強殺??稍鰨??治蕹埽】晌絞牆鷯裨諭猓?苄跗渲校?/p>

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有人將死豬、死兔、死雞、死狗的肉用機器絞成肉泥,再添上色素,再重味調味,裹在五色繽紛的包裝裡,便搖身變成了火腿腸。小孩與大人吃得津津有味,殊不知,漂亮外表的背後,藏著一顆歹毒的心。這也不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嗎?

食品,藥品不安全,其實,衣物,生活用品也有不安全。以前賣柑者是:“吾業是以食吾軀。”他這樣做是為活命用的。可現在,可謂是“吾業是以發吾大財也!”

為了讓我們生存的社會有一份純淨的未來,為了讓自己更安全,讓我們拒絕黑商吧!

《伊索寓言》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802字

《伊索寓言》是由350餘篇篇幅短小的故事組成的寓言故事集。它收集了古希臘民間流傳的諷喻故事,並加入了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有著十分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是一部我最喜歡讀的書。

在這部寓言集裡,令我感觸最深的寓言當屬《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這篇短小的篇幅講了一隻狐狸因為沒有能力,夠不到高高掛在葡萄架上的葡萄,便找藉口說葡萄是酸的這種自欺欺人的心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論是漫步在人聲鼎沸的商場、街道,還是在人際關係單純的校園,你總是會看到或聽到類似“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事發生。

“唉,你看那人真醜!”“那兒呢?”“就是穿著我剛試過的那件上衣的人。”“哦!剛才,你不是嫌那件上衣貴,不買了嗎?”“哪兒呀!我是嫌它不好看,才不去掏那份錢的!”—自己沒錢購物,別人買了還說不好。

“老師剛才表揚某某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呢!”“那是老師不知道罷了,昨天放學,我和她一同回家,她突然向前衝了幾步,讓後蹲下身,裝著繫鞋帶,其實是在拾值錢的東西。她沒有拾金不昧,怎麼能算品學兼優呢?”“你知道她拾到了什麼?”“嗯,不知道。“—因為自己沒有受到老師的表揚而貶低他人。

其實,我也不例外。上次統考分班,我對爸爸媽媽說:“這次有一部分成績一般的同學分到了一班,我才不相信一班會比二班好!”媽媽語重心長的對我說:“你不是喜歡讀《伊索寓言》嗎?”那裡面有一篇你曾經讀過的《吃不到葡萄酒說葡萄酸》的寓言,你在仔細閱讀,細細品味其中的道理,你將不難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我發現,我就像文中的狐狸一樣在自欺欺人。沒分到一班,不從主觀上找原因,卻以種種藉口搪塞,尋找自我安慰,不正說明我的心理素質較差嗎?

在現實生活中,你,我,他,往往都會因為自己能力有限,辦不成某一件事,達不到某一個目的。希望大家以《吃不到葡萄酒說葡萄酸》為戒,從主觀上多找原因,不要以種種理由為藉口,來尋求自我安慰,自欺欺人。

《西雅圖酋長的宣言》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803字

我合上《西雅圖酋長的宣言》,仔細回想當中的一些話:“你們怎麼能買賣天空?你們怎麼能夠擁有雨和風?”如果人們已經能夠理解,在這個世界上,有些東西有錢也買不到,那麼他們也就能夠理解,一百五十年前名叫西雅圖的酋長,為什麼會如此質問那些強迫他們出賣草原、森林的美國政府官員。

我從書中瞭解到,當時從歐洲來的白人移民政府,包藏野心,巧取豪奪美洲西北部原住民定居千年的土地。原住民為了捍衛生存權和白人抗爭多年,戰爭的腥風血雨讓印第安各部族損失慘重,幾近潰亡。以暴力強取不成後,白人試圖以金錢收買酋長,以換取那片純淨的土地,並表明願意為他們規劃一塊保留區。據說1854年1月10日,面對白人如此一手拿錢、一手拿槍,勢在必得的姿勢,西雅圖酋長手指天空,以母語魯修希德語說出了一段令人震撼的話語。經後人多次的翻譯改寫,已漸偏離原始版本。如今這篇講辭,字句更流暢優美,也更震人心絃,因而喚起世人更多的注目與反省,不但被環保工作者視之為現代環保聖經,也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動人的聲音之一。

書中畫家為表現大地如母親般的開闊廣袤,十五幅細緻筆談彩畫中,有十三幅是跨頁呈現,而且大多數的畫面中畫家刻意讓讀者謙卑地蹲下,以貼近地平線的角度來直觀故事,意在彰顯萬物平等的價值觀,體味人類不再高高在上時,視線所及卻更寬廣,更深刻。大量的鳥獸在林中、水邊自在出沒,表現地球上物種之繁多,生命力之茂盛盎然。作者刻意以低視角的近距特寫呈現它們,而且個個體態優美,除了突顯各物種間的獨特生命,也意在提醒讀者:這些動物和我們人類都是地球上的一份子,彼此應該相互尊重。藉以激發人們對大自然造物的驚歎與關注。

這本富含生態價值觀的繪本,能協助我們思考自己與不同物種或其他人類族群間的關係。當代神話學大師坎伯說:“如果你從月球看向地球,你看到的並不是以國家或州區分的不同區域,而是一個完整的地球,整個地球就是全人類要去珍惜的單一國家,所有人類都是一家。”

伊索寓言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631字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的寓言作家伊索講述的一個又一個的寓言故事。《伊索寓言》裡的故事簡單短小、生動有趣、寓義深刻,每個小故事都教育我們、啟發我們怎樣地做人和做事。這些寓言有的講動物,有的講植物……還有的是講人的故事。

原來寓言故事就是用簡簡單單的、容易聽懂的、很有趣味的小故事講述深刻的道理。我以前也聽過和讀過很多這樣的故事,但我不知道這樣的故事就是寓言故事。現在我知道,寓言故事結構簡短、寓義深刻。

《伊索寓言》裡的故事很多。《農夫和蛇》、《狼和小樣》、《狼來了》、《兔子和烏龜》、《裝病的獅子》……這些故事有的我聽過,有的我讀過,還有的課文裡學過。《狼來了》告訴我們:愛說謊的人就是說了真話也沒有人願意相信。《裝病的獅子》告訴我們:做事要仔細觀察、獨立思考,不能別人怎麼做你就怎麼做,因為別人做的事也可能是錯的。

我在書裡還讀到了很多新的故事,有《獅子和老鼠》、《狗和骨頭》、《風和太陽》、《披著羊皮的狼》、《士兵和馬》……《獅子和老鼠》的故事真有趣。獅子抓住了小老鼠又放了他,後來獅子陷入了獵人佈下的羅網,小老鼠反而咬破繩網救了大獅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從外表來判斷一個人的用處,不要以貌取人。《披著羊皮的狼》更好笑。一隻狼披上了羊皮裝成羊,溜進了羊群裡想要吃羊,卻被牧羊人殺了當晚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別以為自己很聰明,過分的偽裝可能使自己陷入困境。

一個又一個有趣又有意思、好玩又好笑的故事,包含一個又一個的道理。讀呀讀呀……笑呀笑呀……想呀想呀……

《伊索寓言》讀後感 篇5

《伊索寓言》讀後感作 ,572字

這學期,我讀了《伊索寓言》,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有了許多感想,書裡面的人物時時浮現在我眼前。

你們聽說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吧?為什麼烏龜能先到終點?因為它慢而不停,堅持不懈;而兔子為什麼輸了?因為它跑跑停停,沒有耐力,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穩步向前者,往往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讀了《伊索寓言》這本書,我知道了:在求學的道路上是沒有平坦的路可以走的,只有在崎嶇的山路上勇於攀登、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學習也是如此,人的智力必有差距,但只要持之以恆,一步一個腳印,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績。儘管《伊索寓言》中的一大堆故事與我們生活無關,但有些時候,你卻是書中那些愚蠢的人。這些故事正展示了我們的另一面,《伊索寓言》以各種各樣的動物角色,以一個個精美的小故事來告訴我們一個個人生的道理。

二年級的時候,我自以為學習成績很好,每天寫完作業就開始玩了,既不復習也不預習。久而久之,我的成績慢慢下降了,而有些原來成績中等的同學慢慢超過了我。我終於明白了!原來,我就像《伊索寓言》裡的兔子,走走停停,而有些同學就像烏龜穩步前進著。我終於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從此以後,我每天都做好複習和預習,我的成績終於慢慢上來了。

寓言是一顆魔豆,雖然小,卻能長成參天大樹;寓言是一根魔杖,雖然短,但能變出有趣的東西;寓言是一個個小故事,雖然短小,卻能告訴我們一個個大道理。

《伊索寓言》讀後感 篇6

《伊索寓言》讀後感作 ,386字

書中主要介紹了許多寓言故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真假朋友》:一天,狗在路上遇到了公雞,他們一見如故,成為了好朋友,於是結伴在一起趕路。晚上的時候,公雞跳到大樹上,站在樹枝上睡覺;狗就在下面的樹洞過夜。

狗對雞說:“我就在下面守護著你,如果有誰欺負你,就告訴我,我來對付他。”公雞點了點頭,就睡覺了。

第二天清早,公雞站在樹上,一邊拍打著翅膀,一邊“喔喔喔!“地打鳴。

一隻狐狸聽見了公雞的打鳴聲,他跑到樹下,對著公雞說:“我的朋友,你的聲音太動聽了,我真想擁抱一下你。快下來吧,我們來合唱一支美妙的歌曲。”

公雞知道狐狸沒安好心,就對他說:“那真是太好了,我非常願意。不過,你要先去叫醒樹洞裡那個看門守夜的,叫他把門開啟,這樣我就可以下來了。”

狐狸想都沒想,立刻叫門。狗從樹洞裡衝了出來,咬死了狐狸。

這個故事說明:危險面前要機警行事。

這真是一本百看不厭的寓言書!

伊索寓言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930字

美好的事物要看品質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知識的源泉”書就像是我的朋友,天天伴著我成長。

我愛讀書。今年暑期我興致勃勃地跟著媽媽來到城裡,親自在購書中心挑選了一本《伊索寓言》,並當即買下了。這本書看似一本普通的書,書中的一個個小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裡面的故事蘊含著許許多多的生活哲理,我受益匪淺。

《伊索寓言》這本書是伊索所著,他是古希臘的著名寓言家。書中大部分以動物為主人公,我最喜歡的是《獅子和狐狸》。這則寓言的主要內容是:狐狸譏笑母獅子每胎只生一子,母獅子回答說:“我雖生一子,但純屬是自己的小獅子,樣子也像我們!”這個故事雖然不長,但它給我的啟示卻不小,深深地讓我懂得美好的事物要看品質而不是在於數量。

記得有一次,老師佈置了我們一項抄寫課文的生字作業本,我只用了十分鐘左右的時間就完成了,當時心血來潮,覺得生字太少,便往下把另一課沒學的生字也抄寫好了。那時我暗暗自喜,心想下次老師佈置抄寫的時候我就可以開心地玩了。第二天我把生子抄寫本交給老師批改時,被老師發現了,還在我的抄寫本上寫著這樣一句話:“請認真書寫,做到規範,整潔!千萬不要超支過急地完成作業就草草了事就算了,下一課的生字可以等學到了再抄寫吧。”現在我明白了。就像寓言裡的狐狸與母獅子一樣,就算狐狸一胎生五六個,但卻抵不上一頭獅子。學習也是一樣,如果只是為了應付老師,心不在焉地學習,到頭來還是一無所獲。我認為,學習絕不能急於求成,應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學好,這樣才能走向成功。

《伊索寓言》這本書有很多故事,這些小故事各有各自的魅力,言簡意駭,平易近人,在寓言文學史上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我覺得其他的寓言故事遠遠不如它。《伊索寓言》通過擬人化的手法,將那些性格各異、喜好不同的飛禽走獸加以描繪,用來比喻形形色色的人。又如《擠牛奶的姑娘》這一則寓言,講的是一個女孩子把牛奶擠出來,要把牛奶同送到乳品店,在路上看到一件好看的衣服,於是他有了一個想法。想著想著桶掉了,牛奶倒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過早打如意算盤。

《伊索寓言》這本書我看了很多遍,深感十分幸運,我個人覺得如果人生不看這本書,必將後悔一輩子。這本《伊索語言》我一定會好好地珍藏,因為它將使我終身受益

伊索寓言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453字

奴隸,是一個被社會所排擠的群體,而在這群不起眼的小人物裡,卻誕生了一位“寓言之父”—伊索。

伊索一生從奴隸變為自由的人,經歷了許許多多的坎坷,伊索一生的經歷教會我在面對困難不要悲觀消沉,而要坦然面對不幸。而《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告訴我要做個心靈美的女孩。

讓我最受益深刻的是《狐狸和豹》。《狐狸和豹》中,狐狸改去以往狡猾的形象,成為心靈美的體現者。文中講述了豹子和狐狸比美,豹子讓狐狸欣賞它背上美麗的斑點,而狐狸卻說:“我的美不在外表,而在心靈。”狐狸說的這一番話讓我陷入了深思。在如今的社會上,每個人都被“愛美”的這朵烏雲籠罩著,可他們卻都不知道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如果知道,就不會怕髒而不去扶摔倒的老人,不在公共汽車上給老人讓座……我希望人們都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心靈美才是可以永久保持的美,哪怕你有多麼美麗的外表也只是曇花一現,稍縱即逝罷了。

通過讀《伊索寓言》,我不僅學習它的妙語連珠、說理深邃,還明白了蘊含其中的人生哲理,我希望,等我長大以後,也能做個像伊索那樣品德高尚、充滿智慧的人!

《克雷洛夫寓言》讀後感 篇9

國小三年級作文 ,570字

克雷洛夫寓言裡,講了很多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非常精彩,富有深意。這些小故事教給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風箏》。

有一隻風箏,高高地飛在天空中,它低頭看見一隻蝴蝶在空中飛翔,於是它嘲笑那隻蝴蝶:“小蝴蝶,你看我飛得多高,再看看你,才飛這麼點高,你也太沒用了吧?你是不是很嫉妒我呀?哈哈!”

“嫉妒?說真的,一點也不!”蝴蝶平靜地說,“你飛得再高,可是風箏的線永遠地抓在別人的手裡,一直由別人控制,根本就沒有自由。而我,雖然飛得很低,可是我很自由,想去哪就去哪!”

風箏聽了,連哼了幾聲,非常地不以為然。

這時,突然一陣狂風吹來,主人手一鬆,風箏竟然馬上失去了控制,一頭栽了下來,再也飛不起來了……

在這個故事中,我看到了風箏的驕傲和自以為是。如果沒有人的牽引,如果失去了風的幫助,它又怎麼能飛得這麼高呢?其實真的不是歲月靜好,只是因為你的人生中有人為你負重前行!生活中很多人

只看到自己的長處,卻看不到自己的短處,對於別人的幫助全都視而不見,沒有一絲感恩的心,這麼驕傲自大的人,最後往往難以取得好成就。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及時發現自己的缺點,敢於正視自己的缺點,努力彌補改正自己的錯誤,不斷完善自己!就算取得成就,也不應該看不起別人,更不能驕傲自滿,還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時刻銘記

他人給予過的幫助,做一個謙虛,有禮的人!

伊索寓言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445字

在寒假裡,我讀了許多課外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伊索寓言》。伊索是一位傳說中的人物,他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紀左右的小亞細亞。他以非凡的智慧和哲思,運用動物為主角的擬人化的手法,漫遊世界,給人們講寓言故事。後來,人們跟據他留下的寓言故事,在加入一些流傳已久的民間故事,編成了最初的《伊索寓言》,分為“動物篇”、“人物篇”、“植物篇”等等,裡面的故事都能教給我們一些道理,所以我特別喜歡這本書。

《伊索寓言》這本書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力神與車伕》的故事,這個故事是說有一個愚蠢的車伕的馬車車輪陷入了很深的車轍中,不能繼續行進。車伕嚇得茫然無措,不知如何是好。過了一會兒車伕大聲喊:“大力神,大力神,我的馬車陷入了困境,快來幫我一把。”大力神來後,看了看馬車,然後對車伕說:“朋友,你用你的肩膀扛起車輪,再抽打拉車的馬,不就行了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自力更生是克服困難的好辦法。就像我們學習一樣,只有自己去動腦筋,才會有收穫。

《伊索寓言》這本書就像一扇心靈的窗戶,將它開啟,就會獲得無限的財富。

《三種語言》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556字

今天,又到了閱讀時間,我開啟我最心愛的書本,閱讀故事,而我閱讀後有所感想。

在瑞士有位聰明的老伯爵,可他辛苦養大的獨生子卻是個傻子。老伯爵便送他學習了三次,第一次他學會了狗語,第二次學會了鳥語,第三次學會了青蛙的語言。而父親對他學的東西很生氣,便讓把兒子趕了出去。兒子走到了一座城堡,並想在這兒住一夜,國王卻說這座城堡裡有狗,到了時間就會來吃人,可他還是住了進去。第二天早上,他卻安然無恙的走了出城堡。國王非常驚訝,便認他為乾兒子。後來,他去羅馬了,經過一片沼澤地時,聽到一群青蛙在說著什麼,到了羅馬城時,兒子看到人們神色悲傷,紅衣主教都愁眉苦臉,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教皇剛剛去世,紅衣教主在為新教皇而焦慮萬分,因為教皇必須是一個有神奇力量的人。他走進了教堂,兩隻鴿子落在了他的肩頭,無論如何都趕不走,紅衣主教們覺得這是主派來領導他們的,便問他願意當教皇嗎?那兩隻鴿子他答應下來,並說:我們會幫助你的!他便同意了。而他對這些一無所知,鴿子就一直在肩頭告訴他,把要說的話和要做的事一字不漏的告訴了他,幫他解除了後顧之憂。而之前,青蛙說的就是他會當上神聖的教皇。

我閱讀後的感受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而父母不能勉強孩子只能學這個,不能學那個,只要順應自己的喜好,學有所成,就是好樣的!可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伊索寓言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605字

《伊索寓言》,世界上最古老,最偉大的寓言集,每一個故事都飽含人生的哲理,言簡意賅,趣味橫生,有趣的同時也值得我們深思,生活中是否也會這樣?

讀了這本書,我也是受益匪淺,家喻戶曉的《狼來了》,告訴我們要誠實,《農夫與蛇》告訴我們做好事也要看物件,《龜兔賽跑》告訴我們要謙虛……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狐狸和烏鴉》,故事中的烏鴉被狐狸誇的天花亂墜,結果失去了它已經到手的一塊肉,烏鴉的形象令人忍俊不禁,但是烏鴉為什麼會被騙呢?

“人貴有自知之明”,狐狸正是利用了烏鴉沒有自知之明的特點,得到了肉,當烏鴉放聲歌唱時,它已經被誇得飄飄然,壓根沒有意識到肉會掉,才造成這樣的後果。我讀完這個故事時,又想到了另外一個故事:學生出去春遊,老師問學生“你做了什麼準備?”學生答“100頂高帽子”,老師聽後,大怒,呵斥學生。學生誇口道“老師真是剛正不阿,是一個稱職的好老師……”老師教育了一通,便讓學生走了,學生離開後,說“高帽子還剩99頂”。

這兩個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故事中的老師也沒有意識到學生在給他戴高帽子,他覺得自己是一個稱職的老師,學生只是實話實說而已。

我們應該正確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努力改正,不要像烏鴉一樣被騙,陌生人的話並不是完全可信的,知道哪些話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做事情前,要認真考慮,謹防受騙。

小故事,大道理,《伊索寓言》,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爭取博覽群書,學習更上一層樓!

伊索寓言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584字

我讀過很多的書,有《小故事大道理》《米小圈上學記》等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書是《伊索寓言》,我懂得的很多道理也是從這本書當中學會的。

這本書由很多個小故事合成,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揠苗助長》。從前有一位農夫,他種了一地的禾苗,才過了幾天的時間,他就開始不耐煩了。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於是他用手把禾苗拔高了一截,他認為拔高之後禾苗可以長得更快,所以拔完之後他就回家睡覺了。可是第二天他一來卻發現禾苗全都死了……

我認為這一位農夫他是一個非常貪婪的人,而曾經我也是這樣一個人,但跟他不同的是,我會立馬認識錯誤然後馬上改正。那一次,我放學回來做完作業後,還要進行英語拼讀,可是我不想自己完成,我想讓媽媽回來陪我,因為這樣子的話我會很舒服,也可以節省很多時間來看電視,但是從來沒有想到過媽媽忙完一天回來會很累。決定好之後,我就收拾書包,拿起手機看起了電視。不一會媽媽回來了,媽媽問我作業寫完了沒有,我說沒有,媽媽就罵了起來:“你明知道還有時間,為什麼不拼讀,想完成作業就不要看電視,你什麼都想要,是不是很貪心?”聽了媽媽的話,我後悔極了。我忙說:“對不起媽媽,我下次會改的。”說完之後我趕緊把拼圖拼完了。從那天開始,我就養成了這種隨時做、主動做好作業,並且不依賴任何人的習慣。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什麼事情都不能貪懶,要勤快,同時也要看清楚事情的根本原因。(公眾號:可樂小天才)

獨立宣言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748字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造就了龍應臺《獨立宣言》這篇文章。東方的母親希望與孩子保持兒時的親密,而西方長大的孩子,卻從小就被培養要獨立要自主。

其實,孩子們的獨立並不是意味著疏遠母親,只是不再依賴母親,不想讓母親為自己的生活操心,也不希望母親來安排自己的生活。

我更喜歡文中十一二歲的菲利浦,他的身上有我的影子。從小我一直都想證明給母親看,自己是有獨立生活的能力的。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孩子也會像菲利浦一樣,更注重保護自己的個人隱私,更在意自己的個人空間。像吃飯、穿著、上廁所這些事父母完全沒必要多管;去什麼地方旅遊,怎麼去,都不希望被母親安排。

但現在中國的母親卻管得過於嚴,也管得寬,什麼都要管,覺得“我生你養你呢,無論多大,你都要聽從我的!”從青春期開始,父母親就逐漸不怎麼理解我們,雖然他們也儘量、盡力去了解。話說回來,他們的瞭解方式是有問題的,這時候反而會引起子女的抗拒,並想著離開他們。父母覺得對他好,但他覺得沒必要。當我們對父母說出我們自己的感受時,他們卻當聽不見,更有甚者,棍棒相加,使得往後孩子都不再敢向父母說出自己的心裡話。

文中作者對安德烈禮節太少提出看法的片段,我更是感同身受。我更像西方文化薰陶下的孩子,不喜歡過多的禮節,覺得過於繁瑣,於是我就不願意跟外人見面,天天與手機,與網路打招呼,畢竟跟它們見面不用太多的禮節,沒有心理負擔。不過,作者提出的批評我還是接受的,禮節是中國傳統美德,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親近,這有什麼不好呢?良好的社交還是必要的,人畢竟還是有社會屬性的。

《獨立宣言》這篇文章寫出了兩代人之間、東西文化之間的差異,這是當下父母與孩子的真實寫照。我覺得無論做父母的,做孩子的都應換位思考,尊重彼此的想法,互相取長補短,讓自己的人格變得更加獨立,更加強大。

伊索寓言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441字

這個故事說的是:海島上有兩隻屎殼郎,他們的食物是牛糞便,可是這裡有一頭牛。冬天到了,一隻屎殼郎說:“我去大陸,回來的時候,給你帶吃的。這隻屎殼郎在大陸吃了好多東西,可回去的時候這隻屎殼郎竟然忘了一件事:忘了給朋友帶吃的,還找理由。

這就讓我想起來了,我的同學跟我說的一件她的事。她告訴我說:”她交了一個非常好的朋友,她們倆是好朋友,這個朋友也有一個夥伴,這個朋友就跟她的夥伴說我有一個朋友,我感覺她太傻了,不斷地說她的壞話。你要是交朋友,那就得觀察她,看看她有沒有想和你做朋友。

記得我上一個星期,英語本子沒了,就找朋友借了一元錢,買了一個英語本,並且答應朋友下個星期還給她,回家的時候,一直提醒自己,要還朋友一元錢,雖然很少,但是我也要還給朋友一元錢,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朋友借給了自己東西,就要還給朋友。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你既然答應了朋友的事,就要說到做到。如果是因為別的原因沒有做到,一定要向別人解釋清楚是什麼原因,不要找各種藉口。

餘秋雨人生哲言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1045字

生命因感悟而美麗

假期裡我讀了一本叫《餘秋雨人生哲言》的書。合上書本,我表面上正安靜地看著窗外,其實內心如一池春水,突然吹來了一陣風,風過之處,漾起錦似的陣陣漣漪。我開始思索,開始回憶,開始省思……最終我提筆寫下了這篇文章。

餘秋雨說“人人都在人生中,但發現人生,卻需要特殊的眼光。”看到這句話,我開始思索: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但是要發現人生的價值、意義,卻要特殊的的眼光。可是,什麼特殊眼光才能發現人生?我百思不得其解。於是,我只好接著往下看來尋找答案。“有時需要特殊的仁慈。”看到這裡我又開始思索:為什麼仁慈的眼光才能發現人生呢?後來,我在生活中慢慢明白了:人與人之間有著差異,所以人與人之間就開始競爭:在某方面做的差的人希望變強大、希望能超越另一個比自己好的人。而那個在某方面做的好的人,則怕被那個差的人超越,所以兩人就開始競爭。正是因為這種競爭,又擴大了這種差異。最後,擴大了的差異就成了事實。

餘秋雨說:“人生畢竟有很多共同點。”我就接著他的話想到:那麼,發現了共同點,也可以說人與人之間有縮小差異的可能,而縮小之後,大家的人生就幾乎是平等、平常的。“平常也是人生的正規形態。”餘秋雨這樣說。我想:既然大家都很普通,那就不要鄙視世俗年月。只要負責的一天一天過下去,那麼平常中也就出現了滋味,出現了愛,出現了溫馨,出現了快樂!餘秋雨說過:“這是我們生命的起點和終點。”這句話我實在理解不了,只好接著往下看:“想到起點和終點,我們的日子空靈了又實在了。外力終究是外力。”是啊!外力終究只是別人的力量而不是自己的。換言之,生命的老師就是生命本身。當我們做錯一件事情後,才會明白自己有那些地方不足,哪些地方需要改,哪些地方需要繼續保持的。只有這樣,自己才會不斷進步,不斷完善自我,變得更強大。

餘秋雨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什麼季節觀什麼景。”我想:這句話想要表達的意思就和什麼時令賞什麼花想表達的意思一樣吧!什麼意思?那就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話來解釋一下:在對的時候在對的地方做對的事情。這樣才能是人生變的完整和自然,不是嗎?

所以,我想說:漫漫人生,是靠自己去走的。很多人以為:人活著很多時候是在為別人而活,其實人生是自己的,需要自己去把握自己的人生,感悟自己的人生,感悟世間的一切!

綠色的宣言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855字

不輕言放棄

哪裡有戈壁灘,它們就在哪裡出現。不管風沙多麼狂暴,不管炎陽多麼嚴酷,它們頑強地在荒蕪中綻吐著給人以希望的色彩。它們,是刺棵子。

最近,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叫《綠色的宣言》。它使我受益匪淺。這篇文章敘述的是:在茫茫的戈壁灘上,起伏著寸草不生的禿山,荒涼、貧瘠、寂寥。然而,在這灰黃中,突然閃現幾星淺綠,不斷閃爍,蓬蓬勃勃。這些倔強的小生命,把根扎得那麼深,使作者不禁震撼。

讀完,我不禁沉思:這生命絕跡的戈壁灘上,刺棵子怎麼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造成戈壁灘上如此引人注目的風景?它們那不屈不撓、堅持不懈、不怕困難的精神,深深感動著我,震撼著我。

比起它們,自己以前總是遇到攔路虎就輕言放棄,現在,我懂了,知道怎樣堅持、堅強,不輕言放棄。

去年暑假,爸爸帶我去游泳,面對這沒過脖子的水,我不禁有些害怕,怎麼辦?到底要不要下水,要是被嗆著怎麼辦?我還不會游泳啊!爸爸見我這幅樣子,安慰道:“沒事的,我們先到淺水區練習,慢慢來,不用怕的!”我猶豫地點了點頭。我小心翼翼地試探著水的溫度,誰知,一不小心滑了下去,嗆了三四口水,鼻子好難受,真不想學了,以後不知道要嗆多少水呢!可是,要是不學,以後不能放心地到水裡和夥伴玩,好吧,我今天忍一忍。爸爸先是用手托住我的肚子,教我手臂怎樣擺,腳怎樣蹬。可是,我全身緊繃,動作做不到位。爸爸一再讓我放鬆,可我就是做不到。我灰心了,不想再學。爸爸似乎知道了我的心思,說道:“你想,就這麼點困難,你就克服不了,那麼多書怎麼看的?”我低著頭,緊咬著嘴脣,心想:是啊,刺棵子經歷了多少艱難險阻,才成就了一片綠蔭啊!我連這點困難都克服不了,真是太軟弱了,不行,我一定要學會游泳!我堅定地說:“爸爸,來,繼續教我,我一定要會游泳!”爸爸看了看我,滿意地笑了。隨後,我一下子突飛猛進,竟然能自己遊了,雖然遊得不是很快,但至少已經成功了!

任何事情不管多困難,只要堅持下去,努力,就會成功,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伊索寓言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907字

《伊索寓言》真的是世界文學寶庫中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讀了《伊索寓言》,我不得不從心底對它發出由衷的讚歎!

作品的偉大之處在於,它完全摒棄了那種空洞說教的模式,帶我們走進一個個神奇的寓言世界,讓我們在領略精彩故事的同時,獲得心靈的啟示。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百靈鳥葬父親》這個故事。

《百靈鳥葬父親》主要是說百靈鳥的父親死後沒有地方埋葬。於是,它就把父親葬在自己的頭上,從此百靈鳥頭上就有了冠毛,那個冠毛就是它父親的墳墓。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孝敬父母是我們的第一責任,百靈鳥都懂得孝敬父母,那我們作為人類呢?百善孝為先。如果一個人連生你養你的父母都不會孝敬的話,那他還會孝敬誰,還會對誰好呢?誰還能夠相信他呢?所以我們要學會孝敬自己的父母,長輩。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一件慚愧的事情來。今年暑假的一天,媽媽上街買菜時,不小心扭傷了腳,腳腫得像一個大饅頭,走不了路。她每天躺在床上,而我剛好放假在家。她每天上廁所叫我幫忙,喝水、吃飯都叫我幫忙,讓我心裡很不高興。一天早上,媽媽又在她的房間叫了起來:“樑寶啊!幫我倒杯水給我,順便幫我拿藥棉進來給我擦腳。”我聽了不耐煩地說:“你老是叫我,我又不是你的傭人,整天叫我,我都煩死了!”我嘟著嘴巴,氣鼓鼓地把水跟藥棉用力地放在了桌子上,轉身離開了,走進自己的房間。媽媽沒有說話。過了好久,我聽見慢慢挪凳子的聲音,覺得奇怪就走出房間,看見媽媽彎著腰,雙手挪動著凳子,一隻腳跳著去倒水喝。我知道自己做錯了,眼淚流了出來,快步走上去幫媽媽倒水,跟媽媽道歉,媽媽摸著我的手沒說什麼,笑了。從那天開始,我隔一會兒就會走到媽媽房間看看,問問媽媽需要什麼,幫媽媽按摩,直到媽媽康復。

讀了《百靈鳥葬父親》這個故事我感觸很深。百靈鳥都懂得孝敬父母、長輩。那我們人類呢?更應該孝敬父母、長輩。我們要聽從父母的教誨,不辜負他們的期望。幫助父母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在父母身體不適時,作為子女我們更應該盡心盡力地照顧他們、陪伴他們……現在我認識到自身的缺點和不足,在今後人生道路上,一定改掉缺點,努力向前,做一個有用的人。

伊索寓言讀後感1000字 篇19

讀後感 ,1002字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本書,可以滋潤無數的心靈。《伊索寓言》是一本全世界男女老少都愛不釋手的書。這本書大多以動物為喻,藉此影射人間的是非曲折,教人處世和做人的道理。

從小到大,這本書不知我讀了多少遍,也從中學到了許多哲理呢!

《四頭公牛和一頭獅子》講了有四頭公牛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遇到危險和困難時總能共渡難關,獅子想吃牛肉,可牛多獅子少,獅子不敢作為。後來四頭牛吵架了,分開了,獅子就把他們一頭一頭地吃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多力量大和團結的重要性。

《貓和公雞》這則寓言故事講了貓想找藉口吃他抓到的公雞,就說公雞的叫喚打攪了人類的休息,公雞說那是他在給人類報時。於是,貓決定不找藉口了,直接吃掉了公雞。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壞人在做惡事時總能為自己找到藉口。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故事是《蚊子和獅子》:蚊子向獅子挑戰,打敗了獅子,唱著凱旋歌飛走了,可一不小心被蜘蛛網粘住,蜘蛛把蚊子吃掉了,蚊子感慨自己竟然死在弱者手上。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沒有永遠的冠軍和第一名的強者。得意時勿驕,失意時勿躁。飄飄然的時候是最危險的時候,而我們往往會犯蚊子的毛病,以一時的收穫炫耀自己,最後後悔卻已晚了。

生活中,我也常常犯這種錯誤。記得有一次游泳課上,教練讓我們分組計時比賽。我心想:昨天我可是和班裡號稱最厲害的保羅比賽,我還贏了呢,教練還誇我了呢!今天讓我和三年級的小不點比,我就算綁住腿遊,都遊得比她快吧?!這不是有辱我的水平嘛!於是我舉手向教練抗議,教練看了我一眼,仍說:“咱們看結果吧!”我很不情願,心想:比就比吧,反正都是我贏!比賽開始了,我漫不經心地遊著,我回頭一看,我腿都沒有用勁,我還超她兩個身位呢!我更不在意了。我的腿軟綿綿地耷拉著遊。突然,我的腿好像撞到了什麼,一個身影與我插肩而過,天那,那個小妹妹竟然超過了我,還超了我一個身位。我後悔不已,自己不應該那麼輕敵,不應該高估自己,我想奮起逐之,可又有什麼用呢?小妹妹已經到了終點,她贏了!自打這以後,我再也沒有因為驕傲自己一時的收穫,而敗在自己的驕傲之下。

《伊索寓言》這本書給了我許多道理,教我學會了處世,我也從中吸取了不少經驗,從而總結自我。《伊索寓言》是一本好書。一本好書好似人生的燈塔,指引我們正確的方向;好似生活的導師,指導我們做人的道理;又好似路標,在我們迷茫之時,告訴我們方向。

伊索寓言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493字

在寒假裡我讀了許多書,像《海底兩萬裡》、《城南舊事》、《白洋澱紀事》等。但唯獨令我喜歡的書就是《伊索寓言》了,因為通過它我知道了許多道理。

《伊索寓言》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故事就是《農夫與蛇》。

《農夫與蛇》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寒冷的冬天,農夫看到了一條凍僵的蛇。出於憐憫之心,農於把蛇放進了自己的衣服裡。過了一會兒,蛇在溫暖中慢慢甦醒過來。蛇咬了農夫一口,不一會兒,農夫就死了。

讀完這個故事我為農夫的結局而痛心,為蛇的凶殘而憤怒。農夫明明是蛇的救命恩人,可是蛇為什麼要咬自己的救命恩人呢?我又細細地想了想,終於想明白了,蛇咬人那是它的本能啊!農夫有愛心,而蛇無情啊!如果我是農夫,我就不會去救蛇,因為會有潛在的危險;哪果我是蛇,我就要去報恩,感謝那些幫助我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像蛇那樣的人,他們的本性是改變不了的,我們要有一雙慧眼,我們可以有善心去幫助別人,但一定要看清楚他是朋友還是敵人,同時我們還要學會報答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

通過寒假讀的書讓我明白了太多的人生道理,書中就是一個小小的世界,在這個小小世界的指導下,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豐富多彩。同學們,一起來讀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