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移植相關作文20篇

資訊移植 篇1

國一作文 ,740字

紅外線在光屏上跳躍著,距離最新一屆KW(世界首長)揭曉還有4小時23分58秒,現在是洛杉磯的凌晨2點,克里斯博士戴著安睡儀,這是這套儀器第一次失靈,本來他不用安睡儀便可輕鬆入睡,KW已經是囊中之物了。這一切還都歸功於一個星期前他研發的“資訊移植”技術。

忽然,一串急促的鈴聲再一次擾亂他的腦電波,他睜開眼,眼前漂浮著一條資訊:只有短短4個字—1號紊亂。他明白這是什麼意思,似乎早就料到會有這般結果。一週前,他還掙扎在排行榜的末位,距“資訊移植”技術的試用期還有2個星期,眼看就面臨淘汰,無奈之下,他竊取了α星球的技術,因為時間緊迫,他沒有對人類進行試驗,就公佈於世。他知道α星上的生物與人類或多或少存在差異,但情急之下,也只能這樣了。所謂的資訊移植就是把各種形式的資訊移植入大腦,也就是說,新出生的嬰兒在接受資訊移植後便可工作。第一位進行“資訊移植”的就是資訊中的“1號”,現在,1號的大腦資訊紊亂,如果這件事傳出去…克里斯博士不甘就這樣錯過大選,資訊移植技術需要讓人們足夠信任,此時此刻,世界各地仍在進行一項又一項移植,他起身開啟大資料,接受手術的人已超過516萬。事到這步,也只能將錯就錯了,等拿到KW再想辦法吧,克里斯想。

可他忘了,在給1號進行手術的前一天,他的兒子偷偷也移植了資訊,被他發現後遣往了x星…

離大選還有1小時16分33秒,克里斯又收到一條資訊,與前一條不同的是,這次的稱呼是“dad”,他慌了,要知道,資訊紊亂不僅會影響大腦,甚至會使身體各項機能失調,危及生命。現在只有L博士能救他了。他顫抖著,撥通了對手L博士的電話……

第二天,人們都在討論著一條訊息—L摘得KW,克里斯退選。一切好像從未發生,而克里斯博士,在實驗室裡睡的正香。

當日常閱讀遇上移動資訊大軍 篇2

國一作文 ,853字

移動網際網路“大軍”正在湧入我們的視線中,碎片化閱讀大行其道,獲取資訊的來源已不是收音機、報紙,而是手機、電腦或是電子書。

公交車上、地鐵上,碎片化閱讀的景象隨處可見:上班族的必備武器手機,不僅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用來獲取資訊的渠道。或是用它來翻看博文,或是用它閱讀訂閱號的推文,或是用它“刷朋友圈”……相反,一個人,揹著雙肩包,手捧一本英文原版書籍,在嘈雜的人群中,靜下心來閱讀的場景已是少是又少。

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碎片化閱讀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在上海這樣一個世界大都市中,快節奏的生活,上下班的路途,佔用了很多時間,又有什麼時間去停下腳步,走進一家書店,喝著咖啡,看一本書呢?然而,手機登電子產品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登入微博,在微博上交流自己的讀書心得,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助於自我邏輯寫作的同時,也達到了資源共享。但是,現在網路上,把一本長篇大論濃縮成小於200字的文章,真的能在節省時間的同時,達到與看一本書同樣的效果嗎?你認為讀一本書,只閱讀前言或文章梗概,意義何在?試想十本書原本至少需要二到三年讀完,而如今只用一週讀完,若干年後還會記得曾經閱讀過的這十本書嗎?當別人問起這本書時,是否還會有共鳴?

其實,這也折射出當今社會許多人的心態,急功近利,沉不下心來研究。只是閱讀一些小小的片段,瞭解一些片面的內容,就認為自己已經讀透了這本書,這一點一點的小文章缺乏有序串聯起來的網路,無法系統的深閱讀,以致無法體會作者當時寫作時的所感,當時的心理活動也無從而知了。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如果不在你的書上,邊讀邊留下一點痕跡,那這書又何“新書”有何分別呢?

碎片化閱讀的泛濫,使得坐下來靜靜地看一本書,已成了一件奢侈的享受。而我們真正要追求的是閱讀的過程,是閱讀內在的樂趣。在這個科技高速運轉的社會,即使不能使碎片化閱讀不復存在,也不能完全依靠:在不與當前時代脫軌的情況下,在忙碌時適當地使用碎片化閱讀,而在閒暇時則以書本為伴,這就是朱熹所提倡的“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快餐式的資訊體驗 篇3

日記 ,428字

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資訊爆炸式增長,我們每天接受到的資訊,無論主動還是被動,都是繁複瑣碎的,再加上我們接收資訊的快餐式體驗,讓我們無法較好地理解並提煉資訊中有價值的東西,而是讓資訊僅僅在大腦停留片刻便迅速忘卻了。

網際網路上的資訊體驗都是這樣快餐模式,網際網路創造了無數個資訊興奮點,於是我們的大腦在一個資訊點跳躍到另一個資訊點,重複啟動新資訊的這種快速體驗中獲得滿足好奇心的快感。而這種快餐模式,與以前傳統的紙質資訊接收的細嚼慢嚥不同的是,它將導致我們無法對資訊進行深度思考並將它們轉化成內在的知識,可想而知,長期以往我們習慣這種求知狀態將帶來膚淺表面的知識困境。

當然,網際網路帶來的是強大的快速的資訊檢索功能。我們能接觸的資訊面更加寬廣了,這是資訊時代之前所無法想象的,但是在龐大的資訊網中篩選優質並適用的資訊,在快速體驗與深刻思考之間取得平衡是否存在可能?常言道,欲速則不達。資訊的快速體驗顯然成為時代的潮流,但預留給深度思考的時間也是必不可少的。

資訊時代的遠古人 篇4

日記 ,633字

人類對自身是最感興趣的,無論是對自己產生各種迷戀或者厭惡的情緒,人是最關注自己存在的生物。探究人類本身奧祕顯然是一大研究課題。人類研究學包括人類大腦進化史、人類心理學、認知精神學等方面,瞭解與研究人類大腦進化史將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我們日常裡一些行為。

蘇格拉底的名言:“認識你自己。”可認識自己本來就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反而有時候在此過程中伴隨著各種各樣的疑惑。為什麼我們會產生這些看似正常的行為?而不是導致其他行為?為什麼有時我們與大眾的行為一致?有時人群裡有些另類的個體?隨著時間流逝,無論是遠古時代還是現代文明社會,對於某些社會現象或外界刺激,我們的反應是一樣的。比如看到關在鐵籠子的老虎獅子,我們還是帶有警醒害怕的情緒。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進化到現在,遠古時代那漫長形成的恐懼躲避猛獸的本能情緒還深深地存在我們的大腦皮層裡。而每年交通事故奪走許多生命,相比於籠子裡的猛獸我們不會特別警醒害怕汽車。為什麼呢?因為汽車是近現代產物,還未出現在遠古時代,我們能形成一種對汽車警醒的本能情緒的時間還不夠漫長。

資訊時代的遠古人,就是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們,卻經常以遠古時代的本能情緒對生活做出的各種行為反饋。遠古人的大腦由原始情緒與條件反射模組的大腦基底核主宰,而現代人的大腦進化衍生出以理性為主導的高階認知模組。我們有時大腦裡冒出許多想法卻糾結無法決策,是因為大腦各部分不協調工作產生的結果。最後是感情用事還是理智反應,就得看大腦由情緒系統掌控還是理性認知模組主宰了。

資訊時代的堅守 篇5

高三作文 ,1079字

1952年,美國記者柯麗芬拿出她用性命拍到的關於南京大屠殺的照片,想寄給一位中國友人。這些照片被裝進厚厚的信封裡,由郵車將其送到海關口,被工作人員裝上船後經過漫長的漂流,轉交給中國政府,再由當地信差統一分發,最後才送到那位友人手上。歷時一個月,照片早已泛黃,然而慘烈的畫面卻使人深深的悔恨與反思。

2014年,央視著名籃球女神劉語馨在微博上發了幾組身穿球衣的照片,後來這些球衣所屬的球隊在世界盃上無一例外的的都輸了。於是網友們翻出這些照片,在大呼神奇之際,也將這些照片不斷轉發。“烏賊劉”的名號一夜之間響遍天下,她的照片也被登在多家娛樂雜誌上,傳到世界各地。

過去的日子裡,人們想要照像,要請一位專業的師傅,還需要一臺大大的照相機。照片得先在漆黑的地下室經過藥水浸潤後才能影印出來;現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年代,人們用手機,用相機,隨手一照,回去後便能發到網路上,於是大家都知道了你今天吃了什麼,或者你買了什麼新的衣服之類。

總可以看見老一輩的人沒事坐在陽臺上,翻看過去的相簿。他們用滿是皺紋的手輕輕拂拭著早已泛黃的畫面,心中湧現出來的,是對回憶的懷念,和對歲月的感慨。照片不多,然而每一張都包含著一位老人在那段貧窮年代裡的堅持與守望。然而現在的照片變成了彩色,社交網路讓分享變得更容易。有人拍自己、拍豪車、拍別墅,放在微博上炫耀;一些“正義人士”不惜幹些偷雞摸狗之事,抓拍那些貪官腐敗的畫面,然後上傳網路去舉報……形形色色的照片,卻早已失去了當初帶給人的那種感動。

記得采訪世界盃的記者對今年打破最多進球紀錄的德國射手克洛澤有這麼一段描述:在沒有球隊訓練或是其他活動的情況下,克洛澤每個週末都會回家陪自己的親人。他很少用推特和那些電子產品來打發無謂的時光。做不到往高層次的方面去聯想,但我周圍的,一些住校、每個週末去網咖長期不給家裡甚至是打一個電話的人,一些長年奔波在外、一年難得回來吃頓飯的人,一些與同學相處融洽、接父母電話時卻像是吼欠債的人……資訊時代的他們,或許是玩轉科技產品的佼佼者,然而在他們心中,那塊對家庭羈絆、對愛、對那些珍貴感情的堅守之地,卻早已像老照片一樣褪色。

我做不到像克洛澤那樣為國家在世界盃上征戰,然而每當我有空的時候,我可以放下手機,關掉微信的頁面,換一身休閒裝,回到家裡陪親人聊天,度過一個充實的下午。人類最偉大之處不在於力量,而在於他們富有感情。科技的便利沖淡了人們對珍貴回憶的執著與追求,然而我們卻可以去堅守,一如偉人的不懈努力。重視起、回憶起那份最重要的回憶、最令人深刻的感情,是處於資訊時代的我們唯一可以做到的救贖。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956字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那該多好啊!我一定會把多啦A夢的記憶移植給我,這樣我就擁有了它的百寶袋了,想要什麼都能實現。

一覺醒來,啊!我大叫一聲,發現自己居然真的變成哆啦A夢。我的第一反應低下頭,“太好啦”!原來它的百寶袋也在這裡。正當我要出門,突然想到一會兒爸媽看到我不見了會很著急的,有了!我從口袋裡拿出一個人體複製器,它是一面鏡子,只要我站在前面按下按鈕,就能複製出一個一模一樣的我。接著,我又拿出了一瓶隱形藥水,喝下它我就能大搖大擺得走出去了。等等,既然有了它,不如去捉弄一下她們吧!我先找到了奶奶,奶奶正在睡覺,於是我拿起彩筆在奶奶臉上作起畫來,先把鼻子塗成紅色的,眼圈塗成黑色的,再來一個紅臉蛋兒,一個藍色的嘴巴,對了!再加上幾道皺紋就更完美了!我欣賞著自己的畫作,不禁笑出了聲。

我又來到爸爸放煙的地方,開啟一盒把裡面的煙全部換成了煙形炮竹。光是想想就覺得好笑。爸爸拿起煙,我捂住眼,只聽“嘭”的一聲,爸爸便悲劇了。我急忙跑出去,準備捉弄下一個人。剛走到廚房,就看見奶奶頂著一張大花臉,爸爸含著香腸嘴氣沖沖得走了出來,一起大喊:“到底是誰幹的,快給我出來!”看到這兒,我捧腹大笑,一溜煙兒的跑了出去。

走在大街上,我猛地想起了小時候的一個願望—如果可以和動物說話那該多好哇。於是,我拿出了一盒變身藥片,裡面有各種各樣動物形狀的藥,吃了哪一片就會變成哪一隻動物,能和它們交流。我先變成一隻小狗,來到大森林裡“哎呦!”我突然發現身後有隻野豬在追我,我哪兒打得過他呀!於是我瘋狂的逃跑,野豬也是窮追不捨,終於我有了機會,吃下了一顆變身小鳥的藥,當著野豬的面飛上了天,還衝著野豬說:“來呀,追我呀!怎麼不追了?哈哈,小樣兒,跟我鬥你還嫩了點兒!”說著便飛走了。“景色真美呀!”我不禁發出一聲感嘆。突然,我發現兔子一家正在搬家,我就吃下了變身老虎的藥片,兔子一家看見我,被嚇得不輕,轉身就要跑,連傢俱都不要了,我攔住她們說:“放心吧,我是不會吃你們的,我是來幫你們搬家的。”兔子一家聽了將信將疑,因為被害怕吃掉,只好讓我幫忙。對於我來說,那些小玩意兒根本不叫事兒,我讓兔子一家爬上我的肩膀帶著她們來到了新家。

忙完這些天也黑了,我插上竹蜻蜓飛回了家。第二天醒來,我又變回了自己,真希望能再當一次哆啦A夢!

論當今社會的資訊保安 篇7

高一作文 ,1075字

隨著科技的發展,網路、手機等資訊科技產品已相當普遍了。網路帶給了我們許多便利,我們獲取知識和新聞的渠道和速度變快了,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個人隱私甚至國家機密越來越容易洩露。

2013年,美國代號為“稜鏡”的祕密監視專案遭到曝光。也就是轟動全球的稜鏡門事件。美國的電子監聽計劃的觸角已經延伸到世界各地,甚至連國家總理的手機也遭到監聽,這引起了人們的恐慌與不滿。因為被斯諾登破譯後拿到了祕密,使美國政府不得不受到全世界的抗議,其中也包括了美國公民。

上面一個事件是轟動全球的,而發生在我們國家的,大家是否想過為什麼會有人打電話給你,讓你的孩子去補課,讓你去買房子呢?

當我們在網路上註冊了一些東西,寫下一些資訊,或者在銀行裡辦理事情時登記的資訊都可能是我們暴露自身資訊的方式。每天全國上下都有許多許多的人接到詐騙簡訊與電話,那他們又是怎麼知道你的電話號碼的呢?問題可能就出在這裡。前幾年,我的一位老師曾經問過她一個做銷售的朋友,那個朋友說:“那個時候,要去買一個人的資訊,只要幾毛錢就行了。”就這樣,你的個人資訊、隱私就被輕而易舉地公之於眾了。曾經,我還看到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個女孩因為喜歡一個明星,於是利用她爸警察的身份,到了資源庫裡尋找到了她喜歡的那個明星的證件照,併發到了朋友圈,此事一出,立馬受到了各界的高度關注,導致她爸的職位一下就被撤銷了,而這個女孩肯定沒有意識到會犯下如此嚴重的後果。一個公民的隱私很容易就這樣被洩露。當網上有雙方對罵時,有人甚至還會去如人肉搜尋對方,導致這個人的資訊被許多的網友看到。這些都是隨著網路科技的發展而產生的隱患。

記得老師上課時說到過一個例子:一位清華大學的教授被敲詐了1000多萬,這位教授甚至還把一套房子賣了。這多麼可怕阿。我們在使用電腦時,當我們收到來自陌生人的郵件時我們千萬不能開啟,這裡極有可能藏匿著病毒軟體,使你的電腦在中了病毒時盜取了你重要的檔案。

最後談談近期的一個重大事件吧。中秋節,阿里巴巴的五位員工因為私自篡改資料刷得133盒月餅。阿里巴巴開了四個多小時緊急會議,最終決定解僱他們。其中一位是阿里巴巴安全雲系統的p9等級的安全攻防科技技術上的第一人,未來註定開p10的人。要知道,能開上p7的人都十分少。阿里巴巴的這一個決定讓他們自己十分難過,但也必須殺雞儆猴,做個警示。有技術固然是好,但是用在正道上。如果本一個和平的網路資訊遭到破壞,那麼平民如何保護好自己的資訊保安呢?

在平時生活中,我們要注意好自己所做的一切,仔細地觀察,保護好自己的隱私。希望資訊保安在今後真的可以變得十分安全。

移植 篇8

勵志作文 ,918字

那棵樹在那兒,已經一年了。

陽光傾瀉而下一層層鋪在它的的每寸肌膚上,這個新客在陌生的環境中已然扎深了根,獨自遮起一片風雨。

望著眼前的這所學校,期待了許久的我此刻站在大門前,心中卻泛起陣陣漣漪,隱著稍許的不安,炙熱的陽光烘烤著萬物,一如我此刻焦灼的心。拋開圖書館的繁雜,科技館的無趣,隻身彷徨在這條小路上,不知何去何存。

初來乍到,我要在這兒待三年,一片葉子找不到歸路似的,只覺眼前盡是陌生。在心中立下一個志願,初中的夢圓在此刻,未來的夢亦圓在未來。在一張張陌生的眼神裡,我終是含住了調。屈子以血謳歌時,只子然一身,腹含一枚忠膽投身汩羅江,只剩江水平平仄仄……

還記得,新環境下,那棵樹曾忸怩不安。

時間過得很慢,休眠般惹人著急。我欲擁月入懷,乘風而去,無奈肩上的擔一日更比一日重,題海中萬般掙扎的我,交友中不善言辭的我,生活中丟三落四的我,每天都在跑馬拉松,可是人生並不是按照規定好的路在走。只有心中的夢從未改變,那是冬日裡的一抹暖陽,似乎照亮了我周圍的一切。眼前閃過同學會心的笑,耳邊輕吹的風,在這整日的煩悶中不知不覺添了幾處暖色調。

我抬起頭,看老師走上三尺講臺,聽著他的孜孜不倦,我想我知道了“存在感”的意義。時間不再如想象般冗長。王羲之般“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的感嘆,在此刻卻是恰到好處。

還記得,曾幾何時,樹的葉子有了新的色彩……

淡泊是孔明躬耕南陽的身影,鍾子期靜聽流水的聲音,莊子終將曳尾於途中的空靈。燦爛的陽光從釉綠的葉隙灑落,我抬頭看雲捲風舒,抿一杯清茶。窗外,紙飛機飛過,迎面跑來一群嬉笑的人,拉過我的手,在操場上蹦跑……

這世界不需要你一次次倔犟的昂起不屈的頭,而後一步步傲然的走向成熟。來這裡已經一年半了,夢想早已生根發芽,擾人心絃,一年半後的今天,我將滿懷一顆澎湃著的心。古有詩仙寬袍棄履,舉樽邀月,只攜了月下三分不羈,在詩歌中砥礪前行。讓信念的鴿子如潮般在藍天放飛。

現在,我們看到那棵樹迎著風雨傲然挺立的身姿……

後來的後來,那棵樹在哪兒永遠的煥發著生機;後來的後來,我追隨舊時光,掩簾熄燈時,恰聞身邊深眠鼾聲輕起,內心懷揣夢想,決定向前大踏步,不回頭;後來的後來,才明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面對紛繁的資訊世界 篇9

高三作文 ,889字

“叮咚”“叮咚”……手機的資訊提示音在枕旁猝不及防地響起,將你從美美的夢境中喚醒,你一個激靈翻坐起來,嫻熟地拿起手機,忙不迭地進行回覆,刷動態點贊……你唯恐錯漏了任何一條資訊。

你此刻神志清醒,睏意全無,這提示音真比鬧鐘更有效。“充實”的一天又開始了,你想。

最近有一個新詞應運而生,叫“錯過恐懼症”—你擔心自己在無所事事的時候錯過別人的計劃安排,你擔心錯過別人對你動態評論,你擔心錯過大至國家大事小至隔壁大媽今天又做了什麼飯菜等等諸如此類的訊息……

誠然,身處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很難在面對各種各樣的訊息時保持沉默,相反我們會很熱衷地轉發,去評論或者被評論,迫不及待地向別人表明自己的看法,自覺地維護著自己對公共事務的知情權。可令人疑惑的是,人們面對網路訊息時,起初幾乎都會一致地相信這個訊息的真實,隨後就賣力地轉發,甚至不忘發表一下分享感言。若是發現這個訊息乃空穴來風,又立刻轉頭罵發帖人欺騙感情,浪費淚水,全然扮演著“鬥士”的角色。

這種令人啼笑皆非的情況不在少數。為了尋找膨脹的自我存在感,人們會去熱衷地瞭解每一件事,哪怕只是部分了解,哪怕事情純屬子虛烏有。其實,與其用數微博粉絲數的時間來尋找存在感,還不如找一本自己鍾愛的書,塞上耳機,消磨一上午的安靜時光。畢竟在那本書裡、在讀書過程中你是自己的王,世界在你屏息凝神時彷彿停滯,一花一世界,一沙駐永恆。而我深深感到,真正可以擁抱世界的,不是朋友圈,不是微信,而是一本經久傳世的書—書中作者的見解恐怕要比網上那些動輒振臂疾呼的“吶喊”獨到得多,靠譜得多。

當低頭族慢慢擴大後,我們會發現這可能不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勢不可當的趨勢。只是,當我們成為其中一員的時候,心中的原則底線是否應該更加明朗,能不能自覺地遮蔽掉無用的資訊,在網上也做一個敏於事而慎於言的思考者呢?少去關注那些無聊的事情,在內心深處空出一塊可貴的淨土讓自己時刻都可以思辨,可以安放漂泊的靈魂。

把手機調成靜音,毫無眷戀地進入夢鄉;早晨醒來拉開厚重的窗簾,聽一聽風的吟唱和和樹上鳥兒的啼鳴……

你會覺得—無“信”一身輕。

特別的資訊科技課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595字

你們看見特別的資訊科技課時一定很好奇。為什麼叫特別的資訊科技課呢!有什麼可特別的。你們一定都很想知道吧。我來跟你們說說吧,那天既刺激又害怕。

資訊科技上課時,外面的天黑隆隆的。老師把教室裡的燈開開了,燈顯得特別亮。外面不時傳來隆隆的雷響聲。雷聲越響越大聲,同學們心裡都特別的害怕。老師佈置了資訊作業,讓我們開始做做完提交,可是做到一半半時。一聲雷響了,“轟隆隆隆隆!”“啊!”雷把電給打停了,電腦全黑了,教室裡黑隆隆的,同學們七嘴八舌起來,老師趕緊拿起話筒主持秩序。“同學們,安靜,安靜”同學們停了下來,明天我們去講鬼故事吧。有誰願意來講,一位女同學站到了講臺上,講著鬼故事:“傳說在七月半那天,有一所學校會出現女鬼,一個廁所裡的水會變成紅色的,小a,小b和小c不相信,到了七月半他們一起一個廁所一個廁所的看,發現……”同學們心怦怦的跳著,外面的雷聲不停的響著,有幾個女同學被嚇得哭了下來,老師說不要講了,同學害怕,可那些嚇哭的同學立馬不哭了說:“要聽,要聽,我不害怕!”女同學又繼續講了下去,有些同學把耳朵吾著,有些同學聚精會神的聽著,有些同學小聲的議論著,有些同學雙手緊緊抱著,講完後,同學們的掌聲特別大聲,下課玲響了,同學們像是不想讓這節特別的資訊課下課,還想聽故事呢?排隊時站在後面的同學拼命想站前面些,因為剛才的鬼故事太精彩了。

這真是一節特別的資訊科技課啊!真希望下次還能這樣。

我們與資訊時代 篇11

國二作文 ,901字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糟的時代;這是最清晰的時代,這是最模糊的時代;這是科學技術蓬勃發展的時代,這是人類本性悄然流失的時代:這是資訊時代。日新月異的造型技術,數不勝數的奇思妙想早已不僅僅存在於科幻小說之中,他們已然融合成我們生命的一部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與人工智慧的興起,人類的舊習慣逐漸淡出生命的舞臺,包括以前有些價值觀和情感。這一損失不可小覷。

首先,資訊時代間接導致了價值觀的轉移與消失。從前,鄰里之間見面變會親切問好,夥伴們下田嬉鬧,或是圍著餐桌笑語;而如今,時代迫使人們愈來愈重視物質生活,好似計算機執行枯燥重複的程式任務一般碌碌於世,鄰里間、好友間的正常交流被手機通訊所掠奪。試問我們自己,我們之中有多少人在電梯裡與鄰居打招呼,甚至是一個最容易、最簡單的微笑?飯桌上的我們,有多少人在刷微信八卦,碎片化閱讀?在閱讀上,隨著手機應用的普及,資訊更零碎化,閱讀更碎片化,古時的“吾廢寢忘食皆為一字也”的精神已無處可尋;在生活上,古時“管仲鮑叔牙之情”也為點頭之交所替換,重情重義被殘酷地消磨為輕描淡寫的聯絡。者一流失的嚴重後果自然不言而喻。莎士比亞曾經說過,“品性與價值觀是人的內在”,若人的內在被資訊時代所掏空,又怎會立下值得稱頌的成就?

其次,資訊時代磨滅著人類情感。古人路邊小草小花、一草一木皆會“惜之而不忍折之”,現代人手中收著郵件腳下肆意踐踏草木的行為比比皆是。這體現了人類對自然的漠視感。人類對同類的漠視也同時正在加劇。前些日子,一則新聞報道稱一項研究資料顯示,約86%現代人走過街邊路遇乞丐連一眼都不屑於看,專注於手抓的各式電子裝置。以上對自然環境、對同類的冷漠著實是可怕不堪的。倘若這一趨勢繼續延展,恐怕有一天人類終將成為新一代機器,只懂得權衡自我與當下的利弊而忽略了對他人、長遠角度利益的思考,這終將帶來一場不可挽回的災難。

上述的流失與災難也並不是完全無法逆轉的,如果現代人能夠愈加清晰地意識到精神上的漏洞並幾天努力做出切實行動的話,相信所有後果會隨著時間再度沖淡。然而這一切的所謂逆轉都需要你我帶動身邊的人們,一起為一個既技術蓬勃、又友善良性的社會做出我們自己的一份貢獻。

資訊時代 篇12

國一作文 ,1260字

有人說:“我們是幸運的,置身於一個如此蓬勃發展的時代,有最先進的技術,又過去根本難以想象的一切。”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過去已成往事,新的時代向我們走來,可在匆匆的資訊爆炸的時代,平凡而又碌碌無為的人們為了自己心中所向往的那一片美好,迷失了方向,跌跌撞撞,湮滅於這浩渺的資訊和計算機的煙塵中,從此,他們成為了“機器”,如同行屍走肉一般地前行著,尋找著,卻怎麼也找不到那條走向光明的埋沒於黑夜裡的路。

蘋果公司的總裁庫克認為,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一樣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

從前,時光帶走了人的青蔥歲月和青春年華,帶走了人們的青澀和稚嫩;現在,時光不但帶走了這些,也帶走了人們的價值觀和同情心。這也不僅僅是價值觀與同情心,更是一個人的價值所在與其是非判斷的觀念的單薄,主觀能動性的缺乏;是許許多多的水乳交融在一起的情感,喚為人性的遺失;更是人與人之間美好的紐帶所破裂的缺憾。社會在以一種驚人的速度匆匆發展,而人與人之間卻愈發冷漠。曾幾何時,人類失去這些能讓一群個體稱之為人的的基本條件;曾幾何時,人類變得像計算機一樣成為了單獨的個體,而過去的經驗卻在叫囂著人類是一種群居的生物。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計算機又或者說人工智慧以其海量的資訊在人與人之間築起了高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注意力漸漸轉移到了他們手中的智慧裝置而缺乏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有人說QQ和微信的使用也是一種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工具。不錯,也正是應為工具這一媒介,無法將人們心中的真是想法展露出來。漸漸地,人們開始收斂起了自己的鋒芒,變得如同鵝卵石一般圓滑,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也變得越來越小,恍若成了同一型號的機器一般。對周遭發生的事置若罔聞。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然其所置若罔聞的原因也無非是放不下手頭的工作,但卻在耗盡心力之後,一種頹然之感也隨之油然而生。

不可否認,是這個時代鑄就了偉人,但與此同時,這個時代也讓一些人走向了毀滅。浮生一世,我們不可能改變這個時代,社會仍舊要發展,人類也仍舊需要進步,但我們可以做到在這個看似浮躁而又充斥著冰冷氣息的時代之中砥礪前行。是時候停下自己匆匆的腳步,欣賞一下窗外的美景;是時候重拾人與人之間的最基本的信任和最質樸的感情,而非被這浮躁的時代的假象所迷惑。總有人說他很忙碌,浮躁的不是這個時代,而是他的內心讓這個時代披上了浮躁的色彩。倘若讓自己的內心沉靜下來,那麼其心中所認為的時代便也沉靜了下來,也因此可以重獲最質樸的人性。若是適時的放下手中繁雜的工作或作業,去感受那歲月靜好,那麼人也絕不會如同機器一般,機械般地苟活著,全不為身外之事物所累,兒去感受那最美好的情感並且可以收穫自己在一群人之中所獨特具有的價值。

沉也浮,浮也沉,浮浮沉沉的是那人生,一如那遠看不破的鏡花水月。不同的人有其全然不同的人生,內心沉靜,才可活得精彩,在這資訊時代感受到不一樣的魅力,也遠非計算機一般,機械,麻木而又冰冷,夜以繼日地重複著單調的工作,而活出不同的人生。

被資訊的我們 篇13

國一作文 ,963字

在日新月異,科技發展迅猛的時代,人工智慧的出現給人類帶來了許多便利,但這同時是一把雙刃劍。蘋果公司總裁庫克認為,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如何適當把握人工智慧與思想獨立之間的平衡關係才是我們更應該思考的問題。

所謂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就是人的行為,思想被提前設定,像機器一樣冷血,同時把自己的思想拋之腦後。這讓我想起了一個之前一個網路節目—“奇葩說”。其中有一個辯題為“給父母一個可以使兒女有完美的人生”。兩方各執一詞,精彩的辯論中,反方的一句話令我引發深思。“如果人生完全提前設定,那屬於他的人生經歷是有缺失的,提前設定的人生是對任何人的不公平,沒有經歷的人生是不精彩的。”在我看來:如果沒有經歷過世界上的任何事,那麼這個世界的人都是單一,同時這將是一個沒有絢麗色彩的黑白世界。當人類像計算機一樣的思考,人的創意,人不同的價值觀將不會存在。這機械的思考模式會讓我們失去許多,這樣的後果我們承受不起。

被資訊化的我們,從手機、網路上獲取的資訊。古人常說“開卷有益”,而現代人都拿著手機,已經迷失了最初的自己。好像“手機在手,天下我有”這種感覺。無時無刻都在接受資訊潛移默化的影響,當意識到我們正被資訊化,其實它早已根深蒂固。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我們會從各種APP獲取資訊,從中可以閱讀,瞭解時事新聞等等。雖說更好的利用時間,同時也包含著許多的弊端,碎片化閱讀使我們的知識出現斷層,引起學習焦慮。碎片化閱讀設計不同知識領域,卻沒有真正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碎片化閱讀很多讓人看過即過,只會意淺層含義,隱藏在內的深層含義,甚少有人會細細思考品味。真正做到“開卷有益”還是應該尊崇傳統閱讀,使人靜心細讀品味。從書中尋回失去的價值觀和同情心。不被資訊化時代迷失自我。

當我們放下手機,離開電腦後,去觀察世界,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世界,放下手機,朋友之間可以多一點面對面交流的就,放下手機,去追尋屬於自己的價值觀。對世界多一點思考,多一點觀察,多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比什麼都重要。

如若人類真像計算機一樣思考,沒有創意、色彩的世界是必然的結果。他的擔心是對的,在資訊如潮的世界,人類會像計算機一樣思考,但掌握兩者之間的平衡可為世界添上絢麗多彩的一筆。

資訊時代背後的隱憂 篇14

國一作文 ,920字

計算機經過了百餘年的發展後,人工智慧的誕生標誌著它“最好的時代”的到來。享受資訊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人們也擔心其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然而,蘋果總裁庫克一針見血地指出:更值得擔心的是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

的確,在這個高唱“理性”,崇尚科技的時代,人們似是已將價值觀和同情心二者拋諸腦後。前段時間在網上被炒得沸沸揚揚的《三生》抄襲一案,竟有不少群眾支援抄襲者,高呼只是無心之失;而製片方明知原著小說有抄襲嫌疑,卻仍然將其改編成影視劇,上述兩者的價值傾向不言自明。轟動一時的美國留學女學生遇害一案,本是叫人同情和惋惜的事,但總有人跳出來指責其所謂“崇洋媚外,出了事活該”之類;八旬老人靠玉米過活,卻有網民指其賣慘,博取同情。看起來他們都是理性的,一言一語都有著自己的見解,但我卻想問問這些人,他們的價值觀何在?同情心何在?

並非觀點想法與眾不同便是有獨屬的價值觀,並非以“人性本惡”來揣摩事件雙方的動機想法便是思考角度全面,如今部分民眾價值觀崩塌,喪失同情心的現狀如果持續下去(next88)並且愈演愈烈,那麼人性中的良善以及社會內涵的道德秩序將蕩然無存。正如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的:“當人類認識自我,超越本我後,便是超我—這是以拋棄所有感性認識,以理性認識代之而達到的。”

整個社會為發展而不約而同地提倡“利己主義”或許是現象的根源。就拿抄襲一事來說,民眾支援抄襲者是因為被抄襲者的利益無關於己,製片方選擇沉默是因為利益所驅不能支援被抄襲者,而那些沒有同情心的表現更是功利到了極致,不願看到優於自己的人,所以才會在上述新聞中表現得漠視麻木。

如今急需的是撥動民眾本性中的善良的那根弦,使之清醒。從而變得有價值選擇,有同情心。春秋時孔子以“禮”作為行為規範,以“仁”作為道德準則。新時代下,除了以全新正確的價值觀引導民眾外,我們更應該“三省吾身”,所做之事,所表之言是否仁義,又是否將同理心銘記,設身處地進行考慮,而非逞口舌之快。

狄更斯言道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人性的惡劣一面被暴露殆盡尚不自知,我們每一個人所應該做的就是以道德規範自身,以消除人類沒有同情心和價值觀的盛世隱憂。

資訊時代,請讓靈魂有燈 篇15

國二作文 ,1689字

人工智慧像一部不斷提速的高鐵,把資訊之光照進世界各地,傳入千家萬戶。然而,經驗老道的人類總是喜歡未雨綢繆的。虛幻科技大片中“機器人佔領地球”這種大膽腦洞長期以來的隱隱作祟加之現實生活中iPhone手機的不斷升級,“阿爾法go”屢次擊敗人類的出色表現……人工智慧的種種佳績不禁讓人類憂心忡忡,質疑計算機會否有一天真的像人類一樣思考。

對於這一點,我是不擔心的。五千年曆史所賜予人類的猶如金字塔一般穩固而有秩序的智慧豈是僅有幾百年歷史的人工智慧所能輕易摧毀的?人類用智慧賦予了機器生命,亦能憑其智慧統治它。更何況人類區別於人工智慧最可貴之處,便是我們心中有愛,有同情心,有思想……這些柔軟而富有內涵的東西充盈著我們的靈魂,讓我們的靈魂變得溫暖,是實打實的,有厚度,有質感的,是世道良心最親切的載體,這是不會思考,沒有感情的機器永遠追求不到的。

可是,近年來,這些最讓我為人類引以為榮的特質卻越來越讓我失望。

“小悅悅”冰冷的身影和“遇到摔倒老人扶不扶”這樣問題的層出不窮。讓我漸漸看不到人類靈魂深處柔軟的同情心;朋友圈和微博中鋪天蓋地毫無營養的段子和“晒”文化的盛行,讓我意識到我們每天似乎只有兩隻“飄來飄去的手”,無法按下暫停鍵,也失去了應有的價值觀……

“這個世界會好嗎?”“人類的未來會好嗎?”我對這些問題的答案感到害怕,正如蘋果公司總裁庫克的顧慮,開始擔心人類有一天會變得像人工智慧一樣麻木不仁的“思考”。

可是,究竟是什麼讓我們的靈魂失去了原有的光芒?讓我們變得和程式一般一刻不停和冰冷無情呢?

不難發現,一個人性格品質的轉變很大程度上極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美國總統克林頓曾提倡,在資訊時代,一定要讓資訊之光照到城市每個黑暗的角落,讓孩子們都能感受到科技的力量。然而,一位美國評論家卻悲哀地發現:“21世紀以來,比起自然和陽光,比起足球和草地,孩子們的確更多地談及網路和黑客。可是,他們臉上的這種精明卻讓人厭惡,那不是孩童該有的氣息。”

網路時代的高速發展所致使的快節奏生活當道,的確應該為我們靈魂漸漸淡去的光芒背鍋。為了將自己從時代車輪的沉重桎梏中抽出,跟上網路飛速發展的速度,跟上人工智慧的腳步,我們不得不像改造機器一樣,改造了自己的頭腦思想。不假思索地執行,成為了我們的第一要務。

但我們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執行是永遠沒有盡頭的。前有虛無縹緲但又充滿誘惑的“成就”的蠱惑,後有時代巨人馬不停蹄地鞭策,我們不能停,也不敢停,卻也因此失去了開始的純粹和目標,丟失了應有的價值觀。

我們步履匆匆,卻不知為何前進。我們似乎學會了像人工智慧一樣一刻不停的執行,卻沒有學會像它們一樣始終明確執行的目標。並且還在沿途丟失了種種,健康、尊嚴、幸福……成為社會機器中一顆巨大的螺絲釘最終使我們變成了行屍走肉。

除了價值觀的缺失與盲目之外,還有另一個原因讓我們原本柔軟的心變得冰冷麻木,失去了同情與愛。這便是我們害怕網路的力量,正因為網路的便捷和快速,使得眾口鑠金變得更有可能,人們在創造一個偉人的同時也能分分鐘把他毀滅。所以,不信任成為了人類保護自己而築起的高牆,陽光自也照不進我們的靈魂深處了。

所以,在冰冷的“小悅悅”面前我們選擇了迴避,在摔倒的老人面前,我們選擇了不信任。當“避害”成為大腦最首要的機制時,我們也就失去了世間最溫柔的枕頭—清白的良心。

那麼,即使人工智慧永遠不會像人類一樣思考,我們人類也會因為內心變得像程式一樣冰冷無情而變得面目可憎。

德國曆史學家盧安克曾說:“文明就是停下來,等一等。”在這個價值觀紊亂,情感麻木的資訊時代,不如放下生命中沉重的枷鎖,不要被外界環境和人工智慧的發展所役使,在靈魂深處點亮一盞明燈。

快節奏與高速發展是時代的必然,我們不可能也不值得再次回到史前荒蕪的時代。陽光可能難以照進每個人心中厚厚的壁壘,但至少我們可以在自己的內心深處,讓靈魂有燈,這樣我們便可以有光亮,看看沿途的風景,放慢腳步而不至於失了方向;這樣我們便可以有溫度,重新溫暖冰封已久的內心,以真實有厚度的肉體去感知這個世界。

資訊時代,請讓靈魂有燈,且行且珍惜。

資訊時代的人間失格 篇16

國三作文 ,1097字

庫克蒂姆曾表態,人工智慧時代比其計算機像人類思考,更值得擔心的是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

乍聞此言,在感慨之餘不禁有些疑惑:人類自學會使用工具起,就同時受到了工具的影響。正如有了網際網路後,人類腦中的距離觀念被即時通訊重新定義,寄信因此走向垂暮那樣,自發展之初,人類走的就是這樣一條與工具互相改進、互相影響的道路。對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使人失去價值觀與同情心又從何提起呢?

其實,計算機自創造之初早已開始潛移默化地改變人類。但如果為了像計算機一樣思考而失卻人性,這才是我們需要警惕的“資訊時代的人間失格”,即失卻為人的資格。

像計算機一樣思考並非一文不值。計算機與人工智慧代表的機器是人類理性的結晶。它的決策機制,有程式碼與資料影響,不受情感與道德干預。如若,拉未來那些人工智慧來,現代看看電視購物想必看上三天三夜也難有一個動心,轉而衝動購物的,理性決策是像計算機一樣思考的益處。

除此之外,客觀分析也是其一大特點。對於詩歌、文學乃至藝術以及萬事萬物,像計算機一樣思考都能做到絕對的客觀,不摻雜任何情緒與主觀臆斷。如同那位前不久用大資料研究蘇東坡詩詞的小學生,可謂站在技術的浪潮之巔一覽眾山小,用清晰的視野輔助了自身的觀點。

人,是有情感的。倘若將生命的全部,至於對絕對理性的追求之上,我們將失去哭笑。始終相信一句話“始終年輕,始終熱淚盈眶”。如果人類腦中僅存冰冷的理性,那麼那些“最初的感動”將去往何方?熱愛與同情於何處安放?

人是會欣賞的。這種審美能力無時不推動著人類文明的演進。也正是在長期堅持不斷的審美活動中,人類才得以於某些徹悟時刻,窺見赫爾曼黑塞口中那個人類口中共同的容顏,得以感受人性共同的閃光。

採用計算機的思考方式過多,易於令人跌入價值觀的魔障。在“0”與“1”二進位制世界,“對”與“錯”、“真”與“假”也變為了評判事物的唯一標準。非黑即白的二分法令康德眼中那篇震撼人心的星空與我們心中的道德準則一同黯淡了。

像機器一樣思考就真的如庫克所說,會罔顧後果?其實,並非如此。他們用理性考量,用客觀思考,他們對後果何嘗沒有自己的考量?只是,這種考量只關注理性、利弊,置道德、人性於何方?全然採用機器人思考的人與機器又有何異?充其量作為披人皮的機器,失去了為人的資格,罔論善良。

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帶給我們的客觀認知,理性思考同樣重要,只要時刻記得保有心中感動,始終熱淚盈眶;用真誠審美,感受人性閃光;用辯證的看法分析,保留事務真正的模樣。

衷心希望有這樣的一天:靈魂在真實的谷底駐足,理性在技術的山巔遙望,人們用心靈保有—人性開始的地方。

資訊化社會的後遺症 篇17

國二作文 ,905字

在現代社會中,隨著越來越多電子產品的出現,人們更多的把生活、快樂和思考基於電子裝置之上。從前由人與人組成的生活和感情正在慢慢崩塌。

現在的人們居住在鋼筋水泥中,使用各類電子產品,他們習慣了用計算機思考出最有利於自己的答案。這些答案或許精確無比,但卻缺少了人類的溫度。

就比如說之前最熱議的一個話題:一個老奶奶倒在路邊無人攙扶,最終導致死亡。這種慘案的發生,僅是源於人們的淡漠甚至說惡嗎?其實並不是。正所謂人之初,性本善,人從出生開始便有著惻隱之心,之所以無人去扶那位老奶奶,只是因為媒體上曾經傳出過有人扶起倒地老人卻被冤枉訛錢的訊息,因此路過的行人在自己腦中權衡利弊後,發現弊大於利,於是果斷捨棄了自己的本心,眼睜睜的看著老人死去。許多人認為這是因為人性的淡漠而造成的,其實只是因為現在的人們大多都習慣於用機械化的思維,宛若一臺冰冷的機器般思考問題,以自己為中心,以個人利益為首要,用大腦精確計算出了利弊,然後將阻礙最後結果生成的東西,譬如本心、本性,統統捨去,最後得出的結果令他們的利益得以最大化,這樣所謂的成功,竟也會讓這些人無愧於心!

類似的事件也越來越多,人心也因此逐漸變冷。比起從前許多人家擠在一個小弄堂裡,下雨了有人幫忙收衣服,左鄰右舍相互幫襯的生活來,簡直如至地獄。現在人們如機器般冰冷的思考方式使得像雷鋒這樣捨己為人的人所剩無幾,那些所謂的成功者都是在冰冷的思考中勝過其他競爭者後,才獲得了他們如計算機般大腦的資本—金錢、地位和名譽。在我心中真正的成功者,是像去年那位為救人而放棄高考的高中生那樣的人,他們延續了人類的思考方式,或許默默無聞,卻是真正人性的成功者。

可笑的是這種順從本心的行為,卻被現在的許多人視為可望而不可及的偉大的善良,更有甚者,還覺得那麼做的人只是為了沽名釣譽。這是真正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導致這樣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人們計算機般的思考中,利益大於一切。

蘋果公司的總裁認為:“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現在的計算機越來越人性化了,人類的思考卻越來越機械化,這難道不是一種諷刺嗎?

在資訊時代呼喚人性迴歸 篇18

國二作文 ,1356字

庫克的警示絕非危言聳聽。

在當今這個光怪陸離而浮躁的資訊時代,許多怪相因爆炸之量竟已令人習以為常。如王思聰、網紅主播之流盛行,“女裝大佬”受青少年熱捧;災情禍事發生,網頁新聞下的評論不乏幸災樂禍之辭;“藍鯨遊戲”、“槍擊案”等令人髮指的事件四處湧現……無不折射出現代人價值觀、同情心的缺失,好逞一時之快而罔顧後果,這是人性的離席。

然而這也不禁叫我們疑惑,隨著物質基礎和知識儲備的不斷增進。依照馬斯洛需求理論,我們的情感理應更富足,精神理應更高尚,怎麼反而會開倒車,以至不如物質匱乏時祖輩們尚有的積極進取之心呢。

我想,這與社會發展之失衡與自我審視思考力的淡薄不無關係。

固然,我們的網路平臺愈加複雜龐大,也因電子產品的普及而無孔不入無隙不插地銜接入生活的各方各面。可是對其內容的管理依舊弊病頻現。我們所操縱的機器並不真正“思考”,他只是機械地傳達了成千上萬個陌生人發出的意圖引起關注的訊息來衝擊並影響著我們。所有人都可以蒙著面跑到這個任人宰割的系統中去,發一通牢騷,來一句怨氣,而因身份的隱匿不必擔心為此負責。如同古希臘的民主般,終會引起“多數人的暴政”。幾千人點贊一條“震驚!……”你便三人成虎;幾萬人“紅心”了“老人不能扶”你便奉之如金科玉律。殊不知謠言不脛而走,真理無人問津。負面的訊息散之廣博,極熱一時。久而久之,我們終成魯迅筆端的看客,麻木不仁,自圖安生。而那些不為言語負責的人,也將混沌現實與虛擬的界限—“天欲其亡,先使其狂”,開始不為其行為負責,走上不歸路。試想,人性淡薄了,理性還能存在嗎?根底全無,枝葉還能有嗎?

那為什麼這種烏煙瘴氣會在網上漫布開來?我認為這真實反映了現實社會中人的失意。在物質暴漲的年代,人們的攀比心,功利心隨之膨脹,夢想以快捷徑達到名利雙收的境地。這種“恨命”勢必會催生出一個浮躁而壓力大的社會,一個淡漠疏離的社會。因為每個人都在極力追逐,生怕自己的資本為身邊人所牽羈,從而滋生出孤獨與不信任感,患得患失,憂心忡忡。梭羅不就說過:“城市是孤獨人聚居的地方嗎?”從而,我們把精神依託拋在了素未謀面的人身上,希冀在無利害關係的關係中達到關係的澄澈以滿足內心的情感渴求。然而沉溺於其中也將漸拋卻了責任意識,遠離原有的人性模式,不慎變會被本該調劑精神的網路促成精神的畸形。

逐漸地,我們的價值觀分崩離析,同理心蠶食殆盡,行事不依真正的理性與人性。

我們應明白,像計算機一樣思考,這並不意味著理性。因為計算機只是繁雜資料的承載者,行動的被支配者,智慧與心靈的短缺者。他們只是跟著程式的大流,不懂真正的思維,跟罔論反思自己的所為。

但是作為人類的我們,難道也甘落至此地嗎?難道我們不能固守我們原先純真的價值觀和同情心,而任其被洪流淹沒嗎?難道我們不能動用智慧,立判最基本的事理嗎?我們不足以剋制自己的言行,本著初心,砥礪前行嗎?

我們應警惕起來,不讓思想憊懶,精神渙散。而應目標堅定,腳踏實地,以自己的道德之固,作風之正,在當今的物質與資訊時代仍如過去的佼佼者般“咬定青山不放鬆”,而且還要樹立新的模範。使物質與精神的發展並駕齊驅,無論在怎樣的岔道口前都恪守自我不迷失,而非浮躁地無情地隨波逐流。

這樣,我們的理性與人性終將回歸,明辨是非,體察人情;精神健壯,靈魂富強。

資訊時代的迷宮 篇19

國一作文 ,494字
聯結,成就社會、民族、世界和自我。人工智慧造就名為生存之境的池子,沒有情,沒有愛,沒有人性中千絲萬縷的美好作為水,它只能被稱為虛無、空洞、豪無意義,而沒有流動、澄澈、自由的人文滋養。人即困頓於共情,亦困踣於同理,人與旁人的聯結變得荒唐,社會亦失去它的定義。人在行將熄滅時不復存在新的火種,臨於死亡時失去蘇生的念想,計算機式的思考無法延續世代,橫向來看,也使社會契約搖搖欲墜,陷入長久的迷茫。

資訊時代的迷宮,毋寧說是潘洛斯之梯,人們上上下下,卻無法超越至新的層次上去。計算機是一個人們用以突破的技術、是一種工具,絕不可視為人腦的未來方向,所有更新的創造應是人給予他物,假想計算機的絕對正確與無限理性,時代將成為計算機的時代,人與它無輊軒,“人”的概念與價值便也行將覆滅,更無論超越。同質化後思維的喪失,原子化後情感的破碎,這是比物質進步更亟待人修復的人文世界,由此或才能走出這盤桓了一個世紀的迷宮。

卡佛爾說:“要像一個人那樣活著絕非易事。”但此並非是人轉向計算機的理由,人們仍然需要在時代的煎熬下認清自我、追尋自我,延續“人”的意義與美。

資訊時代之憂 篇20

國二作文 ,970字

隨著城市越來越現代化,科技越來越發達,手機成了人手必備的通訊工具,也是串聯起人們和社會的重要紐帶。但我們不曾想過,若因人工智慧的影響,人們的思想變得單一,孩子失去了想象力,思想變得冷漠、自私、腦中只有人工智慧灌輸的唯一思考途徑……這時候人類社會又將變成怎樣的形態呢?

國慶假期,我和對自己棋藝信心滿滿向我宣戰的妹妹對下五子棋,許久不見的妹妹棋藝大有長進,她的每一步棋都有所作用,為接下來的棋局作鋪墊,我與她小戰了幾個回合,在她不停地攔追堵截後,我最終敗下陣來。面對始終面帶微笑,不露怯色輕鬆應敵的妹妹,我不禁豎起大拇指。她驕傲地對我說:“這些下棋的步驟方法全是我與電腦對弈時學到的,電腦總會精心佈置引我入圈套,只要照著它的步驟其實很容易贏啊”!我十分震驚,常常閒來無事與電腦下棋,棋藝不精的我通常輸面大,原來都是電腦固定的程式在一步步帶領我最後到兩難境地。從這以後,妹妹依舊常與人下棋,用她那唯一的方法打贏天下無敵手。可是,這是真的包贏的方法嗎?

顯然並非如此,下棋本是思考取勝的過程,像妹妹這樣下棋,永遠都無法自己思考,僅僅是抄襲了人工智慧,假若對手不按套路出牌,那她便絕無勝利可能。妹妹在下棋方面與電腦一起思考,失去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和看待事物的價值觀,這樣的行為著實是資訊時代給我們帶來的巨大憂慮之一。

樓下鄰居的拉布拉多犬近期走失,他們家裡人都在焦急地尋找著,與我一同走路回家的同學小穎見到張貼在小區門口的尋狗啟事,漫不經心地說:“說不定被狗販子偷了去賣錢了,你知道的,現在手機上這種新聞鋪天蓋地,早已不足為奇,還不如勸他們去狗市上找狗呢!”根據社會的變革,我內心是同意這樣的想法的,可不明白為何總有人為了金錢不惜拿別人的生命為自己的貪慾買單呢?即使是寵物,也是活生生的生命。對此類新聞習慣的我們漸漸失去了同情心,認為這僅成為了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

科技發達了,人們的同情心也在漸漸被磨滅,屈服於社會狀態,被人工智慧所統計的資料所洗腦,忘記了作為人類本應有的對事物的同情心和對此施以援手的想法,這亦是科技給社會帶來的憂愁。

我很同意庫克的觀點:人類若像計算機一樣思考,人腦的思考模式會僵化,漸漸地變得像機器一樣冰冷,這樣社會就將會停滯不前,為了避免讓人類在資訊時代有這樣的憂慮,每個人都應積極地自主思考,找回有價值和同情心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