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茶經》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茶經》有感 篇1

讀後感 ,285字

上週,我從哈密唐人文化買了一本書,書名是《茶經》,因為我看平時爺爺總愛喝茶,所以我特別想了解一下有關茶的知識,就買了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陸羽,他是唐朝人,字鴻漸,號季疵,別號桑苧翁,竟陵人(今湖北天門人),一生嗜茶,被譽為“茶仙”,這本書經傅璇琮釋譯。

書中,陸羽詳細地說了茶的起源,如何煮、如何飲,連製造茶、餅茶的工具都一一列舉出來,分別是:?、灶、釜、甑、杵臼、規、承、簷、樸、焙、貫、棚、穿、育。採茶的季節,煮茶用的風爐,放茶鍋的交床……這都出於陸羽的筆下,陸羽不愧是“茶神”啊!

讀《詩經》有感 篇2

讀後感 ,950字

淡淡的書香,古樸的氣質,隨著手中的書頁慢慢增厚,我宛若見到了午後那溫暖的陽光,輕搖的柳條,還有山坡邊的輕聲吟唱。《詩經》,沒有波瀾壯闊的詞彙,也沒有萬分柔弱的語句,在我眼中,他是午後那溫暖的陽光,是那輕拂的柳葉,是那低聲的吟唱。他雖有槍林彈雨般的烽火,卻抹滅了那一份尖銳;雖有小橋流水般的溫情,缺淡去了那一份嬌柔。

《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同時也是我國實現主義文學的源頭。明人方孝孺早就說過:“能探《風》《雅》無窮意,始是乾坤絕妙辭。”近人梁啟超則認為:“現存先秦古籍,真贗雜糅,幾乎無一書無問題;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詩經》其首也。”誠如胡適所言:“《詩經》在中國文學史上的位置,誰都知道,他是世界上最古的有價值的一部文學著作,這是全世界公認的。”由此可見,《詩經》不僅對後世文學產生過極其深遠的影響,具有不可代替的崇高地位,而且也是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傳統文化中最可信賴的物化形態之一。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句表現了一個青年男子思念心中愛慕少女,睡夢中都渴望與她結成伴侶的熾熱情感。聞一多《風詩類鈔》說:“《關雎》,女子採荇於河濱,君子見而悅之。”“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這是一首女子出嫁的頌歌。方玉潤《詩經原始》曰:“此詩氣體稍輕,故不得與《關雎》並,次《螽斯》後,別為一樂可也。然以如花勝玉之子,而宜室宜家。可謂德色雙美,豔稱一時。”

輕輕翻著一篇篇美文,轉眼間,眼前不再僅是那濃濃的親情,甜美的愛情,字裡行間透露著一股股對時事的評價,對社會的批判,以及對那統治者壓榨的嘆息—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此詩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不堪忍受沉重的剝削和壓迫,嚮往理想社會的強烈願望。《毛詩序》曰:“《碩鼠》,刺重斂也。國人刺其君重斂,蠶食於民,不修其政,貪而畏人若大鼠也。”“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此詩斥責衛國統治者不守禮法,厚顏無恥。

篇篇詩詞,書寫了代代歷史;句句佳話,表達了人民的嚮往。

《詩經》,一本永不磨滅的書,一份淵遠流長的情。他用那動聽的歌喉,唱出了一份真情,一份樸素。他,擁有著一份典雅,一份美麗,一份清新,是天空中那潔白、輕柔的雲,在人們的心中輕輕飄蕩!

讀《詩經》有感 篇3

高三作文 ,71字
讀《詩經》有感800字https://wWw.ZuoWen8.com/a/421139.html

讀《茶館》有感 篇4

讀後感 ,831字

王掌櫃的茶館,所有人的時代。一茶館,一社會,風兒吹,紙錢飛…………這就是老舍的作品—《茶館》。

《茶館》的內容真實地反映出清末時人民的貧苦生活。幾乎天天街上、茶館裡,都有農村、鄉下來的,賣孩子的。先是康六在無奈之下用十兩銀子把女兒賣給了大清國的太監,結果女兒暈了過去,太監卻這麼來了一句冷冰冰的話:“死的我可不要!”而一個鄉婦要賣孩子,只要了二兩銀子。讀到這裡,我不禁感慨萬分,當時的社會可真黑暗啊!高層官員沒有一個人關心人民的疾苦,雖然是這樣,但還是有一個青年,一個財主,要去追逐他的夢想—去開一座工廠,救窮人,抵制外貨。此時的他胸懷大志,信心滿滿,卻看不清前面的路到底有多困難。常四爺十分正義,但那樣也沒用。說錯一句話,就要被抓去坐牢。而茶館的掌櫃—王利發是個隨機應變的人。時代在變遷,他的茶館也在變著。他唯一捨不得的,就只有六十年老字號的“裕泰”。他要生在這兒,死在這兒。剛開始,茶館平平常常,無聲無息。到了後來,竹椅變成了小板凳。牆上“莫談國事”的紙條也更多了,更大了。從主顧們的低聲細語中,我瞭解到,在那個時代,好人變成了壞人,壞人天天都在吃香。好人,如康有為、梁啟超等他們的維新運動失敗了,都被問斬了。民眾卻都認為他們肯定是心腸狠毒,幹了壞事兒的人。而那些依靠洋人為活,天天穿戴著的是洋裝的人,卻有很多人去奉承他們。我對他們感到一種厭惡之情,難道只有當漢奸,生活才能好起來嗎?恐怕是在那個打壓共產黨的時代,一切都是顛倒的。最終一切正直的人都失敗了,不管是在做些什麼。常四爺的好友全都死了,他天天只能靠賣菜來養活自己。秦仲義,那個曾經神采飛揚的青年,也不見了。只有一個老人,他的工廠被洋人拆了,只剩下幾個零件。讀到這兒,我十分憎恨那些洋鬼子。現在我們國家富強了,總有一天會把以前洋鬼子欺壓我們的事再給找回來!他們最終會得到報應的!

《茶館》這本書深刻地刻畫出了當時封建社會人民的苦難。這應該就是老舍經歷的那個時代吧。

讀《詩經》有感 篇5

讀後感 ,666字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口中不禁念出這兩句詩詞,就像滿口繾綣,極盡溫柔。

幾枝蒹葭,幾片涼風,幾許傷感。似無意地從這白色的紙頁中透了出來,這是我第一次讀這首詩的想法,作者寫的很奇妙,用景來渲染淒涼悲傷的氛圍,“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說實話,我真為那男子感到不值。他在著急地尋求所愛之人,可終究見不到。詩分為三段,每一段表達的情感都基本相似,其中的“宛”字,讓人看著彷彿一股涼意湧上心頭,這樣朦朧而又卑微的愛,就這麼不值得嗎?追求的道路險阻重重,可不管有多困難,隨著時間推移,最終都會變成一粒粒塵埃,飄在空中,淹沒數不盡的孤寂,悵惘之中。全詩反覆詠歎,將一男子熱烈地追求所愛慕的“伊人”,雖望而不可得,但依舊執著專情的樣子表達得淋漓盡致。

然而轉念一想,在這樣的情況下,男主人公竟依舊執著,這便讓我想到了“縱然灼灼桃花十里,取一朵放在心上,足矣!”試想一下,我們的人生何嘗不是這樣呢?在生活中會遇到許多困難與挫折,我們不但不能逃避,反而要不斷追求,挑戰自我,精神上堅忍不拔,我們要努力,就像主人公對所愛之人的執著,就像這蒹葭一樣堅韌。

喜歡一個人和挑戰挫折,對我來說,是一樣的,都要經過時間的磨練,經過無數的困難,每當失魂落魄時,想想《蒹葭》,心裡就會有一股幹勁。

“蒹葭萋萋,白露未??”,我默默合上書本,原來,這就是“蒹葭”啊。

讀紅色經典,樹理想信念——讀《紅巖》有感 篇6

讀後感 ,463字

夜晚,獨自踱步月下,看月光如水,映在腳下,照在頭頂。夜,無人,如此寂靜,沒有雜音,只有自己的呼吸與心跳聲,靜得讓人窒息。沒有槍炮聲,沒有廝殺聲,沒有徹夜的炮火,沒有遍地的鮮血,沒有滿地的屍體,沒有這殘酷的戰爭,這就是幸福啊!

又想起當年的一位位民族英雄,又想起那首《義勇軍進行曲》,彷彿一幕幕又在我的眼前浮現。

我彷彿看見了《紅巖》中的江姐,在獄中,面對敵人的嚴刑拷問,絲毫沒向敵人示弱,用鮮血繪出共產黨人的意志,奏出一篇不屈的樂章。這是共產黨人的鋼鐵意志,是中華兒女的不屈精神。

《紅巖》讓我深深地感覺到了這一切,這是紅色的經典助我樹立理想的信念

我愛祖國、共產黨,我知道今天的和平是祖輩們用鮮血換來的。為了和平與愛,我會用自己的學習,用自己的熱血來維護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如果說太陽是為了照亮世界而存在,那麼共產黨就是為了照亮中國而存在。她給中國帶來了和平,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希望,這是發自內心的呼聲,是從靈魂深處而說出的感謝。

我愛這片藍天,愛這片土地,愛這紅色的篇章,愛這紅色的國家。在無人的夜晚,享受這沒有硝煙的一切!

讀《道德經》有感 篇7

讀後感 ,647字

“道可道,非常道……”我不情願的背道。又到了爺爺所說的的修心養性的時間了。

我叫張雪晴,是店子中學五年級三班的一名學生,我有一名略顯神道的爺爺。我的爺爺非常的古板,每天都要我背這懂都不懂的《道德經》,其實我是不想背的課時爺爺非逼著我背。有一天,我背到一句“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句話的意思我能明白,大概就是說好事是壞事,壞事是好事。但是我覺得這個道理很沒道理,好事就是好事,壞事就是壞事。完全相反怎麼能劃等號呢?於是我就去問爺爺,爺爺說:“這個世界分陰陽,物極必反,所有的東西都不是絕對固定的,所以壞的有可能變好,虛弱的有可能變強壯。”“騙人,你這是封建迷信,我以後再也不背這個沒用的經了!”我說道。爺爺笑了笑。

期中考試的時候,我語文得了滿分,數學還差三分滿分。我高興極了,爺爺也很為我高興。我乘機說“爺爺你帶我去吃肯德基吧。”爺爺答應了。我高興的蹦蹦跳跳,爺爺在後面換鞋子,我邊跑邊跳得出了門。結果一個不小心踩到一片沙子上,水泥地配沙子和冬天的冰面沒有多大差別。站了一下發現站不起來了便做在地上哭了起來。爺爺聽到哭聲急忙跑出來把我送進了醫院,經診斷軟組織挫傷需要臥床休息。結果吃肯德基的計劃也泡湯了。下午躺在床上無聊得很,就想我怎麼這麼倒黴。本來多好的計劃、多麼美好的一天怎麼到了如此地步。突然聽到爺爺的收音機裡傳出了那句我開始認為很沒道理的話“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物極必反,樂極生悲。我用自己的切生體會加深了對這話的理解。希望我以後無論悲傷還是高興都能控制住度不要重蹈覆轍。

經典誦讀讓我煥發活力——讀《老子》有感 篇8

讀後感 ,997字

今年暑假裡,我有幸地接觸到《老子》,那時小姨來我們家,看到我整日地看電視或玩電腦,無所事事,人沒有一點精神,就把我叫到跟前給我講述了《老子》的歷史,還有它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學習《老子》對自身和社會的益處,以及如何學習的方法。

聽了小姨的講述,使我體會到現在的我們,吃穿不愁,但以自我為中心,缺少責任感,以至於到了身心枯竭的地步,都未曾意識到。當時,我就下決心好好地學習《老子》,通過自身的學習健康身心、淨化心靈。我最初的學習方法,是每天早上8:00開始,背誦7遍《老子》的“雙一章”(《德經》、《道經》第一章),背時全身放鬆,心無雜念,勻速背完7遍,結束時雙手合十,感謝老子。

剛開始背,還感覺不到什麼。兩個星期以後,感覺早上誦讀後,一整天都精力充沛,每次大聲誦讀後,還能感覺到胸腔裡有震顫的感覺,不但身體有了好轉,而且心情開朗、精神飽滿,“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不出門戶,能知天下大事;不窺視窗外,能知天理人心)這句話已經成了我學習的座右銘,並時刻督促自己向這個方向努力。

《老子》真是包含著無窮的力量和智慧,一個月後,在小姨的指導下,我開始背誦整本《老子》,因為小姨告訴我要想領會《老子》更多的能量和智慧,最好全部背誦下來。於是我就制定了背誦計劃,每天除了背誦7遍雙一章外,還要背誦下來《老子》中的其他章篇。背下來後再背寫一遍,第二天背下一章時複習上一章。在背誦過程中我還真學到了不少。特別是老子無私無慾的精神,如第二十六章《無難》—“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第五十一章《無私》—“不亦其無私與?故能成其私”。以前我喜歡和別人相比較,總羨慕別人吃麥當勞、穿名牌,而自己卻遠不如別人,整天搞得自己心情很差。但通過以上兩句話的啟迪之後,自己內心觀念上轉變過來了,不再老想著去追求那些東西,而是靜心地讀書學習。不去要求別人對自己付出多少,而是要求自己為別人付出,結果反而得到的更多。

通過一個暑假,我已經把整本《老子》背下來了,現在我的記憶力增強了許多,心也不再浮躁,慢慢地靜了下來。在每晚堅持背誦《老子》的雙一章,睡覺很香,白天奔忙於多個特長班卻不會感覺到疲勞,心情舒暢。

現在,我正在學習《老子》每章後面的註解,希望領悟到更多的真諦,並從中受益,學習老子無私無慾的精神,為人處事的大智慧,依照自然發展的道路,去完善自己的品格,影響身邊的同學、朋友。

讀《三字經》有感 篇9

讀後感 ,638字

大概我三歲的時候,媽媽就讓我背三誦《三字經》只是那會,盡覺得《三字》經朗朗上口,像唱歌兒似的,並沒能理解其中的道理。隨著年齡的增長,在日常生活中我接觸了越來越多的《三字經》,並帶著幾分不解與好奇。拿起《三字經》好好的細讀起來,感慨也油然而生。

“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

黃香九歲的時候就知道在寒冷的冬天替父親溫曖冰冷的被窩。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梨讓給哥哥吃,自已吃小的。而今我也九歲,總是無條件向父母索取卻未曾說聲“謝謝!”並把這一切當成理所當然。只要是我想要的,張口就要。與弟弟相處,也經常因為一點零食或一個玩具就大打出手。相比起來,我真是自愧不如。《三字經》短短的十幾個字,竟把孝敬與謙讓講的淋漓盡致啊。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

話說晉朝車胤買不起油燈,把螢火蟲裝紗袋照明讀書,孫康家貧就借大雪的反光來讀書。在如此的環境中,都沒有停止過學習。而現今,包括我身邊的同學,個個條件都好了,可卻沒人能勤奮學習,只要有時間全是要麼面對電視機,或抱著電腦,手機玩遊戲,錯過了良好的學習時機,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揚名聲,顯父母。”

獲得好的名聲,為父母爭光。這句話就是我不太贊同的,不管是學習,還是獲得好的名聲,全是為了自已,而不是為了別人,人不是為了爭光而學習,學習是要不斷的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讓生活變得更好!不過對於以前那個封建制度下的學者,揚名聲,的確可顯家底。我們只需汲取其精華。

《三字經》是中華文化的寶典,句句都是經典,值得我們不斷地去學習。

廉潔者,世同欽——讀《新三字經》有感 篇10

讀後感 ,634字

細讀《新三字經》,我被“漢楊震,拒受金;廉潔者,世同欽”這一句話所深深地打動了,不禁為廉潔奉公者的高貴品質而喝彩。

楊震是東漢人,為官清廉,深得民心。有一次,他途經昌邑縣,縣官王密深夜給他送來黃金10斤。楊震當即拒絕並說:“作為老朋友,你怎麼這樣不瞭解我呢?”王密神祕地說:“夜深了,沒人知道這事的。”而楊震卻哈哈大笑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怎麼能說沒人知道呢?”王密聽了,只好拿回黃金走了。這“四知”的故事後來成為廉潔奉公的典範,歷來受到人們的稱頌。

廉潔奉公,秉公辦事,這是國人歷來倡導的為官品德。只有心目中時時想著人們的官,才能處處為民辦好事、辦實事。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一些身居領導崗位的幹部則被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思想佔據了頭腦。他們利慾薰心,利用人民給予的權利,做出了損害國家、損害人民的事情:錢權交易、貪汙受賄、腐化墮落……他們的所作所為,嚴重敗壞了黨風和社會的風氣,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切齒痛恨。常言道:“多行不義必自斃。”某些以權謀私者的可恥下場就是典型的例證。

值得欣喜的是現在的黨員幹部中廉潔奉公者仍佔大多數,如領導幹部的楷模---孔繁森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又據報載,湖南省某市政府辦公大樓門上貼著一副對聯,上聯是:“辦公辦事遵紀守法正人君子請進”;下聯是:“送禮送情溜鬚拍馬自私小人止步。”橫批為“人民的政府”。這幅對聯字裡行間表露出政府官員廉政為民的決心,被當地群眾傳為佳話。

政通人和,方能國泰民安。廉潔者,世同欽。這是歷史的結論。

讀《101個成長勝經》有感 篇11

讀後感 ,799字

在漫長的暑假中,我們肯定要多讀書來豐富自己的生活,我也不例外。在暑假讀過的書籍中,有一本令我印象十分深刻,那本書名叫《101個成長勝經》,它的編者是彭凡。這本書有101個小故事組成,每一個故事都溫暖人心,能教給你深刻的道理。在這101個小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禪師的蘭花》這個故事。

《禪師的蘭花》這個故事講的是唐代有位著名的僧人,叫慧宗禪師。慧宗禪師是位得道高人。

一次慧宗禪師要去雲遊,讓弟子照顧好她養的十幾盆蘭花。不料一天深夜,突然下起了暴風雨,眾弟子早已熟睡,不知蘭花被忘在了外面。第二天眾弟子看到破碎的花盆,後悔不迭。

幾天後,慧宗禪師回到寺院後瞭解了原因,並沒有生氣,而是告訴眾弟子養花是為了開心,不是為了生氣的,為這麼一點小事不用著急上火。

“當初,我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花的”慧宗禪師這一句話看似平淡無奇,卻寓意深刻。有多少人能想到這一點,做到這一點呢?

很多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覺得很生氣,老師留的作業好多呀,爸爸媽媽嘮嘮叨叨,今天和同學相處得不好……生活中有太多的不愉快,有太多可以生氣的地方,可是很多時候,生氣不但於事無補,還會傷害身體。

慧宗禪師話的啟示就在這裡:我們不是為了生氣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不是為了生氣而學習的,不是為了生氣而交朋友的,不是為了生氣而生活的。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體驗生命的快樂,為了美好的明天,身邊所有的人都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我們為何不開動腦筋,讓生活過得更愉快呢?

相信擁有了這樣的心態,做什麼事情都是快樂的。很多同學都把學習當苦差事,但當以快樂的心態面對一切時,品味學習的收穫時,你會有奇特的發現:學習是幸福的。

永遠把生氣放在最遠的位置,不論什麼時候都不去動用他,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的快樂溫暖,看到你所擁有的幸福,世界就是永遠快樂的!

這本書告訴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我很喜歡這本書。以後我要多讀書,增加知識,拓展視野,讓生活更愉快,明天更加美好!

觀《百家講壇之解讀三字經》有感 篇12

觀後感 ,702字

最近,我迷上了《百家講壇》,其中的歷史講座令我像著了魔一樣:《兩宋風雲》、《金戈鐵馬辛棄疾》……每期我都不錯過。可上週《百家講壇》播放的居然是《解讀三字經》。開始我心裡不大接受這個節目,心想:“三字經三字一句,這個節目肯定枯燥無味,能頂個啥用?”

我嘗試看了一期,漸漸地,我發現《解讀三字經》並不像我想像中那麼乏味。相反,我覺得它比其它節目更有趣,每次講座中,主講人錢文忠教授一邊講《三字經》釋義,一邊還穿插了好幾個古代故事,讓人感到通俗易懂。《三字經》上有關於歷史的片段,更讓我全方位看到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風風雨雨。

現在,我對《解讀三字經》痴迷到了極點:每天晚上,我會耐心地等待《百家講壇》的播出;早晨,我這隻“小懶蟲”在《解讀三字經》的吸引下,早早地起了床,匆匆吃完早飯後,就津津有味地守在電視機旁;上學了,我依依不捨地望了望正在播放的《解讀三字經》。

那看似簡單的三字一句中,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例如“清太祖,久親征。傳建文,方四祀。”就是說,明太祖朱元璋把帝位傳給了建文帝。但就是因為建文帝的一昧軟弱,在四年的時間裡,建文帝被燕王朱棣奪了皇位。同時告訴我們:戰爭時不能軟弱,否則,終究會把自己推向深淵。我還喜歡“口而誦,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這句話告訴我們:背誦不僅僅是要記得文章的內容,還要理解文章的內涵。如果只知道背書,那就是背死書了。這句話令我想到了我自己。我每次背書時,只知道死記硬背,要花費很大的功夫和很多的時間,才勉勉強強背下來,就是能背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古人云:“讀三字經,便知天下事,通聖人禮。”在時代進步的今天,《三字經》對我們同樣有很大的益處,它是寶貴的知識遺產。

讀《道德經》有感 篇13

國小六年級作文 ,686字 國若烹小鮮”,《道德經》倡導的“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要善為,要像胡錦濤同志說的“不折騰”。我們在改革開放初期,為了儘快擺脫貧窮落後局面,要求“摸著石頭過河”,更多追求發展速度,十八大之後,我黨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要求在發展的時候更多的考慮到自然、環境、資源的承載力,做到天人合一,而不是單純的唯GDP論英雄。十九大以後,更加強調政治、自然生態要保持綠水青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十九大提出我們進入了“新時代”,也契合了《道德經》所說的“動善時”,黨中央審時度勢,確定了新的歷史方位。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針對當前世界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國提出“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其中也體現出古代的智慧,我國當前已經越來越靠近世界舞臺的中央,將要承擔越來越多的責任,《道德經》說,“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我們主持成立了亞投行、召開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都在傳達一個資訊,願意以互利共贏為共同目標,攜手他國共創美好未來。用威權不能解決紛爭問題,我們承諾過永遠不稱霸,不管我們走到哪裡,發展到什麼階段,都不會忘記這個諾言,都將在踐行這個諾言。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為世界問題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道德經》成書的年代估計在春秋戰國期間,那時百家爭鳴,思想活躍,名家輩出,老子作為周室典藏,遍讀典籍,集中精要,進而融會貫通,成一家之言,因關尹喜誠邀,寫成奧義鉅著,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有人說,老子五千言,字字珠璣,每個字都可以寫一篇論文,內容之深廣,令人仰止,可謂仰之彌高、鑽之彌艱。這是一本值得一直讀下去,一直琢磨的書。

讀《三字經》有感 篇14

國小二年級作文 ,384字

今年暑假,我和媽媽一起讀了《三字經》。開始我一直讀不懂,只覺得讀起來有節奏,很有趣。後來經過媽媽一句一句的分析,我漸漸弄懂了其中的意思,越讀越有滋味,還熟練地背了下來。

“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經》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做人要孝敬老人,尊敬長輩,努力學習,禮貌待人……

“濤濤,幫奶奶把臉盆拿過來。”“你自己去拿吧,我要玩遊戲呢!”啊!不行,《三字經》不是教育我們要孝敬老人嗎?“奶奶,等一等,我馬上把臉盆拿過來。”奶奶笑得眯起了雙眼。

“我最喜歡吃蘋果了,大的那個給我吃,小的那個給你吃。”正當我跟弟弟分蘋果時,媽媽向我眨了眨眼睛。哦,“融四歲,能讓梨。”孔融四歲就懂得禮讓,而我已經八歲了,怎麼會做不到呢?我馬上把大的那個蘋果讓給了弟弟。

自從讀了《三字經》,奶奶誇我長大了,媽媽誇我懂事了。讀書讓我成為一個懂事的好孩子,讀書真快樂,以後我一定會讀更多有益的書。

讀《三字經》有感 篇15

讀後感 ,459字

在我能記事的時候,我認真讀過《三字經》發現它向我們講述著古人們做人做事的準則,是一本有著啟示性的書,我也從中獲得了很大的收穫,在書中有很多動人的故事,我就不一一道來了,選兩三個作為題材吧!

現在的孩子,一點不入古代的孩子,這要說起孔融讓梨了,他四歲就能讓梨,而我們都是父母讓著,我想吃什麼就向父母要,這一點我做得很不好,但是通過學習讓梨的故事,我也經常讓父母先選了。

還有故事講的是東漢時,有個女孩叫黃香,才九歲就開始幫爸爸媽媽做家務,而且還很孝順父母。天氣炎熱時她會用小扇子把席子扇涼了才讓母親睡:冬天天氣寒冷,她又會在父母睡前,把被窩躺暖了才讓父母誰……黃香她小小年紀就這麼懂事,懂得為父母減輕負擔,知道父母在外工作十分勞累,真是一個懂事孝順父母的小女孩。看著她,再看看我,真是天壤之別。我現在還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在家不但什麼都不幹,吃飯還特別挑食等等。我要向黃香學習,做一個懂事的,孝順父母的孩子。

利用假期的時間,我把《三字經》又讀了一遍,又有了更大的收穫。爸爸媽媽說:“我也比以前更懂事了。”

讀《阿長與山海經》有感 篇16

國小五年級作文 ,595字

阿長是誰?

也許會有人答:阿長不就是那個有百般陋習的人嗎?也許還會稍帶一句:其實我也很討厭她。之後便是一連串的“人肉搜尋”,批了大半天才完事。

可是,在我們細細想後,不會理解阿長的愛嗎?

魯迅,本不是她的親生兒子,但是,阿長對他像親兒子一般,甚至還要好。那些煩瑣的禮節,都凸顯出了阿長對魯迅這種無微不至的愛。在初一大早,魯迅最先接到的不是母親的禮物,而是阿長那急切的眼神。雖然這樣,魯迅說出一“恭喜”的話後,阿長那祝福語便降星,還強迫魯迅吃橘子。

也許,會有人說,阿長這樣太迷信了。然而,我們細細一品這個情節,就會發現一些東西。

阿長為什麼急切地讓魯迅說出恭喜的字眼兒呢?這不是阿長衷心想她和魯迅一同過上順溜的日子嗎?這字裡行間,不正透露著阿長的濃濃的愛嗎?

在阿長回魯迅家那天,竟帶給魯迅一本《山海經》!這對魯迅是多麼大的驚喜呀!一個連把《山海經》念成《三哼經》的人來說,是多麼大的困難呢?況且當時的《山海經》是十分難找的,又有誰知道阿長付出了多麼大的努力呢?

然而現在,像阿長般真情實意的人都很少,又有幾人能真做到“愛”呢?又有幾個人能像阿長一樣“愛”得如此真情呢?又有幾個人能像阿長一樣通過巨大的努力來表達自己的愛呢?是呀!世界少了幾位像這樣的人。

是呀!愛呢?

是呀!愛都去哪了呢?

讀《三字經》有感 篇17

讀後感 ,2758字

《三字經》是我們國家的文化瑰寶,和《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今天,我也讀了《三字經》這本書。其中對我最有感觸的是“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和“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的意思是說:劉晏雖然年紀小,但是已經做了官。你們從小就要學習,只要勤勉學習,就能取得他那樣的成就。其他有作為的人,也是這樣做的。我們現在,正是學習的好時機,一定要勤奮,要勉勵自己,長大後做一個有作為的人。讀這一段時,我不禁想到自己平常的表現,感到十分羞愧。我平常學習都慢吞吞的,總是不認真,讓父母操碎了心,和勤奮的劉晏比起來差遠了。每讀到這一段,我就會在心裡勉勵自己,不要再讓父母操心。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一句話已經是家喻戶曉了,說的是有個叫黃香的孩子十分孝順,九歲時就為父親暖床,這種孝順父母的表現人人都應該學習。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養大,我們孝敬父母是理所應當的。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孝敬長輩呢?我們總說要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讓父母操心,要孝敬父母。可真正做到的人卻寥寥無幾。我相信,大部分人一定都很少做家務,只有哪天想起來了,才會掃掃地,擦擦桌子。孝敬父母是傳統美德,人人都應做到。

讀《三字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知道了許多古代名人,也聽聞了許多古代大事。《三字經》,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國學經典。

《三字經》是我們國家的文化瑰寶,和《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今天,我也讀了《三字經》這本書。其中對我最有感觸的是“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和“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的意思是說:劉晏雖然年紀小,但是已經做了官。你們從小就要學習,只要勤勉學習,就能取得他那樣的成就。其他有作為的人,也是這樣做的。我們現在,正是學習的好時機,一定要勤奮,要勉勵自己,長大後做一個有作為的人。讀這一段時,我不禁想到自己平常的表現,感到十分羞愧。我平常學習都慢吞吞的,總是不認真,讓父母操碎了心,和勤奮的劉晏比起來差遠了。每讀到這一段,我就會在心裡勉勵自己,不要再讓父母操心。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一句話已經是家喻戶曉了,說的是有個叫黃香的孩子十分孝順,九歲時就為父親暖床,這種孝順父母的表現人人都應該學習。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養大,我們孝敬父母是理所應當的。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孝敬長輩呢?我們總說要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讓父母操心,要孝敬父母。可真正做到的人卻寥寥無幾。我相信,大部分人一定都很少做家務,只有哪天想起來了,才會掃掃地,擦擦桌子。孝敬父母是傳統美德,人人都應做到。

讀《三字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知道了許多古代名人,也聽聞了許多古代大事。《三字經》,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國學經典。

《三字經》是我們國家的文化瑰寶,和《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今天,我也讀了《三字經》這本書。其中對我最有感觸的是“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和“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的意思是說:劉晏雖然年紀小,但是已經做了官。你們從小就要學習,只要勤勉學習,就能取得他那樣的成就。其他有作為的人,也是這樣做的。我們現在,正是學習的好時機,一定要勤奮,要勉勵自己,長大後做一個有作為的人。讀這一段時,我不禁想到自己平常的表現,感到十分羞愧。我平常學習都慢吞吞的,總是不認真,讓父母操碎了心,和勤奮的劉晏比起來差遠了。每讀到這一段,我就會在心裡勉勵自己,不要再讓父母操心。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一句話已經是家喻戶曉了,說的是有個叫黃香的孩子十分孝順,九歲時就為父親暖床,這種孝順父母的表現人人都應該學習。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養大,我們孝敬父母是理所應當的。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孝敬長輩呢?我們總說要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讓父母操心,要孝敬父母。可真正做到的人卻寥寥無幾。我相信,大部分人一定都很少做家務,只有哪天想起來了,才會掃掃地,擦擦桌子。孝敬父母是傳統美德,人人都應做到。

讀《三字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知道了許多古代名人,也聽聞了許多古代大事。《三字經》,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國學經典。

《三字經》是我們國家的文化瑰寶,和《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今天,我也讀了《三字經》這本書。其中對我最有感觸的是“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和“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的意思是說:劉晏雖然年紀小,但是已經做了官。你們從小就要學習,只要勤勉學習,就能取得他那樣的成就。其他有作為的人,也是這樣做的。我們現在,正是學習的好時機,一定要勤奮,要勉勵自己,長大後做一個有作為的人。讀這一段時,我不禁想到自己平常的表現,感到十分羞愧。我平常學習都慢吞吞的,總是不認真,讓父母操碎了心,和勤奮的劉晏比起來差遠了。每讀到這一段,我就會在心裡勉勵自己,不要再讓父母操心。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一句話已經是家喻戶曉了,說的是有個叫黃香的孩子十分孝順,九歲時就為父親暖床,這種孝順父母的表現人人都應該學習。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養大,我們孝敬父母是理所應當的。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孝敬長輩呢?我們總說要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讓父母操心,要孝敬父母。可真正做到的人卻寥寥無幾。我相信,大部分人一定都很少做家務,只有哪天想起來了,才會掃掃地,擦擦桌子。孝敬父母是傳統美德,人人都應做到。

讀《三字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知道了許多古代名人,也聽聞了許多古代大事。《三字經》,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國學經典。

讀《簡愛》有感 篇18

讀後感 ,483字

第一次看《簡愛》,只隨便翻閱了一下,覺得不是很好看,便丟在了一邊。

幾天之後,媽媽問起我對《簡愛》的看法,我很不以為然,媽媽意味深長地對我說:“《簡愛》你一定要看,或許剛開始看不懂,但你會喜歡上它。”看媽媽說得這麼肯定,我拿起書本慢慢看起來。《簡愛》是英國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傳世之作,肯定有我值得一看的理由。

我喜歡前十章的內容,那時的簡愛多麼可憐,自幼父母雙亡的孤女簡愛,當唯一疼愛自己的裡德先生死後,她的厄運來了,不斷受到她舅母以及其子女們的虐待,在冷酷而艱苦的慈善學校中,簡愛,這個有著獨立的個性的小女孩逐漸成長為一個勇敢、剛強的少女,童年生活的磨難,沒有讓她變得軟弱無能,兒時的虐待對於她來說,只能更加鼓舞她自立自強。她倔強的性格,留給我的就是感動。

想到我們現在,生活如此幸福,可我們身上卻沒有一種叫堅強的東西,依賴,嬌氣的我們經受不了一點的委屈,更別說磨難了,今年爸爸把我送到寄宿的學校時,我心裡還是很牴觸的,想到簡愛,我便有了戰勝自己的勇氣。

她,為人執著,堅定。

她,待人寬容,善良。

她,活出了自己的人生。她,就是我最尊敬的女性—簡愛!

重讀歷史,拷問今天——讀《紅巖》有感 篇19

讀後感 ,580字

花了三週的時間,讀罷《紅巖》這本書,我的心靈深受其震撼,“是七尺男兒生能捨己,做千秋雄鬼死不還家”是書中出現的一句話,正是這一句話,耐我思緒萬千,現在,讓我們重讀歷史,拷問今天。

《紅巖》是一部神品一般的小說,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質量最高度的概括,紅巖精神,是革命先烈堅持真理,改造社會的人生偉大實踐,是革命先輩為國家,為人民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是我們改革開放建設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半個世紀匆匆過去了,然而站在新世紀的開端,我們驀然回首,詩歌中孕育的那種激情澎湃的豪情依舊未變,他隨著岸邊的礁石,蕩起漣漪翩翩。這首革命戰士在嚴刑拷打下寫的《我的“自白書”》,此“自白書”非彼“自白書”,這是革命戰士成崗對國名黨特務的嘲諷!,他讓多少後人都為之動搖,震撼!1949年10月28日,革命戰士成崗被惱羞成怒的國名黨特務,走狗殺害,年僅26歲!他以自己的生命履行了黨的職責!

回首往昔,拷問今天。身處安逸社會的我們是否已經忘了什麼叫英勇,什麼叫堅貞?以往,大街上發生了什麼糾紛,大家都會去搶著拉架,現在的人兒呢,卻只知道看熱鬧不嫌事大,那個手機在那錄視訊,圍了一大窩的人,卻沒人去拉一把。這種社會現象讓人心痛啊!

今日的幸福生活,是否讓我們淡忘了血與火的歷史,是否麻痺了我們的精神?重讀歷史,重溫豪情,我要感謝《紅巖》,是它讓我明白了要做真人,做英勇堅強的人!

讀《根鳥》有感 篇20

讀後感 ,927字

《根鳥》是一本感人至深的書籍,講得是一個令聽者動容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夢的傳奇故事。我合上這本書《根鳥》,心中不能平靜,我為根鳥的遭遇感到痛心,為他追尋夢想的勇氣而感到佩服,根鳥这個堅毅、善良、不放棄的人物深入我心。

因為一個夢,根鳥開始了尋找女孩的路,為了夢想,他堅強的面對困難,為了夢想,他執著的向前探索,為了夢想,他執著的不肯放棄。14歲的根鳥,因為去打獵遇到了一隻白鷹,看到了白鷹腿上一個女孩求救布條,布條上的事進入了他的夢中,醒後他想尋找解救那個女孩。從此他的生活改變。他離開家獨自走過荒漠,草原,大山,村落,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虛偽的長腳、狡詐的金毛、冷漠的班主……品嚐到了旅途的寂寞、艱辛,飢餓、寒冷、疾病,各種各樣的誘惑、時時刻刻地折磨著他,他也曾經徘徊過,恍惚過,但他從沒有放棄過。最後,終於見到了夢想中的大峽谷,那是一個比天堂還要美麗的地方。

根鳥的不放棄令我深思。米南德說“誰有經歷千辛萬苦的意志,誰就能達到任何目的”。執著的根鳥不畏磨難,終於到達了自己想去的地方,經歷了重重磨難,才得以成功。他使我想到了貝多芬也是這樣,他失明失聰,卻譜寫了流傳至今的華美篇章;司馬遷也是這樣,他關押獄中,卻書寫了《史記》這著作;史蒂芬霍金也是這樣,他全身癱瘓,去堅持探索出科學的奧祕;屈原也是這樣,他慘遭宮刑,卻完成了千古絕唱《離騷》……他們都可以堅持不懈,那我呢?想到這裡,我不禁有些羞愧,我做事情,總是半途而廢,比如我滿腔熱血的去學習了古箏,可是一個月以後,便沒了熱情,被枯燥的練習,磨疼的手指給打敗了,就鬧著不再學了。比如做數學題時一時半會想不出來,就不再鑽研,找別人講給我聽。手指的疼,練習的枯燥,與根鳥所遭遇的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我也應該堅持下去,既然做了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好。一件事情,一旦著手,不達目的,絕不罷手。

《根鳥》教給我要不放棄,向目標前進,《根鳥》也教給我要有夢想。同時,《根鳥》還教給我在生活中,要有雙善辨的眼睛,要提防像金毛,長腿這樣的壞人,還要禁得住誘惑,不誤入歧途。《根鳥》使我在夢幻中游走,在真實中體驗人性,主人公根鳥給予我很大的啟迪,我會像他一樣執著的追尋夢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