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永流傳相關作文20篇

經典永流傳 篇1

高二作文 ,708字

前人經典富集,對於經典,是順應時代改編,還是保持經典原貌,眾人意見不一。

近日網上流傳著一首經典兒歌的改編版,由“馬路邊撿到一分錢”變為“馬路邊撿到一元錢”,網友對此改編褒貶不一。有人認為改編順應了時代發展,在“一毛錢”都難以見到的當下,歌曲的確是過時了;也有人認為歌曲中宣揚的“拾金不昧”精神並未過時,應存其原貌。在我看來,後者的觀點才是對待經典的正確態度。

經典,是前人在特殊時代背景下創造並流傳至今,具有豐富精神內涵的作品。經典之所以得以流行至今,在於其雖然是在特殊時代背景下創作出來的,但是其核心無論置於哪個時代,依然散發熠熠光輝,依然能起到精神引領的作用。經典的核心才是我們應看重並且流傳的。因此,在前人經典富集的當下,眾人不能侷限經典的形式,而是應守其核心,才能實現經典的永流傳。

在此次歌曲改編事件中,也有不少支援改編的人,認為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一毛錢都難以見到是現實,應順應時代把歌曲中“撿到一分錢”改編為“撿到一元錢”。誠然,其出發點是與時俱進,但如前文所說,經典的核心遠比其形式重要,只要“拾金不昧”的精神核心仍符合時代的要求,歌曲就永遠不會過時。

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傳承經典的過程中形式的重要性。近年來大火的文化類節目,如《經典詠流傳》《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等,無一不是在保證了經典核心的前提下,創新了形式而得以實現經典的流傳。因此,在經典傳播的過程中,我們也應善用“形式”,以符合時代,符合大眾需求的“新形式”來傳播經典。

好比商品,在購買時我們終是以質量為優先參考標準,商品的包裝固然能夠提升商品外在形象,但終無法作為唯一的參考標準。守經典核心,傳時代經典,是為經典最好的流傳。

觀《經典詠流傳》有感 篇2

觀《經典詠流傳》有感 ,573字

今天,學校組織全體學生觀看了央視的一檔綜藝節目《經典詠流傳》。這是一檔音樂詩詞類的節目,是將古詩詞和部分近現代詩詞配以現代流行音樂,帶領觀眾在藝術家和歌手的演繹中領略詩詞之美。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中國音樂學院院長王黎光,著名主持人曾寶儀,著名音樂人庾澄慶共同組成鑑賞團,一起來為觀眾解讀經典背後的文化內涵。

第一位出場的經典傳唱人是王迅。他將我們從小就熟背的《詠鵝》唱的活潑可愛,令在場的觀眾都非常喜愛,讓我感受到了詩詞與音樂巧妙結合後帶給我心靈上的震撼。

第二位出場的經典傳唱人是著名的詞曲作家谷建芬老師,古奶奶用了十二年,克服重重困難將《遊子吟(next88)》、《敕勒歌》、《春曉》等一些經典詩句譜寫成《新學堂歌》。十二年裡,古奶奶先後失去兩位親人,但她仍然堅持創作,這份堅持,這樣的毅力值得我們後輩學習、更值得我們尊敬。張衛健演唱的《真英雄》添夾著楊炯的《從軍行》展現了男兒保家衛國的決心和勇氣。

通過觀看這期節目,讓我真正感受到了古代詩詞裡蘊含的不一樣的美。千百年來,人們用自己的智慧將美好生活以詩詞的形式呈現給後人,詩詞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一壺濃茶,一杯美酒,一朵鮮花,一棵小草所蘊含的詩情畫意不僅給我們帶來心靈上的震撼,讓我們對美好的生活更加嚮往,同時也激勵我們為了將來的美好生活去努力、去拼搏。(指導教師:郭丹)

《經典詠流傳》觀後感 篇3

《經典詠流傳》觀後感 ,504字

現如今科技如此發達,電子產品鋪天蓋地的闖進我們的生活。閒暇時間總想逛逛淘寶,刷刷朋友圈,打打遊戲,熬夜追劇。直到看了《經典詠流傳》才讓我對詩詞有了全新的認識。

一提起詩詞,多數人都會想起小學時我們在課堂上搖頭晃腦背誦的一首首古詩。可是,當時的我們也僅僅是將詩詞背下來而已,並沒有真正理解詩的意境。今天,當我們以現代文明的形式,用現代歌曲來演繹詩詞的意境,才讓我對詩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一位耄耋之年的老藝術家—谷建芬奶奶用十二年的時間譜寫《新學堂歌》,孩子們天籟般的聲音在耳邊激盪迴旋,每一個字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如精靈般敲打著孩子們純淨的心靈,陪伴著孩子們成長。當現場所有的人向古奶奶致敬時,音樂響起的一瞬間,我的心靈也為之震顫,內心不由自主產生敬佩和感動。一個人用自己的力量讓人從內心體會到快樂,這就是“匠心”精神,值得我們為她鼓掌,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龔琳娜和其愛人老羅也讓我心生敬意。一個土生土長的外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憑著對編鐘的熱愛,去探索、去研究,即使這樣的研究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成功,但是,他們因為熱愛為音樂的探索付出的努力,就值得我們所有人為之讚歎!(指導教師:郭丹)

《經典詠流傳》觀後感 篇4

《經典詠流傳》觀後感 ,5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