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時代相關作文20篇

破碎的時代 篇1

破碎的時代作文100 ,1179字

停下來,看看我們的生活,碎片化的時代入侵我們的生活。人情漸漸淡漠,機械滲入了我們的生活,傳統思想離我們的生活愈來愈遠,淡出了我們的生活。

其實,我們作為學生,還殘有這種傳統的思想,我們現在所做的,必須是要把這種思想發揚光大,讓它永遠活在未來每個人的心中。

生活中最常見的傳統思想便是書本,當厚厚的書本捧在你的手中,我會感受到這本書中沉甸甸的知識,翻過一頁又一頁的紙時,我會感到內心十分的充實,因為一頁又一頁的紙告訴我我已經認知了一頁又一頁從未感受過的趣味與滿足。從第一本書《格林童話》到現在所讀的《四世同堂》,每一本書都教會了我不少做人的道理,見證了我的每一次成長。

可是,為什麼?這麼美好的書,這麼美好的東西,為什麼會被漸漸的遺忘,有人回答,現代的科技這麼先進,電子產品已經取代了書本,電子產品包含了世界千千萬萬的書本,也比實體書便宜,20元的實體書在電子產品上只賣0、2或0、02元,比起實體書電子產品更薄更輕盈,它有著與實體書同樣的知識。如果我說少了紙的感覺的話,現在又推出了一款仿紙質書本樣式的電子書。可我說,這不是書,這絕對不是一本真正的書,它再智慧也抵不過一本書的一頁紙。我為什麼會這麼想呢?那是因為一件事……

當時,我還沒上初中,小區門前幾乎每天都會有一個老爺爺,長著花白的長鬍子,滿是皺紋的臉嚇哭過不少的小孩。他是個賣書的,那些書又老又破,紙頁都發黃了。每次放學,我和幾個同學都愛來這兒買些書,因為那兒有我們從來沒有聽過和見過的書。那兒的店主老人很愛講他的故事,我記得有一個故事,我記得特別的清楚:

那是一年冬天,處在黑龍江的老人正等候著兒子的電話,兒子前幾天跟他打電話說他可能會回來一趟。於是,老人等了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直至凌晨兩點,兒子還沒有回來,這時,一通電話來臨,老人接起了電話時帶著開心的表情,可這電話打完後,老人滴下了眼淚,手中握著的那本有塗鴉的書上有一句話,上面寫著:爸爸,媽媽不在了,我來當媽媽陪你。後面畫著一個大人牽著一個小孩開心地笑著。只不過,他的眼淚浸溼了小孩與大人。兒子加班,不會回來了。他的兒子現在有出息了,在外地工作,非常的忙。老人家中擺滿了小時候與兒子的書,每本書上都有塗鴉,每本書上的塗鴉都包含了一個兒子對父親的愛,書皮上每一滴淚痕都包含了老人對兒子的思念。

我們聽完故事後,體會到了老人的情感,我們買回去了三四本書,那些書都包含了情感。

那個時候,書和情感是連在一起的,可電子產品的出現,剪斷了這條想,它將它們分散開來,所以,電子產品上再便宜的書我都覺得不值。

分散成多個的生活並不是壞與好的區別,但我們要懂得分清黑與白,不要讓尖銳的玻璃刺傷自己。

停下來,回憶回憶,自己是否曾經擁有過完整的生活,現在是否被時代的“進化”打碎了。現在的世界的確美好,但這個美好的代價是什麼?現在的美好真的比那個時代重要嗎?

“破碎”的時代 篇2

“破碎”的時代作文1 ,1074字

倘若將你置身於一個燈光恰到好處,靜謐而又舒適的咖啡廳裡,腦海中的桌面上想必擺著的是一杯香氣四溢的咖啡,一枚精美的書籤靜靜地躺在如花朵般翻開的書頁旁,放下書,端起咖啡,細細品一口,咖啡的苦澀刺激著味蕾,方才故事中的情節在腦海中一遍遍的回放著,伴著濃郁的咖啡香,久久沒有散去……這樣悠閒地恰到好處的慢生活本應如貝加爾湖般的平靜,卻因一聲手機鈴聲如一顆從天巨石般打破了安“鏡”的湖面,從此掀起一片波瀾,原本圓滿的鏡子也因此四分五裂的化作了“碎片”。

時代在發展,人類在不斷的進步,同時也有太多的東西被資料化所取代,正如上述的假設,有太多事物開始變得碎片化。“碎片化”涉及著各式各樣的領域,從社會媒體到日常消費,再到與我們最為息息相關的學習閱讀,“碎片化”正在一點點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媒體是碎片化傳播的途徑之一,在這樣的一個大資料時代中,媒體的聲音固然是不可忽視的,有時候他甚至可以壓過你內心的聲音。它就像是病毒,在不經意間侵蝕著你內心的真實,你的所作所為並非是你的所思所想,我們都像是社會的傀儡,被無形的網線操縱著生活。仔細算算,每天你的雙眼盯著螢幕的時間是否遠遠要超於你面對家人的時間,只是肩並肩上的坐在沙發上都不曾開口說一個字,什麼事是不能在鍵盤上敲打出來呢?或許是這樣吧。真的是這樣嗎?

然而這個名為“碎片化”的病毒的蔓延並未止步於此,對於學生來說,這樣“病毒”滋生了一批“標題黨”,所謂“標題黨”是指在不曾瞭解過一件事物之前,通過標題來判斷其好壞。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是單憑這一點來決定是否繼續瞭解其內在實在有失理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是不錯,可是敗絮的外表下也許也會藏著金玉的內在。一本真正好書不一定得到所有人的認可,特別是有權威的人,若權威人都持了否定的態度,那麼你是不是也會因此而放棄對它深入的執著,也就是這樣,在一次次中,我們錯過了多少佳作。社交網路的興起更是蔓延出了碎片化的寫作,短短几字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看似是古代文人才會有的高超手法,實則非然,字數不多,營養也不多,胡亂的拼湊,網路潮語的盛行湮沒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碎片化,有缺點,自然也有優點,由短句,斷句組成的碎片化的文章更富有現場感,更有節奏感,也算是一種文學的美感吧。因此對於碎片化生活的優劣與否,並沒有確切的定論,碎片化寫作趨勢是現代人浮躁心態的迎合,它在一定程度上衝擊了傳動意義上的寫作模式。但是對於這樣一個隨著時代發展自然而然產生的後果更多的是應該先認可其存在的合理性,其次要更客觀的看待他在整個媒體和寫作中的地位以及隨之的衝擊力及影響力。

支離破碎的時間 篇3

支離破碎的時間作文8 ,814字

時間,像玻璃一樣破碎,當它們拼接在一起時,像一面鏡子一樣照射出所過去的。一段段故事會映在你的腦海裡,但你一個簡簡單單的舉手的動作卻不會,所以說記憶中的時間是破碎的。一個小天使自從出生後就是整個家的歡樂之源,過了幾年小天使長大了,上學了,他在父母的寄望下成長,又過了幾年,小天使成年了,他有了自己的事業,自己的家,父母老了,又過了幾年,小天使變成了一個真正的人,有了自己的小天使,等小天使自己的孩子長大了。他就老了……一個人的時間就像如此分成了一個個階段,人就如此,不斷地走……時間難道不是破碎的嗎?

每一年,有假期,有工作日,每天往返的過著,但每天都像一個人一樣有一個人的意義,一天也有一天的意義,意義是不同的,同樣的事情在同樣的地點,也有同樣的情緒,是同樣的人,同樣的動作,同樣的話,這一切是多麼荒謬,這是絕不可能發生的,所以,每天都意義非凡的。時間難道不是破碎的嗎?

每天,有早上、中午、下午和晚上,早上是工作的,中午是吃飯,散步的,下午是休閒的也可以是忙碌的,晚上是睡覺的,一天天不是這樣結束的嗎?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一步一步地走,時間難道不是破碎的嗎?

每一個小時,你都不會幹同樣的事,一會兒幹這個,一會兒幹那個!無論是睡覺還是工作,流去的時間都是不一樣的,每個小時都會有一件讓你值得回味的事,讓你一整天去回味,就算是睡覺,你大腦皮層的淺意識也會不斷地像錄音機一樣回放只是你毫無意識,因此,時間難道不是破碎的嗎?

每一分鐘看上很短,但是它是可以拼接的,六十個一分鐘加起來就是一小時,既然有分鐘這個單位,那麼不用我多說,科學家早已證明了時間是破碎的,不然為什麼要有一分鐘,而不是隻有一小時,其實是想告訴人們時間過得很快,要珍惜時間,一分鐘很短,60個600個。1600個一分鐘就非常可怕了,破碎的時間還告訴了我們光陰是如此短暫。時間難道不是破碎的嗎?

破碎的時間組成了一個完整的人生,人生意義何在,在於看透這破碎的時間。

縫補破碎的時間 篇4

縫補破碎的時間作文5 ,519字

隨著世界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資訊化越來越離不開它。

生活中資訊化隨處可見,手機上的微博、微信,電腦上的遊戲、八卦等等。它們在為人類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負面的影響。人們在許多時候都會從事情中找出一些破碎的時間去上微信刷刷朋友圈或上淘寶去看一看買一買。這樣雖然可以放鬆但是時常會放鬆過頭而忘了自己本來該做的事情。放鬆時間過長從而無法按時完成任務。

就連出門遛狗都要帶著手機,邊走邊玩,等個公交也要拿出手機不管幾分鐘都會去玩。

如果把這些破碎的時間去做有意義的事情的話可以剩下大量完整的時間去做你喜歡的事情,不會再像這樣的破碎的時間拼起來不盡心的事也不會去做。

比如一個學生做完一樣作業大約要6個小時,而他沒1個小時休息10分鐘的話不但短短的10分鐘他沒能玩的很盡興而且這樣做出的作業效率一定極其低下,因為他一定想快點寫,寫完就可以去玩手機了!

當然只要能好好管理自己的時間就能把原本破碎的時間重新給集中起來。

定一個表格,嚴格按照表格上的時間去行動,不能超過一分鐘,這樣的話就能做到合理的作息。可以讓我們養成一個遵守時間的好習慣和能讓我們更合理的分配時間。

總的來說,只要你願意去做就一定會成功,只要你願意去想就一定可以努力去實現。

破碎化的時代 篇5

破碎化的時代作文90 ,929字

如今的時代,繁忙,已成了大城市的標籤。像一個個高能的馬達,在城市中的每一個人每天都在庸庸碌碌的生活著。忙碌的人們,每天的生活都和一樣東西掛上了鉤—網際網路。在這個網路橫向發展的時代,電子產物,無疑是給人們帶來了許多便利。但真的只有便利嗎?網路,把人們的時間截斷,將人們的生活改變,甚至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產生了巨大變革。讓這個時代,變得破碎化。

時間,往往在不經意間,被偷偷截斷。雖然描述起來很複雜,但是其實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你想要專心致志的暢遊在書的海洋時,你會被那響起的手機鈴所吸引,從而把書丟到了一旁;當你想要上網查詢文學資料時,你會被那裝飾得五彩繽紛的網站連結給悄無聲息地吸引走;當你在聚精會神的想要攻克難題時,又會被那父母玩手機時外放的聲音吸引住,導致無法專心。就是這三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悄悄地讓你失去了讀一本好書的機會,失去了增長學問的契機,又失去了攻克完難題後自我陶醉的喜悅。就這樣,網路將我們有意義的時間給悄悄碾碎,讓它顯得無比破碎。但回過頭來想想,其實這些時間並不是被我們拋棄了,而是它就在我們被網路深深吸引時,毫不猶豫的拋棄了我們!

人們在一天中頻繁的使用著網路技術,雖然網路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少便利,但相對的,也讓人們的生活變得空虛無比。現在的“低頭族”日益增多,在上下班的路上,最常見的現象,就是所有人都低著頭,沉浸在網路的世界裡。舉個例子,在路上,就算是遇到關係再好,再親密的人也不會有一次交談,一句話,甚至是淡淡的一句“你好”。因為人們都毫無察覺地被網路披上了一層濃厚的妝,走在路上,不會有人認得出你,你也不會認得出別人。就這樣無限迴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個城市,這個社會,甚至是這個時代,都會被披上一層暗淡的紗,雖然繁華,但卻會顯得毫無生機。就像一具巨大的機器,永遠按照指定的設定單調地反覆工作著。一直是一副外表光鮮亮麗,但其實內部空洞虛無的虛偽景象。

雖然現實是無比殘酷的,但我們還是抱有著那渺茫的希望。我堅信,終有一天,我們會掙脫網路的枷鎖,找到一所安樂,祥和的心靈的庇護所,重拾我們原本的那份熱忱,那份溫馨。期待著,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在那純潔清澈的彩虹之巔,沒有空洞,沒有虛偽,重新坦誠的相遇。

碎片化的時代 篇6

碎片化的時代作文70 ,758字

談到碎片化的時代,首先想起的就是隨處隨地的人人手中都拿著的那個手機大家都在網上獲取了很多的訊息,但是都沒有深刻的記憶,以至於得到的訊息都是碎片,過了就不記得了。

碎片化時代的表現就是大家都在生活的空隙得到資訊,具體的表現就是:在吃飯的時候瞄一眼電視,走在路上看看手機……等等等等就不多說了,但這樣壞處有很多記得不清楚,過了一會兒就忘了;新鮮事太多了,以至於注意力匱乏;文件多一點了就沒心思去耐心的讀完等,好處也有,讀的東西多了,短時間內記得的東西也就多了,談資也就多了,那又有什麼用呢,在別人面很有文化的樣子,時間久了,忘了之後呢,還不是原形畢露。每天都在網路,手機,電視上得到一些不完整的資訊,似乎所有資訊得到的都是那麼簡單容易。

那為什麼會形成碎片化時代呢,智慧手機是“罪魁禍首”,它們把我們從通訊困難中解救了出來,然後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手機簡直變成了有些人身體的一部分了,很多人手機沒電的時候,簡直像是自己沒血了,心臟不跳了一樣,如果讓他們把自己的血充進去,他們肯定答應。原來用於戰爭的網際網路,現在什麼地方,都有它的身影。人們現在與外界交流,基本不用嘴了,而都是用自己手裡的一塊發亮的螢幕。正是網際網路把我們帶進了碎片化時代。

毫無疑問,我們現在已經進入碎片化時代,那我們就要去解決它。既然是碎片化時代,那我們就應該要去粘合它,粘合它,要找到工具。朱熹說過”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所以就用互聯網裡的工具去解決,百度百科之類的,它們把資訊都整合在一起了,我們可以多在這些地方看看,瞭解東西。在別的地方看到了什麼,去百度百科裡多查查,重要的,有用的,就多看看,記下來。

總而言之,碎片化生活會使我們漸漸的遠離親人,遠離健康。因為有了如此輕鬆的方式,我們尋找知識就十分輕鬆,來的很輕鬆就會讓我們不去珍惜了。

碎片化的時代 篇7

碎片化的時代作文80 ,778字

在今天這個碎片化的時代中,人們的時間被逐漸分割成為一塊塊細小的碎片。我們早上被微信的提醒鈴聲吵醒,一邊吃早飯一邊刷微博,無聊時躺在沙發上看QQ……這些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早已不足為奇。我們被埋沒在實時新聞,娛樂圈八卦,各種廣告中,因此,我們瞭解了大量的資訊,這些資訊每天都多到足以撐破我們的大腦,但過了幾天這些資訊又會被新的資訊所替代,就像大的掛曆,寫著今天日期的那張紙,到了明天早被扔了。而真正留下來的資訊又只有多少?我們就在這無休止的替代中,過著碎片化的生活……

在日常的學習中,閱讀中,工作中,做任何事情中,我們往往會被手機突然彈出的一條資訊所吸引,而每條訊息的標題總是寫的很誇張,讓人總忍不住想去看,而在文章的末尾,又會有更多的訊息等著你。等你把要看的都看完了,你發現時間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很久,而你原本要去做的事卻沒有做。而在你看的這幾分鐘內,你收穫了什麼?無非就是了解了更多的訊息,而訊息總是虛虛實實,有的連真假都不知道,也就是說你花費了你寶貴的生命去關注一條假的訊息,這就是虛度年華!大家都說浪費糧食可恥,浪費餐巾紙可恥,難道浪費時間就不可恥嗎?這些碎片資訊雖然在某種意義上充實著我們的生活,但同時也在將我們的生活分割成越來越小的碎片,使得我們無法靜下心來去幹好一件事

除了一些訊息,很多軟體也充斥著我們的生活,雖然不得不承認有些軟體成了我們的好幫手,便利著我們的生活,但我們更多看到的是一些遊戲軟體,就像毒品一樣,想戒也戒不掉。人,天生愛跟潮流,你玩遊戲我也玩,你充值我也充……就像一場可怕的瘟疫迅速擴散。

在今天這發展迅速的世界中,至少在今天,沒有碎片化的生活是不可能的,我們也不可能不發展科技,科學發展總會有弊端,但科學發展的貢獻確是巨大的,所以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中,我們應該努力不被幹擾,認真做好每件事,努力讓自己的生活不被碎片化!

碎片化的時代 篇8

碎片化的時代作文90 ,900字

時代在變,如今城市和農村的生活逐漸開始變化了。就拿我們傳統最熱鬧的節日過年來說吧,有些人在鄉下住久了,都到城裡定居了。而有些城裡人,反過來更羨慕鄉下的空氣和有機食品。來到鄉下和家人團聚,全家一起看春節晚會,一起放放鞭炮,一起看著美麗的煙花。在春節晚會播出時,我們都忘不了在群裡面搶紅包這件事,誰手速快,搶到了一個要麼兩個,那別提有多高興了。有時間再去鄰居親戚那串串門。在過年時,我最高興了。而城裡人,看看春晚、吃吃零食,一邊聊聊老人在鄉下過得怎麼樣,有空的時候,還搓一搓麻將,雖然說城裡已經不讓放鞭炮了,但是過年味還是很足的呢!這碎片化的時代也是令人異樣的溫暖!

雖說這個碎片化時代不錯,但是對於某些事來說,也是一種“災難”。我喜歡看書,是一個十足的“書呆子”我喜歡在書店裡逛遊,那時間對我來說,是最美好的時候了,但是發明手機時就有在手機上看書的軟體了,我就特不喜歡這種,雖然說這也代表科學在進步,但是我所說的這種神遊就不存在了,看書不僅是為了懂知識,還有就是有讀書這種樂趣,我認為在手機上讀,不僅傷害了視力又沒樂趣,不如在書店逛逛,更有韻味。這個時代就是這麼冷淡!

大家都肯定玩微信和QQ吧,我不得不說科技真發達,在老上海,他們肯定不知道手機是什麼,寫一封信都要好幾天才能收到,現在的通訊刷刷刷一秒鐘不到就能收到了,厲害吧,如果想誰了,點一下視訊聊天,就能看到真人了,這是我們中國一項偉大的成就。雖說好,但是有些人會入迷,沒事時就拿出來看看朋友圈,微信只是一種通訊的方式,剩餘的時間我們可以看看書籍,不要天天盯在手機和電腦上哦!

如今的世界上,網際網路是大家必不可少的一網路,現在的天貓啊,淘寶啊,京東啊,1號店啊,全都是在網上交易的平臺,這是近幾年才發明出來的。現在網上的東西應有盡有,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再也不愁什麼下雨天,颳風天,可以不用出去,幾天就可以送到家裡了。還有就是餓了麼什麼外賣,在這出來的時候,我也非常驚訝,竟然可以這樣,網上點一點不出門,1小時之內,馬上就到了。

這就是當今的社會,科技發達。碎片化生活有好有壞,但是,對我們來說,碎片化的生活無數無刻不在影響這我們的心態與認知!

碎片化的時代,碎片化的生活 篇9

碎片化的時代,碎片化 ,856字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網際網路來到了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隨之而來的則是“碎片化”這個新名詞,就像是一種傳染病似的,它蔓延到了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網際網路猶如一把無形的刀把我們的生活分解成碎片。碎片化無時無刻影響著我們,也把我們引上了一條沒有回頭的路。

狄更斯在《雙城記》的開頭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我想,用這句話來形容當今碎片化的資訊時代真是再好不過了。與二十年前的生活相比,如今我們的生活不再由固定的時間表所框定,而是由碎片化的時間段所組成,在這些支離破碎的時間段裡,我們閱讀電子書,上網購物,刷社交軟體。類似於此碎片化的事務可以隨時開始隨時結束。

碎片化的生活使我們習慣於碎片化思維。當接踵而來的事務讓我忙得暈頭轉向時,閱讀新書所帶給我的那份新鮮和喜悅也在被慢慢沖淡,帶著油墨香味的紙質書慢慢淡出我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薄薄的電子書閱讀器。閱讀成了填補碎片化時間空白的工具。可能才看了半章內容,就被其他事物打斷。如此下來到了書的最後幾章,前文的情節便成了一些碎片般的片段,殘留在大腦中,我打著學習忙碌的幌子,看著劇透情節的文章,末了,慶幸地告訴自己:“看,你又讀完了一本書。”過了十天半個月,這本書便被我漸漸遺忘。

讀到這裡,你也許會想,是否碎片化真的會如瘟疫般摧毀我們原來的生活方式。然而,現實證明了不是。在這個資訊量大爆炸的時代,網際網路,作為把我們生活碎片化的“罪魁禍首”,卻也在各行各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提高了生活質量,促進了辦事效率,推動了社會的快速發展……很難想象失去網際網路之後我們的生活會是怎樣一種混亂的景象,整個社會是否又要倒退一百年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還好,這一切並沒有發生,我們依然順應著這個碎片化的時代,“我們的前途擁有一切,我們的前途一無所有。”網際網路時代,前方的路模糊而又清晰,我們不知道下一個碎片化的片段中應該去做些什麼,但我們知道碎片化的時代已經無法扭轉,我無力去抨擊什麼,或許碎片化,這個矛盾的新名詞,便是人類發展到現在的必經之路吧。

在這碎片化的時代 篇10

在這碎片化的時代作文 ,51字

碎片化的時代 篇13

碎片化的時代作文10 ,1051字

當今的社會,用碎片化作為代名詞最合適不過。那麼什麼是碎片化呢?官方的解釋是:“碎片化”一詞是描述當前中國社會傳播語境的一種形象的說法。

我們也可將“碎片化”理解為另一種“多元化”。大量良莠不齊的資訊通過各種方式流入,以及生活的單調匆忙和瑣碎,使我們的生活四分五裂。

曾經的報紙已被騰訊新聞所取代,成為獲取資訊的新途徑;紙質書被Kindle所接替,成為閱讀的新模式;購物也轉實體店為網上淘寶、京東、天貓等,成為購物的新方式;社交也從面對面的交流、簡訊、電話變成更簡單直接的qq微信,成為社交的新時尚;餐飲也從去飯店變為更方便快捷的外賣,成為更省時省力也更受人們歡迎的新潮流……這些都是碎片化時代與往常的不同之處,碎片化的生活貫徹在我們身邊。

手機等電子裝置成為了人們不可替代的娛樂和消遣方式,成為了人們的新歡。地鐵上人們無一不在抓緊時間盯著手機螢幕,用平板看著某部熱門的肥皂劇或者老套的綜藝;公司裡工作時也無一不依賴電腦;在家裡,無論老小不是盯著電視長笑,就是刷著微博看著朋友圈。

在這樣一個時代裡,人與人的交流也越來越稀少。朋友、同學聚會時多在拍照發朋友圈,而王者開黑也已經成為了常態。家人團聚時,曾經的歡笑言語已經越來越罕見取而代之的還是人手一個的手機,交流什麼的幾乎是不存在的奢望。

就這樣,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只會是某某明星又如何了,誰誰又出新歌了,什麼電影新劇好看,王者又出新英雄了……這樣的話題。

海量資訊與注意力轉移之間的矛盾,使我們對於真正有效的資訊往比較容易忽視或者瞭解的不夠徹底,似如蜻蜓點水、淺嘗輒止,看了卻沒有解其真諦或者根本就沒有印象。

但是在這個誘惑極多的時代,能夠不忘初心的存在,並且合理地應用碎片化的時間和優勢,也是有很多好處的。

假設主人公林某“虛構”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她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生活,並且能很好的把碎片化的時間利用起來。每天早上她乘地鐵上班,這時她都會用“百詞斬”來背背單詞;中午她總是用“餓了嗎”“美團外賣”點外賣,節省了時間;下班後回家路上她總是利用騰訊新聞瀏覽時事新聞,增長知識;到家後她利用空閒時間閱讀,利用淘寶購物;睡覺前也總是會聽會兒歌,放鬆心情。

碎片化的生活中,我們就應該利用瑣碎的時間加以學習,積少成多。比如總是可以在公交車上看到忙碌的高中生,抱著厚厚的詞典,利用著空閒的碎片化的時間學習。

事實證明碎片化的生活有利也有弊,不可一概的否認。願我們能合理利用這個時代的碎片化,為我們帶來方便快捷,和更加多元化的生活方式。

碎片時代的迷茫 篇14

碎片時代的迷茫作文7 ,766字

時代的改變總是潛移默化而難以察覺,當網路網際網路大行其道之時,人作為渺小的單獨的個體忽然之間發覺自己已然身處碎片化時代的漩渦中,迷茫叢生。

不知道是碎片化的閱讀好還是沉浸下來的閱讀讓人更加受益?誠然,碎片形式的閱讀極大的利用了時間,也許是閱讀“雞湯文學”或是著作的一小章節,片刻時間的高效利用填補了那片空白。可是這也反應了人們也不在經常能有大段時光了。當人漸漸沉浸於閱讀之時,可以獲得更加深刻的思考與樂趣,這終究也是碎片化閱讀無法給予的。前者的高效與後者的充實讓我們難以抉擇,兩者雖非對立,可其代表的思維方法卻是如今順應潮流的快節奏的碎片化與象徵逆流的慢節奏。兩者的選擇會不斷地影響著我們的心態和認知,選擇如何閱讀已讓我們迷惑,那麼選擇怎樣的生存認知方式就更加迷茫了。

碎片化歸根結底是源於社會的快節奏使我們空閒完整的時間也碎片化了。人們變得原來越忙,生活留給自己的也許就只有上下班通勤那麼些許時間供我們消遣。而這些行為都是被動地施加於我們身上,正因為如此講究慢生活的北歐國家芬蘭製作了一部講述釣魚故事的紀錄片,長達十幾個小時,通過影片的形式向觀眾傳遞正在式微消亡的慢生活,引發了人們極大的喜愛與共鳴。我們都是時代與社會這部機器上的一個小小的零件,我們緬懷過往的生活方式,可畢竟太渺小,倘若選擇原本的慢生活,又會擔心自己與社會格格不入而最終被從這部機器上拆卸下,棄置一旁。

碎片時代的迷茫即包含著對於具體事務例如社交,閱讀,甚至時間的利用方法的迷茫,更代表了在時代轉型時,從慢生活到快節奏生活的變化使我們在兩者中搖擺不定,兩者都有各自的好處,可原本習慣舊式慢生活的人想必一時無法轉為快節奏的碎片化方式,這讓我們更加的迷茫。

時代的腳步依然前進著,過舊的事務終究敵不過新生的碎皮化生活,但小到個體,大到社會的迷茫仍會在每個方面存在著。

碎片化的時代 篇15

碎片化的時代作文50 ,551字

在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碎片化的生活已走進了千家萬戶。

購物時不用再跑到超市裡去,左手一個包,右手一個包,吃力地拿著。而可以直接到網上,例如:你想買包薯片,點進一家店鋪;想買包巧克力,點進另一家店鋪。不像去超市時需要以前買,完全可以在網際網路上分成幾個訂單。在網上,既不用出門,也不用擔心價格。網際網路中的“淘寶”、“天貓”等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在價格方面你既可以享受優惠,有時東西數量買得多,又可以享受到店家贈送的禮品。但網際網路並不是十全十美的,當你不用出門時,購買食物的數量和質量就不能百分百保證。比如:你讓快遞送一箱桃子,有些黑心商家,他會放些爛桃子混著。當你收貨時,發現桃子已經爛了,沒辦法吃了。你只能申請退貨。在食物數量和質量方面,大家出門去超市自行選購,就不會發生這種問題了。

當然網際網路也碎片化了我們的閱讀。我們在以前,如果你想閱讀一本書,是否有過這樣的煩惱:將一本書帶進帶出,十分不方便。實體書價格貴,捧在手上顯得太笨重了。但是,你有了網際網路,有了碎片化的閱讀,煩惱是不是就會緩解呢?只要開啟手機,關注你喜歡的作者,每天看一點他的作品,就可以碎片化的閱讀了。缺點就是,長時間低頭看手機螢幕會造成許多疾病。

碎片話的生活給我們帶來了方便,但人們也需要適當的使用,才能擁有健康的生活!

遇上碎片化的時代 篇16

遇上碎片化的時代作文 ,633字

有許多文章,隨著時間的流逝我都已經忘得一乾二淨了,唯獨一篇文章讓我久久難以忘懷,那是一篇由一位來自人民日報的作者蔣依寫出的文章,文章名叫《山果》。

星期天,我觀看了一篇名叫《山果》的文章在我媽都手機上,我看完十分感動,流下感人的眼淚,簡直是在暴風雨一樣,這個文章講的是一個名叫山果的女孩,她的媽媽病入膏肓,她爸爸叫她賣核桃賺錢,作者在一輛從北京出發到雲南的火車,遇到了山果,她揹著一個裝著核桃的揹簍,作者幫助了她。

讀了這篇文章,我頓時心中有千言萬語想說,看到這麼一個家境這麼貧窮的孩子,跟我比起來,我簡直就是在天庭,想想我早上要爸爸做早飯,基本上每件事情都依賴著爸爸,我都替我的這種行為深深感動羞愧,文章裡的小女孩無依無靠,什麼事只能靠自己,無論什麼難的事或者不難的事都得靠自己,

總之,我絕對要改掉依賴的這種壞習慣,我不會再讓我爸爸為我做任何我能完全做到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另一方面,文章裡的小女孩這麼貧窮,比起她,我覺得我十分富有,我還經常要求買這種很貴卻沒有任何用處的東西,以後我如果真的想買,我會好好學習,考上大學賺大錢。文章的那個女孩子可能連一個大桌子也買不起,還拼命什麼東西也沒有,我都替自己這種生在福中不知福而感到深深得慚愧,文章裡的女孩,什麼事都是自己,她也非常有孝心,她憑藉著自己的努力一天天地賺錢為母親看病,我祝願她能為自己的媽媽賺足夠的醫療費。

這篇短而富有教育意義的文章告訴我,做人要有孝心,還要學會獨立。這篇文章,我會永永遠遠地記住。

碎片化的時代 篇17

碎片化的時代作文80 ,836字

繁華的都市夜晚,黃浦江邊的夜景燈火闌珊,你是否知曉其實我們的生活早已被碎片化佈滿。那些夜景的美是由於時代的進步,電腦科技的高速發展操控著燈的絢爛……

的確,隨著20世紀末的電腦發明,到21世紀的電腦盛行,電腦顯然已經將我們的生活變得碎片化了。在眾多一般家庭裡,家家有WiFi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我們可以在網路上購物,讀書,看新聞,甚至學習。在眾口難調的當下,碎片化有了很大的可取之處。

歐陽修曾說過:“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利用碎片化時間寫出了值得反覆誦讀的文章與詩作。

再以看新聞為例,過去的人們沒有手機,沒有電腦,甚至沒有電視,只能依靠紙媒即是報紙閱讀來了解周遭近況。直至今日,生活的碎片化發展,人們可以通過網路來了解當下的政治實事,更有網路新聞為讀者建立論壇,提供他們熱切討論的空間。相信現在的下至幼兒,上至七旬老人都會使用手機看新聞,比起紙媒更加方便快捷。

可碎片化真的各項兼優嗎?我想這不盡然且不實事求是。碎片化的新聞比比皆是,他們鋪天蓋地而來,試問你所見的新聞是否已被添加了贅述,成為膚淺的代表,你自己都不明瞭。新聞客戶端會為你提供熱搜熱點,但這時候便顯得像是一個菜市場,沒有態度、沒有風格,閱讀體驗很差,呈現了碎片化的特點。

反觀紙媒,時常可以看見具有深度的報道,最後還會註上編輯姓名,以供提出異議。報紙是解釋性報道的代表,通常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工具,許多愛讀報的老人都喜歡剪下有用的一塊,貼上收錄,類似於學生積累好詞好句好材料那般,因此它是能與資訊並存的一大文體。

字典中,碎片化的含義是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資訊碎片化時代資訊碎片化時代即是指人們通過網路傳媒瞭解閱讀與以往相比數量更加巨大而內容趨向分散的資訊。

在我看來,儘管當今的資訊碎片化弊大於利,可這也正是社會進步的過度趨勢。只有通過大眾不斷改善,不斷修正,不斷避免,才能使得網路上不再有不負責任的言論出現,進而令碎片化的資訊成為與紙媒並肩的工具。

碎片化的時代 篇18

碎片化的時代作文80 ,846字

如今的年代都已經被網際網路所佔據,我們的生活逐漸被網際網路所碎片化。網際網路的出現造福了人類,給我們帶來了極多的好處。但好處的背後總會有一定的弊端。

網際網路流行之前,我們總會把一天的計劃都列出來,相應的完成它,中間總會有一定的休息,但不會把總體都破壞掉。

網際網路流行之後呢?總會發生這樣的事:在某一天早上,我們會拿起小本子,習慣的把一天的小安排寫在紙上,習慣的開始執行自己的計劃,可這時,我們的手機亮了,上面是朋友或者同學的訊息,我就會放下手中的任務,和朋友聊起來,聊完再看看新聞等等,不知不覺時間就溜走了,而我們的計劃卻剛剛執行。

剛剛升入高中的我們,回想起來,想的最多的是手機了吧!初中時,我們參加同學生日聚會時,我們總會掏出手機拍照,玩遊戲,在社交軟體上溝通,本來應該熱熱鬧鬧的生日,都變成時不時拿出手機看看訊息,看看時間,看看視訊,而悶聲不吭。直到踏入高中,我的手還習慣性摸摸領口是否佩戴紅領巾,才發現初中已經離我而去了啊。

身為青少年的我們,對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但我們沒有足夠的條件去看看外面,我們就選擇網際網路,但我們去發現瞭解的同時也會去找某些遊戲來舒緩我們的好奇心,到時候我們的注意力放在的是遊戲上,而不是去用網際網路發現世界。就這樣原本對我們有益的事,因為網際網路的強大而被碎片化。

我們已經習慣了網際網路對我們的便利生活。可再也沒有一整塊時間讓我們專注一件事情,思考一個問題,就連甚至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做,都有一定的困難了。

在網際網路的發展下,我們的生活都被對碎片化了,例如: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甚至是碎片化的社交。簡而言之,我們已經進入了碎片化的生活,在這碎片化的時代。

就是因為這碎片化的時代,很多人因為網際網路二患有拖延症,變成低頭族。對於我們來說,網際網路有利於未來和現在,可會影響我們的思維。

在這碎片化的時代裡,我們的生活被碎片化,就僅僅因為網際網路,我希望我們應該更好的利用網際網路而不是過度沉迷於網際網路中的假想,去放棄時間外面更好的風景!

身處碎片化的時代 篇19

身處碎片化的時代作文 ,848字

近些年我們似乎越來越多地聽到這個詞—“碎片化”。那麼,“碎片化”究竟是什麼?

當我們被現代社會的高速壓得喘不過氣來,我們一天又一天有限的生命被諸多超負荷的任務撕裂成無數個“程式”;當社交從一個下午的莊重會面轉變為聊天軟體上在一天的不同時間裡寥寥數語的問答;當獲取資訊的方式從一整版一整版的報紙轉變為一條又一條閃爍著電子光暈的螢幕上短小的連結……

我們意識到我們真真切切地置身於“碎片化”中。碎片化,原來是完整事物割裂存在的形態。

它帶給我們的生活許多改變。

當我們的生命被更巨量的任務填充,幾乎一天之中的每一秒都被精細地安排了用處,我們的生命被“割裂”了,但同時我們完成的事情卻大幅增加。

當我們的社交更多地從現實接觸轉變為虛擬互動,社交的情感性變弱了,社交的儀式性消匿了。但同時,社交的廣度增加了,社交的效率升高了。

當我們的閱讀從灰色的、白色的、原木色的紙張躍然而起、遁入虛空—進入充斥著數碼與演算法的虛擬維度,獲取來的資訊源淺而短記。但同時,資訊所涉領域如繁星四布,而其本身也變得浩瀚星辰一般體量巨大。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碎片化”作為社會發展的產物,作為時代的印記,也如世界上任何一事物一般有著它的兩面性。二十一世紀的天穹之下,有人深受其害,卻也有人受益其中。

而我們,應當辨證地看待、選擇地利用。

有學者指出,當今社會不同於傳統媒體主導的社會。在傳統媒體主導的社會,全社會的受眾都接受著幾乎是統一的、同一層面的資訊。而在今天,社會文化多元,維度相異,彼此相對獨立地存在並擁有著各自的受眾。因此,在今天,即使是同輩,可能也會存在交流上的鴻溝。“二次元文化”、“韓流文化”、“歐美文化”……不一而足。它們也將社會變成了“碎片化的”。

譬如社交,如果我們適當地結交各文化圈的朋友,那麼對於我們自身,可以建立更多元、客觀、廣闊的世界觀,也可以獲取更多、更廣、更深的資訊。這就是對於“碎片化”合理的利用。

而我相信,“碎片化”的可挖之處遠不止於此。

在這個閱讀碎片化的時代 篇20

在這個閱讀碎片化的時 ,1083字

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越來越透徹。是資訊將各個國家拼湊在一起,讓我們共同創造更好的明天;是資訊讓我們瞭解到更多知識,探索更多的未知;是資訊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但是,也是它導致了我們閱讀碎片化……

在這個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人也在努力跟上他的步伐,生怕被這快速的生活所遺棄,於是我們就努力工作、忙碌地工作,勤奮學習,忙碌地學習,以至於沒有一點時間給那些滿腹經綸的好書,她們只能在書架上孤獨地看著你,看著忙碌的你,看著根本不在乎她的你,看著寧願看電子書也不看她的你……

記得有一次,我和我的朋友乘地鐵出去玩兒,在位子上坐定後,我的女伴就拿起手機看電子書,我就開玩笑地說:“平時也沒看你那麼認真讀書啊,今天怎麼了,太陽打西邊出來了?”她笑著推了我一下,說:“這不是無聊嘛,況且這哪是書啊,這是電子書,比看書方便多了!你看我帶個手機就能看。地鐵到站了我還能立馬把它關掉,裝到口袋裡,我可不想冒著乘過站的風險帶本書過來看呢!”

會不會有很多人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而忽視書籍的呢?由於她不方便攜帶?由於她太容易“迷惑人心”?或許還因為每天的時間都被工作和學習所佔領,導致你只能抽空看些淺顯的電子書?也許人們把看書讀書看成了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一件簡單的事情,一件可以隨時拿得起放得下的事情,所以才去讀電子書,才導致了閱讀碎片化。

我喜歡讀書,喜歡那種摸得著文字的書,在這裡請允許我插入一段我的讀書往事……

在一年春天的清晨,我躺在陽臺上,藉著慵懶的陽光,讀著老舍的《四世同堂》,體味著二十世紀四代人在院子裡平淡卻又不平淡的生活,我漸漸走入了他們的世界,在一個小弄堂裡發生的事情,在整個北平發生的事,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時而為年輕人報效祖國的志向而興奮,時而為母親捨不得孩子離家而感到悲傷,我時而微笑,時而哭泣……我的情感完完全全地被這本書吸引了,導致媽媽叫我吃飯都聽不到。

這是我在電子書中所體會不到的感覺。在書中,當你聞著書香,翻閱著那一片片溫情的紙時,你的內心會有無限波瀾。在翻頁的那一秒內,你會有對前一頁的不捨和對後一頁的期待,當你不得不合上那本書時,還會有對書中情境的眷戀。而在電子書中,它是冰冷的,它只是碎片化地給你展現出書中的一部分,你可以隨時將它關閉,不會有任何眷顧。

其實,我並不是反對碎片化的閱讀,只是希望大家留一些時間給書本,去體會書中的奧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能給你帶來的不僅僅只有感情上的升溫,更多的是心靈的洗滌。在這個資訊“猖盛”的時代,抽一點點時間回到“過去”,去體會一下之前的韻味,不是很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