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文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百家文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641字

人貴勤奮

寒假裡,媽媽推薦我讀了《百家文》這本書,“勤奮”二字迴盪在我的腦子裡。

我自以為自己很勤奮,每天在學校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有時也能坐下來靜靜地看看書,和同學們交流學習心得也很有共同語言。可是,我比起《遠行千里為借書劉恕》,《映雪而讀的孫康》後,我不禁有點汗顏,和他們比我就差得太遠了。

在《百家文》中還有這樣一個小故事: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在會稽山大戰,結果吳軍大敗越軍。一位高高在上的大王一下子就變成了囚徒,可是越王勾踐堅定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他忍辱負重,帶著妻子為夫差當奴僕。終於,得到夫差的特赦。回到國中,他每天臥薪嚐膽,告誡自己不忘國恥。正是憑著這種“發憤圖強”的精神,勵精圖治數年,三千越甲吞了吳。

是呀,人若有“圖強”的精神,許許多多的難題都會給你“讓道”!以前老師在我的作文字上寫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怎麼啦?你的字又“喝酒”了,怎麼東倒西歪的!爸爸也時常嘆息:“你啊!別的都好,就是字寫得龍飛鳳舞!叫你橫平豎直,你就是左耳進右耳出!”一直以來,我很苦惱,也想寫端正些,可寫著寫著又“重蹈覆轍”—不知不覺中又潦草起來了。一天,表姐來我家做客,她一見我的作業又嘮叨開了:“你啊,與其長久的煎熬,不如痛下決心把字練端正。”於是,我買來了鋼筆字貼,開始練習起來。可是心血來潮沒幾天,我又似乎感覺到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現在我知道了自己身上缺乏一種持之以恆的“刻苦”精神。“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628字

讀了《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很多知識。比如:抗金英雄岳飛,愛國詩人文天祥,尊敬老師的顏回和好讀書的匡衡……

岳飛的大名我早就聽說了,他武藝高強,愛國如愛家,英勇殺敵等。每當我在電視上看見他時,他殺敵的眼神,殺敵的氣勢都令我震驚。他的戰功顯赫,一下子就收復了蔡州、陳州、鄭州、郾城、朱仙鎮等很多失地,這讓我很佩服他。他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才這麼英勇殺敵,無所畏懼的。

除岳飛外,我最喜歡的就是愛國詩人文天祥。文天祥賣了自己的家產,來讓百姓加入他的抗敵隊伍。就這一點,換做是我,我肯定很難做到,反正國家亡不亡滅不滅的我一個人也解決不了。但我讀到文天祥說的話和寫的詩時,我才知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文天祥是多麼深沉地愛著自己的國家啊!以前,我不懂,只把“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詩用來耍酷,但現在我知道,這句話不是隨隨便便說的,所以,我很敬佩文天祥。

讀到顏回吃炭灰時,我心裡想:幹嘛要吃炭灰,倒掉一點飯也沒關係,反正老師也不知道。之後,顏回的解釋讓我知道他珍惜糧食,尊敬老師。我要向顏回學習。

“鑿壁借光”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了書的重要。讀到匡衡借書讀的時候,我心裡想:幹嘛要借書讀,不讀書不是更輕鬆嗎?但是,我又讀到匡衡鑿壁借光來讀書時,我才知道匡衡是多麼愛書,多麼渴求知識。最後,匡衡成為了漢元帝的宰相。我也要向匡衡一樣愛讀書,增長自己的才幹。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真是我的良師益友。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859字

最近,老師讓我們品讀了《傳承中國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本書,讀完了這本書後,我被當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並且使我受益匪淺。其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要數《顏回煮飯敬師》這篇文章了。

《顏回煮飯敬師》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孔子帶領學生們周遊列國,一連幾天都沒有吃飯。孔子的一名學生顏回便向別人討了一些米,做成了白米飯,打算給他的師傅孔子吃。但炭灰卻落在了米飯上,顏回便將展粘有炭灰的那一部分米飯給吃了,然後端給孔子。孔子看了,他一開始認為是顏回偷吃了米飯,但顏回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孔子後,他非但沒有批評顏回,反而表揚了他。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顏回是個尊重老師、關心他人的人。可是,在當今社會,隨著時代的進步,有些人的素質和道德卻降低了。再也沒有像以前那樣尊重長輩,懂得禮義廉恥了,隨之而來的就是許多的不雅行為和種種陋習。在我身邊就出現了這種事情:一天,我在乘坐公交車時看到一位年輕人坐在座位上,這時上來了一位飽經風霜的老奶奶,因為老奶奶的身體有些不舒服,他就將身子靠到了年輕人座位上,但由於車子顛簸,老奶奶的身體一不小心碰到了那個年輕人,那位年輕人非但沒有讓座,反而還用一些惡毒的語言來侮辱、指責她。

我看到了這一幕既生氣又感到惋惜,因為我們中國是個泱泱大國,還是禮儀之邦,素以優秀的品質、道德和禮儀著稱。古往今來,有許許多多的人和事傳承、發揚著中國的美好品質,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可難道到了我們這一代人就可以不傳承這些優良的傳統美德了嗎?不是!我們應該要讓這種精神繼續發揚光大,繼續激勵著下一代人。如果不傳承這種傳統美德,每個人都不團結友愛、互相尊重,我們的民族還會富強,還會安康嗎?所以我們作為小學生應該以那些偉人為榜樣,努力學習。在生活中,要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文明用語,禮貌待人,互幫互助,熱心公益。這樣,我們的國家就會長治久安,人民就能幸福生活、安居樂業。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讓我們攜起手來,眾志成城,把中華美德傳承下去,共同築牢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的文化力量。

中華百年經典散文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1531字

成長路上的三首歌

成長了15年的我愛“讀”歌。這種歌,既空靈透逸,又樸素雋永,冷峻深邃,飽含人底蘊,讓人無法忘懷。《中華百年經典散文》就是這樣的歌。

第一次讀它,我便如獲至寶。它的語言清新明麗,生動活潑,富於音樂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聲,如娓娓而談,情真意切。它用優美的語言教會我成長中,我們會學會感恩、學會團結、學會自立……會學會很多很多;我們也會認識:真、假、善、惡、美、醜。成長是有坎坷的,不會有人沒有磕磕絆絆。經歷得越多,成長得越快。其中印象最深的三篇便成為了我成長路上最重要的三首歌。

第一首歌,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曲譜寫幼年往事的優美樂章。

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魯迅已經年過半百,但他卻為人們描繪了一個妙趣橫生的童心世界。魯迅是個性情中人,他在文中為我們生動細膩地描繪了這樣的景象: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肥胖的黃蜂,輕捷的叫天子,油蛉在低唱,蟋蟀們彈琴……這些讓我不由自主地勾起了自己的童年回憶。雖然不曾生活在一年四季都有無窮樂趣的百草園,不曾看見這麼多有趣的動植物,不曾在冬日捕過鳥,也不曾聽過美女蛇的故事,但我卻爬過樹、釣過魚、捉過知了……我想,這些美好的回憶,我是怎樣也不會忘記的。

魯迅是一位“橫眉冷對千夫指,伏首甘為孺子牛”、“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充滿大無畏精神的鬥士,但他卻能以兒童的目光發現一個普通園子的美好和樂趣。成長是一個美好的過程,我們應像魯迅一樣,走進百草園,走進三味書屋,走進童年……

第二首歌,是一首蕩氣迴腸,刻苦銘心的“離別”。

林非的《離別》寫的是他和妻子在機場送別將出國的兒子,文章處處表現出父母對兒子的關愛,以及上一輩人對下一輩人的美好未來的期盼。文中有這樣一段話讓我感動:“是啊,總得這樣一代代的活下去,總得讓年長的一代,去咀嚼人世間這苦澀的滋味。”我似乎明白了父母的職責以及他們對子女的愛重如山、血濃於水。在我的成長軌跡上,時時刻刻都有父母的陪伴,我從未與父母離別,也就未體驗過這樣刻苦銘心的情感。但我知道,未來的某一天,我將離開父母的庇護,去闖出屬於自己的天空。

時間的長河可以帶走一切,但帶不走父母的愛。它已深入我們的骨髓,融入我們的血液,這愛留在我們的心中,時刻溫暖著我們的生命歷程。

第三首歌,演唱者——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這是一隻另類的豬,它瀟灑隨意、自由自在地活著,無視人類對其生活的安排,運用智慧、勇氣和力量與命運抗爭,最終並取得勝利。我和王小波一樣,十分喜愛這隻豬,不僅因為它的個性、我行我素,還因為它有著大多數人沒有的敢於反抗、敢於追求真理的勇氣。我認為,要想不被芸芸眾生淹沒,就要有這樣的特立獨行,我將用我自己的勇氣和力量,在我平凡人的生命中,走出不平凡的未來。

人也好,動物也罷,都很難改變自己的命運,但要瀟灑快活地生活,隨心去過生活,就應要有勇氣去掙脫一些不必要的束縛,堅持自己的想法。假如一直是生活在他人或命運的安排下,那最終只能是一個平庸的人,絕對是比不上這隻驚世駭俗的豬。

成長的腳印在沙灘上留下一串串回憶,隨著腳步的一深一淺,漸行漸遠,身後伴隨著響起的,是前進不能停下的號角,天空中留下的,是刺鳥飛向烈日的無怨無悔……我的成長還在永不停息地繼續著,還將會有更多更多這樣的歌走進我的心靈,走進我的生命。在這一刻我無比的幸福。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1049字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一個靜靜的午後,我坐在教室內閱讀著《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本書,屋外滴答的雨聲像一首小曲,悅耳動聽,將我的思緒帶到遙遠的北宋時期。

“大人好久不見,小弟範鎮從許州來看望大人,大人別來無恙啊?”一位穿著整齊的來客彬彬有禮,問候主人。“託範兄的福,一切安好啊!快請到寒舍飲茶吧。”一位穿著樸素的官員在屋外迎客。

“範兄請坐,不知遠道而來為何事啊?”範鎮打量著主人家的設施,又去房間看了看,感慨道:“哎——不為別的,只為看望你,你為官清廉,日子過得如此清苦,何必呢?你那床被子……太寒酸了,夜裡不耐寒啊!”主人微笑著雙手作:“多謝範兄關心,這床被子早已習慣,至於清苦倒不覺得,現在的生活對我而言很滿足了”兩人促膝而談,把酒吟詩,直到深夜。次日,範鎮返回許州,他讓夫人做了一床被子,託人捎給主人。主人非常感動,在被子是用隸書端正地寫到:此物為好友範鎮所贈。他蓋著這床被子直到去世。他不是別人,正是司馬光。

司馬光一生都過著及其簡樸的生活,一貫粗茶淡飯,就是招待賓客,也只有三五個菜。我的思緒被拉扯回來,翻看整本書,寫的就是中國歷史精神。滔滔黃河孕育著中國文化,滾滾長江養育著華夏子孫,巍巍長河記錄著歷史的滄桑與歲月的變遷,雄偉的兵馬俑展現了民族力量,悠悠的編鐘奏出了神州樂章。

老祖先留給了我們寶貴的歷史與文化,節儉是一種財富。國家要富強,人民要復興,必須要學會節儉。小時候經常聽老人們說水少用些,錢少花些,電視少看些。節儉往小說,一張紙,一度電;往大來說,自然資源等等。生活中,很多人請客吃飯,點的是好幾百的酒,吃的是價格不菲的菜;有人洗完手後任水龍頭“嘩嘩”地流水……。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中國,雖然有強大的實力與富饒的資源,可是鋪張浪費不應該是中國人的“專利”。難道生活水平提高了,就可以隨便浪費嗎?更讓人痛心的是,許多人好面子,不願打包,請問面子能值幾個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固然很好,但是咱的老根不能忘卻呀!

道德修養就要從節儉開始,從現在開始,從自身做起。每個人可以問問自己,今天你節儉了嗎?中華文化承載了無數人的心血,它源遠流長。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了這本書,我懂了許多。

《楊家將》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458字

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書,是我國的十大名著之一。此書的名字是《楊家將》,內容是楊家人赤膽忠心、精忠報國的經歷。裡面的人物有元帥楊業,老謀深算的佘太君,還有七個兒子和八妹、九妹。七個兒子分別是大郎延平、二郎延定、三郎延朗、四郎延輝、五郎延德、六朗延昭、七郎延嗣。

楊家人一心保家衛國,卻被奸人所害。楊業與遼軍拼殺時,因潘仁美是主帥,又與楊家有仇,所以不給楊業救兵,後來被遼軍包圍,撞死在李陵碑上。

大郎、二郎、三郎、四郎、七郎在護送皇帝的時候,除四郎、五郎以外別的人都戰死了,四郎當了遼國的駙馬,五郎到五臺山當了和尚,六朗突出重圍,再回頭找父親的時候,楊業的頭已被遼軍砍下來了。後來,楊延昭奮力抵抗遼軍,平定了邊疆戰事,再後來因孟良、焦讚的死過度悲傷去世。

西夏國造反,楊家的楊宗保(楊延昭之子)帥五萬精兵來抵西夏十萬大軍,攻下兩座城池,楊宗保左肋中了一箭。後來穆桂英掛帥,與楊宗保聯手大破西夏大軍,贏回了兩座城池,從此邊境平定,楊家人受到了朝廷的獎賞和後世的褒揚。

讀完這本書,我懂得了奸人小人很可怕,但好人終將有好報。

諄諄教導,拳拳教子心——《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1137字

《傅雷家書》是一篇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那一封封家書,就像那促膝的談心,在默默無言中不知不覺地拉近了我和父母距離,我聆聽著,感受著,銘記著。

誰人沒有父母,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愛和教誨。《傅雷家書》讓我發現了另一種父母之愛、父子情深。它不是父母對兒女的諄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最平凡的關心、理解和溝通。傅雷敢於在家書中剖析自己,敢於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把自身經歷中的經驗和教訓像涓涓細流灌注在兒子成長的心田中。傅雷先生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做人要直面困難。

傅雷告訴兒子“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只要爬的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峰,超脫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淚是培養心靈的瓊漿。不經歷尖銳痛苦的人,不會有博大的同情心。”人生路上,困難、汗水和辛酸是在所難免的。面對這些挫折,我們只有“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抱著永不放棄的心理,最終才能超越自我,走向成功。這樣的人生感悟,既是傅雷對兒子的告誡,也是天下所有父母對子女們的忠告!

做人要懂得善良。

傅雷告訴兒子“人應該為了善,為了榮譽,為了公理而善,而不是為了懼怕永恆的懲罰,也不是為了求取永恆的福祉。”善,應該是發自我們內心,奉獻給社會的。從自己的內心深處去關愛別人,使別人因為自己的“善”而變得無比幸福,這才叫真善。

讀《傅雷家書》,我感動於傅雷先生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子女的關愛。大到事業、人生和藝術,小到吃飯、穿衣和花錢,事無鉅細,關懷備至。從家信的言談語氣中,我們看出傅雷是一位要求極其嚴格的人,甚至有些刻薄。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這樣的愛子教子的精神怎麼能不令人感動至深,欽佩至極。

傅雷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傑出的代表。對子女滿懷關愛,使兒女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從而獲得巨大的成功。其實我們的父親也像傅雷一樣的平凡而偉大: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為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他們的鬢角已經斑白;為子女的成長費盡心血,這就是偉大的父愛,這就是真正的父親。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令我刻骨銘心:“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解脫。”多麼深刻的一句話啊!當我們面對成功時,要謙虛待人;面對失敗時,要積極進取、相信自己;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樂曲,只有這些高潮和低潮,我們才會有多姿多彩的生活。我們只有坦然面對它們,選擇合適的方法應對,這樣才能真正感受生活的樂趣,才能真正幸福。

讀過這本書後,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導,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給了我巨大的感染啟發。我覺得傅雷不僅在為他自己的兒子指路,他也成為了我心目中的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和父母溝通的道路。

《李漢榮散文》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6448字

【篇一:一生的戒指—讀《李漢榮散文》有感】

慢慢地,接觸得多了,就覺得李漢榮的散文很玄妙,總之是一種很特別的感覺,與我之前讀的散文都不一樣。每個文字都富有靈性,每一文字看似樸實無華毫無詞藻的字眼組合起來竟是一篇深邃的文章,每一篇散文都洋溢著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幸福的追求,對過去的追念,其中我很受感慨的是這一篇《頂針:一生的戒指》。

之前並不知道什麼是頂針,為此我還專門上網去查詢,令我吃驚的是,這個東西我家也有。

曾記得小時候好奇,經常跑到爺爺奶奶的房間玩,他們的針線盒,一個箍形不滿小坑的銀白色“戒指|”深深吸引了我,我問奶奶:“這是什麼呀”奶奶說:“這可是縫補工具呢!別看它小,作用可大了呢!像這樣子。”邊說邊用手比劃著什麼。現在,我才明白,那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縫補工具,還代表著一名普通婦女一生的辛勞,也是她們的自豪。在作者對頂針的描述中,令我感到的是一位不辭辛勞默默付出的母親。母親,是一位很普通的職業,是每一位女子必須經歷的,沒有當過母親的女子這一生終究是不完美的,這是一個很普通的職業,卻有著不一樣的偉大。你的腦海裡是否湧出來母親忙碌的背影?是否想起母親為你做的點點滴滴呢?

在奶奶的右手上,有兩枚戒指,一枚金光閃閃,詮釋著一位新娘的幸福,另一枚不滿小坑卻閃耀著光斑,表現著一位婦女的不辭幸勞。奶奶平常也喜歡縫縫補補,家裡哪一雙布拖鞋不是出自她的手,哪一床被子不經過她的“改良”家裡的處處不都是她的傑作嗎?作為一個女人,別人都認為這是每一位婦女應該做的,是預設的責任,但她們有沒有得到我們的誇讚呢?不管她們有沒有得到誇讚,她們都會默默做下去,默默地依舊為家庭做貢獻,他們不會說什麼,偶爾抱怨也是開一個玩笑,她們每做一件事都是為了得到孩子的肯定啊!

“在每一個事業有成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賢惠的女人“是啊!每一個女人都要照顧丈夫的起居,管理家中的瑣事,照料父母的生活,照看孩子的生活,每一件事都要做,每一件事都要保質保量,她們究竟做了多少?她們的苦楚又向誰道呢?

頂針象徵著她們的一生,時間伴隨著頂針走過無數殘念花白了頭髮,劃傷了臉頰。讓我們向所有為人母在背後付出的女子致敬!

【篇二:山中訪友—讀《李漢榮散文選集》有感】

於是,輕輕地招手,惜別了山中的眾朋友,不帶走一片雲彩,只帶回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順便還帶回一路月色……

—《山中訪友》

我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在閱讀正文前先看目錄,讀這本《李漢榮散文選集》也不例外。所以,當我看完目錄後,感到萬分驚訝,然後花費幾個小時,讀完了這本書的一半。讓我驚訝的是,很少見到一部至始至終充滿鄉土氣息的散文集。

《山中訪友》是入選了小學課文的一篇散文,也是作者李漢榮的代表作之一。散文充滿了“李氏風格”,浪漫的想象,淳樸的氣息,優美的語言風格。若是拿來出閱讀題,每一字每一句都可以摘出來賞析。但這篇散文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其灑脫的情懷和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境界。一個人,兩袖空空,只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去山中訪友。“友”是誰呢?古橋,樹林,山泉,瀑布,懸崖……

心至明,則萬物皆為友。

不帶一絲雜念,沒有多餘的牽掛,僅是與青山做伴,綠水為依。與自然融為一體,何嘗不是所謂“至高無上”的境界呢?

一隻葫蘆,一碗竹葉茶,一枚頂針,一朵白雲……文章大多圍繞平凡無奇的物品來寫,同時在字裡行間浸滿作者對鄉村,對生活的感情。我是地道的城裡人,所見過的鄉村都是被城裡人精心佈置過的旅遊景點,做作而無生氣,因此對作者筆下的鄉村,或是大自然充滿敬仰之情。自然的溪水是會跳躍的溪水,自然的公雞是驕傲的公雞,自然的星空是清澈的星空,而不是被汙染的,被宰割的,被監控的。人類總是在不停地探究,想要開創更美好的生活,卻不知被我們所破壞的自然才是所有美好的本源。

區區溪水,公雞,星空,又有什麼關係呢?遠不及數棟豪宅,數萬金錢及無上的權力。為了個人的蠅頭小利,人類無情地掠奪自然資源。地球空了,還有無盡個星系,無法預知的資源在等著呢!現實中,我們看著漸行漸遠的鄉村,文中,我們看著作者捧著早已變質的泥土感嘆。

我也想如作者一般,帶著對鄉村,對生活,對自然炙熱的愛,走入山中,探訪好友。

【篇三:李漢榮散文讀後感作文】

這是一個通過動物眼裡看世界的作家,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對世間萬物充滿敬畏,對生活中的事物觀察得十分細緻。

《動物的眼睛》是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介紹了作者在看動物時,總是先觀察它們的眼睛,動物的眼睛同人一樣,也是心靈的視窗。作者見的最多的就是牛的眼睛,小牛的眼睛是透明的,猜想它們眼中的世界是一片碧綠的草場,它們的眼裡洋溢位的光亮是純真、自信的,除了母愛和好吃的東西,不知道什麼是負重、鞭子、屠宰場……馬眼是雙眼皮,雄馬英俊,母馬健美;羊的眼睛單純極了,是孩子的眼睛。篤誠,是驢給我們的印象,篤誠的眼睛是感動人的,至少是讓人信任的。人們總是罵勢利眼為“狗眼”,可見狗天生一雙勢利眼,如那些小人。但還有一句為狗平了反:“狗不嫌家貧。”比起忠實的狗,勢利的奴才們是遠遠不如的。

真是佩服作者如何把動物的眼睛觀察的如此仔細,經常都能與動物打交道的我竟然沒有發現這麼多奧祕,這便是作家之所以能寫出與眾不同的文字的原因吧,在我姑姑家,有一隻叫“可樂”的比熊狗,我是從它出生一直玩到大的,自從看了這篇文章,我也認真的觀察了一下狗的眼睛,看著它烏黑的像兩個葡萄似的眼睛,它以為我是看著它玩的,於是四目對視了一會兒,它又把視線轉移到了別的地方去了,但當它察覺我是認真的時候,又立即把視線轉移回來,一臉迷惘,我笑了。小狗真是可愛!過了一會兒,我覺得有一些對不起它,因為騙了它的忠誠,作為補償,我給它吃了一點“狗間美味”—火腿腸。它又歡快的搖擺著尾巴圍著我竄上竄下。

其實,我真想不通那些獵人如何下的了狠心將瀕臨滅絕的動物活生生的用槍打死,它們是那樣可愛、善良,也同樣是偉大的造物主精心設計的傑作,只是因為值錢、可以被人獲取利益就應該被殺害嗎?只是因為弱小就應該被殺害嗎?它們和人一樣,都是有生命的動物,而人類卻利用腦子聰明那麼一點點的優勢去征服,去破壞大自然,去征服眾生,也許他們不知,動物也有感情,有眼淚,有吶喊!只希望獵人們能儘早放下獵槍,讓人類與動物和諧相處。

看李漢榮的作品,就如同一次心靈的洗滌,它彷彿讓我看到了世界的真善美。

【篇四:流淌於紙張上的樂章—讀《李漢榮散文集》有感】

李漢榮,一個看似粗獷的男人的名字出現在我眼前。我一向對那種大男人的寫作水平不抱太大希望;便也就翻開了書頁。他的照片被放在扉頁—是一張似笑非笑的臉,粗略一看甚至還帶些猥瑣的神情。“呵,這樣的人能寫出怎樣的好的文章?”我向他表示自己的不屑,而那張照片中他的神情卻又像在向我表達他的不滿。

目錄中一篇名為《國貿大樓48樓的七星將軍》一篇文章吸引了我的視線。其原因大概是因為它的標題較為出眾吧。沒怎麼想,便就去一探文章究竟了。

讀完這一篇文章,我便對自己剛剛下的定論而感到荒謬。這流淌在紙上的文字是多麼的細膩、柔滑!只是因為一隻小瓢蟲而洋洋晒晒潑了三頁墨……竟會為了一隻小瓢蟲而感嘆生活的種種無奈……

七星瓢蟲在我童年時同鼴鼠、貓和老鼠一樣是我童年的夥伴,它們不間斷地出現在各種動畫片裡、各種有趣的圖畫書裡,一直是我童年的一片回憶。七星將軍,一個多麼帥氣、威風、豪爽的稱號,加在七星瓢蟲身上絕不為過,特別是在看完這篇文章後我更加認同了。

在現代的所謂“現代化”皮毛下的只不過是更多的冰冷、無情、機械化;而屬於七星將軍的閒適、自由、明媚只是過去的一個縮影—現代人講究的是快節奏,誰還需要它呢!

但它如將軍一般,不向“現代化”這隻張牙舞爪的怪獸妥協;堅持爬上四十八樓這個令人生畏、令人膽寒的高度展現自我。或許路上它也被其他旅客察覺到,但那些旅客們與現代化合為一體,怎麼會因一隻蟲子的生死而停留自己的步伐?李漢榮大師卻用自己細膩的心織成了一張柔軟的網,將這隻將軍放在網中慢慢體會,感受來自大自然的最後一絲苟延殘喘。

讀至文章末尾,我竟會因這隻小蟲的命運而摒住自己的呼吸;會因這隻小蟲的“自殺”而感到一陣失落與惆悵—七星將軍死在了現代化的鼓掌之間。

這簡直是一個悲劇,莫大的悲劇!簡直像是自己的心愛之物在眼前被毀滅

一翻開書,你會發現根本停不下來。比柯某某代言的口香糖還要來勁!讀完整本書的我,只能告訴你:李漢榮的作品—真。此“真”並非周星馳的經典臺詞:“曾經有一成功的機會擺在我的面前,我沒有珍惜,直到失去才後悔莫及,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如此”中的“珍”;也絕非“清蒸大蝦”中的“蒸”,而是本真的“真”。

文章中有動物的“真”。真得純潔、正直、尊嚴。它來自永恆又歸於永恆。每次當我看到《小白》這篇文章時,就不禁回想起已逝去的東西。在如今這個道德缺乏的年代,不免回憶,動物是否比人類更加像人?更加真?

《感念祖先》這是對生命和自然的深情感照。這一切造就和哺育了我們的血肉和靈魂。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沒有情感,世界就只剩孤獨。我們要感恩我們的祖祖輩輩,懷念賦予了我們寶貴生命的祖先前輩。

李漢榮的“真”,不禁讓我想到同是作家的韓寒。韓寒雖然“真”,但是他“真”得和李漢榮不一樣。他明白自己喜歡啥,討厭啥。他敢愛敢恨。童言無忌,使他隨心所欲地活著。而李漢榮則是樸實無華。文體結構自由又隨意,文章處處記錄自己的心跳與心跡,純粹又生動。

像《一碗清水》這種感情緊密的文章,讓我似懂非懂。一碗清水映照著外婆的一生,包括她的尊嚴。她將一生的哀思寄託於這一碗清水。在她眼裡這一碗清水是神聖的,她希望自己能像這碗清水一樣清澈見底,透明澄清。而很多事情正是像李漢榮一樣在失去了外婆之後才能夠明白她生前所經歷、所承受的苦痛。

我記得李漢榮曾經說過:“人是一種樹,他的最高成就,是向宇宙提供思想的O2。”。我呼吸著他提供的O2,內心慢慢變得柔軟、舒展。他教我們保持內心的寧靜,拋開多餘的浮華,徹徹實實體會“真”。

以上這就是我對徐崢……啊不,我對李漢榮先生的散文的大致感覺。望李漢榮先生能繼續創造出本真的文章!

【篇六:老屋—《李漢榮散文》讀後感】

老屋已經很老了。是本文的第一句開篇。本文先從老屋築造的年代講起。那時候封建統治時代仍然還在。緊接著講述了老屋的建築過程,是熱鬧的、神祕的、歡快的。在這座百年老屋的屋簷下,作者靜靜地回憶從前,感受到一種來源於古老的傳統與悠久的時間所賦予的一種責任感與敬畏。關於歲月、生命與血脈流轉。以前的先人們用一代代的青春延續了一個古老的家族。

這種故鄉所給予的一種思念追憶之情讓我聯想到,江南小鎮有方言“式微”一語。意思是說天色已晚。在天黑月明時走在古街小巷,腳邊流水淙淙,聽得一聲“式微咯,回家吃飯咯!”回首之間,看見有人倚門而立喚著遠方歸來的遊子,言語裡的溫馨與幸福讓人有瞬間回家的衝動。雖然明知喚的不是自己,但也有絲絲暖意湧上心頭。

人生長行寂寞,究其淡然卻少。有些人也許終其一生也只為等待一種像老屋給人以歸屬感的歸宿,一聲喚。若在天黑欲轉歸程時,得你一聲喚,喚我回家食飯,那麼我無論是行於露水之中亦或是泥濘之中,都可以找到家一般的安全感,然後抱住你,展顏一笑了。

一些事物存在的力量與美,其實在於它們轉達給我們內心的一種真理與堅定。因此獲得衝破時間空間禁制的力量。不同時代的人,一樣會在門外浮動著的遠山落日之下,感受著一代代血脈與故鄉流轉;一樣會在老屋前輕撫著微微腐朽的實木,感受著當年婚喪嫁娶的幸福;一樣會在有所思憶的時候,感受著遠方親人所滿含的關懷。

老屋已老,但它記載了四萬多個日月星辰變換的故事。我想,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夠來到老屋前,我也必會吟出“式微,式微,胡不歸?”

它的意思是:天色已晚,天色已晚,遠方的人你為何不回來?

【篇七:《李漢榮散文》讀後感】

比之前看過的所有散文集都簡樸的封面。素白色,正中央是繁體的“李漢榮”三個大字,十分醒目。扉頁是李漢榮的簡介。

目錄,分了幾個大章節,我翻閱著,尋找一個自己感興趣的題目來閱讀。在“心說”的章節下,我選擇了《心說》

翻到那一頁,只掃過第一句話,就知自己沒選錯。“人安靜下來,就能聽見自己的心跳。”這篇散文寫的是“心”,尋找心,信仰心,牽掛心,守護心。在安靜的時候我們只剩下心。即使有手,腿,腦子。它們都只是心的附件,無知而無情。在峽谷穿行的恐懼,我們可以聽見那溫熱的,有利跳動的心臟。那為什麼,要尋找心?人的一生都在尋找心。峽谷深處生長著柔軟的野草和柔軟的心。任世界險惡,痛苦,危險,只要有心在,就有尋找它的人。

我無法領悟到作者那麼高深的境界,但我也願意,成為一個尋找心的人。

往後翻動幾頁,指尖便停在了《我們為什麼活著》。通常這種講論道理的文章我沒什麼興趣,匆匆之間瞥見以雪為開頭,反倒有些好奇地讀了下去。作者寫自然界中的雪,樹,草,飛鳥等存在世界上的意義,再談到人生活著的價值。說話很少感動別人也感動自己,是白說了;走路終究要回到家,做夢能走千山萬水,醒來卻還在床上。難道作者認為這些是無所謂的?這我倒不贊同了。人做每一件事並不一定要充滿意義與價值,交談中能增長見識鍛鍊口才,沒一定非要感動誰;走過的風景銘記於心,夢中何嘗不是給自己一個幻境去暢想?再往下讀,我們所有的一切都是自然給予的,非但不回報,卻常常加害於它,環境的汙染,樹木的砍伐,這一切結果的背後,是我們自己啊。既然無時無刻不在索取享受,那麼究竟為什麼而活。

用自己的全力去回報吧。樹為荒涼歲月撐起一片綠蔭,蠶用一生情絲結一枚繭,煤奮力燃燒自己,野花點綴一片燦爛。感恩和創造,才是我們人生的主題。

別忘了我們是誰,和那顆有力跳動的熾熱心臟。

【篇八:讀《李漢榮散文集》有感】

一個長相粗獷的北方爺們兒,竟會寫出如此細膩的文字,他留心觀察身邊的每個微小事物,哪怕是路邊的一隻螞蟻,又好像他時刻都在思考,思考著生命的意義,我們為什麼活著……

感恩,一個熟悉的詞彙,一個普通的的話題,小時候,爸爸媽媽就常教育我,要學會感恩,大家對你的好不能忘,以後也要對大家好。關於感恩的文章也看過不少,在作業中,也常寫到關於感恩的題,關於感恩的作文也寫過很多。

在我的心中,感恩就是向對我好的人,幫助過我的人作出回報,要感恩親人,感恩朋友……但讀完李漢榮的這篇《感恩》,讓我對這個詞會了新的認識。

其實生活的每一天都應該是我們感恩的日子,我們應該感恩的,不止是身邊的人,還應該向土地感恩,向河流感恩,向動物感恩。土地帶給了我們豐富的物質,食物,如此溫柔懇切地呵護我們成長,又細心謹慎地守護我們的健康。河流從遠古、從雲霧深處一路走來,它摟抱著山脈、村莊和城市,摟抱著我們每一天的日子,我的生活離不開水,水同時也淨化著我們的心靈,有那麼多的作家詩人歌頌它。動物豐富著地球上的生命,裝點著這個世界,給這世間帶來許多生靈,也為這世間默默奉獻,牛負著重軛耕犁了幾千年的歲月,奶牛把乳汁交給人類,交給嬰兒的奶瓶,羊用它的毛守護著我們的體溫……

沒錯,我們應該向大自然感恩,向身邊的每一個細小的物質感恩,今天我們的生命如此精彩,都是因為它們的存在,有時感恩還能讓你覺得這世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當嶄新的一天來臨,下床一隻腳碰到地面時,說一句“謝謝”感謝自己健康並心情愉悅地迎接這一天,當拉開窗簾,一束陽光照進你的房間時,說一聲“謝謝”,感謝這陽光就向一種力量,充滿全身,當走出房間,看見餐桌上的早餐時說一聲“謝謝”,感謝你身邊那些愛你的。

感激你現在所擁有的,當你開始想著生命中值得感恩的一切,你將會感到驚訝,能讓你感恩的事竟然多到數不完,你會發現這麼多美好的事物都是屬於你的,少一點抱怨,多一些感恩,這個世界處處都是美好。

周國平散文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816字

搜尋周國平的世界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我熱愛書籍,因為讀書彷彿是與高尚的人在對話,我從中獲益匪淺。我仰慕名人嚴謹的邏輯與細膩的情感,在他們的作品中,我感受到的是他們的精神世界,或喜,或悲。在閱讀時,我感到自己彷彿已經變成了作家的血液,在迅速流動,貫穿每一個角落,而那些文字彷彿變成了細胞,在我的血液中遨遊。我喜歡這種感覺,可以說是迷戀,而令我感觸最深的便是周國平。在他的世界裡,我深深沉迷。

悲觀

周國平的散文極為細膩,富有哲理。但是現實生活中,命運彷彿對他不公。他女兒出生不久,剛開始牙牙學語,便夭折了。為了表達自己的悲痛、自己的遺憾、自己對女兒的愛與祝福,他寫成了一部回憶錄。我們可以想想,當週國平面對病床上只會喊“疼”的女兒自己卻束手無策的時候是怎樣的感覺。“心非木石豈無感”,一般人已經臨近崩潰了,何況是心理如此細膩的他。他內心深處將會泛起多大的波瀾?面對自己的至親至愛,他內心將會承受多大的打擊?不知有沒有資格,我想說:“我懂”。

執著

在他的散文中,我懂了許多的道理與哲理,他有許多作品都勸勉大家人生要有執著的精神。他說悲觀只是一時的,人生總要執著。執著會拯救悲觀,執著在人生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它決定著人能否有機會來實現人生的價值。生命需要執著,是的,任何生命都需要執著。執著是成功的最基本因素。他說悲觀主義是一條錯誤的路,冥思苦想的人生是虛無的,想一輩子也還是那麼一回事,反而失去了生命的樂趣。但是他也說,並不能一味的執著,這樣也會離智慧越來越遠。當時,我還不懂。

超脫

我不理解他的那句話,但是我後來明白了。一個人不能一味的執著,這樣便會產生悲觀,悲觀的心理產生愈多,就愈不能執著。這怎麼辦呢?他說就把自己分成兩個,一個讓他去執著,不顧一切;另一個則現實,讓現實去生活,讓執著去追求,超脫一切,變得忘我。

悲觀,執著,超脫,三種因素始終存在著。那便是我心中的周國平。在他的世界,我深深沉迷。

朱子家訓讀後感 篇10

觀後感 ,853字

利用假期,我和媽媽共讀了《朱子家訓》。雖然只有短短的幾百個字,但我卻讀得津津有味,它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當我讀到“自奉必須簡約,宴客切勿留連”這句話時讓我想起了曾經發生過的一件事,讓我慚愧不已。

記得有一次,媽媽的好朋友要來我家做客,阿姨的女兒也一起來了。小女孩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我爸爸媽媽非常喜歡她,親切地稱呼她“阿然”。從她進門後就一直拉著她的手噓寒問暖,甚至還抱起她親了兩口。我十分嫉妒,好像爸媽平時都沒對我這麼好過,我心裡冷冷地哼了一聲。就在這時,媽媽朝我大喊一聲:“阿磊,趕快把好吃的零食拿出來招待妹妹。”我心裡很不痛快,不情不願地哦了一聲。我開啟零食盒,翻翻這個是我喜歡吃的,翻翻那個還是我喜歡吃的,拿起這個不捨,拿起那個依然捨不得,最後我忍痛割愛挑了兩樣摔到了桌子上,看到那媽媽口中的阿然妹妹愉快的分享著我的美食,我恨得牙癢癢。

大人們在客廳談他們的事,媽媽怕妹妹無聊,就對我說:“去,帶妹妹去你房間一起玩。”我十分無奈,只好帶她到房間,一來到房間我就惡狠狠地對她說:“你來是可以的,但我告訴你,我房間的任何東西你都不可以碰,只許睡覺或者看你自己帶來的書。”說完我立刻轉身。她聽了我的話楞了一會兒,隨後就坐在地板上看書了。可能她覺得看書太無聊了,也可能我書桌上五顏六色的磁力貼吸引了她,在我推開房門的時候,正看見她聚精會神地拼著我的磁力貼。那可是我最心愛的玩具,還是我過十歲生日時舅舅送的,我惱羞成怒跑過去奪下她手裡的磁力貼,把她重重的往後面一推,她跌坐在地上“哇”地哭了起來。媽媽聽見哭聲來到我的房間,見妹妹這樣,生氣地批評起我來:“妹妹今天是我們家的客人,你是小主人,你就是這樣招待客人的嗎?”我也覺得很委屈,眼淚唰唰唰地落了下來。

直到今天我才真正地明白我錯在哪裡,《朱子家訓》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我的“混沌之門”,我一定會好好地學習它,做一個明事理的好孩子。“自奉必須簡約,宴客切勿留連”這句話也牢牢地印在我的心裡,時刻提醒自己在生活上必須節約,宴請客人上要大方慷慨,不要藏匿留戀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