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碎”相關作文20篇
生不逢“碎” 篇1
生不逢“碎”作文90 ,906字一大早,被離枕頭不到20釐米的、iPhone8中的鬧鐘吵醒,隨手翻開了一手朋友圈點了十幾個贊,發現有人微信運動已經走了幾千步。瞟了一眼窗外,發個空間感嘆一下,今天天氣不錯,然而已經過了七點,於是趕緊換衣服洗漱,左手抓起書包右手拿起一罐牛奶就飛出了家門。站在地鐵裡閒的無聊,再拿出手機瀏覽幾條新聞,或是搞笑段子。匆匆趕到學校,感嘆一句,還好自己沒遲到……一天就這麼開始了。
也許你會認為,這樣的上學方式實在有些忙亂不堪,或者就是覺得再正常不過。但不可否認的是越來越多的城市人正步入這樣碎片化的生活。
且先不談這樣的生活有何利弊,早在30多年前就有人已經預測到了。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就與當下大同小異,而尼爾波茲曼的《娛樂至死》,則更生動地反映出其潛在的危害性。的確,“人們會漸漸愛上工業技術帶來的娛樂和文化”,而“手機”作為這個資訊時代的一大代表,真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行為、還有生活。無論是朋友圈刷贊,還是碎片化的閱讀,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當人們千篇一律的在重複一種行為後,必將引發—正如赫胥黎所言—不在思考。
用手機習慣了以後,我們便很難再擺脫它對我們的“束縛”。打電話聊天要用手機;有題目不會需要上網查,還要用手機;連打的叫車也要手機……就感覺,手機簡直是萬能的,所以便經常掏出手機,哪怕看兩眼時間也好。殊不知,我們能夠靜下心來閱讀的時間,正慢慢減少,一旦做什麼事需要離開手機,便會匆忙而為,草草了事?這就是所謂的“浮躁之風,日益蔓延”。而唯一能制止它的,就是拋棄它,把它純粹地視為工具,限制使用時間,真正的靜下心來學習,或者閱讀。
其實碎片化的生活也不是“百費而無一利”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利用好它。微信運動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當你看到別人一大早起來鍛鍊,為何不發奮自勉呢?如果拿刷微博發空間的碎片時間,來記錄生活點滴,未嘗不是一種人生財富呢?自古賢者隱士的最高境界便是“大隱隱於市”。晉朝詩人陶淵明也向我們傳授了“心遠地自偏”的人生哲理。儘管我們處於一個喧鬧繁華又媚俗浮躁的時代,只要將這些生活中的“碎片”加以整合,就一定能靜心思考,收穫精彩而又充實的經歷!
你生不逢時,我又該奈何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1197字小雞,你可安好?
親愛的小雞,你可安好?在這個只屬於中國人的日子裡,在這個舉國歡慶的日子裡,在這個領取或傳送壓歲錢的日子裡,在這個國家元首也歡歡喜喜回家團圓的日子裡,在這個“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的日子裡,在這個紅紅火火的日子裡,在這個人們大口喝酒,大塊吃肉,大快朵頤的日子裡,就在大年初一,你可安好?
就在大年初一,我看見了你,當時,你正與一隻母雞在一起追逐打鬧嬉戲,當時,你正在與一隻公雞在互相瞪著眼,拍動著翅膀,不時一支羽毛飄落。當時,你正在左高右低的拖著極其肥胖的身子,邁出不均勻的步伐,在雞籠內散步呢!就在這時,我大媽粗糙的手打破了雞籠內的平靜,更沒想到的是,大媽的手就如同一把銳利的矛,直指你的脖頸,一邊抓一邊說:“這隻最肥,大毛最喜歡吃雞,給他一隻最肥的!”我就站在雞籠的旁邊,當親眼看見你被抓時,我就知道:你沒機會了。你甚至連與別的公雞打架的機會都沒了,連被打的機會都沒了,就連從容而死的機會都沒了,等待他們的,是蒸汽騰騰的油鍋。
我就是大媽口中的“大毛”,而導致小雞即將被宰殺死的原因就是我:就是因為我喜歡吃雞。要是我不喜歡吃雞就好了,要是喜歡吃素的該多好,偏偏就喜歡吃雞。這個世界人就應該吃雞,就應該喜歡吃雞嗎?小雞,對不起!
小雞啊!你為何生不逢時,竟與愛吃雞的我生在同一個年代。你為何長得那麼胖,人怕出名雞怕壯,要是你是隻躲在雞群裡都幾乎望不到你的瘦雞該多好。你為何與我生在同一個地方,要是你在天涯,你在海角該多好。要是你沒有出生在這個雞籠該多好。要是你投胎就投胎成人該多好。沒有那麼多要是,你就是一隻即將被屠宰的雞,我就是一個即將吃雞的人。沒有要是與如果,我做不了主,不能將你放掉。不管怎麼樣的雞,都免不了下酒,你生不逢時,我又該奈何?
我們將你鎖在了車庫裡,你則被包在一個沒有封口的紙箱裡,我爸媽放心的去了,可唯獨我放不下這一顆懸著的心,一大清早,我就跑到車庫裡看你:你孤零零的臥在車庫冰冷的地上,顯然,求生欲以及恐懼感促使你跳出了紙箱。地上尚且還有幾根漂亮的羽毛,看來,他試圖出去,可這一切的是徒勞,冰冷的鐵門朝他鎖住,鎖住的並不僅僅是自由,而是他的一條命啊!我希望昨天的的門沒關緊,這樣,世界上一個本已註定要死的生物變又能延續。唉,可這一切都是徒勞。看到這一切,我很傷心,現在的他對生命已經沒有信心了……
你對生命絕望,也對希望表示放棄,你現在壓根就不相信努力就會成功,對嗎?
第二天,我們家請客,我不知道你被沒被宰殺,只知道那天的選單上有土豆燒雞。
我至今還會記著他的模樣:“摸起來油光水滑的毛,色彩均勻的顏色,兩隻強有力的雞爪,鮮紅的雞冠,稻草色的尖嘴。兩個不安分的眼球。”
我悔過,我那天沒給你喂米吃!小雞,對不起,我沒能保護你!
人生不易知音難逢 篇3
勵志作文 ,585字短暫的一生,要遇見很多人。有些人執手相看兩不厭,有些人話不投機半句多。是擦肩而過的錯過,還是那噠噠馬蹄聲中的錯誤?遇見了是知音,遇不見是過客。
穿越歷史長河,文人墨客揮灑的篇章既是遊于山水的自在灑脫,亦是知音難逢的寂寞無奈。
李白“我有吳越曲,無人知此音”,也沒有人能聽出曲中繡口吐出半個盛唐的驕傲;白居易“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一心求政的司馬哪願為失顏的歌女失了青衫,不過是給予同情;曹操“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其實他無嘉賓,無人談壯志,無人訴雄心。
權貴們也並非無知音之憂。“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原以為是寫風花雪月的迷離,現在想來容若惆悵的不是沒有姑娘,而是沒有知己。他有顯赫的家室,驚人眼目的才情,念念不忘的初戀,賢淑大度的家妻,婉轉溫存的妾室,但他,沒有知己。他自幼與康熙玩耍,本以為自己是康熙的寵臣近侍,與康熙互道知心人,可八歲登基深諳帝王之術的康熙是為了阻擋明珠的權勢才把容若設為御前侍衛一一這樣的頭銜不過是皇帝御前的擺設。無奈做了皇帝與自己父親政治較量的犧牲品,無奈自己視為知己的康熙對自己明是親近,卻暗藏挾制,無奈做了這人間的惆悵客。
生是過客,跋涉塵世,誰又不是心帶惆悵的過客。你把心事藏在琴絃中,只可惜“知音少,絃斷有誰聽”。你想與誰一醉方休,卻只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你只得感慨人生不易,知音難逢。
生不必逢時 篇4
中考作文 ,738字常言道“時勢造英雄”,而又有言曰“是金子總會發光”。我認為有志之士在何處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而無能之輩縱然佔居天時也一樣一事無成。生不一定要逢時。
三國時期,蜀相諸葛亮生於亂世,成就了萬世的功名。他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東和孫吳,北拒曹操,成就了非凡的功績。有人說是亂世的天下使得他有用武之地,從而流芳百世。但是生在同時期的其他小兵、士卒,他們為何沒有被後世記住名字?諸葛亮在群雄割據之時就已料得天下三分,提出隆中對策。他雖希望“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但他有驚世駭俗之才,非常人可比。即使他不出山,他發明的孔明燈至今也備受讚揚。所以有才能的人即使沒有“時勢”,也依然會成功
同樣的,當今社會有人可以抓住機遇,一舉成名。而有的人卻碌碌無為,甘為人下之人。何哉?非那些窮人不願成為富人,亦非他們沒有機遇。只是他們沒有上進的的心理,沒有逢敵亮劍的勇氣,沒有默默承受孤獨的毅力。他們只會在失敗的時候哀嘆“時運不濟,命途多舛”。而真正的強者會在失敗中站起,總結經驗,再戰今朝。縱然成功的路途充滿了艱難險阻,他們會不想自己如何倒黴,只是頑強的與暴風雨抗爭。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童年時家境貧寒,從小就替父母擔起了全家的重任。但是他喜歡學習數學,一有空閒的時間,她就去借數學書看。他用五年的時間自學了高中三年和大學部分的數學課程。最後成為了一代數學家。他沒有去抱怨自己為什麼這麼慘,而是用自己的努力戰勝了上天的挫折。相比之下,很多人有先天的優勢,然而他們卻成了紈絝子弟。所以一個人是否成功與他的先天條件無關,而是靠他自己,靠他自己的努力和汗水。
生不必逢時,有志者事竟成,心之所在,路之所在。我們從此不應該再怨天尤人,而是將自己的失敗看成自己的努力不夠。這樣,我們也可以造時勢。
碎片生活,我不破碎 篇5
碎片生活,我不破碎作 ,1325字啪—鏡子碎了,一個我成了多個我,無論怎麼拼怎麼粘終究是多個我。
網路的發達飛快,科技技術水平的發展急速。昨夜我還在笨重的老電視機上了解外面發生了什麼,轉眼間我已經使用著液晶屏電視上網了,也就這麼幾年吧!生活也可謂是豐富到赤橙黃綠青藍紫並存著,然而卻顯得多了些迷茫、空虛和惆悵,人們內心世界變得越發浮躁起來。開始對事事都只是知道,對事事都無法窮盡好奇心,沒有一定的目標,任何事都可行亦可不行,任何事都做不完整,像是缺了一塊的拼圖,要就這樣放棄了嗎?為什麼?哈!原來我們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它彷彿是細菌,看不見摸不著,卻無時不刻在改變著你。
生活必然會接觸到大量的資訊,21世紀這個“碎片化時代”產出的碎片化的資訊接踵而至。如果問老一輩的人是怎麼了解“外面”的,想必獲取方式是:白天看報紙,晚上看新聞吧。但現在的媒體傳播資訊已經不再是還原事實整體的呈現,而是轉化為思考“群眾想看到什麼,群眾會被什麼吸引,怎麼做我才能火”。於是出現了各種標題黨,各種歪曲事實,各種假話套話出現在人們眼前,就比如楊絳先生的過事這件事,在諸多悼念文章中,有一段話被傳為她的百歲時的感言,一夜之間爆火,結果就在人們沉浸於其中時,有出版社澄清說這段話並非出自先生之手,豈不是笑話,更別說喬任樑事件了,人云亦云,甚至添磚加瓦。所以,人們並不擅長辨別真偽,怕只是看到什麼有道理就追隨,什麼看起來美好就愛戴。而我們應該有的精神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由此看來,即使是出現了大量的虛假資訊,但其實碎片化的資訊並沒有錯,錯的反而是我們那顆不會思考不會辨真偽不會過濾的心。
資訊量豐富,知識也無窮盡。成長中,知識是我們接觸最久的東西,而通常它都是以碎片的形式呈現在我們眼前的。為什麼大家都喜歡碎片式知識呢?因為使用度高,並且直接和生活聯絡。常常是“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所以,彼時的“陽光”,那時的“花朵”,我們都想收留在腦中,只好都記下來。但是在碎片知識的背面是懸崖,它有很大的侷限性,它終究只能在知識的表層上閃耀,而無法支撐深入的探索,因為它不夠完整、不夠精煉。好比邏輯思維的形成,它需要的是一套完整的思考將內容清晰地串聯起來,倘若遇上碎片化結點,就又要從頭來過。
碎片化的生活,並非壞事,也絕非好事。運用碎片化的工作取代長期的工作來緩解拖延症和焦慮的人不在少數;運用碎片式的鍛鍊在不知不覺間增強體格;運用碎片式的睡眠來養金蓄銳……其實主要看怎麼利用以及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臨這樣越來越碎片式的生活。
碎片生活雖然經常讓人精神精力被消費,像是吃東西,吃的太多太雜,腸胃會無法承擔從而引發多種疾病,但如果吃的精吃的單一細嚼慢嚥,對腸胃則是極好的幫助與保護。所以何不靜下心來慢慢讀一本書,充分利用好碎片化的時間:午飯之餘做做冥想、睡前思考下人生、用幾分鐘看看窗外風景放鬆一下。
生活碎片化,即使可能會使注意力淺薄化、思維淺薄化,但鏡子即使再破碎,照到的也還是自我,你才是操控者。別讓碎片化的資訊擊碎了原本的生活節奏,別讓碎片化的知識打亂了原本的思考,我們才是人生的主導者,拼圖就算缺一角,圖美是硬道理。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但讓生活遇上一個完整的內心。
離不開碎片化的生活 篇6
離不開碎片化的生活作 ,898字嘖嘖嘖,我媽媽又在給我聽喜馬拉雅葉武斌的100講,你想想,這可是大清早6點鐘,還讓不讓人睡覺了?好不容易一個暑假,懶覺也不能睡,好一個喜馬拉雅!你聽聽“每天早起,洗個冷水澡,不要用鬧鐘叫醒你,要用自然光線讓你的交感神經甦醒……”。受不了,我一屁股坐起來,望著遙不可及的手機發呆。
現在這個世界上,時間被分為好多塊,於是成了碎片時間。總是說要利用好碎片時間,去學習讀書,但是碎片化的時間用來學習,不知是否能專心。媽媽總是盜用名言裝作高階人士告訴我:“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擠總還是有的。”是的,沒錯,可是我究竟該怎麼利用時間吶?看看我的暑假,我究竟利用好了沒有。
嗚嗚嗚,為什麼有沒有手機?不公平不公平,我在媽媽面前好不容易擠出淚水,淚如泉湧的我在媽媽面前絲毫得不到一點點的憐惜,反而得到了一遍遍唐僧唸經似的訓斥。我的媽媽軟硬不服,我只好罷休,一溜煙跑到小房間拿我的暑假作業開始做起來。噫,餘光一瞥,一疊新書整整齊齊的被我放在床頭。我怎麼沒想到看書呢?我立馬放下手中作業,拿起書本,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要知道我看起書來可是廢寢忘食,沒日沒夜啊!那麼作業沒關係,明天寫,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於是,上廁所,吃飯,只要可以看書的碎片時間,全部用上。
我欣賞的作者文筆就是與眾不同,令我身臨其境,新書一本一本的看完了,時間也一點點流逝而去了,當我反應過來,離開學不早了,我的內心是徹徹底底崩潰的!那又怎麼辦,我也很無奈,望著望著堆積如山的作業,我竟無言以對。
在寥寥無幾的天數下,我只得拼命三郎般地寫起來,再怎麼也不碰課外書。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不要等失去了你需要的時間,而去懺悔。
海德格爾曾經嘆息:“詞語破碎處,無物之存在。”碎片化了的閱讀,一天天讓我們也成為了碎片。為了讓破碎了的我們重新完整,我們要以合理的辦法,放慢腳步,享受真正的閱讀,享受真正的人生!不要像我這個暑假一樣的沒頭沒腦,特別是現在的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越來越多地進入每一個家庭,幾乎每個人都擁有一款電子產品。一種新興的閱讀方式—碎片化閱讀逐漸流行開來。我們更應該去好好掌握時間,它在自己手裡,我們要緊緊握住。
不要讓生命被碎片取代 篇7
不要讓生命被碎片取代 ,702字看著只陪伴了我短短几個月時間的手機被媽媽狠狠摔在地上,裂痕爬滿整塊螢幕,線條與線條之間組合成一塊塊碎片。媽媽還不解氣,憤憤地指責我被手機衝昏了頭腦等等。我呆滯地坐在冰冷的地板上,腦海充斥著媽媽的訓話,碎片映出我的影子,透過這些我彷彿也看到了一些碎片化的生活。
那些時日,我就活在這些碎片裡,生活的樂趣也被這些碎片劃破。清晨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機,吃飯拿著手機,就連寫作業也是手機不離手,一有資訊便會分神。我相信現在很多人都是這樣,隨著時代發展,資訊科技越來越發達。人們依賴手機,閱讀、購物、社交……只要我們想做的,幾乎都能在手機上完成。漸漸地,大家都有一種宅在家裡的習慣。紙質書慢慢被遺忘,手機上的閱讀軟體多種多樣,以前的房間的書架還會被滿滿的書充斥著,現在卻被一部冰冷的手機取而代之,書香氣也逐漸淡去。
超市賣場的人越來越少,因為想買什麼都能在手機上做到,淘寶、京東這種大型購物網站被人們喜愛著,只要輕鬆幾個步驟,你要的東西便能送上門。以前賣場那種人擠人或者搶購商品的場面沒了,到處都是一片冷清。
可這樣的生活有什麼意思?大街上、地鐵上都是一些“低頭族”,身邊美好的事物都被淡忘。可否抬起頭,發現一些樂趣。前段時間,有一群國外的學生做了一個實驗。她們拋棄手機,去山上住了三天。自己搭帳篷、探險、做遊戲,晚上一起坐在草地上看著天空上零碎的星星,聊聊家常、學校生活等等。在山上,她們發現了比手機很美好的事物,那便是大自然贈予她們美好的景色。其實即失去了手機,我們甚至能更快樂一點,人與人能走得更近。
掃掉碎片,我拿起筆,記下我的想法,我想每個人能夠試著丟掉碎片,活在真實的世界裡,不要讓生命被碎片取代。
生活已碎片化,求知不能碎片化 篇8
生活已碎片化,求知不 ,1008字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漸漸提高。手機、電腦等高科技產品融入了每個人的生活中,給人們帶來便利。
網際網路的普及讓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在以前,人們獲取資訊的手段比起現在來說少了不少。在電腦沒被廣泛地使用時,人們需要去圖書館翻閱書籍,或者是詢問他人來獲取資訊。這通常要花費不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知識的質量也不算太高。如果在現在,人們只需要開啟手機或電腦,輸入自己要尋找的資訊的關鍵字,便可以找出數以百計、千計的詞條,省去了不少的時間,資訊也比較精確。
這看似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然而它在我們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使得我們的生活支離破碎。舉一個十分平常的例子,現在在地鐵裡,一節車廂中,大部分的人都是在看手機,親人朋友都不在意,如同在自己的小世界裡一樣。而在以前,根本沒有所謂的“低頭族”,反而,看書的看書,小聲聊天的聊天,打盹的打盹。
在人們學習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便是思考。但現代人的學習生活中,要學一個技藝非常簡單:到網上一查,有圖有文,還有視訊的解析。作業上遇到難題,也並非什麼難事,現在有些軟體諸如“作業幫”、“小猿搜題”,只要把題目或知識點拍下來,再傳到這些軟體上,便可以很快地得到答案,根本不需要動什麼腦筋。同樣在以前,從百科全書到親自詢問專家,學習就是一個過程,人們在這個過程中還會不厭其煩地問“為什麼”,最後得到答案。這個尋求真知的過程通常使我們十分愉快,因為我們獲取了知識,或是掌握了一門手藝,這種由淺入深的探究過程,難道不讓人欣喜嗎?反觀現代人,只是盲目尋求碎片拼圖般的答案,不刨根問底,追究來源和過程,得過且過,根本不思考,得到答案後,通常不會高興很長時間,而繼續去為應付下一個答案尋找碎片去了,這種碎片化的學習方式是不可取的,長此以往將使人類喪失尋求真理,探索未知的動力和能力。
人作為萬物之靈,突出在於人會思考,但隨著人工智慧的到來,人們反而變得不會思考了。以前老一輩的科學家認為,時代在進步,現在隨著生活碎片化,人類的時代在後退。如果真有哪天,人工智慧普及於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不再操勞於工作、學習、研究等,過上了真正“閒適”的生活,那時候人類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人類是否終將被人工智慧所取代呢?我們這代人是幸運的,因為我們的生活條件很好,但若再不居安思危,生活碎片化更加明顯的話,後果不堪設想。所以讓我們放下手機,用眼用腦用心去看去感受這個世界,讓我們擁有更完整豐滿的人生。
我不想生活“被碎片化” 篇9
我不想生活“被碎片化 ,995字生活是塊玻璃,透明、漂亮,但很易碎。當我們用雙手舉起日常生活時,慢點、別急,不然很容易把整塊玻璃摔碎,而且很難復原的!
週末時媽媽七八點就起床了,我問是在幹嘛,她急火急燎地把要做的事情一股腦兒倒出來。還真以為是倒水哪,那麼多事哪能一氣呵成?還沒等我說話,她又往我腦袋上砸了一堆問題“喝水了嗎,刷牙了嗎,洗臉了嗎,吃飯了嗎……”天哪,她說這些話都不帶喘氣的,我只好照做。當刷牙洗臉吃飯都結束後,我正拿起筆打算要好好寫作業時,只聽到一陣抓狂的叫聲“我還有重要郵件要回!”這次是和媽媽的工作有關,我探頭一看,媽媽一邊急急開啟膝上型電腦,一邊看手機微信,一邊嘴裡還在嘟囔:“天呢,我還有個安排都忘了!對了,你的英語做好了嗎,下午要去上課。還有長笛得趕快練啊!”看起來媽媽真是忙的團團轉,這讓我有點納悶,我們曾經井井有條的生活到哪去了?為什麼本該從容的生活變成了碎片式的焦慮?
其實碎片式生活的根本原因是—生活沒有好好安排,就是急!或者是因為給自己增加的事情太多,安排不過來了。而且啊,一旦你的生活碎片化了,就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停不下來!本來脾氣就急,碎片式生活一染上就更急,反而手足無措。
如何預防碎片式生活呢?其實很簡單。首先,不要急,每天都把事情規劃一下,列個表就最好了。接下來,安排事情時不能漏下細節。時間最好也寫在表上,以免事情做不完,又要心煩氣躁。還有,比較小的事情就不要寫在表上了,不然給人感覺事多。最好不要把事情安排滿,預留點時間以防萬一。有了這些習慣,你的生活就會從一塊普通玻璃變身為鋼化玻璃!
如果你的生活已經覺得沒有整塊的時間,這些時間永遠被粉碎得七零八落,你總是被時間推著被動追趕,那麼“恭喜”:你已經成功染上了“碎片化”生活的惡習。碎片式生活是不治之症嗎?我來回答你,不是。治療的第一步,就是把一天所有的事列出來,再細細劃分,安排,列表。前期,你可以先不規劃花時間,把一天的事情做完再說。接著,慢慢寫出每一件事你平均要用多少時間,還可以用上華羅庚的“統籌方法”。比如你有燒開水,洗茶壺,洗茶杯的事情要做,火升好了,茶葉也有了那你怎麼辦?節時的方法便是:洗水壺,灌涼水,放在火上;在等水開時,洗茶杯洗茶壺,拿茶葉,水開,泡茶。而不是坐等水開再做別的。
當你真正學會安排時間後,會發現:生活有趣了,時間寬裕了,自然也不會急了。願你我的生活美麗絢爛,不再“被碎片化”。
現代都市的人們已離不開碎片化的生活 篇10
現代都市的人們已離不 ,927字繁忙的都市,趕路的人們,高樓大廈,鋼筋水泥,璀璨燈火,整個城市喧擾而繁華。對於生活在都市裡奔波忙碌,顛簸流離的我們來說,每一分鐘都是那麼寶貴。每天都要掐好了時間,從溫暖的被窩裡跳起來,從單調無聊的辦公室裡衝出來。生活早已被匆忙撞得支離破碎,所有人都希望一天能有72小時,所以這僅有的24小時被掰成了無數個小碎片,變成了現在碎片化的生活。
葉霖,北漂,一個普通的白領,在一家國企上班。下午4點45分,葉霖開始準備收拾東西,儲存好檔案,合上電腦,將它塞入包中,再整理一下全是檔案的桌子,離下班還有5分鐘。她拿出手機,看看大眾點評,決定好了今天晚飯的著落。時針一滑過5點這個大關卡,不僅是葉霖,幾乎所有人都站了起來,一隻手抓上包,一手拿著門禁卡,準備刷卡,從大樓裡魚貫而出。葉霖邊走向地鐵站,邊掏出耳機,聽起來音樂。上了地鐵,她開啟淘寶,看看剛買的化妝品要到貨了沒有,再檢視一下所有的郵箱。然後,掏出kindle,看起來一直沒時間看的小說。身邊的中年男子,一會兒檢視著準備給孩子報的補課班,一會兒又一個接一個的工作電話,忙個不停。幾站過後,葉霖走出地鐵站,走向公交車站,刷起了微博。一旁同樣等車的高中生,拿著厚厚的英語詞彙本,認真地揹著。終於到了家,葉霖卻早已不想吃晚餐了,倒在床上,開啟筆記本,繼續工作。疲憊的一天過去了,葉霖就在這下班的2、3個小時裡,利用了碎片化的時間,完成了許多事情。
如今繁忙的都市生活將我們壓得喘不過氣來,讓我們不得不將生活分成碎片,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時間。我們就像是那個高中生,忙於學業,爭分奪秒;而我們的父母就像那個中年男子,不僅要為工作操勞,還要顧及我們的學業生活。而主角葉霖,也許就是將來的我們,給了生活而奔波忙碌。
又一個週末,葉霖終於完成了報告,已經是週日的下午了。擠出的這寶貴的一點閒暇時光,她準備了一個人的下午茶,坐在窗邊,迎著夕陽,端起已經被遺忘多時了的紙質名著。看著書中的人物,對比自己生活,不禁思索起如今的碎片化生活是否有利有弊。在快節奏的生活中,生活變得碎片化已是不可避免的了,但這樣的生活打破了人類從古至今的生活習慣和方式。享受著午後的時光,葉霖卻有些不習慣,終究還是放下了書,打開了筆記本……
即使是在碎片化的生活中,閱讀也不應碎片化 篇11
即使是在碎片化的生活 ,696字我曾親眼見過這樣的一幕:
晚高峰時的地鐵3號線。亮黃色的座位上,人們低著頭,幾乎是以同樣的手勢刷著手機,不論男女,也不論老少。唯有一位倚站在車門邊的女孩,素色的格子裙,肩上挎著一隻運動揹包,手中捧著一本《娛樂至死》如飢似渴地閱讀著。她的耳邊一定劃過地鐵的呼嘯及周圍人們的說話聲,但她是如此專注,甚至都沒有注意到我注視著她的敬佩讚許的目光。
日新月異,科技迅猛地發展著。現在的人們,早已習慣頻繁地刷微博,發朋友圈,上貼吧,一篇長文粗粗瀏覽也用不了幾十秒。然而這些只是碎片化的閱讀,沒有“營養”的閱讀,不過是在空閒時消磨時光的工具罷了。推文的作者,大多也是一時興起,草草幾筆而成。這類文章只是取悅於人,並不能帶來精神上的慰藉和受到心靈上的洗滌的快感。
是的!閱讀不能碎片化!我們可以匆忙解決午餐,匆忙擠上回家的公交車,但我們不能在匆忙之中閱讀對自己有幫助的內容!詩人歐陽江河曾表示憤慨和擔憂:“我故意寫長詩,對抗碎片化的閱讀。”的確,沒有一個寧靜的午後,你怎麼能讀出《飛鳥集》中深入人心的哲理?沒有一個靜謐的夜晚,你怎麼能讀出魯迅的那個年代人們道德的淪陷和人性的泯滅?沒有一個空閒的週末,你怎麼能身臨其境,跟著柯南。道爾,亦或是阿加莎。克里斯蒂一起偵破一起離奇的案件?
記得一位著名的法國攝影師曾發表過一系列名為“最後的書籍”的攝影作品,捕捉的即是人們在地鐵等喧鬧場所的讀書片刻。真實的記錄感動了許多讀者,照片中的閱讀者無一不流露出專注的眼神,這分明是對知識的渴望。
步入21世紀,生活方式的改變在所難免。當生活漸漸碎片化,我們的閱讀仍應保持原來的模樣。見字如面,“慢閱讀”才能讀出文字中的真諦。
悠悠歲月敵不過碎片化生活 篇12
悠悠歲月敵不過碎片化 ,722字21世紀的世界車水馬龍,燈火闌珊。人們步履匆忙,不願意為不相關的風景停下腳步。就是這麼不知不覺間,突然有一天,一個名叫“碎片化”的東西誕生了。它像瘟疫一般充斥了我們的生活、工作,甚至靈魂。
如果十幾年前讓一個普通人描述自己的生活,幾句話就可以描述清楚:白天看報紙,晚上看電視。而如今我們的生活已經變成一個個零碎的片段,這就是網路科技帶來的碎片化。
每每我乘地鐵時,我已經習慣:一節人不算很多的車廂裡,幾乎每個人都在低著頭看手機。甚至有時候車廂被擠得滿滿當當,卻依舊阻擋不了他們對手機的熱情。有的人在玩遊戲,有的人在聊微信,還有人在看網路小說,空氣中瀰漫著一股當代社會的浮躁氣味。這背後的原因,我想不僅僅是因為智慧手機的出現,更是因為我們的心態變了。
以前我們會因為一道不懂的題目,問同學,問老師,直到搞懂為止。我們有時間,更有耐心去解決問題。而如今,隨著“小猿搜題”“作業幫“”學霸君“各類搜題軟體的噴湧而出,我們往往直接用手機一拍,答案一抄,不深究其背後蘊含的規律和方法。只是認為作業做完了便是做完了,其他的,與我何與也呢?這樣急功近利的心態,讓我們越來越依賴手機。沒有了”水滴石穿“的耐心,讓我們變得越來越浮躁。
以前我們會與朋友面對面的交流,而如今各種各樣的社交軟體使我們似乎忘記了交流最原始的意義。隔著螢幕的交流是冷漠的,沒有溫度的。我們無法看到對方欣喜的表情,也無法聽到對方溫柔的話語。可我們依然享受著手機交流的快感。對於內向的人來說,這樣的交流給了他足夠的安全感。而對於外向的人來說,則打發了他的時間。
對於這樣的種種碎片化現象,我們雖做不到返璞歸真,但也可以在任何一件小事上多投入一些。沒有人能拯救我們的碎片化生活,除了我們自己。
生活可碎,眼界不可碎 篇13
國三作文 ,816字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我們的生活不再是一個整體,而是被切成了一個個碎片。面對被切碎的生活,我們要改變自己的心態與認知,使得自己能夠跟上潮流,不在茫茫人海中迷失自己。
碎片化生活,顧名思義,指的是由整體變成碎片,生活被分割成了許多細小的模組。碎片化是網際網路發展進步,時代前進的產物。由於生活無限細化,我們的觀念發生了改變,不再為了一件事花費大量時間,而會利用許多零碎的時間辦各種瑣事。時代變遷,造就瞭如今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生活的出現,影響著每個人的心態與認知。碎片化使我們的時間利用率得到提高。人們會明白瑣碎的時間也有價值,因而爭分奪秒,利用好它們完成一些小事。現在的上班族更加“忙碌”,他們除了完成工作任務,還需要處理更多的交際問題,也要匆忙應對日常生活並瞭解時事,充實自己。他們會充分利用上班地鐵,公交上的碎片時間,刷微博、看網易、給朋友點贊,或是贈送“生日禮物”給朋友。我們在同樣多的時間內做更多的事,這就是碎片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
然而,碎片化生活也有其消極一面。當我們的時間、社交方式、生活方式全部碎片化,我們會逐漸失去長時間做一件大事的能力,變得浮躁,沒有耐心和定力,無法為一個長期目標奮鬥。“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說明了耐心的可貴。錢鍾書花了幾年的時間寫作《圍城》,終究寫出了不朽之作。倘若他也把時間無限碎片化,一切成就也將不復存在。碎片化生活影響了我們的觀念,考驗著我們的耐心與定力。
因此,我們要讓自己不迷失在碎片化生活中,眼界則至關重要。無論時間、生活方式多麼細碎,我們始終要有很高的眼界,擁有遠大志向並用整塊的時間去為之努力、奮鬥。眼界決定了我們的高度,它不可以被切碎。
生活碎片化,是21世紀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將會對人的心態與認知產生影響與改變。抬高眼界,形碎神不碎,走好屬於自己的路。
一生不忘那雙手 篇14
國三作文 ,599字時間積累的歲月裡,有過多少雙特別的手,而記憶猶新的,只不過僅僅幾雙,或完美,或殘缺,或纖細靈巧,或強壯有力,而最讓我一生難忘的,也只留下一雙,僅僅的一雙,那麼地平凡而又那麼的獨特。
在那個時代的那個地方,正式甜與苦交融過渡的地方,那雙手,它們充當這不同的角色。白天,它們就像男人們粗壯的手一樣為生機而工作;晚上,就又變成女人那靈巧的手為一家人的衣著而忙碌,歲月給它磨出一個個厚又硬的繭,那麼它價值的勳章,經過歷史見證的它,叫人難忘,它們就是奶奶的手。一雙叫人難忘的手。
從小我就同奶奶一起生活,我是在她的眼中長大的。記憶中她的那雙手是那麼地堅強而溫暖,因為那雙手的主人,給了許多許多。
已經記不清嚴冬之中那雙手幫我洗過多少次衣服,就算凍裂了也捨不得休息一下。只是還記得多少次被失敗打垮的我又重新被那雙有力的手托起。那時候的一衣二食,是它找回來的,也是它扶持著我的生活,撐起我的天空。它,見證了我成長中的每一件事,似乎它也是組成我生命的一部分,必不可少。
當我漸漸長大,經常站在領獎臺上,走上成功階梯的時候,而它卻遙在天邊,看不到它所創造出來的成就。而在每一次面對困難而有點灰心意冷的時候,無形的它卻常在給予我勇氣,給予我鼓勵,永恆的鼓勵。
求學在外,望著它處的那個方向,我心裡明白,無論何時,無論失敗或成功,回家,它都會歡迎我,因為它明白活著的意義:活著沒有成功與失敗。
一生難忘,那個人和那雙手。
唯情長生不老 篇15
高一作文 ,72字沒有挫折的人生不是完整人生 篇16
國三作文 ,1035字“隆冬的酷寒無法扼殺生命的搏動,巨大的困難無法摧毀我們的力量。世上沒有註定的失敗,只有輕易的放棄。面對挫折時,改變一種態度,我們將擁有全新的一切。懷著感恩的心,一路揮灑汗水,才無愧於我們的花樣年華。”每個人都會遭遇挫折,或者強,或者弱,都需要我們堅定的意志與堅定的信念去克服。
人生本如平靜的湖面,而苦難與挫折不期而至,或泛起點點漣漪,或掀起驚濤駭浪。有的人能戰勝他們,成為生活的強者;有的人只能屈服他們成為生活的奴隸。但是,生命就在波瀾與漣漪中得以充實和豐富,生命因挫折而精彩!
首先,我們應該要認識挫折。所謂“挫折”,就是壓制、阻礙,使削弱或停頓,有時還意味著失敗或失利。我們無法去控制挫折的強度,無法估算挫折來臨的時間,更不能拒絕挫折的到來,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對待挫折的方式和心態,只要我們還渴望成功,只要我們不放棄努力,任何挫折都不能阻擋我們前行。《簡愛》中寫了簡愛在姨媽家所受的侮辱,他人的歧視,但她卻倍加努力,從心底裡喚醒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性格,她堅定不移的去追求一種光明的,聖潔的,美好的生活……和她的遭遇相比,我們挫折又算什麼?
沒有人可以避免受傷,更沒有人可以拒絕挫折,只要調整好心態,對自己有信心,就可以與挫折決鬥,戰勝挫折。
其實,更多的時候我們應該感謝挫折,生活給予你苦難的同時,也給了你堅毅的靈魂和成功的可能。滾燙的生活無法磨麵人的美好品質,而只會讓它更加芬芳。挫折的背後,其實是從醜陋化成美麗的祝福。生活對我們的磨練並不是要打擊我們對生活的熱情,恰是要我們更懂得珍惜。
世界著名導演張藝謀便是一個從失敗挫折中爬起來的人。他從小就熱愛攝影,但由於家中窮,所以沒錢買攝影工具,不過他沒有放棄過對攝影的熱情,為了攢錢,他戒了葷,每天啃幹饃,鹹菜,節衣縮食,最後甚至賣了血,終於買回了攝影工具,從此沉醉於攝影中,經過不懈的努力,最後成為了中國電影史上的神話!
但仍然有無數人在失敗面前一再退縮,最後被失敗的洪水淹沒,成為別人眼中的窩囊廢。其實失敗的原因往往是我們對待問題的方法和態度。所以,很多時候,埋沒天才的不是別人,恰恰是自己,成功的路雖然崎嶇,但如果我們是真正不懈的追求者,在挫折和失敗降臨時,千萬不要停下腳步,因為,很多時候,失敗只是滔天大水上的一座恐嚇人的獨木橋,走過去,等待你的就是新生的曙光!
沒有挫折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沒有喜怒哀樂,就不是生活的本質;沒有失敗的開始,就沒有成功的將來;沒有今天的努力,就沒有明天的希望!
人生不設限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358字如果你正打算放棄夢想,他說:“告訴自己再多撐一天,一個星期,一個月,甚至一年,你會發現,拒絕退場的結果令人驚訝。”
如果你曾有輕生的念頭,他說:“10歲那一次,如果我讓自己的臉再往水下沉個10多公分,或許我是能結束短暫的痛苦,但代價是什麼?我將看不到在夏威夷海邊與海龜一同游泳、在加州衝浪、在哥倫比亞潛水的開心男子,不要去犯我幾乎犯下的過錯。”
他自殺過三次,可後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從逆境中走出,克服種種困難,他的經歷並寫下這本書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也能克服困難,追求自己的夢想,走向幸福的人生路。
現在你可想過自己擁有那麼多是有多幸福,這本書的每一章都有一種特質,這本書在我今後會大有幫助,它也讓我對積極的生活態度有了重新的認識。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活出自己的價值。
人生不設限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1867字【篇一:人生不設限讀後感】
讀過《人生不設限》這本書,你會反省自己,反省自己對待世事的態度。同時也會改變態度。
尼克?胡哲的出生並沒有給他的家庭帶來喜悅,因為他患有海豹肢症,天生沒有四肢,曾經三次想要自殺。這種種都不難理解,但你能想象,至今他已在25個國家,舉辦1500場演講。至今已有六億人聽說了他的勇氣人生。我和這六億人一樣為他曾經選擇堅強地活下去而感到慶幸。他就像陽光一樣,給世界帶來希望。
在我看來,他能有如今的成功完全取決於他面對人生的態度。看完書後,他告訴我:“把“態度”想象成電視機的遙控器。假如現在正在收看的節目對你沒有任何幫助,就拿起遙控器轉檯。而無論遇到什麼挑戰,當你沒有得到你想要的結果時,就可以調整態度,就像轉檯一樣。”此時此刻,面對考試的失利,老師聲聲嚴厲的鞭策,父母眼裡若隱若現,卻久久褪不去的那一抹失望。那是一次失敗,尼克告訴我,每個勝利者都曾是失敗者,沒有失敗的成功也不算是成功。我們經常被生命偷襲,這一分鐘,你可以悲傷、難過,甚至可以大哭一場,瘋狂的宣洩,但下一分鐘要把自己拉起來,問問自己:“好了,我接下來該怎麼做。”振作起來,調整好你的態度,堅持下去,對未來要充滿信心。
這種態度就是堅持吧,也只有堅持。讓我們領悟使度過的是比別人黑暗的夜,迎來的定是比別人更絢爛的晨光。而尼克另一種樂觀豁達的態度也深深打動了我。
他在小夥伴們另類的眼光里長大。他在我們的眼裡是一個被天使遺忘的人,像一株被風颳落在牆角里的蒲公英。但他能微笑著面對現實,面對自己身體的缺陷和自己註定“受限”的人生。尼克對自己的說:“我真是幸福的不想話。”他把缺陷看成是上帝送給他的禮物,只是裹了一層特別的包裝紙。他可以感悟到自己的缺陷是一種美,在於與眾不同。那種態度是不可以僅僅只用樂觀豁達來形容的。
我感謝他在自殺時生命即將轉瞬即逝的時候,改變了他面對人生的態度。這或許就是他想告訴我的“感恩的態度”。
態度決定我們人生的高度,改變錯誤的態度,走正確的人生路。而這條路也註定佈滿荊棘…我們能做的唯有堅持,直到再也撐不住那一刻—相信自己定會成功!
【篇二:人生不設限讀後感】
第一次看到《人生不設限》這本書,還是某一天和父母逛書店的時候偶然看到的。看到封面的時候,我很震驚。心想,原來世界上還有沒有手沒有腳的人。於是好奇就買了這本書。
後來看了這本書,我就更震驚了。《人生不設限》是一部自傳體,書的作者是力克胡哲。"他是一個天生沒手沒腳,卻從一無所有,到一無所缺,活出不受限制的生命奇蹟"。這本書正印證了這句話。一開始看前言的時候,我不以為然。認為一個四肢不全,靠輪椅生活的人,做不到他說的那樣:"鼓勵上百萬人以信心、希望、愛和勇氣克服逆境,追求自己的夢想。"一個四肢健全的人恐怕都做不到,何況他沒有手沒有腳。
但是,我越往後讀,越震撼。尤其是讀到了第七章:跌倒七次,要爬起來八次。胡哲告訴我們:"你失敗,我失敗。我們之中最厲害的人失敗過,其他人也是。那些無法從挫折中站起來的人,常常把失敗當結局。但我們應該記住,人生並非一試訂終身,而是個試誤的過程。那些成功的人都從愚蠢的錯誤中再站起來,因為他們覺得失敗只是一時的,並視為可以學到東西的經驗。"正如丘吉爾所說:"成功是從一個失敗前進到另一個失敗,期間卻熱情不減的能力。"
力克胡哲有著明亮的眼睛,燦爛的笑容,幽默的性格。他是個很受歡迎的人,他至今已在五大洲超過25個國家做了1500多場演講,給予數百萬的擁抱,自稱"擁抱機器"。他獲得各國、各級領袖的接見,在國會發表演說。至今已有六億人被他的勇氣人生所激勵。
這個全身上下充滿力量與熱情,陽光,事業有成的人,一定備得上天眷顧嗎?不!力克胡哲出生時罹患海豹肢症,天生沒有四肢。連他那飽受十月之苦的母親都沒有勇氣去看他一眼,去抱抱他。但胡哲相信他是上帝的特別計劃。
當然他也有一度懷疑過。當人們嘲笑他,躲避他的時候。當他覺得他和別人不一樣的時候。他也曾嘗試過自殺。在10歲那年,他第一次意識到"人要為自己的快樂負責"。胡哲他在幫助人中找到了自己生命的價值所在。他感動和改變了太多人。他在書中說:"生命的重點不是擁有,而是存在。當你的天賦與熱情找到交集、全然發揮時,你會獲得滿足"。讓人感動的,也正是他那種面對生活的積極樂觀的態度。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對自己不滿意,認為自己做什麼都做不好。總是會在各種的心理區中迷失自我。看完這本書,我知道了胡哲想要告訴我們的是:做最好的自己。
人生不只如初見 篇19
高三作文 ,879字很喜歡納蘭容若的那句詩: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總愛反覆品味和咀嚼,雖不能詳細說清楚喜歡它的原因,但卻隱隱約約從中讀出一種遺憾,也許遺憾也是一種美麗。
多年的朋友不見,好不容易聚一下總會感慨對方變化之大,世事無常。也許有人會感嘆,曾經天真的少年已不復存在,那時羞澀的女孩已離開了我們。然後用用回想過去的自己,嘆息人事變化之大,人生若能如初見該多好。
其實,變化也不一定都是壞的。那個幼稚的男孩雖已脫去了青澀的外衣,但卻變得沉穩、懂禮;那個天真的女孩雖不再一看見生人就臉紅,但卻變得優雅、成熟,這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人生不一定非要若初見,但是再怎麼變化,都不應該背離自己,失去那顆本真的心。
上次去的那個聚會,來了許多故友。彼此相見,都感慨對方變化之大,然後回想那個年代最純最簡單的自己。聚會中,有不少人心生哀嘆,匆匆離開,可能接受不了這樣的變化吧。於是我們剩下的人在吃完飯後,一同去了那個大家小時候最愛去的花園,來到花園後,曾是衛生委員的小張一眼就看到了地上的塑料袋,習慣性地將它撿起扔進垃圾筒。我不禁笑了,現在生意興隆,一身時髦打扮的她,仍保持著那顆幼時的心。雖經歷了不少人知變故,雖然她的相貌、裝扮變化得那麼大,但她依舊堅守著那份操守,呵護著那份純真。外表的變化,又算得了什麼呢?
再想自己,經歷了不少人生磨難,品味了不少人生苦痛。生活早已磨去了我不齊的稜角,歲月早已改變了我的容貌。但我相信,外在的改變越多,越能體現一個人本心的不變。
忽然想起林清玄的那篇《可以預約的雪》,他在面臨各種苦難,見證故友的變化後,仍懷著一顆最真實的心和朋友一起去看滿山的菅芒花,二十年後的他,雖不再和當初一樣,但他的成熟,通情達理卻是他的變化所最需要的。
人生不一定要如初見,畢竟那是不可能的。在各種變化中保留著初見時最本真的那顆心,再次見面才有了該有的意義。
也許,初見就像一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兒,微小而清新,再回頭時,它已變成了妖豔的牡丹。但是我們不用為它的變化而嘆息。你看,那向著陽光的笑臉,不是和初見時一樣美麗而動人嗎?
人生不可無憂患 篇20
國三作文 ,963字談及“人生”這種字眼,不少人都不想討論這麼大的話題。其實,這正顯示了他們對人生的態度:僅求安逸,得過且過。兩千多年前,孟子就否定了這種想法,他的一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便明明白白闡述了面對人生的態度應是:居安思危。
仔細想想,居安思危的態度實是重要,甚至可以說是人生命運的決定性因素之一。縱觀古今中外,歷史千年,苟且“居安”者無不被淘汰,勇於“思危”者無不懂奮起。明朝末年的幾位皇帝,有的煉丹,有的安於高枕,有的當木匠,皆全忘危機,玩物喪志;然而他們瀕死之時,都幡然悔悟,自己的人生空虛無度,損人傷己。只是人生路只有一條,進了死衚衕便難以拐彎找到出路。整個江山也盡數斷送,李自成一聲“嗟爾,明朝!”得了天下,然而他居然重蹈覆轍,自己忙著款待自己;於是清兵入關。清朝更變本加厲,反覆強調國力之盛,“夷國”之弱,以天朝自居,終於使中國淪為列強們的“洋人的朝庭”。
再看帝國主義的列強們均陶醉於繁榮美夢之中,人人以為安樂註定,結果經濟危機爆發,無力迴天;在很大程度上甚至促使了法西斯政權的建立。而當這全世介面臨的憂患降臨之時,反法西斯聯盟成立,戰勝邪惡之後,人們認識到,如果因為平息了一場戰火而拋棄憂患意識的話,那麼戰火將永不停熄;所以即使在聯合國成立後,每個人都秉著居安思危的態度,方可保持世界的總體和平。
從上所述的“大歷史”中,我們會發現是否居安思危往往決定歷史的走向;而回顧我們生活中的“小歷史”呢?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有的同學一時滿足於好成績而導致下一次成績暴跌;有的同學始終在努力前進,繼續攀登。我們管前種態度叫“驕傲”,後種態度叫“虛心”。實際上,並不是說驕傲者沒法叫自己虛心,或虛心者就不會感到驕傲。這兩者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是否居安思危,並不斷完善自我。孔子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馬克思都要求“經常自己批判自己”。這些“自省”行為其實都可以理解為居安思危的體現。你該“省”的時候,不是“居安”之時嗎?你該“省”而不能“省”的時候,不是因為不“思危”嗎?因此居安思危的態度是一切修身行為的前提,是塑造人生的基礎。
人生不可無憂患。如果你已清楚這一點,那麼請放棄一時的安樂吧;因為所謂成功,無非都是在確定了面對人生的這一態度後,曲折拐彎,反省摸索,終於找到一條光明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