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的碎片化相關作文20篇

現如今的碎片化 篇1

國一作文 ,929字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對於人們生活的便捷性也是越來越高。看那手機還在持續著一年一代的傳說,從以前那隻能通話、發郵件的專用機,到兩點人手一部只要動動手指,就能同時做到閱讀、交友兩不誤的境界,如此高效的手機不禁令人讚歎。但是這樣的生活真的是高效,且又是完美無缺的嗎?我覺得不然,就因為如此快節奏的生活,我們已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一種社會現象—碎片化生活。

縱想以前,孔聖人讀周易都能讀到韋編三絕,袁枚甚至夜晚做夢都在讀書,他們若是看到現如今這副影像,想必也會震驚不已。過往人們讀書,是為了增長知識,放鬆身心,從古樸的書架隨興取下一書,就坐於一椅,沏一壺清茶,品著茶香,聞著書墨香,靜靜翻開書紙,讓自己完全沉浸於其中,這是一種何等享受哦!而如今,情況還著實有些不同,地鐵站,如奔湧潮水般的人流,四處尋覓著可以就坐的位子,然後掏出手機,手指靈活地划動著,一看便知,是在翻看微信朋友圈之類,刷朋友圈,其實並非閱讀,我以為,這僅是一種觀測到他人的一些日常所為所想,僅是為了短暫地、簡單地放鬆下大腦,覽於表而已,根本無法汲取書本文化,更不能暢遊於中,一開始的朋友圈以人生感悟、心靈雞湯為主,而如今更多的是被微商廣告所充斥著。這種碎片式的閱讀,無非是浮躁的,沉不住氣的。所以讓我們安靜地看一本書,少一些片面,讓碎片重塑而沉浸於書中,何樂而不為?

碎片式的生活中,碎片式的閱讀僅滄海一粟,更多的是心心浮氣躁的碎片式交友,現實中的交友平臺,層出不窮,這無疑使交友的難度下降了一個檔次,但良莠不齊,或許此時,也會出現交友不慎的狀況。自認為,三五知己相聚,喝喝茶、聊聊天,在淡淡的茶香中牢固了友誼之間的情鏈。不願看到,親朋好友聚會聚餐,之間沒有言語上的交流,只有低頭撥弄著手機,桌子豐盛的晚餐,想著必須要細細口味,但因為吃前要拍照,而嘎然而止,影響食慾;手指在手機的螢幕上不停地飛舞著,雖面部表情是愉悅的,但孰不知已按淡了血濃於水的親情,按淡了刎頸之交的信任,這便是碎片式交友,它切斷了如一江春水般的親情,剪斷如鎖鏈般堅固的友情,所以讓我們少一些,讓碎片重塑,讓感情重築,未嘗不是件樂事!

在現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需要一份簡單、平靜的心,所以讓我們重塑碎片化生活,少些浮躁吧!

如今的碎片化 篇2

國一作文 ,527字

現在的社會是網際網路的時代,網際網路將一切東西都碎片化了,就像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閱讀等:碎片化的生活無處不在,我卻覺得這些碎片化的生活有利也有弊。

有很多人們可以充分利用的時間,現在都被碎片化了,人們都把這些寶貴的時間給浪費了,浪費在手機螢幕上。手機已經成為了人們不可缺少的一件物品,走到哪裡都要揣著手機,隨時都會拿出手機看看朋友圈,玩玩遊戲。許多原本不屬於碎片化的時間也被人們給碎片化了。結果,人們因為時間不能被很好地利用而變得浮躁起來。

我認為碎片化的時間並不是在節省時間,因為人們在一天的時間中除去學習工作的時間剩下來的時間所剩無幾,不足以是在節省時間。

有了方便快捷的網際網路,人們也方便了很多,人們在家裡用手機看新聞,有手機網上購物,結實新朋友。碎片化會帶給人們一種錯覺,讓人們覺得是在高效利用時間,不知不覺中,就浪費了很多時間。

我覺得碎片化的社交可以讓我們認識很多新朋友,也可以和自己遠在天邊的家人聊天,俗話說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就是這個意思吧!

所以說,現在的碎片化的生活有利也有弊,它能帶給我們方便與快捷,也能使友誼天長地久,但是他會浪費我們的時間!所以我們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碎片化生活,不能讓他偷走我們的時間!

從閱讀中體現生活的碎片化 篇3

從閱讀中體現生活的碎 ,809字

如今,在現代生活的影響下,我們的早已變得碎片化,這碎片化在許多的方面們都能體現出來。

最明顯的便是閱讀的碎片化,在當的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為了使自己不浪費那零零散散的空閒時間,便利用這些碎片化的時間來閱讀。由此他們便在各種地方,利用那些時間來閱讀,從而使自己達到拓寬自己的視野,並增長自己的見識的目的。

但是這麼做也是有很多的弊端,當你在零散的時間閱讀時,那種閱讀只像“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於我何與也?”的狀態。由此便無法仔細地品,慢慢地嚼,細細地品味書中所蘊含的深意。如此粗枝大葉的閱讀後,除了留下我曾讀過這篇文章外,其中的內容留下的寥寥無幾,況且在這種快速的閱讀中,你也不會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這也便如吃飯一般,你狼吞虎嚥地吃完,除了知道我吃過了飯,但吃了什麼,是什麼味道,你是否還能想起?

更重要的是這種閱讀還很受時間的限制,閱讀時間的長短便是你能進行品味的長短和把自己身臨其境地帶入其中的時間長短,這樣你又能從中收穫到什麼呢?答案是很少。

所以我認為應該用大把時間來閱讀,而且是不間斷地閱讀,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品味和吸收書中的精華,不然便可能會南轅北轍,適得其反。

從碎片化的閱讀中也反映出了當生活變得碎片化是會帶來的弊端。真正的閱讀時可以給人帶來精神上的觸動和心靈的昇華,也只有閱讀並思考才會給人內心的反思以及自我的洗禮,更不必說靈魂的進化和提升。

碎片化的閱讀中的利與弊,這也便是碎片化的生活的利與弊。現在的人們只是一味地工作和麻木地活著,並沒有靜下心來,好好的思考一下自己幹了什麼。夜深人靜時,獨坐觀心,自我反省,這時候,就可以得到大機趣,得到大慚愧。反省,是一面鏡子,是一劑良藥,是把自己引向做一個有尊嚴人、有人格的人的有效途徑。如果只是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反省,這樣很少能從中悟出真諦,找到那個迷失的自我。

所以,生活不應該碎片化,而是應該將它們合起來使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好好品味生活得多姿多彩。

現代人的碎片化生活 篇4

現代人的碎片化生活作 ,1220字

人生是漫長的,卻同樣也是短暫的;在人的一生中可以改變很多,但某種程度上卻也同樣改變不了什麼;有的人在一生中可以做很多事,但有些人一生卻也做不了什麼……。長與短,多與少的不同在於你怎樣利用和管理生活中的時間。

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某個科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在一個瓶子裡先裝上大石塊,再裝上小石塊,裝到裝不下為止。看似瓶子的空間已滿,但是再添上細沙和水,卻又可以裝很多很多。時間也是如此,除去生活中大塊大塊的時間,有許許多多數不盡的“碎片化時間”。它們就象海綿裡的水;就像裝滿石塊的瓶子中的間隙,很容易被人們忽視甚至於無視。對於我們來說,不要總是埋怨時間太少,時間不夠用。而是要學會利用碎片化時間,便可以做許多原以為”沒有時間做“的事。

什麼是生活中的碎片化時間呢?碎片化時間是指生活中所呈現出的零碎時間。這些時間有大有小,大有幾分鐘,小或幾秒。這些時間看起來十分微不足道,實則大大小小組合在一起,可以完成很多很多“沒有時間做”的事。人們排隊等候時;坐飛機候機時;做公交車上等一些分散性的時間都是碎片化時間。

當你遇上了碎片化的時間,你會做什麼?想必大多數人會掏出手機網瀏覽新聞、閱讀電子書、上網購物、手機遊戲、網路社交……現代的科技發展、網際網路的發達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碎片化”時間。這強大的碎片化時間,利用手機網際網路來獲取資訊是知識當然是無可厚非的,偶爾的放鬆也是可以的。但是我們往往在獲取知識重組碎片化時間的同時也更多的把完整的時間分割成了小碎片。就拿我為例吧,週末在家總也離不開手機的誘惑。每次剛剛進入對一道數學難題的深入思考;或是對一篇文章的細細閱讀時,就會被手機微信上的微信訊息所打斷;或被某個APP上的推送訊息所吸引。以至於靜不下心來好好完成一項學習任務。

我在坐地鐵時,極少看見有人拿出書來看。無論男女老少,定會捧起手機,津津有味地盯著螢幕,沉浸在手機上的虛擬世界中。我想大多數人雖然擁有了手機這個很好的整合碎片時間的工具,卻很少有人真的是發揮了它的正面的積極作用。更多的是對手機上癮,大塊完整的睡眠時間、學習時間、閱讀時間;和家人好友用心相處交流的大好時光就在不知覺中被分割得支離破碎。讓我們看似忙碌的生活卻沒法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很多。

在我的們學習生活中,也會遇到許許多多的碎片化時間。比如說在食堂排隊買飯時,或是吃完飯回到教室到午休的那一段時間,或是週末結束住校生活乘大巴回家的路上……不勝列舉。數不勝數的碎片時間,大家有好好利用嗎?背單詞、背古詩、看書閱讀、思考問題……這都是變碎為整的好方法。

所以當你在生活中遇到了碎片時間,不能荒廢它,而是要去好好珍惜和利用。“碎與整”都是相對的,是把碎片時間整合到了一起,還是不經意中把完整的時間分割成了碎片,完全取決於你。如果你好好地把握了這些碎片時間,相信總有一天,因為你的積少成多而幹成一件大事,你的人生也將變得更加完整!

現代生活的碎片化 篇5

現代生活的碎片化作文 ,769字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每個人都不可能再活在自己渺小的生活圈內,資訊在人與人之間建立了無數看不見的樞紐。而在此同時,個體的生活正逐漸被氾濫成災的資訊切割得支離破碎。

資訊時代,閱讀呈現碎片化。隨著電子書的出現,網路成為閱讀的途徑之一,網路文學從而在讀者的心中佔下一席之地。地鐵上、公交車上,亦或是上下班的路途中,託著手機滑動螢幕的身影充斥著人們的視線。看小說業好,看新聞也罷,哪怕只是在收發信,人們正習慣著碎片化的閱讀方式,拼命地想在無窮無盡的資訊海洋中捕捉文字,卻被繁亂交雜的資訊分了心。盲目地瀏覽正一步步衝擊著殘缺的精神活動。

資訊時代,購物呈現碎片化。在網上購物成為主流的今天,“購物”這件事越來越簡單自然,再不用每週末一家人帶著大包小包去逛商場了。人們只需要掏出手機,在天貓、淘寶之類的購物網站上,將想要購買的產品放入購物車,支付寶支付即可。從前,人們總是對家庭開支瞭如指掌,在清楚需求的情況下去超市消費,然而現在人們每時每刻都能接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廣告資訊,時不時就被這個那個吸引,購買慾望瞬間迸發,無意識地做出了不必要、不划算的交易。

資訊時代,社交呈現碎片化。QQ和微信實現了人們溝通交流的願望,卻在拉近人們距離的同時又無形地將人們隔開。除了深度交往的朋友或是家人,一般性的幾句問候並不能為陌生人提供交往的動力。在聚會時刷QQ刷微信的現象更是令人寒心:世界上最遠的距離,莫過於我就在你身邊,你卻在玩手機啊!

資訊時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切割得支離破碎。外界的混亂資訊無時無刻不在引誘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們偏離正確的軌道。與此同時,人們的內心也開始動搖,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堅定的自制力,難以維持獨一無二的“真我”。在外部的吸引力和內部的斥力一同使生活碎片化的困境中,我們能做的,也許只有真誠、投入地對待碎片化的每一分、每一秒了吧。

現代世界的碎片化 篇6

現代世界的碎片化作文 ,986字

都市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在這個時代,無論是在校的學生族,還是已經工作的職場人,都很少有整段長時間的空閒。但人們所渴望的娛樂,休閒,獲取新資訊的時間卻不會隨著越來越長的補課加班而減少,“碎片化”應運而生,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碎片化”的媒介是什麼?智慧手機的普及應用和網際網路資訊的高速傳遞賦予了它無盡的生命,上廁所、吃飯時,臨睡、等車前,以前被隨意丟棄的碎片時間被人們挖掘出來,拿出手機看看新聞,刷刷朋友圈和微博首頁,打一兩局手遊,不影響其他事情,豈不美哉?

但“碎片化”究竟是利是弊?我發現人們在空閒時刻拿出手機時,總會對自己心理暗示:我是在利用時間!然而事實是多數我們認為利用充分的時間並非真實。我自己也有親身體會,每次在蹲在洗手間拿出手機時,我都會跟自己說,看十分鐘就出來,但時間總在不知不覺中流逝了,緩過神來,我媽總會問我是不是掉進廁所裡了。出來之後回想這些時間我究竟做了些什麼,答案是沒有,大把的時間藉此而浪費了。

但也有人能把這些時間利用到位。著名的小說家、鋼琴家愛爾斯金在《忙裡偷閒》中寫到他練琴的經歷,小時候他的鋼琴老師讓他放棄長時間、間隔長的練習,而養成用極少的空閒時間來練習的習慣,讓彈琴成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他成人之後在哥倫比亞大學教學時,想兼職從事創作,但授課閱卷和平時的交際等事情擠滿了他的時間,差不多兩年的時間,他都苦惱於“沒有時間”而未曾動筆。在想起以前鋼琴老師的話,他重新開始實踐碎片時間的練習寫作,在一次又一次5分鐘的時間,一行又一行的文章累積之下,在學期末時,他積攢了一沓厚厚的手稿。他的工作依然每天都很繁重,但他總能擠出短暫的碎片時間來寫作練琴,每天無數個幾分鐘的時間,最終讓他同時完成了這幾項工作,且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由此可見,被“碎片化”的不僅時間,還有人。“碎片化”的利弊也不取決於它本身,而是因人而異。人的生命是可以從這些碎片之中獲取一些成就的,只在於能否毫不拖延地將其加以利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學會利用它去思考、去消化,積少成多。反之,也可能會因此讓寶貴的生命白白浪費。

碎片已經鑲嵌在現代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能做到什麼在於人的利用,結果與褒貶都只能在後世得到驗證與評論。但至少,對於它帶來的社會生活的革新,我想—“任憑神鬼的怒氣,任憑時光的蠶食,任憑無限的剛刀與烈火,一切都不能再將它化為烏有。”

現代生活的碎片化 篇7

現代生活的碎片化作文 ,1024字

在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已經逐漸被“碎片化”。何為碎片化?即是把完整的時間分割成零散的碎片。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針對“碎片化時間”,人們褒貶不一。有人認為:“這樣很好,把生活碎片化有助於完成細微之事”,此類人大多抱有“化整為零”的思想;但依然不乏那些打著“網路發展來勢洶洶,碎片化的時間等同於瓦解生命”的招牌持有反對意見。

確實,隨著網際網路不斷突破,很多事情的“碎片化”也接踵而至。閱讀、購物,甚至工作、出行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對於碎片化生活,我持中立態度。我認為凡事都具兩面性,碎片化同樣有利有弊,關鍵在於人們如何利用以及人們自身的控制力和把握能力。

首先,就以閱讀、瀏覽為例,分析一下碎片化時間的弊端。近年來,我們能越來越多地在各類公共場所,如地鐵、車站、餐廳等看到以下場面:舉眉四顧,入眼之處遍佈著“低頭族”。他們人手一隻手機,就彷彿黏在手上似的,或對於他們來說,手機早已成為他們日常的必需品。這難道不正是碎片化生活的體現之一?人們在上海一類大城市的生活腳步日益加快,只得利用上班乘地鐵,諸如此類的零碎時間以滿足自己的消遣。你可能注意到,或許你自己就是這樣:一旦拿出手機開啟微博空間,便會就此沉迷於內,一晃眼兩個小時就過去了,可要真問你在這兩小時內具體看了些什麼,你卻是抓耳撓腮細細回想,可就是答不上來。這類情況非常普遍,這其實是碎片化生活導致的弊端之一。還有很多人說:“我只是在工作以外的時間看了幾分鐘的娛樂訊息,這並不影響我的整體工作進度。”不錯,他們鑽了碎片化生活的空子,美其名曰“零影響”,可你一日花了幾個這樣的“幾分鐘”?這樣的“幾分鐘”有任何實際性意義嗎?人的一生又有多少個這樣的“幾分鐘”供你消遣?

因此,碎片化生活給那些一直不堅定的人帶來了一個為自己偷懶的好藉口,這著實是一個不好的影響。但也有智者學會利用碎片化時間為自己把握機會、創造優勢。

有學生在食堂排隊等候用餐時,就知曉能用這幾分鐘背十個英語詞彙;有老師會在批改完作業後趁午休時間去操場散個步而不是窩在辦公室作個“低頭族”;也有常年在外漂泊打工的勞動者在每天吃盒飯前抽出一點時間給家人捎個平安,或許只是嘮嗑家常,但他們在這碎片化的時間裡撤去一天的疲憊,只為讓電話那頭的家人放心。

由此看來,現代生活的碎片化是一把雙刃劍。不論如何,碎片化生活也是我們科技發展的象徵,而且“劍柄”握在我們手中,所以希望日後能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正確利用碎片化時間。

現代人類的碎片化生活 篇8

現代人類的碎片化生活 ,982字

在網際網路迅猛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科技產品支配著人們的生活。手機上的閱讀軟體,淘寶,微信,QQ等軟體不斷消耗,轉移,分散著人們的注意力,使人們本應該完整的生活被強大的科技逐步“拆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零件,這便致使了現代人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

在我看來,導致碎片化生活的直接原因是現代工具的發展。交通工具的發展減少了人們徒步行走的路程;生產工具的發展使流水線上大部分工人的雙手得到了解放;社交工具的發展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便捷……如此,人們的生活步伐隨著科技的進步變得越來越快,在快節奏生活的支配下,人們所渴求的東西變得越來越多,而時間對現代社會的人們來說越來越不充足,人們只好依靠現代化工具的幫助來填補自己內心的那一份渴求,而絕大部分人並非選擇採用人與人面對面交流的方式來解惑。久而久之,人與人之間變得疏遠,人心也變得浮躁。這也是碎片化生活為人類帶來的最直接,最顯而易見的危害。

要讓這些“碎片”“重圓”,可以選擇從一本書開始。碎片化的生活已經讓大多數人無法完整地讀完一本有價值的書,而選擇通過網際網路找摘要或是對此書最凝練的概括。人們應該試著拋開手機,埋頭於書房中,翻開紙質書籍,一張張翻閱,用一個午後的時間來品味,體會。此時我們汲取到的知識便不再是碎片化了的,它是完整的,是有清晰結構和邏輯的。

另外,碎片化的生活會導致資訊過載。《追時間的人》一書中曾寫道:“我現在面對資訊過載的方法是:不要面對資訊,而是面對人。資訊不重要,資訊承載的人才最重要,你得去和時間前端的人連成小社群……但你想要有這種‘根本不在乎重要資訊失去’的感覺,你本人必須在一個核心圈內,這個圈裡的人才會用最簡單的方法告訴你這個世界最重要的資訊。他們不討論的,也是這個專業根本不重要的事情。所以我現在特別強調資訊前端的地理人群,而不是資訊的本身。因為資訊根本不重要。”由此可見,在碎片化生活中與人交流獲得資訊的重要性,如此避免碎片化生活帶來資訊過載的方法的掌握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

當然,身處碎片化生活中,我們不得不承認,科技的發展的確為我們帶來了相當大的便利,讓我們能夠看到更多,瞭解更多。但完全的依賴只會使生活的碎片化愈發嚴重,而得不到改善。因此,科技技術的運用還需適量。

總而言之,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是我們這個時代不可避免的,但我們應盡己所能避免其惡化,並適度地運用這種碎片化。

我的碎片化生活 篇9

國一作文 ,712字

生活紛繁複雜,年少的我們或許無法把握,但是我們可以安排好我們的時間,魯迅說過:“時間,就象海棉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隨著交通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出行的方式變得多種多樣,也變得更加舒適。“在路上”時不一定匆匆忙忙,這便產生了許多零碎的時間,或許不長,或只有一兩分鐘,而它們加起來卻是一個天文數字,於是好好利用這些形同碎片的時間,便是人生成功的可能。

其實,碎片時間不僅僅限於等候或乘坐交通工具時,排隊時,躲雨時……對於這些時間,有人會坐視它們白白流失,有人則會將它們發揮得淋漓盡致,至於我嗎?一件事或許可以告訴你。

此時我正在讀預備班,因為剛進入初中,自然有些不適應,由於不習慣每天做兩三個小時作業,我每次都會抽出一刻鐘休息。起初我通常把時間花在看課外書或者睡覺上,而把吹笛子放在最後,又因為自己找了時間太晚了之類的藉口,推掉了這件事,主要是因為我認為這些時間太短了,沒有什麼可節約的;倘若我睡覺,這麼一點點時間並不能睡著,看課外書則更不用說了,由於只能看到一點點內容,讓後面做作業的效率有所降低,真是事倍功半啊!到最後肯定一事無成。

笛子老師得知了我的情況後,便於我討論了對策:“吹笛子並不在乎你吹得多多,而在乎你吹得多仔細。所以你要善於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積少成多,就一定會有成果的。”我聽得後修改了我的計劃,將做作業中的休息時間以及吃晚飯前的幾分鐘空閒時間花在吹笛子上,這個計劃開始實施時我還有些不適應,然而很快效果顯著,我對吹笛子的興趣更高了,我的笛子水平也更好了,做作業的效率也是隻增不減。

碎片化的時間並不侷限於此,它還有許許許多多其他方便與用處,利用好它們,你的現在,你的未來,以及你的人生必定是美好的。

被碎片化訊息支配的碎片化生活 篇10

被碎片化訊息支配的碎 ,992字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匆忙的工作學習生活之餘,手機與網路成了我們唯一的消遣工具。也正因這餘下的時間太過細碎,導致我們所看的訊息和文章,也太過細碎。

於是碎片化閱讀和碎片化生活產生了。與其說它是快節奏社會下必會催發出的產物,不如說它的產生,原罪在人—沒有人的需求,也不會有它的出現。

也許碎片化閱讀是有利的,畢竟沒有半點好處的東西也不會存在在這個充斥著競爭力的世界上。碎片化閱讀的優點顯而易見,那就是它節省了人們的時間。看一本書需要很久,看一篇概述只需要五分鐘。用五分鐘的功夫就能讀一本需要五天才能看完的書,何樂而不為呢?

也正是因為它這樣的好處,才衍生出了碎片化閱讀的一系列缺點。

因為它“碎”,所以它勢必很“雜”。網路世界就是一個大熔爐,碎片化閱讀的資訊也無法避免。雜亂無章的文章充斥著大量似是而非的訊息,如果將這些內容全盤否定未免太過牽強,然而不假思索信以為真,也是不可取的。每天被我們瀏覽過的的文章與訊息,經過我們自以為的甄別和處理之後進入了我們的大腦中,並自以為我們做了最佳的篩選,然而實際上呢?不得而知。

更讓人搖頭嘆息的,則是碎片化訊息令人堪憂的思維深度。近來在網路上持續升溫走火的雞湯文,就是在深度方面飽受爭議的碎片化訊息。對於這類雞湯文,我一向敬而遠之,因此難以說出它的好與壞來,但各類瀏覽器和新聞軟體所推送的那些文章,實在是讓人唯願趨避。

前幾個月,班級同學都非常喜歡拿搜狐新聞的標題開玩笑。“男默女淚”、“震驚”……諸如此類的字眼早已成了我們飯後的笑料,然而調侃之餘,我也總會忍不住思考:這樣博人眼球而實質上毫無質量可言的碎片化訊息,究竟是為什麼而存在呢?也許是點選量的競爭讓他們不得不採取這一系列讓人驚覺“看不懂”的手段,然而這樣的職業作風,和“新聞編輯室”中那些寧願搶不到收視率,也絕不報虛假新聞的嚴謹的工作人員相比,實在相去甚遠。

碎片化訊息造福人類也誤導人類,碎片化生活取悅人類也奴役人類。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中,“有所讀有所不讀”就成了我們的必備的修養。如果碎片化資訊進一步佔據我們的心靈甚至住到我們的精神生活,像朱自清、沈從文這樣的文豪,想來也不會再出現了。

改變碎片化閱讀,就從改變自身開始。從現在起,我不願再做一個沉浸於走馬觀花式的碎片化生活中的人了,我寧願做一個與時代脫節之人,也勢必要享受慢而舒適美好的正統閱讀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