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吵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爭吵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465字

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爭吵》這一篇文章。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安利柯和可來諦爭吵的故事。安利柯在抄寫文章,可來諦不小心撞了一下安利柯,墨水把紙弄髒了,兩個人吵了起來。下課後,可來諦在外面等著安利柯,安利柯以為可來諦找他算賬呢,可他來找他和好的。到了家裡安利柯把事情告訴了父親,父親把他批評了一頓,說他應該向可來諦道歉。

讀了這篇文章我的體會是,我們應該對同學、朋友、同桌等人要寬容大度,不要只為自己著想,要想想別人。寬容大度,互相幫助,才能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我通過可來諦下課後主動去找安利柯道歉,和好的描寫,感受到了他的這種品德。

其實,我的生活中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記得有一次上體育課,我們要練習排球,我們班的同學不小心把球砸到了我的身上,我氣憤地說:“你怎麼把球扔到我的身上了?”他愣了一會說:“我不是故意的。”過了一會兒我想報復他,我也假裝不小心的把球砸到了他身上,我便趕緊走開。這時我的氣全消了,突然我覺得有些不安,下課後,我主動找他道了歉,由於他的寬容,大度原諒了我,我們又重新成了朋友。

爭吵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483字

《爭吵》這個故事主要講了:“我”在抄寫每月故事時,克萊蒂碰了“我”一下而在學校引出的一些事情。放學後,克萊蒂主動向“我”道歉,“我”和他最終和好了。

我的感悟是:“我”雖然認識到自己錯了,卻不肯低頭認錯。我們在發現了自己的錯誤後一定要主動認錯,並堅決改正錯誤。這篇故事抓住了人物的語言、神態和心理進行細緻描寫。

讀完這篇故事,我突然想起我身邊也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有一天,我和宋妍霏因為一件小事而大動干戈,爭得面紅耳赤,過後誰也不理誰了。這種局面我們兩個僵持了五天。在這五天,好多人勸我們回心轉意,我們卻不答應。直到第六天,我突然想起一年夏天,我坐在靠窗的地方寫作業。忽然,我發現有一題不會做,宋妍霏看到了,就主動跑過來耐心給我講解,直到我完全弄懂。一次上勞技課的時候,我忘記帶彩泥了,她也主動借給我。還有去年在合唱團當替補隊員的時候,情緒很低落,當我要放棄的時候,她就鼓勵我繼續堅持………,想到這些,我覺得不應該失去這樣的好朋友。

第二天課間的時候,我鼓起勇氣斷斷續續的提出和好的意願,她很爽快的答應了。

儘管這件事過去很久了,但我明白,同學之間應該好好珍惜友誼。

十年磨難與抗爭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793字

1966年,正當國民經濟的調整基本完成,國家開始執行第三個五年計劃的時候。“文化大革命”卻在階級鬥爭觀念日益膨脹的情況下發生了。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革命說是“革命”,實際上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這場內亂持續了10年之久,廣大人民群眾飽受磨難。

正是由於各級幹部、黨員和工人、農民、解放軍指戰員、知識分子的抵制、抗爭和鬥爭,“文化大革命”的破壞性作用受到一定限制。也由於他們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克服頻繁的政治運動的重重干擾而頑強勢力,經濟建設仍取得了一定進展。科學技術取得若干重要成就包括成功地進行了導彈武器發射試驗,爆炸了第一顆氫彈,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郭永懷、鄧稼先等許多科學家為此作出了重要貢獻。農業科學家袁隆平在1972年育成一代秈型雜交水稻,為我國的糧食生產作出重大貢獻。在國家動亂的情況下,人民解放軍仍然英勇地保衛著國家的安全。當然,這一切決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恰恰相反,而是抵制“文化大革命”的干擾取得的。如果沒有“文化大革命”,社會主義事業會取得比這大得多的成就。

1976年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逝世,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沉浸在極度悲痛之中。“四人幫”加緊進行奪取黨和國家最高領導權的陰謀活動。在這危急時刻,以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等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執行黨和人民的意志,採取斷然措施,於10月6日果斷地逮捕了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四人幫”反革命集團被粉碎,結束“文化大革命”這場災難,從危難中挽救了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為黨和國家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創造條件。這是黨中順應歷史發展要求,順應黨和人民意志的必然結果。

“文化大革命”從反面為黨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提供了歷史借鑑。沒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訓,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思想、政治、組織路線和一系列政策。

南瓜房子裡的戰爭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522字

今年暑假,我讀了作家商曉娜的小說《南瓜房子裡的戰爭》,書裡精彩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

故事發生在一座巨大的南瓜房子裡。這裡住著許多夥伴,他們是有正義感的主人丁可可、可愛的寵物狗,還有聰明的小白鼠香薊、曲奇王國美麗的小姑娘曲奇靈。原本香薊和曲奇靈是一對好夥伴。但是,有一天,兩個人發生了爭吵,任性的香薊一氣之下離開了南瓜房子。

在房子外面的世界裡,香薊無意之間發現了蟑螂軍團的祕密,它們打算進攻曲奇王國,佔領南瓜房子。怎麼辦?為了保護南瓜房子和夥伴們,香薊決定打敗蟑螂軍團。於是他找到夥伴們,大家一起努力,與蟑螂軍團作戰,從門縫兒到地板縫兒,南瓜房子裡到處都是戰場。面對凶惡的蟑螂軍團,大家鼓起勇氣,什麼都不怕,勇敢地拼殺。經過幾天幾夜的戰鬥,蟑螂軍團終於被香薊和夥伴們打敗了。南瓜房子保住了,曲奇王國的人都很感謝香薊。香薊與小姑娘曲奇靈也重歸於好,其實小姑娘早就不生香薊的氣了。

為什麼大家能取得勝利?這是因為夥伴的力量。夥伴就是朋友,是戰勝一切的力量。也許夥伴之間會生氣、吵架,但這些都是暫時的,朋友是長久的。我的最好的夥伴是鄭博文,我也會生她的氣,但是第二天兩個人就和好了。因為沒了夥伴就沒了樂趣,沒有人陪我玩卡片遊戲,沒有人互相說悄悄話。

戰爭在晚自習後爆發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820字

最近我迷上了有關戰爭的各種書籍,媽媽讓我在漳州市教育局第六屆小學生“暑假讀一本好書”的推薦目錄裡挑選一本喜愛的書,我看了一下,毫不猶豫地說:“我想買《戰爭—在晚自習後—爆發》這本書。”

書一到手,我就迫不及待地閱讀起來。這本書出自於我國當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五一個工程”大獎獲得者董巨集猷的筆下,文章生動有趣地描寫了幾個長江邊上的少年成長的故事。閱讀到最後一頁,我的心裡不禁油然生出了一種感動,那幾個勇於擔當的少男少女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真值得我們學習。其中我最喜歡《“條長”波波》裡的主人公—楊波,他的爸爸姓楊,是個海軍軍官,他名字的來歷,正是爸爸與波浪有了很深的感情。波波是楊波的小名,從小軍官爸爸就教育他要有擔當的精神,每當爸爸回來時候,他就會履行爸爸授予他的海軍軍官的職責。有一天,從沒擔任過班幹部的他,主動向老師要求擔任相當於部隊裡的班長的“條長”。“條長”一任命,他就改掉“鼻涕蟲”的壞習慣。在擔任“條長”期間,儘管同學不配合,老師誤會了,他都認真履行著“條長”的職責,有錯誤敢於當面指出,是一個有責任感的男子漢。

合上書,我覺得自己太不應該了。波波才上小學三年級,就這麼勇於擔當,而我呢。平常,在家裡,總是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而且不願整理,還得勞駕媽媽來三番五次地提醒。相比之下,我感到十分慚愧,頓時,心裡像打翻了五味瓶,真不是滋味。我一定要向波波學習,做一個有責任心的好孩子。

想想有時我對學習也不太負責,在做作業時一碰到難題,自己懶得動腦筋就去問爸爸媽媽,聽完答案後,也沒有去思考難題的思路。讀完這本書,我深刻地反省自己,總覺得自己對學習的責任感還不夠到位,不僅缺乏精益求精的學習態度,還缺乏自強不息的精神。

“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說話。”《戰爭—在晚自習後—爆發》這本書使我明白了要做一個有責任心、永不言棄的人。我要感謝這盞明燈,它將照亮了我前進的路。

長不大的戰爭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468字

前不久,我讀了一本書《長不大的戰爭》。主人公“葉麗薇”個子最矮,班花“陳婷婷”個子高挑,她們是各自心目中的“假想敵”。校園生活中,處處都有她們互相嗆聲的畫面。小到撿垃圾都要搶,大到爭論遊園會賣什麼。照這樣下去,“戰爭”只會越演越烈。可到最後,為了班級的集體榮譽,她們發揮了各自的長處,共同努力,為班級爭取了榮譽。

學習生活中,同學之間難免磕磕碰碰,發生一些小摩擦。記得那次,我們班也差點因為幾顆“鼻屎”引發了“戰爭”。事情的起因很簡單,班裡一個同學不講衛生,挖出來的鼻屎,兩指一彈,彈到了前排同學的衣服上。本來是一句“對不起”就可以解決的事情,但是她卻不承認錯誤,說自己不是故意的。同樣的事情接連發生好幾次,同學們氣憤極了,沒人想和她做朋友,她變成了孤單單一人。

畢竟是一個班的同學,哪能互相冷落。時間長了,大家都覺得不應該。最後,在家長、老師、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她終於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向同學道了歉,改正了壞習慣,最終得到了同學們的原諒。

生活中沒有永遠的敵人,在“長不大”的這場“戰爭”中,我們都在不斷地“摩擦”中,互相成長!

《星期三的戰爭》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450字

《星期三的戰爭》是一本很有趣的小說書,它講述了一位初中七年級學生霍林胡佛,因為是一名長老會教徒,在星期三的下午既不去貝埃爾教堂學習希伯來文,也不參加聖埃德伯特教堂的教義問答,所以他的星期三下午就必須得和貝克夫人度過了,這位貝克夫人不知為什麼,在霍林一來到學校之後,就恨霍林,可以說是:恨之入骨,連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貝克夫人總是處處刁難霍林,讓他做各種活,還讓他看莎士比亞的書!可是,他的“陰謀”都沒有得逞,因為文中的霍林喜歡了莎士比亞的書,而且,還在霍林買泡芙“還債”時幫了他一把!

後來,貝克夫人不知為什麼又對霍林好起來了,不再刁難霍林了,可誰知,貝克夫人並不是對霍林好,而是還有一個陰謀,知道霍林要演“仙女愛麗兒”!讓一個男孩演女角色?而貝克夫人卻讓霍林的同學們一起來看他的表演,這真是夠霍林出醜的了可是出乎意料的是,霍林的演技征服了大家,他的同學們都看得感動的流了眼淚!

最後,整本書是“大團圓結局”,貝克夫人和貝克先生最後團圓了,戰爭“勝利”了!這個結局,可算是個美滿的結局了!

戰爭與和平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335字
人物,被作者有意分為兩類:一類是以趨炎附勢、投機取巧為代表的瓦西里家族,他們不顧祖國的安危,在國難之時仍沉湎於享樂之中;另一類則是以國家為重、勇於在危難關頭為國家排憂解難,甚至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為祖國獻出包括生命在內的一切東西。作者在讚美這一類貴族人物的同時,也不忘描寫普通人物中的傑出代表,這些普通士兵在戰爭中表現出的不畏犧牲、英勇果敢的高貴品質和那些身處高位卻卑鄙膽小的貴族統治者形成鮮明的對比。而“戰爭”與“和平”這兩個詞則生動地展示了戰爭前後俄國波瀾壯闊的社會生活畫卷。

我讀過許多的書,可從未讀過以兩個主題交織而成的作品,偉大的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讓我開了眼界。《戰爭與和平》被譽為世界十大名著之一,真是名副其實!

長不大的戰爭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867字

一次,我去逛書店。無意中,《長不大的戰爭》這本書映入眼簾,出於好奇,我便買了下來。

讀著這本書,我很快就喜歡上主人公葉麗薇。葉麗薇是五年級的學生,可三年級的小同學都比她高。因此,為了不讓別人嘲笑自己,她想盡了各種辦法來長高,比如多喝牛奶,起床跳一跳等,可這些都不管用。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當上了仁班的早操領隊,仁班都嘲笑她矮小,不配當領隊。她非常憤怒,但她把怒氣轉化為動力,別人越笑她,她越是努力做得更好,這使老師與同學都對她刮目相看。學校舉行接力跑,她帶領自己的班級獲得了第一名。從此,沒人再嘲笑她了。

其實,讓我最感動的還是葉麗薇的那份執著與努力。古今中外,有多少書法家、發明家、科學家憑著自己的勤奮與努力,取得巨大的成就。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獻之寫字,用盡18缸水,終於成為一代書法大師;近代,愛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項發明,他為了發明電燈,閱讀了大量資料,光筆記就有四萬多頁。他試驗過幾千種物質,做了幾萬次實驗,才發明電燈。

這本書也改變了我許多。平時,我的數學不太好,喜歡語文,偏科。讀了這本書後,我產生了一個想法:既然數學不好,我就應該在課餘花更多的時間鑽研數學題,查缺補漏,我就不信提高不了自己的數學水平。於是,我一有空,就把全部的心思都花到了解題上。教室裡,隨時可見我向老師或同學請教的身影;甚至在晚上睡覺時,我的腦海裡還浮現著一道道數學題的解題方法。漸漸地,我發現這些數學符號就好像一個個可愛又頑皮的小精靈一般,並沒有那麼枯燥無味。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次數學測試中,我得了滿分,這讓老師和同學們都大吃一驚。我的內心高興無比,但我知道這一切只是起點而已。我得到了他們熱烈的掌聲,最後老師還讓我談談學習方法,給大家做榜樣。

通過這次,我找到了自信。當然,一個人光有信心是不夠的,還要付出艱辛的努力。愛迪生曾說過,成功=1%天份+99%汗水,可見努力所佔的分量是多麼重大。不論你多麼有天資,如果你不努力,到頭來都是“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但是,如果自信和努力你都做到了,那麼一朵燦爛的成功之花就會悄然綻放。

戰爭與和平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866字

讀完此書有數不盡的感想想要寫下。文中的人物栩栩如生,他們的精神讓人欽佩。他們在這個戰爭年代彼此相愛。這是值得快樂還是悲傷呢?

沒有選擇吧!安得烈沒有,比埃爾沒有,娜塔莎也沒有。而俄國人,更沒有!戰爭到底是什麼!戰爭就像是展現了自然界中最原始,最根本的法則——弱肉強食!對於弱方而言這戰爭顯得如此沒有天理。而對於強者而言這場戰爭只不過是最最應該的而已。而戰爭的勝利便需要人的生命和感情來做犧牲。我覺得,人如果能夠相互理解,相互寬容的話,一定能夠避免戰爭的發生。但是這份理解,這份寬容,絕不是懦弱!

相信每個人都渴望和平。我雖沒有經歷過戰爭,也不懂戰爭是怎樣的。但是我卻很害怕戰爭,期望著永遠的和平,即使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和平這個詞聽起來讓人安心。那些被戰爭殘害的俄國人啊!你們的精神何在!一棵樹擋不住洪水,千萬棵便可成功。一個人打不敗拿破崙軍隊,千千萬萬個人便可將他們驅逐!這便是團結的力量,這便是信念的力量!

戰爭的勝利要犧牲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但是勝利之後如果是和平的話,那死也值了。相信死去的戰士們心中定是這麼想的吧。面對著《戰爭與和平》這本書,面對著這書中許許多多的人物,面對著活著的戰士們,面對著死去的戰士們,面對著他們無比崇高的精神。多少的讚美也述不盡他們的偉大。他們是光,為孩子們照亮前進的路。他們是江,為孩子們找到希望的源泉。我深深的敬佩他們。面對這一切,我只想嘆聲:“安息吧!我親愛的人!看啊,我親愛的人。現在的俄國是如此的強大,安息吧,安息吧!”

道出這些後,我便想起了中國曾今發生過的種種。就在幾十年前,中國還戰爭連連。不管是對戰外國軍隊,還是對戰國明黨軍隊。那些在戰爭中犧牲的戰士們,他們一定不是為了別的,一定是為了人民的幸福,中國的和平,而奮勇戰鬥的。我們不能讓他們白白犧牲,我們要繼承他們的遺願,為了讓人民幸福,為了讓中國和平富強,而努力,努力,再努力。我要為人民,為國家,付出自己的所有!

戰爭與和平,毀滅中的希望。感謝勇敢的戰士們!接下來,看我們的吧!

抗日戰爭的細節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1063字

一寸山河一寸血

“經我們血染的山河,一定永久為我們。所有民族的生存和榮譽,只有靠自己民族的頭顱和鮮血才可保持。”一寸山河一寸血,正是抗日戰爭的真實寫照!

1937,南京雨花臺,國民革命軍第88軍營長,羅雨豐。日軍猛烈的重炮火力下,羅雨豐所在營僅剩100餘人,彈盡糧絕。在一片血光與火光的映照下,羅雨豐營長拿著一支上了刺刀的步槍,“跟我上!”跳出了戰壕……南京城淪陷後,兩個坦克兵選擇了留下,當十幾個鬼子經過一輛“報廢”的坦克時,坦克炮塔轉動了,“咔”,猛地噴出火舌,將民族的仇恨!保家衛國的熱血!向敵人噴去。羅雨豐營長在炮聲中的怒吼,坦克炮塔無聲而又凝重的轉動,既是一個時代的悲涼與沉重,也是一個愛國者一個普通人在民族危亡時刻的奮起與反抗!

這樣的例子很多,1940的南瓜店,張自忠將軍身陷重圍,面對撲至眼前的鬼子,將軍怒目而視,似乎要噴出火來!面對如此英勇的對手,日軍也不得不敬佩,刺殺張自忠將軍後,他們將他埋葬,數千日軍脫帽肅立半分鐘。“若精誠抗敵,決不至於亡於三島倭奴之手!”這是張自忠將軍對自己民族的自信與熱愛,是面對強敵是氣壯山河的豪氣!

抗戰時期,千千萬萬的人象張自忠、羅雨豐、無名的坦克士兵為保家衛國拋頭顱,灑熱血。大軍閥楊森,在凇瀘會戰中死守陣地,擊退日軍十幾次進攻,直到自己的27集團軍所剩不到萬人。素以儲存實力著稱的龐炳勳,在臨沂戰役中親自抱槍上陣地,“今日不退日寇,誓言不撤兵!”汪精衛叛國後,本想將軍閥龍雲拉走,卻遭到一頓痛斥。汪精衛不會懂!日本人也不會懂!為什麼平時割據一方,魚肉百姓的大軍閥,竟會毫不動搖地抗擊他們!在民族大義面前,人人心中有一腔熱血,一團熱火,都有一份保家衛國,救民族於危亡之中的責任!這就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人人都在大喊:“還我河山!”

一寸山河一寸血,這是中國人面對強敵入侵時表現出來的力量。我們稱頌這股力量的同時,應該反思,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情?因為當時的中國太弱了,在弱肉強食的年代,弱者不會得到憐憫。一寸山河一寸血,既是我們每個中國人引以為豪的民族精神,也是我們沉痛的恥辱。所以,在今天,天下和平,人人皆以飽食的年代,我們更應該居安思危,記住這種精神,記住這種恥辱。不忘“一寸山河一寸血”以此來激勵我們新的一代,奮勇前進,創造一個更加強大的中國。

耳朵裡的戰爭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1083字

清晨,我發現媽媽並沒有像往常一樣開窗通風。便好奇地問媽媽,媽媽沒有作聲,只是用手指向窗外。我順勢望去,窗外灰濛濛一片。近在咫尺的高樓卻看不清有幾層,不遠處的天池大橋也“消失”了。“這是怎麼啦?”我疑惑地問。媽媽依舊沒有說話,輕輕打開了窗子。瞬間,一股濃烈的煙味湧入了我的鼻腔,嗆得我連連後退,迅速捂住了口鼻。此刻,我才體會到了楊歌當時的感受。

楊歌是誰?他是楊鵬筆下,《耳朵裡的戰爭》中的主人公。出自其中一篇《看得見風景的房間》。楊歌自出生,就被封死在房間內從未離開,每天能做的,只是向窗外張望。外面有他嚮往的大自然。一天,他趴在窗臺向外張望,看見一個男孩和女孩在雪地裡歡樂的玩耍,羨慕不已。過了一會兒,他突然看見男孩兒倒在地上昏迷不醒,楊歌心急如焚,他砸破窗子,要去救他。剎那間,黑色的氣體“呼呼”地從大窟窿裡灌了進來,嗆得楊歌咳嗽不已,不能呼吸。媽媽及時趕到,重新封閉好房間,救了他。事情過後,媽媽告訴他:其實,玻璃是經過處理的,楊歌看到的是二十年前的景象,他們居住的地球,空氣已被汙染至不能呼吸了。那個昏迷的男孩是楊歌的舅舅,在那場彩色的雪後,不幸染病去世,而那個女孩就是楊歌的媽媽,為了生存,人們不得不把自己密封在特殊的房間裡。今早的我真切地體會到了楊歌的處境,感同身受。因為此刻我的家園,也被霧霾籠罩了。

霧霾是什麼?顧名思義,就是霧和霾。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等顆粒物組成的氣溶系統造成視覺障礙的叫霾。霧霾可以對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等等造成危害。事實上,每80個PM2。5微粒可以堵死一個肺泡,一年就可堵死3000萬個肺泡,3年堵死三分之一個肺。可悲的是肺泡就只有3億個,是不可再生的。呼吸是人類的本能,是生命之根本,空氣質量的好與壞,嚴重威脅了,我們的身心健康。蒼穹之下,呼吸之痛,那是一種怎樣的可悲與無助!為了保護環境,我們必須制定一些措施,比如:發展綠色交通,淨化汽車尾氣,控制土壤揚塵與工業排放。植樹造林,發展風能、太陽能、地熱、生物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還要增強公民的環保意識,加大典型示範活動的建立。保護淨化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不要讓楊歌的故事演變成現實。

《耳朵裡的戰爭》在我看來是一本充滿愛的書,每一個小故事都體現了不同的愛。《耳朵出逃》告訴我們要愛自己;《棋王》告訴我們要愛家人;《耳朵裡的戰爭》告訴我們要愛和平;《風箏劃過天空》告訴我們要愛環境;《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告訴我們要愛地球。那就讓我們以愛的名義出發,從點滴做起,用愛去溫暖別人,用心去保護地球。

耳朵裡的戰爭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779字

今年寒假,我讀了好幾本書,其中有一本叫做《耳朵裡的戰爭》。

這本書由“幻想大王”楊鵬所著,他的想象力令我十分欽佩,其中有一則故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這則故事名叫《吃動畫片的怪獸》,講的是有一個怪獸,名叫“嗯”,很有趣吧?大家聽到這個名字很奇怪吧?它有個愛好,喜歡吃好看的動畫片。一天,小朋友們都紛紛議論著他們每天看的動畫片總是缺一塊,這是怎麼回事呢?後來,一個小朋友想出一個辦法,給電視臺打了電話,反映了此情況。之後,有一組同學想到了一個方法,用探測儀觀察,這名同學是科學小博士哦!果然,人們發現是隻怪獸在搗鬼。他們拿來兩臺電視機,一臺有怪獸,一臺沒有怪獸,沒有怪獸的動畫片看上去更加精彩,把怪獸都從另一臺電視機裡吸引了出來。怪獸跳出來,大家都驚呆了,沒想到怪獸這麼大,半個身子已經跳進另一臺電視機裡了,使電視無法關閉。這時大家一個拽一個,把電視機裡的怪獸拽了出來。怪獸很害怕,其實它想交一個好朋友(因為它自己在電視機裡感到很孤獨),結果大家發現它很髒,有一個同學和它溝通後,幫它洗了澡,後來,大家和它相處得非常好,成為好朋友。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這是戰爭的固有屬性。政治往往要比戰爭理智精明得多。而戰爭本身往往是充滿偶然性的,暴力的。其中人的感情是關鍵的因素,在現實生活中,消滅敵人的軍隊和意志力,往往要考慮自己的消耗,要考慮自身是否會被敵人消滅,還有敵人的防禦力強於進攻時產生的間歇,這樣戰爭也不會向極端發展。綜上考慮,由於自身的顧慮和客觀的情況,可能會使戰爭程序充滿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好像使我們以前的分析失去了意義。真正的戰爭並沒有發生,其實戰爭程序已經開始了。

讀了這本書,使我懂得了戰爭的真理,不要發生戰爭,要和平,人類可以和怪獸成為好朋友,人與人之間也要和平相處,創造一個和平安樂的世界。

戰爭與和平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1204字

讓白鴿永遠飛翔在藍天

當我站在客廳的落地窗前遠眺著小城的萬家燈火,當我凝望著街道上五光十色的車水馬龍,當我欣然看著樓下公園裡大爺大媽們神采奕奕地跳著廣場舞,當我慢慢合上習爺爺讀過的《戰爭與和平》這本書的時候,我心潮澎湃,彷彿內心有千言萬語。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在這本書中描寫了1812年俄法戰爭的全過程,以當時四大貴族家庭的活動為線索,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間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以及各階層的現實生活,抨擊了那些談吐優雅,但漠視祖國命運的貴族,歌頌了青年一代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

期間,無論是氣勢磅礴的“奧斯特里茨”戰役,還是扭轉乾坤的“鮑羅金諾”會戰,以及莫斯科的大火,拿破崙的潰敗,作者托爾斯泰用他的筆都一一作了生動詳實的描寫,令人讀來宛如身臨其境。

讀了這本書以後我覺得我們今天的和平生活又何嘗不是用千千萬萬先烈的鮮血換來的。從民國初期的軍閥混戰,到八年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雖然我們這群00後的孩子從未經歷,但是當我們從新聞聯播、影視作品中瞭解到的戰爭的殘酷性已經足矣讓我們感慨萬千。就在當代,當我還在媽媽溫暖的懷抱裡撒嬌,在課堂裡安心專注地聆聽著老師的教導時,在遙遠的敘利亞的人們卻在飽受著戰爭帶來的痛苦,有多少人死在戰爭的魔爪之下?從2011年3月15日到2015年6月8日的1547天裡,敘利亞戰爭就已確認造成230618人死亡。聽到這樣的資料,我腦海中立刻就浮現出了戰爭殘酷的畫面:戰場上泥沙飛濺,炮聲、火光不斷,戰場上有給火槍上膛和大炮上膛的聲音,也有被炮彈、子彈打中,受傷戰士的慘叫聲,還有雙方交戰的廝殺聲。戰場上,有的戰士失去了臂膀,手臂流血不止,血肉模糊,有的戰士被炮火炸斷了雙腿,鮮血噴射,不久就因失血過多死去了……城市裡大街小巷高樓坍塌,廢墟遍地,人們四處奔逃,婦女們驚慌失措的叫聲、孩子們絕望的哭泣聲,老人們悲痛的的哀嚎聲,瀰漫著整個城市。有多少孩子失去了父親;有多少妻子失去了丈夫;有多少父母失去了兒子……我們的國家也是經歷了這樣殘酷的戰爭才得以解放建立了新中國,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繁榮!

“咕,咕……”一隻白鴿停在我身後樓梯旁的花窗上,我轉身看著屋內溫馨的黃色燈光撒滿整個家,茶几上擺放著精美的茶具、鮮嫩的果品、香甜的糕點,媽媽正在書桌前靜靜地寫著書法,爸爸正在沙發上陪著外公外婆看著電視里正在播放《厲害了!我的國!》,當一幕幕壯觀恢弘的大規模航拍鏡頭從眼前掠過,祖國的壯美山河、卓越成就所帶來的震撼與自豪感,撲面而來。我自豪於生活在這樣一個和平、偉大的新時代,我們現在的和平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希望戰爭永遠消失,和平的白鴿永遠停留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動物領地之爭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567字

今天給大家走進一個神奇的世界,那就是動物世界。在廣闊的動物世界裡,大家可能以為他們過的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簡直就是夢想般的生活。可是,不知道在這背後卻有像古代一樣的領地之爭。

這本書的名字叫兔王敢死隊。講述的是兔王與它的子民們和老鷹決一死戰,搶奪領地的故事。我們的兔王運用了讓小兔崽們先去喝下毒水,之後再去當誘餌絕妙辦法讓老鷹離開了本屬於兔子們的領地!

這本書一開始看的時候,我的心裡又是焦急又是開心,開心是因為這麼一大群兔子可以安全的生活在這裡,開開心心,無憂無慮的生活。而焦慮的是,兔子像這樣繁衍下去,就會有一些得了疾病的兔子變得越來越重,之後傳染上別的兔子,這波危機就會降臨到他們身上,而且到時候兔子繁衍的多了,食物不夠,這群兔子將會遭遇更大的厄運!

當我看到老鷹來的時候,心裡貌似開心了一些,可是,當我又看見老鷹去捉兔子的那一個畫面,那殘忍,讓我不經留下了淚水。可以說,這本書是真的非常好了,可以讓人喜怒哀樂,心裡還能有些小小的焦慮。作者牢牢的把握住了讀書人的心情和心思。

這本書寫的真的是非常讓我喜歡,沈石溪的這本作品也是我看過最好看的一本,我不得不承認他真的是一個動物小說大王,我一定要向他學習多看看他的書,因為我也很喜歡動物,記得他的書,我想一定能帶描寫動物這方面有很大的提升,最後我推薦大家看這本書《兔王敢死隊》。

戰爭與和平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1142字

讓紅色的鮮花綻放

有人說暢遊書海是一種享受。是的,但想讓自己的心靈得到充實,想讓自己的人生得到完善,並不用這樣。俄國作家巴別爾曾說:“人一生其實不用讀太多的書,有個七八本便足矣。”而《戰爭與和平》無疑是那其中最該讀的幾本之一。

在和平中體會戰爭,是因為環境不同而無法理解?還是能脫離現實找到屬於自己的真理?一切都有可能,回顧中華五千年,還是1805-1820年這一動盪時期,有多少太平盛世,又有多少戰火紛飛。我忽然悟到了:五行雖相剋卻能相生,戰爭與和平不也是如此?戰爭能造就以後的太平,長久的和平底下卻隱藏著毀天滅地的災難;和平的時間越久,戰爭就越駭人。相反,戰爭的規模越大,和平的時間也越久。但與其說是我悟的,倒不如說是千萬人消失於歷史的畫卷前告訴我的,還有一句話:“這是大自然的平衡。”

《戰爭與和平》緊緊圍繞保爾康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與華西里這四大貴族家庭展開,描繪一幅恢弘壯闊、精彩紛呈的俄羅斯民族的歷史畫卷。為何說《戰爭與和平》是部鉅作,經典之處就在於托爾斯泰刻畫人物與敘事的高明。就比如在小說開頭的安娜和舍勒家進行的上流社會聚會:安娜的“引導人”身份十足有趣,比如介紹“甲”給“乙”認識,或把正在和“丁”交談的“丙”插進“戊”與“己”的爭論之中,為此,她忙得不亦樂乎;後來,托爾斯泰在聚會上通過人物的對話一針見血地點明當時拿破崙蠢蠢欲動、大戰前夕的歷史與時代背景。據說,為了描寫這場戰爭的起、經、果,托爾斯泰引用了大量材料,拜訪了衛國戰爭的參加者,還考察了當時的波羅金諾戰場,足見托爾斯泰的認真付出,也因此造就了這一鴻篇鉅著。

關於《戰爭與和平》,托爾斯泰自己曾經說過:“它不是傳奇,不是長詩,尤其不是歷史紀事。《戰爭與和平》只是作者想借以表達和能夠在其中表達他所要表達的內容的一本小說。”那他想表達什麼?首先,全書重點歌頌俄國人民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其次,托爾斯泰創作時只有37歲,正是一人最為朝氣蓬勃、意氣風發的黃金盛年,所以他在這部鉅著中傾注著烈火般的愛國熱情。也無怪習近平爺爺會推薦此書。我想到,我們不是也和托爾斯泰一樣是意氣風發的青年,雖然年齡還有點差別,但健壯的身心是一樣的;我們也和他一樣有顆要讓自己國家強大的心,雖然國籍不相同,但那一顆心是一樣的。讀過此書後,我知道了,不論是和平的花園,還是戰爭中的戰壕,不論是豐滿的沃土,還是平瘠的沙地,我們,都要把屬於中國紅色的鮮花遍佈,使它綻放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

驕傲的戰爭英豪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604字

《驕傲的戰爭英豪》描述的是一個特殊英雄群體??動物英雄,它們不為名,不為利,就憑著它們的本能與特殊的天賦幫人類取得了戰爭的勝利,立下了顯赫的戰功。

書中每個故事中的動物英雄都讓你大開眼界,拍手叫絕。你能想到彈指蝦是掃雷能手嗎?海鳥會成為報警器嗎?海獅竟可以排雷?電子鷹眼又是怎麼來的?……書中所有的英雄事蹟都耐人尋味,鮮活生動!你不得不驚異於動物的神奇,人類的智慧。

看完《驕傲的戰爭英豪》,我增長了許多知識,雞對毒劑非常敏感,所以它適合當“偵察兵”;性情溫順的牛一見到紅布都會發瘋似的衝鋒,所以才有了“牛大兵”的神勇相助;豬竟然是嗅覺靈敏智商極高的動物,所以才擔得起探雷的大任……這些知識是不是顛覆了你們對動物的看法?原來動物有那麼多潛能,只是我們缺少發現潛能的能力,所以我們要從書本中多學習,從生活中多發現,勤學習多思考,才會象動物英雄的伯樂們一樣發現動物的天賦,揚其所長,知“人”善任。

看完《驕傲的戰爭英豪》,我們知道了微不足道的動物英雄竟可以改變戰爭局勢,可以成為人類發明的啟迪,它們和人類一樣偉大,所以我們要善待它們保護它們愛惜它們,真正用心把它們當成人類的朋友,和諧共處。

《驕傲的戰爭英豪》是一本集知識性故事性趣味性於一體的書,你看了肯定也會愛不釋手受益匪淺!

《日本的思想》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750字

丸九真男是日本重要的政治思想學者,他的經典著作《日本的思想》剖析了近代日本思想史上的重大問題,閱讀這本書,有助於我們在巨集大的歷史背景下了解日本人的思考方式與價值觀。

西方歐美國家在工業革命後,由封建專制主義轉為資本帝國主義,亞洲封建帝制受到極大衝擊,生產與資源分配方式發生巨大的變化,以中日為首的國家也開始維新變法,但中國卻變法失敗,而日本成功搭上資本主義制度的列車。二戰日本戰敗後,在短短的時間內國民思想由崇尚和支援日本法西斯政權,到迅速擯棄戰時思想接受自由與民主,並進行一億人的戰爭懺悔儀式。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背後的問題是,為什麼在亞洲日本明治維新成功並率先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為什麼二戰後日本可以進行所謂的“一億人懺悔”並重新迅速崛起?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這個島國獨特的思考結構特徵與現實的生存方式。

日本是泛神論宗教國家,怎麼說呢,日本人眼中的神不止天皇,日本人看到浪花,覺得是神也需要拜一拜。相對而言,那些外來的一神論思想,往往能讓日本人接受並應用,日本人覺得哪些思想是最新潮最合適並利於當下的生存狀況的,他們都要拿來試一試,無論是日本人學習中國唐朝的儒家文化,還是日本接受西方資本主義思想,這些文化思想都被日本人拿來使用。就像魯迅說的“拿來主義”,日本思想史顯得零碎和混雜,日本人拿來這些外來思想,並沒有辦法將它們變形加入到自己的思想體系,因為日本沒有像中國以儒家思想為主線軸貫穿聯絡起來的思想體系。

正是因為日本沒有核心思想的主線軸,他們找了儒家思想,可這不是自己的東西,他們借鑑西方的宗教思想,不管用,最後他們找了天皇,不同於英國的君主立憲,天皇是他們獨特的政治與思想支撐點。這些種種導致了日本容易有一種綜合東西方的輕率性,造成夾在“東洋”與“西洋”的雙重自卑之中的尷尬處境。

《日本的思想》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750字

丸九真男是日本重要的政治思想學者,他的經典著作《日本的思想》剖析了近代日本思想史上的重大問題,閱讀這本書,有助於我們在巨集大的歷史背景下了解日本人的思考方式與價值觀。

西方歐美國家在工業革命後,由封建專制主義轉為資本帝國主義,亞洲封建帝制受到極大衝擊,生產與資源分配方式發生巨大的變化,以中日為首的國家也開始維新變法,但中國卻變法失敗,而日本成功搭上資本主義制度的列車。二戰日本戰敗後,在短短的時間內國民思想由崇尚和支援日本法西斯政權,到迅速擯棄戰時思想接受自由與民主,並進行一億人的戰爭懺悔儀式。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背後的問題是,為什麼在亞洲日本明治維新成功並率先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為什麼二戰後日本可以進行所謂的“一億人懺悔”並重新迅速崛起?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這個島國獨特的思考結構特徵與現實的生存方式。

日本是泛神論宗教國家,怎麼說呢,日本人眼中的神不止天皇,日本人看到浪花,覺得是神也需要拜一拜。相對而言,那些外來的一神論思想,往往能讓日本人接受並應用,日本人覺得哪些思想是最新潮最合適並利於當下的生存狀況的,他們都要拿來試一試,無論是日本人學習中國唐朝的儒家文化,還是日本接受西方資本主義思想,這些文化思想都被日本人拿來使用。就像魯迅說的“拿來主義”,日本思想史顯得零碎和混雜,日本人拿來這些外來思想,並沒有辦法將它們變形加入到自己的思想體系,因為日本沒有像中國以儒家思想為主線軸貫穿聯絡起來的思想體系。

正是因為日本沒有核心思想的主線軸,他們找了儒家思想,可這不是自己的東西,他們借鑑西方的宗教思想,不管用,最後他們找了天皇,不同於英國的君主立憲,天皇是他們獨特的政治與思想支撐點。這些種種導致了日本容易有一種綜合東西方的輕率性,造成夾在“東洋”與“西洋”的雙重自卑之中的尷尬處境。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788字

一個人的存在,到底對誰很重要?這世上,總有一些人記得你,就像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凡來塵往,莫不如此。

—題記

人的一生中有無數的過客,你是否早已淡忘,你是否還能想起,尋找遙遠的安慰……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是一篇令我尤為感嘆的文章。文章由三個小片段構成,每一篇都令人流連忘返,感動萬分。

第一片段講述作者在陽臺下看到的兩雙拖鞋,一雙藍、一雙紅相依偎在磚堆。作者偶然未看見那兩雙拖鞋,心情也隨之變得異常冷清與寂寥,當重“見”他們時,心裡騰出歡喜來。第二片段講述的是在路邊賣桂花糕的老人,作者誇讚他的手藝精湛,提出跟他學習,便一口答應。老人漸漸的淡忘了她,但作者卻忘不了桂花糕的香,每每看到老人心裡便覺得安然。第三片段講述一個買雜糧餅的女人,作者常賣,他們便熟識了。作者出去開會,一走半個多月,回來遇見時,女人驚喜地說好久未見了,作者便愣住了。

兩個人未曾相識,但在偶然間記住了對方,愛,便是這部散文的主旋律。

在我們身邊,這種例子也是常有的,也同樣像作者一樣,對自己並不相識的人而感同身受,有一絲牽掛和留念。

從這篇文章中也同樣感受到了人們的真善美,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心靈相通。那對夫婦只是作者生命與愛情的拖鞋,漸漸的,變成了對那對夫婦的關愛,儘管那對夫婦並不認識作者,但換來的只是作者內心的安慰。

童年時,奶奶常領著我去樓下買豆花,一聽見“打豆腐”就會飛奔下去,漸漸的,我們與打豆腐的阿姨熟識了,買豆花時,常常與我們說說笑笑。如今,那位賣豆花的阿姨頭上布了不少白色的髮絲,漸漸的老了,我也逐漸長大了,她叫賣的次數也減少了,我也很少去買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遇上了她,我們倆也只是擦肩而過,雖然她早已把我淡忘,但我還一直惦記著她,惦記著她那美味的豆腐花,屬於童年的味道……

生活與人生一樣,對我們來說都是模糊的,但我們唯一能做的,也只有珍惜!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