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玉詞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漱玉詞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805字

“一幅色彩繽紛但缺乏線條的掛圖,一題清純然而無解的代數,一具獨絃琴,撥到煙雨的念珠,一雙達不到彼岸的槳櫓。蓓蕾一般地默默等待,夕陽一般地遙遙注目,也許有一個重洋,但流出來,只是兩顆淚珠。”

這是詩人舒婷對詞人李清照的讚賞與感嘆。讀著它,彷彿聽得見長天雁鳴;看得見昏黃孤燈。然而,卻是在這裡,亦聽見“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悲嘆,感受到那一詞人壯志未酬的悲憤,歷史的河岸,遠眺佳人,婉如清揚。

《漱玉詞》《金石錄》字字句句如化身一片落葉,一滴秋雨,一聲雁叫,一柄孤燈。敲打著讀者心中的悸動,也敲打著詞人心中的落寞。站在歷史某一點上,我看見一個女子慵懶的姿勢,猶如秋日正午房簷流落的雨水,美麗而又哀傷。

也曾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只是“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隨小朝廷南渡,她一方面懷念昔日光景,一方面又不由得因這未世的繁華而大起悲意。一個女子祈盼振興的心因懷有眷念而無光,也讓人看到,這一如溪水般清澈婉轉的女子,卻擁有一顆那樣剛烈的心,那顆心,無論日星沉淪,都不會低落。

回首時,已是國破山河破,凝眸處,如今又添一段愁,但,驚濤駭浪未將她淹沒,浮生浮世,她最終撥節而出。即使家破人亡,仍念國仇家恨;即使是浮花浪蕊的滄桑人生,也自有一方風采。抗金的號角聲中,她蹣跚前行的身影,為那美麗平添一份壯烈。

易安的一生都是美麗。“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是那躍然紙上的生命之美;“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是那欲說還休的哀傷之美。於是,看到了那場生命的美;於是,看到她最後的心如止水。美得那麼安靜,有如表燈古佛餘生的寂寥。在心的遠景裡,那低首斂眉徐徐褪去的,是無字的詩稿,不盡的美麗。

有美一人,婉如清揚。她站在歷史的河岸中央,散發著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指引我們走向又一個花好月圓。

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795字

詩意如畫映於心

心中彷彿一縷陽光透入,溫暖,宜人,又帶有一絲感動。我想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會有此感觸吧!書中用如夢幻般唯美的語言帶領我們進入了一個詩意的世界。詩意故而在記憶深處低迴,熟悉而又陌生,卻牽動著我的心。

年華有限,詩意無窮。我喜歡這種淡淡的詩意,就像書中作者所言,“我一直深深地相信,每一箇中國人生命的深處都蟄伏著詩意。”事實亦如是,詩意的世界充滿了浪漫,如畫而映於心。

在詩意的世界中,在這幅畫卷裡,儘管紙張有些破舊,有點模糊,可每一筆勾勒,每一抹痕跡,似乎都記載著跨越千載的情思。何人獨倚明月樓?何人琵琶語凝愁,思如淚,沾衣袖,世人只知琵琶舊,誰嘆那年愁滿頭?詩意的世界,情感總是細膩,朦朧而美好。

夕陽西下,一天流光走到了邊界,馬上就要墜入茫茫黑夜,這一瞬間,人心百轉千回。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可總有那麼一些人日落不得歸。正如《詩經王風》中所說的“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短短八個字,道出了多少人思歸不得歸的苦,又讓人懂得了多少悲傷與苦痛。每當斜陽晚照你又是否對著夕陽嘆息哀愁?可惜現在每天都忙碌著生活,哪還會有許多人對著夕陽訴說情思?其實,詩意就在你的心中,如畫般映在心頭,只要你去發現,詩意的世界會被你營造。

水闊山長,辛棄疾曾在登樓時寫下“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他將自己所有的情思寄於樓上。那種愁苦,如今在我眺望遠方時也能體會的到。“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也依舊用充滿詩意的句子道出一片愁。他們都是如此的令我敬佩。在他們眼裡,風花雪月都是詩,春夏秋冬皆為意。

詩意如畫映於心,在你聽到李清照這個名字,你會想起“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會不禁嘆息到:“風華是一指流沙,蒼老是一段年華。”

在詩意的世界中,你會不動聲色飲茶,踏碎一世繁華的瀟灑,會有執著如淚,滴入破碎的心的唯美,也會有月滿西樓人獨守的靜謐。詩意就這樣如畫映於心。

最好的玉米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483字

週末時,我在家看完了一本《情商故事》,其中有一篇文章《最好的玉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個故事主要寫的是奧比太太種了一大片玉米,其中有一把玉米是最好的。因為它的每一粒種子都很飽滿,所以這把玉米一直都認為自己會被第一個摘走。

奧比太太經過它身旁好多次都沒有看它一眼,它感到很難過,其他玉米還嘲笑它,心想:我總認為自己是今年最好的玉米,但現在奧比太太不要我了。白天,我頂著烈日,原來飽滿而又排列整齊的顆粒變得乾癟堅硬,整個身體像要炸裂一般。夜晚,我又要和風雨作鬥爭。也許主人真的不需要我了,也許我真的不是最好的。這把玉米從此變得無精打采。

當所有的玉米都摘完了,奧比太太輕輕摘下這把玉米,嘴裡唸叨著:“多飽滿的玉米粒兒,明年用它做種子,相信一定能夠種出好玉米。”說完高高興興地收好玉米回家去了。直到現在,這把玉米才明白:原來自己在奧比太太心中是最好的,一直沒被摘走是因為要做種子。

這把玉米最後是被笑著摘走的,我也替玉米感到高興:只要是珍寶,總會發光的。相信自己,只要你有實力和能力,就一定會得到承認。被別人承認需要一個過程,不要輕言放棄,笑到最後的人,才笑得最甜!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965字

今年暑假我讀了《小學生必背古詩詞》這本書。邊讀邊背,學到了很多知識,特別是裡面的一些名句讓我記憶深刻,而且我還因此在“國學達人”裡做題得分做到了“禮部侍郎”呢!

書中有很多勸慰、警醒世人的詩句。比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一句來自漢樂府的《長歌行》,告訴我們要趁著年輕勤奮努力,要不然到老時只有後悔和失望!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燮(鄭板橋)一首《竹石》“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擲地有聲、寓意深刻。宋代的易安居士李清照發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感慨,愛國之情,溢於言表!而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則表達了對母親濃濃的感激之情!這些詩句代代相傳,鼓舞激勵了不知道多少的仁人志士!

書中還有很多描寫美景的詩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來自賀知章的《詠柳》,讓人看到了無數剛剛抽出嫩芽的柳葉隨風搖擺,彷彿垂下了千萬條的綠絲帶。楊萬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則因為調皮的蜻蜓的到來賦予了初夏小池的動感之美。“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描述的是一幅深秋美景圖,而“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除了冬季的雪景更表達詩人夜宿農家那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讀了這本書,我還認識了很多詩人。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七步成詩的曹植,號稱“小李杜”的李商隱和杜牧,“詩聖”杜甫,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詩仙李白,喜歡他樸實無華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喜歡他“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大氣奔放;喜歡他“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的神來之筆;更喜歡他的恰逢盛世。由此我真誠地祝願我們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越來越繁榮昌盛!

書中的每一首詩都被注入了它獨有的詩魂,彷彿帶我進入了一個千變萬化的世界。你可真是我的寶貝啊——《小學生必背古詩詞》。

重溫最美古詩詞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1358字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孕育了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形式不拘一格,都有自己深遠的發展過程。我最感興趣的就是中國的古詩詞。

我讀過著名學者于丹的著作《重溫最美古詩詞》。在書中,作者通過大自然的風景,引出與之相關的古詩詞,並作出對古詩詞的理解和個人看法。全書語句流暢、優美,處處散發著詩意,體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和釋懷。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這是書中正文開篇的第一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名作《長恨歌》中的一句。通過作者對詩句的解讀,我彷彿身臨其境,看到了唐玄宗離開皇宮前的安然、喜樂,再到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離開皇宮後的悵然。只是短短几字,表現出了景物背後的苦楚。雖然唐玄宗的皇宮沒有變,但這種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落差感,使人感受到的只有無限的淒涼和悲哀。

我讀過李白的《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當看到詩中末尾那句“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我眼前一亮:陶然而樂,忘卻心機,這是一種多麼高深的精神境界啊!世人稱李白為“謫仙”,不錯的。李白一生,瀟灑自在。他在他自己的世界中奔走四方,有“願為腰下劍,直為斬樓蘭”的志氣,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情懷,所以說李白是一個真正有才氣的人。作者在書中寫到:“才氣,不就是氣場托起來的才華嗎?沒有氣,才華怎麼能流動起來呢?一個人只有才沒有氣,一片死氣沉沉,就是死才華,呆板僵硬,沒有神采。”而李白有著“拂劍朝天去”的瀟灑,有“橫戈探虎穴”的夢想,又有這“陶然共忘機”的心境。這不正是他的氣概嗎?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這是李商隱《錦瑟》中的一句,也是全書結尾的一句。當讀到這句詩時,讓人不住發問:瑟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弦呢?也許當一個人有著無數心事,才會如此發問吧。錦瑟有著這麼多的弦,是因為這一弦一柱都繫著太多太多的回憶。心事如此之多的詩人,隔著似水的流年,回望過往的時光,淚水不住地凝成了詩行。這些思緒和迷離的幻像如同那繁瑣複雜的錦瑟,不知何以緣起,更不知何以緣滅。

作者于丹在書中寫道:“為什麼詩意好像離我們的生活遠了呢?不是明月變了,不是詩意變了,變化的只是我們的心,只是那份悲天憫人的情懷遠了而已。”是啊,如今我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街道上車水馬龍,川流不息,有時天空上的灰色代替了湛藍,還有多少人會抬頭望望寂寥已久的明月,舉杯與月暢飲,小酌或酩酊,像年少時不知惆悵地開懷一笑呢?

我喜歡這種在詩海暢遊的感覺,在筆墨香氣中體會納蘭“當時只道是尋常”的深情款款;體會李煜“剪不斷,理還亂”的惆悵;體會李清照“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相思之苦;體會杜甫“漫卷詩書喜欲狂”的欣喜若狂;體會陶淵明“悠然見南山”的抒懷……在詩詞中找回生活的寧靜,去相信詩意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活得詩意盎然。

宋詞三百首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643字

近段日子,一直在讀《宋詞三百首》,並且深深地沉浸在宋詞的詞海中。書中優美的詞和詳盡的註釋、精闢的評述,讓我更好地領略宋詞的迷人風采,使我得到更多的人生體驗和美的陶冶。

我喜歡李清照婉約派的委婉細膩。描寫孤單寂寥時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和“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苦悶。遙想初見時的“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誰知現如今卻“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當真是“花自飄零水自流“啊。陳染其中,彷佛與她同悲共喜,同感共悵。我敬佩李清照的才華橫溢;感嘆她經歷的悲歡離合與坎坷;欽配她在那麼一個時代,作為一個女人在詞作上所得到的傑出成就,讀她的詞,一種精神上的享受!

我欣賞豪放派慷慨曠達的豪情,看那“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感嘆“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站守沙場,看那“馬做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感嘆“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何等大氣與徹悟!反覆誦詠,彷彿親臨其境,道不盡“浪花淘盡英雄”般豁達。我為之敬佩,也為之折服。

我欽佩蘇軾的大氣,面對東去的大河,其他人也許只是感時傷勢,東坡卻是何等慷慨,一句“人聲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就將其拋到九霄雲外。這是何等的大氣啊!我寡歡於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幽怨;傾心柳永“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的訴說;惆悵范仲淹“酒入愁腸,化作相思雨”的孤獨……

讀完了《宋詞三百首》,真是讓我對宋詞的理解又到達一個新的高度,宋詞中蘊含著許許多多對人生的大度、豁達,都值得我們現代人去學習。

李煜詞集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1079字

胭脂淚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

—題記

頃刻間,南唐亡了,一切都灰飛煙滅了。

千年的風雨,淡褪了刀光劍舞,洗去了琉璃芳華,沉澱了你的目光,卻化解不了你的憂傷。你只是獨自登上高樓,望著那一輪明月,望著家的方向。無言,只能無言。一杯濁酒消愁,往事依舊在目。國已破,家已不能回,心該何處歸?花依開,月依圓,卻早已物是人非,抬頭望月,慘白的彎月勾住了過往,黯然神傷。罷了罷了,就讓孤單融入淡酒,伴你孤往。

你是一個詩人,一個愁比江水更多的詩人,不然你怎麼會吟出“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的千古名句。短短十八個字,數不清你的愛恨情仇,卻道出了你的孤獨。

然而你只是一個詩人,一個愁比江水更多的詩人。你不該為帝,不該君臨天下,你不懂什麼治國方略,更沒有什麼遠見卓識。在那個兔死狗烹的時代,你的善良也顯得格格不入。也許大臣感嘆的對,“百無一用是書生,”真是妙手偶得。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身為階下囚的你是多麼委曲求全,即便只是在夢裡,也只能一晌貪歡,淪為亡國奴的恥辱你怎會忘記?對於故鄉你又何嘗不思念?可惜夢境美則美矣,可太過短暫,陪伴你的永遠只有無盡的黑暗。所以你才會發出“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的感嘆。

其實,你真的是一個善人。要不,當大宋兵臨城下時,你怎會連仗也不打就直接投降?因為你知道如果兩軍兵戎相見,百姓將陷入水生火熱之中,生靈塗炭。為了保全百姓和大臣們的性命,你選擇了放棄江山,放棄皇位,你豈不知這一走,就再難歸來,何曾不知道這一離別將受盡無限恥辱,聰明如你,只是你在百姓和你之間選擇了前者。所以當你一句“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傳到昔日臣子的耳邊時,他們紛紛抱頭痛哭。你不僅是一個心慈手軟的皇帝,更是一個悲人憫民的詩人。然而太宗的一壺牽機毒酒,結束了你悽慘的降辱生涯。那一年,你剛好42歲。42年,對於浩渺的人類歷史來說,不過是滄海一慄,而對於你來說,卻是曲折漫長的一生。“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主”更是對你漫長人生的評價。

你的格格不入,註定要亡國,註定要成為亡國之君。可是如果你不是丟了江山,你又怎會成為一代詩人,又怎麼會寫出如此優美之作,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話道滄桑語始工。那些流傳下來的作品就是你生命的延續,日久彌香。

但願有一天你能明白,你的生命也曾精彩過。而不是隻有無限愁思陪你望著那一輪明月,望著家的方向,寂寞的吟唱:“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沒有臺詞的主角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656字

我們每個人來到世間,都有我們存在的意義,都是一個獨特的座標和風景,與其羨慕別人,倒不如肯定自己。

他是一個戲痴,從小就愛演戲,長大後,苦苦盼來的第一個角色卻是飾演一隻寵物狗。萬分猶豫下他還是接受了。

經過幾天的排練,終於迎來了他的第一場演出。儘管這是一個多麼不起眼的角色,但他還是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其中。他滑稽有趣的動作使觀眾不再注意主角,幾百雙眼睛緊扣在他的身上,臺下的笑聲更是此起彼伏。導演對這次的演出十分滿意,並決定下次排戲時讓他出演重要角色。

“如果你志在最高處,那麼即使滯留在第二高處甚至第三高處,也並不丟臉。”是啊,命運賦予了我們不同的角色。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那樣,再小的角色也有可能變成主角,哪怕你連一句臺詞也沒有。

一生中會經歷很多角色,猝不及防的匆匆落幕,心中除了不捨和嘆息,眼裡除了淚水和遺憾,其實更多的還是感恩,感謝命運讓自己成長。

一直在我們身邊默默奉獻的環衛工人,他們就是“沒有臺詞的主角”,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寬闊的道路便是他們的舞臺。他們雙手緊握的掃帚將一條又一條平凡的道路打掃得煥然一新。他們將“無私”二字淋漓盡致地譜寫在他們的人生里程碑上,儘管他們是多麼的“卑微”。

在生活的舞臺上,每個人都飾演著不同的角色,只要你拼盡全力去做好每一件事,你就會成為光彩炫麗的主角,去主導自己的命運。即使是最卑微的角色,我們也要懷著一顆虔誠的心去認真對待。

人生苦短,生命原本就是一場倒計時的賽跑,在這場爭分奪秒的比賽中,或許並非事事如意,與其怨天尤人,倒不如全力以赴。

玉林兒女風采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739字

當我讀完《玉林兒女風采》這本書時,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這真是一本記載著一個又一個的奇蹟、真是一本能給人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的書!

1930年5月,黃碧柳來到人間。當時正值國內軍閥大混戰,民不聊生。到了她上小學的時候,抗日戰爭給她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影響。抗日勝利後,黃碧柳回到家鄉的高中刻苦唸書。1948年,她以出色的成績考上了廣西大學農學院園藝系。當時,她不顧反動派的迫害,積極投身到學生運動裡去……黃碧柳在教學與科研工作中的認真負責、踏踏實實、埋頭苦幹在園藝系的師生有口皆碑。對於這位德高望重、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的老師,學校也給予了她很高的榮譽。

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我們都應該學習黃碧柳老師精益求精。記得有一次,我正在鑽研一道數學題。雜亂無章的數字快使我崩潰了。於是,我放棄了這一道題,又去做另一道比較簡單的題目。後來,我才知道,那一道使我快崩潰的題就差最後兩步就完成了,就可以有答案了……與黃碧柳老師相比,我自愧不如。如若不是她的刻苦認真,她的人生斷不會如此絢麗;如若不是她的努力,她不可能取得這樣驚人的成就;如若不是她的堅持,她一定完成不了自己的夢想……我十分敬佩這位刻苦認真、堅持不懈、努力負責、默默奉獻的,將許許多多的人的優點集於一身的黃碧柳老師。

並不是只有男子才是強者,並不是只有男子才會圓滿實現夢想。誰說女子不如男?黃碧柳就是典範。別說全世界就只有這一個,除了黃碧柳老師,還有很多女子德才兼備,成功實現夢想。像殘疾但依舊打羽毛球的王麗萍,跆拳道的公主陳丹,現代的戲劇界的驕傲鳳子、蹼泳公主鍾潔暇……哪個不是經歷了千幸萬苦、層層磨練才有瞭如此成就?我們應該向她們學習,為人民、為社會、為國家做貢獻!

《玉林兒女風采》這本書是一部人文史書,是玉林人的驕傲!

玉林兒女風采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862字

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一口氣讀完了《玉林兒女風采》這本書,心中百感交集。

在這本書裡,聚集了百位優秀玉林兒女。有驍勇善戰的紅軍將領黃子榮,有用熱血唱響電業之歌的工程師劉廣東,還有開拓創新樂懸壺的中醫院院長—譚躍……看著這一位位出自玉林的優秀兒女。同樣作為玉林兒女的我,感到十分驕傲與自豪!

在這些玉林兒女中,讓我印象最深,感受最大的是一位敢於追夢的人—廣西金旺角投資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澤堅。

每個人心中都有夢想,然而真正能夠美夢成真的有幾個?敢於追夢的有幾個?陳澤堅就是一個敢於追夢的人,用他的精神與毅力,譜寫了一個瑰麗的創業奇蹟。

陳澤堅由於家庭貧困,剛中學畢業,年紀16歲的他就背起小小的行囊。在北流這個建築之鄉加入了這支勞動大軍,俗話說“人窮志不短。”陳澤堅雖然家境貧寒,但他也有一個依靠創業改變人生的美好夢想。正是在這種追夢的精神動力下,邁開了他夢想的腳步。陳澤堅對每一份工作都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去幹,還經常向師傅們請教建築工程上的一些問題,一邊學習一邊實踐。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陳澤堅以他的勤奮和過硬的技術與管理才能先後擔任了中國對外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廣西分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總經理等職。是啊!這些榮耀和資產,難道不是陳澤堅努力拼搏取得的成就嗎?“三分機遇七分打拼”、“打鐵還得自身硬”,在再好的機遇面前,你如果沒有過硬的本領,機遇也是絕對不會青睞你的。

陳澤堅正是用他勇於開拓、敢於追夢的精神。為夢想插上了一對騰飛的翅膀,飛向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

在我的心中,也有一個美好的夢想,我的夢想是長大以後當一名作家。但夢想也絕不是輕易得來的,成功的背後是艱辛的付出和努力。“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膾炙人口的詩句相信大家都知道。鋒利的寶劍要經過磨礪,梅花的無比清香要挺過漫長的寒冬才得來。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穫;淌一分汗水,就有一份回報!只有為夢想努力,才可能將夢想變成現實!只有敢於追夢,才可能美夢成真!

同學們,我們一起為夢想而努力,夢想而奮鬥,做一個敢於追夢的人!

《人間詞話》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431字

《人間詞話》是我國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的一部詞話著作,在這本書中,王國維採用傳統的詞話形式,自然地融入了新的觀念和方法,結構嚴謹,內容新穎。

可能聽過這本書的人都應該知道王國維提出的治學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王先生認為成大事的人必須要經過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在告訴我們每個人應該有屬於自己的夢想,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一個沒有理想與抱負的人,終將碌碌無為。第二階段,我們擁有了理想之後,需要為伊消得人憔悴,我們要堅持自己的理想,並且縱使憔悴也不後悔。第三階段是說在我們辛勤努力之後,終將會有那麼一天,無論成功與否,驀然回首,總是能夠找到自己應得的東西。

看了這本書,有很深的感觸,王國維先生那種深刻的批判思維,以及書中所體現那種情懷,那種境界,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們應該從書中體會得到那種境界,從而來提升自己,讓自己向那些“古之成大事者”靠近。

納蘭容若詞傳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917字

天才的悲情

徐志摩曾有言:成容若君渡過了一季比詩歌更詩意的生命,所有人都被甩在了他櫓聲的後面,以標準的凡夫俗子的姿態張望並豔羨著他。但誰知道,天才的悲情卻反而羨慕每一個凡夫俗子的幸福,儘管他信手的一闋詞就波瀾過你我的一個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焰火盛開,可以催漫山的荼蘼謝盡。

納蘭容若有“清初第一詞人”之稱,他生於富貴卻滿篇哀感,他身處花柳繁華卻遊離喧囂之外,他是八旗子弟,卻喜交落拓文人,他行走於仕途,一生為情所累,風華正茂卻又匆匆離也。

很多人會用納蘭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來悲嘆自己的生活,用得多了未免忘卻原來的意思情境。這首流傳的《木蘭花令》常被人作愛情詩來讀,然而這首詞卻是一篇擬古決絕詞、諫友詞。這首詞送的是顧貞觀,卻又含蓄地傳意於沈宛。

連拒絕感情也拒絕得如此委婉,令人不禁暗嗅到丁香的味道。“雨洗芭蕉葉上詩,獨來憑檻晚晴時”。亦或“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總有如納蘭容若這樣的一些人,他們恐懼醞釀了感情後的分別,寧願煢然獨立,瞭然一生。這正是納蘭容若筆下“人生何如不相識,君老江南我燕北”的空曠寂寥。

我國古代詞人說愁不外乎幾種意境: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後,忘不了新愁與舊愁,咽不下玉粒金蓴噎滿喉,照不見菱花鏡裡形容瘦。展不開的眉頭,捱不明的更漏……

然而納蘭容若的愁卻獨具一格,他的愁沾染“願指魂兮識路,教尋夢也迴廊”的悼之悽絕,亦沾染了“君來載酒須盡醉,醉來不復思天涯”的曠然豁達。

白駒過隙,人變了,時代也變了。社會變遷日新月異,誰還記得古意中那回首煙波十四橋的詞韻。

正如納蘭容若的隕落一般,那個詩情畫意的年代於我們來說,再也回不去了。每年的春季,江南地區依舊薄雨濃煙,一把紙傘的隱約倩影;每年的秋季,楓葉依舊似火,跌入泥濘後,卻再也無人拾起它,題上一首意趣盎然的小詩;每年的冬天,大雪只是大雪,只是鮮少那“空林有雪相待”的飄渺故事。

《人間詞話》讀後感 篇13

國小六年級作文 ,1746字

初讀《人間詞話》,是在暮春時節的一個午後,窗外柳絲低垂,紫燕輕喃,獨自倚靠在窗前的榆木榻上,沏一壺香茗,在茶香繚繞中,細細品讀,任思緒在在字裡行間慢慢流淌,而窗外,那投射進來的一米陽光,暖暖的,緩緩的,從榻首移到榻尾,恍然間,彷彿過了半個世紀。

我喜歡詩詞,也喜歡讀一些《詩詞鑑賞》之類的書籍。但是《人間詞話》是迄今為止我所讀過的最好的一本書評。嚴格說來,《人間詞話》算不上一本書,充其量是一篇讀書筆記。但在這篇筆記中,王國維老先生洋洋灑灑,揮斥如意,對由唐至清的詩詞曲賦逐一進行了評點,高屋建瓴,切肯中要,顯示了深厚的國學功底。全文由始至終沿著“詞以境界為最上”這一主線,重點圍繞“造境與寫境”,從“人與境”、“情與境”兩個方面著手,闡述了詞境的“虛與實”、“遠與近”、“動與靜”、“大與小”、“粗獷與細膩”、“豪放與婉約”,總結出詩詞的“三重境界”亦即“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的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以及“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在這本書中,王國維先生如同一個博學的評委,為讀者點評了詞品的高低、詞境的大小、詞句的優劣以及詞人的長處與不足;如同一個嫻熟的講解員,給讀者講述了由盛唐至早清中國詩詞曲賦的發展史;如同一個高明的導演,向讀者展現了“大漠孤煙直”、“寒波澹澹起”、“馬鳴風蕭蕭”、“亂紅飛過鞦韆去”、“紅杏指頭春意鬧”等一系列氣象萬千,風格迥異的雄偉畫面;如同一個出色的主持人,讓讀者認識了疏狂的李白、沉穩的王維、豪放的蘇軾、柔弱的李煜、溫婉的李易安、悽楚的納蘭容若等一大批才情出眾、氣質各異的偉大詞人。翻開書,我們眼中看到的是一行行流淌著的文字,掩上卷,我們眼前浮現的是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和一個個鮮活的人物。

王國維先生是我國曆史上非常著名的國學大師,他一生中在考據、哲學以及文學評論等多方面均取得了較大成就,他博學多才,自視頗高,尤其對自己寫詞的功夫頗為自得。他曾說過這麼一段雄視百代的話:“餘之於詞,雖所作尚不及百餘闕,然自南宋以後,除一二人外,尚未有能及餘者。”。我們姑且不論他的詞是否真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高明,但既然作為大師的他自己都敢這麼講,那麼估計他寫詞的水平也絕不會太差到哪裡去,他寫的《人間詞話》也就能抓住重點,切中要害,評價得當,因而成為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在學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得到很高的評價。如朱光潛在《詩的隱與顯—關於王靜安〈人間詞話〉的幾點意見》一文中說:“近二三十年來,就我個人所讀過的來說,似以王靜安先生的《人間詞話》為最精到。”;王攸欣在《選擇、接受與疏離——王國維接受叔本華、朱光潛接受克羅齊美學比較研究》一書中說:“王國維寥寥幾萬字的《人間詞話》和《紅樓夢評論》比朱光潛洋洋幾百萬字的體系建樹在美學史上更有地位。”。

總之,《人間詞話》是王國維文學評論的代表作,它雖為論詞而作,但不限於詞,所涉及的方面非常廣泛,它以其見解之新穎,理論之獨創,熔中西美學和文藝思想於一爐,突破文壇某些學派的門戶之見而為中國美學和文藝理論研究開創了一條新路,在中國學術思想寶庫中佔有重要地位。

一九二七年,五十歲的王國維先生在北京頤和園投湖而死,雖然他的死因至今尚眾說紛紜,但《人間詞話》確成了人間絕響。在這裡我想引用杜甫的兩句詩作為本文的收筆,權當作對《人間詞話》這本書的簡要評價。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日本的思想》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750字

丸九真男是日本重要的政治思想學者,他的經典著作《日本的思想》剖析了近代日本思想史上的重大問題,閱讀這本書,有助於我們在巨集大的歷史背景下了解日本人的思考方式與價值觀。

西方歐美國家在工業革命後,由封建專制主義轉為資本帝國主義,亞洲封建帝制受到極大衝擊,生產與資源分配方式發生巨大的變化,以中日為首的國家也開始維新變法,但中國卻變法失敗,而日本成功搭上資本主義制度的列車。二戰日本戰敗後,在短短的時間內國民思想由崇尚和支援日本法西斯政權,到迅速擯棄戰時思想接受自由與民主,並進行一億人的戰爭懺悔儀式。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背後的問題是,為什麼在亞洲日本明治維新成功並率先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為什麼二戰後日本可以進行所謂的“一億人懺悔”並重新迅速崛起?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這個島國獨特的思考結構特徵與現實的生存方式。

日本是泛神論宗教國家,怎麼說呢,日本人眼中的神不止天皇,日本人看到浪花,覺得是神也需要拜一拜。相對而言,那些外來的一神論思想,往往能讓日本人接受並應用,日本人覺得哪些思想是最新潮最合適並利於當下的生存狀況的,他們都要拿來試一試,無論是日本人學習中國唐朝的儒家文化,還是日本接受西方資本主義思想,這些文化思想都被日本人拿來使用。就像魯迅說的“拿來主義”,日本思想史顯得零碎和混雜,日本人拿來這些外來思想,並沒有辦法將它們變形加入到自己的思想體系,因為日本沒有像中國以儒家思想為主線軸貫穿聯絡起來的思想體系。

正是因為日本沒有核心思想的主線軸,他們找了儒家思想,可這不是自己的東西,他們借鑑西方的宗教思想,不管用,最後他們找了天皇,不同於英國的君主立憲,天皇是他們獨特的政治與思想支撐點。這些種種導致了日本容易有一種綜合東西方的輕率性,造成夾在“東洋”與“西洋”的雙重自卑之中的尷尬處境。

《日本的思想》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750字

丸九真男是日本重要的政治思想學者,他的經典著作《日本的思想》剖析了近代日本思想史上的重大問題,閱讀這本書,有助於我們在巨集大的歷史背景下了解日本人的思考方式與價值觀。

西方歐美國家在工業革命後,由封建專制主義轉為資本帝國主義,亞洲封建帝制受到極大衝擊,生產與資源分配方式發生巨大的變化,以中日為首的國家也開始維新變法,但中國卻變法失敗,而日本成功搭上資本主義制度的列車。二戰日本戰敗後,在短短的時間內國民思想由崇尚和支援日本法西斯政權,到迅速擯棄戰時思想接受自由與民主,並進行一億人的戰爭懺悔儀式。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背後的問題是,為什麼在亞洲日本明治維新成功並率先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為什麼二戰後日本可以進行所謂的“一億人懺悔”並重新迅速崛起?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這個島國獨特的思考結構特徵與現實的生存方式。

日本是泛神論宗教國家,怎麼說呢,日本人眼中的神不止天皇,日本人看到浪花,覺得是神也需要拜一拜。相對而言,那些外來的一神論思想,往往能讓日本人接受並應用,日本人覺得哪些思想是最新潮最合適並利於當下的生存狀況的,他們都要拿來試一試,無論是日本人學習中國唐朝的儒家文化,還是日本接受西方資本主義思想,這些文化思想都被日本人拿來使用。就像魯迅說的“拿來主義”,日本思想史顯得零碎和混雜,日本人拿來這些外來思想,並沒有辦法將它們變形加入到自己的思想體系,因為日本沒有像中國以儒家思想為主線軸貫穿聯絡起來的思想體系。

正是因為日本沒有核心思想的主線軸,他們找了儒家思想,可這不是自己的東西,他們借鑑西方的宗教思想,不管用,最後他們找了天皇,不同於英國的君主立憲,天皇是他們獨特的政治與思想支撐點。這些種種導致了日本容易有一種綜合東西方的輕率性,造成夾在“東洋”與“西洋”的雙重自卑之中的尷尬處境。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788字

一個人的存在,到底對誰很重要?這世上,總有一些人記得你,就像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凡來塵往,莫不如此。

—題記

人的一生中有無數的過客,你是否早已淡忘,你是否還能想起,尋找遙遠的安慰……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是一篇令我尤為感嘆的文章。文章由三個小片段構成,每一篇都令人流連忘返,感動萬分。

第一片段講述作者在陽臺下看到的兩雙拖鞋,一雙藍、一雙紅相依偎在磚堆。作者偶然未看見那兩雙拖鞋,心情也隨之變得異常冷清與寂寥,當重“見”他們時,心裡騰出歡喜來。第二片段講述的是在路邊賣桂花糕的老人,作者誇讚他的手藝精湛,提出跟他學習,便一口答應。老人漸漸的淡忘了她,但作者卻忘不了桂花糕的香,每每看到老人心裡便覺得安然。第三片段講述一個買雜糧餅的女人,作者常賣,他們便熟識了。作者出去開會,一走半個多月,回來遇見時,女人驚喜地說好久未見了,作者便愣住了。

兩個人未曾相識,但在偶然間記住了對方,愛,便是這部散文的主旋律。

在我們身邊,這種例子也是常有的,也同樣像作者一樣,對自己並不相識的人而感同身受,有一絲牽掛和留念。

從這篇文章中也同樣感受到了人們的真善美,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心靈相通。那對夫婦只是作者生命與愛情的拖鞋,漸漸的,變成了對那對夫婦的關愛,儘管那對夫婦並不認識作者,但換來的只是作者內心的安慰。

童年時,奶奶常領著我去樓下買豆花,一聽見“打豆腐”就會飛奔下去,漸漸的,我們與打豆腐的阿姨熟識了,買豆花時,常常與我們說說笑笑。如今,那位賣豆花的阿姨頭上布了不少白色的髮絲,漸漸的老了,我也逐漸長大了,她叫賣的次數也減少了,我也很少去買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遇上了她,我們倆也只是擦肩而過,雖然她早已把我淡忘,但我還一直惦記著她,惦記著她那美味的豆腐花,屬於童年的味道……

生活與人生一樣,對我們來說都是模糊的,但我們唯一能做的,也只有珍惜!

—後記

《你在為誰讀書》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938字

“讀書有什麼意義?甚至我們這一生有什麼價值?”這本書委婉地用故事、用一節一節的課,來對自己的付出,做一個解釋,我可能還無法全部懂得裡面的內容,無法全面理解,可能沒有經過,就沒有真正的所悟吧。

我原先對第八課怎樣選大學專業,並未抱有很大的興趣,直到我看到一篇文章上寫道:一家以色列的雜誌社,對年齡超過60歲的人進行調查,發現其中有67%的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都是古稀花甲的老人,經歷了大風大浪,無數磨難,但卻超過半數的人會對自己的工作有所抱怨,甚至認為最平常的上班都會是一種痛苦。想想心裡就感到一絲恐怖,怕自己將來也會掉進這無盡深淵,怕自己也要受到這殘酷的對心靈的折磨,背後都冒出了冷汗。

正如書上所說“選錯了專業,不但上學痛苦,找工作時又不忍心轉行,於是只好繼續痛苦下去。”事實如此,選錯了,然後將錯就錯,回頭路只會越來越難,越來越遙不可及,最後無論哪條,都是一種痛苦,於是沿著“老路”走下去,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人生跟一場悲劇一般,沒有陽光去照耀。

“你在為誰讀書”看似這個和工作還有些區別,但其中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一個人,讀的書好,成績多,成功之門就大,不是說不學習者一定無所成,但其中的成功者,都是從門縫中鑽出來的,成功之門不可能是敞開著的。是誰,會敢拿自己的未來下這個賭注呢。

整本書通過幾章,從不同的方面,讓我們明白,讀書,是與自己,自己的未來密不可分的,而大學,更是學習知識的分水嶺,決定著未來的道路,一絲不同卻會完全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專業對於社會來說,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對自己,能選出真正適合自己,喜歡學什麼,就學什麼,不要盲目跟風。社會上的專業是有冷門和熱門之分,但對於自己的興趣,才會有好壞之分,再冷門,對於自己只要熱愛,也能學得津津有味,日後也非不能大有所為。

人生就是由一道道選擇題組成,有些無關緊要,有些決定一生,讀書是一個選擇,怎樣讀書是一個選擇,往哪方面發展又是一個選擇,這些選擇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只有瞭解了自己的興趣、天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人生,做最合適的自己,選擇最適合的道路。

這本書對我來說,忽遠忽近,好似就在身邊,又如毫無關聯,雖然現在並未能展現它的作用,但我相信,在將來,它會成為一盞明燈,當我需要時,我會點亮它,照亮我前進的道路。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788字

一個人的存在,到底對誰很重要?這世上,總有一些人記得你,就像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凡來塵往,莫不如此。

—題記

人的一生中有無數的過客,你是否早已淡忘,你是否還能想起,尋找遙遠的安慰……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是一篇令我尤為感嘆的文章。文章由三個小片段構成,每一篇都令人流連忘返,感動萬分。

第一片段講述作者在陽臺下看到的兩雙拖鞋,一雙藍、一雙紅相依偎在磚堆。作者偶然未看見那兩雙拖鞋,心情也隨之變得異常冷清與寂寥,當重“見”他們時,心裡騰出歡喜來。第二片段講述的是在路邊賣桂花糕的老人,作者誇讚他的手藝精湛,提出跟他學習,便一口答應。老人漸漸的淡忘了她,但作者卻忘不了桂花糕的香,每每看到老人心裡便覺得安然。第三片段講述一個買雜糧餅的女人,作者常賣,他們便熟識了。作者出去開會,一走半個多月,回來遇見時,女人驚喜地說好久未見了,作者便愣住了。

兩個人未曾相識,但在偶然間記住了對方,愛,便是這部散文的主旋律。

在我們身邊,這種例子也是常有的,也同樣像作者一樣,對自己並不相識的人而感同身受,有一絲牽掛和留念。

從這篇文章中也同樣感受到了人們的真善美,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心靈相通。那對夫婦只是作者生命與愛情的拖鞋,漸漸的,變成了對那對夫婦的關愛,儘管那對夫婦並不認識作者,但換來的只是作者內心的安慰。

童年時,奶奶常領著我去樓下買豆花,一聽見“打豆腐”就會飛奔下去,漸漸的,我們與打豆腐的阿姨熟識了,買豆花時,常常與我們說說笑笑。如今,那位賣豆花的阿姨頭上布了不少白色的髮絲,漸漸的老了,我也逐漸長大了,她叫賣的次數也減少了,我也很少去買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遇上了她,我們倆也只是擦肩而過,雖然她早已把我淡忘,但我還一直惦記著她,惦記著她那美味的豆腐花,屬於童年的味道……

生活與人生一樣,對我們來說都是模糊的,但我們唯一能做的,也只有珍惜!

—後記

《你在為誰讀書》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938字

“讀書有什麼意義?甚至我們這一生有什麼價值?”這本書委婉地用故事、用一節一節的課,來對自己的付出,做一個解釋,我可能還無法全部懂得裡面的內容,無法全面理解,可能沒有經過,就沒有真正的所悟吧。

我原先對第八課怎樣選大學專業,並未抱有很大的興趣,直到我看到一篇文章上寫道:一家以色列的雜誌社,對年齡超過60歲的人進行調查,發現其中有67%的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都是古稀花甲的老人,經歷了大風大浪,無數磨難,但卻超過半數的人會對自己的工作有所抱怨,甚至認為最平常的上班都會是一種痛苦。想想心裡就感到一絲恐怖,怕自己將來也會掉進這無盡深淵,怕自己也要受到這殘酷的對心靈的折磨,背後都冒出了冷汗。

正如書上所說“選錯了專業,不但上學痛苦,找工作時又不忍心轉行,於是只好繼續痛苦下去。”事實如此,選錯了,然後將錯就錯,回頭路只會越來越難,越來越遙不可及,最後無論哪條,都是一種痛苦,於是沿著“老路”走下去,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人生跟一場悲劇一般,沒有陽光去照耀。

“你在為誰讀書”看似這個和工作還有些區別,但其中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一個人,讀的書好,成績多,成功之門就大,不是說不學習者一定無所成,但其中的成功者,都是從門縫中鑽出來的,成功之門不可能是敞開著的。是誰,會敢拿自己的未來下這個賭注呢。

整本書通過幾章,從不同的方面,讓我們明白,讀書,是與自己,自己的未來密不可分的,而大學,更是學習知識的分水嶺,決定著未來的道路,一絲不同卻會完全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專業對於社會來說,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對自己,能選出真正適合自己,喜歡學什麼,就學什麼,不要盲目跟風。社會上的專業是有冷門和熱門之分,但對於自己的興趣,才會有好壞之分,再冷門,對於自己只要熱愛,也能學得津津有味,日後也非不能大有所為。

人生就是由一道道選擇題組成,有些無關緊要,有些決定一生,讀書是一個選擇,怎樣讀書是一個選擇,往哪方面發展又是一個選擇,這些選擇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只有瞭解了自己的興趣、天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人生,做最合適的自己,選擇最適合的道路。

這本書對我來說,忽遠忽近,好似就在身邊,又如毫無關聯,雖然現在並未能展現它的作用,但我相信,在將來,它會成為一盞明燈,當我需要時,我會點亮它,照亮我前進的道路。

影子的交流,心靈的靠近——《偷影子的人》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752字

“有些人只擁吻影子,於是只有幸福的幻影。”著名法國作家李維寫的《偷影子的人》使我的內心久久無法平靜。

書中主要寫的是:一個老是受班上同學欺負的瘦弱小男孩,因為擁有一種特殊能力而強大:他能‘偷別人的影子’,因而能看見他人心事,聽見人們心中不願意說出口的祕密。他開始成為需要幫助者的心靈夥伴,為每個偷來的影子找到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

在書中,作者用完美的筆觸寫出了男孩與女孩克蕾兒之間令人沉醉的美麗邂逅;也寫出了男孩與好朋友呂克之間美好的友情。但是,讓我為之感動,讓我的心靈泛起波瀾的是男孩和母親之間的親情。

從我們咿呀學語,到邁出人生的一步,到說出一個完整的詞,這些瞬間都藏在母親的內心深處。她用那最溫柔的目光看著我們長大。也許她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細心,但是她卻付出了自己所有的耐心細心,就像那無私的太陽照耀著大地,就像無聲的春雨滋潤著萬物,但是,我覺得她更像一根鐵杵,在我們身上磨光了她的青春年華和美麗的容顏,直到磨成了一根鋒芒的細針也也不曾停下為我們辛勤的腳步。

“她添了皺紋,但眼中閃耀著永不老去的溫柔。父母到了某個年紀總會變老,但他們的容顏會深深烙印在你的腦海裡,只要閉上眼睛,想著他們,就能浮現出他們昔日的臉龐,彷彿我們對他們的愛,能讓時光停頓。”一個個呆呆的笑容,一步步笨拙的腳步……那些我們記不清的,或是我們忘記的瞬間卻雋永的牢牢刻在她的心底。

她為生計奔波,為生活操勞。可是曾幾何時,我們還與她無理的爭吵,對待她的提醒卻是草草敷衍,這些都是母愛對我們的包容。讀了這本書,我更能理解母親,更能理解母愛的偉大。從現在做起,學著體貼父母,試著為他們分擔,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用耐心撫平親情的裂口。

“有些人只擁吻影子,於是只有幸福的幻影。”現在我們應該擁抱自己愛的人,感受幸福的真實,讓溫暖環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