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頭悠久文化相關作文20篇
湖頭悠久文化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938字8月19日,我們跟隨大部隊,來到了湖頭文化大禮堂,感受湖頭悠久濃厚的文化氣息,感受老一代人民艱辛的生活。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文化,充滿著鄉村的氣息、歷史的味道。
湖頭繼建村以來,已有六百多年曆史,湖頭文化也不為少數。
農耕文化,是我們這趟來的重點。蓑衣、飯蒸、鹽罐、糖罐、風車……這些,在我們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已經很難見到了。蓑衣,使用一種很難腐爛的草—蓑草編織而成的。所以可以披在身上,在還沒有雨傘的時代,是用來當作雨具擋雨的。後來,人們發現了棕櫚也可以當做編織蓑衣的材料。飯蒸,顧名思義,就是做飯的蒸桶。飯蒸我們俗稱飯桶,我們往飯蒸裡倒上生米,反正是利用蒸汽來把飯蒸熟的,飯蒸蒸熟的米飯和鍋子煮出來的米飯不一樣。鍋子煮出的米飯雖然香、軟,但是不能粒粒分明,不能給人一種美感。那飯蒸蒸出的米飯呢?反正蒸出的米飯也香、也軟,不過粒粒分明,給人一種特別的美感。鹽罐是一個罐子,不過罐子裡裝的是食鹽。罐子看上去密不透風,其實內部有多個小孔,用於透風儲存,防止食鹽變質。鹽罐看上去像個普通罐子,土裡土氣、灰不溜秋,特別像剛出土的文物,不過罐子表面沒有華麗的花紋,讓人忍俊不禁:如果這是個文物罐子該有多好……
等待講師為我們講完湖頭農耕文化、美德,我們便在禮堂隨便走走,進行參觀。
我們參觀的第一個地點就是書房。望著滿牆鐵畫銀鉤的書法作品、丹青妙手的國畫,我們聞到了一股濃烈的墨水味道,書法淡薄巨集偉的氣味撲鼻而來,令我們陶醉其中,目不轉睛的看著一個六十多歲的叔叔在那裡寫行草,只見大筆一揮,手熟練的寫起字來,一個個龍飛鳳舞的字便在紙上誕生了。沒見過王羲之真跡的我那時候還傻乎乎地以為王羲之還沒法和這個叔叔的字比呢!這個叔叔告訴我們行草該怎樣寫。我在心裡告訴自己:想寫行草?先把楷書練好吧!想到這裡,我無奈的苦笑了一下。這個叔叔今年已經六十多歲了,他是從十七、十八歲開始學毛筆的,果然,要練成一筆好字,首先就要勤學苦練。
本次德育實踐—湖頭悠久文化活動,我學到了許多,也體會到了老一代人民的辛苦,也讓我們明白了:只有勤學苦練,才可能完成你的夢想。因為爺爺奶奶那個年代很忙,很難吃飽飯,所以我們要努力學習,長大後有成就,讓爸爸媽媽過上比小時候幸福的生活,光宗耀祖!
參觀城頭山古文化遺址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882字201X年5月21日,我們的班主任洪老師和“發現教室”的輔導員吳老師,帶領我們四年級“稻米文化”活動小組部分成員。參觀灌溉設施最早最完備的水稻田發源地城頭山古文化遺址。
到了城頭山,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跑去,發現這裡還在進行建設中。據老師說,澧縣準備花四個億,打造城頭山旅遊文化景點,成為省級的古文化遺址景點。走了大約十多分鐘,我們看見了一個用鋼鐵架圍起來的一個圈子,還有幾個大大的坑,分成一層一層的,正好我們趕上縣教育局的領導帶領一個團隊在參觀,講解員給我們進行解說:這裡是古人曾經住過的地方,有灶火土臺、陶器、陶俑、拌料坑。我們走著走著,又來到了以前古人種植稻穀的地方,這裡有一幅雕像,說明人們正在收割稻穀的豐收景象。
科考專家認定這是6000多年前古人的稻田遺址。我們還發現了古人利用河道流水的力量來灌溉稻田,他們把河床裡面的沙進行過濾,然後進行灌溉,這個裝置設施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我們圍繞著那個大屋子走了一圈,在屋子的左邊,有許多雕刻人物形象,他們在舉行祭祀活動,有的雙手合一,抬頭望著蒼天,祈求聖靈保佑來年五穀豐登;有的把頭低低地跪在地上,好像心裡在許願,還有的在挖祭臺。還有一個大人挑著什麼東西,旁邊還有一個孩子;仰望藍天。樣子很虔誠。一組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現在我們的面前。表達了遠古時的人們,在600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了農業生產,他們那種與天鬥,與地鬥進行農業生產、生活的景象,彷彿清淅地躍入我們的眼簾,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後,導遊告訴我們,城頭山先後出土的古城遺址、氏族墓葬、大型祭壇、灌溉設施完備的水稻田等大批珍貴文物。是新石器時代的文物,科考工作者進行了13次考察,被認命為最早的水稻文化灌溉設施基地。現在,城頭山古文化遺址被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頭山遺址是中國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時期的遺址,也是迄今中國唯一發現時代最早、文物最豐富、保護最完整的古城遺址,被譽為“中國最早的城市”。
這次參觀活動,對我教育很大,原來我的家鄉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我長大了想當一個考古工作者,去探究遠古時代的未解之謎。
遊西山漾公園,品湖州絲綢文化 篇3
國小四年級作文 ,449字在這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們一家人來到了位於湖州吳興區的西山漾公園,遊覽公園裡的亮麗風景。
一進大門,我就看到一彎淺淺的水塘。水塘後面種著許多竹子,它們昂首挺胸,像一個個戰士,堅守著自己的崗位。四周野花遍地,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它們一個個綻開笑顏,喜迎四面八方的來客。
往前走就來到了文化中心。我知道湖州絲綢有著至少四千餘年的歷史,經緯天下,傳承至今。展館的門是一條長長的走廊,一路貼著許多圖片,有著詳細的介紹。
再往裡走,就看到一尊尊陶俑石像,不同於兵馬俑的磅礴氣勢,這裡的石像似在向我們展示一項傳統工藝的形成。那些石像雕刻的栩栩如生,讓人一眼就能看明白養蠶、抽絲、織布的整個過程以及絲綢之路的形成與發展。
我們沿著樓梯來到了二樓。浩大的演播廳正在播放著蠶寶寶的一生,最後破繭成蝶,而它吐出的絲被織成布,做成漂亮的衣服,沿著絲綢之路遠銷世界各地。
這次西山漾之行,不僅讓我領略到了西山漾的美麗風景,更讓我學到了關於絲綢文化的知識。我為我生活在這個有著“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城市而驕傲。
遊湖頭文化大禮堂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523字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邁著輕快的步伐,跟著大隊部來到了湖頭文化大禮堂參觀。
我們跟著老師走進了一個大廳,大廳裡坐著幾個叔叔阿姨,我們要給叔叔阿姨們戴紅領巾,我心裡緊張極了,暗暗祈禱著可別出什麼差子,還好,戴紅領巾的活動圓滿完成了。接著一個叔叔走上來給我們講課,講以前的人們用的農耕工具:有飯籃、鐵耙、小兒站桶……他還給我們介紹了各個工具的用處,比如,飯籃是裝剩飯的;鐵耙有平地碎土、耙土、耙草、平整菜園等作用;小兒站桶是用來讓孩子不會亂跑的,因為那時候生產隊很忙,人們都沒有時間來照看自己的孩子,只能把孩子交給這個“保姆”。聽了這個叔叔的課,知道了現在生活的來之不易。
接著,我又來到了一個專門寫毛筆字的房間。房間裡掛滿了書畫作品,連地上也不放過,紙上寫的字都是入木三分、力透紙背,這真是一個書法的海洋。
寫毛筆字的爺爺邀請大家來試一試,寫寫看。我拿起筆,深呼一口氣,在心裡對自己說:“沒事的,別緊張”我把紙鋪開,認認真真地一筆一畫些了起來。寫第一個字時,我手一歪,把橫寫細了,不過,接下來,我找到了自己的狀態,慢慢的寫得好起來了。那個爺爺還說我寫得不錯呢,我心裡真比吃了蜜還甜。
今天的活動真有趣呀!既學到了知識,還展示了自己,真是令人難忘!
湖頭村文化禮堂我來了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730字一縷陽光照射在我的床上,我迷迷糊糊睜開眼睛,望望鬧鐘,想不到時間老人好不留情的走到了7:20,我瞬間清醒,洗漱好,沒吃早飯就讓爸爸送到了學校。
在學校門口,我遇到了久違的同學,王研冰看到我來了,就一把抱住我,這讓我很溫暖,在經過長時間的排隊訓練後,我們出發了,在路上鳥語花香,道路上的人們熙熙攘攘,不一會就到了,我望著這個高大的樓房,我有些疑惑,這就是文化禮堂?我們踏著步伐走上了樓梯,裡面有很多房間,在第二樓我們還看見了養老院,養老院很大很乾淨,老人們在這住得十分開心,我們繼續上樓,在三樓就到了,那裡面看著很像會議室,但是這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地方,我坐在椅子上,頭上開著電風扇在我們的一旁有許多攝影師,還有金華市記者,看著在講堂上的老師,對我們講起了湖頭村的歷史文化,首先是飯籃,那個籃子的做工十分精緻,就算是用粗糙的木條做的,但隱隱有一種樸實的美,還有站捅,站捅是以前小孩子沒人管站的,這個站捅又大又長,顏色是棕黑色的,下面是鏤空的,老師說了鏤空是為了在冬天,小孩子太冷,在下面生火這樣暖氣一上來,小孩子就不會被凍著了,扁擔等等……
後來一位大書法家—練書法40幾年的老書法家在那寫起了書法,深深的吸引了,他提起毛筆,全神貫注,頭上豆大的汗珠流了下來,見他揮筆寫字在紙上寫下“畢竟西湖……湖光……”這首詩,字字都有感情,看著甚是喜歡,讓我看看就入了迷。
時光小精靈走過就到了回家的時間了,我們來到文化禮堂的廣場上合影留念,雖然太陽火熱,但我的心裡十分快樂,因為我今天學到了知識,學習了湖頭村的歷史,這讓我興奮,在回家的路上我心中對於湖頭村的文化歷史甚是佩服呀!那時的時代是人們雖然生活的辛苦,但他們也是快樂呀,現在他們回憶起來,童年是多麼美好。
有著文化氣息的湖頭文化大禮堂 篇6
國小四年級作文 ,320字在8月19日的早晨,我又穿著白衣服,戴上了紅領巾,走在去學校的路上。
到了學校,進了校門,老師叫我們把展板上的畫拿下來。我們把畫都拿下來了。老師叫我們排隊了,排好了隊,我們就出發了。
到了湖頭文化大禮堂樓下,老師就說:“要安靜。”我們排著隊走了上去。
老師又說:“一個一個地坐到位子上。”我們拿出了本子和筆,我們把包放進抽屜。然後我們認真聽張伯伯說我們湖頭的文化。
張伯伯講了許多文化,比如:五水共治、兩堂七廊、湖頭的由來。
張伯伯講了飯蒸、魚套、站桶的作用。
張伯伯講完了文化和五水共治後就帶我們去參觀兩堂七廊,兩堂七廊裡有圖書室、文化室還有書法室。
參觀完了,老師們就把我們帶到了樓下,在文化大禮堂前面拍了一張集體照,和張伯伯一起拍的!
湖頭文化大禮堂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506字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由各班老師選出的少先隊員們,準備去了解湖頭文化大禮堂。到了目的地,選好位置坐下,那些課桌是專門讓聽課的人做的,讓人頓時覺得自己來到這裡很光榮。
演講開始了,一位老伯走上講臺,看起來很有文化的樣子。我們馬上端正姿態做好準備工作。老伯開始演講,我們聽得津津有味。從老伯口中我們瞭解到,他姓張,他說話幽默風趣,給我們留下了好映像。
他向我們介紹了以前人們的一些常用工具,如鹽罐、魚籠,飯蒸……等。我們瞭解到了以前人民的智慧。
張伯伯讓我們去自由參觀。我們走向一間小屋子,發現地上牆上都是毛筆字,和毛筆畫。簡直就是一位書法家的悠閒勝地。再看看邊上的一幅幅畫,有一幅畫中的孔雀畫得栩栩如生,正對著天空,張開她那美麗動人的羽毛。
再走進另一間屋子,你會發現屋子裡都是以前人們生活的生活用品,上面還有一些已褪色的油漆。與現在的生活用品完全不一,讓人感覺奇妙。
出了這間小屋,就是一條小道,小道很狹窄,牆上貼著許多農村生活的照片。其中有一幅,一位小女孩正搶著紅包。從照片旁邊的介紹,我瞭解到,這些照片都是拍攝獲獎的照片,我欣賞著每一張照片。
這時我們將離開這充滿文化的聖地。相信這些文化一定會讓我們更有成就。
參觀湖頭文化大禮堂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730字在暑假,不論任何小學應該都是沒有小學生的。可是今天,乾西小學的門口卻熱鬧起來了。這是怎麼回事呢?趕快隨我一起去看看吧。
啊,這是乾西小學在舉行“參觀湖頭文化大禮堂”的活動呢。於是,我們就有點懶散而帶興奮的排好了隊伍,走向湖頭。
毒辣的太陽一會兒就使我們汗流浹背,帶隊老師走向一棟樓,在樓梯上七彎八拐,差點累得想趴下。同時,我們也發現這棟樓裡面基本是老人。到了一個空空如也的禮堂,帶隊老師總算停了。我們按規矩坐了下來。
等了一會兒,一個精神飽滿的老大爺走上臺,給我們講課:“歡迎你們參加湖頭文化大禮堂!今天,我們就講一講湖頭的文化,湖頭有革命文化、歷史文化等。今天,我們就講一講湖頭的歷史文化。”
然後他轉身拿了一個東西,問大家:“大家猜這是什麼?”
這個東西是一個罐子,顏色有點像古銅色,但又像黃棕色。表面映出了深邃的反光。有人回答:“鹽罐。”
老大爺又拿出幾個東西讓我們猜,但我們都答對了。
老大爺像打趣似的說:“你們是不是有人提前‘預習’過啦?這麼厲害!”我們都笑了。
回答完了,我們就開始參觀,我進入了一個類似文物貯藏所的地方。有從南京大屠殺流傳下來的東西,也有前一百年前的物品,我還看到了中華的圖騰—龍。
進入一個練書法的房間,首先映入我的眼簾的是密密麻麻的書法紙,上面有些繁體字,也有楷體。大家都圍著一個練字的人看。他寫的是: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他謙虛的說自己還練的不夠好呢。
還有一個圖書室,上面基本是關於國家、歷史、毛澤東的書,還有幾個電腦。有人還在那兒細細地看書呢。
參觀完了,我們向老伯伯告別。老伯伯也讓我們下次再來。
最後,老師讓我們拍一個集體照。雖然在毒辣的太陽下,但我們一點都不怕。
期待下次的文化大禮堂活動!
悠久的歷史文化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131字最後來到了博物館,參觀了一些佛像及一些珍貴畫,館中的每一件物品都是無價之寶,那些殘缺的佛像,更能體現出它的古老。
今天是我最開心的一天,八百年曆史的大足石刻讓我感受到這裡的古文明歷史悠久,也讓我明白在外出玩耍的時候務必文明參觀,不許詆譭文物,做一個文明人。
悠久的巴蜀文化 篇10
國三作文 ,758字在天府之國四川盆地。有一個歷史悠久,很受人們關注的文化——巴蜀文化,巴蜀文化分為辣文化、歷史文化、戲曲文化等。
辣文化。辣文化是巴蜀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份,辣文化關係到四川的氣候,因為四川處於盆地比較溼潤,所以生活在四川盆地的人身上溼氣比較重,易引起很多疾病,為了防止這種情況,所以四川人愛吃辣,經常吃辣可以除去人身上的溼氣,不易生病,所以這種愛吃辣的習慣和文化就傳承下來了。辣文化引發了四川的一個美食:特色—火鍋,四川人吃火鍋以麻為主,而重慶人吃火鍋以辣為主,但目的都是一樣的,火鍋是將辣椒、花椒等調味料放在一起炒料,等料炒好後就可以把一些食材放到裡面涮著吃,常用的食材有黃喉、海帶芽、羊肉、鵝腸等。反正四川人把各種食材都可以放到火鍋裡煮,摻雜各種食材各種味道,令人回味無窮。
歷史文化:在三國時期,劉備建立的蜀國就是四川成都,後來武侯祠成了四川的著名景點,李冰父子治民江水的經典,讓後人傳為佳話,也成了四川著名的旅遊景點。四川也有很多人才在此居住過,如唐代大詩人杜甫,而李白也在《渡荊門送別》這首詩中稱四川也就是蜀地為自己的故鄉。四川的名人還有三蘇(蘇澈、蘇軾、蘇洵)他們是宋朝的大文豪,為後人留下了許多千古名篇。
戲曲文化,四川最著名的是川劇,他是中國傳統戲曲的一種。川劇中的臉譜是川劇表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川劇由崑腔、高腔、胡琴、彈戲、燈調五種聲腔組成。川劇分小生、鬚生、旦、花臉、丑角五個行當,多行當均有自成體系的功法和程式,由以小生丑角、旦的表演最具特色,川劇幫腔為領腔、合腔、合唱、伴唱、重唱等方式,意味雋永,引人入勝。川劇中最有名的技巧為變臉,它有拭、揉、抹、吹、畫、戴、憋、扯等技巧。
這就是博大精深的歷史悠久的四川文化——巴蜀文化。
燦爛中華文化,悠悠華夏文明 篇11
抒情作文 ,765字中國,是一個雄踞於世界東方的四大文明古國。它歷史悠久,一條黃河,一條長江,從上至下穿越了悠悠的五千年。他民族情感豐富,抗金,抗日,各種各樣的戰役,塑造了一個不屈於失敗,不甘於放棄的熱血中國!但是中國的漢字文化,卻在歷史以及現實中,都有著別具一格的不同風格和魅力。
中國的漢字,可謂是獨具一份!有一箇中國學者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把一份長達三千個英文單詞的演講稿,用中文翻譯了出來。令他非常驚奇的是,翻譯出來的中文字數僅僅有一千五百多個。他馬上深深地感受到了漢字的文化價值和魅力,感受到了華夏文明的美好感覺。其實漢字,在我們中國的國度裡,是人人都必掌握的,也是都使用最廣的。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有誰又能感悟到漢字的魅力呢?
其實在漢字中,蘊含的不僅僅是文化,更是一個人的感情。可以假設有這樣一個人,他做事行為都比較麻利,什麼也不拖沓,一有什麼活動立即積極的參加。你用漢字表達時,若你不喜歡這個人,你就會說他“做事毛毛躁躁,一點也不知道穩重”,但是當你喜歡他的時候,你就會說他“做事真爽快,真果敢,真是快刀斬亂麻”。所以漢字,其實代表的是不同人物的感情,也從小小的漢字方塊中反映出來,每個人,每個國家不同的精神內涵和精神世界。
漢字的演變,也隱隱約約透露出我們國家的強盛和國家的發展!從遠古時期,中國的文化和漢字都並不發達,所以,這時候的孩子都比較複雜,都比較難寫,讀寫漢字,傳了一部分少數人的權利。而到了封建時代,文言文佔據了漢字書寫的絕大部分領域,只有那些讀書人,學子學者才有機會來品味漢字。而隨著我們國家的發展,讀書的學生越來越多,知識也普遍的不斷上升,漢子也有繁到簡,形成了一種人人學漢字,仍然懂漢字的社會文化氛圍。每個人都有權利和資格去去品味漢字,去感受漢字那一份獨特的美好與靜謐。
漢字的文化,不能言語之上,只能存於心中。
早晨的西湖文化公園 篇12
國小二年級作文 ,223字初夏早晨,朝霞照在美麗的西湖文化公園的湖面上,波光粼粼,十分動人。
西湖上空,蜻蜓時不時飛下來點一點水,然後再飛上天空。湖邊上時而有大鳥和野鴨飛來安家。一陣大風吹來,湖邊的花草樹木都隨風舞動。
一座石橋安靜地站在水面上,看著仙女一般的荷花,一隻蜻蜓“早已立上頭”。
湖邊的草坪上一條條小路橫豎交叉,好像要畫出一幅美麗的圖畫。
湖中央一座座小島聳立水中,十分壯觀。
湖面上有許多小魚兒時而跳出水面,好像在歡迎早上晨練的人們呢!
早晨的西湖多麼美麗!
傳承文化,絲竹悠揚 篇13
國小六年級作文 ,941字今天下午的時候,我們參加了葫蘆絲比賽。葫蘆絲比賽上,幾乎每個班都是多才多藝,葫蘆絲吹得非常生動。輕快的輕快,悠久的悠久。總之,每個班都非同凡響。但是,在這一次比賽上。我們班也展示出了很少有過的耐力與實力……
我們的比賽是在地下操場進行的,從學校去到地下操場,有許多層樓梯,體力好的同學。到達後基本沒喘幾口氣,體力差的同學則是氣喘吁吁,而我就是其中的一個。來到大廳裡,已經有許多班都在等待著了。等到所有的班都到達站好後。比賽便開始了。首先是主持人們用沉穩,不緊不慢的話語為我們做開端。然後便是常主任講話。完畢後,比賽便正式開始了。首先是由幾個社團同學為我們帶來的《木蘭辭》與《金孔雀》。《木蘭辭》這首曲子,葫蘆絲社團的同學吹的非常生動,即使是我旁邊愛說話的同學,也不由得安靜了下來細細吟聽。葫蘆絲社團的同學們表演完後,就開始了班級之間的大賽。首先我們整個六年級一起合吹了一曲《龍的傳人》雖說平常都僅是班級之間吹。但這次突如其來的何吹卻並沒有出現什麼差錯。吹的很是自然與生動,彷彿已經排練了無數遍似的。每一個節拍都沒有什麼失誤,速度都非常的一致。吹奏完《龍的傳人》後,家長與同學們都發出了熱烈的掌聲。
接下來就是班級特曲了,有的班的曲子是《映山紅》,有的班的曲子是《編花籃》,還有的班是《打水姑娘》還有許多曲子我因為記憶不深,所以便不記得名字了。我們班的曲目也是《映山紅》等待前面的幾個班都吹奏完後,我們才知道原來這場比賽是不容小看的,許多班的葫蘆絲吹奏的都非常好聽。於是,還沒表演,我們便有了很大的壓力。終於到了我們班了。首先是領頭人帶頭喊口號。然後便開始了吹奏。在吹奏的過程中,由於我太緊張,不小心記錯了鋪子,把《映山紅》給串到另一首曲目上去了。意識到錯誤時,我便趕緊改了過來。但是心裡卻是很害怕。生怕因為我的錯誤導致班裡的分數會太低。
吹完後,同學和家長們都為我們發出了掌聲。也讓我的心放鬆了下來。大賽結束後,已經到了放學的時間。我們便趕緊跑出地下操場,由於站的太久。許多同學的腿都已是痠麻不已。就連我走的時候也差點摔了一跤。
這次大賽讓我們班的同學都經歷了一次耐力的訓練。所以,同學們,我們一定要加強鍛鍊,強身健體。同時也要用心去做事情,不然可就會像我一樣出現出現致命的失誤了。
中華文化歷久彌新 篇14
高一作文 ,1025字文化,是一橫一豎寫就的方塊字,是一唱一和演繹的純國粹,是一句一章深情的古詩詞。
縱使山河曾寥落,詩詞不改色
“詩是歷史長卷中的吉光片羽,詞是璀璨銀河中的驚鴻照影。”詩經、唐詩、宋詞、元曲,無一不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精神文化財富。中國是詩詞的國度,唐音宋韻廣為人們吟誦。前有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浪漫灑脫,後有杜甫“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心繫民生,再有王維“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的悠然自得……唐宋文人墨客如天上繁星不勝列舉,不同的詩風在詩壇綻放光彩,共同構成了絢爛的中國古典文學。
中國,是五千年歲月積澱的燦爛與輝煌,是中華兒女血脈相連的根脈,是華夏兒女心中共同的家園。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實現,需要我們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不僅是致君堯舜的理想,更多的是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燦爛文化,飽含“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銳意,熱愛華夏每一寸土地。
越傳統,越長久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在中國燦爛的歷史文化傳承中,戲曲佔據了一席之地,優秀的戲曲作品汗牛充棟。優秀的戲曲演繹者,不僅因其高超的念唱功底為世人傳頌,更多的是他們骨子裡鐫刻的愛國正氣。一代名角梅蘭芳先生,戲裡演的是霸王別姬,戲外是蓄鬚明志,寧死不屈的忠義之士,可謂心懷家國,嘔心瀝血。
泱泱大國,擁有無數仁人志士,撐起祖國的藍天,為了祖國繁榮富強前仆後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種家國情懷深深根植於炎黃子孫心間,久久縈紆。
泱泱大中華,上下而求索
自宋代勾欄瓦肆起,千百年來,聽書聽戲不僅是國人最重要的文化娛樂方式,還是歷史知識、民情風俗的一大傳播途徑。評書評價的不僅是人物故事,評價的更是精神善惡。隨著傳播媒體的發展,網上聽書更加受到人們的青睞。誠然,網上聽書不受時空限制,但評書真正的魅力在於現場表演。演繹者的舉手投足以及現場氛圍是廣播、電視、網路傳播難以複製的,真正的文化,只有靜下心來用心傾聽,方能感知它跨越時空的絕響。歷經時間的檢驗與洗禮,才成就文化這樣一塊美玉。新時代,文化也面臨著新的起航,“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大漠邊關駝隊的鈴聲,煙波浩渺中商船的輪廓,絲綢之路上的故事,還在延續。回到根本,回到自己的文化;迴歸歷史,回到自己的信仰,回到紮根的土壤。
東西文化的碰撞 篇15
高二作文 ,930字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是既保守固執又精明能幹,而西方人則是比較自由民主,做事規矩,追求紳士風度和誠信。兩種來自不同民族的人生活在一起,總會發生一些令人震驚的事情。這在看完《東方文化西方語》後感受就更加明確了。
比如,談到“海外華人圈有這樣一種說法:中國人在國外要過三關,即語言關、金錢關、心理關。不過以我在海外的觀察與經歷,我覺得華人們還要過‘小人關’。”這個“小人關”指的是中國人在國外生活時,老想著在各種管理和制度中找出可以佔便宜的漏洞來減輕高昂的服務費用。這種行為自然是不被提倡甚至是違法的。但做這些事的中國人抱著一絲僥倖的心理,想著自己應該不會被抓到,而且這也是沒有誠信的表現,是對自己極度不負責任的做法。在國外,誠信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品德。一個員工可能會因為就撒了一次謊而很難再找到工作或終生失業。高中生可能因為考試作弊而不被任何大學錄取。更何況是不排隊、坐車不買票甚至是逃稅這種事?
“沒有明令禁止的事就是可以做的事”,這應該是許多國人心中的觀念,出國後也屢試屢爽,頻頻觸犯法規法律。我們身邊也是常有“沒有明令禁止的事就是可以做的事”的情況出現。如規定學生晚自習期間不能去洗手間,有些同學就想出“我去喝水的時候順便去上洗手間”的藉口;上課不許吃零食,有些同學就用嘴叼著牛奶一直喝個不停。老師看了提醒他,他就說“規定上課不許吃零食,又沒說上課不許喝牛奶”。在這種小事上都喜歡找漏洞去鑽,更別提那些可以“省錢”的“坐車不買票”“逃稅”等事情。中國人的精明能幹都用在瞭如何讓自己付出很少卻能享受成倍好處上。殊不知有辛苦汗水的勞動成果才是最受用最踏實的,靠正確途徑得來的東西才最受享用的。
外國人看到我們國人的這些海外行為,即使我們的國民GDP再高,生產總值再大,進出口量再多,終究還是不會從心裡承認我們中國是一個大國、強國。出國在外,我們已經勢單力薄,更要遵守國外的制度和管理規則。出國留學,入鄉隨俗是最好的生存方法。學習國外人的禮貌誠信、遵紀守法,才能更好地融入當地的環境,儘早度過“小人關”。而不是屢次違反法律,還被驅逐出境,搞得金錢事業兩頭空。
最後我認為:精明能幹是好事,國外生活要自律;學習當地各法律,適應民族好文化;樹立中國好榜樣,民族強大遲早的事。
尋訪紅色足跡·傳承膠東紅色文化 篇16
尋訪膠東紅色足跡徵文 ,1358字戰爭,自古以來伴隨著硝煙、炮火與人員傷亡。1937年,全國人民抗日戰爭在東北打響,緊接著,在1946年,全國人民解放戰爭馬不停蹄地趕來。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標誌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中國人民取得大團結!14年的烽火,14年的殺戮,讓多少人流離失所,家破人亡。所以,我們要勿忘國恥,重走膠東紅色之路,傳承膠東紅色文化,讓血一樣的紅色,永駐我們心間。
日出東方,海面旖旎。
膠東,奏出了一曲波瀾壯闊的紅色史歌!
幾天前,我去了雷神廟戰鬥遺址,這裡打響了膠東戰爭的第一槍。這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四合院,屋簷的瓦片被風雨的侵蝕,已經失去了本來的模樣,它顯得舊舊的,老老的,很不起眼,但在人們心中,他散發著紅色的光輝,他戴著金色的光環,他在和平的大地上,發出耀眼的光芒,照亮了黑夜,帶來了天明。我邁過高高的門檻,踏著陳舊的水泥地面,走進了廟內。雷神廟戰鬥遺址真的很小,不像其他紀念館那樣巨集偉,青磚白瓦,普普通通。幾棟小屋子就那樣簡單的立在那裡,可能在以前,還會冒出縷縷炊煙吧。但是,炊煙變成了硝煙。誰也不會想到,在幾十年以前,這裡曾面對著槍林彈雨,這裡曾經血流成河。“七七”事變後,日軍佔領了牟平城。為了打擊日寇的囂張氣焰,中共膠東特委書記、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司令員理琪率三軍一大隊一舉解放了牟平城。戰後,部隊向南轉移,理琪等領導同志在城南雷神廟開會。中午,從煙臺趕來的日軍海軍陸戰隊百餘人包圍了雷神廟。我三軍幹部戰士二十餘人堅守廟舍,頑強地抵抗著數倍於己的日軍,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戰鬥中,理琪同志不幸英勇犧牲,年僅30歲;很多同志光榮負傷。現存東廂外窗上的一塊麵積僅0.8平方米的鐵皮雨搭板,上面密佈著138個彈孔,廟內現存的石碑、石礎上,也是彈痕累累。雷神廟戰鬥點燃了膠東抗日的烽火,打響了膠東抗戰的第一槍。我走近石碑,隔著透明的玻璃板,觸控著那些彈孔,感受指尖傳來的冰涼。都說十指連心,然而此刻我的心中,充滿著一種沉痛。那是一種力量,壓得我喘不過氣。我緩緩蹲下,看著地上新長出來的小草,綠油油的,越發的可愛,它們是被烈士們用鮮血澆灌的,我彷彿已經看到:負傷的理琪同志倒在血泊裡,腹部已被子彈穿透,鮮血涓涓地流出,連腸子都透了出來,他用一隻已被鮮血染紅的手捂著腹部,另一隻蒼白的手,顫顫巍巍的舉了起來,好幾次槍都差點掉下去,他把全身最後一絲力量集中到手腕,眼球突出,牙齒緊咬,身體微微弓在一起,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發出了最後一顆子彈。“嘭”這顆子彈帶著理琪同志最後的願望,結束了一位日寇的生命,理琪同志也終於安然的倒在了血泊中。空氣中瀰漫著腥甜的氣息,嘹亮的蟬鳴像是英雄們戰勝的號角,又像哀悼烈士的低鳴。我不禁仰望天空,用手撫摸著殘破的牆壁,喃喃道:“理琪同志,你的願望一定是希望中國和平,繁榮富強,你看,現在已經實現了,祝你安息。”
腦海裡還像過電影一般回想著戰鬥的場面,我的心情十分低沉,重新凝望膠東這片大地,竟是被鮮血染紅的。
紅色蔓延,精神不滅!
尋訪紅色足跡,傳承膠東紅色文化,是我們青少年應當做的。我們應該將這些閃閃發光的紅星,傳揚更遠!我們應該將這些永不磨滅的精神,發揚光大!時間的年輪還在慢慢擴大,歷史他安靜的呆在那裡,無聲無息。他用無言的方式,敲響我們心中的警鐘: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感受春節民俗文化 篇17
國二作文 ,611字春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人們新的一年的生活的開始。在這期間裡,全家老少都一起“迎新春,除舊歲”,我們家也不例外。
除夕那天,是我最開心的一天。我早早地把寫好的春聯準備好,就等著爺爺的膠水了。對於貼春聯,我可是個行家,家裡春聯每年都是我貼的。而且不只是春聯,還有那個大大的“福”
字。這“福”字必須要倒貼,寓意是“福”到了的意思,希望在新的一年裡能福氣滿滿。
接下來的一下午,可都是大人們的活兒啦,那就是包餃子。這個活兒看起來容易,學起來可就難多了。這不,這次我也想試試。
首先,把餡鋪在麵皮兒上,再把麵皮兒捏起來,這樣一個餃子就完成了。我照著“口訣”捏了幾個餃子,造型上都挺美觀的,可實際上卻不怎麼樣。可能是沒捏緊的緣故吧,我包的那幾個餃子一到鍋裡就全露餡了,無奈的我啊,只能吃著麵皮喝湯了。
其實除夕的高潮啊是在晚上。我們早早地吃完餃子便下樓放鞭炮了。膽大點兒的毛頭小子就放“炮仗”,女孩子則放煙花之類的。當鞭炮聲響起來時,才發覺有了濃濃的年味,這才是春節的開始。
除夕後一天就是大年初一,是晚輩給老輩拜年的時候,這一天必須說吉祥的話,寓示著這一年吉祥如意。雖然年輕人不計較什麼,但是還是要給爺爺奶奶拜年。穿上新衣服,腦袋裡蒐羅著各種吉祥話,可無非就是那套“萬事如意,身體健康”、“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之類的,只是老人們聽著高興,做晚輩的也跟著高興。就這一句話,結束了大年初一,跑斷了腳後跟,也磨破了嘴皮子。
傳承中華之美,飽含文化之韻 篇18
國二作文 ,975字春節是中國人眼中最重要的節日,它在人們的心中,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春節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是因為它的存在既代表了人民美好的社會願望,也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社會現象,同時也折射出中華文化的魅影。
最具文化底蘊的,當然要數“對聯”和“福”字。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更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通俗性和高雅性相容,雅俗共賞。這種獨一無二的藝術形式,深深地吸引著我。“福”字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也有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福氣已到”。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同時,“對聯”和“福”字也展示了中國書法的博大精深,一橫一瞥,一點一捺,寥寥幾筆卻有無限氣概和感慨,讓我讚歎不已。
接下來,就是我們盼望已久的除夕,也就是我們口中的“大年三十”,是一家人相聚日子。這一天,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格外高興。當然,這一天也有三個最為重要的習俗,便是“祭祖”、“吃年夜飯”、“守歲”。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飯桌上必不可少的菜餚,非“魚”莫屬,它取“年年有餘”的吉慶寓意。其次,加上春節聯歡晚會這一盛大節目的襯托,顯得更加吉慶歡樂。最後,人們還要守歲。守歲的“守”,即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希望之意。“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在除舊佈新之際,親朋好友,圍爐而坐。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收穫頗豐。煙花滿天飛,點綴的夜幕絢爛多姿,每個人都靜靜欣賞煙花上升的精彩和綻放的美麗,隨著煙花的升空,默默祝願……
年初一,一定是春節中最溫馨的一天。這一天,每個人都要走街串巷,給親朋好友帶去問候和祝福,也就是俗稱的“拜年”。“拜年”是春節的一項重要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我想,這一天也是小孩子們的最愛的一天。因為在這一天,小孩子們可以收到大人的“紅包”,即“壓歲錢”。這裡面不僅有錢,更有大人們對孩子們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願。時間帶走的是嬌豔的外表,留下的卻是經久瀰漫的醇香!春節正是如此,幾千年的歷史,造就了它的輝煌,造就了它無法撼動的地位。我們愛春節,更愛創造它的傳統和文化!
特殊的瑰寶——春節文化 篇19
國二作文 ,688字中國有許多傳統的習俗文化一直流傳至今,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中國特殊的瑰寶—春節文化。
春節在臘月初八便拉開了帷幕。在臘月初八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泡臘八蒜,都做臘八粥。臘八蒜到了年底就被醋泡得發青了,蒜中夾帶醋的酸味,醋中又充滿蒜的辣,使人胃口大開。
臘八粥就更絕了,人們將新收穫的大豆、桂圓、大米、小米等五穀雜糧混在一起,加以熬煮,那滋味真是“此粥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嘗!”現在,我的舌尖彷彿依舊殘留著臘八粥淡淡的香味,令人回味無窮。
臘八過後,人們又陷入了忙碌中。家家戶戶都趕辦年貨,什麼瓜果蔬菜,雞鴨魚肉等物品全都往籃子裡放。超市裡,大集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們一個個忙得不亦樂乎。望著海一般的人群,我不由感慨:年近了!
二十三,過小年,憋了一年,人們終於放鬆下來,掛上火紅的燈籠,點著絢麗的煙花,爆竹也趕來湊熱鬧,開心得敞開了肚皮。人們歡聲笑語,沉浸在歡樂中。
二十三後,人們打掃屋子,閒逛,以迎接新一一年的到來。
經過短暫的安靜後,大年三十來臨了。大街小巷上,街頭巷尾旁到處瀰漫著餃子的香味,燈透過紅色的燈籠罩篩下了一束束紅光,家家戶戶都燈火通明。這一晚,是要守歲的,無論大人小孩都圍坐在電視機旁,一邊看文藝演出,一邊聊家常,其樂融融……
初一可是一個好日子。人人都穿上新衣服,出門給人家拜年。大街上或三五成群,或兩人相伴,熙熙攘攘,車水馬龍。人們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新年好!”
初二到初五,人們會走一些比較遠的親戚,彼此之間談一談一年來的收穫,說一說新一年的計劃,趣味無窮……
初五以後,人們陸續開始上班,新年就這樣在起早貪黑的工作中拉下了帷幕……
尋訪紅色足跡傳承膠東紅色文化 篇20
國小四年級作文 ,555字煙臺是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也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以煙臺為主體的膠東地區是山東紅色革命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中國最早進行紅色革命的地區之一。提起煙臺的戰役,人們不禁要提起“地雷戰”。
地雷戰發生在1942年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候,海陽行村鎮趙疃村的百姓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與日本鬼子鬥智鬥勇,終於戰勝了鬼子。
那時候鬼子兩村一崗哨,三村一據點,封鎖打擊我們,對我軍實行“燒光、殺光、搶光”三光政策,他們用極其凶狠的手段殺死我們的同胞,搶光我們的糧食,燒燬我們的家園。
面對侵略者的暴行,海陽人民沒有屈服,趙疃村的百姓沒有屈服,他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學會了治地雷、埋地雷。他們用大刀長矛、土槍土炮、與敵人進行抗擊。當時去學制地雷的有趙守福、于化虎、孫玉敏等幾人,學會後,他們便開始帶著趙疃村的民兵用地雷對付鬼子。他們不斷地集思廣益,不斷創新,製造了土地雷,用漫山遍野的石頭製造了拉雷、絆雷、滾雷等。只要鬼子開始下山掃蕩,他們就提前做好準備,在大小路口、山坡、樹林、瓜田菜園等地方埋上地雷,鬼子走到哪兒,地雷炸到哪兒,給了鬼子沉重的打擊。
如今雖然戰爭已離我們遠去,但英雄們在戰爭中那種團結協作、艱苦奮鬥,集思廣益,不斷創新的那種精神我們不能忘記,我們要向他們一樣,好好學習,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使我們的祖國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