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揣敬畏之心相關作文20篇

懷揣敬畏之心 篇1

國三作文 ,1052字

從在古城牆刻下“到此一遊”破壞文物,再有新婚夫婦在寺廟前大拍婚紗照忽視傳統內涵,再到四男子穿二戰日軍制服合影於抗日遺址侮辱國家尊嚴……不堪入目的事件比比皆是,這究竟是何原因?

是他們對我國曆史文明沒有懷揣敬畏之心。在這樣的和平年代,人們已不再對國家歷史、底蘊建立的不易感受深刻。對於歷史見證,有些人毫不在乎;對於那孕育五千年之久的中國文明,有些人更是不屑置顧。這樣的人,為社會進步拷上沉重累贅,使國家特色不再顯赫,使中華文明無法傳承和強大。他們,對祖國曆史文明毫無敬畏。

對於先人,我們應敬畏。最近,一位筆名為“步非煙”的北大女研究生放言要“革金庸的命”,要超越前輩的武俠小說。眾人對此議論紛紛,一種批評她“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的看法使我十分贊同。有自信,有追求值得大為提倡,但當這自信中少了對前輩的敬畏之心,就成了自大,也許經典在審視下無法十全十美,但作者卻於當時思想先進自由,是武俠小說的開創者和奠基人,是推動文學甚至時代發展的“巨力”,是永恆不滅的經典!且不說他們作品中的奇思妙想,時代風貌和時代變遷是“步非煙”作品中無從體現的,單憑她對前輩的不敬畏,就不可能“革武俠小說的命”,更別說什麼革金庸的命了。她的這種狂妄的態度,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新一代不瞭解先人的新青年,使他們輕視先人成就,不敬畏先人,自大自負,對社會和文明造成危害,不只是文學,開拓歷史的先驅們的偉大成就,值得我們永不忘卻,永遠敬畏。

對於風俗,我們應敬畏。闢如神祕的藏族風俗,自《狼圖騰》中為大多數人熟知,但許多人卻不理解,不敬畏。藏族的人民視萬物為神靈,對萬物抱有敬畏,故有藏族風俗“天葬”。許多人認為這不人道,太殘酷,但這種想法是自私的,是為人類為本的想法。我們取之於萬物,用之於萬物,為何不能死後將自己歸還自然而報以感恩呢?這是一個民族的風俗,一個民族的信仰,我們要報以敬畏之心對待,質疑、壓迫、不敬都是不英該的。在西藏遊玩的旅遊團在藏族人民眼中的“聖潔之地”大聲喧譁,東瞧瞧西摸摸,開著閃光燈為了讓照片更加美好,但他們的行為都破壞了當地的美好安詳。這種不尊重當地風俗的行為在別處也是如此,小了說頂多受到區地人民的白眼不歡迎和不尊重,但往大了說這不僅會影響民族間交流與和睦,更會使人民對國家的治理產生懷疑甚至厭惡,從而破壞國家民心團結,並且會影響外國友人對我們的看法,影響中外合作,這後果不堪設想。

有一顆敬畏之心是一個人人格魅力的體現,是一個人內涵修養的反應,懷抱敬畏待人處事,會在人生路上更為順暢愉快,使生活更加美好。

懷敬畏之心 篇2

高三作文 ,817字

曾讀過林清玄的《清歡》,字裡行間皆是在浮華塵世中對於清歡的追求,他像是一個赤子,踽踽獨行在追溯“人間有味是清歡”的道路上,從不孤單。

隨社會的發展,許多人已經喪失對生命的敬畏之心,喪失內心的寧靜、正氣、莊嚴、崇高。近年來,“蘇丹紅”、“毒奶粉”、“染色饅頭”、“人造雞蛋”等事件頻頻發生,當夢想被貪慾所埋沒,當敬畏之心被金錢所浸泡,人生的內涵便蕩然無存,行屍走肉的生活在世界上。那些被利慾遮蔽了雙眼的人們,他們對生命的敬畏之心已經不復存在,他們再追求利慾的道路上奔走,已無行為上的節制,節制最終只會害人害己。

當你擁有敬畏之心,擁有“清歡”,你想要的平安、愛、快樂、智慧、幸福不再需要向別人索取,你會發現發現他就在你的身邊。

想必陶淵明大家都不陌生,他一生追求自己內心的寧靜、崇高,不追逐名利,一心追求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被世俗的社會所敬畏,他看淡名利,只求自己內心的寧靜,羨慕中那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最終,他實現了自己的願望,甘心做一位農夫。

國學大師季羨林,他不向往權利、富貴、榮華。一直喜歡學問的他,跟著自己的心走,清歡寡慾,淡泊功名,潛心學術,只求自己內心的寧靜,拒絕世間的浮躁,終成一代大師。

社會發展十分快速,人們緊追不捨,不敢懈怠,心中所擁有的那一片淨土也不知在哪,整天抱怨著沒有快樂、幸福。或許,停下來,不要在為了物質生活而上下爭逐,也不要為了權利、名譽而左右奔竄。該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一個人的身軀似乎太弱小,難以改變浮躁的世界,但我們可以心存敬畏之心,在照亮他人世界的同時照亮自己。《中華大字典》對敬畏之心解釋:敬也,服也。敬,而生虔誠之心;畏,而生戒惕之心。誠懇待之,不敢有絲毫傲慢;謹慎待之,不敢有絲毫懈怠。心存敬畏,在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世界裡尋找自己的天空。

“好的圍棋要慢慢下,好的生活要細細品。”不要著急把棋盤下滿,不要著急走完人生路。敬畏生命,善待生命,人間有味是清歡。

常懷敬畏之心 篇3

高三作文 ,796字

心態決定一切。謹慎、敬重之心讓人沉穩,踏實,因而洞若觀火,寧靜致遠。因此,這份敬畏,應當在每個人的心中立起旗幟,因為,它將引領你克服艱難險阻,穿過迷霧,去迎接黎明的曙光。

常懷敬畏之心,能夠糾正、克服自身的驕傲與躁動。一代帝王唐太宗,傲視天下,豪邁不羈,本是多麼的爭強好勝。正是在長孫皇后的勸說下,唐太宗懷著這份敬畏之心,去看待諫官魏徵,俯身聆聽百姓的心聲。這份敬畏,讓太宗卸下了高高在上的權威,耐心聽魏徵講述君舟民水的關係;這份敬畏,成就了這位善納逆耳之言、愛惜百姓的明君;這份敬畏,讓唐皇朝步步為贏,終以“貞觀之治”的繁榮展現在世人眼前,成為歷史上熠熠的閃光點。

常懷敬畏之心,能以謙虛、謹慎的態度對待世界,能夠向別人看齊,從而充盈內心。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因而,我們須常懷敬畏之心,向我們的榜樣看齊。風靡一時的電影《杜拉拉昇職記》中,拉拉從一個小小的人力部小職員,邁向人生高峰。當她第一次踏進公司的大門,當她看到嚴苛的老闆與冷淡的員工,她帶著如履薄冰的謹慎對待自己的工作,懷一份敬畏之心,向其他人學習,終以充實的狀態,嶄新的面貌,迎來人生的飛躍。

常懷敬畏之心,需對內心的邪惡保持警惕,步履從容,因而寧靜致遠。“毒奶粉”事件風波,讓我們的奶粉企業形象轟然倒塌,在許多人的心中蒙上了陰影。“三鹿”的前景,令人擔憂。而這一切的根源,便是商家們對生命毫無敬畏之心,對膨脹的私慾無法節制,乃至無法回頭。三鹿集團想重整旗鼓,東山再起豈是易事?

常懷敬畏之心,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虛懷若谷的態度,我們才能更好地剖析自己,戒驕戒躁,向別人看齊,因而充盈自我,找到心靈之根,在行為上有所節制,才能步履從容,化蛹成蝶,從而寧靜致遠。

常懷敬畏之心,這是人生的一種藝術,教你如何走向成功。在物慾橫流的今天,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這種素質,從而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懷敬畏之心 篇4

高三作文 ,1062字

我們的先祖仰望無垠的宇宙星空、放眼浩瀚的山川湖泊,畏,懼風雨雷電、猛虎蟲蛇;我們的先輩徜徉在科學與哲學的海洋,害怕前路為之的黑暗,神祕的生死……所以他們敬畏,他們仰望。敬畏自然力量道德的約束。今天的我們俯瞰螞蟻般的車水馬龍,平視亮如白晝的萬家燈火,我們不再害怕似乎無法穿越的黑暗長夜,不再害怕傾盆大雨,我們似乎無比安全卻處處感到危機四伏安全感極度缺失……也許當我們什麼都無所畏懼,世界就變得更加危險。

不知是哪位智者說過這樣的話:“曾經在長夜裡遇見一個同類,我們感到寬慰;如今在長夜裡遇見一個同類,我們反而感到更加害怕。真是再精妙不過了。“三聚氰胺毒奶粉”“地溝油”“毒大米”……從何時起只要入口的東西我們吞下的便是五味雜陳,“念斌案”“內蒙古錯殺案”等事件更是讓我們在面對同類時,甚至是官方是有絲毫的信任。

當我們不再害怕飢餓,良知與正義再也不能觸動我們時,人類的心便染上了汙漬,什麼都敢做,失去了倫理良知:人類是心產生了隔膜,從小就被教育“不能把自己的事告訴別人”,學會不信任同類,甚至家庭與親情都蒙上利益與謊言的陰影。我們真的比“追禽,逐肉”,“采薇采薇”的質樸時代更加安逸,滿足?不,我們沒有,當人們失去敬畏,不再,更加沒有安全感無法避免。

隨著自然科學之光出現在地平線,啟蒙之理生長於心中,我們也漸漸不害怕自然了,自然與規律走下來神壇,歸於人類的麾下囊中。舉最為生命根本的農業來說,學群在他的散文中寫,“化肥與激素應運而生,改寫了季節與雨水。”“飢餓已經遠去,食物因多而賤,我們對食物的敬意沒有了,我們拿什麼去尊重自己?其他事物又何嘗不是的呢?我們砍倒巴西雨林中千百年老的參天大樹。不畏的植被破壞的後果,我們“高峽出平湖”,在古老的神舟大地築起萬丈高壩,不畏懼淹沒古老的文明和腳下斷裂帶的撕扯;我們任意攫取自然資源,既不心存感激也不心存畏懼……

人類對自然的毫不畏懼,換來全球變暖和農業減產、頻繁地震與地質災害。我們不害怕自然的力量,落得一個危機四伏的環境,一個渺渺的未來。

“唯一比希望更強大的就是恐懼”當我們不害怕歷史,不害怕未來,不害怕自然的神祕,不害怕社會的力量,不害怕真理與正義……我們除了是有無窮慾望的動物,只會肆意撕咬的空殼,行屍走肉的身體,還會存在嗎?以何種形式存在呢?帕斯卡爾說,:“人比讓他毀滅的東西加在一起還要偉大,因為人知道他要毀滅。”也就是,人懷敬畏之心,仍的勇者之路。

敬畏生命與自然,敬畏道理與正義,懷著敬畏之心,才能真正走在充滿尊嚴與陽光,通往前方的路上,才能咆哮著進入那漫漫長夜。

常懷敬畏之心 篇5

高三作文 ,799字

孤雲出岫,卻化作溫柔的晚霞,這是雲朵對天空的敬畏;傲梅鬥雪,卻芬芳寒冷的冬日,這是梅對自然的敬畏;曠世巨鑽,卻匍匐于山腳之下,這是石頭對高山的敬畏。無規矩不成方圓,無敬畏難以立身,常懷敬畏之心,才能廊然無累,快意人生。

常懷敬畏之心,才能建功立業。梁山智有吳用,道有公孫,武更是好漢如雲,卻聽命於宋公明,書寫亂世傳奇;蜀國謀賴孔明,勇讓關張,卻以劉備為王,奏響激昂樂章,這都是部下對首領的敬畏。項羽一代梟雄,既有破釜沉舟的壯志凌雲,也有奈何虞姬的鐵漢柔情,卻因自大專權,氣走韓信、趕走亞父,失去了部下的敬畏之心,落得烏江自刎的悲壯結局。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多助,有敬畏之心者忠,失敬畏之心者必敗。

常懷敬畏之心,才能領悟高山流水之美。現代人失掉了對自然的敬畏,自以為登得上珠穆朗瑪峰、跨越了時區,就是對時空的掌握。古人懷著對草木花鳥的敬畏之心,騎著毛驢樂哉悠哉,走過春花秋月,穿過弄堂古巷,吹過黃土飛揚,見過露珠摔出萬道金光,聽過穿林打葉聲,這才是真正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千篇一律的導遊講解帶不來小橋流水的詩意,也帶不來物事人非的歲月變遷。自然孕育了人類,人類搖身一變成了自然的消費者,失掉了敬畏之心的遊客,難略冬雪夏蟬的雅緻逸趣。

常懷敬畏之心,才能體味書卷真意。心浮氣躁,既達不到陶潛“心遠地自偏”的淡然,更看不清“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世外桃源;胸無敬畏,既聽不見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雄渾呼號,也走不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的琵琶送行。古人敬師、畏君、莊己、孝親,都是對倫理道德的敬畏。讓我們也懷著一顆敬畏古人的心,去體味他們的人生跌宕、際遇起伏。

敬畏既不是畏懼,也不是盲從,所敬畏的是正義凜然,敬畏的是善良真誠。我們所敬畏的是心中的道德準則,是搖擺不定時敲響的警鐘。敬畏是以人為師、以史為鏡、以惡為戒,常懷敬畏之心,才能在人生之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敬畏之心 篇6

高一作文 ,670字

求知得瞳孔放飛彩色得希望,著方黑色得沃土注滿流連,赫然印著“懷著敬畏之心,做自己相做得事”

小溪敬畏江河,於是超越大山得阻隔;種子敬畏春風,於是超越泥土得禁錮;蝴蝶敬畏鮮花,於是超越蠶蛹得封閉;思想敬畏自由,於是超越桎梏的束縛……

縱觀古今歷史,多少英雄豪傑,懷著一顆敬畏之心,在前行之路上奮鬥不懈。

司馬遷被處宮刑。生,遭受世人的白眼;死,無顏面對已逝的的宗族,他的挫折足以放大內心痛苦鬱鬱而終,但懷著對歷史的敬畏,他堅持下來了,由一介匍匐於地的殿臣立成一個為民寫史的華夏史官,《史記》永表後世。

史鐵生失去雙腿。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齡遭到如此打擊,活著已沒了多大的意義。但懷著對生命的敬畏,他用堅強的雙手推著自己的輪椅走上了一條春暖花開的道路,一條充滿希望的道路。

貝多芬雙耳失聰。被放逐在無聲的世界中的日子,使他絕望,但懷著對音樂的敬畏,他毅然豎起另外兩隻激情的耳朵,傾聽著生命音樂的壯烈與偉然,《命運交響曲》將永遠迴響在人們的耳際。

在人生的冬季,正是懷著一顆敬畏之心,他們用自己孤單的臂膀,抗住了苦難,抗住了寂寞,擎起了希望的燃燒盛火,均得以丹心永駐,青史留名。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沒有敬畏之心,為所欲為,那社會將何等不堪,何等混亂。擁有一顆敬畏之心,對先哲們的敬畏,對文化的敬畏,對道德的敬畏,將使我們的靈魂得到昇華,從而擁有一個神性的靈魂,超越的靈魂,豐富而高遠的靈魂。

寵辱皆忘,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忘天上雲捲雲舒,向太陽揮一揮手,擁有一顆敬畏的心,一個敬畏的靈魂,勇敢地飛上高空接受風雨雷電的洗禮,向人生的高空展翅飛翔。

懷揣感恩之心 篇7

國三作文 ,579字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你周圍的一切,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汙垢。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加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我感恩父母,父母生我,給我色身。母親的愛像一條長長的路,無論我走到哪裡,她都伴我延伸,那悠悠的牽掛,那淳淳的叮嚀,為我指點迷津,護我一路走好;父愛是一座高高的山,無論我有多大的困難,他總會成為我依靠的屏障,高聳的身軀,為我遮風擋雨,令我心安神怡。感恩陪伴我十多年的父母,感謝陪伴!

我感恩老師,老師教我長慧命。老師就像一盞指路燈。她使我找到前進的方向,前進的動力。她的話如一縷春風,當我手足無措時,帶給我心靈的慰籍,讓我迷途知返,讓我懂得如何做人處世。“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不就是老師所具有的精神品質嗎?你願化為春風細雨,我細細聆聽你的淳淳教誨,感謝老師一次次的鼓勵與教導,感恩老師!

我感恩朋友,感謝與你相知相遇,這份感情不會忘記。在最無助的人生道路上,友誼是最持久的動力,還記得你給於我無私的幫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感情道路上,你最真誠的陪伴,讓我感受到無比的溫暖和安慰;在最無奈的十字路口,你牽著我的手,堅定信心,共同到達成功的目的地。感恩你一直的默默鼓勵,感謝相遇!

鳥兒知道感恩藍天,小草知道感恩哺育他的大地,因為感恩,才有社會的和諧快樂,因為懂得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懷揣感恩之心 篇8

高一作文 ,1087字

當春風出走寒冬,為你送來絲絲暖意之時,你是否心懷感恩?

當朝霞驅散黑夜,為你迎來縷縷光明之時,你是否心懷感恩?

當細雨滋潤旱土,為你泌來陣陣清涼之時,你是否心懷感恩?

懷揣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感恩社會。

生我者父母,養我者父母。

“生養之恩大於天”這是一句樸實的不能再樸實的話語,可是有多少人能夠懂得這背後的艱辛。從你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到你追逐童話,嚮往夢幻,再到你沉迷書海,憧憬未來,這一座座高拱的橋樑,詮釋著你的生活最美好的部分,但在這美好的下面,便是你的父母,沉默且無私的付出。你是否因為母親責罵了你,便不想理睬她了?你是否因為父親打了你,便痛指他的不是?你是否曾經因為父母管制約束了你,便想遠離他們……但當你轉換另一組鏡頭時,你會發現,母親照顧生病的你時,臉上的焦慮;你會發現,父親看到疲倦的你時,眉間的擔憂;你會發現,父母為了你辛勤工作是那樣的無怨無悔……因此,學會感恩,用感恩的眼光去看待父母。懷揣感恩之心,感恩父母聖潔的愛。

教我者師長,育我者師長。

伴隨著時光的流逝,在追逐日月星斗間成長。當你回首去尋找那夢幻的年輪時,你會發現,一切是那麼美妙,幼兒園老師如慈母般地講述童話故事,教你親師友,習禮儀;小學老師張開仁愛的翅膀,將你無從無知的世界載到學識的殿堂;初中老師視你如一個懵懵懂懂的孩子,三年的教書育人,使你的智慧、精神以及魅力更上一層樓;高中老師,正在澆灌你的心靈,修剪你“叛逆”的枝杈,讓你向著更高,更遠前進……因此,學會感恩,用感恩的眼光去看待師長,懷揣感恩之心,感恩師長清純的愛。

愛我者社會,護我者社會。

當年同朋友走在紅綠燈旁時,曾關注過那一抹淡然的身影嗎?偌大的路口,掩蓋不了那獨特的氣勢。陪伴著狂風呼嘯,寒雪紛飛,交警叔叔的帽子上、肩膀上、胳膊上、早已落滿了雪花。潔白與墨黑相生相印,錯落生輝,為這白茫茫的城市譜寫了真誠的篇章;當你攜同家人漫步於道路兩旁時,曾關注過那一抹忙碌的身影嗎?晨星是他們的起點,帶月是她們的歸程。烈火驕陽,毒辣辣射向那些清潔工大媽們。不經意的一眼,便將她們那熱汗頻頻的面容收了進來,一滴汗落到地上,卻瞬間被酷暑蒸乾了,但她們只是用袖子擦了擦臉,又繼續揮舞掃帚,堅守在她們的崗位上;當你路過醫院門前時,曾關注過那一排排真善美的身影嗎?細細的長針抽出鮮紅的血液,可是那些獻血者們仍然用期盼的神情,等待那神聖時刻的到來,臉上淡淡的微笑詮釋了他們的仁愛……因此,學會感恩,用感恩的眼光去看待社會,懷揣感恩之心,感恩社會質樸的愛。

讓我們懷揣感恩之心,用感恩的力量去締造一個更美的未來。

讓我們的感恩之心永存!

人當有敬畏之心 篇9

國一作文 ,730字

人當有敬畏之心!

何為“敬畏”?敬,是尊重、敬重;畏,是指一顆畏懼之心。“敬畏”不僅僅是一個詞、一句口號,它應當化作人們生活處事的行為準則。

看看古今中外吧!因為敬畏長輩兄長,孔融七歲讓梨,黃香九歲替父暖床,如今他們的名字被寫入《三字經》,他們的品質被銘記於歷史,為世人所歌頌;因為敬畏晚輩後生,孔聖人更是在路邊留下“後生可畏”的傳世佳話。試想,如果一代宗師孔老先生因自己的地位、自己的學識、或因對方只是一介書童,而捨去了那一份應有的敬畏,那麼流傳下來的也許就不會是一段佳話,反而成為人們飯後之際閒談的笑話吧!

放眼如今,先不說這浮躁社會中漫天的緋聞醜事,光是看看我們身邊的那一株小草、那一棵樹木、那一片本是蔚藍的天空、那一方原本純淨的天地吧!那草木是否還能做到柳宗元筆下的“青樹翠蔓,蒙蓋纏繞”?那天空是否還能做到道家大能筆下的四個“無”字?這一方水土是否還有著大地草木的芳香,還是我們整容呼吸著城北製造區傳來的“新鮮”空氣?

如今的環境,如今的自然早已看不見唐詩宋詞中所描繪的那山那水那美景了!子厚筆下的八記之美景也許只有在夢中可尋了。

的確,現代的科技更為發達,醫療技術更為先進。但科技永遠是把雙刃劍,在科技進步的同時,有多少人為了金錢,將清溪變汙水,將綠蔭夷平地。看吶!大自然的面孔早已千瘡百孔,地球的綠色已消失殆盡,可人們的慾望卻還在膨脹,以致擠掉了人類最後的生路!

敬畏不是畏懼,它更像一段距離,一段對人、對事、對生命乃至自然的距離,有了它,才能真正做到尊重生命、尊重人性。所以,人不得不有敬畏之心!

常懷真善美之心常幹真善美之事 篇10

國一作文 ,1040字

“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真、善、美,自古以來就被世人所追崇;假、惡、醜,在任何時代都會被人們所不恥。舉手之間,有善惡之分;點滴之中,有美醜之別。12年的人生經歷中,我對真善美三個字的內涵有了深切的體會。

從一個小孩子身上,我明白了做人應該誠實的道理。記得有一次,我們小區有幾個小孩子經常在一起玩。有一天,有一個孩子的腳受傷了。我湊過去一看,呀,傷口已經化膿,血肉模糊。再看他,他的眉毛成了一個“八”字,眼睛紅紅的,肯定是哭過了。不一會兒,他媽媽趕來了,焦急地說“兒子,是誰把你弄成這個樣子的,告訴我,等一會兒揍他。”那個小孩卻說:“不是他們弄的,是我自己摔傷的。”夥伴們聽了這話,臉上洋溢著笑容。我很吃驚,我本以為他會亂指認他人來開脫自己,但是他沒有。最終,他選擇了誠實。從這件事中,我悟出了一個道理:做人要誠實,要勇於說真話,敢於承擔責任。

從爺爺身上,我懂得了善良的含義。記得有一次,我和爺爺在一個小巷子裡散步,遇到了一個揹著幾個旅行包的陌生人。我看見他滿頭大汗,背上的大包,看似很重,他的背好像差一點就要垮了似的,每邁出一步都顯得很艱難。爺爺熱情地說:“快把背上的包袱給我,幫你提回去。”那個人連忙說:“那就太感謝您了。”爺爺就提著那個很重的包袱和那個人一起往他家走去。從這件事中我明白了:做人要善良,要像我爺爺那樣樂於助人。當別人有困難時,只要伸手幫一把,對自己而言是舉手之勞,對別人來說,就是雪中送炭啊。

從一位鞋匠身上,我理解了什麼叫“無私奉獻”。我家附近有一個鞋匠,他年過花甲,生活貧困,從未看見他有什麼親人。他一直都在幹他唯一的活兒:修鞋,從早到晚,無論颳風下雨,他從沒有缺席過。有一次,我路過他家,修理臺上竟然沒有人?突然,我看見有一群人圍在一起在議論著什麼,我擠進人群,我才明白是怎麼回事。原來,就在剛才,一個小學生一不小心掉進了下水道,修鞋的老人為救人而被一輛貨車從腿上碾過去了。現在老人已經送往醫院。我不禁對老人肅然起敬,他是一個可憐的人,然而他一直用勤勞的雙手為大家奉獻著。如今,他因為要救一個小孩而使自己陷於危險之中,這種無私奉獻,捨己救人的精神,多麼令人敬佩呀!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同學們,我們正處於青少年時期,我們是東昇的旭日,我們是待放的花蕾,我們是將展翅翱翔的雛鷹,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讓我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常懷真善美之心,常幹真善美之事,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和諧美好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