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之日相關作文20篇

悲慘之日 篇1

國小四年級作文 ,699字

今天是我最最傷心最最悲慘的日子,都是因為這該死的鈔票,快要引發了了我的心臟病。

一進教室,老彭就揹著手,我一不小心看到了紅色的東西,我正在疑惑時,老彭就說:“好久不見,一見就讓你們刺激刺激。”我的眼一眨,老彭就拿出幾張大鈔票,還笑眯眯地說:“只要你們贏了就可以得到百元大鈔。”說完拿著鈔票在我們的眼前晃來晃去,全班同學都激動無比,尖叫聲震耳欲聾。

遊戲設定了兩個關卡,第一關是詩詞對對碰,第二關是夾鈔票,破了兩關就能得到百元大鈔。

老師說:“第一關開始了!”炸開了鍋的教室瞬間鴉雀無聲,只能聽到心跳聲了。“第一個是誰呢?”同學們聽了緊張地搓手,“陸涵文”,突然老師喊出我的名字,我的小心臟跳的更快了。“春風又綠江南岸”怎麼辦,怎麼辦,我的大腦一片空白,我想不出來了,我已經滿頭大汗,老師已經倒數了,我緊緊捏著桌角,可是已經沒有用了,我只好被淘汰出局。我好傷心啊!可最後我的心裡還是平衡了,因為過了第一關的只有三個人。

第二關,夾鈔票開始了,首先上場的是小楊,他用他胖乎乎的小手,擺著勝利的動作,老師把鈔票放在兩指之間,他的心跳更厲害了,旁邊的同學都在尖叫,我看到他的臉瞬間爆紅,彷彿血壓都升高了許多。“三,二,一”過了好久,老師還沒有說開始,在我不經意之間,同學們忽然尖叫起來,一回過神來,百元大鈔已經在他手裡。好羨慕他呀,我想用米線上吊,最後兩位同學也都沒有夾到鈔票。

我終於知道: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想要餡餅,一定要努力。

道德,讓我們不再渺小——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2

讀後感 ,985字

一陣暖風吹開含苞未放的花蕊,也吹落了那泛黃的枯枝敗葉,梧桐更兼細雨,混合著空氣中瘋狂工作的刺鼻的氣味,不由分說地鑽進我的身體。望著眼前麻木的人流,以及以人們的靈魂為動力而不停地轉動像臺巨大發動機的世界,我突然想起剛剛看過的一本書《悲慘世界》。

這本書以一個名叫冉阿讓的人為線索,刻畫各階段人們的生活,最後,在總結出自己的觀點:道德,才是那個腐朽的社會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作者是以一個普通人的眼光去看世界的,所以他並沒有富人眼中的豪華與奢侈,也沒有窮苦人眼中的極度厭惡,普通卻更真實。作者將一個赤裸裸的世界放在我眼前,彷彿有一個蒼老而吸引人的聲音再說:歡迎光臨。

郭敬明說過:“這是像匕首一樣鋒利的冷漠時代。人們的心臟挖出一個一個洞,然後在被埋進滴答滴答的炸彈。財富迅速地兩級分化,活生生把人的靈魂撕成兩半。”不要認為這太過誇張和血腥,這便是社會最真實的寫照。人們對社會的種種,早就熟視無睹,早就麻木。所謂的道德,已是舊照片,已是回憶,伴隨著他們曾經熱情,被丟失在茫茫人海中,不復存在。但總有那麼一些人在默默地,執著地堅持著什麼,他們被別人嘲笑,被稱為“傻子”,我卻知道他們所堅持的,它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道德。

冬日的清晨是寒風凜冽的,即使夏日的清晨也不乏冷氣瀰漫,當我們還窩在小小的被子裡,做著各式各樣夢的時候,有一群人已經早早地開始工作了。我們不知道他們每個人的名字,但他們卻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清潔工人。他們忍受著冬日的嚴寒,夏日的積熱,他們是城市的美容師,卻沒有一個人記住他們的名字。他們中有人可能不知道道德是什麼,甚至有人都不知道“道德”怎麼寫,但是正是這種“無知”與默默無聞榮耀地體現了這種道德!

浩瀚的宇宙縱使再大,也需要每一顆微小的星辰去組成,去支撐。我們好像這一顆顆星辰,對於這個巨大的時代,我們渺小的什麼都不是。但是我們卻懷著一顆砰砰直跳的心和那種骨子裡藏不住的熱情去擁抱這個社會,不怕嘲笑,不言失敗。他們的心中有一股強大的信念支撐他們渺小的靈魂。人,要對的起自己的良心!是的,這個社會縱使如匕首般冷漠鋒利,但是總有一些人,在無限膨脹的冷漠中小小地努力著,在麻木的人流中默默的堅持著。

道德,讓我們不再卑微,不再渺小。因為道德已像熊熊烈火,燃燒了我們的鬥志,點燃了我們的激情。讓我們以一個星辰的微光,照亮整個宇宙!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3

讀後感 ,1335字

世間的一切不幸,不論是物質的貧困還是精神的墮落,雨果都稱之為“苦難”。而《悲慘世界》是一部厚重的人類苦難“百科全書”,同時它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

即使《悲慘世界》是苦難的“百科全書”,但我們依舊可以從中感受人性的光輝。小說的主人公冉阿讓剛從監獄中服役結束,夜宿在卞福汝主教家裡,偷走了主教的銀餐具。當警察把形跡可疑,偷走銀餐具的冉阿讓帶到主教面前時,善良的主教巧妙地替冉阿讓解了圍,還把唯一值錢的一對銀燭臺送給了冉阿讓。正是主教的這一善行感動了冉阿讓,讓冉阿讓復仇的火焰熄滅了。在主教身上閃耀著的這種人性的光輝,讓人感動。

只要肯做,就一定會成功;只要肯努力,就一定會有所收穫。小說中冉阿讓來到海濱蒙特伊城後,成功改進了“黑玻璃飾品”的製造工藝,不僅為自己帶來了鉅額財富,同時也為小城的發展帶來了活力。接著他興建學校,開設藥房,救助窮人,而自己也成為受人愛戴的紳士。讀到此處,我內心受到極大的震撼:一個偷主教銀器的小偷,經過不懈的努力,最終卻成為別人眼中的善人;一個服過十九年苦役的犯人,卻可以成功地製造玻璃墨玉。這告訴我們:只要我們勇於去做,勇於去闖,我們就一定可以叩開勝利的大門;只要我們為他人多著想一些,為這個時間多播撒一些善良,這個世界就不會冷冰冰,而我們也會邂逅別人更多的尊重。

《悲慘世界》以細膩的筆觸,以深邃的思考,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法國大革命時期近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廣闊畫卷,同時也為我們展現了人性光輝中的善良和寬容。這些都讓我感動。當然,我的感動還來源於冉阿讓身上的那份誠實。冉阿讓實現人生的蛻變後,不僅成為成功的商人,還當上了小城的市長,幹得相當不錯。就在這時因偷了一個蘋果,與冉阿讓長得類似的商馬第被捕了,他背上了冉阿讓的罪行,即將被處以絞刑。冉阿讓為了不讓這個無辜的人受到牽連,捨棄了財富,捨棄了榮譽,捨棄了官職,重新回到監獄。“誠信大於天”,冉阿讓用

誠實、善良的人,終會成為美麗的天使,而他們的一生也會是讓人回味並敬仰。誠實和善良猶如一顆種子,當你將它種下,細心呵護之下,它終究會綻開美麗的花朵,為我們的人生錦上添花,讓我們的生命絢爛多彩。這不由讓我想起了一個故事:

曾參是孔子七十二賢人之一。有一天,曾參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買東西,兒子追著她哭哭啼啼,她於是對兒子說:“你聽話,回家去,等我回來給你殺豬吃肉,好嗎?”孩子得了這個承諾,高高興興地回家了。曾參的妻子買完東西回來,曾參立馬動手捉豬來殺,妻子連忙攔住他說:“別殺,我是哄孩子玩的,別當真。”曾參說:“大人說話怎麼能不收誠信呢?孩子看到大人的行為也會效仿的,不講誠信,他以後何以立足?”這個小故事不僅告訴我們誠信的重要,更告訴我們誠心要從小養成。讓我們書生命的誠信,為後人立誠信的豐碑!

從現在起,從這一秒起,讓我們帶著誠實和善良去走人生路,懷著感恩之心去做平常事。《悲慘世界》是一本書,同時也是淨化我們心靈的甘露,這是我讀完《悲慘世界》所收穫的,也是我能體悟到的。《悲慘世界》是我最喜愛的一本書。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1090字

《悲慘世界》是法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描寫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各階級階層人民的不同命運,反映了當時世界的重重矛盾,歌頌了人性的善良與純真,鞭撻了統治階級和上流社會的相互傾軋的醜惡現象,這也是我看的第一本外國名著。

在當時一個黑暗的不公平社會裡,卻有一個始終與醜惡勢力作鬥爭的人,也就是主人公—冉阿讓。也許正是他的博愛、寬容及其高尚的靈魂,又重新喚回了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而他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在他25歲時,就因為打破一塊玻璃和偷拿了一個麵包而被判19年的苦役。而當他經歷長期牢獄之苦,終於獲得自由時,卻由於他曾是個苦役犯而無法被社會所接受。但他並沒因此氣妥,而是用行動證明,他—一個苦役犯的偉大。

每個人心中都有愛,愛自己、愛親人、愛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冉阿讓的愛卻是獻給世上所有可憐貧苦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

在沒有經過勞役之苦時,他曾是一個擁有無數財產的市長,可他卻把大多數的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和窮人。他還經常把麵包送給捱餓的人,把衣服送給挨凍的人。對於窮人而言,他就像一頂保護傘,一個正義的化身。

他堅持不懈地完成他對芳町臨死前能見一面自己親生女兒的願望—一個毫不相干卻願意替死人完成的諾言。最終不負所望,救出了珂賽特。並用畢生的精力把她當作自己的女兒一樣細心地照顧著。

他就像一個“父親”,他用真心去對待那麼多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愛。也許是他已經把貧苦可憐的人都看作自己兒女一般,他大可以不必這樣做,為什麼呢?因為他有一顆博愛的心。

還記得一個片段,他奮不顧身地去救一位被壓在車底下的老人,當時的他正處於被通緝的苦役犯,他要是救的話就等於承認自己是冉阿讓,但他還是去了。

看到這裡,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與當時黑暗、醜惡的社會現象相對應的,竟是一顆如此善良、無私的心;以及那麼高尚的道德品質。為了使一些陌生人不受到傷害,他一次又一次地鋌而走險,甚至甘願付出自己的生命。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可是這時的我感到一場悲劇成分,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即使你再高尚、再偉大,在與命運的搏鬥中總顯得有點孤立、單薄。不過我認為就是這種差距懸殊的對抗,才更凸顯主人公冉阿讓英雄的本色。

可在我們這個當今社會中,有些人自我為中心,自私、卑劣等等的這種低劣的手段去得到自己所想要的。還有一些人沒有一絲同情心和憐憫之心,看到一些老奶奶老爺爺過馬路卻無動於衷,試問我們還有人的良知嗎?

只要我們都奉獻出一點愛,這個社會將會變得很美好,我們雖然做不到冉阿讓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但我們每個人只要努力一點點,奉獻一點點又有何難?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5

讀後感 ,1054字

我是從《悲慘世界》認識雨果的。

它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善良和博愛在悲慘的社會現實在發亮的故事。儘管那個時代的背景如此灰暗,但從故事在我仍能感到從心底升起的溫暖。

無論是主人公冉阿讓、警察威爾還是米里哀主教,他們都很執著,冉阿讓執著於對世界和社會,對道德與法律投桃報李的潛規則,米里哀主教執著於每一個人都是上帝的子民,夜不閉戶,對全世界以德報怨的品質,然而,儘管在某些角度上,威爾是反角,但誰也不能否認,他是執著的,他為他的執著放棄一切,後來因為被自己處心積慮要帶進監牢的冉阿讓所救,他一生所執著的信念瞬間被衝擊得只剩下碎片,他無法想信,儘管事情就發在在他身上,最後,他受不了道德良心的拷問,向自己開了最後一槍,死在那個悲涼的夜晚。

書中一個情節深深地打動了我。

那個灰色的冬天,冉阿讓從監獄裡釋放出來,他帶著犯人恥辱的標記,走進一個小鎮。小鎮上每一個人都避開他,沒有人會收留一個曾經的小偷。當他心灰意冷的時候,命運為他打開了一扇門。他在一位好心的老婦人的指點下,拜訪了米里哀主教。米里哀主教住在華麗的教堂旁邊一間低矮的小屋子,而鎮上的小醫院則搬進了大教堂—這位主教讓出了本應屬於他的華美的教堂,鎮上的每一個人都知道有一位如此可敬的主教。米里哀主教的屋子燃著溫暖的爐火可以照到從不關上的門的外面。出人意料地,米里哀主教以接待貴賓的形式接待了這個潦倒的主人公。或許是長期的監禁使他的報復心益增,他最後還是偷走了主教家的一套銀餐具。但天亮以後,小鎮的警察抓住了他,並送到主教家。他感到從未有過的害怕,他又要回到那個黑暗的地方了嗎?那個仁慈的主教看到昨天他收留的人正如主教的妹妹所擔心的那樣,他會後悔吧。然而沒有,他所有的想象都落空了。米里哀主教誠摯地看著他的眼睛,片刻以後,他微笑地問冉阿讓:“你早上怎麼走得這麼急?把我要送你的一對銀燭臺都忘了拿。”說著拿來他姑姑留給他的唯一一對銀燭臺,遞給冉阿讓。警察連忙放開他,連聲道歉。冉阿讓的命運從此發生了大逆轉。他一直沒回過神來,站在米里哀主教門前,米里哀主教微笑地詢問他:“您還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嗎?”

故事從這裡展開了,儘管後來再沒有見到米里哀主教,但改變後的冉阿讓不正是另一個米里哀主教嗎?在故事的最後,他離開了這個世界,以最幸福的方式,他所收留的芳汀的女兒送他離開,在匯流成河的淚水和崇敬中,他安詳地熟睡了。

這部作品寫於一八六一年。當時這部作品把雨果推上文學巔峰,雨果是高傲的,也是孤獨的,他筆尖露出的鋒芒,讓歷史也為之一震,雨果是不朽的,一如他的作品。

悲慘的垃圾桶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760字

我們是一對雙胞胎,我是哥哥,全身橙黃,並印著幾隻可愛的小熊。有著漂亮紫衣的是我的弟弟,它的身上有兩個熊貓頭像和兩個青蛙頭像。

這天,我們正靜靜地站在一個角落睡覺,還發出輕輕的鼾聲,突然,一雙手把我們扯了出來,還用力分開。我們慌忙抬起頭,咦?一位小姑娘!她扎著馬尾辮,穿著校服,一臉開心。她把我們放到一輛車上,接著,自己也坐了上去。我們被帶到了一個亂但溫馨的地方,小姑娘稱它為家。這個晚上,我從一位疑似小姑娘父親的男人口中得知小姑娘叫“崔曉蓓”。第二天,我和弟弟被放進了一輛自行車車簍中,被叮叮噹噹帶到了一個奇怪的地方,一定是我見識的太少了,唉?許多人奔向一個個房間,據小姑娘說‘這個地方是“學校”。

接著,小姑娘也向一個房間跑去。不久後就被放在了一個臺子上。我正和弟弟好奇的張望著,一雙剛勁有力的手把我們捧了起來,放在一個桌子上,我們一看,一位高大的男人看著我們說:“崔曉蓓送我的垃圾桶!”我正納悶他為什麼說小姑娘,一枝鮮花放進了我的肚子裡,散發出一陣芳香。弟弟卻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他看我的眼神有些幽怨。但不久,弟弟的肚子裡也有了鮮花,他也開心了。當我們肚子裡都裝滿鮮花時,被帶進了一個小而靜的地方,過了一段幸福的日子。可好日子沒過多久,肚裡的鮮花就被拿走,裝上了垃圾。要裝垃圾,我和弟弟還沒話說,可被人踢來踢去感覺就不好了。我第一次被踢,便被踢到了角落,頭套爛了一半,疼的我死去活來。弟弟在一邊看著,嗚嗚的哭著,卻沒辦法幫我。我正悲痛,一雙手把我扶了起來,我一看,正是買下我的小姑娘。我心裡一陣高興,心想:以後,就有人幫我了!可這種幻想破滅了,因為我再次被踢到時,卻不見小姑娘的身影。我的心涼了,碎了。弟弟甚至比我更糟,它的紫衣上裂了一道大口,我看著都覺得疼。

啊!我寧願待在商店裡過平靜的生活,也不願在這裡受折磨了!

悲傷的日子 篇7

國一作文 ,653字

悲傷,是一種愁緒。悲傷,使人憂愁;悲傷,使人痛苦;悲傷,使人想念。那天,我最深刻的體會了悲傷,那天,我終身難忘。

中秋夜,明月。今夜,母親便要離開我去外地打工了,可我內心如此不捨,儘管平常母親是那麼的嘮叨,可我現在才明白母親是為我好,也明白了那些絮叨是多麼美好,只是,家境如此,我又能怎樣挽留呢?只能默默傷心罷了。

路漫漫,二人行,唯有寂寞迴盪。我和母親上了公交車,但一路上卻無話可說,而這輛前往火車站的公交車的馬達聲如同在傾訴我們的憂傷。

秋風嘯,明月泣,徒增心中淒涼。下了車,一陣秋風吹來,使我們心中倍感淒涼,心中無數悲傷,都在此刻綻放。明亮的月光,映在我們憂傷的臉龐,此刻的明月,定然在為我們的即將分離而無比悲傷。走向火車站的途中,我們終是忍不住而輕輕啜泣。

火車外,汽笛響,心中悠遠迴盪。進入車站,喜悅和悲傷的聲音混雜在一起,或許沒有《悲愴奏鳴曲》的憂傷,也沒有《A大調抒情小夜曲》的喜悅,但那聲音卻充滿了溫暖,譜寫出了奇妙的樂章。我們坐在椅子上,等待著火車的到來。螢幕上逐漸接近的列車號宣告著我們即將分離,那輛火車悠揚迴響的汽笛聲是我們分離的預言。母親在臨走前還在叮囑我要好好學習,天冷要多穿點衣服。這最後的叮囑使我熱淚盈眶,而我只來得及發出最後的道別,母親便消失在我的目光裡。

路燈亮,仍昏黃,離別憂傷依舊。回到不算家的屋子,躺在床上,母親那告別時的話語與身影依舊在我心中難以散去,即便是那明月與無數星光也無法寄託我對母親的思念!

時隔數年,那悲傷依舊繚繞在我的心上,我的心早已難忘離別的那日。

兩個好人——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8

讀後感 ,964字

走進維克多雨果那個悲慘的世界,我遇到了兩個好人,一個是卞福汝大主教,另一個是冉阿讓。

卞福汝大主教是個十足的好人,窮人眼中的上帝,病人眼中的天使。他仁慈,善良,把無限關懷傾注給身邊的每一個人。我終於相信,人是可以改變人的。正是大主教的這種仁慈、善良,最終把冉阿讓徹底感化:當冉阿讓無家可歸時,是大主教收留了他;當冉阿讓偷走銀燭臺又被警察抓回時,大主教卻謊稱這是自己送給冉阿讓的,最後還關切地叮囑他:“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看到這兒,我彷彿聽到冉阿讓那顆虛假之心震動破碎的聲音,而那個碎裂的地方,重新生長出了一顆善良、真誠的心。它正在撲通撲通地跳著,溫暖的血液流遍了冉阿讓全身,讓他獲得了新生。

大主教的話語如啟明星般,照亮了冉阿讓未來的道路,他不再迷失方向;徹徹底底地的蛻變成了一個好人:當上了市長,把城市管理得井井有條;面對走投無路的芳汀,是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不僅幫她還清了債,還找到並撫養了珂賽特;看到將要壓死的割風老人,冉阿讓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扛起了馬車,給了老人重生;面對法庭上的那個無辜之人,冉阿讓毫不猶豫的說出真相;見到一名海員就要命喪大海,他挺身而出從船上跳下,不顧自身的救人;面對像獵犬一樣的追蹤自己數年的偵探沙威,冉阿讓以德報怨,毅然放下手中的槍;面對洶湧澎湃的法國大革命浪潮,他不懼危險,衝鋒陷陣;面對與自己相依為命的珂賽特,他犧牲自己,成全年輕人的幸福……冉阿讓用一生來向我們詮釋:怎樣成為一個好人。

現在,我們很多人常常感嘆社會上人際關係越來越冷漠,人與人之間誠信缺失,並且為了保護自己,也不敢嘗試去做一個善良的人。其實,善良是可以傳遞的,信任是相互給予的。

我們也應該像卞福汝大主教一樣,把幸福傳遞給他人,把善意的信念傳遞給他人……這是大愛,這是大善,唯有用道德感化才是醫治社會的良方!愛與善會滋潤一切。

相信愛,相信善,讓愛與善深深地融化在這個現實的世界中!我決定學習卞福汝大主教和冉阿讓,做一個好人,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去溫暖這個世界。

世界本不悲慘——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9

議論文 ,802字

19世紀的法國,就像當時世界的一個縮影,封建專制,無不是國家和社會的毒瘤,由此派生出了種種畸形的思想與觀念,權利者高高在上,底層人民身陷水深火熱,壓迫剝削時時刻刻上演,就連法律這一人類社會的無上光明正義也淪為專制者的幫凶,由此使得人間也成地獄,無盡的黑暗籠罩著底層社會,所以才有了悲慘的世界。

我喜歡雨果筆下的米里哀和冉阿讓。前者是權利階級但他信仰上帝,看透人間疾苦,以善行濟世,後者是苦役犯,前途更是黑暗渺茫,卻被米里哀感化,靈魂得以洗禮,後終於走上正途。這兩個人代表了千千萬萬的善良與渴望做良善之人。然而裡面有一個叫沙威的警探,雨果將他刻畫成一個冷酷無情的人,法律成了他手中的凶器,他是封建社會忠實的擁護者,不惜把善良正義以法律的名義送進牢籠,他一手製造了芳汀的悲劇和悲慘結局,任何陽光都無法照進他的世界,他也只會給社會帶來無盡的悲慘。

然而我們所處的時代已經再難感受到那種畸形的社會帶給人民的種種苦難,但雨果筆下的悲慘世界依然能給現代文明深刻的啟示,一法律永遠要站在正義一邊,站在人民一邊,決不能淪為少數人為非作歹的幫凶;二傳統習俗文化堅決摒棄糟粕,決不能讓人民群眾深受毒害;三對於兒童的教育培養關係到社會未來的發展走向,決不能不管不顧。

雨果的自序中清楚地表達了《悲慘世界》的意義所在:值此文明的鼎盛時期,只要還存在著社會壓迫,只要還藉助於法律和習俗硬把人間變成地獄,給人類的神聖命運製造苦難;只要本世紀的三大問題:男人因窮困而道德敗壞,女人因飢餓而生活墮落,兒童因黑暗而身體孱弱,還不能全部解決;只要還在一些地區,還可能產生社會壓抑,即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萊說,只要這個世界還存在著愚昧和窮困,那麼,這一類書籍就不是虛設無用的。

由此我們可以想象,即使今天的世界仍不是一個真正和平的世界,悲慘的訊息依然從遙遠的異國地域傳來,悲劇依然在一些地區上演,如何讓悲慘的世界變得和平美好,這是人類永恆的思考。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591字

讓我們擁有靈動的生命

《悲慘世界》中的主人公冉阿讓,主人公冉阿讓原是個誠實的工人,一直幫助窮困的姐姐撫養七個可憐的孩子,有年冬天由於找不到工作,為了不讓孩子餓死而偷了一塊麵包,被判了五年徒刑,又因不堪忍受獄中之苦四次逃跑,刑期加到十九年。出獄之後,苦役犯的罪名永遠地附在他身上,他找不到工作,連住宿的地方都沒有。雖然是一個罪犯,但是米里哀主教卻收留了他,讓他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決心棄“惡”從善,讓冉阿讓終成一位有作為的市長。正因為主教不歧視生命,認為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靈動的,才造就了一個真實的人。

是啊,每個人都有生命,然而,每一個生命都是靈動的。

生活中的我們也是這樣,雖然身份有貴有賤,但生命是沒有貴賤的。

街上的掃地工人,你說他“賤”,但是如果沒有它們,就怎麼會有我們這樣乾淨的社會呢?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的大街回事怎樣的呢?撿垃圾的,你說他“賤”,但如果沒有他們,我們會把這些垃圾放到哪裡?還是不管它們?工地上打工的人你說他們“賤”,但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從那裡得到那麼舒適的房子呢?……

堅持著掙錢養家餬口,而幹那些卑賤工作的人,你們說他卑賤,我說他擁有靈動的生命;青海高原上堅持著生長的柳樹,你們說他卑賤,我說他擁有靈動的生命;動物們為了保護孩子而捨命去保護孩子時,你們說他卑賤,我說他擁有靈動的生命……

每一個生命都有他的意義,每一個生命都有他的奉獻,每一個生命都是靈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