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習俗作文相關作文20篇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854字

家鄉過年的習俗

宿遷,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這裡風景如畫,民風純樸。

她處於長江經濟發展帶和淮海經濟發展區交匯處,有著獨特的地理優勢。這裡不僅僅經濟高速發展,她還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每當春節來臨,宿遷人都會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抹上一層濃重的喜悅色彩!

辦年貨,是人們重要的活動,雞肉魚,這是每家必備的東西。

送節禮,這是宿遷特有的習俗之一。重要節日,特別是春節,晚輩都要給長者送點禮物,以表孝意。女婿給岳父岳母送大禮,已經是不成文的規矩了。節日前,買上兩隻雞、兩條魚、兩箱酒、兩條煙……都是成雙的禮物,女婿開著車,一路歡喜,前往老丈人家,去博得丈母孃的喜歡。

有的農村,大年初一,孩子們拿著一個提袋子,挨家挨戶的去磕頭拜年,一個村莊轉下來,孩子們都樂極了,因為收穫了滿滿的一袋子禮物……

兒孫們給父母、爺爺奶奶磕頭,長輩給孩子們壓歲錢,已經是不可或缺的一項內容。孩子們拿著紅包,甭提多高興了:買點玩具、買點摔炮……一片喜洋洋的氛圍。

大年初二,孃家人接姑娘,女兒帶著老公和孩子一起回孃家。從初三開始,親戚朋友同學互相請吃飯,共享歡樂。

鬥地主、炸金花、搓麻將……這些是大家聚會時的飯前必要的活動。

村裡組織的演出隊,初一開始到下面給群眾拜年,村民們圍成一個大圈,盡情的欣賞各種節目。

正月初九的皁河龍王廟會,熱鬧非凡,省內外的人都會提前過來。皁河,是一個千年古鎮,坐落於駱馬湖邊,京杭大運河穿鎮而過,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時經過皁河,發現這裡是風水寶地,建造了華麗的乾隆行宮。

市區的項王故里,更是喜氣洋洋,來自各地的遊客們競相目睹楚霸王故鄉的風采。

宿遷,以考評全國第一的成績位列全國文明城市之首,她的怡人美景、她的淳樸厚重、她的善良民風,已經讓海內外人士刮目相看。

宿遷,古有項羽,近有朱瑞,現有劉強東,宿遷,是英雄輩出的地方……

宿遷因為她的文明而聞名!

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春節)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633字

臘月三十的早上,我和弟弟二人坐在奶奶家的客廳裡。這時,就會有人問:你的父母呢?他們去哪了?

當你來到廚房時,你就能看到他們以及我的爺爺奶奶的忙碌身影。因為今是臘月三十,根據我們家鄉的風俗,在這一天,我們要祭拜兩個神仙。一個是天神,而另一個是灶神。所以我的父母正在幫爺爺奶奶準備祭拜用的物品。

吃完了午飯,祭品差不多已經準備好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將祭品擺上祭桌了:

祭桌的正中間是一個木籃子,裡面放著兩條糯米腸(在豬大腸皮中塞糯米,然後蒸熟)、一隻蒸熟了的雞和一塊蒸熟了的豬肉。左右各擺了一根大蜡燭。籃子前面是一碗飯和一碗水。而後面從左往右依次是一碗麵、兩條年糕、一塊豆腐、兩個饅頭一個楊梅和一些水果。

祭品擺好後就是祭拜的時間了,爺爺拿來一把香,用蠟燭點燃後發給我們。

我們每個人雙手舉著手裡的三炷香,祭拜。隨後,爺爺把香插在祭品上拿來了一鞠躬沓黃紙,相當於神仙用的錢,將它們點燃,燒給天上的神仙,祈求天上的神仙保佑我們來年平平安。但我認為,祭拜神仙和佛教是一樣的,應該要虔誠,不求私利。我只是含著對神仙的敬畏之心,給他拜年罷了。

祭拜完天上的神仙,我們還要“慰問”一下管我們飲食的灶神。於是,我們又將祭桌搬到了廚房,將之前的祭拜過程又重複了一遍。我們依然是以特別虔誠的態度給灶神拜年。

這就是我們家家鄉的風俗,雖然普通,也很常見,但卻是除夕這天裡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這個風俗是我最喜歡的風俗,因為這是一年中,唯一可以和神仙社交的一天。

家鄉的風俗作文春節 篇3

國一作文 ,1066字

爆竹聲聲辭舊歲,瑞雪飄飄迎新春。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春節在不知不覺中到來了,每個地區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習俗,我的家鄉安徽是怎麼過春節的呢?且聽我娓娓道來。

在春節前的一個星期,父母開始購置年貨:鞭炮、煙花、食材、新衣……那麼多需要買的年貨,萬一現金沒帶夠怎麼辦?今天可流行二維碼付款了,掃一掃碼就可以直接付錢,也不需要擔心錢包丟失。媽媽每次付錢都會感嘆:“真是太方便了!”買完年貨,大大小小的年貨全堆在客廳,看上去好不熱鬧,也就有了一點年味了。

在臘月二十四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打掃房間,這一天被稱作“掃塵日”,也叫“迎春日”。媽媽說,掃塵有驅除病疫、祈求新一年安康的作用,也有除“陳”(塵)布新的寓意。打掃完房間,大家會貼幾個倒掛的“福”字,還會貼春聯,意味著春節正式拉開序幕。

盼星星,盼月亮,可終於把春節給盼來了,這一天大家都起的很早,來準備忙碌又喜慶的一天。剛起床,耳邊就傳來此起彼伏的鞭炮與煙花聲,熱鬧極了。大家穿上新衣服,吃完飯,就準備去拜年了。所謂拜年,就是要走街串巷地給親戚朋友送祝福。長輩們在拜年前都會包好紅包,遞給小孩子們,當然,我也收到了不少紅包。但是我的小叔在外地出差,不能與我們分享這份喜悅,怎麼辦呢?開啟手機,就看到了小叔的朋友圈:“祝大家新年快樂!”嘿!科技可真方便啊,讓遠在他鄉的小叔也能送來祝福。在大家互相祝福的聲音中,拜年不知不覺地結束了。

晚上,就該吃團圓飯了,團圓飯的桌子上最不能少的菜有魚和餃子。魚象徵著年年有餘(魚),而餃子作為中華傳統食物,有著更歲交子,團圓福祿的寓意。一家人圍在桌子旁,談笑風生。一道道菜被端上桌,弟弟看到心愛的肉丸子,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接著爸爸就讓弟弟把筷子放下,弟弟十分疑惑,爸爸笑著說:“要讓老人先動筷哦!”爺爺說:“沒關係的,讓他先吃吧!”弟弟聽了以後,認真地把一個肉丸子放進了爺爺的碗裡,說:“爺爺,這個好吃!”“爺爺咬不動這個哇!”大家都笑了。

吃完飯,一家人開始看春晚,在大家的歡笑聲中,奶奶感慨:“我們那時候可沒有這麼好的電視啊!真好!”老人們彷彿打開了話匣子,聊起了從前的生活……

你們家鄉有什麼特別的習俗嗎?來分享一下吧!

家鄉的風俗作文春節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860字

記得我們一年級學過的《春節童謠》裡寫過的:“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熬一晚。初一初二,滿街走。”時過境遷,我們南方過年的習俗跟上面寫的有點不一樣,下面我就給你們介紹一下吧!

年二十三,我們這裡要拜灶君。要用片糖或者甘蔗這些甜的東西來拜,知道為什麼要用這麼甜的東西拜嗎?哈哈,目的就是粘住灶神的嘴不讓他在玉帝面前亂說話。拜過灶君後,大人就會開始打掃整理家裡,從裡到外,縫縫隙隙都要擦洗乾淨,反正一天到晚都在那裡洗刷刷、洗刷刷;我們這邊過年不磨豆腐、不發麵,但我們會做煎堆、酥角、年糕這類的美食,我看外婆做煎堆可有意思了,只見她手裡拿著一團糯米粉團,不停地在手裡揉捏,最後搓成小球,不用放任何餡料,只往裡面吹幾口氣,把口封住,再放進滾燙的油鍋裡炸,用筷子不停地撥弄那個粉團,不一會,小小的粉團就會膨脹起來,像足球那麼大,金黃金黃的,剛上鍋是最好吃的,又香又脆,煎堆寓意金銀滿屋,所以外婆每年都會做,我每次都會纏著她多做幾個,好讓我解解饞,但吃多了會上火哦!

到年二十八或者年二十九就要貼對聯,貼完對聯還要吊門楣。吊門楣就是把桔子、生菜、蔥之類的綁在一塊,吊到門口那裡,寓意大吉大利、生財有道、孩子聰明伶俐;到了年三十,大人們都忙著做團年飯,晚上吃完團圓飯以後,孩子們就要趕緊去洗澡,換上新衣服新鞋子,這時候大人就會給小孩壓歲錢,然後大家就會到屋外放煙花、鞭炮,到處都是鞭炮聲、歡笑聲……

到了年初一,見到大人就要說吉祥話,例如:恭喜發財、身體健康、大吉大利、心想事成……這樣就可以收到紅包,錢的數目不等,紅包不能當時開啟的,要等到過完年才能開啟,所以每當這個時候,我的心裡都是充滿了糾結,既想知道,但又不能開啟,折磨啊!

其他的風俗跟其他地方都大同小異,但不管有什麼風俗,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過年,喜歡過年的美食、喜歡過年的歡樂、喜歡過年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6118字

【篇一: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

王鈺博

輕咬一口,光滑細膩的皮兒在嘴中滾動,鮮美的湯汁浸透舌頭,富有彈性的肉餡在口中跳躍——這,就是我最愛的家鄉餃子。

每一年春節我都會回到山東老家,每一次和家人團聚的時候,奶奶都會給我包餃子吃。奶奶先拿起一盆麵粉,在當中敲入幾個雞蛋,再用她那佈滿皺紋的手在盆裡用力地揉幾下,一個大團面就形成了。奶奶手中的團面才不像市面上的那麼蒼白,而是金黃的,散發著光澤,這是奶奶特地給我這個大孫子製作的,這時我會吃力地抱起這個團面,用手使勁搓成一長條,然後奶奶拿起刀嫻熟地砍了起來,一個長條就迅速地成為一個個小三角,我呢,拿起這一個個小三角用力一拍,只聽“啪”的一聲,手上留下一個白印,桌上現出一個麵皮。

麵皮做好了,爺爺把餡也拌好了,白菜豬肉餡兒,所謂“百菜不如白菜好,諸肉不如豬肉香”,看著這誘人的餡兒,我不禁流下了口水。包餃子了,我用筷子夾起一撮肉餡放入餃子皮當中,學著奶奶的樣子,把餡少的一半餃子皮按到餡多的另一半上,往皮子邊上使勁一按,再輕握拳頭,把兩個側邊也使勁一按,嘿!一個半圓形餃子就在我的手中誕生了。邊上是薄薄的皮,中間圓圓鼓鼓的裹著一大包餡,金黃半透明中有時一道綠,有時一道紅,在紅綠相交之中藏著的,定是美味無比!

在無數沸騰的氣泡中,一個個餃子變得鼓鼓的,像一隻只小肥豬。看著盤中熱騰騰的餃子,奶奶笑著對我說:“博呀,咱這餃子裡可包著運氣、幸福和財富啊……”不等奶奶說完,我立刻抓起一個餃子直往嘴裡塞,竟然咬到了一個硬幣!我笑著對奶奶說:“奶奶呀,我吃到財富了!”全家人都笑了起來。

一聲聲敬酒令中,一個個餃子中,包裹和傳遞的是對新的一年的期盼:無論去年如何,今年會更加幸福!因為大家都有故鄉,有家人,有餃子。在一片片歡聲笑語中,在一桌桌天倫之樂中,聞到的都是美好,看到的都是幸福!

我愛家鄉的餃子,我愛家鄉,更愛我的家人!

【篇二: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

朱亦成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嘉興西塘,雖然我們現在常駐在上海,也融入了上海的海派文化,但我還是忘不了家鄉的美好,還有家鄉那美味的“八珍糕”。

我依稀記得孩提之時故鄉在我腦海中的畫面:美麗的小鎮,有橋,有河,有香糯的粽子、甜脆的水菱,有鄰家慈祥的奶奶、隔壁調皮的哥哥,但最讓我難忘的卻是外婆做的八珍糕,那是我兒時最愛吃的美食!

我在外婆腿邊踮著腳伸著脖子,望著灶臺,只見她把八種藥食兼用的藥材放在石碾裡打磨,那一下下緩慢又有力,漸漸地,藥材磨成了粉。接著外婆又把幾塊冰糖和水一起放進鍋中煮。加水,放糖幾個動作一氣呵成。最後將大米麵、糯米粉放進盆中,加上熱糖水,和成麵糰,靜置二十分鐘後切成糕,就完成了。每當這時,我就會催:“外婆好了沒呀,我餓了。”外婆總是慈愛地說:“急不得啊!等它幹了才能吃。”二十分鐘一到,外婆將麵糰切了幾刀變成糕,我一手抓過一個咬下——好吃!草藥味和冰糖交融在一起,一股中草藥特有的清香沁人心脾,而白糖又甜得恰如其分,讓人意猶未盡,回味無窮。

幾年過去,物是人非,此時的我已是少年了。在去年春節我們回了老家,外婆說:“成成,你過來學學做八珍糕吧!”“我才不要呢!”我頗有些不耐煩。“再不學就沒人會了。”外婆皺了皺眉。我忽然想到了什麼,來到外婆身邊說道:“好,我學!”

說幹就幹。外婆拿出那個表面龜裂了的石碾,把藥材放進去:“來,把這些藥磨成粉吧。”這可不是輕鬆活,很累,但想到吃著自己親手做的八珍糕,我不禁加快了手腳。接著是煮糖水,和麵,靜置,成型,切糕,在外婆手把手的指導下,我也像模像樣地完成了八珍糕的製作。整個過程中,外婆一直都是微笑著看著我的,是不是因為外婆感覺八珍糕的製作後繼有人了?我也忍不住微笑起來。家人們吃著我的八珍糕讚不絕口,而我也深深地體會到了那份濃濃的情感。

這八珍糕不僅是一種極佳的養生補品,據傳說還治好了慈禧老佛爺的病,但這對我來說更是故鄉的味道。雖然現在我離開了家鄉,而家鄉也因為電影“碟中諜”變成了網紅小鎮,失去了往日的安靜和平和,但石碾上的裂紋、八珍糕的美味,無不印刻著時光的年輪,凝聚著傳統的堅守,我們家和家鄉那份淳樸的氣息永遠不會變。

我愛八珍糕,我愛外婆,我愛我那美麗的江南水鄉:西塘。

【篇三: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

張昊

香酥的排骨,鮮紅的辣椒,一口下去,舌尖上蔓延著麻麻的、酥酥的感覺,嘴脣卻像著了火,勾得我忍不住再吃一口——

這,就是麻辣香鍋。

這道地道的川菜,雖然好吃,但做起來格外麻煩、耗時,平時父親工作太忙,只有春節才能為我們做,所以麻辣香鍋成為我們家春節的壓軸大菜。

盼了快一年了,今天,爸爸終於拿出準備好的食材:面片、排骨、筍、素雞、香菇、豆腐、魚蝦等等,過了一會兒,那調料的香味就撲鼻而來了。太棒了,今天終於可以吃到麻辣香鍋了!香味越來越濃,突然“嘶啦”的一聲,把我從作業界中拽了出來,我的心裡癢癢的,排骨是不是已經香酥可口了呢?素雞是不是已經上色了呢?面片是不是已經入味了呢……

我再也坐不住,索性放下作業,循著香味跑到廚房。爸爸正把豆腐切成小塊,使它香嫩可口。他靈巧的雙手把所有的食材倒在鍋裡,用鏟子翻炒著,鍋中的一切都是紅通通的。鍋又“嘶啦”一聲,像是所有食材在一起歡快地跳舞。我忍不住嚥了一口口水,問爸爸:“爸爸,什麼時候才好啊?”爸爸笑著跟我說:“你這個小饞貓,馬上就好啦!”說完,爸爸從鍋裡挑了塊排骨塞進了我的嘴裡,那味道,麻麻辣辣的。排骨肥而不膩,入口即化,我幾口嚼完,嚥了咽口水,意猶未盡,焦急地盯著爸爸繼續翻炒。

鍋下的火苗終於慢慢變小,直到沒有。家裡每個人都情不自禁、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精確地瞄準了自己最想吃的食物。真不愧叫“麻辣”“香”鍋,真是又辣又香!只見鍋裡的筷子你來我往地忙碌著,媽媽天天叫喊著減肥,今天也無暇顧及了;我更是吃著嘴裡的排骨,瞅著鍋裡的藕片,只恨自己一張嘴不夠用;爸爸一邊吃,一邊不時看著我和媽媽,臉上情不自禁地綻開微笑,頗為得意。

爸爸問我,知道為什麼過年要做麻辣香鍋嗎?我不假思索地說:“因為好吃又難得吃嘛!”媽媽搖搖頭,微笑著告訴我——麻辣香鍋預示著我們今年過得紅紅火火,幸福美滿,就像麻辣香鍋裡食材與食材之間一樣的和睦。

哦,原來如此!

鍋中的一切終於空空如也,我們咂吧著火辣辣的嘴脣,輕輕撫摸著圓滾滾的肚子,看著彼此,忍不住會心一笑。

【篇四: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

花翊博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的風俗多種多樣,掃房、貼對聯、泡臘八蒜、殺雞等等。除卻除夕夜不提,我印象最深的要說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了。

不同於現代化的大城市,家鄉的年味依然洋溢著淳樸的農家習俗。雖不是張燈結綵、通宵燈火,倒也是處處紅火,家家喜慶,年味十足。

作為一個現代人,殺雞殺豬是見不到了,但從小我就聽過一句老話——“臘月二十三,糖瓜粘”。

臘月二十三這天,老家的街上,不出百步,就能見一輛賣糖瓜的小車。糖也形形色色,主要以圓球形的糖“瓜”和長方形的糖“塊”為主。因為要在上海上學,常常不能趕在臘月二十三前回家,但我總不忘和先走的外婆說一聲:別忘了買糖瓜啊,我可就盼著它呢!年年如此。

外婆也著實算是買糖瓜的老手了,小鋪主再三推薦,她硬是不理會,專挑瓜形和長條的,這也正符合了我的口味。

糖瓜,顧名思義就是一塊“小南瓜”似的麥芽糖:挺著它那小肚腩,鼓繃繃的,讓人看著就垂涎三尺,欲罷不能;你別看它們長得白淨臉,可粘牙得很,一個不留神,就把牙“搭”了上去。

記得第一次,我不知道糖瓜的粘,一口下去,牙粘在一起,怎麼也分不開,可把我急壞了,一旁的外婆卻是偷偷一笑。無奈,只得慢慢舔化了。

再來說說長方形的,不同於糖“瓜”,這回,一口下去,真叫嘎嘣脆,又香又甜,色味雙全。

受了上回的“苦”,這回我可小心了,一口口慢慢吃。一旁的外婆,又是一陣按捺不住的笑。

我吃著糖瓜,外婆情不自禁地講起了她小時候過的臘月二十三。

以前,臘月二十三夜裡,是要祭灶神爺的:找面平整牆,貼上灶爺的畫像,放好供桌,上頭放個蠟碗,一旁插上三支香,這就算是備得差不多了。到時候,在蠟碗裡放上油,點著了,接著點上香。村裡的老婦人們,便會燒起黃裱紙,邊燒邊說,讓灶爺上天后,淨說好的,不提壞的,以求來年的平安。待黃裱紙燒淨,人們便取一點兒糖粥給灶爺的嘴糊上,算是粘上了他的嘴。最後,燒了灶爺的畫像,算是灶爺“上天了”。

想到嘴裡甜滋滋的糖瓜,也曾是灶爺的貢品,便禁不住又來了一塊。這次,甜中還隱隱透著點驕傲,好歹也是個神仙嘛!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時代的變更,祭灶神爺的活動,漸漸沒了蹤跡,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卻一代代永遠濃縮在這小小的糖瓜中了……

【篇五: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

唐菡

每年春節,我都會回外婆家。

一厚沓純淨的麵皮,一滿碗噴香的肉餡,一臉微笑端坐著包餃子的外婆——這是一提起春節便首先浮現在我腦海中的畫面。

我也算是跟外婆學過包餃子的,只是小的時候,我那些千奇百怪的餃子被丟進鍋裡後,通常都會像變戲法一般,散了,碎了,無影無蹤了,也不知被外婆笑話了多少回。

但我依然喜歡包餃子,自然也是越包越好。

從麵皮堆上輕輕掀起一張,軟軟的,涼涼的,不同於餈粑那麼厚實,也不同於餛飩皮那樣單薄。再從鍋中舀一勺餡兒,均勻地鋪在麵皮中央,擺成長長的一條,接著在餡兩邊的麵皮上沾上水,對摺捏緊,然後從兩邊向中間將麵皮邊緣疊出花邊。瞧,一個漂亮的餃子就完成啦!

我和外婆一個一個地包,一列一列地排,在說說笑笑中很快就包完了,甚至有點意猶未盡。接著,外婆起鍋將水煮沸,把餃子一股腦地倒進水裡,濺出了一顆顆水珠。看到正往前湊的我,外婆連忙把我往後擋:“小心,別燙著了。”

等外婆揭開鍋蓋,我又迫不及待地探出腦袋去看。呀,好多“白鴨子”在水裡撲騰呢!只見它們隨著盪漾的水紋上下翻滾,“肚皮”也越來越大。這時,外婆往鍋里加了一碗冷水,它們立馬就老實了,連“啤酒肚”也縮回去了。

外婆蓋上鍋蓋,轉過身,笑眯眯地對我說:“囡啊,彆著急,煮好了第一個給你吃!”

我開心地守在灶邊,看著外婆攪動著鍋裡的餃子,口水都要忍不住流下來了。當外婆撈起熱氣騰騰的餃子,我急忙伸手去抓,外婆迅速地拍掉了我的手:“燙!”我調皮地吐了吐舌頭。

外婆將餃子盛在盤子裡,又拿了一雙筷子,一起遞了給我,笑著說:“來,小饞貓,慢點吃。”我如獲至寶,夾起一個元寶似的餃子,輕輕吹了一下,然後咬了一小口,香氣和湯汁立即一起溢了出來。外婆連忙問我:“好不好吃?鹹淡怎麼樣?”“真好吃!”我顧不得燙嘴,忍不住狼吞虎嚥起來。我一口氣幹掉了十幾二十個餃子,直到實在撐不下了才善罷甘休。外婆在旁邊看著我,一邊不停地說著“慢點”,一邊滿足地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在平常的日子裡,我也會去各種飯店吃餃子,但是比起外婆和我一起包的餃子,總覺得少了些什麼味道……

當大紅的燈籠高掛於屋簷之下,當震耳欲聾的鞭炮敲響新的一年,當熱氣騰騰的餃子在脣齒之間生津,我明白,這才是讓我念念不忘,飽含溫情的家的味道。

【篇六: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

李瀟凌

緩緩撕開墨綠的蘆葦葉,輕嗅那帶著糯米的清香,細品那黏糊糊、熱騰騰的甘甜——這就是端午節我家鄉鹽城的不用線捆的粽子。

可自從我慢慢長大,接觸的美食越來越多,粽子在我的眼中變得平凡了,吃得也越來越少了,以至於我上一次大吃粽子,還是在去年。

去年,有親朋好友來我家過端午節,我們全家早早地準備包粽子。爺爺問我:“你知道你小時候最喜歡吃什麼嗎?”我搖搖頭,漢堡?披薩?爺爺說:“嘿,是粽子!我們鹽城粽子可跟買來的不一樣!”我很好奇,有什麼不一樣的,形狀?味道?我走過去一看,馬上有了答案。

只見爺爺拿起三片蘆葦葉,葉片在爺爺的蠟黃乾枯的手裡跳舞,猶如一個綠色陀螺在飛速地旋轉,而爺爺的手就是它揚起的“塵土”。爺爺似乎明白我沒有看清,就一邊慢節奏包著粽子,一邊對我說:“飯店裡的粽子不都是用繩子捆的嗎,我們鹽城粽子是用針扎的……”只見三片蘆葦葉先是捲成了漏斗形,用糯米和綠豆將漏斗填滿,漏斗以外的蘆葦葉把漏斗包裹住,再用一片葉子順著漏斗四周裹一層,最後用針扎入粽中。

順便說一下,這可不是一般的針,而是粽針——鹽城人的神器,它扁扁的,有10釐米長,針孔特別大,把葉子尾部往針孔裡穿,針一抽,一個粽子就好了。

震驚和興奮之餘,我更多的是內疚,為什麼我只光吃著粽子,而從來沒在意過這些細節呢?一個鏡頭從我腦海裡閃過:小時候,我抱怨過端午節沒有粽子吃,於是爺爺花了一天時間,包了夠我吃一個月的粽子,而爺爺三天都直不起腰來,我卻全然不在乎…為什麼我從來沒有為別人著想呢?

“爺爺,我也來包粽子吧!”我堅定地對爺爺說。我學著爺爺的樣子,卷,裹,扎。正當我包好了第一個粽子,興高采烈地給爺爺展示時,粽子因裹得不緊,散了,米和豆子落了一地。我正尷尬得下不了臺時,爺爺笑了笑,然後用他枯柴般的手,手把手教我。包錯了,爺爺說沒事;包醜了,爺爺說沒事;包壞了,爺爺還是說沒事……當我可以包出一個像樣的粽子時,第一鍋粽子已噴香無比。爺爺在旁邊樂呵呵地說:“我們瀟瀟懂事了,能幹了!”

品味著這熟悉又陌生的味道,突然,一束強光掃過我的心田,我明白了為什麼我們家粽子與外面不一樣,不但是包法不同,還有是我對粽子的喜愛,家人對我的關愛,更源於我們對家鄉的熱愛!

那天的粽子,格外香。

家鄉的風俗作文春節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572字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每個地方也都有每個地方的風俗。

河南,歷史悠久,民俗、風俗極多,流傳最廣的就是過年的民俗了。過年風俗主要從臘月二十三開始,農曆臘月二十三,是春節前一個重要的民間節日,人們稱它為“祭灶節”,每到這個時候,人們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悅心情,停下手中各種活計,城鎮居民忙於購買麻糖,而在農村,祭灶的儀式在鞭炮聲中拉開了序幕,祭灶多在晚上舉行,人們食用灶糖和火燒等食品,有的地方還要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在河南人們把祭灶節看作僅次於中秋的團圓節,凡在外地工作、經商、上學的人,都爭取在臘月二十三之前趕回家裡,能吃到家裡的祭灶火燒,會得到灶神的保護,來年家人就能平安無事。

其次就是拜年了,大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的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的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區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春節拜年時,晚輩要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壽安康,長輩將事先準備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能壓住邪崇,因為“歲”與“崇“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其他的風俗還有貼春聯、剪窗花、貼年畫、看春晚等等,這些風俗都寄託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憧憬!

介紹家鄉的美食作文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2175字

【篇一:家鄉的黃花魚】

我的家就在威海,這裡三面環海,漁業發達,有很多種的海魚,而我最喜便是黃花魚。

小的時候,一到雙休日之時,我和爸爸便到海邊去釣魚尋樂子,往往一釣就是一桶活蹦亂跳的魚,而其中多數為黃花魚。黃花魚最容易上鉤,如果鉤子多的話,一杆下去可以上來好幾條。它吃完食後跑得最快,所以每次有魚上鉤,感覺明顯的一定是黃花魚。

小時候好奇心強烈,每次大人沒耐心放杆走人之時,我便溜過去,學著大人的摸樣甩兩杆子,不過每次都是甩到了岸邊較近的石頭中,好幾次魚鉤和魚線都卡在了石頭中,最後無奈,只能將魚線剪掉,丟了魚鉤和魚線。

不過有意思的是一次我仍然學著大人的樣子甩杆,剛下杆不到一分鐘,魚線便鬼使神差的自己向深海中跑去,我馬上收線,先使勁拽兩下,這樣可以讓魚鉤把魚掛牢,感覺還有點沉,一起杆,好傢伙,兩條水光光的黃花魚在太陽下泛著鱗光。“上鉤了,上鉤了”我大喊道,很多人都圍過來看這兩條黃花魚,我十分有成就感,非常自豪的說:“我釣的”!現在想一想那是我釣的第一條魚。

正巧那天我們帶著爐子來烤肉。於是媽媽馬上把黃花魚收拾收拾,放在鐵架子上烤了起來。我目不轉睛地看著它,十分好奇,像是從沒吃過黃花魚一樣。

魚還沒有烤熟,但是味道似乎已經很濃了,香氣頓時瀰漫在整個海灘上,黃花魚的濃香合著大海特有的味道,直直的插入我的鼻孔中。拎起烤熟的黃花魚,皮的顏色很分明,紋理很清楚,凸起的部分還有一層淡淡的黑焦,細密的油汁順著魚的紋路輕輕的淌著,滴到了沙灘上,趁著剛烤好的熱氣,一口咬下去,輕薄輕脆的魚皮,在嘴中酥酥作響,如同蟲翼一般,調味料含在嘴中慢慢的化,這時你會迫不及待的扒開魚皮吸入魚肉中的油汁,淡淡的鹹,卻香味撲鼻。魚肉也同樣非常的細膩,像用一絲一紋的肉絲擰出來的一樣,這魚肉趁新鮮吃時還有一種烤海帶的味道,這時我也忘記了累,痛快的大吃了一頓。吃完後好像在月亮的陪伴下賴在沙灘上睡著了,在夢中還在回憶黃花魚的味道,淡淡的鹹、正當的辣、大海特有的味道、有點腥……

直到現在,雖然吃了很多黃花魚,但那天的兩條黃花魚卻再也未吃到過、見到過了。可是又要讓我到什麼地方去追尋這種味道呢?

【篇二:家鄉的美食】

我的家鄉是威海,那兒依山傍水,環境適宜。其美食他鄉亦有,可唯獨她做得最好。

她年過半百,滿頭銀絲。長滿皺紋的臉上,有著一雙大而有神的眼睛,和一張頗似瑪麗。蓮夢露的大嘴。她的手佈滿老繭,又粗又黑。那面板似乎與肌肉分離,垂了下來,像是雞的肉冠。可就是這雙手做出來的美食讓我留戀往返,愛不釋手。

她在麵食方面獨有研究。知道我總吃饅頭沒有熱情,就變著花樣地加入作料,包而食之。她烤的花生火燒外酥裡滑,香濃的花生碎和甜膩的紅糖稀結合在一起,簡直是天衣無縫,天生一對啊!不但有甜的,吃膩了,還有鹹的。他創新的把臘腸和肉纏在一起,即將細條的面如絲瓜蔓一般繞在臘腸上,咋一看就像只體態臃腫的毛毛蟲。一口咬下,鹹香的臘腸和香軟的饅頭融在一起,伴著臘腸咬破後油充斥口腔的滋滋生,要多美有多美。最妙的是她做的蒸糕,把Q彈細膩的糯米糕和麵片一層層疊在一起,蒸出來甜香撲鼻。糕晶瑩剔透,面白嫩鬆軟,看得我心花怒放,不禁凶相畢露,吃得不亦樂乎。

從小到大,我最愛吃的就是她做的那碗手擀麵。歲月的飛逝絲毫不影響她高超的切面技術一根根麵條細長均勻。我曾試過擀那面片,可加過鹼的面就是軟硬不吃,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受益甚小,待我吁吁氣喘時,卻又彈了回去。那面煮好後,再叫上祕製的湯滷子,紅的蝦仁,綠的小蔥,黃的雞蛋,好似一輪火紅的太陽自草原升起,讓我感到暖意濃濃。吃上一口,豈是“美味”二字了得?

她在做這些時,吃力地一下一下彷彿是把一個長輩對晚輩全部的愛和期望擀了進去。美食雖輕,情重如山!家鄉的美是忘不了,家鄉的她亦忘不了!

【篇三:家鄉的美食作文】

家鄉是一個近海的海濱城市。其海則屬黃海邊緣,廣袤無垠。其海鮮自然也就又多又鮮,聞名遐邇。

北方人本就多愛吃餃子,再加上家鄉海鮮的美味,於是,就多出了一道外地人從未吃過卻渴慕已久的美食—鮁魚餃子。

家鄉的鮁魚餃子一上就能知道其味道是好是壞。一看那面白得反光且又能見陷的一定好吃,而反之,那種面都稀溜溜的一定是廚師手藝的問題了。那種面又白又硬的則為上品。咬一口“吱”,就會流出一股汁來。嚼一嚼,那面會和鮁魚陷融為一體,讓你感受到家鄉特有的鮮、嫩、軟、多汁、潤口的鮁魚餃子。

家鄉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們一般都會烙一種叫“花生仁”的餅。其外形為正圓,一般直徑在10到15釐米左右,顏色則黃裡透紅,紅裡透白,白裡又透紅,讓人捉摸不透。每當有大人烙好了“花生仁”,小孩子都會迫不及待地搶上前去,似乎怕有人和他們搶一樣。掰開餅的時候下面早已有一個“接應”的盤子。這個盤子可不是一般的擺設,因為家鄉“花生仁”的汁濃又多,掰時湧出來的尤為好吃。盤子就是為了防止浪費這美味。

家鄉的家下來這道菜並不算特色,但頗得青少年的認可。他就是鍋包肉。家鄉鍋包肉做的時候會用面繞一圈再炸。所以出鍋的時候樣子顯得厚實,脆,金燦燦的。咬在嘴裡更是香脆可口暖人心肺。嚥下去後也依然脣留齒香。

家鄉的美食味道好,成本高,可家鄉人卻從不吝嗇。每當自己家做了什麼好吃的都會趁熱送給鄰居。這一來二往,一盤盤美食似乎更加深了鄰里的聯絡,使人與人之間更和諧,更無間隙地相處。

家鄉的春節作文 篇8

國三作文 ,3457字

【篇一:家鄉的春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重重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描寫了春節一片繁榮之景,在我的家鄉春節可是個最重要的節日。

過年了,可是準備是一大難題,看看我的家鄉是怎麼準備的吧。我的家鄉是東北那旮的一個小村落,過年時可有夠忙的。去縣城買各種食品,像魚啊、糖果啊、田雞啊等等五花八門應有盡有無所不有,大魚要挑活的、糖果要挑甜的、田雞要挑肥的,這才能滿足我們的胃口。可有人問了過年怎麼不買雞鴨菜呢?因為啊在我的老家,家家戶戶都有菜園,養著胖乎乎的雞鴨豬牛。我們過年吃的肉總是香噴噴的,因為他們的飼料就很好,菜是我們家鄉的一大特色。

包餃子,可是有我們特殊的方法。餃子的餡兒也是各式各樣的,菲菜雞蛋的,雞蛋是山中野雞蛋;狍子肉,東北特有動物;酸菜豬肉的,傳統的酸菜醃製,到處都洋溢著農家氣息。形狀也有講究—包的像麥子穗,皮薄餡厚倍香,好看又有含義,預示著明天能有好收成。在煮法上更是別具一格。用大鍋架在土坑上,在底下堆上柴火,火焰彷彿呼之欲出,在跳著激昂的舞,濃煙滾滾,驅散著寒冬臘月的寒冷。用天然木頭燒出來的餃子另有一般風味,香噴噴的,好吃到彷彿不是人間存在著的美味。

要說過年的時候,小孩子可是最高興的。給長輩們說上幾句祝福的話,便有紅包拿,拿到紅包後都樂呵呵的美滋滋的。吃著如宮廷御宴般的美食,看著春節聯歡晚會,彷彿家裡剩下的雞、豬、鴨、牛也都跟著高興起來,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要說小孩子期盼的還是放鞭炮,別看村子小,鞭炮樣式可不少。幾千響的長連鞭炮、二踢腳、小陀螺……各式煙花甭提多漂亮了。一縷青煙冒出“嘶—”小孩子就歡呼雀躍起來。鞭炮聲雖然極其響亮,小陀螺的聲音雖機器清脆高昂,但合起來卻如一場樂會,在指揮棒的指揮下分外和諧動聽、嚶嚶成韻。

我的家鄉最大的特色—酒。老人們從地窖裡拿出了珍藏三四年的酒。有白酒和葡萄酒。白酒用自己家最好的高粱釀製而成,葡萄酒是山上的野葡萄和城裡最好的冰糖泡成。特別是葡萄酒—濃郁的酒香中夾雜著葡萄的香氣,彷彿飄出了酒罈勾引出人對美酒想喝的渴望念頭,攤稱酒中之極品,莫一口酸溜溜的莫一口甜滋滋的。豪爽的東北人用大碗喝酒,喝完之後借酒助興,兩個人就高唱著二人轉,兩個人的聲音完美交融,婉轉動聽一點違和感都沒有。

吃完飯後小孩子總是唱著老人給他們講故事,小孩們聽著聽著忽而高興、忽而緊張、忽而害怕彷彿深入其境,老人們也不厭其煩的講著一個又一個生動形象的故事。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我最愛的節日。

【篇二:家鄉的春節】

我不知道在其他地方有什麼特別的節日,但在我的家鄉,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便是春節了。春節,是一家團圓的節日,是每一代人最期待的節日。

家鄉的春節是一年當中最熱鬧的日子。昔日空蕩蕩的街道上跑滿了不同年齡的小孩子,玩的、鬧的、歡笑的,已在不知不覺中為春節的到來改變了原來那沉靜的氣氛。

家鄉的春節是一年當中最有活力的日子。平日忙碌於工作的人們,拿起了手中的工具,打掃起了衛生,來了個大掃除。即使是年齡的老人,都精神抖擻,活力四射。

家鄉的春節是一年當中最火熱的日子。上了年紀的老人們為了迎接自己的兒女,做起了拿手的好菜。以往,只冒一絲絲青煙的煙囪,現在也是“停不下來”了,彷彿要將這漫天冰雪也融化了似的。不過,等到兒女回來,他們也都忙碌起來,怎捨得讓父母操勞過多呢?

家鄉的春節是一年當中最年輕的日子。一些老人仔細地打點好手裡的錢,生怕花在不值的地方,他們的著裝也並不存在新鮮感,與大自然的顏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年輕人一回來團聚,為老人帶來營養品,添置了新衣,在白皚皚的雪中多了幾番鮮亮的色彩。

最難忘的還是家鄉的春節風俗,甚是繁多。貼春聯用的是麵糊,餃子裡藏著花生紅棗,還有到親戚家拜年問好,小孩子得到的禮物是幾個布兜都裝不下的。在我小的時候,走到各家都會得到糖果,多到還要請大人幫忙裝。還有壓歲錢,我每年都眼巴巴地盼著,不過多半被媽媽收走了。

家鄉的春節是最值得我們回味的,不管身在何處,都會讓人遐想,令人銘記,那份快樂始終縈繞在我身邊!

【篇三:家鄉的春節作文】

家鄉的春節讓人懷念,讓人喜愛。每年的春節我們都是到鄉下的爺爺、奶奶家度過的。

走到村口,看到每家每戶嫋嫋的炊煙,心裡會升騰起無限的暖意。巷子邊俏皮的房子,頂著白帽,披了紅裝,家家戶戶喜氣洋洋。

回到家,我總是喜歡先在家裡的大火炕上躺一會兒。新年家裡的炕必是熱烘烘的,在炕上躺著,總讓人聯想起躺在母親懷中的感覺,別提有多舒服,真不亞於泡在溫泉之中,做夢都是笑著的。大火炕是用土壘成的,沒見過真正的炕的人,一個不小心就把“炕”寫成了“坑”,結果就出了“鄉下人睡在‘大火坑’上”的笑話,真是讓人啼笑皆非。

還沒享受夠躺在炕上暖融融的感覺,熱騰騰的餃子便端上來,老人和兒女孫媳一家人在炕上圍桌而坐,邊吃邊“嘮家常”,從老人的身體到大人的工作到孩子的學業,回顧著這一年的大小事情,期許著新一年的順利、成功,你一言,我一語,好不熱鬧!

正沉浸在這種“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田園感覺中時,隨著誰家“砰”的一聲巨響,就像賽前宣佈開始的發令槍,各家各戶的鞭炮也趕腳似得競相響起來—“砰”、“轟”、“噼裡啪啦”……春節交響曲開始!沒有指揮,人人都是演奏者,心裡是怎樣的快樂,節拍就怎樣打響。我的心一下子跳到窗外去了,趕緊“哧溜”一聲滑下炕,去找我的小夥伴們!節日的焰火一會兒就映紅了整個天空—有長尾巴猴子,一下子竄上了天;有孔雀開屏在高空炫耀;有仙女挎著花籃向人間散播著幸福的花瓣……四周的雪被燈光映得通紅,人們的臉也被映得通紅,孩子們追逐嬉戲、歡呼雀躍。

到了大年初一,外面的雪地上落滿鞭炮的紅紙屑,像點點梅花遍地開放。“啪,啪”小鞭的聲音偶爾還會迴盪在巷子裡,白色的雪上印滿了孩子們的小“爪”印,就像一朵朵閃爍著晶瑩的光的小花開在雪地裡。不過不能光貪玩了,要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恭恭敬敬挨家挨戶去拜年。要記住《紅樓夢》裡似的複雜的輩分關係雖非易事,但拿到“叔叔、嬸子、大爺、大媽”們祝福的糖果和壓歲錢後,孩子們又蹦蹦跳跳起來。

家鄉的春節,是一個溫馨、快樂、充滿回憶的節日。它也許不是那樣特別,那麼出名,卻因有充滿熱情的人和淳樸的民風而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珍藏在人們心中,還有什麼比這更重要呢?

【篇四:家鄉的春節】

中國的傳統節日數不勝數,但要說最盛大,最隆重,最著名的還要數春節。不同的地區就有不同的春節,我來介紹一下我的家鄉—山東的春節。

春節有一個獨一無二的怪物—年,相傳在古時候每到大年三十那天總會有一頭怪物出現,踐踏莊稼,危害人類,當它出現時人們總是束手無策。終於有一年,有個人發明了一種叫炮竹的東西,年獸異常害怕,人們又發現每次年獸就像老鼠不敢接近貓一般不敢接近那些燈火通明的人家,得知年獸害怕紅色。於是每年年獸來臨時,家家戶戶都放鞭炮,聲音極其震撼,合起來如同巨浪,有種吞噬人心的力量。還貼春聯,整夜燈火通明,整個村子好像有意模仿花海的顏色。這樣年獸便不敢靠近,到了第二天早上,大家都會說:“過年好,過年好。”這便是放鞭炮的由來。

農村的春節是十分漫長的,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都是熱熱鬧鬧的。正月初一那天家家戶戶都要出去拜年,每次我都會穿上新衣服,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挨家挨戶的拜年,而長輩留在家中招待客人。拜年時最讓我興奮的是那些蜜棗,花生,桂圓,糖果等,每次想到,心情總會格外愉快。拜完年後爺爺奶奶總會抓一大把塞在我的口袋裡,一上午下來總是收穫滿滿。當然,還會有些壓歲錢,雖然不多,但也就為討個好彩頭。每次拿到錢時,總會憧憬著要買些什麼,要做些什麼,心早就飛到九霄雲外去了。

說到這,可就不能忘了春節一個重要的習俗—吃餃子。雖然平日裡也常吃,但春節的餃子可和平日裡有些不同。每次媽媽總會在裡面包一些硬幣,小金橘等,吃到這些越多,來年就會越有福氣。挑餃子也有方法,餃子有什麼不同呢?有!皮薄的餃子偶爾會看到裡面包的小金橘,這樣就會多吃到些“吉祥的餃子”了。當然我也會為了做那個最有福氣的人而多吃些餃子,希望能吃到些小金橘。每次小肚子都像小金豬一樣吃得鼓鼓的。有一年我和小弟比賽吃餃子,結果是他贏了。還記得他當時開心得哈哈大笑,拍了拍自己的小肚子,好像在說:“你看,我贏了!”

春節的習俗真是說也說不盡,數也數不完,每次過完春節總會期待著,期待著下一個春節的到來。

家鄉的柑橘作文 篇9

國二作文 ,2727字

【篇一:家鄉的柑橘】

我的家鄉是宜昌,這裡出產柑橘的歷史悠久,是聞名的柑橘特產地。作為宜昌人,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柑橘的印象十分深刻。

春天的時候,橘子樹開花了。一朵朵白色的小花鑲嵌在墨綠色的樹葉裡,還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好奇的我想去摘幾朵小花下來“細細觀賞”,這時外婆總會和藹地對我說:“孩子,別摘。這些小花將來會長成一個個的柑橘,你把它們摘了可就沒有柑橘吃嘍!”伴隨著漸漸暖和的春風,我坐在外婆的懷裡,靜靜地等著……等到小白花落盡了,小柑橘也開始成長。炎炎的烈日下,樹葉間竟皆是墨綠色的小果。小柑橘躲在葉陰裡乘涼呢!我也坐在門檻上,望著柑橘樹,希望它們快快長大。天氣漸漸轉涼了,柑橘們都換上了青中帶黃的外套了。到了金秋十月,柑橘們也都長大了,墨綠色的葉間結滿了金黃色的果實。這時,農民們都忙著採摘柑橘,臉上洋溢著收穫的喜悅,因為柑橘給他們帶來了收益。我也十分高興,蹦蹦跳跳地跟著外婆來到田裡。我興奮地摘下一個,掰開橘子皮。一股橘子的清香馬上沁入心脾,我馬上撕下一瓣放進嘴裡,又酸又甜,滿口留香,真好吃!

柑橘不僅美味,而且還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功效作用。它含有豐富的鉀、B族維生素、維生素C及抗氧化成分、抗癌成分、抗過敏成分;還含有豐富的類黃酮、多酚、胡蘿蔔素等多種化合物群。橘子皮也有很多功效與作用。它可以治療胃寒、嘔吐;可以治便祕;可以治口臭;可以醒酒;可以理氣消脹……柑橘當真是渾身都是寶啊!

家鄉的柑橘啊,伴隨著我的童年,我的成長,你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那麼多的好處,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甜蜜,我愛你—家鄉的柑橘!

【篇二:家鄉的柑橘】

我生活在夷陵區鴉鵲嶺鎮,這裡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最讓我自豪的,是我家鄉的柑桔。

田園裡,柑桔樹林一望無際,滿是綠色。你可別以為柑桔就這一個樣,其實這是一個多彩的世界。

春天是柑桔長新葉的時候,蒼翠的桔園中長出了一個個嫩綠的新芽,慢慢長成一片片新葉,漸漸變成深綠,一片片綠油油的樹葉迎著陽光驕傲地抬起了頭,只見大片大片的深綠壯麗無比,好像在風中迎風破浪。

柑桔開花的時候,是最好看,最難得的。柑桔花花期很短,那一朵朵小小的白色的花,裝點在綠色的樹上。有一種難得的溫柔美麗。

當然,最精彩的不是綠葉,不是開花,而是結果。花落之後,剛長出的果子只是一個小小的,綠色的球,藏在樹葉裡。慢慢地,果實越長越大,到了九、十月份,柑桔皮泛起了黃,再過些日子,慢慢變成了黃色、橙色。果子沉甸甸地掛在枝頭,像一個個小燈籠,又像一個個微型的南瓜。當綠色的果子長到拳頭般大小,你也許會摘下一個來嚐鮮。輕輕剝開綠色的皮,一陣沁人心脾的清香漫開來,十來瓣果肉抱成一團,呈現在眼前,小巧玲瓏,誘人十足。輕輕掰下一瓣,那月牙形晶瑩剔透的果肉讓人很想一口咬下去。撕開那一瓣果肉,一顆顆小水滴似的小果肉可愛、新鮮,就像是黑暗中投進了一束陽光,讓人心情愉悅。放進嘴裡一咬,果汁“滋”地一下將嘴填滿,酸酸的,酸得讓你眯眼,但酸過後,你一定會大喊一聲“爽”,然後笑著說“再來一個!”成熟的果實放進嘴裡,一陣甜味慢慢在嘴裡流淌、回味,一直甜進心裡,讓人沉醉其中,那些煩惱,也就煙消雲散了。

爺爺奶奶是農民,他們種了一輩子地,也照顧了一輩子柑桔樹。修剪、鋤草、除蟲、採果、施肥,精心伺侯著,連掉在地上的小落果也可以拾起來製成中藥。柑桔樹也承載著爺爺奶奶一年的希望。爺爺常常用手摩挲著柑桔樹,奶奶唸叨著:“這柑桔還是那麼好啊!”是啊,這柑桔多好啊!

我愛我家鄉的柑桔,它是我的驕傲!歡迎你到我的家鄉做客,來品嚐甜甜的桔子啊!

【篇三:家鄉的柑橘作文】

我家住在宜昌,宜昌的秋天一到,盡是一派豐收景象。水稻收割了,晒在地上,金黃一片;菊花也開了,五顏六色的,甚是好看,不過,最惹人喜愛的是家鄉黃橙橙的柑橘。

柑橘樹的葉子四季常青,到了春天,還會長出新的嫩芽,嫩芽的嫩綠和老葉的深綠放在一起,好看極了!它高兩米多,葉子很多,風一吹,葉子嘩啦嘩啦的唱著歌,好聽極了!到了夏天,它就會開出許多白色的小花,這花的花瓣很厚,很少,中間的花蕊是黃色的。站在高處看柑橘林,一張綠色的地毯上點綴著黃的、白的,雖稱不上驚天動地,但也是驚心動魄、蕩氣迴腸。時不時你還能看到有人在裡面走動,樹隨著人的走動搖搖晃晃,跳起了滑稽的舞蹈。不過你千萬不要一個人冒冒失失的闖進去,裡面就如同迷宮一般,非常有可能會迷路喲!

圓圓的橘子,沒成熟時穿著綠色的外套,有的胖,有的瘦。你輕輕撥動它,它就會左右搖擺,就像不倒翁。成熟了,就穿上了橙色的外衣,摘下一個來,把它的衣服小心翼翼地脫掉,雪白的紗衣映入眼簾,隨之而來的是一陣清香。然後一瓣一瓣地剝開,拿起一瓣往嘴裡一放,輕輕一咬,橘子汁在口腔裡四處飛濺,酸酸甜甜的味道頓時在口腔裡蔓延,又開胃又鮮美,好吃極了!

橘子不僅好吃,而且渾身都是寶。橘肉有生津、開胃的作用;橘皮可以做藥,是防止上火的最佳藥材;果肉、皮、核、絡都可以入藥,就連橘根、橘子也可以入藥。橘子皮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巧用、妙用,它可以美容護膚,清潔有茶鏽的瓷器,除臭,還能當肥料。不過,橘子雖好,也不要貪吃哦!它含熱量較多,如果我們一次食用過多,就會“上火”。

家鄉獨特的地理條件造就了獨特的柑橘,味道鮮美,渾身是寶。春天過了,夏天來了;夏天過了,秋天來了;秋天過了,冬天來了;冬天多了,春天又來了。花開花落,人生聚散,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家鄉的柑橘永遠矗立在我的心田。

【篇四:家鄉的柑橘】

我的家鄉是宜昌,宜昌的特產很多,桃子、棗子、葡萄、草莓、茶葉等,但我最愛的是家鄉的柑橘。

你站在遠處看,那柑橘林就像一片綠色的海洋。那裡,到處是綠油油的一片。一顆顆柑橘樹就像一把把撐開的大傘。每到春天,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就開放了,好像給大樹披上了一件薄紗。不論你站的多遠,你都可以聞到那撲鼻的香氣。

到了六七月份柑橘就長到乒乓球那樣,它們躲在樹葉底下,好像是在玩捉迷藏。秋天,柑橘就成熟了,樹上掛著紅彤彤的橘子,好像一個個小燈籠。我急忙摘下一個,剝開一看,裡面都熟透了,每一瓣都像一個彎彎的月牙,看著都讓人流口水,我趕緊嚐了一口,真是美味極了!讓人吃了一個,還想再吃第二個。

到了冬天的時候,奶奶就用筐子把柑橘裝好了,然後就堆在一起,最後把上面鋪上一層稻草。這樣,就是放到明年也不會爛。等到過年時我們就會拿出來給親戚朋友們吃,他們吃後都覺得好吃,根本停不下來。當他們走的時候,我們都會讓他們帶一點回去。

柑橘可以現剝現吃,還可以榨果汁、制飲料、做罐頭、泡酒,就連橘子皮都可以做成藥。

家鄉的柑橘不僅好吃,而且是一道風景。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柑橘。希望你們到我的家鄉來,品嚐我們的柑橘!

家鄉的習俗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503字

俗話說得好:“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題記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陣陣爆竹聲中送去舊歲,迎來新年,這讓我對自己家鄉的習俗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與認識。

我的家鄉是一個小村莊,那兒的風景特別美麗。走進去就像是一個世外桃源。我的家鄉有很多風俗習慣,比如:端午節賽龍舟、中秋節做月餅等等。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家鄉的扭秧歌了。

傍晚時,村委會廣播裡就會召集村裡的男女老少到廣場上扭秧歌。不一會兒工夫,人們便陸陸續續地來到廣場上,廣場上頓時便成了人的海洋。這裡人山人海、人聲鼎沸。一些小販們在人群周邊支起了小攤床,準備買一些小孩子們喜歡的零食、燒烤、玩具,應有盡有。

聽!那邊的鑼鼓敲起來了,人們也跳起來了。鏗鏘的鑼鼓聲和優美的嗩吶聲匯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多麼和諧美麗的一幅圖啊!隊伍四周圍滿了觀眾,他們一邊看一邊嘮著家事,自在悠閒。嗩吶不時變換著曲調,秧歌的隊形和動作也跟著變換著……

現在,秧歌已經成了這個村子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至今為止,秧歌已經在方圓十幾裡的村子裡出了名,還會有一些人千里迢迢來觀看呢!啊!家鄉的大秧歌,那就像陳年的美酒。

我愛我的家鄉!當然,我更喜愛家鄉的大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