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遇蘇軾相關作文20篇

夢遇蘇軾 篇1

國二作文 ,1405字

寂寞的夏夜掠過一絲微涼的風,皎潔的月光將這起伏的大地撫得更是溫柔。仰望滿天星斗,月夜似水柔。伴著知了的輕語,我斜靠在竹椅上,緩緩地、緩緩地進入了夢鄉。

“這是哪兒?”我喃喃的說。四周白茫茫的,早已融成了一片雪白的汪洋。我緩緩的起身,只見一束強烈的光閃過,晃得我睜不開眼。再看時,就看見一個人站在我面前,一襲白衣,飄飄欲仙。我努力想看清他的臉好辨認出他是誰,可他卻有意迴避似的。他一伸手,便現出兩個小方椅,一個小方桌,桌上只有簡單的幾樣茶具。又一伸手,道:“請。”我端起其中一杯,品了一口,問道:“這不會有毒吧?”那人哈哈大笑,端起一飲而盡,“我輩豈是那等小人!我啊,就是你們後來人常提到的蘇軾!”“啊,原來您就是蘇東坡先生!那麼請問,此為何處?”先生指了指我們的下面,說:“這是人間與天堂的界線,你為何來此?”我無奈地聳了聳肩,我怎麼知道?好好的就到了這兒,還見到了先生。

“跟我走。”先生突然拉起我,此時我感覺到先生的神祕感愈發強烈了。一瞬間,白茫茫的一片,全消失了,映入眼簾的是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人們的衣著與現今截然不同。“帶你領略東京城九百年前的風采,何如?”東京九百年前的繁華,我早有耳聞。紙上談兵終覺淺,大好機會怎能浪費,如此說來也不假思索、斬釘截鐵地應了一句“好!”如此便啟程了。

一路穿街過巷,有做官的、開店的、賣菜的、賣肉的、賣米賣面的、賣小玩意兒的,琳琅滿目。先生問我想買什麼,我都一一婉言謝絕,我深知先生生性慷慨大方,因此少有餘財。先生忽行至一茅舍而停,只見舍內乾淨樸素,先生說他就住在這裡。早聽聞先生正直廉潔,視金錢如糞土,官至禮部尚書卻從未積攢分文,如今見這樸素的茅屋可想而知。先生留我與其對飲—先生飲酒,我喝茶。我與先生就這樣敘起舊來。

我與先生談人生,先生說“人生到處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先生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談到別離,先生說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面對世事的悲涼,先生總是以超凡脫俗的態度去迎接它們。縱然千瘡百孔而歸,也會找到一個緣由,一篇詩,一樽酒,忘多少憂愁。先生他是個清廉、正直、有深厚文學造詣的人,先生從來不會被挫折所擊倒,早年喪妻喪母,中年喪父喪妻,被冤入獄。這些在他的心裡都造成過創傷,然而傷口總會癒合。先生始終以一種飄然的態度度過一生。

意興正濃,忽然傳來一陣鐘聲“咚、咚、咚”先生從容不迫地拿起一本卷軸,展開時又是一道白光閃過—

世界又成了白茫茫一片。

先生盡了餘杯,笑道:“你還不知道吧,凡人只能進入天堂一個時辰,你剛才探訪的是我的世界,我生活的世界,你不能夠在這兒停留太久的,走吧。”“可…可是…”“走吧…走吧…你若不走…我要走了……”先生的身影愈來愈模糊,漸漸化為一道難以觸控的光,直到成為一個細微的光點,最終消失了。

“可是我怎麼回去啊?先生!”我一個人在白色的世界裡遊蕩了好久。突然有些懷念先生了呢,我想,咦,為什麼之前的事漸漸地有些淡忘了,四周的景物也飛快的變換?哦,是時間在奔跑!不行,我要想辦法記住這一切,不能讓他在時間的長河中遺落!

“啊!”我忽的坐了起來,嚇了在旁讀書的朋友一大跳,“嚇死我了,哎呀我的小心臟啊……”我說,“行啦,想不想知道我做了什麼夢?”

他立馬又有了興致,問道“怎麼啦,做了個什麼夢?”聽他說完,我笑了,把他按在座位上,說:“這個故事很長,你先坐下,待我娓娓道來……”

當蘇軾遇上李白 篇2

高二作文 ,1854字

黃葉無風自落,秋雲不雨長陰。

天若有情天亦老,遙遙幽恨難禁。

惆悵舊歡如夢,覺來無處追尋。

—題記

秋日,風捲林梢,夾著些許涼意。扶過碧波,蕩起層層漣漪,雖是輕波微讕,卻足以蕩起綿綿秋意,只餘下惆悵三分,兩分失意,一分幽恨。

江晚亭邊,淫雨霏霏,蕩不盡離愁別恨;綿綿秋雨,落在指尖,令人寒意倍生。悽悽風雨,打在一張寫滿滄桑的臉上,打在一尾千年瑤琴上,卻落在席中一杯濁酒裡。他,憑欄而望,明亮的眸子卻慢慢黯淡了下來,是看到了大宋悲哀的前景而自己又無力迴天的惆悵,還是千年知己未到的嘆息?抑或,都有吧。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浪漫的歌聲伴隨著清脆的足音在霜風秋雨中顯得格外好聽,猶如一支小夜曲,輕緩,柔和,悠悠地迴旋在空際,飄進了憑欄人的耳中,他知道是故友的來臨,是自己等待了千年知己的到來。於是,蘇軾慢慢轉身,目光也漸漸明亮起來,但見李白襲一襲白衣而至,邊走邊歌。他,還是跟從前一樣,蘇軾心裡想著,不由得輕輕嘆了一口氣。臉上的笑容如蓮花般在蘇軾面龐上緩緩綻放,仿若不曾有過哀傷和迷茫。他欣喜,因為李白的到來,因為知音的難求。他忙撐一把油紙傘迎上去,並向李白遞去,而李白卻將傘拋向空中,百轉千回,劃出一條靈動的弧線,而他卻仰天長笑,大步走向亭中,盡飲一杯中清釀,連聲讚道:“好酒!好酒!”

蘇軾慢慢走向亭中,惟恐亭外的秋雨浸溼一片衣袂。他細細端詳著李白那俊秀的面龐。他,還是從前長安街的遊俠,臉上盡顯不羈與豁達。“東坡兄,一別數十載,悠悠歲月難渡。聞君仕途坎坷,雖抱經天緯地之才,懷兼濟滄海之志,卻連遭小人陷害,不可謂不令人傷之。”李白的一席話將蘇軾拉回了現實,沉吟良久,才緩緩道:“唉,君之言是也。變法圖強固不可少,但仍循序漸進,否則,不但無益,反而生害。貶謫黃城,客居他鄉,飽嘗顛沛流離之苦,雖如此,終抱用世之心,豈惜衰朽殘年而不為國效力?”

李白慢慢斟上了一杯酒,隨手拈起一朵殘菊,放在鼻邊嗅了嗅,自言自語道:“人應若此。”蘇軾不解。

李白緩緩道;“菊,花之隱逸者也,向日淵明歸故里,多詠其以抒己懷,喻己之清高。‘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菊發於嚴寒之中,立於清秋之際,於獵獵西風中,臨霜獨立,傲視世間萬物,不為世俗所動,不被紅塵所染,寧可枝頭抱香死,又何曾吹落於北風中。落木飄零,殘菊猶立,片言無訴,將一縷清香溢於乾坤中,留於世人心房。休言舉世無淡者,解語何妨片語時。人若效之,當於青山綠水間吟詩作賦,臨古蹟而抒懷。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柳綠如煙中筆墨生香,若此,足慰平生。”

蘇軾聞之,默然無語,他想起了烏臺詩案,想起了那場穿越十年生死的依戀,想起了仕途黑暗的難容。也許,他一開始就錯了,他不應該出川,更不應該出仕。繼而,他仰天長笑,笑自己的往昔,笑政治的腐敗與無能,笑聖上不辨英才的愚昧。然而,他卻清醒地感覺到臉上有一股清涼的液體緩緩流下,沒錯,是從他的眼角溢下。是的,他有太多的放不下。他放不下天下的百姓,放不下自己已熱愛了幾十餘載的國家,放不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重任。

他不是李白,他沒有李白的那份自信與浪漫。李白是天上的謫仙人,而他自己,只不過是微不足道的寒門仕子。李白,身處盛世大唐,而自己又生不逢時,偏逢內交外迫之際,而自己又抱一身經天緯地之才,怎能坐視國家衰亡而獨逍遙於天地之間?

“太白兄,君之言甚善。然軾身處國家動盪之時,焉忍著國覆而己之身存乎?值此國家危難之時,存亡之秋,雖芥末之士,猶思報國,而軾向以宋之士子自處,又豈能因國家禍亂而遠趨之?”

李白聽後,長笑不已,將手中的一隻殘菊拋入雨中,任流水悽風而逝。滿飲手中一盞清釀,越過小桌,端坐於琴前,撫一曲千年古曲,奏一首翠綠的歌,歌中有高山,有流水,有古亭,也有他自己。一曲終了,他踱至案邊,鋪開一卷素白如雪的宣紙,用鵝毛墨筆輕輕書寫:“筆纏情,墨牽魂,書畫琴文,共留萬代清風姿。”字跡如行雲,如流水。

寫畢,踏著一腳的清幽而去,邊走邊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他,也許只屬於青山綠水,蘇軾自言自語道。

蘇軾呷了一口手中的濁酒。踱至案邊,看罷,喟然長嘆曰:“識吾者,惟斯人矣。”他知道,這是李白在告訴他,為官處世應若菊花,千金不動其心,威武不移其志。想到此處,蘇軾嘴角泛起一絲微笑。

秋雨依舊,小亭依舊,人物依舊,而情卻不依舊。悽悽風雨,令人窒息,而亭中人目光如炬,琴聲悠揚…

歷史車輪滾滾西逝,流水,落花,人間,李白,蘇軾,也許不期而遇終!

和蘇軾相遇 篇3

國二作文 ,653字

陽光明媚的早晨,我在西湖邊散步,忽然聽見有人在吟詩:“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我見此人,其貌甚偉,便應聲而道:“此詩不就是蘇軾蘇老先生的大作《飲湖上初晴後雨》麼?”那位先生大驚,走過來對我說:“小夥子,你怎麼知道我這首新作的名字,我可還沒發表呢!”我聽此人這麼一說,心中滿是疑惑:難道他就是大文豪蘇東坡?於是,我環顧四周,路人都穿著寬袖大袍,遠遠望去,杭州城上插著宋朝的旗幟。我恍然大悟,原來我穿越時空隧道,來到了宋朝,面前這位書生的的確確是蘇東坡先生。

我連忙拱手作揖:“蘇先生在上,請受小輩一拜!”蘇先生立馬將我扶起,說:“小夥子,別多禮,你還沒回答我的問題呢!”我想,我可不能讓他知道我是新時代來的。於是,不慌不忙地答道:“我認為此題用於此詩甚為恰當!”“那你就是我的知己嘍!”蘇先生頗為激動。“能成為蘇先生的知己,是晚輩的榮幸。”我欣喜若狂。

我們倆一邊走一邊談笑風生,簡直是一對忘年之交。“不如我們去看看蘇堤吧!”蘇先生提議道。我欣然贊同。於是我們倆漫步在蘇堤邊,“蘇堤果然是名不虛傳,不僅外表美觀,而且抗洪能力強……”我不禁讚道。“哪裡哪裡,這不過是一堆泥土罷了。”蘇先生謙虛地說。就在這時,狂風四起,烏雲密佈,眨眼間,雷電交加,大雨傾盆,眼前的一切消失了……

原來這是一場夢啊!我回味著與蘇先生相處時的點點滴滴,心中充滿了不捨與期待:蘇先生不僅在文學上有很高的造詣,而且在藝術和科學方面也頗具天賦;不僅才華橫溢,而且平易近人,為人謙遜。實在令人欽佩!

與蘇軾相遇 篇4

國一作文 ,961字

熙寧十年,蘇東坡出任徐州知州。在他到任不足三個月的一天,澶州的黃河大堤決口,水彙集在城下,不停上漲不能及時梳理,城就要被沖垮了。因為洪水,城中的命中都著急忙慌地收拾好自己的東西,身上揹著一個包袱便往城門口趕,待我趕到城樓上時,城下人聲鼎沸,大家爭著要往外走,要出城避水。蘇軾站立在城頭,我快步走到他旁邊站好,只見他個子高大,身姿挺拔,他的顱骨很高,眼睛在濃密的眉下顯得很有神,他清了清嗓子,本來十分混亂的人群瞬間安靜下來,蘇軾的聲音略帶著嚴肅:“大家都冷靜下來,不要出城,大家想一想出城後能比在城中安全多少?如果這麼多人都出了城,就會動搖民心,那我還和誰來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絕對不會衝了城。”城中百姓聽後安靜了幾秒鐘後都紛紛回到了各自的家中,我站在城樓上看著,心中不禁感慨萬分,下定決心全力守城。蘇軾轉過身,看著我和其他官役說道:“河水就要衝進城裡,時間緊迫了。”我向前跨了一步,作揖說道:“我們必將全力守城。”蘇東坡望向我們,面露讚賞地點了點頭,看起來十分欣慰。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滾滾濁浪如山呼海嘯般直撲徐州而來,徐州城下水漲了將近三丈,並且迅速滲入城中。在此危機關頭,蘇東坡臨危不亂,在城上搭起帳篷指揮抗洪,每天幾乎每時每刻都會有人來報洪水的最新訊息,我們坐在帳篷中議事,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人人臉上盡是嚴肅的神情,每個人在蘇東坡的指導下都拼儘自己的全力,絞盡腦汁想對策。蘇東坡本人也是盡職盡責,每天與我們商討完後,自己又在帳篷中獨自沉思,好幾天晚上我路過他的帳篷,裡面還能透出細微的亮光。

一個早晨,蘇東坡召集全城百姓說道:“洪水的情勢迫在眉睫,需要大家的力量一起抗洪。”雖然在生死存亡的關頭,眾人的士氣卻十分高昂,大家異口同聲地喊道:“願與知州一起抗洪!”“好!好!”蘇東坡舉著手,大聲地說道:“我蘇東坡在此立誓,與徐州共存亡。”於是他親臨抗洪第一線,親自率領眾人穿短衣赤著腳拿著簸箕鐵鍬出城,從東南方向築起長堤,一直到城門口。這發洪期間,蘇東坡經常在城中巡視,幾次路過家門,他沒有絲毫猶豫地匆匆走過。

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奮戰,長堤築成,才戰勝洪水,保全了全城百姓的生命安全。

與蘇軾的這次相遇中,他臨危不亂,心繫百姓,每次抗洪都身先士卒,搭起帳篷與大家同甘共苦,正是因為這樣的品質他才被人愛戴,讓我十分敬佩。

遇見蘇軾 篇5

國一作文 ,1007字

我是赤壁的一個幽魂。

我是赤壁千千萬萬亡魂中最不起眼的一個小小幽靈。我如同其他亡魂一樣,帶著腦中無處安放的,幾百年前的記憶渾渾噩噩地遊蕩著。直到一天,我遇見了一個男人。

那是一個多麼偉岸的男人啊!衣衫襤褸擋不住他出類拔萃的氣質,擋不住他的萬丈豪情,我被深深地吸引。

我見他對著不絕的江水時而小聲述說著什麼,時而又大聲吟誦著豪邁的詞,依稀記得,那是“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固壘西邊。”不可避免的,我的眼前依稀浮現出曾經的曹孟德,他是我大吳的敵人,但我卻崇拜著他。不是他的軍事,不是他的陰謀,而是在兒時,對著濤濤的江水吟誦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詩人曹操。

思緒回到現在,那人也不知想起什麼似的,大笑幾聲,臉上卻有幾滴的淚珠滑過。他拿起一個隨身攜帶的酒杯,拿酒壺斟滿了酒,一滴淚也溶進了酒裡。他又是幾聲大笑,一樽還酹江月。

我決定跟著他,儘管我知道,赤壁中有我昔日的戰友,有我曾經的長官。但他吸引著我,我毅然決然地隨著他去了。

我知道了他叫蘇軾,是個被朝廷貶了的人。我不解,他一心為民,為何被排擠?每當見到他被排擠,被嘲諷,我總是想氣憤地打那些人。每當我曾經有力的拳頭砸向他們,卻總是悲哀地發現我會穿過他們的身體。

我喜歡這個蘇軾,我像是他的知己,讀得懂他每一首詞,他的悲涼,他的煩擾,他的喜,他的樂,我與他一樣,時悲時喜。我見過多情的蘇軾,在煙雨迷濛的江南小鎮。他逛到一個風景獨好的牆角,忽聽到一串銀鈴似的笑聲。他也笑了。我知道他動了情思。牆內的少女,會知道一個多情的詩人,為她動了一抹念想嗎?

我見過豪邁的蘇軾。在密州,他與朋友出獵,當晚寫下“老夫聊發少年狂……西北望,射天狼!”我知道,他不服,不服日益老去的軀體,不服這朝廷。他想回去,回到廟堂,回到少年輕狂的時代。

他在老去,我不會老,但只能無奈地看他老去。直到有一天,猝不及防的,他死了。我看著他閉上眼,悲痛侵蝕著我。

我想起了很久很久以前,行軍途中,一個老婦人講的故事;從前有一個人叫伯牙,彈琴彈得非常好,一個人叫鍾子期,伯牙彈什麼琴鐘子期都聽得懂。有一天鐘子期死了,伯牙再也沒有彈琴了。

我當時很不明白,但我現在懂了。

我是一個幽靈,一個與蘇軾心靈相通的知己,儘管他不知道,有過我的存在。

我毅然走向了火爐……

與蘇軾相遇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924字

臺灣詩人余光中曾說,“旅行,我不想跟李白,因為他不負責任,沒有現實感;我也不想跟杜甫,因為他太苦,太嚴肅;蘇東坡就很好,他很有趣,我們可以做很好的朋友。”

我最崇拜的詩人就是蘇軾了,蘇洵,蘇軾,蘇轍,蘇家兩代人,一門三學士,光輝璀璨的“唐宋八大家”中,蘇家父子一下就佔了仨,看來蘇軾的滿腹才華是繼承了父親蘇洵呀。蘇軾的官運起伏得離奇,他這一生共在14個州擔任過職務,足跡遍佈神州大地。運氣好的時候,他擔任過皇帝的日常生活祕書,中央政府的祕書長。運氣差時,曾被一路貶為縣級民間自衛隊的副隊長,或直接貶去海南,在天邊的某個蠻荒小島上當個八品小官。官場過山車,驚險又刺激。我覺得他的官場生涯和他的個性有關。他在為官期間,做出了不少政績,並不因為自己被貶就做一個混吃等死的公務員。他不會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而出,為國為民,他與時俱進,不怕得罪人,不退縮。唐宋詩人有才華的那麼多,我唯獨喜歡蘇軾就是因為他的為人品性。蘇軾另一個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他是一個極富生活情趣的美食鑑賞家。他愛吃,會吃,懂吃,寫吃。也能創造吃。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東坡肉”了。研究了他的經歷,我發現無論在什麼地方,無論身處何種境地,蘇軾都能吃出別樣的滋味來。

在他的作品中,也讓我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首詞大氣磅礴的氣勢,豪邁的英雄氣概,面對官場失意,沒有頹廢,而是瀟灑面對人生。“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抒發了他渴望報效祖國的壯志豪情。“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表現了他簡樸中見深意和曠達的胸襟,寄寓著超凡的人生理想。“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的坦然樂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臨危不懼,永遠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後。

蘇軾一生的經歷不是一般的複雜,但最難得的地方是他一輩子都是個性情中人。東西好吃,就是他當下最大的快樂。跟去了哪裡,做了什麼官,吃了什麼虧,都沒有太大關係。林語堂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是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也許這話最能概括蘇軾的一切。

和蘇軾相遇 篇7

國一作文 ,1036字

夜已深了,天是墨藍的,如深邃的眸子。月光銀銀擠進窄窄的窗縫,在我的眼前瀉下,冰涼如水。我抬頭望去,月平和地面對著我,似一位老友,靜靜候我赴約。

睏意全無,我推門外出。月光為四周蒙上一層白紗,隱約看見前方一道人影。一襲素白,那……“是子瞻嗎?”我走過去。“懷民,你也沒睡?我正要去房中尋你,不曾想竟在這裡相遇。”子瞻的微笑裡有淡淡的驚喜,我亦是一笑。我倆相伴在承天寺的庭院中漫步。柔和的月光傾灑在禪房的臺階上,反射出銀白的光,縈繞的光被分成鱗片狀,這樣動人,卻只有我與子瞻欣賞。

“世事都變了,月還這麼單純地照著人間啊!”子瞻捋了捋鬍鬚。“可惜,世人都睡去了,無人欣賞,月竟寂寞如斯。”我嘆息道。子瞻笑了:“怎會無人?不是尚有你我二人嘛!”我苦笑一下:“不錯,也只有你我兩個天涯淪落人,才有閒工夫賞月。”

子瞻轉過頭,深深看了我一眼,他白色的衣袖在微風中輕輕飄蕩:“懷民,即便我們是天涯淪落人,但有這輪明月不離不棄相伴,還有什麼不能釋懷的呢?”我又抬頭望向掛在空中的圓月,皎潔的月如一隻明亮的眼睛,溫柔地看著我。不知怎的,我心中的抑鬱淡去許多。

“可聽過一首詞?”子瞻的聲音在耳畔響起。“什麼詞?”我問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子瞻朗聲吟道。這不是他的《水調歌頭》嘛,我張口便接:“此事古難全。”他微笑頷首,說道:“你看,你也明白古往今來,世事難全。那這一點失意又算得了什麼!就像月,哪怕被霧擋住了,也總有一日會撥開雲霧重新出來。”我心中豁然開朗。

“其實,清閒也並非一無是處。”子瞻對我眨了眨眼,神色間有我熟悉的狡黠。我一笑:“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他撫掌亦笑:“然也。”我接著說:“況此良辰美景,非有閒情逸致之人,不能賞也。”子瞻重重拍了一下我的肩:“懷民,真乃吾之知己也!”我們相視而笑。

庭前月光如水,簌簌的風吹動了竹林,吹動了月光,竹柏的影子隨風搖曳,如同藻荇在水中輕輕盪漾。

走近蘇軾 篇8

高一作文 ,865字

蘇軾這個人,是中國古代文壇的一株瑞木,中國的精氣全被他採去了,用他自己的話說,就叫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叫化子,他是不出世的人傑。

古來多少文人墨客,誰堪伯仲間?

東坡風華正茂,策馬高歌,豪氣沖天,把酒問天,一樽還酹江月,暢懷恣肆,對酒當歌,休將白髮唱黃雞,曾無數次被他的詩文所傾倒,我卻不知究竟何時才能真正走近那個謫居詩文中的東坡。

一位朋友吹起了洞簫,懷古,感傷。微風吹過兩岸,蘆花飄飛起來,如煙如霧,五歲苦讀,老父蘇詢嚴厲教導,十九歲上京趕考,文章震驚天下,文壇領袖歐陽修毫無保留的讚譽,但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

“宰相三才流浪命”繁華的京師,金鑾殿上無止無休的政黨之爭,無奈又做出幾個讓蘇軾“犧牲”的無名的跳樑小醜,一樁莫名的“烏臺詩案”,使他遠謫黃州,與其說犧牲,倒不如說成全,走就走吧!於是,只把一個青山傲骨的背影留給了汴京城裡那群爭執不休的“忠良”。

沒有官場的爾虞我詐,沒有金鑾殿內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沒有官僚們猜忌排斥的目光,他心境空靈而來,悄帶著孤獨與感傷,卻將自己完全涉入了一個全新的明澈的白描世界,他擺脫詞的鶯鶯燕燕,硬是將獵犬,天狼、大江往裡擱,“豪放派”轟然誕生;他任由自己的意願將竹子一筆通頂,痛快地放蕩自己的心魄,“文人畫”肅然而立,他發明簡易菜餚,藉此在窮困的時候充飢,於是“東坡羹”沿傳至今。

他駕著扁舟,抱著美酒,還是那時的明月,朗照著細草微風的原野,還是千年前的江水,流淌著亙古不變的憂愁,還是那場千年前的“赤壁之戰”刺激著他的呼吸,迷茫而神奇,他活在自己的快樂釋然中,喜歡與和尚佛印鬥嘴,喜歡與機智大師劉份相編故事逗趣……這歷歷都已深深印入了蘇軾仙風道骨的精魂中,早已升騰於他自然哲學的陶冶中。

或許:載月浮舟,扣弦而歌,卸下官場中無力而蒼白的偽裝,這才應該是他乾爽做人的模樣,頓悟、釋懷、執著,曠達、豪邁、豪情、失落、孤傲都為東坡是也。

後記:歷史被如沙的時光悄悄掩埋,當我們回首時,已了無痕跡,然而當我們回首聆聽和撫摸這塵封的記憶時,卻總有那一串串的姓名,在大漠中突兀迴盪。

我心中的蘇軾 篇9

國三作文 ,612字

是眺望大江東去的哲人,是竹杖芒鞋的達者,是赤壁泛舟的遊者,是飲酒扣弦的歌者……

蘇東坡,以一個詩人不朽的才情點綴了北宋文學永恆的一筆,唐宋八大家他佔得一席之地,蘇氏家族他才氣最高。蘇軾一生坎坷,仕途不順,但屢次的貶謫並未改變它為政的初衷,當權者的輕視亦不減他人格的正氣。在經歷人生的風雨後,他毅然吟唱出:“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胸襟。

東坡的詞和他的一生,都值得去細細品讀與體會。政治上的失意讓他的抱負無可施展,將他的一生壓抑在被貶的途中。蘇軾的一生,大部分是在人生的低境中掙扎的。也正是由於這種人生境遇,造就了蘇軾豁達豪放的性格。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卻又才不得施?被貶的蘇軾又如何?由是,“何妨吟嘯且徐行。誰怕?一衰煙雨任平生”。蘇軾是堅定了自己的信念的,即使一生都活在風雨中也不足懼怕,由此催生了其雄壯超脫的東坡詞。

蘇軾是一位哲人。“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面對東逝之流水,時近中年的蘇軾亦感慨於時光易逝,但赤壁一行,他悟得生命之永恆這一人生哲理。於是,他喜極而飲,餚核既盡,杯盤狼藉,不知東方之既白。

豁達豪放的蘇軾,亦有其幽怨的一面,愛妻逝去,生死相隔,內心的淒涼苦楚,大丈夫也留下了眼淚,“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回首望去,如浩淼煙塵。那種幽然不滅的傷痛,該去如何忘記,又有誰來撫慰。千里之外,孤身一處。縱是心中溢滿淒涼苦楚,更與何人說?夢境隱約,又至故鄉,軒窗猶存,鏡前梳妝……

我眼中的蘇軾 篇10

國三作文 ,707字

蘇軾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其實他就是豪傑。

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書生,如今立於皇帝身旁。曾經稚嫩的臉上刻滿時間的歷練,只有那凌厲的眼神不曾改變,只是那躍於紙上的豪氣化為一手的力量,為天下蒼生造福,成為他唯一的信念。他鏗鏘有力的奏摺,直言不諱的進諫,妙語連珠的回答,令皇帝耳目一新,令天下為之一振。蘇軾,迎來皇帝的寵愛,百姓的愛戴,仕途的輝煌,是當之無愧的一代豪傑。他胸懷抱負,心似江濤澎湃,欲大有作為。於是,那時的他便成為“弄潮兒”,光環圍繞。

蘇軾說:“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再亮的光環也被“烏臺詩案”吞噬,他被一貶再貶,經不起這般折騰,也經不起落差的打擊,蘇軾怕了。“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當出言不遜遇上巧言令色,當蘇軾遇到小人,蘇軾被拋棄了,如離群的鴻雁,他甚至感到了死亡的威脅。驚恐不安,心如死水,蕩不起一點漣漪,於是,鬱悶中的蘇軾折射給世人的是灰黑的模糊的影。

蘇軾說:“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衣任平生。”

如果蘇軾僅是仕途順暢,那麼,隨著朝代顛覆,他僅成為歷史政客。如果蘇軾被貶後就一直鬱悶,那世間只多了一隻蜉蝣。可是,蘇軾卻以其豁達成就了永遠的楷模。這時的蘇軾應該想通了一個問題:快樂之道,不在於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在於喜歡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於是,便有了澤被後世的蘇堤,有了被人津津樂道的東坡肉,蘇軾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自勉,將三州江土改姓蘇。那穿芒鞋,執竹杖,戴蓑笠的老翁也將文學史開闢了新天地,搖身一變成為經典,實乃“文學之大幸”!這時的蘇軾,輕裝上陣,心如一泓清泉,倒映著那樸素的清新,平凡的偉大。

蘇軾一生,心境三變,人生三轉。

夢遇桃源人 篇11

高二作文 ,1018字

月色迷濛,草蟲輕鳴,夜風的呼喚下,我壓枕而眠。

突然飄來一陣輕霧,一絲清雅琴聲幽幽傳來,我撥開輕霧,追求琴聲而入。一路上,但見芳草鮮美,落櫻繽紛,桃之夭夭,泉水叮咚……腦中閃過一縷思緒,莫非這就是陶潛筆下的桃花源?

我繼續前行,悠然遇一小河,沿河前行,眼前豁然開朗,一竹屋前的桃花樹下襬著幾盞清酒和一把古琴。定神一看,悠然南山下,燦然傲菊中,我看到一位老人,古銅色的臉龐難掩歲月留下的年輪和滄桑,深凹的雙眸像兩顆深深的明珠,時時流露出智慧的光芒—這讓我相信他就是陶潛。

我壓抑著內心的興奮,用顫抖的聲音問:“先生可是大名鼎鼎的文學泰山陶潛先生?”“呵呵”他撫著鬍子對我爽朗一笑:“在下正是陶潛,但“泰斗”一詞就愧不敢當了,看姑娘這裝扮可不是這裡的人呀,可否到舍下一敘?”我大喜道:“實不相瞞,我乃後世之人,今在此偶遇先生,實乃一大幸事啊!”“原來如此,今你我相遇這桃花源中也是一種緣分。”陶先生爽朗一笑。

“恕我冒昧,陶先生,我想向你請教,不知……”“但說無妨。”後世之人對您有說不出的敬佩,很多人渴望像您一樣地追求淡泊,悠然於南山下。”我興奮的向先生描述著後人對他的敬佩。

“你的話讓我欣慰不已,沒想到後世之人中會有這麼多的知音,可是,你明白嗎?隱逸於生活,執著於理想,需要極大的付出,換而言之,要自我約束。”

“何須約束,隱士隱於野,天地為屋,日月為燈,何其自由,要何約束?”

對我的質疑,先生撫須沉吟,繼而又說:“飢餓難耐之時,面對五斗之米,要約束;寂寞鄉野之際,面對高官厚祿,要約束;我欲追求隱士之淡泊,必先約束人心之慾求,而後可得自由於天地間。水月鏡花,興象月神,必然有水清鏡,而後有花月宛然,沒有自我艱難之約束,則無人生淡泊之名利!”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先生才氣逼人,身處濁世卻出淤泥而不染;種豆南山下卻不是一般的農夫;有濟天下之抱負卻寄託於桃花源;面對仕途黑暗能尋求超脫,依然歸隱山林……我情不自禁開口吟道:“古來真名土,清貧亦不惜,心靈高貴在,菊花笑東籬,南山送風爽,明月是知己,持杖五柳前,任我遊天地。”

“好!好!好!好一個任我遊天地,想不到你小小年紀竟有如斯才情。既然如此,我也贈你一詩‘秋菊有佳色,不同桃李枝,成蹊在其下,濃豔有幾時?惟愛此霜傑,單含貞秀姿,故人都壺至,賞趣聊賦詩。’”

先生說完,朗聲一笑,自由天際而去,留下我一人遙望,天邊雲絕之際,不老的先生留下不老的影子,化作不老的回憶。

我眼中的蘇軾 篇12

高二作文 ,804字

花敗了,蝶散了。只有那若有若無的香,塵土飛揚間,輕輕地提及,千百年前的往事,卻也終不過是詞中一夢罷了。我帶著怎樣的心情,輕輕地踏過……

故事的一開始,他不過是十來歲的青年才俊。他生在名門世家,父親和兄弟都在文學上有頗深的造詣,而他本人,在後來的日子裡,也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一抹壯麗的色彩,經久不衰。

蘇軾在年幼時,便表現出超高的文學天賦,他詩、詞、書、畫皆工,且將儒、釋、道三家文化中最好的品格和修養融到自己的修養當中,這讓他成為了一個不吐不快的人,由此,也鑄造了蘇軾在文學上豪放派代表詞人的地位。

但蘇軾的一生,卻並不如此,甚至可以說是跌宕起伏。這也便能從他在紅塵中留下的足跡看出來了。蘇軾一生有過三個最為特別的女人,從他的生命走過。

第一個是王弗。王弗是他的結髮夫妻,兩人可謂是性情相投,彼時的蘇軾,在官場上初露鋒芒,而王弗則是那“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她精明能幹,可以給予蘇軾建議性的指導。這時的蘇軾可謂是春風得意啊。但好景不長,王弗27歲時便去世了,她只伴了蘇軾11年的光景,卻在他心頭留下最難磨滅的印記。這讓十年後的蘇軾寫下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樣的千古絕唱。

而這時,早已物是人非,他身旁的那個她已然變成了王弗的妹妹—王閏之。王閏之並不如王弗那般精明能幹,但她卻最能明白蘇軾需要的是什麼,她伴他從得意到落魄,又從落魄重新回到頂點。但依舊好景不長,王閏之沒來得及坐享繁華,便甩手歸西,但這次,她沒有隻留他一人,她幫她納了小妾,常伴他左右,名喚朝雲。

王朝雲可以說是最懂蘇軾的女人了,她伴他左右,哪怕窮困潦倒,依舊不離不棄。蘇軾這樣評價過王朝雲:“不合時宜,唯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王朝雲大概是最愛他的人,最後,朝雲卻先蘇軾而去了。

蘇軾這一生,大起大落不停,但他卻依舊“一蓑煙雨任平生”,如此不平凡之人,惟蘇軾一人。我沉浸在這詩詞中,一遍遍地緬懷他……

我讀蘇軾 篇13

國二作文 ,911字

提起宋朝,我會想起許許多多的事。雖然它沒有夏朝歷史悠久,沒有唐朝繁榮昌盛,但是在古代歷史上也是一顆永不衰落的明星。因為“詞”這一新的文體在宋朝得到了極大的發揮。提到“詩,詞”便不難想起宋朝偉大的詩人—蘇軾。

提起蘇軾,可能每個人都會想到他那朗朗上口的詩詞。比如站在長江的岸上,我們會吟誦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當我們不能與家人見面的時候,我們會吟誦“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當我們受到挫折的時候,也會吟誦蘇軾的“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來安慰自己。而我對蘇軾的瞭解還是在小時候。

第一次認識蘇軾是在小時候。那是爺爺總是教我念一些詩詞,讀熟了以後再背下來。我接觸到蘇軾也只是因為背詩的時候要加上作者的名字,所以在揹他的《題西林壁》時,自然而然就背成了“《題西林壁》蘇軾”然後背完全詩。我覺得蘇軾不如李白或者是杜甫,可能是因為年齡小吧。

上了小學,自然會學一些古詩。但大都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幾乎沒有蘇軾的。而且第一次學習他的詩也是在四、五年級,名字還是那首《題西林壁》。詩雖然只有二十幾個字,內容也很簡單,而且還很平常,但老師卻說:“這首詩雖然短,但每一句都揭示了一個道理。”仔細品讀一下的確如此。比如“橫看成嶺側成峰”這句詩告訴了我們從不同的角度欣賞事物會有不同的結果。也就是這同一首詩,改變了我對蘇軾的看法,一個能把詩寫得優美而且富有哲理的人,他的一生一定不平凡。這就是我對蘇軾的瞭解。

上了初中,邊便很少學蘇軾的詩了,大都是詞。讀了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我瞭解了蘇軾與朋友賞月散步時的閒適的心情;讀了蘇軾的《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我懂得了珍惜時間。隨著學習的深入我瞭解了關於蘇軾的點點滴滴,比如“烏臺詩案”和“他人生的三起三落”等。我漸漸明白,蘇軾是一個豪放派詩人,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他卻是一個樂觀,積極向上的人。別人被貶官時總是唉聲嘆氣,但蘇軾卻以“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方式對待。樂觀、積極向上—我想著這可能就是我從蘇軾身上學到的。

也許蘇軾的一生是崎嶇不平的,但他會像一盞永不熄滅的燈,閃爍在歷史的天空。這便是我對蘇軾的瞭解。

蘇軾,我懂你 篇14

國二作文 ,732字

化作唐宋之際的一輪明月,我聽你細細吟唱“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詩句;化作赤壁之下的一堆亂石,我聽你感慨“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化作你出塞行圍時的一匹駿馬,我聽你發下“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誓願……蘇軾,你,還好嗎?

你這一生,太過坎坷,坎坷到讓我有些心痛。你明明金榜摘桂,卻從第一變成第二,這不由讓我感慨老天的不公,社會的黑暗。可是,就是因為這樣,你反而變得更為出名。我記得你因烏臺詩案而無辜被牽連,我也記得你曾發出過“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的感嘆。這些,我都歷歷在目。蘇軾,我懂你!

我怨命運為何對你這般不公,難道真的像那句話所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嗎?可是你在命運面前,從不低頭。無論是你因反對王安石的維新變法,還是你因烏臺詩案備受牽連,你都不曾放棄過。你還是會期望“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你揮袖抒寫《赤壁賦》,其氣勢磅礴、意境之雄渾壯闊令人歎為觀止,正是在被貶黃州期間,你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詩篇,那麼,我是不是也可以將這視為你對不公命運的反抗?

你與你父蘇洵、你弟蘇轍被並稱為“三蘇”,一門父子三詞客,這正是人們對你們的評價,可是為什麼我在你的臉上看不到高興的表情,難道是因為你與朝雲的那段不了情嗎?還是因為你素為敬重而又有矛盾的司馬光、王安石?蘇軾,我懂你。

你與佛印的莫逆之交,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你把你剛完成的詩作給他看,卻因為他的一句“狗屎”,你怒氣衝衝地跑去質問,卻因為他的一句話,你再一次啞口無言!

我懂你,蘇軾!我願化作出塞行圍的一株楊柳,贈你微漠陰涼;我也願化作唐宋之際的一輪明月,讓你盡情吟詠;我更願……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蘇軾 篇15

高一作文 ,934字

暢遊西湖時,總是會想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登頂廬山時,總是不自覺湧起“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月圓月缺,年年中秋,“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又飽含了多少希冀。

遙望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風流人物輩出,但總是那抹屹立在赤壁之上高吟“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略顯滄桑的身影,清晰的明顯,勝過了時間。

一入官門深似海

蘇東坡一生在官場宦海中沉浮,但卻三次遭貶,東坡有抱負,有主見,絕不肯隨意附和別人,從而隱瞞自己的觀點。他仗義執言,很有些不撞南牆不回頭的味道,這是他可愛之處,也是他老吃虧的原因,他與新黨公開叫板,與舊黨政見不合,可想而知,兩黨派裡都沒了他的席位。

縱觀蘇子做官一生,雖有榮耀和顯赫,但荊棘遠多於鮮花,磨難遠超過安適。正如戲劇中所說,悲劇總是比喜劇深刻。

正式這種堅執己見,不隨波逐流的個性人格,使孫東坡飽經憂慮和磨難,也正是這種獨立不改的想人格精神,成就了東坡的崇高與不朽。

遠離官場更逍遙

生活不幸文章幸,這大概是人世間一種獨特的二律背反。生活的坎坷往往造就文章,政壇生涯的暗淡卻讓蘇東坡迎來了藝術生涯的頂峰。

蘇軾遊覽黃州赤壁期間,詠出了千古絕唱《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此句一出,我們猶如看到了赤壁那驚心動魄的美麗,同時,也感受到了他那瀟灑而多情的感傷。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他的詩,詼諧幽默,卻又極具情趣與哲理;他的散文,如行雲流水姿態橫生,文風平易自然,但卻揮灑自如,坦露真情。

蘇東坡的一生,詩文書畫,都達到了一般人難以企及的高度。苦難以人成熟,深沉和達觀。或許推動他在藝術上有至高的造詣,卻是他那旁人沒有不平坦的經歷。

蘇東坡的藝術,可謂是“清水芙蓉”式的平淡,也是“盛如夏花”般的絢爛。

東坡在去世的那年,在一首詩中像是給自己的一生畫上了一個問號: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

黃州、惠州、儋州。

在這“三州”,我們見識了什麼是“河東獅吼”;我們品嚐了“東坡餅”的味道;我們領略了大江東去的豪邁;我們學會了做曠達的自己。

歷史的長河並沒有在他的身上多做停留,依舊呼嘯著向前湧去,但那抹豪邁、曠達但又略帶滄桑的身影,卻永遠印在我的心中,熠熠生輝。

我與蘇軾共賞月 篇16

高一作文 ,74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