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家鄉的年味相關作文20篇

外婆家鄉的年味 篇1

國二作文 ,77字

年初一上午還有鄉村文藝匯演:如獨唱,彈琴,跳舞等節目。這便是外婆家鄉的習俗,有著我喜歡的熱鬧的“年味”。

家鄉的年味 篇2

國三作文 ,1022字

家鄉的年味兒,蘊含著淳樸的風土人情,孕育著茁壯成長的一代代,更體現出我的家鄉是具有豐富文化歷史的鐵的事實。沒錯,我的家鄉就是那被世人稱為僅僅只是財富之地的—東莞。

—題記

大年三十那天,只見媽咪與奶奶在不停地忙碌著。原來,這天裡,要去各個地方“拜神”與“奉神”,並且今年搬了家,還要把家鄉的觀音請到家裡去呢。媽咪是家裡的大媳婦,所以,這些事,由媽咪來傳承。而我是家中的長女亦長孫,也是家中的一份子,當然要幫媽咪的忙,所以要跟著一起去“拜神”。

我跟著媽咪,首先到家鄉的廟裡拜拜。廟裡香火鼎盛,每家每戶都會有人來拜,這也成為了家鄉的一傳統習俗。拜神注重的是誠心誠意,但是,燒香、添燈油錢、燒紙錢、放爆竹,卻缺一不可。這一步步都是井然有序的,為的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我們家族的人在新的一年裡平平安安、萬事勝意。小孩們快高長大,學業進步。廟裡拜完了,我們接著要去祖屋“奉神”。步驟與拜神基本一致但“奉神”講究的是供奉祖先,自然也含有保佑的意思。回到了家鄉的房子,只見汽車一列列的停放好了,奶奶在每部車前都點了蠟燭燒了香,接著燒紙錢,放鞭炮。保佑爸爸媽咪叔叔嬸嬸們開車平安無事,路路暢通。一轉眼,下午了,是時候把菩薩接到家裡去了。將菩薩像安放好,媽咪一邊邊開車,我一邊灑米,說是為了給菩薩指路,回到了家裡,再次燒香、點蠟燭、燒紙錢、放爆竹……

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燈火通明,喜氣洋洋,全家人歡聚一堂,吃著與眾不同的湯圓。用玉米粉捏成的齋湯圓與白菜、蝦米、幹魷魚,冬菇等食材煮成一鍋,味道鮮美,把湯圓那團圓之意的味道發揮的淋漓盡致,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有說有笑。這晚,全家老少一齊放煙花。看著那應接不暇的煙花,對新一年的憧憬與期待的心情已經像煙花似地在心中崩放。凌晨,幫爸爸發著祝福的飛信,那一條條資訊,飛到了每個人的心坎裡,一股股暖流透遍人心。

大年初一,全家人都已經“裝備”好向家鄉出發了。家鄉,每家每戶都殺雞燒鵝。而我們家,也已經準備好了招待親戚朋友們的美味佳餚。叔叔和爸爸去了遠方親戚家拜年,而我們這些小孩收紅包收得不亦樂乎。不一會兒,親戚朋友們都到齊了,我卻見到了許多陌生人。但卻因為那股濃濃的年味兒,是我心中不禁由然而生了一種喜悅,拋陌生感於腦後,像親人一樣招待著。這種感覺,是幸福的,無可代替的。

後記:這就是我的家鄉,即使沒有過人的文化魅力,但卻有著無可非議的人情味兒。家鄉的年味兒,是隱於財富間那一股股滲透人心的暖流。

家鄉的年味兒作文 篇3

國二作文 ,2752字

【篇一:家鄉的年味兒】

春去春又來,又到了過年的日子,每家每戶都忙碌了起來,當然,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文化習俗,身為東莞人,自然會懂得一些東莞的過年風俗。

臘月二十三是民間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在這一天,灶王爺就會向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彙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由此就有了“送灶”的儀式。在這一天,我們家就會燒香拜佛,在桌子上擺上許多小吃,像糖冬瓜之類的。

臘月二十四就要貼對聯了,在這一天,我們家都會將準備好的對聯貼上,其實不止是對聯,還有在房子的各個地方貼上寫有“老少平安”、“招財進寶”等等的或紅或橙的字條。

臘月二十八則是大掃除,在這兩天裡,一家大小都行動起來,將家裡裡裡外外的打掃乾淨,迎接新的一年。孩子們在這一天都特別開心,因為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

除夕夜,每家每戶都團圓在一起,一起吃著年夜飯,等待著新年的鐘聲響起。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為生活外出奮鬥的人們,享受幸福的夜……

大年初一,我們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按照書上說的,一出門向什麼方向出發,出門行大運,接著就去喝茶,中午那頓大概是不吃的,這一天,孩子們是最開心的了,他們可以收到爸爸媽媽和親朋好友的紅包,這一天的紅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為我們都會到處去拜年。

大年初二,就是開年了,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雖然現在禁止放煙花爆竹,但人們違背不了習俗。也把大門大開,在門前放一桌的食物,旁邊還放凳子,據說是給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裡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鹹圓”,這應該是他們處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元宵節,這是過年的最後一天,家裡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還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把過年期間收到的紅包都拆開,看看都收到了多少,這或許是孩子們最期待的了。

這是我們家鄉的過年,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我們好像越來越感覺不到過年的氣氛了,我們都希望,過著最有氣氛的年,心裡奔放著一朵朵希望的花。

【篇二:家鄉的年味兒】

春節期間,人們一般要走親戚,回老家,於是,我就跟爸爸媽媽回了老家河南,先去爸爸老家三王莊,再去媽媽老家洛陽。23號我們和其他幾個人加行李,滿滿當當地駕車去了。

經過一整天的顛簸,來到了河南新鄉三王莊。到家時已是深夜9點多了,一進臥室就看見了我的奶奶—我爸爸的媽媽。她穿著棉襖,正在暖爐旁暖手,一見我來了就很激動地笑了笑,操著滿是河南味的方言示意我也暖暖手,一路上天很冷,我就坐下來了,她便問我長問我短,我都一一回答了,有些聽不懂的我便找馳哥幫忙。晚上,昌昌來了,他比我大一點,一見我便熱情地帶我出去放炮,老家的炮不想城裡的那樣好,小店的炮很單一,大一點的店也沒有什麼好看的花炮,都是響炮,可我玩的津津有味,因為這裡的人十分好客,雖然生活節奏慢,但卻很令很多人羨慕。第二天,我上午十一點起床去走親戚,大半的人我那時是沒有什麼印象了,但每到一家都是笑臉,很溫暖。有一次竟被強迫吃了兩次晚飯,使我一連一整天吃不下東西。26號還是27號,我去了洛陽。

到了洛陽,我見了婆婆—我媽媽的媽媽。她很慈祥,一見我們先是抱了抱弟弟小雨,可小雨竟然不認得了昔日如此關愛她的婆婆,好在我們的到來令婆婆很高興,晚上,二姨回來了,包括她的未婚夫,一家人其樂融融。第二天,我去了寶寶家,寶寶是我的表弟,我們小時候很喜歡在一起玩,他們家很招待我,我很感謝。除夕,我又回到了婆婆家,晚上看春節聯歡晚會、放炮,年都是這樣過的。第二天走親戚,雖沒有三王莊一樣裡的那麼近,可一天下來也忙得夠嗆,一堆作業都沒有做。倒是燴菜挺好吃的,那是由一些各種不同的菜和肉還有粉絲拌在一起煮,一做出來十里飄香,還有餃子,可讓我好好品嚐了一頓。

一回家,我就瘋了似的趕沒做完的作業。唉,春節就這麼過了。

【篇三:家鄉的年味兒作文】

家鄉的年味兒,蘊含著淳樸的風土人情,孕育著茁壯成長的一代代,更體現出我的家鄉是具有豐富文化歷史的鐵的事實。沒錯,我的家鄉就是那被世人稱為僅僅只是財富之地的—東莞。—題記

大年三十那天,只見媽咪與奶奶在不停地忙碌著。原來,這天裡,要去各個地方“拜神”與“奉身”,並且今年搬了家,所以還要把家鄉的觀音請到家裡去呢。媽咪是家裡的大媳婦,所以這些事,由媽咪來傳承。而我是家中的長女亦長孫,也是家中的一份子,當然要幫媽咪的忙,所以要跟著一起去“拜神”。

我跟著媽咪,首先到家鄉的廟裡拜拜。廟裡香火鼎盛,每家每戶都會有人來拜,這也成為了家鄉的一傳統習俗。拜神注重的是誠心誠意,但是,燒香、添燈油錢、燒紙錢、放爆竹,卻缺一不可。這一步步都是竟然有序的,為的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我們家族的人在新的一年裡平平安安、萬事勝意。小孩們快高長大,學業進步。廟裡拜完了,我們接著要去祖屋“奉神”。步驟與拜神基本一致但“奉神”講究的是供奉祖先,自然也含有保佑的意思。回到了家鄉的房子,只見汽車一列列的停放好了,奶奶在每部車前都點了蠟燭燒了香,接著燒紙錢,放鞭炮。保佑爸爸媽咪叔叔嬸嬸們開車平安無事,路路暢通。一轉眼,下午了,這時候把菩薩接到家裡去了。將菩薩像安放好,媽咪一邊邊開車,我一邊灑米,說是為了給菩薩指路,回到了家裡,再次燒香、點蠟燭、燒紙錢、放爆竹。

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燈火通明,喜氣洋洋,全家人歡聚一堂,吃著與眾不同的湯圓。用玉米粉捏成的齋湯圓與白菜、蝦米、幹魷魚,冬菇等食材煮成一鍋,味道鮮美,把湯圓那團圓之意的味道發揮的淋漓盡致,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有說有笑。這晚,全家老少一齊放煙花。看著那應接不暇的煙花,對新一年的憧憬與期待的心情已經像煙花似地在心中崩放。凌晨,幫爸爸發著祝福的飛信,那一條條資訊,飛到了每個人的心坎裡,一股股暖流透遍人心。

大年初一,全家人都已經“裝備“好向家鄉出發了。家鄉,每家每戶都殺雞燒鵝。而我們家,也已經準備好了招待親戚朋友們的美味佳餚。叔叔和爸爸去了遠方親戚家拜年,而我們這些小孩收紅包收得不亦樂乎。不一會兒,親戚朋友們都到齊了,我卻見到了許多陌生人。但卻因為那股濃濃的年味兒,是我心中不禁由然而生了一種喜悅,拋陌生感於腦後,像親人一樣招待著。這種感覺,是幸福的,無可代替的。後記:這就是我的家鄉,即使沒有過人的文化魅力,但卻有著無可非議的人情味兒。家鄉的年味兒,是隱於財富間那一股股滲透人心的暖流。

家鄉的年味 篇4

國二作文 ,849字

華燈初上,燈火通明。早春的花街上,人頭湧動。叫賣聲,砍價聲,歡笑聲在明朗的夜晚交織成了一部和諧的交響曲。大街上,麥田邊,華麗絢爛的煙火帶著人們美好的祝願飛上天空,在空中盡顯它那美麗的舞姿。今晚,人們將徹夜不眠,迎接那新年的第一聲鐘響。

家鄉的年味,永遠是最濃的;家鄉的年味,永遠是最親的;家鄉的年味,永遠是最讓人難以忘懷的。

踏上歸途

記得那是一個寒冷的早晨。天還未亮,我和父母就踏上了歸家的旅程。從東莞到我的老家大概有七百多公里的距離吧,我們大概需要十幾個小時才能到達。

經過了漫長的車程,我們終於在次日的14點到達了李家村。一回到村子,爺爺奶奶便開始忙活了起來:老家的氣溫只有幾度,而我們只穿了幾件單薄的襯衫。於是奶奶便去拿衣服和暖爐給我們。爺爺拿出了一大卷火紅的爆竹,走到了門口。在噼裡啪啦的爆竹聲中,我們回到了老家。

去訪祖堂

第二天一早,父親便早早地叫醒了我,說是家中的男性都要去祖堂給老祖宗上柱香。我還從未去過祖堂呢,於是便興致勃勃地與父親去了。

走在村中那條唯一的水泥路上,我聽見前方的鞭炮聲接連不斷。走到祖堂,便發現這兒煙霧繚繞,地面上鋪滿了鞭炮碎屑。祖堂內,有許多村民絡繹不絕地去祭拜祖宗。要想讓祖宗保佑你一生平安,就得先磕三個頭,上三炷香,再磕三個頭。這是我們老家的傳統習俗。祖堂的裡牆上掛著一張捐款明細表。上面寫著全村村民捐款修祖堂的金額。我看到父親捐的款是全村最多的。父親看到我在看那張表,對我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人不能忘本。”

吃年夜飯

每一家過年年夜飯總是一年之中最豐盛的,我的老家也不例外。但我的父親講究健康,所以今年的年夜飯不免多了幾盤綠色食品。在我的家鄉,豬腳和豬蹄膀是絕對必不可少的東西。餐桌上,眾人舉杯共慶新年,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平常文縐縐的人到了餐桌上自然也免不了幾分豪爽之情。

終要離別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我們終於要離開家鄉,回到東莞了。這次家鄉之旅雖然只有短短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但卻給了我許多深深的回憶。

我帶著這份回憶,開始了新一年的學習……

家鄉的年味 篇5

國一作文 ,44字

家鄉的年味 篇15

國三作文 ,825字

“啪!啪!啪!”在爆竹聲中,我們又迎來了新年。我一大早就興奮地起了床,因為爸媽答應我教我做油茶呀。

每次過年,按照我們的習俗都要喝4碗油茶。可喝了這麼多,我還不知道怎麼做。於是我們先準備好了材料:茶葉,玉米,豆子,陰米(糯米煮熟後晒乾,再炸好),鹽之類的調味料……接著我們就開始了,油茶的關鍵在於茶湯,首先將茶葉用水洗一遍之後再放入鍋中用油炸,再放入少量米飯和水熬製,等水煮幹後又重複操作了4次,此時已是茶香四溢,我忍不住嚥了幾口水,接著放入大量水,在取大蒜搗碎後翻炒幾遍,再放入湯中,等湯煮開後再加點鹽,燙的部分就大功告成了。

用油茶碗盛一些湯,加入之前準備好的豆子,玉米,花生等就可以喝了,一口喝下去,酸甜苦辣鹹伴隨著濃郁的香味瞬間浸入心田,讓人忍不住喝了一碗又一碗。大家都誇我做得好,我心裡美滋滋的,比喝了蜜還甜。

到了晚上,如果聽到街上有敲鑼打鼓的聲音,那就應該馬上出去迎接。為什麼呢?因為這代表著龍燈已經來了。這是,老老少少都會衝出門去迎接龍燈。只見一隻五顏六色,流光溢彩的長龍,伴隨著浩浩蕩蕩的人群,敲鑼打鼓的聲音和鞭炮的聲音湧了過來,好不熱鬧!這是一條由幾百人組成的隊伍,我們也加入了進去,按照習俗,我們不停地從龍燈下穿過,因為穿過的越多,代表著來年越幸福。有一個耍龍燈的叔叔要上廁所,我也就有幸能加入到耍龍燈的隊伍,我配合著其他人的節奏舞動著長龍,好玩極了!

跟著龍燈我們上了山。在山上人們生起火篝,在一邊載歌載舞,唱著山歌,談論著自己的心事。我和哥哥趁機拿出早已準備好的肉串,烤起燒烤來,一口咬下去,才記起來忘了放鹽,我倆對視一眼,哈哈大笑起來。“來放煙花呀!”一群小夥伴們邀請我們,雖然早已對煙花不太感興趣了,等既然有免費的,何樂而不為呢?於是,我們加入了放煙花的隊伍,和他們一起揮舞著“銀花棒”玩抓人遊戲,玩得不亦樂乎。

這就是我們家鄉不一樣的年味,一派熱鬧的景象,如此濃郁,與平淡的城市截然不同。

我深愛著家鄉那份獨特的年味。

家鄉的年味 篇16

國二作文 ,674字

春節來臨,是每個人都喜歡的事,因為這樣又可以收紅包,放鞭炮還有和家人團圓,可以說過春節是非常好的,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俗,下面我介紹我家鄉的過年習俗吧。

2月15日,又是春節來臨,那一天我也回到了我的老家,益陽蘭溪鎮過春節,吃了個團圓飯,但是吃個團圓飯不容易,弄了那麼多菜,還要點個蠟燭,倒幾杯酒在杯子裡,然後倒在地下,聽說是要給姥姥和姥爺先喝,菜也不能吃,也是先給姥姥和姥爺吃,等了一會還是不能吃,因為我外婆會拿個毯子,然後搞個盆子放在左手邊燒紙錢,等到紙錢燒完後,就要拜姥姥和姥爺,順序是從大到小,我是倒數第二聽說是跪拜姥姥和姥爺是為了讓他們保佑我們,至於保佑什麼,在跪拜的時候自己想唄,反正終於能吃到團圓飯了,每年必做的菜絕對有魚和雞,有魚原因就是年年有餘。雞的嘴裡還要插根大蒜,據說是大吉大利,接下來差不多就可以吃團圓飯了。

吃完飯就去姥姥和姥爺的墓地送亮,送亮的意思就是讓他們回來團圓,先把蠟燭和香插在土裡,然後放鞭炮,接著燒紙錢,不過不用等它燒完。外婆又拿了個毯子過來,鋪在地上,也是要跪拜,姥姥和姥爺也是從大到小的順序一樣,也是要姥姥和姥爺保佑,不過過程還要燒紙錢,跪拜的時候要小心點,如果沒有弄好的話,就會燒到自己的頭髮,做完這些以後,把毯子帶走,就原地回去。再接著就是守歲看著春晚,反正都沒睡,12點到1點的時候睡覺。

第二天一早醒來,大約幾個小時後,差不多就開始發紅包,紅包發紅後吃了中飯差不多就去親戚家拜年,但卻不允許我們小孩子去,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最遺憾的就是晚上沒有放鞭炮。最後呆了幾天後就回長沙了。

希望你們過個好年吧。

家鄉的年味 篇17

國一作文 ,1212字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烈、最重要的古老傳統節日。在我的家鄉益陽市,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二十四的小年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最為熱鬧和隆重。

記得外婆家每逢十二月初八都吃“臘八粥”。即將五穀雜糧一起煮,預示春節將近,寓意來年五穀豐收。過了臘八節年味就逐步濃起來。我還記得那蜜棗的香甜和糯米的綿軟,很是讓人回味。至臘月二十四俗稱“小年”。益陽地區這天要祭灶神,貢品以當日的晚飯為主,輔以必不可少的糖和蜜棗。聽說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到各家去監視的,給他糖和棗吃就能夠讓他嘴巴變甜,在玉皇大帝跟前只說好話,以得來年富貴與平安。

臘月二十五至二十八進年貨的這段時間,集市非常熱鬧,各種春節所需的食品、用品應有盡有:雞鴨魚肉、蔬菜水果、小吃點心、餐盤碗筷。除辦年貨,大人們還有的做臘腸、香腸、幹雞、薰魚、臘肉、幹鴨、滷香乾、雞菌子,屋裡屋外掛滿了這些食物。家家戶戶香飄滿院,到處佈滿著濃濃的年味。臘月二十九家鄉人們過新年都要除塵打掃、清潔洗浴,意圖把一切窮苦、晦氣統統掃出門,寓意是辭舊迎新。

大年三十貼春聯、掛年畫、寫福字,華燈初上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大人小孩都換上新衣,晚輩給長輩拜年,叫“辭歲”。家鄉長輩會拿出預備好的紅包壓歲錢賜給晚輩。一家人歡聚在一起,通宵達旦,叫“守歲”。娛樂方式有打麻將、鬥地主、紙牌、手機玩紅包遊戲,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等。大年初一清早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迎接門神。家鄉的男主人帶著妻子兒女往爺爺奶奶家拜年。給自家人拜年後,男主人就要給左鄰右舍拜年。初一這天不能倒垃圾,意思是不把財氣往外丟。初一家鄉主張“不動刀”,一天的飯食是年三十的蒸菜、臘魚、臘肉、香腸、幹雞、珍珠肉丸、蛋餃、扣肉、炸藕丸,品種豐富味道鮮美,光看就忍不住口水直流。這是寓意“趕忙三十夜,清閒初一朝”。

初二開始走親戚,益陽有句俗語叫“初一崽”、“初二郎”,男主人這天帶著媳婦家人回岳父岳母家拜年。提的拜節禮品一定要是雙數,圖個大吉大利。初三到姑姑家,初四到姥姥家,初五開始就往其他一些親戚家去,俗語叫“初五、初六走四方”。家鄉風俗“七不出八不歸”是說初七這天不宜出遠門,初八這天不宜返回遠處的方向,是為保四方平安。家鄉初八這天商人宜主張開門做生意,大放鞭炮慶開市。年到這天漸行漸遠了。至正月十五傳統元宵佳節,家鄉人民舞龍燈、猜燈謎、吃湯圓、賞花燈,這天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著實又熱鬧了一番。家家戶戶這天點亮所有的燈光,燒一盆爐火直聖深夜,至此年到這天真的走了。

家鄉的“年味”除了有豐盛的物質,更夾雜著濃濃的文化氛圍。讓我們傳承家鄉的“年”習俗,將傳統的年味春節習俗轉化為未來傳統的“年文化”。它凝聚了家鄉人民對生活的美好祝願,包含著民族的精神財富,包含著人們對家鄉的眷戀和情感。讓我們將傳統的春節習俗發揚光大。讓家鄉的年味傳承一代又一代。祝願我的家鄉越來越好!祝福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

家鄉的年味 篇18

國小四年級作文 ,986字

我家今年過的春節可熱鬧了,你們想知道我家今年是怎樣過年的嗎?那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家鄉—湖南桃源的春節風俗吧。

春節在老家指的是農曆新年,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我國的春節歷史悠久,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表慶祝。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與很多地方比較起來,我們的家鄉年味是不濃的。我們沒有冬至吃餃子的習慣,也沒有喝臘八粥的習俗,小年似乎也不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因為針對小年的慶祝活動也是沒有的。

但過年在每一個地區都是一年的重頭戲,即使沒有這些習俗,我的家鄉也是把年過得紅紅火火的,年味兒十足。

進入臘月以後,人們就開始忙著準備年貨了,給老人孩子買一身新衣服,蒸好糯米做年糕,去街上購置對聯、年畫,還有各式各樣的糕點糖果。當然啦,殺豬、宰羊、做豆腐,一樣也不能少。那鬧哄哄、熱騰騰的場面讓人感覺“年”的腳步越來越近。

過年的重頭戲莫過於“吃年飯”了,我們湖南的很多地方總是習慣於凌晨兩三點鐘就起床準備年飯,四五點鐘吃飯,講的是“人勤春早”,年飯吃得越早,新年就越萬事興旺。為了吃上這一餐團圓飯,無論出門多遠的家人都要趕回來,一家人團團圓圓圍坐在一起,桌上擺滿雞鴨魚肉,酒杯裡盛滿醇香美酒,一家人舉杯暢飲,互送祝福,歡聲笑語飛出千家萬戶。為什麼就這麼早吃年飯呢?據老人講,他們以前很窮,早早的吃年飯就可以早早的出門躲債。以前年飯的桌上是不能有火的,這也意味著飯桌上不會有燉菜。因為人們認為年飯桌上有火,一家人來年會吵架的。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一習俗也被廢除了,圍著餐桌吃火鍋,既美味,也好像預示著來年紅紅火火。

年三十的晚上,人們都要圍坐在一起“守歲”,迎接新年。大家一邊嗑瓜子、話家常,一邊看中央電視臺的春晚。當新年的鐘聲響起的時候,千家萬戶門口響起的鞭炮聲也此起彼伏,燃放的煙花將夜空裝點得五彩繽紛。

從正月初一開始,熱熱鬧鬧的大拜年活動就開始了。人們得在幾天內把所有的親戚朋友家都走一遍,進門送禮品,張口送祝福,親戚朋友也熱情地拿出最好的糕點、美食招待“拜年客”。最高興的要數我們這些小孩子了,因為每到一家拜年,我們不僅可以盡情享受美食,還可以收到好多紅包。大大小小的紅包寄託著大人對孩子們最美好的祝福。

一直到過完正月十五元宵節,家鄉的“過年”才算基本結束。今年我在湖南老家過年,過得特別開心!

家鄉的年味 篇19

國小六年級作文 ,863字

臘月三十早晨。吃過早飯,我們全家人就忙開了,貼春聯,準備年夜飯……

爸爸媽媽拿出他們的看家本領,精心烹製各種菜餚,我和弟弟也不閒著,跑這跑那的給他們打下手,直到下午,一家人才得以圍坐在桌子旁,看著桌子上的雞肉,扣肉,紅燒鯉魚,豆腐圓子,東坡肘子,我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這年夜飯,我可整整盼了一年哩!

晚上12點剛過,家家戶戶都放起鞭炮來,可真是爆竹聲聲震天響啊!這個鞭炮聲,是為了驅趕傳說中的年獸的。這個年俗至於是什麼具體時間形成,估計很難說清楚。

據說很久以前,有一種叫“年”的怪獸,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就爬上岸來吞食畜生、傷害人命,但懼怕紅色和炸響。因此,在年獸來的那天,家家戶戶門口貼鮮紅的對聯,放鞭炮,掛燈籠,放鞭炮,驅趕年獸。

我的家鄉也不例外,當晚我跟弟弟一支接一支地燃放煙花,爸爸媽媽不僅不責罵,而且臉上還笑開了花。我和弟弟過足了放煙花癮。

大年初一,真正的拜年來了。當遠方傳來“咚咚鏘"的鑼鼓聲,噼噼啪啪的鞭炮聲,我便知道是“他們”來了。慢慢地,鑼鼓聲,鞭炮聲越來越近,也越來越清晰,轉眼間,就到了我們家門前了。

從陽臺往下看,一頭黃獅和一頭紅獅搖搖擺擺地走在前面,後面跟著一群看熱鬧的人。“咚咚鏘,咚咚鏘”,黃獅和紅獅在我家門前舞動起來。震耳欲聾的鑼鼓聲,響徹雲天。只見黃獅和紅獅一會兒扭腰,一會兒左右搖頭,一會兒起旋轉跳。獅頭還一個勁地向我家門口點頭,給我們拜年,給我們獻上新一年的真誠祝願。這時,爺爺拿起事先準備好的紅包還有大蔥,雙手遞給了獅子,而獅子也毫不客氣,一下子就把紅包“吞”進了肚子裡。

拜過年後,緊接著就是放鞭炮了。說到這裡,我想解釋一下,我們這之所以要放鞭炮,是為了對我們拜年的獅子表示尊敬,好讓他們更加保佑我們在新的一年裡事事順利,財源滾滾。

大年初二初三,是小孩子們最開心的日子了。這幾天,我們去給親戚朋友們拜年,跟他們團聚,聊天,小孩子們可以領到不少紅包。哈哈,這幾天擺脫了作業的煩惱,玩的不亦樂乎……

過年,是快樂的,幸福的。在這個日子裡,我們過得不同尋常!於是乎,我們都盼望過年。

家鄉的年味 篇20

國二作文 ,771字

我總是在想,什麼是年味?它到底是一樣東西,還是一種感情?

帶著疑惑,我便踏上了尋找答案的路。我曾問過大人,也曾上網查詢,但終無果。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在我的老家—廬陵,找到了答案。

老家有一道菜叫粉蒸肉,它是廬陵人的最愛。今年回家過年,外婆也為我做了這一道菜。在我的記憶裡,小時候回老家,這是桌上最常見的的一道菜。但隨著時間像潮水般瀉去,回老家的次數少了,吃到粉蒸肉的次數也少了,漸漸地,它像一道光,消失在了我的記憶裡。

廣州,一個大城市,雖說每年過年都有大魚大肉,但少了那種和家人團圓,吃到家人做的菜的感覺,總覺得這和“年”又差了些什麼。

今年,為了尋找我的答案,我回到了老家。這次外婆在為我做粉蒸肉時,少放了一些豬肉,取而代之的則是一些輔菜,例如:豆角幹、梅菜乾、南瓜等。外婆將他們鋪在肉的下面,一來讓它看上去是滿滿一碗,二來即便我們沒有吃到肉,但能吃到帶著肉香的輔菜,也是一種享受。看著外婆皺的像紙的手和臉,我的眼眶溼潤了……

在那滿滿一碗粉蒸肉端上後,香氣瞬間灌滿了整個房間,吸一口氣,人間美食好似嚐了個遍。用筷子扎一紮,再撥開那一層金色的蒸肉粉,露出那嫩得流油的肉,輕輕地夾起一塊,含在口裡,讓它慢慢融在嘴裡,我嚐到了愛的甜味和外婆對我的用心的鹹味。不管是誰,不管在哪裡,不管是什麼時間,口水都會飛流直下三千尺。豆角乾脆脆的,梅菜乾酸酸的,南瓜粉粉的,全都披著一件金色的外套。這是“色香味俱全”啊!

粉蒸肉糯而清香,酥而爽口,有肥有瘦,五香味濃郁。浸在粉蒸肉的香味中,我找到了我的答案:“年味”既不是一種東西,也不是一種情感。其實是一種陪伴,外婆身體不行,我不知道我還剩多少時間去陪外婆,她為我付出了了太多,我現在卻什麼都做不了,只能陪伴、陪伴……

在粉蒸肉的香氣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是時候珍惜與家人在一起的時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