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聖人相關作文20篇

千古聖人 篇1

國一作文 ,641字

他,如同一顆璀璨的明星,冉冉升起,懸在漆黑一片的黑幕中。正是他的光,將這混沌不堪、顛倒黑白的世俗衝破,讓真理在普天下發光、發熱!他,是中華民族的千古聖人—孔子。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古國文明源遠流長。其中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可唯獨孔子所創立的儒家學派永垂不朽、沿用至今。看今朝,有誰不知孔子的鼎鼎大名?

中國江河繁多,誰能從中看出人生大道理?唯是孔子在撫摸溪流之餘,感慨道:“水乃真君子也!跳山澗,躍岩石,勇往直前,從無懼色,乃是勇;清塵埃,滌汙泥,萬物入水皆可淨也,乃是容;繞石墩,避古樹,乃是謙。”隨後告知弟子,開導他人。“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正是他提出來的,又是他高標準完成的。

關於孔子,還有一事:一次,孔子外出,家中失火,歸來時,牛棚正燃著熊熊大火。孔子臉上浮現出著急的神色。鄰居看到了,說:“錢財乃身外之物,人沒事就好。”他話音剛落,孔子就急忙說道:“這場大火有沒有傷及他人?”鄰居一愣,原來孔子擔心的只是他人。

是啊,回首遙望漫漫歷史長河裡孕育了多少人,可像孔子一樣的,又能挑出多少來呢?

你可知孔子以什麼代步?木車。有些人會詫異,以木車代步,不是作用甚微?孔子卻不顧及這一點,坐上木車,緩緩行駛,一路花花草草,高山清流,盡收眼底。不為世俗所擾,獨守內心的“半畝方塘”,從容面對生活,面對人生。

孔子如此大智慧,古來今去,與孔子並肩的人屈指可數,如果沒有孔子,中國的道德文化將落後多少?中國的思想精神將多麼貧瘠?孔子,就是名副其實的“千古聖人”。

名垂千古的人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590字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一番豪言壯語讓我心潮澎拜,這就是名垂千古的英雄,他的名字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他就是于謙。他兩袖清風、公正無私,一位文弱的文官卻有趙子龍的膽魄、岳飛的謀略、李廣的驍勇。在北京保衛戰中,他成為了歷史上一位不可忘卻的英雄。

蒙古嘗試佔領明朝土地,他們已兵臨城下。這時朝中有的大臣主張防守,有的主張南遷,有的主張求和……莫衷一是之時,一個人站了出來,他便是于謙:

“凡南遷求和者,盡數斬首!”

他的聲音在整個皇宮中迴響。

“先皇被抓,難道現在還仍要退縮嗎?皇上難道些您忘了宋代嗎?”于謙質問道。

于謙提出了防守的請求,皇上同意了。于謙被提升為兵部尚書,並被前往軍營操練兵馬。面對于謙的完全就是個爛攤子:首戰後,明朝被打得大敗三大營只剩下殘兵,最強陣容的軍隊已經戰死沙場。可於謙日夜操練兵馬,大戰那天他仔細籌謀,又屢出奇兵,即使驍勇的蒙古騎兵也被打得大敗。勝利後,他堅持拒絕接受任何封賞。

于謙的民族精神是多麼值得歌頌啊!這種堅貞不屈的精神好像一開始就說明了:蒙古若想佔領我國領上,先從我的屍體上踏過去!若沒有,請永遠出去!

我合上書,認真地思考,于謙的精神正是千古流傳的愛國精神,做為中華兒女的我們,應該將這種精神傳承下去,這也是我們的使命!

話說千古風流人物 篇3

國三作文 ,1147字

歷史似夢,輕盈若飛花,飄渺如浮雲,一次次目斷蒼穹,不知何處才是天盡頭?歷史的盡頭,又在何處?

英雄的時代暗淡了,英雄的背影遠去了。慨嘆之外,是他們的是非功過,既然擔當生前事,難免身後評。於是,千百年之後,我們有了新的眼光去重審歷史。在這種新生的歷史觀之下,便有了新生的聲音:

“諸葛村夫不過一個政客而已。”

“蜀漢亡國,亡於諸葛亮。”

“權傾朝野諸葛奸臣。”

……

諸葛亮在這一個個“還原歷史”的呼聲中走下了神壇,退出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中心,像一個普普通通的過客,融入歷史的大潮,一遍遍地淘洗……

歷史是冰封的,一切無與有、是與非、善與惡,它無法給出答案,卻鐫刻了靈魂。歷史的行人把他們的偉岸與平凡、寂寞與喧囂盡數留下了,成了事實,不管在長河裡發生了多少驚濤駭浪,曾經存在的歷史註定無法改變,歷史是寂寞的。

這是諸葛亮。世人的眼中,不論他是將星、是神、是英雄還是凡人,他都是諸葛亮,是隆中抱膝長嘯的年輕人,蟄伏壟畝,矚望著風雲際會的天下;是新野意氣風發的軍師,奇策綿綿,只為匡佐漢室衰落的帝祚;是祁山扶病理事的丞相,殫精竭慮,報一個君臣際會的知遇之恩與如履薄冰的託孤之重……諸葛亮用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換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漢基業,憔悴了身影,換來一場福澤兩川生靈的春雨。

位極人臣,在生命的盡頭,他說“簡葬”,於是“殮以時服,不需器物”!定軍山寂寞的山腳,一?g黃土,是他最安寧的歸宿。為什麼選擇了這裡?不為陰陽,不為風水,只因為這是入蜀的咽喉,他要永遠永遠地守在這裡,守住這一片他付諸熱血與夢想的地方,生而治蜀,死猶護蜀!在向後主自報家產時,他坦然無私心,家無餘財,外無營盈!

連亙的群山為他肅穆,綿延的大地為他低泣。是怎樣神聖的感召,讓巴蜀震撼,令敵國亦為之痛傷?

歷史是安靜的,走下神壇的諸葛亮,依然是那位嘔心瀝血、為了一個承諾披肝瀝膽的諸葛亮。

寒風瑟瑟吹過五丈原。那顆赤色的大星閃耀著它的光芒、滑過幽深的天際,似乎就已經註定了諸葛亮這個名字要千千萬萬代流傳下去。

秋風再度吹起,杜甫看到了,他說,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陸游看到了,他說,凜然出師表,一字不可刪。岳飛看到了,用他氣壯山河的大毫,啼血而就“出師二表”,像揮斥萬里黑夜的一道閃電。

大忠,大智,大仁,大勇!在中國的歷史上,一個政治家所能為百姓做的,諸葛亮幾乎都做到了。那麼對他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儘管,諸葛亮也有侷限,也有不能為,但是像他這樣的人又有多少?我們不該把他奉若神明,卻也應該給他歷史應有的定位。種種的挑剔,所謂的“還原歷史”又給了歷史多少公平呢?矯枉過正的心態會歪曲歷史原貌,更達不到以史為鑑而知興替的目的。它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正值得人們去關注和思考。

歷史是清冷的,八陣圖沉默,靜靜地看江流石不轉。

話說千古風流人物孔明 篇4

國三作文 ,1063字

三國亂世,群雄並起,天下紛爭。山清水秀的竹林間、茅舍內,一位青年男子,頭戴綸巾,手搖羽扇,身在茅廬,心繫天下,看興亡成敗,胸中盡萬點河山。他便是三國時期最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諸葛孔明。

我眼中的孔明是智慧的。當劉備三顧茅廬向他求問治國之道時,孔明以一番精妙的“隆中對”為他勾勒出一幅巨集偉的政治藍圖。而後,在他苦心經營下,天下出現了三國鼎立的新格局,使勢力單薄、時運不濟的劉備稱霸一方。他神機妙算,料事如神。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巧借東風、六出祁山、七擒孟獲、一招空城計嚇住司馬懿幾十萬軍隊,這些都是孔明過人智慧的體現。

我眼中的孔明是有情有義的。當劉備以他赤誠的情誼請來他輔佐時,他就準備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劉備、獻給蜀國。當劉備集團處於最危急的時刻時,他孤身一人前往東吳,為劉備集團換來一線生機。當時的東吳是危機四伏的,迫於曹操的威脅,孫權隨時都有可能投靠曹操,而為此犧牲的第一人必定是孔明。他卻不顧安危,一人在東吳大殿之中舌戰群儒,並最終說服孫權一同抗擊曹操。這種捨生忘死的情和義是非常人所能擁有的。

我眼中的孔明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當劉備白帝城駕崩,並把輔佐劉禪的大任交給他時,蜀漢的命運便已架在孔明肩上。為了蜀漢的未來和先帝的囑託,孔明可謂盡心盡力,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了國事當中。流傳千古的出師表便是孔明對國家、對先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體現。

我眼中的孔明是悲劇的。劉備依靠三顧茅廬的真誠之舉求得孔明的效忠,而後又常在孔明面前展現一副仁慈愛民的形象,兩行淚更是時不時地掛在臉上。於是,孔明更是覺得自己投得明主了。對劉備,孔明表現得過於信任與忠誠。劉備白帝託孤之時,明知自己的兒子劉禪軟弱無能,卻還假惺惺地提出“如其不才,可自為成都之主”的話,嚇得孔明手足無措、泣拜於地。劉備以此賺得孔明的盡忠。於是,劉備死後,孔明便盡心盡力地輔佐昏庸的劉禪。以當時的情況,只能退守川中,以求自保。但孔明曾經答應過劉備要一統中原、興復漢室,於是只好不斷地北伐、北伐。最終,勞累過度、積勞成疾的孔明在五丈原嚥下了最後一口氣,年僅五十四。為了劉備的夢想,孔明真是勞累了一生啊!“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後世有評孔明曰: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一代諸葛武侯,其情,蒼天課表;其義,大地動容;其智慧,千古流傳;其忠誠,後世敬仰。可謂:一縷清魂天上逝,留得清白在人間!面對浩浩蕩蕩的歷史之流,我也只能學東坡先生,“一樽還酹江月”,聊表我的崇敬。

智勇傳千古——再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5

讀後感 ,584字

暑假裡第二遍讀《三國演義》,不求全都精通了解,但瞭解更深一層,還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曹操的詭計,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都被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我彷彿身臨其境。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以此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域,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軍隊。此種例子舉不勝數。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前,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十一速億的事情來呢?

有勇有謀,大敵當前,只能死拼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

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各國都有龍中鳳人,曹操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用兵如神了;但兩人都有致命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過於陰險。蜀國,首當充其的心定是伏龍諸葛亮。還有姜維、徐蔗、孔明、周瑜,從這些人物的性格和國家不難看出來人性格的重要性,可見性格關係著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清點千古智慧 篇6

國三作文 ,1080字

智者,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智者,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攜經天緯地之才,賦震古爍今之氣。看著面前的史記,把我的思緒帶到了兩千多年前的有事之秋……

一、理智的智慧—韓信。

鬧市街頭,強人的挑釁實在是讓人不滿,職責議論之聲不絕於耳。而你,卻於眾目睽睽之下,低下你那引以為傲的高昂的頭顱,從那強人的胯下鑽了過去。你抬起頭,眾人皆報以嗤之以鼻的神情,嘲笑之聲久久不肯散去。可正是那一低頭的智慧,煉就了你小不忍則亂大謀的性情。疆場之上,你馳騁千里之外,戰必勝,攻必取,這便是最好的證明。一次次的低頭,你深諳這其中的智慧,最終成就了你的千古功業。你懂得低頭的智慧,理智的人生智慧,他一到你能夠在關鍵時刻低下自己的頭,成就有韌度的人生,助你在青史上揮毫潑墨書寫你自己的芳名。

萬軍之上,一人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手中羽扇所指之處,則有萬軍衝陷,龍戰魚駭……

二、深邃的智慧—諸葛亮

你,隱居於世外,視天下如草芥。高臥隆中,享受著“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的生活。被先帝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外,一出山就用兩把火燒的曹軍聞風喪膽。因天下局勢所需,你出使東吳,舌戰群儒,說服了孫權,暗中還和周瑜進行了一系列的爭鬥。可你卻毫無驚慌,巧用天時,草船借箭,七星壇借東風,讓周瑜的詭計無法得逞。你一生謹慎,令人無法捉摸,一生用了一招險計—空城計,嚇走了司馬懿。也是你,令天下英雄所畏懼,令天下智者自愧不如。周瑜死前大呼:“既生瑜,何生亮!”,巧布八陣圖困住了陸遜及其所率江東精英,令其無處而出,更有死諸葛嚇走活司馬的笑談。你的一生,戰果輝煌,忠心報國,但最終還是未了心願,令人嘆息。正所謂“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放下手中的書,思緒又回到了千年後的今天,看著現如今和平,富裕的祖國,我不由得感謝中國社會主義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一個和藹可親的人。

三、仁慈的智慧—鄧小平。

你,對人民仁慈和善,從你把名字由鄧先聖改為鄧小平就不難看出你十分熱愛和平。你針對關係惡劣的中港澳實行了和平的一國兩制政策,傾盡一生來維護祖國的和平統一,傾盡一生來為祖國的改革開放做貢獻。你運用你的智慧,使祖國如今還如此和平,讓人民從貧窮的生活到了富裕的小康生活。94歲的你死後骨灰撒進了祖國的大海,讓你和你魂牽夢繞的祖國和人民永遠在一起。

時勢造就英雄,智者改變時勢,流年的歲月磨不掉智者的功績。佇立於歷史章頁醒目處的僅有智者,你們的智慧會一直傳下去,匯聚成我們民族的智慧!

千古助跑,一朝飛翔 篇7

高二作文 ,757字

夜空有了群星的閃耀才變得璀璨,人類有了篤定的理想才會走向成功。

理想是反映美德心靈的眼睛,理想是尋覓目標的思維,理想是主宰世界的靈魂。人若沒有理想,生活便索然無味。只有堅定理想的恢弘,成功總會有一天與我們相逢的,理想註定是一份心酸的執著。千古助跑,一朝飛翔,只為放飛理想。

若沒有理想的催促,怎會有古今中外的英雄事蹟流傳至今呢?

司馬遷遵從父親的遺願,立志完成一部能夠“藏之名山,傳之後人”的史書,即使遭遇“宮刑”,也忍辱負重,歷經十八年,終於完成《史記》。司馬遷在荊棘面前,能夠守住理想,不斷地奔跑收集資料。這種千古助跑,只為一朝飛翔的精神確實令人敬佩。人生的道路是泥濘坎坷的,但是既然要追求,就要風雨兼程。茫茫人生,只要不放棄,理想最終會變成現實的。

郭敬明是中國青年作家,中國大陸“80後”作家群之一,他連高中都沒有讀完,就向他的理想之路奮進。他用他的筆桿,傾注於青春的評價,用犀利刀鋒去割碎十八歲少年的無心向學,用意氣風發去詮釋青春的美好。他喜歡文字,喜歡寫作。面對著這個理想,他執著頑強。不管父母的阻攔,不理老師的勸說,一路奔跑,寫下了《小時代》、《悲傷逆流成河》、《幻城》等書。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所有的助跑都是為了一朝飛翔。

數學天才高更堅持攻克數學難題;華羅庚不顧鼻涕專心算術;王陽明三年苦讀鑽研終得心得。堅持千古助跑之人,會聖益聖,而不堅持助跑之人,愚益愚。我們都是年少的一代,我們意氣風發,我們應揮斥方遒,應鷹擊長空,讓我們的理想高於我們的才幹。不管前方的路途多麼荊棘,多麼艱難,都不能停下行走的步伐,因為我們最終的目的是一朝飛翔。

夜空很燦爛,可如果沒有了群星,夜空也失去了光彩。人類也一樣,如果沒有了理想的支撐,人生就會變得黯淡無光。前方的路途在延續,理想在催促著我們要變強。

千古韻律悠悠我心 篇8

國三作文 ,883字

唐詩宋詞風光旖旎,在我心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光影……

唐宋是詩詞的國度,是詩詞的驚豔再現,又是詩詞締造了唐宋,滋潤了唐宋。

唐宋詩詞如酒。經飄逸豪放的李白,沉鬱頓挫的杜甫,清新婉約的李清照,豪放曠達的蘇軾等人的手一起攪渾,釀成了一罈千年佳釀。流傳至今,其濃味與香味讓人回味無窮。

是月締造了唐詩。面對友人遭挫李白高吟“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面對一縷濃濃的思鄉情更有詩云“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面對政治上、仕途上的不順暢以及發自內心的孤獨,有李太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面對漁舟唱晚更有詩曰“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只為了那一份情,月就更加的純潔可愛了。

是情締造了宋詞。是那一朵黃花,充盈李清照尋尋覓覓的愁情;是那一輪明月,充盈蘇軾“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淒涼寂寞之苦和對親人離別的相思之情。我折服於范仲淹“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的濃濃的思鄉憂國之情;有感於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對年華流逝、好景不長的感傷情懷。一縷“剪不斷,理還亂”的情,在詞人如櫞之筆下形成了千古絕唱。

唐詩短而精煉,擲地有聲;宋詞長而有韻,回味無窮。唐詩宋詞不僅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歷程,更是一個傳奇!它們所代表的是一個個永遠令人陶醉的王朝。

但是,回首現代,古詩早已被太多人拋棄,取代的是一首首流行歌曲。在其間的嘈雜混亂中,我們可能會享受到些許的快感,但是對於多數人不理解的古詩愛好者來說,讀一首古詩,如品一杯香茶,其間的陶醉與醇香,是世人難以理解的境界。你可以不知道李白杜甫,但你卻不可以不知道周杰倫、林俊杰……這難道就是中國文化的境遇嗎?難道它們就這樣被歷史遺忘了麼?

不,這裡的每一首詩詞,都是作者內心的獨白,是他們的真情流露,這些詩文,飽含著詩人多少的血汗和淚水啊!它們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燦爛,它們一直在等待著,等待我們發現。請你們甦醒吧!再次閃耀吧!請每一個華夏兒女,再次捧起我們的瑰寶吧!

思緒戛然而止,心頭激起了一圈圈的漣漪。我合上了書,感覺如飲醇酒,口角噙香。我堅信,這抹不去的風景在未來一定會流韻四溢,風采依然!

“蓮”香千古 篇9

國二作文 ,661字

愛蓮者,必身懷荷香,飄香十里;愛廉者,必心存正氣,流芳千古。

“清廉”這個詞,也許是被賦予了神奇的魔力,不然為何從古至今,歌頌它的人數不勝數呢?包拯大公無私,不為私人關係而影響公平公正;海瑞秉公執法,不畏權貴;于謙兩袖清風,不巴結上司……這些人的心靈都盛開著一朵朵蓮花,使他們的心瀰漫著荷香。

看現代,也有不少清官不輸古人:孔繁森,一腔熱血灑高原,無私資助藏民學生;鄭培民,走基層,訪民眾……可見,在中國現代史上也不乏清官。

所謂清廉,就是把自己的利益置之度外,把群眾的集體利益當作己任,為群眾服務,為官的道理並不在索取,為人民付出才是真理。那些清官把一生都奉獻給了人民,所以才會贏得人們的尊敬。與貪官不同,貪官是隻為貪圖個人利益而不顧人民感受的小人。這世間,唯有蓮花這種美麗可愛的植物最能代表清廉。荷塘上,放眼望去層層疊疊的蓮花在微風中輕輕搖曳,那絕美的風景只有清廉之風能與之媲美。

清廉與許多其他名詞一樣,是一個看不見的概念,但它卻是有感情的概念。它是一種精神,激勵著人們向它學習。當然,其他的品質固然重要,但學會清廉是萬分重要的,為人為官若做不到清廉,儘管擁有了許多財物,也會給他的人生留下汙點。蓮花亦是一種有感情的植物,她只偏愛於清廉者,貪官即使擁有她,也聞不到她馥郁的香氣。真正的清官不會誇耀他的功績,但他清廉的美名卻會使他流芳千古;貪官即使再努力想世人記住他,卻更容易被遺忘在歷史的長河中。

蓮花,唯選清廉者做她的知音。你願意做她的知音嗎?讓我們青少年學習清廉美德,以“蓮”為榜樣,向清廉者致敬,向清廉者學習!

千古絕唱——讀《論語》有感 篇10

讀後感 ,938字

在不少報章雜誌裡,我總會看到有人提起《論語》,這不由得使我想起這本熟悉的書。

記得讀四年級時,在爸爸媽媽的輔導下,我就背熟了《論語》。由於是第一次背一本書,花的時間比較長,很多字我是第一次才開始“碰面”,所以我當時只是用一種“完成任務”的心態來對待它。

近兩年來,我多次反覆看《論語》,慢慢體會了其中的道理。尤其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那三千弟子共誦《論語》的盛大場面,給我一種“春雷”猛炸驚醒之感覺。它使我頓悟,它使我興奮,它使我驕傲。至今它仍在我耳邊迴響:“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那真是一部千古絕唱。它不但唱響了我國古代文明,而且唱響了世界古代文明。它向所有華夏兒女乃至全世界人民宣示:這是一部中國蒙學的經典之作。

古人曾說過這麼一句話:“半部《論語》治天下。”在人類過去的漫長歲月中,世界上人們讀得最多的書恐怕就是《論語》了。尤其是那些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人生目標的讀書人,都曾將此書奉為經典。就連外國人也曾讚揚孔子和《論語》。如,在1988年,七十五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發表感言:“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二千五百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而現代日本企業家的精神導師澀澤榮一也曾說過:“要把現代企業建立在算盤和《論語》的基礎上。”可見,《論語》對當今社會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

在生活中,《論語》這本書無時無刻地提醒我。例如,我在和別人交朋友時,它就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它提醒我要與正直的人交朋友,與誠信的人交朋友,或者與見聞學識廣博的人交朋友,不要和虛偽、阿諛奉承、喜歡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還有,我學習中不深入思考的時候,它會告誡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這本書如同我生活的老師,時刻提醒和糾正我的錯誤行為,它就像我的人生座標,時刻指引我前進。

朋友們,《論語》是祖先留給我們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我們要珍惜它。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親密夥伴,我們要學習它,運用它。

讓《論語》這部千古絕唱繼續在中華大地上唱響吧!

我看古仁人之心作文 篇11

國三作文 ,4241字

【篇一:我看古仁人之心】

光陰如一曲長歌婉轉,輕輕揭開歷史一隅,細讀古賢人佳言妙句,心絮隨之沉浮,火光四濺。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兩袖清風,身行落拓,卸去功名,退去利祿,滿腹學識只願抽身官海,一顆清心只願融入自然。“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信仰自然,投身自然,耕種自然就是陶淵明無妄的追求。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我知道,多少人義正言辭地高喊這句話時,卻依舊雙手接過沉甸甸的俸祿。只願未來若有俗念矇住了我的眼,這位不屑榮華的清廉詩人仍會浮現眼前。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中。”烏臺詩案留下的淚水與傷痛,蘇東坡願化作一杯清酒灑往江中,對錯何妨?!清泉潺潺,春色蓬勃,溪中自己的倒影卻看得不真切,一張老態的面容,卻有著一雙堅毅而又明亮的雙眸。笑吟“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縱使朱顏已改,兩鬢覆霜,卻仍存有一顆不羈的心,朝朝暮暮無悔。沉醉他的詩句,即使長路泥濘,前途坎坷,也能拂去頹然,心存曠達,笑看成敗。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一詩絕千古,兩表撼後世;三分隆中策,四火天下驚。踏輕舟白衣渡川,他瀟灑不羈,縱野火鐵索連環,他獨覽全域性。盡心力,灑英血,展偉業,劍指蒼天。這位兩朝開濟的老臣,燃盡自己的生命,最終只為照亮忠義二字。

問古今,興亡事,幾人耀青史芳名留?搖曳的燭光揉皺諸葛亮的眼眉,一顆濁淚從他的眼角緩緩落下,在我的心湖泛起了圈圈漣漪,嘴角不禁掛上苦笑,嘆他太痴,一生,只為讓一個信念熠熠生輝,讓千年之後的今人仍能浮想他的葳蕤盛世,潮起潮落。

千秋過再難回首,笑談間雲煙已舊。吟文誦經,咬文嚼字,讓古仁人的信念在心中燦然綻放!

【篇二:我看古仁人之心】

登高望月,浩瀚無垠的星空中,只古聖之思熠熠生輝;歷史長河滾滾東逝,唯古賢之心萬古流芳……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古之聖賢喜寄情于山水,豁達身心,道法自然。

一方瘠田,早耕晚歸;顆粒難收,清苦為樂,以菊相伴,無車馬之喧,飲酒作樂,無官道之勞心。詩人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醉心山水,治心之大雅。竹林七賢,隱於翠竹間,聚而吟詞誦典,撫琴把酒言歡,論老莊之道,言孔孟之學,不與昏政同流合汙,故潔身自好,兩袖清風。

諸賢者豁達的思想,難能可貴,一世清貧,謂之“不失其本心”,反觀現今社會,許多人身纏萬貫,官權斗大,卻沒有這份淡泊名利,如使我們能悟得此心,許多因財而起,因貪而生的糾紛就不會發生,人們的生活就會更加安穩。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古之聖賢不僅暢遊于山水,亦為國家日夜奔忙,死而後已。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一聲允諾,便是一世忠誠,聯吳抗曹,一人獨戰群儒,假借東風,得大火旗開得勝;空城撫琴,震退十萬曹軍;先主哀逝,怒定北伐,卻病逝五丈原。諸葛丞相殫精竭慮,儘儘忠責,死而無憾。

戰火紛飛的哀世,他志以衛國,抗擊金軍,為大宋收復寸寸失地,十二道金牌道道催命,高歌一曲滿江紅,終被奸人害於京,亦死而報國。抗金大將岳飛,忠肝義膽,拋頭顱、灑熱血,為國捐軀。

古聖人以國事為己任,以天下為家,為國勞心,為國捐軀,此種忠義之心,如諸葛丞相之鞠躬盡瘁,岳飛將軍之精忠報國,求之難得。

千年之後的我們,希翼能得此心,有此古仁人之心,在困難時便不會退縮;在誘惑前便不為所動;在榮辱間則靜如止水;在貪慾中便淡泊名利;在危難時則挺身而出。

歷史車輪碾過,唯古仁人之心萬古長存,謂之“國魂”。

【篇三:我看古仁人之心作文】

翻開歷史的卷軸,時間飛速倒轉。在這混濁的世界中,做一朵純淨的蓮花,超凡脫俗。這種思想,我們要認真想,仔細做。循著古人的思想,向人生的大路上走去。

山水間,是靜謐的樂園。他們的心,在這裡沉醉。古仁人之心,是一種自我調節的情懷。是我們更加珍惜人生。

“採菊東籬立下,悠然見南山。”令人眼醉的花兒在眼前綻開。聽!那泉聲“叮叮咚咚”,月光輕輕撫摸著泉水,才有那幽靜的“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對於這些,官場上的功名利祿又算得了什麼呢?你看那“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一葉扁舟,浪跡天涯。想想那些跳樓的,自殺的,不由得覺得可憐,他們不正是缺少了這種自我調節的情懷,才浪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麼?

他們毫不畏懼,也從不悲觀。古仁人之心,是一種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烏臺詩案”,蘇軾放逐江湖中,改革讓歐陽修下至滁州,讓范仲淹放逐登州。若無一股樂觀之氣,一股浩然之心,一股仁愛之情。怎能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情?怎能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仁愛之情?又怎能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閒情逸致?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淋漓的鮮血,古仁人之心。以社稷國家興亡大事為己任,以優濟天下為志,臨時不驚。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大義凜然,悲壯高潔,才有了岳飛精忠報國,才有了屈原“眾人皆醉我獨醒,眾人皆濁我獨清”,雖置之生死之間,走上刑場,還可以清高的喊出“此地甚好。”一心為國的瞿秋白彰顯英雄本色,一介書生,以疾弱之軀,慷慨就義,在被捕時,泰然自若走至刑場,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盤腿席地而坐,令敵開槍。

這古仁人之心,死一把鑰匙,開啟人們心中的靜謐;似一把利刃,劃開人們心中的熱情;似一把火苗,點燃成功的蠟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讓我們伴隨著壯美的黃河,一起向前跨去。

【篇四:我看古仁人之心】

漫步黃河旁,看鳥飛、雲飄、日暮;觀黃河水漲、潮落、魚遊……多麼美的一幅風景畫啊!想起這養育我們炎黃子孫五千年的母親河,我不禁想起將中華文明傳承給我們的古仁人,是古仁人用他們的思想教我們做一個大寫的人!

追隨古仁人之心,讓我感受到山林之樂,處世之豁達樂觀,漫步南山,盡享山林蟲草之樂,遍地野菊裝點著老伯“寧靜而致遠,淡泊以明志”的心境,陶淵明寄情于山水,遠離官場的腐敗。追隨古仁人之心,讓我明白了一個人不能只滿足於物質需求,而一味沉湎享樂,對酒當歌,而應有著自潔的人生追求,不與世俗合汙。回首今日,可謂社稷必有貪官出,不知有多少貪官今為宮室之美而棄已淡泊名利之觀;不知有多少奸臣今為妻妾之奉而致身於虛榮富貴之中……寄情于山水的古仁人之心就好比沙漠裡的一片綠洲,讓我們在迷惘時,及時找到方向,走向正確的道路!

回首歷史的一幕幕,古仁人之心重現我心,是古仁人們的仁心讓我們明白跌倒並不可怕,我們要在一次次跌倒後,重新站起來,努力奮鬥,直到成功!

曾幾何時,月光下,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仕途的苦悶打不垮他,他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世俗的汙濁無法使周敦頤大施抱負,可他仍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正直品性……古仁人之心就好似一面明鏡,讓我們認知過去,塑造現在,從古仁人身學習、汲取!是古仁人之心讓我們在一次次跌倒後又頑強地站了起來,繼續追尋自己的夢!

傲翔於歷史的長空,縱觀歷史的長卷,是古仁人讓我們明白何為憂國憂民,鞠躬盡粹,是他們用特別的方式向我們詮釋了他們滿腔的愛國情之深!

面對勸降,文天祥不屈不撓發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壯語;面對國家發展,范仲淹道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豁達心聲;面對先帝,諸葛亮“鞠躬盡粹,死而後已”;面對天下人的和平與安定,岳飛有“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的精忠報國之言。古仁人的愛國情之心就好比一汪澄澈的湖水,讓我們在前進的過程中,一直牢牢的記掛著我們的祖國!

古仁人之心一直深深的影響著我們,教我們做一個大寫的人!儘管李麗身體被命運拋棄,心靈卻唱出強者的歌,用輪椅為愛心畫出最美的軌跡;儘管李劍英有22年飛行生涯,可命運只給他16秒,飛機無法轉彎,他只能讓自己的生命改變航向……

古仁人之心就好似陳年老酒,在時間的醞釀下,越來越散發出醉人的馨香,“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讓我們的今仁人之心伴著古仁人之心隨著壯美的黃河水一起延傳,延傳……

【篇五:我看古仁人之心】

痛苦是磨練意志的挫石,古代才子在經歷無數磨難後,心生矛盾、心生期盼,有了一個理想中的新世界,為之鬥爭、為之創造,最終站在了精神的高峰上,任憑古今之人敬仰。

古仁人之心,亦是淡泊高遠的清心。

唐朝會昌年間,山南東道節度使李翱數次派人請藥山禪師進城養,均被禪師拒絕。一日李翱親自登門造訪。藥山禪師手拿經卷故意不理睬他。李翱憤然道:“見面不如聞名!”說完欲拂袖而出。這時藥山禪師說道:“太守怎能貴耳賤目呢?”一句話使得李翱為之所動,遂轉身禮拜,並問“何為道也?”禪師指上指下解釋說:“雲在青天,水在瓶。”原來真理就在天上的雲裡,瓶中的水裡。道在一草一木,道在一山一谷,道在宇宙中一切事物當中。李翱當即提筆寫了一首詩“徵得身形是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餘語,雲在青天水在瓶。”

這是多麼淡泊高遠的境界!而我們一些慾望已經根深蒂固在心底,像雜草般無法自拔。

古仁人之心,亦是逆流而上的智心。

一個曾貴為弼宰謀臣的達官,居然搖身一變成為商人,姑且不說“隔行如隔山”,即便說在那個“文不經商、士不理財”的古代,也是匪夷所思的。可范蠡就義無反顧地走出了那一步,成為宦海中的一個叛逆、一個另類。

真理總是在歷史長河的沖刷中愈加熠熠生輝,現在范蠡做到了。吾邑有范蠡路、范蠡巷、范蠡橋,商業步行街還塑有范蠡立像,這些都是改革開放以後的城市建設。不知道他當時是不是對“死後是非乃定”已經有了充分的認知,我們現在實行的經濟政策竟與他兩千年前的認知不謀而合。或許他才是智者。

古仁人之心,亦是憂國憂民的仁心。

李白與敬亭山為伴;辛棄疾感慨“知我者,二三子”;王安石如牆角的梅一般“凌寒獨自開”。這種孤獨都是對祖國危亡的憂患,這種孤獨正是&ld”的歷史;那“城郭青磷夜夜袞”的慘景。“位卑不敢忘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接濟天下”,銘記古人的教誨吧!

而在如今社會,處處充斥了虛名浮利,甚至自以為是,再無清、智、仁的位置,站在歷史的背後觀望古仁人,以古為鏡,方才悟覺何為“仁”,何為“智”,何為“清”。

超越是一種孤獨,中國的知識分子特別是改革家,往往有一個痛苦的靈魂。他們是孤獨的精神貴族,可他們的憤怒、他們的超脫、他們的憂愁、他們的無奈,他們論表沉重,他們的奉獻與犧牲,使中國的改革存了它的獨特價值,具有永恆性。

一諾千金做人的標準——讀《一諾千金》有感 篇12

讀後感 ,562字

一諾千金,是一種高尚的品德,一諾千金,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做到的精神。

一諾千金,答應別人的事就應該做到,俗話說:“得黃金百,不如得李布一諾。”世界上多一個“李布”,就少一份奸詐,做一個人人都厭惡的人,與其當一個永遠值得大家學習的人。

一諾千金,一個做人的本分。一個奸詐的人到頭來不僅被公安抓去,還會遺臭萬年。而在我們當今社會上,這樣的人多得去了。有些人向別人借錢,說好第二天還,可一過兩三個月也不見一個身影,這樣的人就是不守信用之一。不是有句話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嗎?可這種不守信用的人再也得不到別人的信任了。一件小小的事,你能答應別人,那也是一種一諾千金的風範。只要你答應別人一件事,不等多大多困難,你能做到,那也是一個“小李布”。

記得有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小女孩和她的媽媽一起去石門玩兒,後來交了一個好朋友叫海燕,在那個小女孩回來時,海燕對她說:“只要你不忘記我,就算是要我走也會走到你家裡來。”說完那個小女孩就走了,一過三四年,那個小女孩早把海燕給忘了,直到那個小女孩十歲生日時,海燕突然到了她家,問她記不記得她,小女孩搖了搖頭,當時海燕失望極了,把自己和小女孩的一切都講了出來,後來,海燕和那個小女孩緊緊擁抱在一起,久久沒有鬆開。

這件事深深感動了我,讓我時刻提醒自己,要守信用,要做一個一諾千金的人。

李煜的千古長愁 篇13

國三作文 ,776字

秋風衝入金陵,狂捲了城內的一切,一個鼎盛的大唐已成往事。熊熊戰火染紅了天際,馬蹄慌亂,戰鼓聲咽,豔麗的菊花四處飛散,颯颯秋風讓人心寒。唉!

瞬間,大唐千里江山落入他手;瞬間,他由皇帝淪為囚犯。默默走上西樓,彎月如鉤。身處異地,心在故國。深夜,獨自徘徊,滿心的憂愁讓他夜不能眠。抬眼望去,冷清的月光照著梧桐的疏影,寂寞冷清的庭院,重門緊鎖,千絲萬縷的愁絲纏繞著他,使他無法脫身。

風撩起他那凌亂的頭髮,拂起他那滿心惆悵。“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愁苦中,倚欄把酒,對月狂飲。無可奈何,蟒袍蛇帶都已離去,而如今,卻是麻衣蔽體,素食度日。他只能望著那千里之南的故都,只能默默地回憶金陵的繁華,回憶那朱閣紅顏……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桃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小樓上吹來陣陣東風,他卻無顏回憶故國,在身居異國他鄉的日子裡,他才知道“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他很愁,他的愁思像江水一般滾滾東流;他很愁,但他只能把愁苦深深地掩在心底。江山易姓,他無可挽留;故國易主,他無可奈何。唐宋之戰抹掉了他那一切美好的回憶,亡國之罪壓得他無法喘息,滿心的愁苦無處排洩,奈何?他只能奮筆疾書,以洩愁苦。

殘陽如血,寒風颯颯,他在愁苦中度過了一個個日日夜夜。終於,一杯毒酒下肚,千絲萬縷的愁緒頓時煙飛霧散,愁苦的一世由此了結。宋王朝雖然毒害了他,但他的詞未隨他長眠地下,千年以來,他的詞久傳不衰。他真不愧為詞中之帝。

一帆風順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人的一生免不了要有波折,有起伏。但李煜心中的愁永遠不會有人體會到的!

附詞一首:

寒風狂掃江南,無限繁華,已成雲煙。千里江山,馬蹄慌亂,烽火連天。日落瞬間,卻無言,只恨無緣。

春風吹綠江南,江山零亂,囚困深院。把酒狂歡,夢迴故園,倚欄長嘆。雁群往南,淚滿面,愁腸寸斷。

一失足成千古恨 篇14

高一作文 ,983字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愈來愈重視社會交通安全問題。但由於科技的迅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事故的發生也日益增加。更有絕大多數的人根本不拿它當回事:“你闖得起,我賠得起”也並不少見。

可大家應當想一想:一起交通事故的發生對一個家庭來說意味著什麼,那也許就是一場天塌地陷的災難。金錢並不是萬能的,它能給人帶來物質生活,但並不能給人帶來心理安慰。難道人生就那麼缺那幾十秒的時間嗎?難道就必須去闖紅燈嗎?

我想:那與人們的心理素質有關。他們抱有僥倖的心理,認為自己會是那條“漏網之魚”,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是交通意識淡薄的表現。於是,便出現了遠近聞名的“中國式過馬路”。

“只要湊夠一撮人就行,紅綠燈與我無關。”這句話聽著好笑,但仔細想來也並不罕見。在石家莊的一個路口,有人曾做過一個實驗:在短短的一個小時裡,竟有成百上千的人亂闖紅燈。交通訊號燈已然成了一個擺設,一個空架子。這是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是對自己生命不負責任的表現。它既違反了交通規則,也擾亂了社會秩序。我們有必要消除這種麻痺大意的鬆懈思想。

每當看到一起起的交通事故,心靈都會受到很大的震撼,人的生命真的很脆弱,很短暫。始終記得那一起交通事故:一個年輕人因掉了隊,便不顧紅綠燈,發瘋似的加大油門,車子像飛了似的朝前衝去。他以為憑藉自己的速度可以超越時間,只可惜時間不等人,只聽“轟”的一聲,他便倒在了血泊之中。周圍一片驚歎,原本喧囂的街道瞬間安靜起來,一條鮮活的生命就這麼消失了。

我們青少年學生應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增強交通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古人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在古代,一個人若把髮辮剪了,那就會被視為一個瘋子。頭髮就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你的生命呢?

有的同學不把父母贈給我們的生命當做一回事,不遵守交通規則。為了一時的“義氣”便不顧個人安危,把護欄當作是一個遊戲工具,甚至互相比賽。如果真的出了什麼意外,你對得起生你養你的父母嗎?

所以,同學們,就算是為了你的父母親,也不要再把自己的生命當作兒戲。生命是無價的,生命來之不易。它對於我們每個人都只有一次,面對這僅有一次的生命,我們沒有權力不讓它開出燦爛的鮮花,結出累累的碩果。

我相信:只要我們攜起手來,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讓交通事故在我們生活中逐漸消失,讓我們的每一天,每一刻都平安,快樂!那麼這整個世界也會變得更加美好!

千古詩情 篇15

國三作文 ,517字

大千世界中,什麼才能觸動我的心靈呢?為這,我尋尋覓覓,到沉舟側畔看千帆競過,去病樹前頭等萬木齊發。終於,那日我在燈火闌珊處覓得了你:詩情。

詩情是杜甫“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愁緒。戰火紛飛中,詩人道出了普天下戰士的心聲,訴出難歸之人的愁情,每當我讀起這兩句,總感覺像喝了一杯咖啡,淡淡的苦澀縈繞心頭揮之不去。

詩情是李白“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的豪邁。詩人在剪不斷、理還亂的鄉愁中遇到了盛情款待自己的主人,於是,他把濃濃的鄉愁化作帶著濃郁的鬱金香味的美酒,開懷暢飲。讀到這,我彷彿也喝了蘭陵美酒,與詩人一起“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詩情是王勃“海記憶體知己,天涯如比鄰”的勸慰。在歧路,詩人把滿懷的離愁都換作對朋友的勸慰,他讓我體味到什麼是樂觀,讓我感到一種被呵護的溫情和幸福,這種幸福像一束亮光,直透心底。

詩情是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亡國愁。每當我讀這句詩,彷彿看到他遲緩的身影、緊鎖的愁眉、默默的淚水,我的心變得格外沉重。李煜啊,我為你那滿懷的詩情卻永遠惆悵而落淚。

詩情是亙古未消的靈魂,是動人心絃的旋律,是不變的思念,是永遠的惆悵。

千古詩情啊,你是如此觸動我的心靈,又怎能讓我遺忘?

聆聽千古遺音 篇16

高二作文 ,754字

放下《史記》選讀,凝望眼前書頁飄香的漫漫歷史長卷,耳邊迴響著剛剛聆聽的盛世清音:滔滔黃河,滾滾長江,巍巍五嶽,浩浩九州,孕育了世世代代的華夏兒女,更孕育了幾千年來綿延不絕的愛國情懷。在這歷史的邊緣,我聽見中國魂的吶喊。

那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視死如歸;那是懷石沉江的悲哀堅定;他們有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報國熱情,有著“苟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赤膽忠心。我聽見的是,中華兒女們飽滿的愛國之歌,他們心中裝的是家國天下,腦中想的是蒼生水火,千百年來,中華兒女對祖國的無比赤誠,從未改變。

生於今天的我們,正汲取著祖國母親供給的養分,努力讓自己長得更高,祖國母親無私伸展她寬廣的懷抱,哺育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讓我們茁壯成長,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彩閃耀。

現在的我們,努力充實著自己,以便將來有一天,可以為祖國添磚加瓦。未來,我們可能會分散在她的各個角落裡,高山、河流、沙漠……相同的,是對祖國那份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恩、崇敬、熱愛。相同的,還有為祖國大幹一場的衝勁、決心。無論在何方,無論在做什麼,最能讓我們熱血沸騰的都是祖國的呼喚。

一年前的汶川地震無疑是最好的證明。當大地震顫的時候,四川在流血,祖國在流淚。那一刻,山河大地,淚流成河,九州同哀。千年後的中華兒女們,因著祖國的呼喚,奔赴到最需要他們的地方,留在家鄉的,則默默為祖國的親人祈禱。不變的仍是那奮不顧身、忠貞義膽的報國之情,千百年來,未曾改變。

寒風洌洌,千百年來講述著那一個同樣的神話;明月清空,千百年來吟唱著那一首同樣的古曲;春回大地,千百年來演繹著那一個同樣的奇蹟。中華兒女再次歷經磨難,浴火重生。

遺音未絕,中國魂的吶喊,代代延續。千百年後,祖國母親仍無私孕育著她的兒女,他們也仍能聽見與自己內心產生共鳴的盛世遺音。

品國學經典與聖人為友 篇17

國二作文 ,652字

在文學的沙灘上,最大最精美的貝殼便是國學經典。無事時,翻開書,品國學經典,與聖人為友

—題記

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的香氣,在這沁人心脾的香氣中,我最愛的便是書籍那濃郁的墨香。

翻開書,坐上精神的船隻,與聖人面對面交談,領略聖人的與眾不同的精神世界。當我飄蕩在唐詩的水域上,我感受到崔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人生失意和懷鄉之愁;我領略到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我讀出了李白‘’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的萬丈豪情,喜悅和昂揚的激情;快到水的盡頭時,我從“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看到杜甫為國家前途發愁到頭髮都白了。

船緩緩的向前漂著。隨即,我看到陸游“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默默奉獻和不怕挫折的精神;我感受到蘇軾“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的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性格;我知道了李清照“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相思之苦;我領略到蘇軾“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對英雄人物的無限懷念和敬仰和“人生猶如一場夢,且灑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對懷才不遇的無限感慨

遊著遊著,我不禁感慨道:“中國的國學經典真是多啊!簡直比長江的水都多;國學經典的真是意境深厚,反覆咀嚼也終究有味道。豈是我現在能參透完的?”

國學經典猶如良藥。在失意時讀,你會猶如多了一個和你有同樣遭遇的知己,可以陪你一起消愁;的成功時讀,你會的到一個好朋友,和你一起分享快樂,你會更加快樂!現在,讓我們一起吟誦國學經典吧!

千古難題——理智與情感 篇18

國三作文 ,968字

後金的第二位大汗皇太極正在被一個問題所困擾。有一個100人的小部落被明軍所包圍,是就還是不救?思考良久,他做出了決定:4萬騎兵主力冒險進攻吸引明軍注意力,把那個部落帶回來,他成功了。這一幕的效果在歷史上可比《拯救大兵瑞恩》更加轟動且得人心。

這是一個屬於理智和情感的抉擇,人工智慧是永遠無法在測算出此舉的巨大風險之後,下執行命令的。因而人工智慧也同樣不會理解此舉在爭奪天下中取得的重大作用,而我所恐懼的是,有一天我們人類也會像人工智慧一樣做出一樣的選擇,這代表著我們的社會開始向機械,冷漠和畸形發展。沒有了責任,榮耀諸如此類的感性因素,這個社會也就即將走向陌路。

越來越多影視作品中塑造出出這樣的精英形象—面若冰霜,不近人情,站在利益最大化角度上思考問題。而我們往往送這樣的精英一個稱呼“機器人”。如果僅在工作上如此,那倒還有救。問題是。問題是這些人會將如此姿態不自覺的延續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忙於工作,疏於交流。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他們真的成為了機器人。而如果我們的社會充斥著這樣的怪物,那多讓人膽寒!

人類,應當是一隻腳在天堂,一隻腳在地獄;一半邪惡,一半善良;一半理智,一半感性。理性的思維和科學建立了輝煌的現代化建設,但情感才是那顆丟失的眼睛,點上它才變得鮮活。我們來到世間走一遭,是為了見一見大千世界的生機與活力。否則生我何歡,死我何苦?

似乎伴隨著時代的前進發展,理性的思考素養是必不可少的。高素質人才的誕生和培養無法缺失理性思維。我們無法改變時代大勢,就像我們無法將時間回溯到鼎盛周禮,赳赳漢唐,宋時仁義,明時肅瑾,回溯到皇太極的那個抉擇。理智是一種必然的選擇,但生而為人,你養成的價值觀和同情心,不應該嫌棄他們太重而中途丟棄。因為走著走著,這些包袱就會化作夜空中的星辰,點亮你前進的道路。

壯志凌雲,慨然赴死,這向來是千古不衰的英雄悲歌。退守復仇,從長計議,這亦是自古以來為人讚譽的理智抉擇。青史記敘過太多的故事,只要內心一點情感尚存,前路就不會迷茫。

計算機學不來如人類思考,整個世界由零,一組成的它們怎會理解人類的感情?對人來說,最可悲的是因為生活,將價值觀,同情心和愛一點點拋棄。那麼你和嬰兒什麼都不懂,又有什麼區別?莫非是你懂得像機器人那樣判斷?把握好理智與情感的天平,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好好做個人。

千古文章根肺腑 篇19

國三作文 ,1253字

我聽聞過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對人類發展之推動作用,卻聞所未聞有哪個工業化產品能夠最終代替人類—因此從一個歷史生的角度來看,我絲毫不憂慮計算機這種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有朝一日會威脅到人類。但我聽聞過在手工工場制度興盛的時候變成流水線般刻板精確的人,因此,我又免不得更擔心是否會出現下一代的被異化的人類。

機器與人類在生理上的差異巨大,而籠統的體現出來的也不過是一線之隔,這個度的把握就在於是否在行動的同時存在有清醒的判斷與主觀意識。機器不太存在複製人類生存方式的可能,正是因為它一切動力的源泉已經是來源於人類對其可控的操作,但人類卻不見得變不成機器,他們只需將什麼思想啊操守啊都丟在一邊,讓自己也變成一個完全靠複製同類與執行他人意志的東西,這就完了。

從擬人到肖物,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文明顛覆的故事。歷史發展到今天,它難道是冷冰冰且按部就班的嗎?不論是哪一種發展方式,它都是起承轉合,大悲大喜的。拋開近代不談,四大文明沒有哪兩個是相雷同的,古羅馬不是覆沒了嗎?迦太基不是湮滅了嗎?蘇美爾與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不是成了伊拉克嗎?可他們的光輝與成就不是靠是否一成不變與萬古不朽來判定,正是這些在更迭中體現的難以複製的東西,譬如《高盧戰記》與吉爾伽美什,它們構成了一個文明存在賴以依託的意識形態,而非是毫無波動的無休止的前進。所以文藝復興要追問人的個人思想,啟蒙運動要呼籲理想思維,它們把企圖同他麻痺人民的的宗教領袖狠狠拉下神壇恰恰就是為了避免千人一面的樣子。文藝復興復興的是古希臘的人文理念,多巧,說破天了又還是追溯到了歷史與文明發展的源頭,可見並非毫無根據的。

人類應當避免在歷往數百年的掙扎沉浮後又重新把自己放回到愚昧而毫不由自主的年代中去,我們中的每個人都應是一棵有思想的葦草,將價值觀與個人主觀意識踩在地上的時代有嗎?有的,舉例而言就是大清洗中的蘇聯,黨衛軍橫行的第三帝國以及無人想提及的十年。並非是因這樣統一的思想推動了文明,反例是野蠻與專制催生了少數人的瘋狂,大多數人隨波逐流地一邊壞一邊蠢,如果這就是所謂的秩序,那麼我們太需要一個人來打破這種秩序,也許他如同是一個完整編寫了的程式中一個入侵者與病毒,但歷史會見證他是新紀元開闢陣痛的經歷與創生者,唯有懶與思考與變革,拋卻獨立思想的大眾,他們才是這個社會的附骨之疽。法國大革命帶給人們一個啟示,改革使人清醒,而辯證來看,也唯有清醒能夠使人類興起改革。這生的清醒不是說如同電腦開機待機一般徒睜著眼,而是拋卻了既有的被迫接納的思想以外,一定還有些什麼東西存在。落到人類身上,就是我心裡的神龕不是空的,我知道我在做什麼並且知道我為何而做,我以我個人的眼界為座標,由此看到些與旁人不相類似的東西。

文明的發展恰是矛盾的鬥爭性與同一性推動的,它不需要完全的雷同,而是在每個時代過程中被否定被質疑,再被吶喊著的人們推翻重建,這種“物不平則鳴”式的發展軌跡根本是由於人的理性與獨立思維,我思故我在,方才造就了文明的不斷演變與生生不息。

千古文章根肺腑,當記汝。

“老古董”人防老師 篇20

國小三年級作文 ,393字

說到“老古董”這個稱號,人防老師彭老師那可最適合擔當了。哎?那他這個人防老師是怎麼個古董法呀?

一頭黑白髮下一架老花鏡,黑黝黝的面板上,有著許多粗大的毛孔於少數的皺紋。身穿老式皮夾克,老式休閒褲,與老式皮鞋,你瞧他老不老?

這還是點皮毛功夫,下面你瞧瞧這位“古董”老師是怎麼與我們上“古董”人防課的吧!

剛走進教室,彭老師還是以往的老樣子,拿著幾本書和一份報紙進了教室。“上課,同學們好!”一聲沙啞而不標準的普通話從我們的課堂上響起,引來班上同學一陣強忍著的笑聲。開始上課了,同學們有的望著窗外上體育課的孩子,有的看著講臺靜靜地開著小差,想著一切美好的遊樂場與炸雞翅。可人防老師卻渾然不知,依舊講著第一課—交通安全……

“好!下面十分鐘,同學們自習!”人防老師笑容滿面的說道。頓時,教室裡立刻炸開了鍋,人防老師卻坐在一旁悠閒地看著報紙。

哎!人老了,就這樣,太跟不上潮流了!